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突发事件舆情应对预案TOC\o"1-2"\h\u17037第一章应急预案概述 5132721.1预案目的与意义 5296651.1.1预案目的 5222051.1.2预案意义 5269291.1.3适用对象 6217421.1.4适用事件 6276091.1.5预案执行 63683第二章组织结构与职责 6204361.1.6应急指挥部 6131881.1应急指挥部是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和监督舆情应对工作。 6263321.2应急指挥部由以下成员组成: 6282371.2.1应急工作小组 7321252.1应急工作小组是应急指挥部的执行机构,负责具体实施舆情应对工作。 74052.2应急工作小组由以下成员组成: 7147892.2.1应急专家顾问组 7305873.1应急专家顾问组是应急指挥部的咨询机构,为舆情应对工作提供专业建议和指导。 7124113.2应急专家顾问组由以下成员组成: 7673.2.1应急指挥部职责 7279051.1制定舆情应对总体方案和策略; 7279551.2审批应急工作小组的组建和调整; 7187641.3对舆情应对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7202631.4负责与上级领导、相关部门和媒体的沟通协调; 778301.5对重大舆情事件进行决策和处理。 7161181.5.1应急工作小组职责 7237412.1负责舆情监测、分析、评估和报告; 7178932.2制定具体的舆情应对方案和措施; 7177642.3组织实施舆情应对工作,保证应对措施的有效执行; 7201462.4负责与相关媒体、网络平台的沟通协调; 7126272.5对舆情应对工作进行总结和反馈。 730752.5.1应急专家顾问组职责 7147633.1为应急指挥部提供专业建议和指导; 7264253.2对舆情应对方案和措施进行评估; 7112423.3参与重大舆情事件的决策和处理; 8253393.4对舆情应对工作进行总结和反馈。 899343.4.1各部门职责 8304504.1公关部:负责舆情应对工作的组织和协调,与外部媒体进行沟通; 8285724.2宣传部:负责舆情应对宣传材料制作,引导舆论走向; 8221584.3安全保卫部:负责网络舆情监控,保障网络安全; 8190314.4法务部:负责舆情应对法律事务处理; 8252944.5技术部门:提供技术支持,保证舆情应对工作的顺利进行。 813540第三章突发事件分类与分级 8182684.5.1定义与原则 892744.5.2分类体系 814064.5.3分类方法 971714.5.4定义与原则 99464.5.5分级体系 9318384.5.6分级方法 912004第四章信息收集与报告 10324194.5.7官方渠道 10252511.1部门公告、通报; 10249211.2官方网站、微博、公众号等; 10142791.3官方媒体发布的信息。 1012111.3.1社交媒体渠道 1054662.1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 1011482.2网络论坛、贴吧、问答社区等; 10322022.3网络新闻评论、转发、点赞等。 101782.3.1新闻媒体渠道 1088783.1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 1059033.2网络新闻媒体,如门户网站、新闻网站等; 10234553.3自媒体,如博客、微博、短视频等。 10222153.3.1民间渠道 10166314.1公众、市民服务中心; 1032934.2社区、村庄、企事业单位; 10290484.3行业协会、商会、社会组织。 10296164.3.1其他渠道 105445.1学术研究、专业报告; 10266125.2国际组织、外国及媒体; 10209265.3行业专家、意见领袖。 1057615.3.1信息采集与整理 1015341.1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初步筛选、分类; 10290941.2梳理信息来源、内容、关键词等; 10261181.3整合各类信息,形成初步报告。 10291361.3.1信息审核与评估 1199522.1对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审核; 1112352.2对信息可能引发的风险、影响进行评估; 1182572.3对信息进行等级划分,确定报告对象。 11266472.3.1信息报告 11216083.1按照规定格式撰写信息报告; 11198193.2报告对象包括: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 11195063.3报告方式包括:书面报告、口头报告、在线报告等。 11264573.3.1信息跟踪与反馈 1142494.1对报告对象的信息处理情况进行跟踪; 1184944.2收集报告对象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报告内容; 1154144.3对信息处理结果进行总结,为今后类似事件提供参考。 1110249第五章应急响应与处置 11172004.3.1响应级别判定 11219421.1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和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确定应急响应级别。响应级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依次对应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突发事件。 1150871.2响应级别由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和实际情况确定。 11212871.2.1响应启动流程 11223282.1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或相关部门应立即向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报告。 11142642.2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在30分钟内组织召开紧急会议,研究确定应急响应级别。 11309292.3确定响应级别后,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应及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并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应急响应工作。 11214202.4应急响应启动后,事发单位和相关单位应按照应急预案要求,迅速组织力量进行应急处置。 11222332.4.1信息收集与报告 1219271.1事发单位和相关单位应迅速收集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及时报告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 1298731.2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应建立信息报告制度,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人、报告内容和报告时限。 12223121.2.1现场救援与处置 12310892.1事发单位和相关单位应迅速组织现场救援力量,全力抢救受伤人员,及时控制事态发展。 1278972.2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应根据现场救援情况,调整救援力量,协调各方资源,保证救援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12206182.2.1舆情引导与舆论应对 12168103.1事发单位和相关单位应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积极引导舆论。 12225023.2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应制定舆情应对预案,明确舆情应对的责任人、应对措施和应对策略。 1291663.2.1善后处理与恢复重建 12291704.1事发单位和相关单位应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善后工作,包括伤亡人员抚恤、财产损失赔偿等。 1263684.2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应组织力量对受灾地区进行恢复重建,帮助受灾群众恢复正常生活秩序。 1215162第六章媒体沟通与舆论引导 12279504.2.1及时性原则 12125404.2.2准确性原则 12108794.2.3一致性原则 13146874.2.4主动性原则 13317304.2.5情感关怀原则 135914.2.6合法性原则 13291574.2.7建立权威信息发布平台 1351974.2.8及时回应热点问题 13117834.2.9利用多渠道传播 1383764.2.10组织专家解读 132544.2.11注重舆论监测与评估 1339234.2.12倡导理性讨论 1336624.2.13强化正面宣传 1411547第七章社会稳定与公众沟通 14287724.2.14建立快速响应机制 14119464.2.15加强舆情监测与分析 14260874.2.16强化法律法规宣传和执行 1427364.2.17加强社会治安管理 1468584.2.18保障民生需求 1454564.2.19主动发布信息 14293594.2.20加强舆论引导 15193074.2.21开展线上线下互动 15101384.2.22做好新闻发布和媒体接待 15299714.2.23开展心理援助 1526375第八章应急资源与保障 15165724.2.24资源分类 15104614.2.25资源调配原则 15176444.2.26资源调配流程 1658484.2.27通信保障 1611454.2.28交通保障 16205724.2.29医疗救护保障 16126874.2.30生活物资保障 16301644.2.31心理援助保障 163609第九章应急预案演练与评估 1744.2.32演练目的 17318084.2.33演练计划 17191984.2.34演练实施 17102744.2.35预案评估 18147354.2.36预案改进 1815336第十章应急预案的修订与更新 19157244.2.37修订启动 19230121.1当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启动应急预案的修订程序: 19126411.1.1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发生变化,影响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19134161.1.2组织机构、人员配置、职责分工发生重大调整; 1977551.1.3应急资源、技术手段、应急措施发生变化; 1965041.1.4应急预案在实施过程中发觉重大问题或不足; 1922241.1.5发生突发事件,需要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和修订。 19143812.1应急预案修订工作由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协助配合。 1951572.2修订组织应成立修订小组,成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19229482.2.1修订流程 19294163.1收集资料:修订小组收集与应急预案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技术规范等资料。 19184373.2分析评估:修订小组对应急预案的适用性、有效性、完备性进行分析评估,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929113.3拟定修订方案:修订小组根据分析评估结果,制定应急预案修订方案。 19186723.4征求意见:修订小组向相关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征求意见,对修订方案进行完善。 19190223.5审批发布:修订方案经应急管理部门审批后,发布实施。 19259053.5.1修订实施 1941024.1应急预案修订后,应急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 19214384.2修订后的应急预案应进行宣传和推广,保证各级领导和员工了解应急预案的内容和要求。 19224994.2.1更新原则 20188751.1应急预案的更新应遵循以下原则: 20298991.1.1保证应急预案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保持一致; 20162611.1.2保证应急预案与组织机构、人员配置、职责分工相适应; 20211311.1.3保证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技术手段、应急措施相匹配; 20314981.1.4保证应急预案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20274672.1应急预案的更新周期原则上不超过三年。 20291822.2在以下情况下,应急预案应进行及时更新: 20228942.2.1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发生变化; 20273152.2.2组织机构、人员配置、职责分工发生重大调整; 20290762.2.3应急资源、技术手段、应急措施发生变化; 20144832.2.4应急预案在实施过程中发觉重大问题或不足; 20280632.2.5发生突发事件,需要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和更新。 2065463.1应急预案更新工作由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协助配合。 20145653.2更新流程参照应急预案修订程序进行,保证更新工作的顺利进行。 20第一章应急预案概述1.1预案目的与意义1.1.1预案目的本预案旨在明确突发事件舆情应对的组织体系、工作流程、责任分工和处置措施,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舆情应对工作,减轻事件对组织和社会的负面影响,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1.1.2预案意义(1)提高应对能力:通过制定应急预案,有助于提高组织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保证在危机时刻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2)明确责任分工:预案明确了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各部门能够协同作战,形成合力。(3)规范处置流程:预案对突发事件舆情应对的流程进行了详细规定,有助于保证应对工作的有序进行。(4)降低负面影响:预案的实施有助于减轻突发事件对组织和社会的负面影响,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第二节预案适用范围1.1.3适用对象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类组织,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在应对突发事件舆情时,参照本预案执行。1.1.4适用事件(1)突发公共事件:包括自然灾害、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2)突发舆情事件:包括网络舆情、媒体舆情、公众舆情等。(3)与组织相关的突发事件:包括涉及组织内部人员、设备、资产等方面的突发事件。1.1.5预案执行本预案应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启动,相关部门和人员应按照预案规定,迅速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应对工作的有效开展。在突发事件舆情应对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预案进行调整和优化。第二章组织结构与职责第一节应急组织机构1.1.6应急指挥部1.1应急指挥部是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和监督舆情应对工作。1.2应急指挥部由以下成员组成:(1)总指挥:由公司(或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担任;(2)副总指挥: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3)成员:由公关部、宣传部、安全保卫部、法务部、技术部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1.2.1应急工作小组2.1应急工作小组是应急指挥部的执行机构,负责具体实施舆情应对工作。2.2应急工作小组由以下成员组成:(1)组长:由公关部负责人担任;(2)副组长:由宣传部负责人担任;(3)成员:由安全保卫部、法务部、技术部门等相关人员组成。2.2.1应急专家顾问组3.1应急专家顾问组是应急指挥部的咨询机构,为舆情应对工作提供专业建议和指导。3.2应急专家顾问组由以下成员组成:(1)组长:由公司(或单位)聘请的舆情管理专家担任;(2)成员: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第二节职责分配3.2.1应急指挥部职责1.1制定舆情应对总体方案和策略;1.2审批应急工作小组的组建和调整;1.3对舆情应对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1.4负责与上级领导、相关部门和媒体的沟通协调;1.5对重大舆情事件进行决策和处理。1.5.1应急工作小组职责2.1负责舆情监测、分析、评估和报告;2.2制定具体的舆情应对方案和措施;2.3组织实施舆情应对工作,保证应对措施的有效执行;2.4负责与相关媒体、网络平台的沟通协调;2.5对舆情应对工作进行总结和反馈。2.5.1应急专家顾问组职责3.1为应急指挥部提供专业建议和指导;3.2对舆情应对方案和措施进行评估;3.3参与重大舆情事件的决策和处理;3.4对舆情应对工作进行总结和反馈。3.4.1各部门职责4.1公关部:负责舆情应对工作的组织和协调,与外部媒体进行沟通;4.2宣传部:负责舆情应对宣传材料制作,引导舆论走向;4.3安全保卫部:负责网络舆情监控,保障网络安全;4.4法务部:负责舆情应对法律事务处理;4.5技术部门:提供技术支持,保证舆情应对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三章突发事件分类与分级第一节突发事件分类4.5.1定义与原则突发事件分类是指根据事件性质、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等因素,对突发事件进行科学划分的过程。分类原则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系统性和动态性原则,以保证突发事件应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4.5.2分类体系(1)自然灾害类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主要包括地震、洪水、台风、干旱、山体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等。(2)灾难类灾难类突发事件主要包括交通、火灾、爆炸、坍塌、中毒、辐射污染等。(3)公共卫生类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食品安全事件、环境污染事件、职业中毒等。(4)社会安全类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暴力犯罪、突发事件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等。(5)经济安全类经济安全类突发事件主要包括金融风险、市场价格异常波动、供应链中断等。(6)网络信息安全类网络安全类突发事件主要包括网络攻击、信息泄露、网络病毒传播等。4.5.3分类方法(1)按事件性质分类:根据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将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类别。(2)按影响范围分类:根据事件影响的地域范围,将突发事件分为局部性、区域性、全国性等类别。第二节突发事件分级4.5.4定义与原则突发事件分级是指根据事件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紧急程度等因素,对突发事件进行科学划分的过程。分级原则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以保证突发事件应对的及时性和有效性。4.5.5分级体系(1)级别划分突发事件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2)分级标准(1)特别重大(Ⅰ级)突发事件:危害程度特别严重,影响范围特别广泛,紧急程度特别高,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启动最高级别的应急响应。(2)重大(Ⅱ级)突发事件:危害程度严重,影响范围较广,紧急程度较高,需要采取较大规模的应急响应。(3)较大(Ⅲ级)突发事件:危害程度较重,影响范围较大,紧急程度一般,需要采取一定规模的应急响应。(4)一般(Ⅳ级)突发事件:危害程度较轻,影响范围较小,紧急程度较低,可采取常规的应急响应。4.5.6分级方法(1)按危害程度分级:根据事件造成的损失、影响范围和紧急程度,将突发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级别。(2)按影响范围分级:根据事件影响的地理范围,将突发事件分为局部性、区域性、全国性等类别。(3)按紧急程度分级:根据事件发展的速度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将突发事件分为特别紧急、紧急、一般紧急等类别。第四章信息收集与报告第一节信息收集渠道4.5.7官方渠道1.1部门公告、通报;1.2官方网站、微博、公众号等;1.3官方媒体发布的信息。1.3.1社交媒体渠道2.1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2.2网络论坛、贴吧、问答社区等;2.3网络新闻评论、转发、点赞等。2.3.1新闻媒体渠道3.1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3.2网络新闻媒体,如门户网站、新闻网站等;3.3自媒体,如博客、微博、短视频等。3.3.1民间渠道4.1公众、市民服务中心;4.2社区、村庄、企事业单位;4.3行业协会、商会、社会组织。4.3.1其他渠道5.1学术研究、专业报告;5.2国际组织、外国及媒体;5.3行业专家、意见领袖。第二节信息报告流程5.3.1信息采集与整理1.1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初步筛选、分类;1.2梳理信息来源、内容、关键词等;1.3整合各类信息,形成初步报告。1.3.1信息审核与评估2.1对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审核;2.2对信息可能引发的风险、影响进行评估;2.3对信息进行等级划分,确定报告对象。2.3.1信息报告3.1按照规定格式撰写信息报告;3.2报告对象包括: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3.3报告方式包括:书面报告、口头报告、在线报告等。3.3.1信息跟踪与反馈4.1对报告对象的信息处理情况进行跟踪;4.2收集报告对象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报告内容;4.3对信息处理结果进行总结,为今后类似事件提供参考。第五章应急响应与处置第一节应急响应启动4.3.1响应级别判定1.1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和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确定应急响应级别。响应级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依次对应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突发事件。1.2响应级别由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和实际情况确定。1.2.1响应启动流程2.1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或相关部门应立即向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报告。2.2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在30分钟内组织召开紧急会议,研究确定应急响应级别。2.3确定响应级别后,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应及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并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应急响应工作。2.4应急响应启动后,事发单位和相关单位应按照应急预案要求,迅速组织力量进行应急处置。第二节应急处置措施2.4.1信息收集与报告1.1事发单位和相关单位应迅速收集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及时报告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1.2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应建立信息报告制度,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人、报告内容和报告时限。1.2.1现场救援与处置2.1事发单位和相关单位应迅速组织现场救援力量,全力抢救受伤人员,及时控制事态发展。2.2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应根据现场救援情况,调整救援力量,协调各方资源,保证救援工作有序、高效进行。2.2.1舆情引导与舆论应对3.1事发单位和相关单位应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积极引导舆论。3.2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应制定舆情应对预案,明确舆情应对的责任人、应对措施和应对策略。3.2.1善后处理与恢复重建4.1事发单位和相关单位应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善后工作,包括伤亡人员抚恤、财产损失赔偿等。4.2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应组织力量对受灾地区进行恢复重建,帮助受灾群众恢复正常生活秩序。第六章媒体沟通与舆论引导第一节媒体沟通原则4.2.1及时性原则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尽快启动媒体沟通机制,及时发布权威信息,避免信息真空,以减少谣言和误传的可能性。4.2.2准确性原则在向媒体提供信息时,必须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不得发布未经核实或可能引起误解的信息。对于无法确认的信息,应明确表示“正在核实中”。4.2.3一致性原则在应对媒体时,应保持信息发布的一致性,保证不同部门、不同人员发布的信息相互协调,避免出现矛盾和冲突。4.2.4主动性原则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应主动与媒体沟通,积极提供信息,引导舆论方向,而非被动应对。4.2.5情感关怀原则在沟通中,应体现对受影响群体的情感关怀,以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媒体和公众,避免冷漠和官僚主义。4.2.6合法性原则在媒体沟通中,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证信息发布不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第二节舆论引导策略4.2.7建立权威信息发布平台设立专门的权威信息发布平台,统一发布突发事件相关信息,保证信息的权威性和可信度。4.2.8及时回应热点问题针对公众关心的问题,应及时回应,通过媒体发布权威解答,引导公众正确理解事件。4.2.9利用多渠道传播通过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社交媒体等多个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地传播信息,扩大信息覆盖面。4.2.10组织专家解读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事件进行解读,通过专业视角为公众提供更深入的分析,增强信息的说服力。4.2.11注重舆论监测与评估建立舆论监测机制,实时掌握舆论动态,对舆论引导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策略。4.2.12倡导理性讨论在舆论引导中,倡导理性、文明的讨论氛围,避免情绪化和极端化的言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4.2.13强化正面宣传通过正面宣传,弘扬正能量,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凝聚力。第七章社会稳定与公众沟通第一节社会稳定措施4.2.14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为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社会稳定,应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应急指挥系统,明确各部门职责,保证信息畅通、指令迅速传达。(2)制定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明确应对措施和处置流程。(3)建立应急队伍,包括专业救援队伍、志愿者队伍等,进行定期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能力。4.2.15加强舆情监测与分析(1)建立舆情监测系统,实时关注网络、媒体等渠道的舆情动态,及时发觉不稳定因素。(2)加强舆情分析,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类,为决策提供依据。4.2.16强化法律法规宣传和执行(1)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增强社会法治观念。(2)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4.2.17加强社会治安管理(1)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的治安管理,预防犯罪行为。(2)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4.2.18保障民生需求(1)关注民生问题,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维护群众利益。(2)加强对困难群体的救助,保障基本生活。第二节公众沟通方式4.2.19主动发布信息(1)通过官方渠道,如新闻发布会、网站、公众号等,及时发布事件相关信息,回应社会关切。(2)发布信息时要保证内容准确、权威,避免产生误导。4.2.20加强舆论引导(1)针对事件中的谣言和虚假信息,及时进行澄清和辟谣,引导舆论走向。(2)主动设置议题,引导公众关注事件中的正能量和积极因素。4.2.21开展线上线下互动(1)通过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与公众开展互动,了解诉求,回应关切。(2)邀请专家、学者、意见领袖等参与讨论,为事件应对提供专业建议。4.2.22做好新闻发布和媒体接待(1)主动与媒体沟通,提供权威信息,保证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公正性。(2)做好媒体接待工作,为记者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保障采访权益。4.2.23开展心理援助(1)针对事件中的受灾群众、家属等,开展心理援助,帮助他们度过心理创伤。(2)通过专业心理辅导、心理咨询服务等方式,提供心理支持。第八章应急资源与保障第一节应急资源调配4.2.24资源分类(1)人力资源:主要包括应急指挥部成员、专家咨询团队、救援队伍、志愿者等。(2)物资资源:包括救援设备、防护用品、生活用品、医疗救护物资等。(3)信息资源:包括应急指挥系统、通信设备、信息收集与处理设施等。(4)财力资源:保障应急资金需求,保证应急响应工作顺利进行。4.2.25资源调配原则(1)统一指挥:在应急指挥部领导下,统一调配各类应急资源。(2)优先保障:根据事件性质、影响范围、救援需求等因素,优先保障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3)动态调整:根据应急响应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资源分配,保证资源合理利用。(4)社会动员:发挥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应急资源调配,形成合力。4.2.26资源调配流程(1)启动应急响应:根据应急预案,启动应急资源调配流程。(2)评估资源需求:应急指挥部组织专家评估事件影响范围、救援需求等,确定资源需求。(3)调配资源:根据资源需求,统一调配各类应急资源。(4)监控资源使用:对资源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资源合理使用。第二节应急保障措施4.2.27通信保障(1)建立应急通信网络:保证应急指挥部、救援队伍、志愿者等之间的通信畅通。(2)通信设备维护:定期检查、维修通信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3)应急通信车辆:配置应急通信车辆,提高通信保障能力。4.2.28交通保障(1)保障道路畅通:及时清理现场,保证救援通道畅通。(2)交通管制:根据应急响应需要,对部分道路实施交通管制。(3)运输保障:组织运输力量,保证救援物资及时送达。4.2.29医疗救护保障(1)建立医疗救护体系:整合医疗资源,建立医疗救护体系。(2)救护车辆调度:合理调度救护车辆,保证伤员得到及时救治。(3)医疗物资储备:储备足够的医疗救护物资,满足应急需求。4.2.30生活物资保障(1)储备生活物资:提前储备必要的生活物资,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2)生活物资调配:根据受灾地区需求,合理调配生活物资。(3)生活物资发放:保证生活物资及时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4.2.31心理援助保障(1)建立心理援助团队:组织专业心理援助团队,为受灾群众提供心理支持。(2)心理援助培训:对志愿者进行心理援助培训,提高心理援助能力。(3)心理援助宣传:通过多种渠道,普及心理援助知识,提高受灾群众心理素质。第九章应急预案演练与评估第一节演练计划与实施4.2.32演练目的为保证突发事件舆情应对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提高组织应对突发事件舆情的能力,本节旨在制定详细的演练计划,并通过实施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适应性。4.2.33演练计划(1)演练时间: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面的应急预案演练。(2)演练范围:涉及突发事件舆情应对预案的所有部门和岗位。(3)演练内容:a)模拟突发事件舆情的发生、发展过程;b)各部门、岗位的应急响应措施;c)预案中各项流程的执行情况;d)信息沟通与协调配合。(4)演练方式:采用桌面推演、实战演练等方式进行。(5)演练组织:由突发事件舆情应对预案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各部门、岗位人员参与。4.2.34演练实施(1)演练前准备:a)制定详细的演练方案,明确演练流程、参演人员、角色分配等;b)对参演人员进行培训,保证熟悉预案内容和演练要求;c)准备演练所需的场地、设备、道具等。(2)演练过程:a)严格按照演练方案执行,保证演练的连贯性和真实性;b)各参演人员按照预案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演练;c)记录演练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为评估提供依据。(3)演练总结:a)演练结束后,组织参演人员进行总结,分析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b)对参演人员进行表扬和批评,总结经验教训;c)及时整理演练成果,为预案的改进提供参考。第二节预案评估与改进4.2.35预案评估(1)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广告发布合同:品牌宣传广告投放协议
- 电器安装合同(2篇)
- 搭乘货车免责协议书(2篇)
- 合伙协议书(2篇)
- 二零二四年度劳动合同服务期限规定
- 厨具设备供应商招标要求
- 铝合金轻量化购销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体育场馆设施改造合同
- 有机肥料购销合同
- 啤酒节赞助协议书
- 基恩士FS-N18N放大器常用调试说明书
- 中学生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与调节方法的研究
- 仁爱版英语七年级单词总测试-
-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 保洁人员排班表
- 物品保管记录表
- 2023年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领导在班组长会上的讲话(5篇)
- 安健环责任书
- LY/T 1956-2011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规程
- 建筑工程应急预案编制规程导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