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现代诗阅读_第1页
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现代诗阅读_第2页
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现代诗阅读_第3页
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现代诗阅读_第4页
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现代诗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诗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无题①

陈毅

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②。

注①此诗为陈毅同志在梅山所作。②三十六:指36年(即36岁),因为陈毅1901年生,1936年被围

梅山,他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1.联系全诗,解释“大地红”的意思。

2.这首诗表现出陈毅同志怎样的革命精神?

3.这首诗与《梅岭三章》中哪首诗所表达的信念一致?是什么信念?

【答案】1.“大地红”是指革命取得胜利,反动统治被推翻,全国人民翻身得解放。2.表现出陈毅同

志以天下为己任,看轻个人生死的伟大精神。3.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解析】L无

2.无

3."魂兮归来大地红”与“人间遍种自由花”都表达了革命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念。参考答案与第三首表达

的信念一致。

4.阅读下面的歌谣,回答问题。

卢沟谣

李明基

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环绕北京湾

卢沟渡,摆渡船,渡走春秋渡秦汉

金中都,烟云散,留下古桥写江山

元明清,七百年,卢沟晓月照大川

晚清衰,民国乱,列强践踏毁家园

卢沟桥,狮子吼,宛平城头浴血战

中国人,意志坚,重整河山换新天

水清清,月圆圆,万古卢沟佑安澜①

[注释]①安澜:比喻社会安定、太平。

(1)这首歌谣构思顺畅,以为序,呈现了卢沟桥地区的千年历史画卷。

(2)读完这首歌谣,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你用1—2个词语概括出来。

(3)《卢沟谣》歌词清新、质朴、韵味十足。请选择你最欣赏的一处,品味其语言。

(4)有人提出,卢沟桥可以见证历史,却无法书写江山,因此建议将“留下古桥写江山“一句中的"写”

改为“卧”或者“吊”。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

【答案】(1)答案要点:时间

(2)答案示例:豪迈自豪

(3)答案示例:最欣赏“水清清,月圆圆”。这里运用叠字,读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

(4)答案示例一:可以改为“卧”。王朝的烟云散去,留下的古桥却依然安睡在山河之上。

答案示例二:可以改为“吊”。王朝的烟云散去,它建立的古桥让人有哀伤凭吊之情。

答案示例三:不必修改。“写”有记录之意。王朝的烟云散去,留下的卢沟桥却一直

记录着历史朝代的兴衰。

【解析】(1)考查对写作顺序的理解。依据“金中都”“元明清”“晚清衰”“宛平城头浴血战”“重整河山换

新天”可知,这首歌谣叙写了从金代(宋)到新中国成立这一卢沟桥地区的历史。所以是采用的时间顺序。

(2)考查对诗歌感情基调的体会。《卢沟谣》叙写了卢沟桥的历史变迁,表现了卢沟桥的悠久的历史和见

证了中国现在的安定生活,表现的是人们一种自豪、自信的情感。据此可概括作答。(3)体会重要语句的

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

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

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

果。本题可从对仗、叠字等方面来赏析语言作答。答案是多元的。(4)开放性试题。结合歌谣内容来分析

作答。若认为可把“写''改为"卧”,可从改朝换代了,但桥却依然存在的角度来阐述理由;若认为可把“写”

改为“吊”,可从改朝换代了,但人们却产生了对历史的凭吊的角度来阐述理由。若认为不可把“写”改为“卧”

或“吊”,可从改朝换代了,但桥却见证并记录了历史的角度来阐述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祖国

谷禾

小小的祖国

掌心上的祖国

舌尖上的祖国

糖的蜜的

一只河蚌里吐蕊的祖国

花的草的

千万树鸟鸣飘香的祖国

黑眼睛黄皮肤的祖国

编花篮的祖国

山IHJ路远的祖国

云的风的

打马向西的祖国

河的海的

碧波荡漾的祖国

哈哈笑的祖国

长不大的祖国

秋风里挂红灯的祖国

歌的舞的

城楼上挥手的祖国

不夜的无眠的

火树银花的祖国

比天大

比地大

比笔管里的墨水大的祖国

比父亲的瓷碗大

比母亲的乳房大

比你的苦难大

比我的欢笑大

比每天升起的太阳大的

我的小小的

呵在心跳里的

亲亲的

祖国啊----

5.仔细品读诗歌,说说诗歌的前三节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描绘了祖国。

6.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歌中第三节的情景吗?

7.诗歌第四节所表达的内容以及所抒发的感情是怎样的?请你简要谈谈。

【答案】5.弥足珍贵的祖国;幅员辽阔的祖国;庆祝丰收的祖国。6.示例:秋风传送着丰收的气

息;幸福的人们奏起优美的曲子,跳起欢快的舞步;我们古老的祖国,到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一个个不

眠的夜晚啊,那是幸福的人儿在向他的祖国倾诉衷肠。7.诗人笔下的祖国是伟大的,他无法用笔墨来形

容,也不能用亲情来衡量。但同时,在他的心里祖国又是小巧玲珑的,可以让爱她的人把她珍藏在心里,

和自己的心跳融为一体。这一节内容真切地表达出诗人对祖国的热爱。

【解析】略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乡色酒

舒兰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8.本诗为表达作者情感,所选用的意象是—、—和—;诗歌第一节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第

二节表达的情感是—o

9.我们曾学过的余光中的《乡愁》和本诗在写法上共同的特点是—;《乡色酒》还使用了—、―

的手法。

10.本诗的意境悠远、绵长,请展开丰富的想象,任选其中一节把它描绘出来。

【答案】8.柳树椰树月亮喜悦温馨漂泊无依9.借物抒怀对比拟人10.诗

的第二节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作者浓浓的乡愁,让人回味悠长。

【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和情感的理解。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

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常常是诗歌抒情的载体。这首诗的意象有“柳树、椰树、月亮”,根据第一节中

“你圆,人也圆”可知,抒发的情感是温馨喜悦的;根据第二节中“你满,乡愁也满”可知,抒发的情感是漂泊

无依,满腹乡愁的。

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写作手法的比较分析。余光中的《乡愁》,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事

物承载乡愁,《乡色酒》借“月”抒怀,表达出浓浓的乡愁,可见,两首诗都运用了借物抒怀的手法。除此之

外,《乡色酒》还将“月”人格化,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同时,将“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进行对比,突出

乡愁。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第一节,30年前,“你”是家乡柳树梢头一轮又圆又满的月,“我”

正年少,在故乡,在父母亲人的身旁,“你”圆圆满满,“我”合家团圆,是温馨美好的画面。第二节移情于月,

把“月”比作“一杯乡色酒”,取其“乡”意,用其“满”状,以酒之满杯引发乡愁之满怀。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萧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首句强调“走六小时”“长途”表明了什么?

(2)谈谈你对“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一句含意的理解。

(3)赏析结尾句中“却”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1)强调“走六小时”“长途”既是写实,更隐含着诗人对已故者友情的深厚与诚挚。

(2)此句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含着对萧红早逝的痛惜。“茶花”一直被赋予高洁、自然、清纯、

朴素、秀逸等内涵,“放一束红山茶”,以寄托对她的深情悼念,也象征她山茶花般热烈、红艳的生命,传达

了诗人对萧红的赞美与欣赏。

(3)一个“却”字表示天人永隔,表达了诗人的伤悼之情,也表明诗人体悟到了逝者自有其看透世事的

安详与达观。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这首诗,是戴望舒拜谒萧红墓时所作。“口占”,说明这是出

口吟成。首句,“走六小时长途”专程来拜谒萧红墓,足见诗人对她友情之深挚。“寂寞”写出自己生活在敌占

区又失去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心境无比孤寂、悲凉。

(2)本题考查对诗句含意的理解。本首诗的次句,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

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而且,还表示萧红长眠地下,己无法慰解

自己的寂寞。“放一束红山茶”,以一束红艳如火的山茶花,寄托对她的深情悼念,也象征她山茶花般热烈、

红艳的生命。

(3)考查赏析重点字词的表达效果。诗中第三句“我等待着”,进一步抒写自己等待曙光涌观、盼望民

族解放斗争胜利的急切心情。“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

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窒息的。结句“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含蕴的感情最丰富。这里有伤悼萧红不

幸被黑暗势力和坎坷生活夺走了生命;有惋惜萧红因早逝而不能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发出更多的光和热,不

能在革命文坛上创造更多更出色的作品,还有羡慕,羡慕萧红已实现了永恒的超越,无须再在长夜漫漫中

苦熬苦等了,她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可据此作答。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

家乡,/……/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

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

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

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

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蜷蚁一样死那

里,永恒的中国!

(《我用残损的手掌》)

12.诗人情感随“手掌”活动而变化,试仿照示例填空。

(示例)“贴”:向往与期待

13.谈谈你对诗中“残损的手掌”这一形象含义的理解。

14.就本诗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作简要的赏析。

【答案】12.“摸索”:痛苦和仇恨“轻抚”:热爱与幸福

13.①实指诗人被残害的身体。②象征民族遭受的伤痛和屈辱(或象征祖国残缺的版图)。表明诗人坚

强不屈的意志和对祖国的炽热的爱。

14.示例:

虚拟:诗人虚拟祖国的广大土地就在眼前,随着思维变化转换空间,既可观其形色,又可感其冷暖,

嗅其气味,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挚情感。

想象:借助“无形手掌”的活动,想象国土的今昔变化和不同区域不同的色彩、情景,形成诗歌的丰富内

涵,寄寓深厚情感。

对比:国土沦陷前后对比,突出表现祖国遭受的苦难及作者凄楚忧愤之情;沦陷区和“辽远的一角”对比,

表达对祖国光明未来的期待、向往以及坚定的信念。

【解析】12.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和句子仿写能力。需找出相应表现手掌活动的动词,并理解这一动作

的内含,最后仿照示例写出来。

示例中,动词“贴”表现是向往和期待之情。类似的动词还有:摸索、蘸着、掠过、沾、轻抚、贴,等。

摸索,表达是对残损土地被蹂蹒的痛苦和对侵略都的仇恨;轻抚,表现对土地的热爱与幸福;掠过:表现

对这片土地的关注与不舍;沾:表达内心痛苦无奈和愤怒。根据以上分析,仿照例句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3.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从字面上理解,“残损的手掌”指的是诗人被残害的身体;从“岭南的荔枝

花寂寞地憔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

勃生春”可知,“残损的手掌”象征祖国残缺的版图;从“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现在只有

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

暗”知,“残损的手掌”还象征民族遭受的伤痛和屈辱。

从“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

一切希望”知,诗人用“轻抚、贴”等动词,“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这一细节,“寄与爱和一切希望”这一心

理,表现了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对祖国的炽热的爱。

14.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能力。从“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那一角……这一片

湖……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限的江山……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

然……”可知,祖国万里江山作者之所以能尽在手掌抚摸之下,是诗人虚拟祖国的广大土地就在眼前,运用

了“虚拟”的手法;

从“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江南的水田……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

悴……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可知,不同地方的不同景象,并不是作

者真正所见,是诗人由这些地方的现状的想象,寄寓诗人的深厚情感,运用的是“想象''的手法;

从“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知,

前面描写的是沦陷区的状态,后面是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两相对比,表现对后者的向往之情。此外“江南

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又把江南水田当年和现在作对比,表现作者

担忧愤慨之情。这些运用的都是“对比”手法,表现对现实忧虑和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期待之情。

赏析舒婷的《思念》,完成题目。

思念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颗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

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蓿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

15.诗的第一节选用、、和四个意象,分别抒写出、、

和等情思。

16.第二节中,诗人运用比喻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缠绵、真切,请分析下面比喻句各比喻什么。

①蒋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②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17.鉴赏第三节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案】15.挂图代数琴桨橹茫然苦恼惆怅焦灼16.①时间缓慢②

距离遥远17.第三节是全诗的诗眼,点出所有的痛苦、惆怅、焦灼和期待全部发自内心,是源自心灵深

处的“思念”。

【解析】15.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意象和情感的理解。诗歌借助“挂图”“代数”“弦琴”“桨橹”几个意象,

并用“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清纯然而无解''"独”“达不到彼岸''加以修饰,表达了诗人思念的“茫然”“苦恼”“惆

怅”“焦灼、焦虑”的情感。

16.试题分析: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把“人”比喻成“禧蕾”和“夕阳”,把“默默地等待”和“遥遥的注目”完

全形象化,深刻的表达出了诗人的所要表达思念。用“蒋蕾一般默默地等待”来喻指“时间缓慢”;用“夕阳一

样遥遥地注目”来喻指思念的“距离遥远”。更突出了等待的悲哀和思念的痛苦,据此理解作答。

17.试题分析:考查诗句的表达作用。诗的第三节是在通过具体的意象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的基础

上进行的总结,点出所有的痛苦、惆怅、焦灼和期待的“思念”,都“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深化了

诗歌的主旨。据此理解作答。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启明星

艾青

属于你的是

光明与黑暗交替

黑夜逃遁

白日追踪而至的时刻

群星已经退隐

你依然站在那儿

期待着太阳上升

被最初的晨光照射

投身在光明的行列

直到谁也不再看见你

1956年8月

18.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流动的画面,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将它描绘出来。

19.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启明星象征着迷茫中的希望,是引领方向的标志,预示着黑暗的终结和光明的来临。

B.启明星又叫金星、长庚星,它象征了清晨,也象征着新的一天,代表着吉祥与美好。

C.诗人以启明星自喻,表达了为驱逐黑暗而牺牲自己,投身于光明而不求回报的意愿。

D.启明星象征了那些在光明与黑暗的搏斗中冲锋在前,当阳光普照时,却甘为普通一员的先进知识分

子。

20.请结合诗人笔下启明星的特点,说说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21.请从生活中任选一个具体事物,抓住特点抒情寓理,自拟题目写一首小诗。(不少于6行)

【答案】18.诗人描绘了这样一幅流动画面:夜空中群星“退隐”时,启明星“站在“黎明前的黑暗里,直

到被晨光照射,“投身在光明的行列”里。(大意对即可)19.B20.示例:诗人笔下的启明星具有在黑

暗中闪亮、在光明中消隐的特点。启明星以自身的光亮和坚守的姿态启示人们:黑暗是暂时的,光明终将

到来!21.抓住具体事物的特点抒情寓理。

【解析】18.本题考查诗歌内容。

结合诗歌内容可知,诗歌描绘的画面:启明星出现在“光明与黑暗交替'’的时候,在“黑暗逃遁/白日追踪

而至的时刻“,此时“群星已经退隐”,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启明星却“站在那儿”,以自身的光亮和坚守

的姿态启示人们,让人明白:黑暗是暂时的,光明终将到来!终于,朝阳升起来了,启明星“投身在光明的

行列”,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光明之中——“谁也不再看见你”。据此作答。

19.本题考查理解诗歌。

B.“它象征了清晨,也象征着新的一天,代表着吉祥与美好”理解不恰当,它早上出现在东方时又叫启明、

晓星、明星、金星,傍晚出现在西方时也叫长庚、黄昏,它象征了清晨,也象征着晚上的到来。

故选B。

20.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与谈感悟启示。

结合“属于你的是/光明与黑暗交替/黑夜逃遁/白日追踪而至的时刻”“群星已经退隐/你依然站在那儿/期

待着太阳上升”可知,启明星在光明与黑暗的搏斗中,冲锋在前,具有面对黑暗永不退缩,勇于跟黑暗斗争,

迎接光明的精神;

结合“被最初的晨光照射/投身在光明的行列/直到谁也不再看见你“可知,当阳光普照时,启明星悄无声

息地消失在光明之中,甘愿成为普普通通一员的先进分子。据此得到感悟与启示。

示例:诗人笔下的启明星在黑暗中闪亮,在光明中消隐。启明星在当阳光普照时,就悄无声息地消失

在光明之中,让我们感受到它的谦虚品质与宽广胸怀,它甘愿成为普普通通一员,它象征着人民中的先进

分子。

21.本题考查拟写诗歌。注意选择一个具体事物,抓住其特点来抒情寓理,注意不少于6行。

示例:秋天很美

秋天很美

红枫遍野,丹桂飘香

空气醉得一塌糊涂

野菊摇曳,几许秋韵,点染层层秋山

秋天,适合迷恋

秋天很美

细雨缠绵,如烟似雾

露珠凝成点点乡愁

月华似水,铺陈回家的路

秋天,适合思念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

透过雪夜的草原

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

无数的土地的垦植者

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

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拥挤在

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

饥僮的大地

朝向阴暗的天

伸出乞援的

颤抖着的两臂。

中国的苦痛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

(选自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乙】

让我祖国的地和水,空气和果实甜美起来,我的苍天。

让我祖国的家庭和市廛,森林和田野充盈起来,我的苍天;

让我祖国的应许和希望,行为和言语真实起来,我的苍天。

让我祖国儿女们的生活和心灵合一起来,我的苍天。

(泰戈尔《让祖国的地和水甜美起来》)

22.请从意象和表现手法分析【甲】诗片段是如何表现当时中国的情况的。

23.【甲】【乙】两首诗都出现了“土地”意象。请概括这一意象在诗中的内涵。

【答案】22.①以雪、草原等自然物象渲染了一种苍茫而悲凉的气氛,象征了中国所处的艰难环境;

②选取垦殖者为代表人象,通过他们的遭遇突出民族苦难深重;

③通过象征,反复等手法表现了残暴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23.①“土地”这一意

象凝聚着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注与同情,体现对劳动人民的爱。

②这一意象还表达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爱,是爱国主义的体现。

③面对国土被侵略或殖民,《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表现出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和赤子之心。《让祖国

的地和水甜美起来》用呼唤和激情,寄托了诗人对人民和祖国的挚爱真情,对崇高理想的热切向往。

【解析】2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透过雪夜的草原”可知,以雪、草原等自然物象渲染了一种苍茫而

悲凉的气氛,象征了中国所处的艰难环境;

根据【甲】文"无数的土地的垦植者/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可知,选取垦殖

者为代表人象,通过他们的遭遇突出民族苦难深重;

根据【甲】文"绝望的污巷”“饥馍的大地”“阴暗的天”等可知,结合“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可知,通过象征

\反复等手法表现了残暴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23.本题考查意象理解。

“土地”是艾青诗歌中的核心意象之一,在艾青诗歌中,土地意象有着多层含义,首先它凝聚着诗人对祖

国一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他在《北方》中写道:“我爱这悲哀的国土“,把这种感情表现得最为强烈的是

《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即使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地

里面”。这里所表达的是一种刻骨铭心的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情感。其次,土地意象还凝聚着诗

人对祖国命运的深沉的忧患意识。在抗日的炮火中,艾青四处飘泊、流荡,这使他能以真实的眼凝视着广

大的土地,为此他心里极为悲愤和不安,他不仅深深理解了“载负了土地的深刻重压”的中国农民的现实苦难,

而且对这古老的国土所养育的“世界上最艰苦最古老的民族”的感时愤事、忧国忧民的传统产生了心灵的契合。

艾青在诗中怀着说不尽的忧郁,不断发出令人震颤的呼喊:“悲哀的国土”,“被践踏的祖国的土地”,“荒凉

的土地”,等等,这些荡气回肠的诗句浸透着诗人对国土沦丧、主权旁落的悲痛心情。再次土地意象还凝聚

着诗人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他们命运的关切与探索。他的成名作《大雁河一我的保姆》就是献

给他真正的母亲——中国大地上善良而不幸的普通民众的颂歌。在他以后的诗作里,关注的中心始终是与

土地合而为一的广大普通农民的命运。

根据【甲】文“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和【乙】文"让我祖国的家庭和市廛,森林和

田野充盈起来,我的苍天”可知,本文“土地”凝聚着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注与同情,体现对劳动人民的爱;

根据【甲】文"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和【乙】文"让我祖国的地和水,空

气和果实甜美起来,我的苍天”可知,这一意象还表达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爱,是爱国主义的体现;

根据【甲】文"无数的土地的垦植者/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拥挤在/生活的绝

望的污巷里”可知,表现出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和赤子之心;【乙】文“我的苍天”反复出现,用呼唤和激情,

寄托了诗人对人民和祖国的挚爱真情,对崇高理想的热切向往,可见面对国土被侵略或殖民,两者同样表

达了对祖国一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

艾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1940年春

24.诗歌开头以“一棵树,一棵树”开篇,有什么作用?

25.请你对诗中画线句进行赏析。

26.这首诗歌写于1940年春,联系写作背景,试分析“树”的含义。

【答案】24.“一棵树,一棵树”采用反复的手法,着意强调和凸显树的孤立状态。25.运用拟人的修

辞手法,把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写得生动可感,而且人格化,赋予了风和空气以生命力。26.这

首诗运用了象征手法,写树地上孤立,地下根须纠纷,象征了中华民族每个人各自独立,但精神上团结一

致,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解析】24.本题考查首句作用。

“一棵树,一棵树”两个语句完全相同,运用的是反复手法,结合“彼此孤离地兀立着”可知,强调并突出

了树各自的孤立状态。

25.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根据画线句“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中的“告诉”可知,将“风与空气”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

与空气”的具体可感和生命气息。

26.本题考查题目含义。要求结合“1940年春”的背景分析。

1940年春正是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正在桂林生活的艾青新宁县是一派田园风光,似乎离抗日

烽火很远,似乎听不见中华民族的勇士们与日寇浴血奋战的檐炮声和呐喊声。但诗人的心并没有沉醉在这

一派田园风光里,他的心伸出了无数的触角,时刻感受着民族存亡大搏斗的脉膊。他的心不能平静,他的

诗仍关怀着天下兴亡的大事。

前四句写树的地上景观,后四句写树的地下景观。这两种景观都是树的生存景观。

在那个时代,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长期的阶级压迫,使人们过着食不果腹的苦难生活,长期

的奴化统治,使人们的精神萎靡不振。他们之间,似乎都是在为自己的生存而挣扎,他们似乎都是彼此孤

离着。但这只是生活的表层景观,就像树在地面上的景观。中华民族是有着凝聚力的,这不仅是中华民族

的历史证明了这点,它的现在也证明了这点。当遇到压迫的时候,特别是当民族危亡无情地置于人们面前

的时候,清贫的中华儿女们会团结起来,进行殊死的斗争。

根据“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可知,貌似孤立的一棵棵

“树”,地下根须纠纷,结合背景,可理解为象征了中华民族每个人各自独立,但精神上团结一致,具有很强

的凝聚力。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

向日葵

[台湾]覃子豪

你是太阳

我是向日葵

每天每天迎接你

向铺满红毡的天上迎你

在露水消失的园中望你

傍微风初起的黄昏送你

你绚烂的光球

照亮我金黄色的花瓣

我戴上了诗人的月桂冠

胸中孕育着诗的种子

有不死的爱

以真实的生命塑造你的形体

叶子是一片片青色的云

花瓣是辐射的光芒

我成了地上的太阳

你别我而去时

最初,我低头沉思

继而,我憔悴欲死

我知道:秋天到了

我金黄色的花瓣

会像头发一丝丝地脱落

那时为了你的记忆

我像要沥尽心血

剖开胸膛

~~~粒'―粒地

洒下我不死的种子

向着将要复苏的大地

27.诗的第二节以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描写代表一天的三个时段,表达了对太阳的怎样的感情?其中“铺

满红毡”比喻什么?

28.诗的第三节寓含着“太阳”和“我”怎样的关系?其中最能表达这种关系的两个动词是什么?末句中

“塑造你的形体”意思是什么?

29.关于这首诗的鉴赏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本诗通篇用隐喻,它不仅仅对向日葵作简单描摹,更主要是要表达诗人的某种生活理想或艺术追求。

B.本诗以向日葵为线索,通过它,表达了对阳光的企盼、敬仰、眷恋与感激之情。

C.本诗用象征手法,借向日葵与太阳的关系表现了深遂的哲理,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D.本诗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凝练含蓄,感情真挚,令人读来回味无穷。

【答案】27.仰慕,向往朝霞28.寓含着“太阳”给予“我”照耀和“我”回报的强烈愿望,其中最能表

达这种关系的两个动词是照亮和塑造。“塑造你的形体”意思是显现你的光热与美的创造力29.B

【解析】27.本题考查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及内容理解。

“你是太阳'我是向日葵”“向铺满红毡的天上迎你,在露水消失的园中望你'傍微风初起的黄昏送你”可知,

将自己比作“追寻太阳光”的向日葵,表达自己对太阳光的仰慕与向往;“铺满红毡的天上”展现的是黎明时分,

朝霞染红天空的景象,“铺满红毡”是指朝霞。

28.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你绚烂的光球'照亮我金黄色的花瓣”,写在太阳的照耀下“我”作为向日葵茁壮成长;“胸中孕育着诗的

种子'有不死的爱'以真实的生命塑造你的形体",写“我”作为向日葵不负阳光,孕育种子,塑造形体,写“我”

渴望回报;寓含着“太阳”给予“我”照耀和“我”回报的强烈愿望。

“照亮我金黄色的花瓣”中的“照亮”,“以真实的生命塑造你的形体”中的“塑造”,最能表现“太阳”与“我”

的关系;

根据“塑造你的形体”,联系后文“叶子是一片片青色的云、花瓣是辐射的光芒,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