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基础第一章_第1页
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基础第一章_第2页
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基础第一章_第3页
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基础第一章_第4页
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基础第一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中的基本要素1.1

总劳动力市场而减少,即<0其次,一种要素的增加会是另一种要素的边际产出也增加,即。最后,规模收益不变,即1.1.1 劳动力的需求劳动力需求的基础分析的中心要素是生产函数。在短期内固定资本的约束下,完全竞争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利用生产函数决定生产。生产函数是:(1.1)其中,Y是实际产出, 是固定资本,N是雇佣的劳动总量,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出分别被表示为 和在短期中,上述生产函数成立必须满足以下三个假设:首先,劳动(资本)的边际产出随着雇佣劳动(资本)的增加短期利润为收益与工资之差:Ⅱ=PY–WN (1.2)其中,Ⅱ是名义利润,P是厂商制定的价格,W是名义工资水平。由于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所以单个厂商不能对产品价格施加影响,因而,短期内单个厂商唯一能够决定的是产出(Y)和雇佣的劳动总量(N)。由生产函数和利润函数我们知道产出取决于劳动总量,因而问题变成厂商确定N来最大化利润Ⅱ:厂商的最优决策遵循以下规则:(1.3)(1.4)由(1.1)有:因此,厂商只有增加雇佣劳动量到劳动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用图1—1表示,利润最大化出现在A点。WNPYWN利润最大化点BPF(N,K)A利润最大化条件: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图1—1C短期利润最大化Ⅱ图(A)NAⅡ(N)C图(B)BN式(1.4)表示的决策规则在劳动力市场理论中是极其重要的。事实上,我们可以把它变成劳动的需求形式,表示在给定的工资水平下厂商愿意雇佣多少劳动。首先,对(1.4)求全微分:(1.5)移项整理得:(1.6)由于<0,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实际工资增加减少了劳动需求。因此,系数 就是 和(W/P,K)之间的隐函数关于实际工资(W/P)的偏导数。同理,关于资本的偏导数为因此,增加资本会增加劳动的边际产出。这样,对于一个给定的实际工资,利润最大化厂商会雇佣更多的劳动力。概括起来,可以得出以下公式:(1.7)由以上两个公式可以看出,改变实际工资意味着沿着给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同时增加资本存量会是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具体情况如图1—2:W/PN图1—2劳动力需求1.1.2

劳动力的供给家庭是典型的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供给者,他们可能知道自己的名义工资,但是他们可能不确定工资的实际购买力。因此我们必须引入以下几个假设:一、家庭形成了对物价总水平的估计,用 表示。二、每个家庭拥有以单位的时间,其中三、效用函数的形式为,并且边际效用为正且递减:的组合来获得家庭选择C和最大的效用满足。家庭面临的问题可用下面的形式表示:S.T.(1.8)将上式整理有:(1.9)(1.10)由以上公式可以得出: 为一单位劳动的边际收益,工作时间越长,家庭就能够获得越高的收入和越多的消费。为增加劳动时间的边际成本,通过提供劳动,家庭牺牲了闲暇时间。效用最大时,劳动的边际收益=劳动的边际成本。家庭效用最大化的选择可以由以下图示说明:01图1—3消费、闲暇的选择效用最大化的选择是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切的点。即图1—3中的三个切点。图1—4劳动力供给通过改变实际预期工资,得到劳动力供给曲线上的两个点,连接两点得到供给曲线补偿性劳动力供给曲线与一直向下倾斜的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同,劳动力供给曲线的斜率并不总是正的原因是当预期工资水平上升时,家庭收两种潜在的相互抵消的效应的影响。第一种是替代效应,是指由商品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这里的商品即为劳动,在与的差值。从图中也可以看出,替代效应并不改图1—3中体现为变效用水平。第二种是收入效应,是指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这里实际收入水平即为实际工资,商品即为劳动力供给。假设闲暇时正常物品,家庭对更高的收入的反应是享受更多的闲暇而不是减少。因而,在图1—3中收入效应为与的差值,与替代效应的效果方向相反。在图1—3中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因而劳动力供给曲线向下倾斜。但是,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之间的大小是可变的,因而劳动力供给曲线并不总是向上倾斜的。从图中可以看出,收入效应会改变效用水平。从图1—3中可以得出替代效应表明家庭会减少购买价格上升的物品。预期工资水平的提高意味着下辖的价格上升,必然的,家庭会减少闲暇的时间。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补偿性劳动力供给曲线总是向上倾斜的。如图1—4中的数学上,劳动力供给的通用形式通常写为:(1.11)式中,是收入效应的绝对值,SE表示替代效应。更高的工资水平因而对劳动力供给有两种影响。一方面,它使的闲暇的成本变高因而促使家庭减少闲暇延长工作时间。另一方面,更高的工资水平增加了家庭收入,使得他们倾向于偷懒和减少工作时间。式(1.11)还可以写成如下形式:(1.12)如果家庭高估了工资水平,与正确估计相比,对于给定的劳动力供给他们需要更高的实际工资。1.1.3 产品市场上的总供给:适应性预期在劳动力市场上,家庭形成价格预期的方式有相对立的两种(1)适应性预期假设(AEH)和(2)完美预期假设(PFH)。在AEH下,短期中价格水平是给定的,但会缓慢纠正过去的预期偏差。用T作为时间指标,AEH的机制如下:(1.13)这个方程表明如果家庭的预期在当期是正确的,则他们会预期t+1期的价格等于当前t期的实际工资水平。相反,则会修正部分预期误差,式中λ表示家庭修正他们价格预期的速度。AEH也可以简写成下式:(1.14)在PFH假设下,家庭预期价格水平为:(1.15)将劳动力市场同AEH或者PFH结合起来,便可以描述总产品市场的供给曲线具体分析如图1—5:图1—5总供给和预期在AEH下,如上图所示,根据劳动力供给方程(1.11)和劳动力需求方程(1.7),选择三个不同的实际工资水平,从而得出总供给曲线上的三个均衡点,进而画出总供给曲线。在PFH下,预期和实际价格水平总是想等,所以上,产出等于 ,劳动力供给总是基于正确的信息,就业水平固定在总供给曲线垂直。对于总供给曲线,我们可以做如下分析:将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写成弹性形式:(1.16)(1.17),因此假设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利用上述关于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阐述,可以求出实际工资:(1.18)将以上结果代入劳动力需求函数,然后变形后的生产函数有:(1.19)式中, 代表国民收入中工资所占比重;由以上推导,我们得到了商品总供给相对变化的一种表示:(1.20)由上式可知,更多的资本增加了劳动的边际产出,因而提高了实际工资。预期的价格变化不会影响实际价格、就业或产出。但是,位于祈祷的价格变化会影响这些变量。式(1.20)和图1—5中得到的AS曲线相符合,在PFH下,如果资本存量增加则垂直的AS曲线向右移动。在AEH下,预期价格水平在短期内是固定的,所以AS曲线向上倾斜。1.1.4

名义工资刚性名义工资刚性是指工资不能调整到使劳动供给与劳动需求均衡。当名义工资存在刚性时物价水平的上升降低了实际工资。较低的实际工资使企业雇佣更多的劳动,雇佣的额外劳动生产出更多的产出。物价水平与产出之间的这种正相关关系意味着,当存在名义工资刚性时,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现在,我们假定刚醒名义工资等于 ,实现完全就业时的价格水平是 ,并且PFH假设成立,具体分析如图1—6:图1—6名义工资刚性向下时的总供给在图1—6中,当价格水平高于 时,名义工资上升时的实际工资水平保持不变并保持充分就业。当价格水平为 时,劳动需求为 ,但是有效的劳动力供给是水平部分的。由于名义工资水平不能下降,就业为 ,出现 的失业。由于名义工资不能下降,部分家庭从劳动力市场退出。1.2总需求:回顾IS-LM模型在初级宏观经济学中,IS-LM模型描绘经济中的需求。对于一个封闭经济而言,模型可以写为:(1.21)(1.22)(1.23)(1.24)(1.25)式中,I是投资,G是政府支出,T是税收,R是利率。IS-LM模型包含两部分内容:IS曲线(即产品市场)和LM曲线(即货币市场)。IS曲线是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R)和收入(Y)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由方程(1.21)到(1.24)可以隐含的推出IS曲线。(1.26)(1.27)ryIS图1—7IS曲线LM曲线是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其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是相等的,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LM曲线方程由下面将要讲到的货币需求的两种动机组成,即方程(1.25)。LM曲线的性质可以通过隐函数法则表示出来:(1.28),同时实际货币供ryLM图1—8LM曲线由方程可知,LM曲线的斜率是给对利率的影响为。上述方程表明,典型的LM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实际货币余额增加,曲线右移;利率升高会降的货币需求,所以国民收入增加使货币需求回到改变前的水平。货币供给增加或价格水平降低会提高债券价格,因而降低利率。1.2.1货币需求对货币的需求,又称“流动性偏好”。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凯恩斯认为,因为货币具有这种使用上的灵活性,人民持有货币出于两种主要的动机:交换动机和谨慎动机。对于交易动机而言,交易行为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人们不可能把全部现金随身携带,因而交易行为会产生交易成本和闲暇时间损失,合理的办法是决定去银行的次数使得账户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令k表示一段时间内的交换次数,因此人们平均持有的货币量为M/P=½(Y/K)。根据上面的办法有:RY/(2k)+ck,其中c为交易成本。通过最小化有:因而,每笔交易成本(c)越高,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R)越低,均衡时需要的现金就越大。现金需求和收入的平方根成正比,并且和价格水平成反比。对于谨慎性动机而言,由于货币具有两重属性:它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货币是没有风险的;其他类型资产如债券具有风险且流动性较差。由于债券价格和利率是负相关关系,因而,货币的谨慎性需求和利率负相关。凯恩斯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提出了流动性偏好函数L(Y,R)的形式如图1—9所示:R图1—9流动性偏好函数流动性陷阱凯恩斯认为,如果利率水平非常高,由于谨慎动机家庭不愿意持有任何现金,债券价格非常低,人们预期从债券上获利。另一方面,如果利率很低,人们对于现金和债券是没有偏好的。流动性偏好函数在利率水平很低是有很强的弹性,也即是流动性陷阱。1.2.2总需求曲线(AD)如果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大大均衡,经济的需求方就会达到均衡。这种攻击均衡处在IS和LM的交点上,并且由AD曲线描述,AD曲线是货币和产品市场均衡是的产出Y和价格P的组合由IS方程和LM方程可以推出AD曲线的表达式:(1.29)由上式可知,价格水平升高减少了真实货币余额,因而对利率产生了上升的压力。增加公共支出或增加名义货币供给推动了总需求,并使得AD曲线移动。前者使利率上升,后者使利率下降。总需求曲线AD的推导如下图: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看到,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是反方向的关系。向右下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图1—10总需求曲线的推导1.2.3财政政策效果和货币政策效果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财政政策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乘数:凯恩斯乘数(利率内生)和卡恩乘数(利率外生)。凯恩斯乘数可由式(1.29)得出为:卡恩乘数推到如下:若储蓄和税收程度较大,卡恩乘数会比较下小,即边际消费倾向较小,而边际税率较高。在利率内生且价格刚性的情况下,凯恩斯乘数会短期内变大。考虑私人挤出投资,则卡恩乘数更有效,这是因为凯恩斯乘数分母中有正项。对于财政政策效果,从IS-LM模型看,它的大小是指政府收支变化(包括变动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随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不同而有所区别。具体分析如下:(1)、LM曲线斜率不变,如图1—11所示:(陡峭)(平坦)(a)政策效果大(b)政策效果小图1—11从上图可知,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反之,IS曲线越平坦,则IS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此外,政策效果还会受到所谓挤出效应的影响,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由于存在挤出效应,因此,新的均衡点只能处于 ,收入不可能从 增加到 ,而只能增加到 和 。IS曲线越平坦,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挤出效应越大,被挤出的私人投资就越多,国民收入增加的越少,即政策效果越小。(2)、IS曲线斜率不变,如图1—1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动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反之,LM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图1—12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及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货币政策效果指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若增加货币供给能使国民收入有较大增加,则货币政策效果就大。反之则小。货币政策效果同样取决于IS和LM曲线斜率的大小。(1)、LM曲线斜率不变,如图1—13所示:图1—13从上图可知,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越平坦,LM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反之,IS曲线越陡峭,LM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2)、IS曲线斜率不变,如图1—14所示:图1—14由上图可知,当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则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大。总之,扩张性货币政策如果能使利率下降较多并且利率的下降能对投资有较大刺激作用,则这项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较强。反之货币政策的效果较弱。1.3宏观经济学流派1.3.1古典经济学派古典经济学派是宏观经济学发展过程中较早出现的学派,其代表人物主要有:亚当·斯密、大卫·休谟、大卫·李嘉图、欧文·费雪以及凯恩斯等。古典经济学派主要有三个假设:(1)、所有经济主体都是理性的;(2)、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3)、所有经济主体都有稳定的预期;古典经济学派的两个重要理论是萨伊定律和传统货币数量论。萨伊定律假设是经济可以自动的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其核心思想是“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包含以下三个要点(1)产品生产本身能创造自己的需求;由于经济的自我调节作用,不可能产生普遍性生产过剩,而只能在个别部门出现暂时性的供求失衡。货币仅仅是流通的媒介,商品的买和卖不会脱节。传统货币数量论主要包括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费雪方程:费雪认为在商品交易中,买者支出的货币总额总是等于卖者收入的货币总额,假设M为货币供应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物价水平,T为社会交易量,则:MV=PT费雪指出,在货币流通速度V与商品交易量T不变的条件下,物价水平P与流通货币量M成正比例关系。此外,货币数量M决定着物价水平P,而不是物价水平决定着货币数量。剑桥方程: M=kPy式中,M为人们持有的货币量,k为货币量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P为最终产品和劳务价格的指数,y为国民生产总值。根据剑桥方程,若全社会在一个年度中的平均现金余额为M,则ky/M是每一个货币单位的实际价格,即一单位货币所能买到的实物商品量,也就是货币的购买力。费雪方程和剑桥方程既有相同点又有差异:相同点:这两个方程的结论是基本相同的,即物价水平决定于货币量,与货币量呈反向同比变动。不同点:费雪方程中的P表明商品价格,强调V不变时M对P的影响;着眼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和货币交易,没有纳入货币的需求。剑桥方程中的P表明货币价值;强调ky不变时M对P的影响;着眼于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纳入了货币的需求。古典经济学家相信市场和价格机制在经济中的作用,他们认为财政和货币政策不能影响就业和产出水平,如图1—15所示:图1—15古典模型中的货币、财政政策根据剑桥方程,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因谨慎动机而持有的货币为零,且货币流通速度保持不变,这表明LM曲线是竖直的,所以财政政策无法影响就业和产出。增加政府购买导致高利率并且完全挤出私人投资。应一方面货币政策无法影响经济的真实领域,只会提高价格水平,即货币政策中性。古典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二分法,指经济包括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两部分,其中经济理论分析世纪变量的决定,而货币理论分析价格的决定,两者之间没有多大的关系。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这两部分应该分开考虑,影响需求一侧的政策只影响利率或价格水平,而影响供给一侧的政策影响实际工资、就业和产出。1.3.2 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凯恩斯的主要创新包括:流动性偏好和名义工资刚性的假设。关于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提出了流动性陷阱这一概念主要假设有两个:利率足够低,使得经济处在LM曲线的水平部分;在上述利率水平下,支出过少,不足以使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价格和工资水平是变化的。在这种假设下,凯恩斯发现这种情形下古典模型是无效的。图1—16凯恩斯模型中的货币、财政政策从上图可以看到,总供给垂直为Y=,总需求减少,小于,并且物价和工资不会减少并重新回到均衡。古典模型的特征,即市场的自我纠正机制不能正常运作。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无法起作用,因为增加的货币供给会被投资者吸收,对利率水平没有显著影响;而财政政策却会非常有效。如上图,增加政府购买,会刺激总需求,因而就业和产出增加。1.3.3新古典综合学派新古典综合学派是所谓的“凯恩斯革命”之后起初最有影响力的凯恩斯学派,又自称“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有萨缪尔森、莫迪利安尼、托宾和索洛。反映这个学派理论观点的代表著作是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在经济政策上,主张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总需求,以减少失业、消除危机,在经济制度方面,主张混合经济论,及公司机构共同对经济施行控制。新古典综合学派的特点:第一,对凯恩斯的理论做了自己的解释,认为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有效需求不足。第二,吸收了哈罗德和多马的经济增长理论(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从而在宏观经济学中增加了动态的和长期的研究。第三,创立了解释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运行的“开放的模型”较著名的有“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第四,对总需求进行了专门研究,包括对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的研究。第五,提出了需求决定论指导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新古典综合派的政策主张:一、主张采取”逆经济风向行事的财政货币政策,以减少经济周期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二、主张在经济上升歧视性赤字预算、发行国债,刺激经济快速增长。三、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为重要。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应“相机抉择”。新古典综合学派在有关劳动力市场的假设上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名义工资减少是刚性的。这解释了失业的存在以及AS曲线向上倾斜的部分。为了引入时间调整,我们向这个模型(1.1.4)添加菲利普斯曲线,即W=aU(a<0)。添加菲利普斯曲线使得名义工资依赖失业的数量而变化,其中失业(U)被定义为 。这样,一段时间后会回到充分就业的状态。第二种观点认为名义工资是完全可变的,同时AEH成立使得预期价格水平是一个缓慢变化的量。最终,均衡也会再次达到,并取决于人们对预期错误的调整。如图1—17所示:古典综合模型中的货币、财政政策从以上分析及图示,我们可以总结出:对于扩张性财政政策而言:短期内,考虑储蓄、税收、进口和挤出私人投资的因素,价格水平会上升,在公共支出领域增加债券发行导致的就业和产出乘数作用会减小。长期内,由于AS曲线随着时间的推移会移动直到产出和就业回到均衡水平,因此扩张的财政政策长期内只会导致价格水平的上升,对就业和产出没有影响。对于扩张性货币政策而言:短期内,名义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总供给上升,AD曲线向外移动。此时价格水平也会上升,使得名义收入上升的效果减弱。一段时间后,预期价格水平向上调整,AS曲线回到原位置,再次达到原有的产出和就业均衡。因此,短期内,扩张性货币政策使得就业和产出出现繁荣,利率下降。长期内,产出和就业不受影响,价格水平与货币扩张同比例上升,长期内货币中性成立。1.3.4货币学派货币学派是二十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米尔顿·弗里德曼被认为是货币主义的创始者和领袖。货币主义的基本理论是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新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世界是价格水平涨落的基本因素。弗里德曼在凯恩斯灵活偏好论的基础上,推演出了新货币数量论,提出了货币需求函数:(1.30)式中,M为财富持有者手中保存的名义货币量;P为一般价格水平;其他各项依次为市场债券利息率、预期股票收益率、预期价格变动率、非人力财富与人力财富之间的比例、名义收入和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变量。上面的货币需求函数还可以写成如下形式:(1.31)式中,y=Y/P为实际国民收入,M/P为实际货币量。因此这一方程代表了对实际货币的需求关系。从上式可以看出,货币需求量主要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第一,总财富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第二,非人力财富在社会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比例越小,则对货币的需求越大,反之亦然。第三,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报酬率,一般来说,报酬率越高,愿意持有的货币就越少。第四,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如个人偏好等。自然率假说:自然率主要是指自然失业率而言。按照自然率假说,任何一个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着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而在长期中,该社会的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这就是说,人为的经济政策的作用可以暂时或在短期中使实际的失业率大于或小于自然率,但是,在长期中,不可能做到这一点。自然率假说的实际意义在于:资本主义在长期中不会存在非自愿失业的现象。货币学派的主要观点及政策主张:主要观点:第一,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用。即货币数量是货币收入波动的主要原因。第二,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也就是说,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第三,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第四,私人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国家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政策主张:第一,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弗里德曼认为,由于挤出效应的存在,财政政策不但无效,反而对经济有害。第二,反对“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因为经济政策具有滞后性质。第三,力主单一政策规则。单一政策规则是指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控制指标,而排除利率、信贷流量、准备金等因素的政策建议货币学派提出,在没有通胀的情况下,按平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再加上人口增长率来选择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增长率,是货币政策唯一的最佳选择。1.3.5新古典经济学派新古典经济学派又称为理性预期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它是从货币主义学派中分化出来的。其代表人物有卢卡斯、萨金特、巴罗、华莱士等。新古典经济学派相信并且依赖于至少四个假设条件:第一,个体利益最大化,该学派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经济行为的后果。个体行为的一个最基本的假设是个体利益最大化因此,宏观经济理论必须有微观经济理论的基础,特别是,要符合利益最大化的基本假设条件。第二,理性预期,是指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来说最为准确的,而由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简单地说,就是在长期中,人们会准确的或趋向于预期到经济变量所应有的数值。第三,市场出清,是指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有了这种灵活性,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都不会存在超额供给。第四,自然率假说,理性预期学派是从货币学派中分化出来的,也赞同自然率假说。在实际中,由于种种原因,企业只能估计价格水平,令 ,则(1.32)变为企业对价格的估计方程为:新古典经济学派的重要模型是AS-AD模型,即卢卡斯模型。卢卡斯总供给函数可以通过考察企业的行为引申出来:设典型企业γ的总供给函数为:(1.32)(1.33)(1.34)为机构预测并公布的价格,参数b为调整参数。由于整个经济的总供给曲线是通过对所有典型企业的供给曲线加总而得到的。设整个经济的生产由n个γ企业组成,则将式1.34带入式1.33再乘上n,即为卢卡斯总供给函数:(1.35)式中,y为总产出,p为价格水平,y*为经济的潜在产量。上式表明,经济的总产出与未被预期到的价格上升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若令λ=nh(1-b)λ>0,则上式可改写为:(1.36)卢卡斯总供给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