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区应急避难场所使用手册TOC\o"1-2"\h\u13729第一章:概述 241121.1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简介 2211951.2应急避难场所功能与作用 3254601.2.1临时避难 3312571.2.2救援指挥 388931.2.3临时生活保障 3204241.2.4心理援助 3198921.2.5信息发布与宣传教育 358751.2.6复建与恢复 315260第二章:避难场所设施与管理 4123212.1设施配置与标准 4163862.2管理制度与责任 4187562.3人员配备与培训 516193第三章:应急避难场所布局 5129763.1避难场所平面布局 5307493.2功能区域划分 5104563.3通道与出口设置 613076第四章:应急物资储备 683944.1物资种类与数量 6198004.2储备与管理要求 7219614.3物资发放与使用 71177第五章:应急疏散与安置 721625.1疏散组织与指挥 7209875.2疏散路线与方式 892965.3安置措施与生活照料 822004第六章:应急医疗救护 8263176.1医疗救护设施与人员 891906.1.1医疗救护设施 8150686.1.2医疗救护人员 9296126.2应急救治流程 9222316.2.1现场评估 9124076.2.2伤情分类 9221136.2.3急救处理 9224476.2.4转运至医疗机构 962276.3伤员转运与护理 10285906.3.1伤员转运 10104836.3.2伤员护理 1023958第七章:应急通讯与信息发布 107767.1通讯设备与网络 10231837.2信息发布渠道与方式 1016837.3信息保密与安全 113115第八章:应急演练与培训 11148908.1演练计划与组织 1183928.1.1演练计划制定 11215778.1.2演练组织 1261848.2演练内容与方法 12133358.2.1演练内容 12249808.2.2演练方法 12280198.3培训对象与内容 1210908.3.1培训对象 12272048.3.2培训内容 1227615第九章:应急安全与防护 13295329.1防火安全 136149.1.1防火设施 13177829.1.2防火宣传教育 13188599.1.3火源管理 13151209.1.4火灾应急预案 13312999.2防爆安全 1367099.2.1防爆设施 1368349.2.2防爆宣传教育 13198239.2.3防爆措施 13227929.2.4防爆应急预案 14188139.3疾病预防与控制 145899.3.1疾病预防 14116499.3.2疾病控制 1436959.3.3疫苗接种 14229689.3.4应急医疗救治 1411412第十章:应急结束与恢复 142279310.1应急结束条件与程序 142329010.1.1应急结束条件 14714510.1.2应急结束程序 151197510.2恢复重建规划 151417310.2.1恢复重建原则 152137210.2.2恢复重建内容 151258610.3避难场所设施恢复与评估 151815710.3.1避难场所设施恢复 152725210.3.2避难场所设施评估 16第一章:概述1.1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简介社区应急避难场所是指在自然灾害、灾难等突发事件发生时,为保障社区居民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需求,提供临时避难、救援和基本生活保障的场所。这些场所通常位于社区内部或周边,具备一定的容纳能力、设施设备和功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投入使用。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的种类包括:自然灾害避难场所、灾难避难场所、公共卫生事件避难场所等。根据不同类型的事件,避难场所的设置和设施配置也会有所区别。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与建设,旨在提高社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避难环境。1.2应急避难场所功能与作用应急避难场所的功能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1临时避难应急避难场所为受灾居民提供临时避难场所,保障其生命安全。在自然灾害、灾难等突发事件发生时,居民可以迅速前往避难场所,避免受到灾害的进一步威胁。1.2.2救援指挥应急避难场所可作为救援指挥中心,协调各方力量进行救援行动。在此,救援队伍可以集结、调度,及时了解灾情动态,制定救援方案,保证救援工作有序进行。1.2.3临时生活保障应急避难场所为受灾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如食物、饮水、衣物、住宿等。同时场所内还配备一定的医疗设施,为受灾居民提供医疗救治服务。1.2.4心理援助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受灾居民可能会出现心理创伤。应急避难场所提供心理援助服务,帮助受灾居民走出心理阴影,恢复正常生活。1.2.5信息发布与宣传教育应急避难场所承担着信息发布与宣传教育的任务,向受灾居民传递灾害信息、救援进展以及安全知识,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1.2.6复建与恢复在灾害过后,应急避难场所可协助社区进行重建与恢复工作,为受灾居民提供过渡性住房,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第二章:避难场所设施与管理2.1设施配置与标准避难场所的设施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1)基本生活设施:避难场所应配备必要的住宿、餐饮、卫生、照明、保暖等基本生活设施。具体包括:住宿区:根据避难场所规模,合理划分住宿区域,保证人均使用面积;餐饮区:提供安全、卫生的餐饮服务,满足居民的饮食需求;卫生设施:配备足够的卫生间、洗浴间等卫生设施;照明设施:保证避难场所内照明充足,满足夜间活动需求;保暖设施:在寒冷季节,提供供暖设备,保证居民温暖过冬。(2)应急设施:避难场所应配置以下应急设施:应急照明:配置应急照明设备,保证在断电情况下避难场所内的照明;应急通讯:配备无线通讯设备,保证与外部救援力量的联系;应急医疗设施:配置简易医疗设备,提供基本的医疗救治;应急物资储备:储备一定数量的食物、水、药品等应急物资。(3)安全设施:避难场所应具备以下安全设施:安全出口:合理设置安全出口,保证在紧急情况下居民能够迅速疏散;灭火器:配备足够的灭火器,保证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扑救;监控设备:安装监控摄像头,保证避难场所内的安全监控。2.2管理制度与责任(1)管理制度:避难场所应建立健全以下管理制度:避难场所使用管理制度:明确避难场所的使用范围、入住条件、退出机制等;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安全防范措施,保证避难场所内的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制定卫生清洁标准,保证避难场所内的卫生状况;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人员职责等。(2)责任主体:避难场所的管理与责任应由以下主体承担:主管部门:负责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维护;管理机构:负责避难场所的日常管理,保证各项制度落实;居民:遵守避难场所的管理制度,自觉维护避难场所的秩序。2.3人员配备与培训(1)人员配备:避难场所应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配备以下人员:管理人员:负责避难场所的日常管理、协调各方资源;医疗人员:提供基本的医疗救治服务;保安人员:负责避难场所的安全防范;社工人员:协助解决居民的心理、生活等方面的问题。(2)培训内容:对避难场所工作人员进行以下培训:避难场所管理制度:熟悉各项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应急处置能力:掌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卫生与防疫知识:了解卫生与防疫知识,保证避难场所内的卫生状况;心理辅导技巧:掌握心理辅导技巧,为居民提供心理支持。第三章:应急避难场所布局3.1避难场所平面布局应急避难场所的平面布局应遵循科学、合理、高效的原则。在规划过程中,需充分考虑避难场所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容纳人数等因素。一般来说,避难场所平面布局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入口区:设置明显的标识,便于避难者快速找到入口。(2)接待区:提供接待、咨询、登记等服务,保证避难者顺利进入避难场所。(3)生活区:包括休息区、餐饮区、卫生设施等,满足避难者基本生活需求。(4)物资储备区:储存食物、水、药品等应急物资,保障避难者生活所需。(5)活动区:提供娱乐、学习、交流等空间,丰富避难者生活。(6)安全区:设置消防设施、监控系统等,保证避难场所安全。3.2功能区域划分应急避难场所的功能区域划分应明确、合理,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以下为常见功能区域的划分:(1)休息区:设置床铺、座椅等,供避难者休息。(2)餐饮区:提供餐具、厨房设备等,供避难者用餐。(3)卫生设施:设置男女分开的卫生间、洗浴间、洗衣间等。(4)物资储备区:分为食品库、药品库、生活用品库等,便于分类管理。(5)活动区:包括儿童活动区、成人活动区、学习交流区等。(6)医疗区:提供医疗服务,包括诊断、治疗、护理等。(7)安全区:包括消防设施、监控系统、安全通道等。3.3通道与出口设置通道与出口设置是应急避难场所布局的关键环节,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1)通道宽度:通道宽度应满足人员疏散、物资运输的需求,一般不小于2米。(2)通道数量:根据避难场所容纳人数,合理设置通道数量,保证人员疏散迅速。(3)通道走向:通道走向应简洁明了,避免曲折复杂,减少疏散时间。(4)出口设置:出口应设置在避难场所两端,便于人员快速疏散。(5)安全标识:在通道、出口处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引导避难者正确疏散。(6)紧急疏散设施:配置紧急疏散梯、滑梯等设施,提高疏散效率。通过以上通道与出口设置,保证应急避难场所的人员疏散安全、迅速。第四章:应急物资储备4.1物资种类与数量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的应急物资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生活用品:主要包括食物、水、衣物、毛毯、被褥、洗漱用品等。食物应以易于保存、便于食用的包装食品为主,每人每日至少储备2公斤;水每人每日至少储备2升,储备量为3天用量;衣物、毛毯、被褥等根据季节和人数进行适量储备。(2)医疗用品:主要包括急救包、常用药品、消毒液、口罩、手套等。急救包应配备止血、消毒、包扎等基本急救器材;常用药品包括止痛、消炎、感冒、腹泻等药品;消毒液用于消毒环境和个人卫生;口罩、手套用于防护。(3)救援工具:主要包括拖车、千斤顶、铁锹、手电筒、充电宝、绳索等。拖车、千斤顶用于救援车辆;铁锹、手电筒、充电宝等用于应对突发情况;绳索用于紧急救援。(4)通信设备:主要包括对讲机、手机充电器、充电宝等。对讲机用于应急指挥和调度;手机充电器、充电宝用于保障通信设备的使用。(5)其他物资:主要包括帐篷、折叠床、椅子、桌子等临时住所设施。具体物资数量应根据社区人口规模、避难场所容纳能力等因素进行合理配置。4.2储备与管理要求(1)分类储备:按照物资种类进行分类,便于管理和使用。(2)标识清晰:各类物资应标识清晰,注明名称、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3)定期检查:定期对应急物资进行检查,保证物资完好、有效。(4)更新维护:对于过期、损坏的物资,应及时更新、维修或报废。(5)人员培训:加强对应急物资管理人员和志愿者的培训,提高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理水平。4.3物资发放与使用(1)发放原则:按照先急后缓、优先保障弱势群体的原则进行物资发放。(2)发放流程:制定明确的物资发放流程,包括申请、审批、领取、登记等环节。(3)使用要求:明确物资使用要求,如食品的食用方法、药品的服用剂量等。(4)使用监督:加强对物资使用过程的监督,保证物资合理使用,避免浪费。(5)反馈与改进:收集物资使用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物资储备和管理策略。第五章:应急疏散与安置5.1疏散组织与指挥在应急避难场所的疏散工作中,组织与指挥。各级部门应建立健全疏散组织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疏散组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成立疏散指挥部,负责总体协调和指挥疏散工作。(2)设立疏散分区,根据居民分布和地形地貌,将疏散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分区,便于组织疏散。(3)确定疏散责任人,各级责任人负责本区域内疏散工作的组织和实施。(4)开展疏散演练,提高居民的疏散意识和能力。(5)加强疏散过程中的信息沟通,保证指令畅通。5.2疏散路线与方式疏散路线与方式是保证居民安全、快速疏散的关键。以下为疏散路线与方式的建议:(1)规划合理的疏散路线,避开高风险区域,保证居民在疏散过程中安全、顺畅。(2)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便于居民识别和遵循。(3)采取多种疏散方式,如步行、车辆、船只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4)在疏散过程中,加强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和帮助。5.3安置措施与生活照料安置措施和生活照料是保障居民在应急避难场所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要环节。以下为安置措施与生活照料的建议:(1)设置临时住所,保证居民有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2)提供充足的食品、饮用水和卫生用品,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3)建立医疗救护站,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保证居民身体健康。(4)开展心理疏导,帮助居民度过心理危机。(5)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缓解居民的情绪压力。(6)加强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关爱,保障他们的生活照料。(7)加强与外部援助力量的协调,保证应急避难场所的物资和人力支持。第六章:应急医疗救护6.1医疗救护设施与人员6.1.1医疗救护设施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完善的医疗救护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基本医疗设备:急救箱、急救包、担架、血压计、体温计、听诊器等。(2)常用药品:抗感染药物、止血药物、止痛药物、急救药物等。(3)急救器材:心肺复苏器、简易呼吸器、吸氧设备、注射器、输液器材等。(4)防护用品:口罩、手套、防护服、护目镜等。6.1.2医疗救护人员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具备专业素养的医疗卫生人员,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医生: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具备急救知识和技能。(2)护士:具有执业护士资格,具备急救知识和技能。(3)志愿者:经过培训,具备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6.2应急救治流程6.2.1现场评估医疗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进行现场评估,了解类型、伤员数量、伤情严重程度等。6.2.2伤情分类根据伤员伤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重伤、轻伤、轻微伤三类,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救治。6.2.3急救处理对重伤员进行紧急救治,主要包括:(1)保持呼吸道通畅。(2)止血、包扎、固定。(3)心肺复苏。(4)吸氧、输液。对轻伤员进行简单处理,主要包括:(1)止血、包扎。(2)清创、消毒。(3)止痛、抗感染。对轻微伤员进行观察,必要时给予处理。6.2.4转运至医疗机构将重伤员及时转运至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6.3伤员转运与护理6.3.1伤员转运伤员转运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伤员平稳、舒适。(2)保证呼吸道通畅。(3)严密观察伤员生命体征。(4)及时与接收医院沟通,做好交接工作。6.3.2伤员护理伤员护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严密观察伤员病情变化。(2)保持伤员舒适,预防并发症。(3)做好心理护理,安抚伤员情绪。(4)及时提供营养、水分,保证伤员身体健康。第七章:应急通讯与信息发布7.1通讯设备与网络为保证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的通讯畅通,以下通讯设备与网络设施应得到充分保障:(1)固定电话:在避难场所内设置充足的固定电话,保证与外界保持通讯联系。(2)移动电话:鼓励居民在避难场所内使用移动电话,以便及时接收和发布信息。(3)无线网络:在避难场所内提供免费无线网络服务,方便居民使用互联网查询信息、与外界沟通。(4)卫星电话:在紧急情况下,当其他通讯手段失效时,可使用卫星电话进行通讯。(5)无线电:在避难场所内配备无线电设备,用于与上级部门、其他避难场所及志愿者进行通讯。7.2信息发布渠道与方式以下为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的信息发布渠道与方式:(1)公告栏:在避难场所内设置公告栏,用于发布重要通知、政策法规、救援进展等信息。(2)广播:利用避难场所内的广播设备,及时播报重要信息、提醒居民注意事项等。(3)短信:通过短信平台,向居民发送应急预警、救援进展、物资发放等信息。(4)互联网:通过官方网站、公众号、社交媒体等渠道,发布避难场所相关信息。(5)志愿者:组织志愿者队伍,深入避难场所,向居民传递信息,解答疑问。7.3信息保密与安全在应急通讯与信息发布过程中,以下信息保密与安全措施应得到严格执行:(1)信息保密:对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个人隐私的信息,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保密。(2)信息审核:发布信息前,应进行严格审核,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权威性。(3)信息安全:采取技术手段,保障通讯设备、网络设施和信息发布渠道的安全,防止信息泄露。(4)应急响应:建立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发觉信息安全,立即采取措施,降低损失。(5)人员培训:加强信息保密与安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保证信息发布工作的顺利进行。第八章:应急演练与培训8.1演练计划与组织为保证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的高效运作,演练计划的制定与组织工作。以下为演练计划与组织的相关内容:8.1.1演练计划制定(1)确定演练目的:明确演练的目标,如检验应急响应能力、提高应急处理速度等。(2)确定演练范围:根据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的实际情况,确定演练的范围和规模。(3)制定演练方案:包括演练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演练流程、演练科目等。(4)演练准备: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对演练所需的设备、物资、场地等进行准备。8.1.2演练组织(1)成立演练指挥部:负责演练的总体协调和指挥。(2)设立演练小组:根据演练科目,设立相应的演练小组,负责具体实施。(3)明确职责分工:明确各参演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保证演练顺利进行。(4)演练前的动员和培训:对参演人员进行动员和培训,保证参演人员熟悉演练流程和任务。8.2演练内容与方法8.2.1演练内容(1)应急响应演练:模拟突发事件发生,检验应急响应流程和措施的有效性。(2)应急处置演练:针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和救援演练。(3)应急疏散演练:检验应急疏散流程和措施的合理性,提高疏散效率。(4)应急物资调度演练:检验应急物资调度流程和措施的可行性。8.2.2演练方法(1)模拟演练: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参演人员按照应急预案进行操作。(2)桌面推演:通过桌面推演,检验应急预案的合理性,发觉并解决问题。(3)实地演练:在真实场地进行演练,检验应急处理和救援能力。8.3培训对象与内容8.3.1培训对象(1)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救援人员、志愿者等。(2)社区居民:提高居民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8.3.2培训内容(1)应急知识培训:包括突发事件识别、应急响应流程、自救互救方法等。(2)应急技能培训: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消防器材使用等。(3)应急演练培训:让参演人员熟悉演练流程和任务,提高参演效果。(4)应急预案培训:让参演人员了解应急预案的内容和执行要求。通过以上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的应急响应能力和救援水平,为社区居民的生命安全提供有力保障。第九章:应急安全与防护9.1防火安全9.1.1防火设施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完善的防火设施,包括但不限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系统、灭火器等。所有防火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换,保证其正常运行。9.1.2防火宣传教育加强对社区居民的防火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防火意识。定期组织防火知识培训,使居民掌握基本的火灾预防、报警和灭火技能。9.1.3火源管理严格控制火源,禁止在避难场所内吸烟、使用明火等。对于可能产生火花的设备,应采取防护措施,保证火源得到有效控制。9.1.4火灾应急预案制定火灾应急预案,明确火灾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和人员疏散路线。定期组织火灾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火灾的能力。9.2防爆安全9.2.1防爆设施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应配置防爆设施,如防爆灯具、防爆开关等。同时加强对场所内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保证其安全存放。9.2.2防爆宣传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防爆意识,定期开展防爆知识培训,使居民掌握基本的防爆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9.2.3防爆措施在避难场所内,应采取以下防爆措施:(1)加强通风,降低易燃易爆气体浓度;(2)避免产生火花,严格控制火源;(3)定期检查电气设备,保证其安全运行。9.2.4防爆应急预案制定防爆应急预案,明确发生爆炸时的应急措施和人员疏散路线。定期组织防爆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爆炸的能力。9.3疾病预防与控制9.3.1疾病预防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应加强疾病预防工作,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场所内清洁、卫生;(2)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3)建立健全疾病监测体系,及时发觉和报告疫情。9.3.2疾病控制在疫情发生时,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疾病控制:(1)及时隔离病例,防止病毒传播;(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踪病例来源;(3)加强公共卫生措施,如消毒、防疫宣传等;(4)与上级卫生部门保持密切沟通,保证疫情得到有效控制。9.3.3疫苗接种在疫情高发季节,积极组织居民进行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降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新能源产业促进计划下充电桩车位租赁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咨询服务合同-特定行业市场调研与战略规划
- 2024年度物流配送补充合同
- 2024年度公交车广告设计及制作合同
- 2024版物业服务管理合同范本
- 二零二四年度光伏项目开发合同
- 2024年度品牌授权使用及管理合同
- 个人承包合同标准版可打印
- 二零二四年度工业设备定制购买与分期付款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模具回收再利用合同
- 物品放行操作规程及放行条样板
-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精编)
- 2023新能源光伏发电项目索结构柔性光伏支架施工方案
- 应用PDCA提高责任护士病情知晓率
- 阿基米德的故事课件
- 机械伤害事故及其预防课件
- 五年级上册英语说课稿-Unit6 It's a grapefruit(Lesson35) |人教精通版
- 初三【语文(统编)】《范进中举》中人物丑态的表现课件2
- 巡查组安全保障应急预案
-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基督教
- 2015装载机司机理论竞赛试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