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阳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摘要:文化赋予旅游内涵与品质,旅游给予文化创新与活力。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高质量深度融合发展对于新时代背景下旅游产业提质增效、推进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文化事业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等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对信阳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深入分析,揭示了文旅融合对信阳市旅游产业提质增效、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共赢以及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积极影响。同时,本研究也指出了信阳文旅融合发展模式面临的问题,如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文化特色不明显、文旅产品供给不足和文旅产业融合度不高等。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优化信阳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的策略,包括强化顶层设计、提高服务质量、挖掘文化内涵、强化资源融合、延长产业链和构建营销网络等。这些策略旨在推动信阳市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信阳市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促进信阳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信阳市;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1.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为了满足国家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满足旅游消费需求的升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文化旅游业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新兴产业。在2009年,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提出,要促进文化和民俗旅游的发展,要把旅游产品和特色文化进行深度融合,把旅游演绎产品变成一种常态,推动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化,并就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和深度融合作出了明确的部署。2017年,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八个部门共同提议,要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促进世界文化遗产、国内大遗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重点解决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让更多的旅游精品景点和设施能够满足游客的需求。2018年3月,为了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在新时期高质量、高效率地发展,国家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联合组建了文化和旅游部,这是党和国家对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高度重视,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2019年,党中央以纲领性文件的方式颁布了《文化和旅游规划管理办法》,对文化和旅游产业进行了科学的、制度化的统筹规划与管理。党和国家把发展纳入科学化、制度化的统筹规划与管理之中,并对两者的结合效益进行了明确的规定。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倡导绿色经济发展习总书记提出,要保证供给质量满足消费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要素的作用,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道路。文化旅游产业是新时期的“绿色朝阳产业”,其自身所具备的互动、促进性特征,为二者的互相结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一方面,文化旅游业是一种无污染、零排放、零能耗的产业,在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中,文化为旅游业注入了灵魂,丰富了其内涵,在旅游资源中融合了文化属性,满足了旅游者的文化旅游需要,同时也成为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传播与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文化与旅游产业两者之间也有交叉属性,这是因为二者具有相同的性质,都是综合性服务。文化产业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创新要素,提高了旅游业的文化品位;旅游业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市场影响,同时也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创新。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新时期绿色经济发展理念的必然选择。3.人们对高品质旅游产品需求日益增加集山川之灵秀,取人文之精华,这既是古人治学的一种姿态,更是古人对文化与旅游高度结合的深刻理解。"诗和远方"是新时期人民追求高质量文化旅游的一种方式。从本质上来说,旅游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方式,它以文化感受和文化理解作为一种主要的表达方式,将文化旅游作为一种主要的载体来拓展市场,将创新要素融入其中,以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从旅游业的市场消费需求来看,文化创意与旅游行业融合而成的文化旅游产品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和认可,更好地满足了游客对文化旅游的高质量需要。从经济产业供给的视角来看,文化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就是将文化因素融入到旅游业的发展之中,以此来提高旅游业的文化质量,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提高旅游业的附加价值;旅游业的出现,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促进了其在新时期的发展需要,从而促进了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在新时期,促进文化和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和深度融合,是人民对优质旅游生活的追求。总而言之,在我国对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提倡发展绿色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环境下,对优质旅游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深度融合是新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信阳市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备了信阳市文化和旅游业的结合优势,但尚未充分发挥两者的融合效应。在此基础上,结合信阳市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信阳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在产业融合的大背景下,文旅融合是信阳市的大势所趋,信阳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文旅融合的深入,为文旅融合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旅游业的深入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近几年,随着我国对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高度重视,在新时期绿色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信阳市的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迅猛,潜力巨大,但目前信阳市的文化和旅游融合所产生的规模效应还未得到充分发挥,相关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原因、现象、格局、关系、对策等,缺少实证案例研究,因此,一个全面、系统、深入理论体系的构建对于研究信阳市文旅融合十分重要,本文将根据已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国内外产业融合、文旅产业融合研究动态进行归纳和分析,并借鉴经济学方面产业融合的理论,加之物理学方面的耦合理论等对信阳市文化旅游资源融合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为信阳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进一步丰富相关的研究理论。2.实践意义信阳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研究有助于促进信阳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深度融合发展,信阳可以打破传统文旅产业的局限,实现文化、旅游、科技等多领域的交叉融合,从而开发出更具创意和市场竞争力的文旅产品。这不仅可以提升信阳文旅产业的附加值,还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消费,推动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二是研究有助于提升信阳城市品牌形象。信阳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众多独特的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通过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可以将这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挖掘,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品牌。这不仅可以提升信阳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可以增强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三是研究有助于推动信阳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信阳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和人口流动,促进城乡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融合。同时,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文化产业,可以吸引更多外来资本和人才流入,推动乡村经济的振兴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四是研究还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信阳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推动全国范围内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综上所述,信阳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不仅可以促进信阳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城市品牌形象的提升,还可以推动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并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二)研究的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现状。在国外,“文化遗产”的概念首次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的《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中正式提出。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个中期计划》(1977-1983)中强调文化遗产包含“无形”与“有形”两部分。随后,对文化遗产旅游的研究,Tilden(1977)就出版了关于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的专刊。1978年,世界遗产委员会确定了首批12处世界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起初,国外学者大多从文化遗产旅游的定义内涵与外延及相关发展性方面进行了研究。Fontein、Soekmono(1990)认为文化遗产旅游具有很强趣味性和知识性,在某种程度能给予旅游者高满意度的文化体验、满足旅游者的心理需求;Yale(1991)认为文化遗产旅游是从历史建筑到历史工艺能够反映继承的物质和现象的一种旅游活动;Vukonic(1996)认为在宗教旅游方面,其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宗教景观价值等具有深层次的交融性和黏合性,对虔诚的朝圣者和旅游大众都具有强烈的吸引力。随着研究的深入,不少学者将研究方向逐渐集中到遗产旅游的开发、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来。HristicNatasa(2020)以塞尔维亚多瑙河沿岸的一个地区为例,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该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提出文化旅游的发展战略。文旅融合研究现状。国外常常使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来表达二者之间的关系。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最早提出了文化旅游的概念,他从广义角度认为“文化旅游包括旅游的各个层面,旅游者可以从中学到他人的历史和遗产,以及他们的当代生活和思想”;1985年世界旅游组织提出了狭义的“文化旅游”定义,即“人们本质上出于文化的动机而产生的人的运动,如研究性旅行、表演艺术、文化旅行、参观历史遗迹、研究自然、民俗和艺术、宗教朝圣的旅行、节日和其他文化事件的旅行等”。Reizinger(1994)提出文化旅游是人们基于寻求和分享在审美、智慧、情感或心理本性方面的全新的有深度的一种文化体验。进入21世纪以来,国外学者对两大产业的互相影响和融合途径及融合所产生的产品方面有了较多的研究。Besculides(2002)以西班牙当地居民为例,从了解游客认可度和满意度等方面着手,得出发展一个地区的文化旅游,最重要的是应遵循当地民众的文化风俗及信仰;Jamieson(2003)认为政府应该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打造出种类更丰富、结构更完整的文化产品系列;RichardsG、WilsonJ(2006)从供给和需求角度阐述了创意空间、创意景观和创意旅游的发展,指出要将创造力作为传统文化旅游的替代;Connell(2012)提出,影视旅游是很多旅游目的地一个新的发展驱动因素,如《指环王》、《霍比特人》在全球市场的热度使新西兰的旅游知名度大幅度提升;世界旅游组织2018年指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间的协同作用是文旅融合的又一重要驱动力。2.国内研究现状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现状。1997年末,中国国家旅游局与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首届“全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总结传统旅游发展模式带来的利弊,寻求新的发展模式,成为了当时的热点话题。其中,有形的文化遗产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极大地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对遗产地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谢朝武、郑向敏(2003)认为文化遗产旅游是一种将文物、古迹等人类遗存当做主要吸引物的旅游方式;苏涛(2011)以明十三陵景区为例,指出随着知名度的提高,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管理等问题频发,应采取措施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科学有效统一。由于文化遗产尤其是世界文化遗产,属于一种较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活动,因此对文化遗产地的经营管理、文化遗产的“无形”与“有形”的相互转化、内涵挖掘与信息化传播等,广大学者也不断地进行了探讨。梁学成(2006)主张对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并呈现,让游客在旅游体验中了解历史收获知识;申华平(2007)指出,利用专业的设计为遗产资源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和魅力,以增强遗产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马斌斌、鲁小波(2016)提出“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得现代化高科技手段等运用在对遗产资源的保护等方面,使旅游产品更加具有人性化的同时保持文化遗产资源的原真性;许赛男(2019)指出现在是5G时代,信息在线化是“互联网+”的典型特征,而旅游信息化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旅游产品是否能为游客带来独特的旅游体验,是否能够让游客获得满意感。文旅融合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对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研究起始于2005年,虽然研究起步较晚,但研究成果丰硕,其中,对两大产业的关系、融合路径、融合模式、融合动力因素、融合度及融合业态等研究,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随着国家层面与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的职能合并,加之文旅融合新业态持续涌现,研究议题和关注焦点都紧紧追寻中国社会时代变迁,大多反映了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现实进程及其演变,突出了鲜明的中国特色。研究呈现出从有形文化转向无形文化,从传统文化转向创意文化,侧重于从应用视角,聚焦文旅产业、业态、景区和产品层面,围绕提出问题(为何融)、解决问题(如何融)以及取得预期效果(融合影响)方面的研讨。夏骕鹔(2020)指出,在文旅融合方面,江苏省走在了全国前列——文化高质量发展“六大行动”、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建设等做法均为文旅融合添加了新动力,尤其通过打造旅游服务的总入口,既有效解决了散客旅游服务“肠梗阻”的问题,也为文旅融合产品的拓展与升级开启了新通道;王春平、郭晓东(2021)指出未来山西文旅融合将以省级国家安全旅游示范区创建为牵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找准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最佳连接点,促进文物活化利用,大力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布局发展夜间文旅经济,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主客共享,全力推动山西文旅各领域、全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使文化旅游业成为山西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二、概念的解读与理论基础(一)概念内涵1.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一笔宝贵财富,它是一种具有历史、艺术、科学及其它文化价值的文物。文化遗产可划分为物质与无形两类。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意义的文化遗产。非移动文物指的是古代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物,石窟,石刻,壁画,重要的历史遗迹以及近代的典型建筑;可移动文物是指历史上有代表性的实物,文物,文件,手稿,书籍,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实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2.文化遗产旅游对于文化遗产旅游的概念,中外学者有不同的界定:耶鲁(1991)认为:“文化遗产旅游是指以人的遗产以及所有可以表现为这些遗产的物质与情境为主体的旅游行为”;世界旅游组织将其定义为一种人文活动,其根本动因是文化;彭顺生(2008)提出了“文化遗产旅游”的概念,即以文物、古迹等人类精神与物质遗迹为主体的一种旅游形态。文化遗产旅游的定义,是指以艺术、风俗、礼仪、建筑、遗址、遗迹等文化遗产和文物作为旅游吸引物,到遗产所在地享受遗产景观,体验遗产文化气氛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旅游方式。3.文旅融合目前,国内外关于文化旅游融合的研究多是以文化旅游理论为基础,缺乏对其内涵的清晰界定。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多是从多个方面、多个视角进行的,但得出的结论并不完整。尽管对于文旅融合这一概念的研究重心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承认,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是随着经济、科技、文化的持续发展,是旅游发展方式的革新。它是我国经济、社会、科技、文化持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旅游发展的一种创新性表现,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由之路。总而言之,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就是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以及有关因素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重新组合,逐渐打破现有的行业边界或要素领域,互相融合,产生新的共生关系。(二)理论基础1.文化遗产旅游理论Zeppel、Hall和Weiler(1992)认为,通过文化遗产旅游,比如求知之旅、观看艺术演出、探访古迹、艺术欣赏、朝圣等,能满足广大旅游者的心理需求;Prentice(1993)认为文化遗产旅游凭借其独特的资源属性,比如景观、工艺品、文化历史、文化传统、建筑等,决定了它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具有非常巨大的研究价值;FGAlberti,JDGiusti(2012)指出以文化遗产为基础的文化产业集群和旅游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郭英之(2013)提出以文化品牌确保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优势,避免旅游目的地文化品牌边缘化,有助于保留文化品牌的原真性和传统性,增强旅游目的地文化软实力和亲和力;林德荣、郭晓琳(2018)指出应该让文化遗产回归生活,使文化呈现出更强的体验性,以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文化遗产地大都保留了罕见的自然美或者文化遗产价值,而文化遗产又往往与人们有着先天的文化与情感联系,也就是身份认同感,所以,“文化遗产旅游”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发重要起来,因而,有关文化遗产旅游的研究也会一直是学术界研讨的热门话题,其研究成果也必会随着文化遗产地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而更为丰富和深入。2.文旅融合理论我国著名学者于光远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旅游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又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的观点,认为旅游具有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属性,这一判断成为了国内旅游与文化关系理论研究的基石;在2010年博鳌国际论坛上,刘云山同志发表讲话时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生动说明了文化与旅游之间的辩证关系;后来,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李金早提出“从经济和产业角度讲,文化是旅游最好的资源,旅游是文化最大的市场”,即“资源市场说”;梅文慧(2019)指出,文旅融合是我国战略布局重头戏,在国家政策推动和产业发展的双重作用下,文化和旅游的关系开始从弱关系走向强关系,并成为了当前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能。通过文旅融合发展形成新产品或新业态,从而进一步丰富了两大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实现了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和谐统一发展。三、信阳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价值分析(一)有利于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信阳市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其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要破解信阳市经济不平衡与不充分的矛盾,就需要加速信阳市工业结构的转变与升级,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与效率。通过对信阳市旅游业的深入研究,可以为信阳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注入新的动能。首先,高品质的文化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可以有效地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信阳市的经济发展长期依赖于投资,消费、出口在信阳市的发展中所占的比重较小。通过文化和旅游业的结合,可以促进新的行业、拉动消费、扩大有效的投资,增强信阳市旅游业的投资活力。加快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发展的深度融合,推动"互联网+"的文化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形成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统筹投资、消费和出口“三位一体”,促进信阳市经济发展。文化和旅游业的结合对信阳市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文化和旅游业的结合,对信阳市工业的升级起到了促进作用。研学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等是由文化和旅游产业相结合而产生的,它们可以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二)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共赢将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结合,为旅游业增添了文化品位;旅游业态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可以使其市场效果得到拓展,这是一种双赢的动态发展过程。当前,信阳市群众艺术馆、博物馆、剧场等文化产业缺乏体验性、趣味性和创造性,造成信阳市文化产业发展乏力,市场规模偏小,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通过文化和旅游的结合,能够给具备旅游发展潜能的文化遗产和文化事业提供市场,为其注入创新动力,高效地使用资源,并通过旅游这个载体,宣传信阳市的文化,增强其文化自信。但从整体来看,信阳市的旅游产业仍是以传统的旅游产业为主,与国外先进国家的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创造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信阳市旅游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以荆楚文化为核心的,在人们日益关注旅游景点质量、个性化旅游项目和人性化服务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荆楚文化的优势,提升信阳市旅游业的文化品位,是新时代下适应人们对旅游产业高质量、个性化、人性化要求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促进信阳市文化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一项重大措施。引导展示、民俗、动画等文化资源同旅游业进行深度融合,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形成群众意愿强烈、需求迫切、基础良好的文化旅游融合区。要主动加大对旅游业的科学技术投资,扩大文化和旅游业的结合范围,促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文旅融合坚持系统性、一体化的发展理念,有利于实现文旅资源、生产要素与产品市场进行有效融合,共通共融,做到文化与旅游产业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既促进文化的发展繁荣,又促进旅游产业向更高品质的发展,最终实现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共赢。(三)有利于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改善区域人居环境信阳市长期以高耗能、高污染为主的传统制造业为发展模式,以资源低效和环境污染为代价,以此为代价。信阳市文化与旅游业的高质量深度融合,对促进信阳市绿色经济发展,提升区域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促进信阳市文化和旅游业的融合,有助于政府树立绿色经济发展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从宏观上引导和规范需求。二是文化和旅游业的结合带来了经济利益;二是在文化和旅游的结合上,产生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都是满足了地方居民的实际需求的,而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游客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当地的居民也会自觉地参与到城市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之中;三是文化旅游与文化旅游一体化的市场主体是企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这既是企业的职责,也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方向,在"新基建"的支持下,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结合中,可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文化旅游业自身及产业链的延伸,有助于环保;另一方面,通过对传统制造业的示范效应,促进了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对制造业的改造和升级,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四、信阳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模式面临的问题(一)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发展动力不足近几年,信阳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信阳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扶持暂行办法》,但是,从整体上看,对文化旅游景点的配套设施、创新文化旅游项目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大,对文化旅游发展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大,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及对市场资本的投资,都缺乏足够的支持。信阳市在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因财力的限制,存在着资金来源单一、筹资规模小等问题,在进行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时,往往存在着项目经费短缺的问题,这对文化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文化旅游创意项目的投资、基础设施的建设都造成了一定的限制。这就造成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后劲不足,阻碍了文化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另外,信阳市文化旅游人才队伍薄弱,尤其是在规划与设计方面,缺少专门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现代高级旅游管理、创新和各类旅游服务人才的引进机制,已成为信阳市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部分文化旅游业的专业规划多采取"外包"的做法,而"外包"企业对信阳市的文化、旅游资源现状缺乏深入、细致的认识,使其设计的文化旅游产品很难充分体现信阳的特点。(二)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服务质量不高在旅游地的设施设备、服务质量等方面,都会对游客的旅游体验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出发之前,在网上进行旅游信息的获取,在网上预订旅游产品,规划旅游线路,出行过程中便捷快速的交通设施,5G网络信号的全覆盖,服务设施的完善,服务的标识指引等,都对游客的旅游体验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信阳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能很好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更不能适应信阳市旅游业和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信阳市当前的交通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没有形成游客集散中心、游客咨询中心和自驾车营地到各大景点的公共服务系统,这是信阳市旅游业发展的瓶颈。酒店、民宿、农家乐等住宿餐饮设施建设无法满足信阳旅游高质量发展需求,例如:住宿设施较简陋,周边环境较差,出行不方便,客房设备老旧,房间布局狭小,居住环境卫生不干净;部分景区餐饮质量不高,口感、卫生等方面存在问题,且信阳本地餐饮特色不明显,旅游餐饮品牌尚未形成。另外,信阳市在智慧旅游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在文化旅游景点中,科学技术的运用还比较落后,公共信息服务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而且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各种需求。比如,信阳市各大文化旅游景点尚未建成电子身份验证系统,仍然使用传统的手工验票方法,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而且造成了大量的排队等待,同时也影响到了游客的体验。信阳市并未开发出针对各个文化旅游景区进行文化旅游信息查询、文化旅游景区介绍、旅游指南和文化旅游景区导览等功能的专用旅游APP或小程序。游客无法轻松获得旅游信息,无法满足游客的个性化文化旅游需要,景区无法对文化旅游市场、游客需求等进行精准的了解。(三)挖掘文化旅游资源不充分,文化特色不明显信阳市的文化旅游产业没有跟当地的特点进行充分的融合,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上也没有什么创造性的思维,大多数的文化旅游资源都处于一种比较肤浅的状态,他们的文化底蕴比较薄弱,文化旅游的附加值也不高,在品种、数量、质量和品牌上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信阳市已经形成了“名人文化”、“乡村文化”、“古镇文化”、“诗酒笔文化”等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片,但是总体上来说,它的文化底蕴并不深厚,缺少对其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建设和整体营销,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水平不高,运作方式也比较粗放,没有什么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它的特色并不明显,知名度也不高。没有特色,没有名气。信阳市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山水资源十分丰富,而信阳市对其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对其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从信阳市现有的文化旅游产品来看,目前的文化资源还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还是以单纯的观光为主,游客仅仅是单纯的欣赏,并没有充分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同时也存在着对其它区域进行文化旅游发展的盲目跟风现象。信阳市的节日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并不突出,其中的微雕、夏布、木版年画等民族手工艺品缺少民俗元素,也没有很好的融入到现代科学技术当中,仅有少部分的手工艺人还在保存着,对于民俗文化资源的利用水平不高,在产品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也没有被很好的体现出来。其文化价值尚未完全体现出来。(四)文旅产品供给不足,游客体验感不强在崇尚体验经济的今天,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上,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增加他们的旅游消费。但是,信阳市的文化旅游产品的供给水平还远远达不到旅游质量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为规模小、档次低,旅游供给结构单一,仍然处于一般的观光层次,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满足游客个性化、定制化和高质量化需求的新线路、新产品和新项目缺乏,缺乏具有沉浸式、参与性和高科技感的符合当下旅游市场需要的高科技体验产品,难以满足大南昌大都市区不断增加的休闲度假需求。当前信阳市旅游产品仍然是以观光型产品为主,没有太多满足现代文化旅游需要的高档旅游产品,文化体验产品和新业态的发展状况并不理想,缺少一种有市场竞争力的主导文化旅游产品。近些年来信阳市虽然开发了不少旅游景点,但在开发过程中却忽略了挖掘旅游资源、旅游产品自身文化,存在盲目模仿流量高的网红景区问题。另一方面,信阳市的文化旅游体验产品层次相对较低,供给游客参与体验的项目不多,游客的体验感不强。例如信阳市发展比较好的乡村文化旅游景区——西湖李家,景区内设置了农博馆、农舍、农家饭庄等多个景点和展厅,看似乡村民俗风情浓厚,但该景区提供的旅游服务较为简单,仍是“逛一逛、听一听、看一看”的阶段,游客体验感不强。除了乡村文化旅游景区,信阳市在自然生态观光景区开发了真人CS、山地车等项目,但仅凭新鲜感吸引游客,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导致产品层次不高,难以提高景区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五)文旅产业融合度不高,业态不丰富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深度不够、“文旅+”新型业态不丰富等是制约信阳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一个关键问题。信阳市的旅游产业内部业态较少,产业链单薄,产业外部与其他产业融合度不足,使得旅游业的综合带动效应不够突出。近年来,虽然信阳市文旅融合的种类越来越多,但融合深度与广度均存在不足,如信阳市对笔文化、酒文化、蟹文化、烟花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内涵挖掘和开发的深度还不够,缺乏创新意识,高科技元素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应用不多,产业链的纵深延伸不充分。文旅+康养、文旅+餐饮、文旅+工业等新业态的培育严重不足,文旅+民宿、文旅+研学、文旅+观光等休闲产业也跟不上旅游高质量的发展。近些年来,虽然信阳市在文化旅游景区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跟发达的旅游地相比,旅游新业态的项目严重不足。以研学产品为例,在实地调研中发现,信阳市研学活动基本由行政事业单位和学校组织,主要游客还是本县的中小学生,研学地基本以县内的文化场馆为主,如博物馆、农具馆等,研学形式还是传统观光,缺乏专门针对研学活动的文旅产品设计。另外,发展夜间文化旅游经济是实现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年轻的游客往往希望拥有丰富的夜生活,这使得夜间文化旅游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但是信阳市严重缺乏夜间文化旅游业态,游客在信阳停留时间通常只有半天,由于缺乏夜游、夜娱、夜购、夜宿、夜秀等夜间文化旅游产品,信阳难以有效留住游客。五、信阳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模式优化研究(一)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各项体制机制保障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推进信阳文旅融合发展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科学编制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和出台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立足信阳旅游业发展实际,创新“文旅+”融合发展思路,完善“文旅+”发展制度、法规和针对性发展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各项职能,加大对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财政、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二是优化管理体制。整合文旅、农业、财政、国土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成立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委员会,明确各职能部门在信阳市旅游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景区建设管理、旅游项目开发、旅游品牌营销等各环节中的具体职责。三是强化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坚决打破政府对旅游产业投入和推动的“单打独斗”模式,将旅游资源的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采取“政府+企业”“政府+市场”的方式,鼓励企业参与旅游产业的开发和经营,提高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四是强化人才引进机制,加强文旅融合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人才队伍打造,鼓励支持专家学者对信阳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深入研究与挖掘,积极引进国内文化资源开发和文旅产业融合所需的专业型人才,以及高端旅游企业管理人才,为信阳市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二)提高服务质量,完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信阳市基础设施的提升是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是要完善旅游住宿配套设施建设,丰富住宿设施类型,面向普通游客、商务人群、亲子家庭、银发人群等市场,构建度假村、星级酒店、主题酒店、农业庄园、民宿、树屋木屋等,形成中高低端互补的多元化住宿设施体系。二是要着力完善商业配套设施建设,培育特色街区,以及开发夜间消费活动,打造地方夜间消费观光热点,以文化创意产品、有机农业产品、传统工艺品等为重点素材,开发特色食品饮品类、土特产类、旅游工艺品、旅游文创商品等系列。为促进旅游商品的开发和制造,应建设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并支持相关旅游商品开发企业,建设购物精品街区、专业市场等,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三是要完善旅游交通设施建设,通过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完善旅游交通干线,改造旅游通景道路,开通信阳旅游巴士换线,发展共享交通,规范旅游引导标识等,完善信阳旅游集散服务体系、交通服务体系等。培育和建设自驾车营地,加快旅游风景道建设,打造城区至重要景区景点、景区至景区、景区至自驾营地之间的交通连接线。四是要推动智能服务设施建设,从景区交通、游览路线、文明服务、配套设施、语音讲解、地图导航等多方面入手,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推进服务智能化,优化服务质量,提升游客满意度。(三)挖掘文化内涵,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信阳市是集历史文化、宗教文化、非遗文化和民俗文化等为一体的旅游地,要注重盘点当地文化资源、挖掘文化内涵、提炼人文气质,促进旅游从“打卡式”向“体验式”转变,推动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打造更多让游客产生共鸣的文化产品、旅游精品。一是抓好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如用好“王安石闻香识下马”、“晏殊故里”、“澹台灭明南下游学”等历史典故,戴叔伦、董源、舒芬、李瑞清等历史人物,向公众大力宣传信阳历史文化,开放人文景观场馆,将博物馆、艺术馆、教育馆等各类文化场馆设施融入旅游产品和线路,将历史文化融入旅游产业中。二是做好非遗文化和民俗文化产品的保护、传承和展示,促进非遗、民间艺术等文化元素与旅游结合,推出一批体现文化内涵、契合现代审美的文创作品和沉浸式、体验式项目,例如开展泼蛇灯、车仂灯、梅庄花棍、张公民歌等形式多样的特色表演,打造农业生产、木雕印刷、文港微雕等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旅游体验当地风土人情,引发游客的情感认同和文化认同。(四)强化资源融合,精心打造文旅精品线路信阳市文旅深度融合模式发展策略中,强化资源融合、精心打造文旅精品线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信阳文旅产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还能更好地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推动信阳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首先,强化资源融合是文旅深度融合的基石。信阳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如豫南古韵、红色革命遗址、秀美山水等。在文旅融合过程中,应深入挖掘这些资源的文化内涵,通过创意设计和科技手段,实现文化元素与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例如,可以将红色文化与研学旅游相结合,打造红色研学线路;将豫南古韵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体验项目。其次,精心打造文旅精品线路是提升游客体验的关键。精品线路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游客的兴趣和需求,结合信阳的文化特色和自然景观,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线路。同时,要注重线路的连贯性和互补性,确保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到信阳的文化魅力和自然风光。在打造文旅精品线路的过程中,还应注重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联动。信阳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通过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可以共同打造跨区域的旅游线路,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推动区域旅游业的共同发展。此外,强化资源融合、打造精品线路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供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保障;企业应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积极投入文旅融合项目,提升服务质量;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文旅融合工作,共同推动信阳文旅产业的繁荣发展。总之,强化资源融合、精心打造文旅精品线路是信阳市文旅深度融合模式发展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挖掘文化资源、设计独特线路、加强区域合作以及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可以推动信阳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丰富的旅游体验。同时,这也将有助于提升信阳的城市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览观光,为信阳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五)延长产业链,构建高质量的文旅产业体系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文旅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养生度假村等主题类型层出不穷,表明文旅产业正逐渐向多元化、特色化、差异化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趋势意味着,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已不再是简单地提供风景,而是需要发掘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深层次价值,打造文旅融合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整体提升。信阳市需要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和引导,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以文旅融合项目建设为载体,打造独具特色的精品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质和文化内涵,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加大对文创产品原创的支持力度,在文化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应通过兼容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方式,将信阳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多样化、个性化的系列文创产品。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用科技推动两个产业的融合创新,主要围绕产业培育、业态创新和产业链延伸等方面进行融合创新。鼓励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旅游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市场化和文化创意落地,牢固树立数字化、智慧化、融合发展思维,推动文化、旅游和科技的深度融合,创造出更多的文化旅游新业态,如推动南昌VR科创城与信阳旅游企业合作,打造独具特色的VR旅游体验;利用数字网络技术在文化旅游和演艺、动漫、文学、游戏、娱乐综艺等产业中的应用,实现这些产业之间的有机衔接,从而丰富文旅产业体系。(六)构建营销网络,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一是将旅游营销与城市品牌营销相结合,构建立体营销网络,利用城市品牌IP促进旅游营销落地。重新整合信阳的品牌资源及营销渠道,从资源营销、旅游营销转变为城市整体品牌形象的营销,充分利用考察、外宣、招商、文化交流、体育赛事等活动,多形式、全方位开展旅游宣传,不断提升信阳市旅游知名度、美誉度、满意度。二是充分挖掘旅游热点、产品卖点和游客兴趣点,制定不同的营销主题。选择有效的网络营销平台,尤其是旅游社交、分享新媒体,提升信阳在自助型旅游群体及新生代消费社群中的影响力。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对已有游客数据和旅游产品消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精准地了解游客的需求、偏好和期望,引导旅游企业策划与之对应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并制定独具特色的旅游营销主题,推动信阳旅游行业的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加强与通讯公司的合作,进行手机或平板电脑智慧旅游APP的推广,节假日联合推出电子门票或团购优惠,实现线上—线下旅游市场的有机长效互动。三是把握“微宣传、微营销、微电商”的网络营销三部曲,在新浪微博平台及时发布信阳旅游信息,积极推介相关旅游项目。在飞猪、携程、天猫等微电商平台上,实现在线预订景区门票、酒店、自由行套餐、特产等商品。开通集导航、导览、讲解、互动于一体的信阳旅游公众号,提供酒店团购、线路团购、旅游攻略、旅游直播等服务。四是充分发挥节事活动“引客”、“聚客”的作用,加强节庆活动的策划和组织,注重节庆活动的创意和亮点,提高节庆活动的品质和规模。整合多方资源,策划多个品牌节庆活动,将节庆活动塑造成为地区品牌,提高信阳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五、总结与展望信阳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是对信阳文旅产业创新发展的一次深入探索。通过对信阳文旅资源的整合、创新以及产业间的深度融合,不仅有助于提升信阳文旅产业的竞争力,更能为游客提供更为丰富、多元的旅游体验总体而言,信阳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一方面,信阳成功地将丰富的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相结合,推出了众多独具特色的文旅产品,如红色旅游线路、民俗文化体验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多选择。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产业间的合作与联动,信阳文旅产业实现了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综合化的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了产业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然而,信阳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资源整合不够充分、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人才支撑不足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信阳需要进一步加强文旅资源的挖掘与整合,提升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展望未来,信阳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升级,游客对文旅产品的需求将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信阳应抓住这一机遇,继续深化文旅融合,推出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产品,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同时,信阳还应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推动信阳文旅产业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此外,信阳还应注重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的需求,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参考文献[1]厉无畏.产业融合与产业创新[J].上海管理科学,2002(04):4-6.[2]杨玉.广西左江花山岩画世界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与开发研究[D].广西大学,2017.[3]FonteinJ,SoekmonoR.ThesculptureofIndonesia[M].NationalGalleryofArt,H.N.Abrams,1990.[4]YaleP.FromTouristAttractionstoHeritageTourism[M].Huntingdon:ELMPublications.1991,85-123.[5]Vukonic,B.TourismandReligi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留置针相关知识课件
- 《消台春促产品培训》课件
- 《企业诊断报告讲》课件
- 纳雍登科城市展厅开放活动企划案
-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题(无答案)
- 篮球运球课件教学
- 《微生物学生态》课件
- 2024年新高一语文初升高衔接《词语的运用》含答案解析
- 最美民族风课件
- 电砂轮机用砂轮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电力企业合规培训课件模板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一上英语期末考试题(含答案和音频)
- 大学生当兵职业规划书
- 《社交电商课件》-带你了解社交电商的全过程
- Oxford-Phonics-World牛津自然拼读课件Level1-Unit8
- GB/T 29712-2023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验收等级
- 村口修建公墓申请书
- 瓶装水项目市场营销方案
- 狮子王-中英文-剧本台词(全)
- 【幼儿园语言文字教学的规范化分析3000字(论文)】
- 瓶口分液器校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