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0文化常识
读记清单
复习建议:
分别在第9、第11、第14、第22、第38天将“读记清单”读一遍,背一遍,然
后做一遍后面的“60道小题狂练”和“50道中考真题闯关”,到第38天再读时,
基本搞定。
&读记清单
一般文化常识》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韩柳”指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柳永。
5.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
义风格。
7.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8.书法四大家(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
9.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0.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11.三皇五帝:“三皇”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蜗、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
帝辔(ku),唐尧、虞舜。
12.三纲五常:“三纲”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13.三教九流:“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
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14.岁寒三友:松、竹、梅。
15.中国三大名楼:滕王阁(江西南昌)、黄鹤楼(湖北武汉)、岳阳楼(湖南岳阳)。
16.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山)、白鹿洞书院(今江西庐山)、嵩阳
书院(今河南登封)、应天书院(今河南商丘)。
17.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8.文房四宝:湖笔、徽墨、宣纸、端砚。
19.书法四体:楷、草、隶、篆。
20.“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
《易》《春秋》。
2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22.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2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2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
25.战国四君子: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
26.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
27.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28.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璃、应场、刘桢。
29.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30.七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
31.神话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32.扬州八怪:汪士慎、李鳍、金农、黄慎、高翔、郑燮(郑板桥)、罗聘、李方膺。
33.九族:高祖、曾祖、祖父、父、己身、子、孙、曾孙、玄孙。
34.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35.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36.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3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38.六书: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称为六书。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
注、假借。
39.汉字的形体演变:
甲骨文一金文一大篆、六国古文一小篆一隶书一楷、草、行书
40.“左迁”指降职贬官,中国古代以“右”为尊。
41.桑梓,古代在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
42.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对联通常用毛笔书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4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儒家(孔子、孟子、荀子)、法家(韩非
子)
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兵家(孙子)。
44.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文学式样:
(1)上古时期:神话传说;
(2)先秦时期:诗歌散文
(3)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乐府、汉赋、五言诗、乐府、古体诗;(4)唐宋元明清时
期:唐诗及唐传奇、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敬词与谦词»
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如:陛下、公、君、大人、子、夫子、先生、摩下、阁下等。
一般情况下,出于礼貌和尊敬,应称对方字或号,如称李白为太白,称苏轼为东坡。
对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敬称有“令”“尊”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对方的亲属。
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令兄(对
方的兄长)、令弟(对方的弟弟)、令侄(对方的侄子)。“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
尊上(对方的父母)、尊公、尊府、尊君(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
尊驾(对方)、尊意(对方意思)。
谦称:表示自谦的称呼。如:孤、寡人、臣、卑职、愚、不才、鄙人、内人、舍弟、家父等。
称籍贯、官名、官地、排行等:出于礼貌的尊敬,称呼对方应避免直呼其名。如称王安石为
王临川,称杜甫为杜工部,称柳宗元为柳柳州,称张籍为张十八等。
▲敬词谦词顺口溜
称他人父为“令尊”,称人母亲说“令堂”,称人女儿说“令爱”,称人儿子说“令郎”。
向人祝贺说“恭喜”,求行方便说“借光”,求人办事说“拜托”,看望别人说“拜访”。
求人照顾说“关照”,称别人家为“府上”。送人东西说“奉送”请人赴约说“赏光”。
祝人健康说“保重”仰慕已久说“久仰”。
称人有病说“欠安”,送人远行说“平安”,亏欠他人说“抱歉”请人谅解说“包涵”。
赞人见解说“高见”,长辈爱你叫“垂爱”,长辈念你叫“垂念”,归还物品说“奉还”。
劝说别人说“奉劝”,请人接受说“赏脸”。
宾客来到说“光临”,向人询问说“请问”,请人协助说“费心”,送人照片说“惠存”。
称人意见说“高论”,称人邻居为“高邻”,长上之间说“垂问”,称人询问说“垂询”。
请改文章说“斧正”,问人姓氏说“贵姓”,接受好意说“领情”,受人礼物叫“惠赠”。
请人做事说“劳驾”,求人指点说“赐教”,中途先走说“失陪”请人解答说“请教”,
长期未见说“久违”麻烦别人说“打扰”。
欢迎购买说“惠顾”,求人帮忙说“劳驾”,请人接受说“笑纳”慰问他人说“辛苦”,
尊称他人为“大驾”请人勿送说“留步”。
等候客人说“恭候”,没能迎接说“失迎”,老人年龄说“高寿”还可说成是“高龄”,
称人朋友为“高朋”,问人姓氏说“贵姓”,问人年龄说“贵庚”。
家舍小愚拙鄙见,与人交流话语谦。舍弟舍妹和舍侄,母称慈母父君严。(家)
愚兄愚见一一“我很蠢”,小儿小女和小店,敝人敝姓和敝校,拙作拙著和拙见。
敢问寒舍住鄙人?见教见谅听鄙见
■fil年怜的和谓»>
贵庚(问人年龄)、高寿(问老人的年龄)、芳龄(问女子年龄)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二到三岁的儿童。
垂髯: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泛指幼年。
始批:儿童换牙,男孩八岁、女孩七岁。
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泛指童年。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的年纪。
束发:指男子十五岁,泛指青少年。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行加冠礼,泛指成年。
而立:指人三十岁。
不惑:指人四十岁。
知命:指人五十岁。
花甲:指人六十岁。
古稀:指人七十岁。
耄耋:泛指老年。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
期颐:指人一百岁。
1置科举文化»)
(1)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
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2)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
解(jie)员。
(3)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
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⑷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
称探花,合称“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的称号。
节目文化»>
(1)重要传统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又称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年后。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介子推)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舟。(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中最后一天的晚上,辞旧迎新。
(2)传统节日习俗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
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年后。
传统习俗:舞龙舞狮、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拜年贺喜。
文化内涵: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是阖家团圆的重要时刻。
【元宵节】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传统习俗:吃元宵(南方吃汤圆)、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猜灯谜、放天灯等。
文化内涵:普天同乐、庆祝一家团圆、祭神。
【清明节】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清明”这一节气的那天。按
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
传统习俗: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文化内涵:祭拜祖先、怀念故人。
【端午节】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
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
传统习俗: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香袋、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
文化内涵:一是驱瘟避毒、防灾祛病,二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中秋节】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
故称中秋。
传统习俗:赏月、祭月、观潮等。
文化内涵:期盼阖家欢乐,团圆安康。
【重阳节】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
“重阳
传统习俗: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
文化内涵:一是呼吁尊敬、关爱长辈及老人,二是追求健康长寿,三是追求高雅志趣。
【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
肴,全家团聚吃“年饭”。
传统习俗:人们会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守岁”,零点之时燃放
烟花爆竹等。
文化内涵:春节蕴涵着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的意义,成为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是中华
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除夕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熬夜守岁,是中国人一年一
度的文化心结。
・置节气文化»)
【名称】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速记口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古代文体知识》〉
☆论说类
1.疏又称奏疏。臣子向君主陈述意见。分条陈述。畅于春秋,成于两汉。
2.表又称奏疏、奏议。臣向君主陈述意见或有所请求的一种文体。重情。
3.论直接阐明自己观点的一种文体。分史论(人物论、专题论)、文论(评论文章)、策论
(起源于写在简册上以对答用,发展成策论)
4.说用来阐述关于某一事物、问题的道理的文章。教材注解说,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发
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例如《师说》《捕蛇者说》
5.序是用来评介作品内容的。有自序、他序。位置在一本书的开头或结尾。例如《指南录
后序》唐宋以来,送别赠言也称序。例如《送东阳马生序》
☆记叙类
1.纪传体司马迁首创,以本纪、列传为人物传记中心。本纪记叙帝王事迹,世家记叙诸侯
王和辅汉功臣的事迹,列传是名人事迹。
2.记记事、记言、记物、记人,应用广泛,不拘一格。《核舟记》《岳阳楼记》《病梅馆记》
《游褒禅山记》《记王忠肃公翱事》《书博鸡者事》
3.志记事的文章。《三国志》
4.游记我国古代记叙文的一大分支。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某
地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等,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5.逸事也称轶事。散失没有流传的事迹。《左忠毅公逸事》
6.笔记内容五花八门,篇幅短小精悍。有历史掌故,遗闻逸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
学小品,志怪杂录等。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沈括的《梦溪笔谈》
7.寓言寓,寄也。借助于比喻或故事来说明某一深刻哲理。《愚公移山》
8.小说“演义”,根据历史或传说,敷衍成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
有“志人小说”,还有“志怪小说”。
☆韵文类
1.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种文体。这种
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铭》“墓志铭”,追记死者生前事迹的文字。“志。类乎传记;
“铭”,类乎诗歌。《五人墓碑记》,有志而无铭。
2.赋介乎诗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赋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主要特点总在于铺
叙事物。描写的部分总是淋漓尽致,极尽铺叙夸张之能事;结尾的部分则往往发一点议论,
以寄托讽喻之意。
3.骈文骈,两马并驾。骈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介乎韵文和非韵文之间。相对散
文来说,它讲求对偶;而相对韵文来说,它不讲求压韵。南北朝时期,骈文盛行。骈文的主
要特点是讲究对仗,要求通篇句子两两相对。句子的结构、词性、平仄都要合乎对仗要求。
骈文中以四字句、六字句最多,故骈文又称“四六”、“四六句”。
4.诗“诗言志,歌咏言”。歌,比诗自由、奔放、土气。行,铺张本事而歌称“行二
5.词一种抒情诗体,和乐而歌的韵文。萌于南朝,成于唐,盛于宋。
6.曲一种韵文,可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乐的诗歌,通常指宋以来的南曲、北曲。
事物意象或代指»
一、草木类
1.柳
。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
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
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
好祝愿。
例L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例2:周邦彦《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
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2.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
的敬仰与赞颂。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历览前代诗词,“梅花”
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
(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例1: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
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例2: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2)凌寒不屈的顽强
例1:卢梅坡《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可见,梅之傲骨,同时它
还担当了春的使者。
例2:张谓《早梅》诗云:“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春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
冬雪未销。”许浑《早梅》亦云:“素艳雪凝树。”寒梅花发,似玉如雪,“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
鲁迅先生曾精辟地用梅花作比:“中国真同梅树一样,看它衰老腐朽到不成一个样子,一忽
儿挺生一两条新梢,又回复到繁花密缀,绿叶葱茏的景象了。”他还请人为他篆刻“只有梅
花是知己”的石印,抒发自己的高洁情操。可见,梅花在中国文人眼中是不同于其它花卉的,
它的高洁更是与众不同。
例1:南朝鲍照的《梅花落》:“庭中有杂树,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
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落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这里诗人
笔下的梅是节操高尚的旷达贤士。通过对耐寒梅花与软弱动摇杂树的对比,表达了对节操低
下的士大夫的蔑视和对旷达贤士的赞扬。
例2:元代贯云石的《双调.清江引咏梅(其一)》:“南枝夜来先破蕊,泄漏春消
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他笔下的梅花不招蜂惹蝶,孤高纯洁。
(4)隐者高士的象征
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并受道家逍遥哲学的影响,于是寄情于山林风物,渴望清
净无争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隐者高士的意象。
例1:张可久《越调.天净沙鲁卿庵中》:“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
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诗人将我们带入渺无人迹的深幽境地,但秋高气爽,
何来“探梅”之说,其实这“梅”便是如梅之高洁隐士一一鲁卿。以梅比隐者,隐者亦是梅。
例2:萧德藻《古梅(其二)》:“百千年薛著枯树,三两点春供老枝。绝壁笛声那得到,
只愁斜日冻蜂知。”作者笔下的古梅树花极少,但还是怕被冬日黄昏的蜜蜂知道,淡泊宁静
的生活被破坏,借梅自咏,以明终隐着志。
(5)清冷淡雅的美人
梅花自古便有“霜雪美人”的意象,柳宗元《龙城录》中记载梅花传说,隋开皇中赵师雄于
寒冬时节在罗浮山中见一淡妆素服的美人,此女便是梅花所化。于是,后世常以梅花比美人,
不仅因为它本身具有美人姿态,还因为它有清冷淡雅的美。
例1:张雨《中吕.喜春来》:“泰定三年丙寅岁除夜玉山舟中赋:江梅的的依
茅舍,石瀚溅溅漱玉沙,瓦瓯蓬底送年华。问暮鸦,何处阿戎家。”诗中“的的”二字形容
梅花在暮色中仍显得鲜明耀眼,把灰黄的茅舍也辉映得富有了神气。“的”在古代亦指女子
脸上装饰的红点,《释名.释首饰》云:“以丹注面曰的。”傅成《镜赋》亦云:“点双的
以发姿。”可见,梅花如美人颊上的艳艳红点,益发增添了梅花的美艳。
例2:张可久《人月圆•雪中游虎丘》中云:“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阑干。”诗中“真
真”指美女的容貌,见于《太平广记•画工》所载一张神画上的美女,名叫真真。
(6)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
梅花在成为春之使的同时,也成了传递友情的工具。
例1:南朝陆凯《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折
梅花寄赠友人,正是借以表达自己以梅花自许,亦一梅花许人,对于友人具有梅花一样品格
的赞赏;同时也含有对友人的慰藉之情,预示不久的将来春天也将到北方。自己对友人的感
情也像梅花,虽遭严寒而不凋谢。颇有一种友情坚贞,与友为善的意味在其中。折梅代书亦
是诗人高雅情操的表现。
例2:南朝民歌《西洲曲》:“忆梅下西洲,者梅寄江北。”
从此,“梅花使”便成了驿使的美称,而“梅驿”成了驿所的雅称;“梅花约”是指与好友
的约会。
3.菊花
。高尚、纯洁、高洁、坚贞、坚强、顽强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
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都借菊花来寄
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例1: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
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例2: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
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4.松柏
。孤直、顽强、高洁
《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
格。
例1: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例2: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
例3: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
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例4: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
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例5: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5.莲
。爱情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例1: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
子”即“怜子”,“青”即:“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
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例2: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
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
男方爱恋着自己。
6.梧桐
。凄凉、悲伤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的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易
触发人的悲凉情绪,而梧桐树是典型的落叶乔木,“望秋先殒”,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所以,用梧桐来写悲秋,就成为古人常用的手法。
例1: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
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
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例2: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
叶上,好不令人凄苦。
7.草
。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1)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例1:《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例2: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
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2)草木繁盛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例1:“过春风十里,尽养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
如今长满了青青养麦,一片荒凉了。
例2:“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
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
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8.芭蕉
。孤独忧愁、离情别绪、凄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例1: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
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俳。
例2: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9.红豆
。爱情、相思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
《本草》称其为“相思子”。
例1: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
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例2:清人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
思念汪进士。
10.且蔻
。少女美貌、清纯、风华绰约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例如: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为豆蔻年华。
11.竹
。正直、坚贞、顽强、不屈不挠、不畏逆境、高洁、谦虚
例1: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美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例2: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
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
12.黍离
。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典出《诗经•王风•黍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
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
国之悲。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有:“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
之悲也。”
13.丁香
。愁思或情结
例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崂《感恩多》)
14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15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16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17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18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19桃花:象征美人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
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0兰:洁
21牡丹:富贵美好
二'动物类
1.蝉:
(1)品行高洁。
例1: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
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例2: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
高,顿成凄楚。”
(2)悲凉凄切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例1: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
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例2: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
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3)人生短暂,怜惜生命
蝉在白露到来时,必死无疑,给人无可奈何的伤悲之感。诗人常以蝉喻指自我生年不满百的
悲剧情怀,凄冷的人生风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怜惜生命的主观感受。
例1:“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倍相伤”(元稹《送卢戡诗》)“红树”、“蝉”、“夕
阳”、“白头”自然融为一体,落日相伴的“蝉”恰恰是白头之人的真实写照。加上离别之
悲,是一种下降凝缩的力的运动。蝉的这一寄托,突出了诗人的主体感受,即天步悠长,人
生如白马过隙,倏忽即逝的悲剧意象,蝉的这种意象,词微旨远,妙不可言。
例2:陈子昂的《感遇诗三十六首其十二》“玄蝉号白露,兹岁已蹉跖。群物从大化,
孤英将奈何。”这首诗即明写蝉,暗伤己。该诗表面写蝉在白露到来时,必死无疑无可奈何
的伤悲之情,实质上是以蝉喻指自我生年不满百的悲剧情怀,凄冷的人生风雨,字里行间无
疑渗透着作者怜惜生命的主观感受。
2.杜鹃
。悲苦、哀怨、凄凉、乡愁乡思
例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
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
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例2: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3.鹏鸽
。乡思、羁旅行役
鹏鹃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鹏鹊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
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例1:“落照苍茫秋草明,鹏坞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鹏鸽》)
例2:“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鹏鹃。"(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4.鸿雁
。思乡怀亲、羁旅伤感、孤独、书信、消息
例1: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己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
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例2:“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
5.乌鸦
。衰败、荒凉、小人、俗客庸夫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
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例1: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例2: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6.蟋蟀
。思乡
例1: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
例2: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7.鸳鸯
。夫妇恩爱
例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8.精卫
。复仇、奋斗、不畏艰难
陶渊明《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9.青鸟
。信使
例1: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例2: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10.燕子: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顽,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
情的象征。
例1:“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例2:“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例1: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
寻常百姓家。”
例2:宴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
(4)书信,幽诉离情之苦。
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
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
“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
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例1: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
例2: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
《殿前欢》)
11.猿啼
。凄清、哀伤、悲凉
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例1: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例2:郦道元《小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例3: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
12.飞鸟:(自由的灵魂)
。某种理想、愿望,自由,与自然同一的宁静、和谐,乡愁
O(1)比喻人生理想的实现
例1:汉末《古诗十九首》“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西
北有高楼》),以双飞的鸿鹄,比喻觅得知音的愿望;
例2:无名氏的古诗“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步出城东
门》),诗人希望化身黄鹄,展翅飞越无法渡过的河水,飞因日夜思念的故乡。
(2)与自然同一的宁静、和谐
历代表现人鸟和谐相处的诗句很多:
例1: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与。(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例2: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
(3)乡愁、羁旅、漂泊
例1:游鱼潜绿水,翔鸟薄天飞。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曹植《情诗》)
例2: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乡。(《玉台新咏•艳歌行》)
14.鱼:自由惬意
15.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16.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17.(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三、地理气象类
L月亮:
。思乡、思亲,人生的圆满、缺憾,边愁,
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
“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蝌'
(1)思乡、思亲、思人、乡愁、无奈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
TH]o
例1: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
表现了李白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例2: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
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
乡的思念。
(2)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例1:“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悲亢幽怨;
例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悲壮雄浑。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例1:“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
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2:“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斜阳(夕阳、落日)
。(1)失落消沉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例1: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例2:南朝民歌《西洲曲》“鸿飞满西洲I,望郎上西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O(2)雄浑、苍莽
例1: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例2: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3)思古幽情
例1:“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例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六朝旧事
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3.水
。爱情、友情、漂泊、时光易逝、愁情
(1)感叹时光易逝,生命苦短。
例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临流感叹的,
是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
例2:杜牧:“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2)感情的绵远、悠长、无尽,尤其是愁情无尽。
例1:唐・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例2: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用东
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
4.冰雪
(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间,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
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
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例1: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5.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6.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调
7.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8.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
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9.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10.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11.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12.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13.东风:春天美好
14.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15.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16.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17.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18.云:游子飘泊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
友人》)。
19.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20.天晴:欢愉光明
21.金风:秋风
22.雨
。喜乐、安静、祥和、幸福、希望(甘霖、甘露、甘雨:应时而降,无声润物,焕发生机)
例1: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愁苦、幻灭与绝望
(1)历时弥久,阴云不开,意味着、伴随着空间阻隔与路途断绝。常表现诗人的孤独、幻
灭和愁苦。
例1:唐•戒昱:“日长巴峡雨蒙蒙,又说归舟路未通”。
例2:温庭筠:“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2)急骤迅猛,破坏尤烈,凄风苦雨为诗人的生命悲凉提供了广阔而深邃的心灵抒情空间。
例1:文天祥:“江湖行客梦,风雨故乡情”。
例2:宋•汪元量:“万叶秋心孤馆梦,一灯夜故乡心”。
23.秋
。悲愁、悲戚、悲郁、离愁、思乡、迟暮之感(万物凋零)
©(1)悲叹英雄迟暮,人生苦短。
例1:汉•刘彻(武帝):“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
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
几时兮奈老何。”
(2)游子思乡、闺妇怀人、离别之苦、思乡之情。
例1:王实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例2:李清照:“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
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豪迈、豪放、开朗、豁达、喜悦(天高、气爽、云淡)
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四、器物类
1.酒
。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⑴悲
例1:“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陆机《短歌行》)o
例2:“悠悠往事杯中物,赫赫时名扇外尘。”(戴叔伦),
(2)欢
例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尽酒》)。把借酒浇愁写得激情
澎湃,具有大河奔流的气势和力量。
例2:“五陵年少金市东,争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李白)。
这是青春时代少年游侠的豪饮,侠气干云,放荡无羁。
例3:“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王
维《少年行》),写出了少年游侠的昂扬意气,富有浪漫主义气息。
(3)离
例1:“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这两句看似脱
口而出的劝酒之辞,却是作者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映现。其中既有依依不舍的惜别
之情,也有对友人处境与心态的深刻体察,同时还寓有前途珍重的恳切祝愿。
例2:柳永的《雨霖铃》是一首饯别之作,其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
传诵的名句,表面上是在写离人酒醒之后,看到岸边萧疏的杨柳,残月在天,清光如水,更
加触发了离别的伤感。而其中的意蕴却不止于此,它甚至使人联想到,人生的许多痛苦在人
的清醒之时,将会愈发感到痛苦,所以不如不醒。
(4)合
例1:“十载相逢酒一卮,故人才见便开颜。”(欧阳修《浣溪沙》)。
例2:“新丰主人新酒熟,旧客还归旧堂宿”(储光羲),
例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相聚总是一种欢乐,人生喜相逢。
酒在这时充分展现了相聚的心境。
(5)喜
例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兵收河南河北》)。
例2:“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李白),这是盛唐的美酒,酒香浓烈,洋溢
着唐帝国雄健开朗、自信乐观的民族豪情。
(6)乐
例1:“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怀。”(杜甫《客至》)。例2:“我醉君复乐,
陶然共忘机。”(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
人宿置酒》)。闲暇无事与朋友对饮,其乐也融融。
(7)哀
例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
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
字了得!”以酒御寒,而酒敌不过寒,借酒消愁,酒又不能解愁。此时的菊花满地堆积,虽
言其盛,却已憔悴凋零,它隐含着生命将逝的悲哀。这种悲哀来自于作者所经历的国破、家
忘、夫死、独守的苦难的人生经历,表达了一种饱经忧患的绝望之情。
(8)愁
例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
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赵一度“负笈远游”,重九饮酒赏菊,本是诗人雅兴。如今,美酒
无人共饮,好菊只能独赏。不言其愁,但愁在其中,但这只是一种淡淡的忧伤,虽然,“人
比黄花瘦”,但却是既有对菊花的赏识,也有孤芳自赏的味道。因为她与丈夫的离别只是暂
时的缺憾。
例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2.船:
。漂泊、自由
(1)舟的漂泊意象
例L“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青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秋浦歌之二》)
例2:“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常如不系舟。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寄
崔侍御》)
(2)舟船的止泊意象,远离尘世喧喧嚣的宁静、愉悦与自由例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0850-2025机械安全机械安全标准应用指南
- 电力能源设备采购及安装合同
- 临时炊事员聘用合同
-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多场景条款
- 拍摄场地短期租赁合同
- 工厂营销承包合同协议
- 铺位租房协议合同
- 中介合同纠纷调解协议
- 购车协议电子合同
- 琴行上课合同协议
- 江苏省徐州市2023年中考英语试题(附真题答案)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小学英语四下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GA/T 543.23-2023公安数据元(23)
- 二年级下册数学脱式计算200题及答案
- 论美国的民主课件
- 检查井施工方案(完整版)
- 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移交清单
- 【ERP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7200字(论文)】
- 2024年陕西榆林能源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肝胆脾胰解剖课件
- JGT483-2015 岩棉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