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第4部分世界现代史第11单元课题2两种经济模式的变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的经济改革教师用书教案_第1页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第4部分世界现代史第11单元课题2两种经济模式的变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的经济改革教师用书教案_第2页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第4部分世界现代史第11单元课题2两种经济模式的变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的经济改革教师用书教案_第3页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第4部分世界现代史第11单元课题2两种经济模式的变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的经济改革教师用书教案_第4页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第4部分世界现代史第11单元课题2两种经济模式的变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的经济改革教师用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课题2两种经济模式的变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更和苏联的经济改革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更(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黄金时期从其次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头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见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2.“滞胀”时期20世纪70年头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3.调整时期20世纪80年头以来,适当削减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混合经济”。(二)建立“福利国家”1.目的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削减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2.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平安。3.历程20世纪六七十年头日渐完备;20世纪70年头后受挫但仍在接着发展;20世纪80年头以后,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4.评价(1)肯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对社会稳定起到了肯定的主动作用。(2)“福利国家”制度也有很多弊端,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三)第三产业的兴起1.缘由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2.表现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3.作用(1)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2)肯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更。(四)“新经济”的出现1.背景其次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发展新兴产业;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2.形成20世纪90年头初起先,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新经济”由此问世。3.特点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学问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形态。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更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2)1953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体制的改革供应了契机。2.内容(1)农业①措施: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②结果:农业有所好转,但冒进思想和恶劣气候使其再度出现危机。(2)工业①措施: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②局限性:没有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3)政治: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进行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活动。3.评价(1)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究性和开创性。(2)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措施重点放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改进工业管理,完善安排工作,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2.结果(1)冲击了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军事实力、综合国力增加,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2)由于没有变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政策和过分追求稳定,改革步伐缓慢下来,经济发展停滞下降,苏联陷入逆境。(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内容经济制定“加速发展战略”政治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公开性”;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国家结构提出“更新联盟”的构想2.影响(1)“八一九”事务后,苏联国家政权发生质变,各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2)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和挫折1.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阶级关系的新变更随着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出现了新变更,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比重增加。另一个重要变更是所谓“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他们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如住房、汽车、股票等。20世纪80年头,发达国家中间阶层的发展趋于稳定,保持在人口比例的25%-30%。2.“福利国家”所谓“福利国家”,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平安;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福利国家”的建立,在缓和收入安排不同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肯定主动作用。但是,这些社会福利终归由国家财政负担,因此,当20世纪70年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削减福利就成为“改革”的内容之一。80年头,美、英、法等国都不同程度地削减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允之间寻求新的平衡。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945年底,(英国)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1946年起先实施煤炭工业国有化。20世纪60年头,法国激励和主动推动科技进步和全民教化事业,不惜投入巨额资金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支持科学探讨活动,国家投资开办职工职业培训工作。1949年1月5日,杜鲁门在提交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正式提出“公允施政”的政策纲领,把过去各种建议合并起来,形成一个更广泛、更系统、更详细的安排。——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现代史》[命题思索]史料反映了大英银行国有化、煤炭工业国有化和投入巨额资金发展高科技产业以及支持科学探讨活动等信息。其次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二战后西方推行的社会福利制度福利政策实施的目的在于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的民主与公正,保证人民的基本生存条件。它力图拉起一张社会保障的大网,使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即使是最底层的人也可以生活下去,同时又搭起一架社会进步的阶梯,为人们供应向上进阶的可能。从本质上说,“福利国家”政策是由国家主持的实现社会收入再安排的一种方式,它主要通过抽肥补瘦的方式来实现。……“福利国家”政策的长期实行必定与经济发展的效率发生冲突,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负担,社会成员的劳动主动性下降,产品竞争实力不强,中产阶级日益减弱,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命题思索]作者论述了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目的、本质和弊端。史料中作者认为:“福利国家”的实质和目的是国家通过税收的方法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安排,从而缩小贫富差距,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福利国家”的弊端是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人们进取心减退,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3.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主要问题和历史教训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的综合国力达到了顶峰,经济实力跃居世界其次位,仅次于美国,而军事力气则足以与美国平起平坐;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比历史上其他各个时期都高。……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联领导人错过了这个有利时机,未能坚持进行切实有效的改革。这就使苏联这个曾经取得过辉煌成就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发展的顶峰跌落了下来,在各方面出现了深刻的危机或接近危机的边缘。——陈之骅《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主要问题和历史教训》[命题思索]作者认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对旧体制的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待时的境地,而且改革的客观条件更为成熟。但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产业结构畸形发展,军事工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4.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新思维”关于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经济垄断”,只有实行私有化,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才能“复原社会公正”。1987年通过的、次年生效的《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是改革时期主要的经济法。《国营企业法》的目的,就是使苏联企业成为自治的、民主的和财政上独立的生产者。——肖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本质》[命题思索]戈尔巴乔夫实行完全私有化,破坏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缘由。►探究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料一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经济最大化的,期间须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何正斌《经济学300年》史料二1973年危机以后,假如接着依据凯恩斯的方法去扩大社会需求,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削减失业,就势必会加剧通货膨胀,造成严峻的物价上涨,减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假如反过来实行缓和通货膨胀和限制物价上涨的紧缩政策,又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增加失业人数,甚至会加速触发新的经济危机。面对这种病症,凯恩斯主义一筹莫展。——高德步等《世界经济史》(1)依据史料一,指出凯恩斯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结合所学学问说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在其次次世界大战后对这一理论的实践。(2)结合史料二和所学学问,说明20世纪70年头初西方国家经济的“病症”和各国政府的解决方法。(1)史料一中的关键信息“期间须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说明凯恩斯认为政府须要通过干预经济的方式去订正自由主义的弱点,以实现经济的最大发展。(2)史料二反映了20世纪70年头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滞胀”现象,这表明凯恩斯主义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须要,应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重新调整。[提示](1)定位:政府用经济方法调整有效需求,刺激消费,即国家对经济干预。实践:其次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2)“病症”:“滞胀”。解决方法:各国适当削减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英美等国家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更的表现(1)生产力发展: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美国形成了一种以学问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2)生产关系调整:凯恩斯主义盛行,国家干预经济,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化到安排领域,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3)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的进步和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第三产业快速发展。(4)阶级关系的变更:由于股票的分散和“新中间阶层”的兴起,阶级对立的状况发生了变更。►探究2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史料一赫鲁晓夫所进行的经济管理体制改组作为战后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开端,对后来的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应当承认赫鲁晓夫是一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开拓者。他勇于突破旧的模式,探究新的道路本身就是一种难能珍贵的精神。但是,他终归受到历史局限性的束缚,对社会主义传统经济模式的弊病和社会主义经济规律还缺乏全面的、深刻的相识,因此也就不行能产生成熟的改革理论和思想。——《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史料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探讨坦克、火炮和导弹……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史料三有人曾形象地说:“戈氏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颈项。”——《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史料一是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改革的。(2)依据史料二,指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什么?结果如何?(3)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史料三是如何评价戈尔巴乔夫改革的。(1)史料一反映了对赫鲁晓夫改革的全面相识和评价。解读史料应留意转折词“但是”的运用。史料一承认赫鲁晓夫是一位改革者,同时也说明赫鲁晓夫是一位失败的改革者。(2)史料二反映了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在重工业方面,特殊是在军事工业方面,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未得到解决。(3)史料三反映了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否定,形象地说明白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提示](1)评价: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在肯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了肯定成效;但是,赫鲁晓夫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改革不会胜利。(2)重点:放在重工业上。结果:导致苏联人民生活水平落后。(3)评价: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挥向“肿瘤”,“肿瘤”是指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而是“挥向了党的颈项”,体现了戈尔巴乔夫改革否定了党的领导,否定了社会主义方向,从而造成苏联解体。战后苏联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措施项目“斯大林模式”存在的问题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放权力到地方,在肯定程度上放松经济管理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发展滞后赫鲁晓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上;勃列日涅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戈尔巴乔夫先进行经济改革,因困难重重而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劳动者看法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主动性不足在肯定程度上能调动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主动性安排制度“大锅饭”现象严峻实行物质嘉奖和多劳多得政策以唯物史观感悟从福利国家到福利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福利”——满意基本需求和供应社会保障的商品和服务——有多种来源:国家、市场(包括企业)、自愿的组织和慈善机构,以及血缘网络(包括家庭)。因此,把“社会福利”等同于“国家福利”就忽视了全部这些其他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支持的来源。一个社会的全部福利是全部这些的总合。其中一个福利部门的减弱并不必定意味着福利的净损失,因为,这可能是一个很简洁的事情,即只是把供应福利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因此近来在西方国家中所发生的事情主要是国家在总体福利项目中的主导地位的一种转变。各种福利供应者之间的功能正在重新安排,而福利的总体水平将几乎仍旧保持从前的规模。国家可能从干脆供应福利的角色上退下来,激励雇主、自愿机构、家庭及其他人作出应有的贡献。——[加]R.米什拉《资本主义社会的福利国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谈谈你对“福利社会”的相识。【提示】20世纪70年头以来,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局限性和弊端日渐显露,各国重视对社会福利制度进行改革。虽然各国对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总的来看,各国的改革举措还是有很多共同之处的。用“选择性原则”代替“普遍性原则”,使社会福利切实流向最须要的人群。明确社会福利享受者的权责关系,推行与就业相关联的激励制度;最终是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以削减公共开支。改革之后,国家所担当的职责有所下降,而社会组织担负的职责有所上升,社会福利制度进一步完善。对“福利国家”制度的评价主动作用(1)福利政策的实施在肯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缓和了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和稳定(2)扩大社会消费,推动经济的发展。“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使居民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自社会福利,使他们在生活上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从而可以促进社会消费,推动经济发展消极影响(1)政府开支快速增加,使政府的财政赤字和国债急剧膨胀,导致税收负担过重(2)福利制度是一种奖懒罚勤的不合理制度,它在肯定程度上损害了社会风气和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竞争精神还原历史情境教材主干学问常考常新练点1: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更(2024·全国卷Ⅲ)20世纪70年头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C.推动了通货紧缩 D.放弃了经济自由[尝试解答]________A[依据材料可知,当时法国经济陷入“滞胀”,但密特朗仍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这只会加剧经济的恶化,故A项正确。]练点2:苏共二十一大通过的七年经济安排(2024·全国卷Ⅲ)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探讨通过了七年经济安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安排()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安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持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限制[尝试解答]________A[依据材料可知苏共二十一大后,苏联仍将重点放在工业化发展方面,尤其留意重工业的发展,且仍是通过行政吩咐发展经济,这说明七年经济安排并未摆脱斯大林模式,故A项正确;马歇尔安排是1947年提出的,且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应对举措是1949年建立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强调的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与题干中制定经济发展安排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仅提及七年经济安排的内容,不能反映出这种安排的结果,因此依据材料不能推断出是否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限制,故D项错误。]题号命题特点练点1计量史学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下降,物价上涨,说明20世纪70年头法国出现了“滞胀”现象练点2以史为鉴吸取苏联工业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对当今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挖掘历史题源学科考核目标活学活用练点3:战后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2024·全国卷Ⅲ)20世纪70年头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浩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起先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共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A.消退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复原自由放任的传统[尝试解答]________A[由材料可知,针对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浩大,美国政府呼吁“使权力和资源起先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这体现了美国政府逐步调整经济政策,削减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从而消退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故A项正确。]练点4:《赫鲁晓夫回忆录》的史料价值(2024·全国卷Ⅱ)20世纪70年头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困难性,不同年头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能够精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探讨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尝试解答]________D[材料“不同年头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说明《赫鲁晓夫回忆录》在不同年头被多次修改,这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故D项正确;《赫鲁晓夫回忆录》带有作者个人主观色调,且版本内容受时代局限,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回忆录》被多次修改,其可信度未必比相关探讨著作的可信度高,故B项错误;版本新旧与接近历史真相无必定关系,故C项错误。]题号命题特点练点3历史现象尼克松“还权于州和地方”,扩大地方和州政府的自主性提示本质使联邦政府更有力地宏观领导美国经济、减轻联邦政府负担,增加联邦政府财政收入练点4史料辨析“不同年头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史料解读任何史料都不是完全可信的,史料解读需剔除干扰信息和错误信息史料推论推导过程必需有着清楚的内在推演思路,“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考向1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更1.(2024·杭州高三质检)20世纪70年头末,面对“滞胀”局面,英国撒切尔政府实行不同于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其做法是()A.掀起国有化浪潮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增大自由市场作用 D.形成安排指导型经济模式C[凯恩斯主义的特征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依据材料“实行不同于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可知,英国撒切尔政府实行的措施是削减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增大自由市场的作用,故选C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英国撒切尔政府实行的是力推国有化企业私有化,解除A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凯恩斯主义的主要特征,而英国撒切尔政府实行的是相反的措施,解除B项;依据材料“实行不同于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可知,英国撒切尔政府实行的措施是削减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自由经济模式”,解除D项。]2.(2024·天津红桥区高三质检)20世纪70年头后期以来,英国颁布一系列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化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担当。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让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加到地方自治中来,从而使得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了。材料反映了()A.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调整B.西方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C.西方政府行政实力的减弱D.西方国家地方治理智能化A[依据材料“英国颁布一系列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化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担当”“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让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加到地方自治中来”可知,英国政府削减了对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投入和干预,这反映了英国等西方国家对福利国家政策作出了调整,故选A项;题干反映的是西方国家干预经济的减弱,解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政府对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化等地方治理的市场化管理,与西方政府行政实力的减弱无关,解除C项;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让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加到地方自治中来,并没有使西方国家地方治理智能化,解除D项。]3.(2024·荆门高三模拟)20世纪80年头,法国密特朗执政时,密特朗所代表的法国社会党是欧洲社会主义流派之一,以国有化、权力下放和自治管理作为三大理论支柱。这从侧面反映了法国()A.国家干预经济削减 B.中心集权制度松动C.国家干预经济增加 D.福利国家道路受挫A[依据材料“20世纪80年头,法国密特朗执政时,密特朗所代表的法国社会党是欧洲社会主义流派之一,以国有化、权力下放和自治管理作为三大理论支柱”可知,法国实行混合经济体制,国家干预经济削减,故选A项;材料说的是经济政策,而非中心集权制度,解除B项;20世纪70年头经济“滞胀”后资本主义国家削减了对经济的干预,解除C项;材料说的是国家干预经济,并不是福利国家道路受挫,解除D项。]考向2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4.(2024·天一大联考)下面是1961—1982年苏联社会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长率的变更状况示意图。这表明,此时期的苏联()A.经济体制日益失去活力B.科技独创利用率极端低效C.经济改革遭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