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常用字词翻译大全,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0A/2A/wKhkGWcva9GAd56uAAI7UeD0WVs567.jpg)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用字词翻译大全,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0A/2A/wKhkGWcva9GAd56uAAI7UeD0WVs5672.jpg)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用字词翻译大全,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0A/2A/wKhkGWcva9GAd56uAAI7UeD0WVs5673.jpg)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用字词翻译大全,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0A/2A/wKhkGWcva9GAd56uAAI7UeD0WVs5674.jpg)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用字词翻译大全,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0A/2A/wKhkGWcva9GAd56uAAI7UeD0WVs5675.jpg)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用字词翻译大全一、常用字词翻译1.之: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例如:“之”字在文言文中常见于《论语·学而》中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中的“吾”即“我”,“日”即“每天”,“三省吾身”即“反省自己的行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即“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即“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传不习乎?”即“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2.以:介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用”、“拿”、“把”。例如:“以”字在文言文中常见于《孟子·梁惠王上》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中的“以”即“把”,“民”即“人民”,“社稷”即“国家”,“君”即“君主”。3.于:介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从”、“对”。例如:“于”字在文言文中常见于《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王乃自刎于乌江。”中的“于”即“在”,“乌江”即“乌江岸边”。4.而: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但是”、“却”、“并且”。例如:“而”字在文言文中常见于《论语·雍也》中的“君子不器,斯不近人情。”中的“而”即“却”,“君子”即“有道德的人”,“不器”即“不拘泥于形式”,“斯”即“这样”,“不近人情”即“不近人”。5.则: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那么”、“就”。例如:“则”字在文言文中常见于《论语·为政》中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中的“则”即“那么”,“人”即“人们”,“无信”即“没有信用”,“不知其可也”即“不知道他是否可行”。二、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1.词语: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虚词及其用法。例如,实词中的“之”、“以”、“于”、“而”、“则”等,虚词中的“也”、“矣”、“乎”、“哉”等。2.句子:理解文言文中的句式和句型,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例如,《论语·雍也》中的“君子不器,斯不近人情。”即为判断句。4.文化:了解文言文中的文化背景,如历史事件、人物、典故等。例如,《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王乃自刎于乌江。”涉及的历史事件为楚汉争霸。5.翻译: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如直译、意译、替换等。例如,将《论语·雍也》中的“君子不器,斯不近人情。”翻译为现代汉语为“有道德的人不拘泥于形式,这样才符合人情”。三、常见文言文句式解析1.状语后置句:文言文中,状语常常放在句子的后面,现代汉语中则通常放在句子的前面。例如,《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王乃自刎于乌江。”在现代汉语中应理解为“项王在乌江自刎。”2.宾语前置句:文言文中,宾语有时会放在动词之前,现代汉语中则通常放在动词之后。例如,《论语·雍也》中的“君子不器,斯不近人情。”在现代汉语中应理解为“君子不拘泥于形式,这样才符合人情。”3.定语后置句:文言文中,定语有时会放在中心词之后,现代汉语中则通常放在中心词之前。例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的“秋七月,楚人伐吴,吴师败绩。”在现代汉语中应理解为“秋七月,楚国的人进攻吴国,吴国的军队大败。”4.省略句: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一些成分,现代汉语中则通常不省略。例如,《论语·八佾》中的“吾日三省吾身。”在现代汉语中应理解为“我每天反省自己三次。”四、文言文翻译技巧1.直译:直接将文言文中的字词翻译成现代汉语,保持原文的意思和结构。例如,《论语·雍也》中的“君子不器,斯不近人情。”直译为“君子不拘泥于形式,这样才符合人情。”2.意译:根据原文的意思,用现代汉语重新表达,不拘泥于原文的字词和结构。例如,《论语·雍也》中的“君子不器,斯不近人情。”意译为“有道德的人应该灵活变通,不应该死板。”3.替换:将文言文中的某些字词替换为现代汉语中更常见的表达方式。例如,《论语·八佾》中的“吾日三省吾身。”中的“吾”替换为“我”,“三省吾身”替换为“反省自己”。五、中考文言文阅读策略1.通读全文: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结构,为后续的细读和分析打下基础。2.理解词义: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虚词及其用法,以便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3.分析句子:分析文言文中的句式和句型,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表达方式。5.翻译练习:通过翻译练习,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翻译能力。六、文言文修辞手法1.比喻:通过将两种事物进行类比,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例如,《论语·雍也》中的“君子不器,斯不近人情。”中的“君子”比喻为“有道德的人”,“器”比喻为“形式”。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情感和行为,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庄子·逍遥游》中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中的“鱼”被拟人化,具有了名字和巨大的体型。3.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例如,《孟子·梁惠王上》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中的“民为贵”即为夸张,强调人民的重要性。4.排比:将几个意义相关或相似的词语、句子排列在一起,使文章更加整齐有力。例如,《论语·雍也》中的“君子不器,斯不近人情。”中的“不器”、“斯不近人情”即为排比。七、文言文断句技巧1.根据文意断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断句。例如,《论语·八佾》中的“吾日三省吾身。”可以根据句子的意思断为“吾日三省吾身。”2.根据语法断句:根据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如主谓宾结构、定状补结构等,进行断句。例如,《论语·雍也》中的“君子不器,斯不近人情。”可以根据主谓宾结构断为“君子不器,斯不近人情。”3.根据修辞断句:根据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等,进行断句。例如,《孟子·梁惠王上》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以根据排比断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八、中考文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业合作保密合同模板大全
- 租赁合同的法律效力探讨
- 建筑外墙涂料翻新工程承揽合同
- 分包合同概括转让协议
- 高中数学 第2章 数列 2.3.1 等比数列的概念说课稿 苏教版必修5
- 建筑企业融资合作协议合同
- 技术转让及使用许可合同
- 成都市农产品供应合同
- 广告代理及发布服务合同
- 《高分子催化剂》课件
- 2024年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招聘笔试真题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要点解读(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
- 2025年电梯专用电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煤矿安全生产方针及法律法规课件
- 建筑行业新员工试用期考核制度
- 2025年教科室工作计划样本(四篇)
- 2024年版古董古玩买卖合同:古玩交易税费及支付规定
- 幼儿园费用报销管理制度
- 【7历期末】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髋部脆性骨折带来的思考
- 马桶采购合同范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