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修辞-高考语文总复习_第1页
正确使用修辞-高考语文总复习_第2页
正确使用修辞-高考语文总复习_第3页
正确使用修辞-高考语文总复习_第4页
正确使用修辞-高考语文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一、比喻(打比方)

(1)概念:比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个

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被比喻的事物叫做“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做“喻体”,联系

二者的词语叫做“比喻词”。

例: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

(2)构成必需条件:

①甲和乙必须是两种不同类的食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②甲乙事物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3)种类:

①明喻;②暗喻;③借喻;④博喻

明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好像”“似”“若”“仿

佛”“犹如”等联结。

例:那雪,犹如白玉,铺满了大地。(明喻)

“犹如”是比喻词;“雪”和“白玉”不同类,且都是白色。

暗喻:又叫隐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中间不用比喻词。常用

“是”“就是““成了”“变成”“成为”“等于”等连接。

例: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暗喻)

“乌云”是本体,“水墨山水”是喻体,“成了”是连接词。

借喻:只出现用来代替本体的喻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例:狂风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晨雾和碎末。

本体是“海水海浪”(没有出现),喻体是“翡翠”。他们属性不同,

但有相似处构成比喻。

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多方面的来说明或描绘同义本体的

比喻。

例: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

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本体是“少女”,喻体是“红蝴蝶,绿鹦鹉,蓝孔雀”。

(4)比喻的作用:

一化平淡为生动,二化深奥为浅显,三化抽象为具体,四化冗长与简

洁。

二、比拟

(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做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甲

事物被称作本体,乙事物被称作拟体。拟体虽然是明确的,但一般不

出现。

(2)种类:①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

②拟物(把人当物来写和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拟人:把物当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生命、情感、意志、动作等,让

无生命的事物好像有生命一样能活动,让有生命的动物好像人一样有

思想和感情。

例:无数大而笨的石头,懒懒散散地睡着了。

“石头”是本体;“睡着了”拟体是人,虽明显,但不出现,用形容

词“睡着”代替出现。

拟物分两种:

①把人当物写

例:指导员讲的真来劲,嘎子竖起耳朵听。(以人拟物)

“嘎子”是本体,“竖起耳朵”应该是小动物,比如兔子,是拟体。

②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例:布鲁诺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中翱翔。

“思想”是本体,“翱翔”应该是一种鸟,把思想当做鸟来写,是喻

体。

(3)作用: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蕴含丰富,使读者不仅对

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该人或者该事物的

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①比拟是仿照拟体(用来比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被比拟

的事物),重点在“拟”(即直接“当作”)一拟体一般不出现。

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f喻体一定会出现。

例:星星像钻石一样闪亮。(比喻)

本体是星星,喻体是钻石,比喻词是像。

星星眨着眼睛。(比拟)

本体是星星,拟体未出现,把星星当做人来写,比拟成眼睛。

②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

般不出现。

比喻中,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啊,喻体必须出

现。

例:①捕蝇草张着嘴,等待着美味送上门。(比拟)

“捕蝇草”本体,“张着嘴”当作人这个拟体来写,拟体并未出现。

②捕蝇草打开的叶片,好像张着的大嘴。(比喻)

“叶片”本体,“大嘴”喻体,比喻词“好像”。

三、借代

(1)概念: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者事物的本来名称,而是借用相

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借代注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本体”“喻体”本质上是同一种事物,

“借体”是由本体产生出来的。

(2)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

例: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红眼睛”是这个人的一个特点,也是他身体的一部分。

②材料代本体

例: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青铜”代指“镜子”,镜子是用青铜制作成的。

③结果代原因

例:大家都为你捏了一把汗。

“捏了一把汗”是“紧张、担心”的结果。

④人名代著作

例: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鲁迅代指鲁迅先生的书。

⑤部分代整体

例: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帆”代指船,帆是船的一部分。

⑥专有名词带泛称

例: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雷锋代指像雷锋一样无私奉献的人。

⑦具体代抽象

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是具体事物,代指战争。

⑧处所代本体

例:“两杯龙井'',他吩咐完随即付了钱。

“龙井”就是龙井茶,用产地代指茶。

(3)作用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

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①借代的作用是“称代”,“本体”“借体”本质上是同一种事物,

“借体”是由“本体”产生出来的。

借喻的作用是“比喻”,主要是对本体起到描写作用。“本体”“喻

体”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事物。

②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

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

似之处。

③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例:大胡子狠狠的瞪了他一眼。(借代)

“大胡子”是特点,是这个人的一部分,不存在相似也无法更改。特

点代本体。

四、夸张

(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求,故意对事物的形象、

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描述的一种修辞法手

法。

(2)种类:

①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

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②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处说。

例:我住的房间只有巴掌大。

③超前夸张:在两件事之间,故意把后出现的事情说成是先出现的,

或是同时出现的。

例: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馒头的香味儿来了。

(3)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

想,以创造意境;鲜明的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强语言的生

动性。

(4)注意问题

夸而有据,夸而有节。夸张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合乎情理,把握

分寸,否则就很难给人真实感。

如“她讲到她受到的痛苦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似的喷射出来“,此

句的夸张有失真实。

五、对偶:比翼齐飞,共结连理

(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

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2)种类:

①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

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反对:上下两句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或矛盾对立关系。

例:有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串对:上下举在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

对偶形式,也叫“流水对”。

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②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

工对: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

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宽对: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处,也就是形式要求稍

宽松一点。

例: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③按结构,可分为成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

例: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

句子对偶

例: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作用:

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

②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的集

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六、排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1)概念:排比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

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

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

(2)种类:从结构上排比可分为四类

①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构成排比。

例:他们不会高声朗笑,不会拼死搏击,不会孤身野旅,不会背水一

战。(余秋雨《上海人》)

②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

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

广。

③单句排比

例:我梦着楼前的白杨重新长出了浓密的绿叶,我梦着池塘里的荷花

重新冒出了淡绿的叶子,我梦着春天又回到了大地上。

④复句排比

例:戴镇长喜欢发表演讲,怀宝就暗示镇上的中学校长多请戴镇长去

给学生们讲话;戴镇长喜欢读史书,怀宝就去镇上早先的几个富户家

搜罗古书;戴镇长喜欢让自己的讲话家喻户晓,怀宝就常用粉笔把自

己记录下的镇长讲话抄在政府门前的黑板上。

(3)作用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对偶与排比的区别

①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

的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

严格。

②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提示语,

使排比内容互相衔接,给人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句

不重字。

③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七、反复:千言万语,一个声音

(1)概念: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

使用某些词语、句式或者段落等。

(2)种类

①接连反复

例: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②间隔反复

例: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拒绝赔款,强占钓鱼岛,他们

不惊诧!美帝国主义轰炸大使馆,死伤中国人命,他们不惊诧!印尼

治下的混战,屠杀华人,抢劫财产,先奸后杀,秘密杀戮,放火烧火,

他们也不惊诧;在上访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3)作用:

不仅能起到强调作者感情,充分表达作者思想的作用,还能增强文章

的气势。

八、设问:自问自答

(1)概念: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紧接着

说出自己的看法(有时不说出看法)的一种修辞手法。

(2)种类

①一问一答式

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②几问一答式

例:啊,是谁,这么早就把那亲爱的令人的醉的乡音送到了我的耳畔?

是谁,这么早就用他那吱吱哇哇的悦耳动听的音乐唤来了玫瑰色的黎

明?是一个青年人。

(3)作用: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

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是文章起波澜,

使文章节奏富有变化;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并且引出下文。

九、反问:无疑而问

(1)概念:反问也叫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

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有种明知故问的感觉,答案暗含其中。)

(2)种类

①用肯定句表达否定的内容

例: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

②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

例: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和间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