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2讲中古时期的世界
目录
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2
02知识导图•思维领航................................................3
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3
考点一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与国家治理........................................3
知识点1西欧封建社会.................................................................3
考向1西欧封建庄园.................................................................4
知识点2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4
考向2王权的加强...................................................................6
考向3中世纪城市自治...............................................................6
考点二中古欧洲的法律与教化及欧洲文化.....................................7
知识点1中古西欧的法律教化、文化与社会治理..........................................7
考向1中古西欧的法律教化、文化与社会治理.........................................8
知识点2拜占庭与俄罗斯..............................................................9
考向2拜占庭的兴衰................................................................10
考向3俄罗斯的扩张................................................................10
考点三中古亚洲、非洲与古代美洲..........................................11
知识点1中古时期的亚洲.............................................................11
考向1阿拉伯帝国的兴起...........................................................14
考向2中古时期的日本.............................................................15
知识点2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15
知识点3中古非洲和古代美洲.........................................................15
考向3古代非洲....................................................................18
考向4古代美洲....................................................................18
04真题练习•命题洞见...............................................18
考情清视•目标导航
考点要求考题统计备考建议
选择题:浙江卷6月、重庆卷、甘肃本讲为高考命题热点,复习
2024
卷、山东卷、湖北卷时关注一些命题关键词:中
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与国选择题:重庆卷、北京卷、江苏卷、世纪、封君封臣制、庄园经
家治理
2023湖北卷济、庄园法庭、农奴制度、
(3年13考)非选择题:福建卷王权强化、城市自治、等级
君主制、议会制度、教会专
2022选择题:辽宁卷、海南卷、山东卷
权、宗教伦理、法律至上、
罗马法复兴、日耳曼法、英
选择题:安徽卷
2024
中古欧洲的法律、教化、文美法系、大陆法系、基督教
非选择题:江苏卷
化与社会治理
文化、骑士文学、市民文学、
2023选择题:江苏卷、福建卷、辽宁卷
(3年5考)庄园法庭、拜占庭帝国拜占
2022无
庭文化、俄罗斯文化、阿拉
2024选择题:北京卷、湖南卷伯帝国、伊斯兰教、奥斯曼
拜占庭与俄罗斯
选择题:天津卷、湖北卷、浙江卷6帝国、大化改新、幕府统治、
2023
(3年7考)月、全国新课标卷《源氏物语》、高丽王朝、亚
2022非选择题:海南卷欧民族大迁徙、班图人、阿
克苏姆王国、玛雅文明、阿
选择题:浙江卷1月、江苏卷、辽宁
2024
兹特克、印加文明、“浮动园
卷、浙江卷6月
地”、《天方夜谭》、印度教、
中古亚洲1、非洲与古代美洲选择题:海南卷、湖南卷、福建卷、
2023
(3年6考)玛雅文化、象形文字,复习
浙江卷1月
时多关注。
2022无
复习目标:1、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
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2、认识各大洲的区域性影响,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中
古法律与教化、西欧文化
中古西欧的法律激化、文化与社会治理一
时.官员选拔、基层治理
期中古欧洲的法律与教化及欧洲文化
的
拜占庭与俄罗斯一形成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帝国
世
界
中古时期的亚洲一阿拉伯、奥斯曼、南亚和东亚
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
中古亚洲、非洲与古代美洲--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一
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
中古非洲和古代美洲一古代非洲、古代美洲
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考点一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与国家治理
知识点1西欧封建社会
一、西欧封建国家的形成
(1)建立: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产生。
(2)特征:封君封臣制、庄园与农奴制度。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
二、封君封臣制度
(1)内涵: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2)义务: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3)影响: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
分裂割据。
三'庄园与农奴制
(1)庄园:
①历史地位: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
②土地类型:
a.领主的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
b.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自由农份地和农奴份地,自耕自收。
c.庄园中的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2)农奴制度:
①农奴和农民: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自
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还要向领主缴纳租税。
②领主: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考向洞察I
考向1西欧封建庄园
【典例】(2023•江苏卷)1289—1304年,在英国辛德雷克庄园中,农民之间的诉讼多因被告满足原告的诉
求而在庄园法庭外解决,只有31%的诉讼最终通过庄园法庭裁决。庄园法庭在裁决农民之间纠纷时往往强
调情理而非法律。据此可知,该庄园法庭()
A.以保护农民利益为宗旨B.主要处理庄园主和农民的纠纷
C.重视维护庄园秩序稳定D.依据大陆法裁决庄园经济诉讼
【变式训练】1.13世纪时,西欧庄园领主不再亲自监管农奴耕种领主自营地,而是和新开发的土地一样,
向农奴收取租金。农奴通过在自由市场上出售剩余的产品,或能变得富足一些以赎买人身自由。这反映出
()
A.商品经济催化庄园经济解体B.农业生产力出现了重大突破
C.领主放松对农奴的经济剥削D.庄园经济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变式训练】2.庄园由农奴…而不是奴隶耕种。……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
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比奴隶好得多。……更重要的是,尽管许多农奴的命运肯定相当艰难,但他们很少
完全听凭他们的领主随意支配打发。这本质上反映了()
A.农奴具有一定的人身自由B.生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
C.中古西欧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D.农奴不再依附于农奴主
知识点2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一、王权集中
(1)西欧王权的衰落:
①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
②国王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2)西欧主要王权国家
①英国: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
②法国:法国国王击败各地封建主,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到15世纪晚期,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王权
得到强化。
③西班牙和葡萄牙: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
(3)影响: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城市自治
(1)城市的兴起(背景):
①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
②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③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
(2)方式: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自治权。
(3)意义: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城市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
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三、教会专权(教权高于王权)
(1)经济: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
(2)政治: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3)精神:教会控制着西欧居民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4)基督教的影响:
①使西欧社会形成三大阶层:僧侣、骑士、农民;
②造成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权力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
③强化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
④形成了以基督教文化为特征的地域文化。
【知识拓展】:王权与教权关系的演变
时间王权与教权关系简述
王权期望为自己的统治披上合法的外衣,以
5至11世纪互相利用,互为依存强化王权;教会期望获得国家的大力支持,
以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势力
11至13世纪相互斗争,教权高于王权教会权势膨胀,王权相对衰微
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支持,王权
13世纪以后相互斗争,王权上升、教权衰微
得到加强
【历史解释】中古西欧社会的多元面貌?
史料一: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兴起迟而发展快,不仅是由于社会经济勃兴的推动和市民的奋斗,而且还得益
于它找到了合适的盟友王权的支持。城市与王权结盟,使得在封建割据的夹缝中生长起来的城市增强了力
量,更有能力与封建领主的侵逼和社会经济运行不畅的困难作斗争,在艰难竭蹶之中成长壮大,使城市工
商业得以发展兴盛。同时,这样的联盟也促进了王权的加强,促进了西欧各国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封建割
据的历史进程,并导致了西欧政体的演变。
——摘编自黄健荣《中古西欧城市与王权的盟友关系》
史料二: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时代由于种种原因,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
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美]朱迪斯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1)多元的社会结构:政治上,天主教会、封建领主与自治城市鼎立;经济上,农奴经济、小农经济与商
品经济并存。
(2)封君封臣封土的体制:封君封臣通过仪式性的缔结方式建立一种契约关系,领主不能强加给封臣某种
义务,封臣要承担效忠领主等义务。
(3)相对独立的庄园:自给自足是西欧庄园经济的显著特征;同时在庄园中以领主为中心,形成相对独立
的政治集团,领主在自己的庄园中,行使某种程度的统治权。
(4)追逐自由的城市:城市建立在商业贸易的交结点上,封建关系脆弱。自治城市建立一种保护机构来对
抗领主,维护市民生活与商业贸易,为市民文化的生长提供土壤。
(5)宗教的禁欲主义与世俗的贵族文化:宗教文化宣扬对上帝、神权的敬畏,通过禁欲控制人们生活。贵
族文化宣扬以忠诚为核心的骑士精神。
(考向洞察J]
考向2王权的加强
【典例】(2024•浙江卷6月)12世纪下半叶英国建立正常的巡回审判制度后,“巡回法庭把越来越多的重
要案件从郡长手中抽走,纳入自己手中。……他们侵入到贵族领地内,甚至侵入到独立于郡法庭或百户区
法庭之外的特许领地和庄园,审查它们的决定,干预它们的判决”。这些做法意在()
A.确立法律至上原则B.扩大王室领地C.瓦解封建庄园制度D.强化国王权力
【变式训练】1.中世纪的欧洲I,只有领主,没有国家。领地是领主的私有财产,国王无权干涉。农民只知
领主,不知国王……中世纪欧洲还存在一个以罗马教廷为首的跨国教权,教廷有一个独立于世俗国王的统
治体系。据此可知()
A.中世纪的欧洲民族国家领袖就是教廷B.中世纪的欧洲史是王权与教权的斗争史
C.教廷的统治是从属于世俗王权的D.领主的统治是完全独立于国王的
【变式训练】2.12世纪以来,西欧各国的君主们积极吸收罗马法中伸张君权的原则,并以此来制定实体法;
城市参照罗马法中的民法原则,形成了城市的商业法规,逐渐排斥封建的庄园法、习惯法,间接打击了地
方割据势力。这反映出()
A.封君封臣制度的巩固B.君主集权的加强
C.新兴资本主义的发展D.罗马法体系完善
考向3中世纪城市自治
【典例】(2024•甘肃卷)13世纪,巴黎大学成立之初,主座教堂主事(高级神职人员)掌握授予教师执教
资格的专有权。之后,教皇颁布谕令,规定主事只能根据教师行会多数人的意见,决定是否向申请者授予
执教资格。执教资格授予权的变化表明,巴黎大学中()
A.教师摆脱教会管控B.教师行会地位上升
C.主事权力彻底废除D.世俗自由风气盛行
【变式训练】1.1293年,佛罗伦萨城市共和国制定《正义法规》,禁止有恶名的贵族家族成员担任政府官
职,规定长老会议为最高管理机关,由7个“肥人行会”各选代表1人和14个“瘦人行会”共选2名代表
组成,未加入行会的劳苦大众则无任何政治权利。这一法规()
A.显示了基层社会对正义的追求B.推动了近代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C.成为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D.反映了欧洲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
【变式训练】2.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手工业行会往往通过市政当局阻挠外来商人和手工业者的活动,
又严格规定本行业的制造工艺、产品规格、原料的质地和用量、各作坊人手的多寡,并不许在行业内部进
行分工。这些规定()
A.强化了西欧城市的自治权B.严重阻碍了城市经济发展
C.维护了行业内部成员利益D.限制了自由贸易观念传播
考点二中古欧洲的法律与教化及欧洲文化
知识点1中古西欧的法律教化、文化与社会治理
一、法律与教化(选必一)
(1)法律
中世纪早期①日耳曼法:各日耳曼王国编纂的一批成文法,是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
②教会法:教会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
中世纪后期:英美法系(普通法系):①11世纪,诺曼王朝设立法院,并派法官定期到各地进行巡回审
两大法系的初判。
步形成②12世纪前后,建立在罗马法和习惯法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普遍法在英国逐渐形成。
③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
大陆法系(民法系):13世纪以后,法国王权加强,建立在罗马法基础上的法律体系日益
成熟。
(2)宗教伦理与教化
①发展:基督教影响了中古时期欧洲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②评价: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
二、中古西欧文化(选必三)
(1)基本特征: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
(2)基督教文化的载体是阐述教义的《圣经》以及研究教义的神学,对西欧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
很大影响。
(3)文学艺术:《圣经》中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成为文学艺术创作的素材;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反映了封建
时代和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
(4)意义: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哲学、法律和科学知识传统,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
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三、官员选拔:社会管理主要依靠教士和封建领主;国王挑选自己的亲信为官;官员只为国王和权贵服务。
四、基层治理(选必一)
(1)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庄园主或管家管理庄园事务,组织生产,征收地租,并主持庄园法庭的审
判,裁决纠纷。
(2)城市: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
(3)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史解释】11——15世纪欧洲的罗马法复兴运动?
史料:公元1135年,《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原稿在意大利北部被发现。这部伟大的手稿一经问世,就从意
大利逐渐扩展到西欧各国,形成了各国学者研究、学习和采用的罗马法复兴运动的历史现象,由此促进了
罗马法的迅速传播。罗马法取代了教会法和习惯法,并促进了西欧各国法律体系的统一,同时也拉开了近
代西方法学发展的帷幕。
摘编自敏振海《中世纪西欧的罗马法复兴运动及其影响》
(1)复兴原因:在于当时西欧的法律状况同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极不适应,而罗马法是资本主义社会
以前调整商品生产者关系的最完备的法律,这一法律遗产可以满足当时西欧各国一般财产和契约关系的发
展变化的需要。
(2)历史影响
①有利于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罗马法的运用,使商品经济得到比较顺利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力量不断加
强,同时也推动了王权的加强和扩张,这都有利于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
②促进了法学的发展,以研究《罗马民法大全》为突破口和中心,形成了一个世俗的法学家阶层,改变了
教会僧侣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成长提供了现成的法律形式。
③为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提供了思想武器。近代自然法学说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口号,是17、
18世纪新兴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的主要思想武器。
【历史解释】中古时期基督教会对西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影响?
史料:教父和中古早期的教会学者熟悉希腊古典文化,他们大多数人认为研究古典文化对他们理解《圣经》
有帮助……赞成编写教授古典文化的教科书……9-11世纪的西欧文化人……最强烈的自觉意识是进一步
改造古典文化,把它变成封建教会进行宗教活动和封建国王治理国家的工具……犹太人不仅向西欧介绍阿
拉伯文化,而且把不少阿拉伯文译本希腊古典著作转译成拉丁文.....法学、医学和神学成为学完“七艺”
后进一步的专业课程。再就是大学的兴起。……中古西欧大学有程度不同的自治权……大学多从教会学校起
源,特别重视神学,学校教师享受神职人员待遇,受教会控制较严。
——摘编自吴于等《世界史•古代史编》
(1)基督教会成为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保存者,经院哲学被用来构建基督教理论体系,这孕育了欧洲近
代科学思维方式。
(2)中世纪晚期的教会学校除了教授神学与拉丁语法,也意识到日益增长的逻辑能力培养的需要。在教授
经院哲学的社会学校里,讲师会重点传授推理的重要方法,这种教育方式培养了辩证理性的思维方法。
考向洞察
考向1中古西欧的法律教化、文化与社会治理
【典例】(2023•江苏卷)1289—1304年,在英国辛德雷克庄园中,农民之间的诉讼多因被告满足原告的诉
求而在庄园法庭外解决,只有31%的诉讼最终通过庄园法庭裁决。庄园法庭在裁决农民之间纠纷时往往强
调情理而非法律。据此可知,该庄园法庭()
A.以保护农民利益为宗旨B.主要处理庄园主和农民的纠纷
C.重视维护庄园秩序稳定D.依据大陆法裁决庄园经济诉讼
【变式训练】1.在12世纪以前的欧洲,非理性的举证方式广泛流传一一乞求神灵,由神的意志来决定的
“非理性或泛神论式”的断案方式被称为“神判法”。神判法往往在特定的场合进行,包括某些被指定的教
堂、国王的庄园以及某些特定的法庭,主持审判的人通常是国王委派的官员和教士。这反映出中世纪欧洲
A.司法深受罗马法学的影响B.教权与王权的权力平衡
C.庄园法庭是基层治理主体D.司法实践带有宗教色彩
【变式训练】2.判例法的近代化是在法官、当事人、律师的共同参与下得以完成的。即使是在大陆法系,
《法国民法典》的起草者也大多是法学家,他们是以学者身份而不是以官员身份参与法律起草的。西方法
律的上述特点()
A.确保了法律程序公正B.导致法律体系缺乏权威性
C.增强了立法的独立性D.体现了法律渊源的多样性
知识点2拜占庭与俄罗斯
一、拜占庭帝国
(1)兴衰: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灭亡。
(2)经济: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3)文化成就
①继承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基督教文化和西亚、北非文化,形成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
②法律:《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其与《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
合称《罗马民法大全》,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
③建筑和雕塑:君士坦丁堡市中心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以其罗马式穹顶而闻名。
【历史解释】拜占庭文明的特点?
史料一:俄罗斯直接从拜占庭那里继承了东正教神学传统,包括神学的主题、方法和特色。拜占庭神学是
随着作为一种信仰的东正教以及东正教文化一起传入俄罗斯的。
——摘编自张百春《当代东正教神学思想:俄罗斯东正教神学》
史料二: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俄罗斯一直处于东西方文化的中间地带。处于两个
大陆和两种文明类型之间,俄罗斯始终努力追赶西方,主动吸收西方文化,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又使得它
无法阻挡来自亚洲的东方文化。欧洲文化与亚洲文化在俄罗斯占据的欧亚地缘空间发生碰撞,历经漫长的
发展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欧亚文化。
一摘编自李英玉《俄罗斯文化的欧亚属性分析》
特点:包容性、开放性;与宗教密切联系;融汇东西方文化。
(1)拜占庭文化直接继承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兼收并蓄早期基督教和古代东方诸多文化。
(2)拜占庭文化具有开放性,即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宽容和对发展相对落后民族的开化启蒙。
(3)拜占庭文化还具有宗教性和世俗性结合的特征。教会文化和世俗文化作为两大主流文化历经曲折,最
后走上共同发展的道路。
二、俄罗斯帝国
(1)兴衰:9世纪,建立基辅罗斯:16世纪初,建立起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1547年,伊凡四
世加冕沙皇。17世纪末,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
(2)文化
①特征: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10世纪中叶,基辅罗斯进入基督教文化圈。东正教对俄罗斯的专制统治、
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生活习惯、建筑风格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②成就:史诗《伊戈尔远征记》;圆顶多塔风格的教堂建筑。
(考向洞察J
考向2拜占庭的兴衰
【典例】(2024•湖南卷)自6世纪末开始,以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北方族群大批涌入拜占庭帝国,为使新移
民与原住民族和平共处,拜占庭皇帝不得不在新颁布的法律中吸收前者的某些习惯法。据此可知()
A.斯拉夫人促进了大陆法系的形成B.北方族群文化逐渐占据主流地位
C.习惯法逐步成为罗马法的主要部分D.拜占庭帝国的立法文化具有包容性
【变式训练】1.12世纪下半叶”拜占庭人不再投身战场了,他们已经把作战的事情都交给雇佣兵了”,因
为拜占庭人认为作战这种暴力行为是不文明的,杀戮只能由野蛮彪悍且不讲信仰和道德的雇佣兵去从事。
这种观念()
A.形成了重文轻武的风气B.促进了帝国文化繁荣
C.推动了境内民族的融合D.改善了与邻国的关系
【变式训练】2.查士丁尼在位时期规定,拜占庭帝国境内妇女的嫁资受到法律保护,妻子在离婚时享有绝
对的嫁资返还请求权,理由是“妇女拥有充足的嫁资以便繁衍后代和增加城市人口是非常必要的”。查士丁
尼此举()
A.提高了妇女在继承权方面的地位B.蕴含了对平等的朴素追求
C.适应了拜占庭帝国社会发展需要D.缓和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考向3俄罗斯的扩张
【典例】(2023•天津卷)伊凡四世登基之初,有人向他进献的书籍记载了奥斯曼帝国征服拜占庭的情况。
书中说由于拜占庭贵族们的自私和对国家不忠,使得皇帝无法抵抗入侵;奥斯曼君主则按照功勋而非血统
选拔官员和将领,并采取严厉的手段立威施政。伊凡四世执政措施中,集中体现上述内容的是()
A.创立中央行政部门B.没收教会所有土地
C.实行特辖领地制度D,打开国门学习西方
【变式训练】L6世纪时,东斯拉夫人主要生活在森林、河流、沼泽和湖泊边上,以矛、盾和弓箭为武器,
重大事情由部落会议决定。由此推断,当时东斯拉夫人的生活状况()
A.孕育东欧渔猎文明B.体现民族好战性格
C.处于氏族公社阶段D.打破原始民主制度
【变式训练】2.10世纪以前,基辅罗斯的建筑基本上都是木结构。10世纪末,由希腊和罗斯的建筑师共
同建造了石砌教堂,之后陆续建造了多个同名的圣索菲娅大教堂,它们的基本结构与东欧传统教堂类似,
都由三个侧廊、四道间墙和一个穹顶组成。这说明基辅罗斯()
A.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强化B.教权与王权的二元并立
C.是东西文明交往的桥梁D.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考点三中古亚洲、非洲与古代美洲
知识点1中古时期的亚洲
一、阿拉伯帝国
1、背景:
①7世纪前的阿拉伯半岛,多部落并存,长期混战,生产停滞。
②人民渴望统一,伊斯兰教应运而生。
2、伊斯兰教的形成
①时间:7世纪初
②创始人:穆罕默德
③经典:《古兰经》
④主张:宣扬信仰唯一的神一一“安拉”,宣扬自己是安拉的使者和最后的先知。
3、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①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②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到其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4、阿拉伯帝国建立过程: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开始大规模对外扩张,穆斯林军队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
占领两河流域,进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北部,直抵唐朝边境,并击败了唐朝的军队,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
区。同时战胜埃及,横扫北非,到8世纪中期建立了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1)政治制度:
①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治体制。
②最高统治者阿里发(意为先知的继承者)掌握国家的政治、宗教和军事大权;
③下设官僚机构辅助:宰相协助阿里发统管政务;枢密院掌管令状与文告;财政部负责收支。
(2)经济繁荣: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手工业、商业得到较快发展。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都城巴格达
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3)文化繁荣:
①表现: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经典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
想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②原因:
a.统治者重视知识,并采取招揽各民族优秀人才的政策;
b.开放宽容的态度;
c.地处欧、亚、非洲交界处,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汇,阿拉伯人不断吸收其他民族中的精华,并加以创造改
进。
③特点: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
④影响: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欧洲的文化发展等。
【历史解释】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和阿拉伯帝国的历史地位?
史料一: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
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阿拉伯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的综合和创新。埃及、叙利亚、
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希腊诸地的文化,都在阿拉伯帝国时代得到了广泛的接触和交流。
摘编自马克盍主编《世界文明史》
史料二:奥斯曼次子奥尔汉(1324—1360年)统治时期,初步确立了奥斯曼帝国的一些基本制度。奥斯曼
帝国的制度深受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和塞尔柱国家的影响,以伊斯兰教为立国的基础,《古兰经》是一切
权力和法律的最终根据。奥尔汉开始使用苏丹的称号,苏丹是国家元首,也是最高宗教领袖。奥尔汉任命
其兄阿拉丁为维齐(宰相),下设大法官,财政官、掌玺大臣、近卫军团长、海军司令等,这些官员为国务
会议(迪万)的成员。
一吕嘉《世界中世纪政治史》
(1)特点: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继承吸收,兼收并蓄,交流发展,开拓创新)。
(2)历史地位: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
西欧文化的发展。阿拉伯帝国各族人民,不仅创造了富多彩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复
兴与发展,并且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阿拉伯人无愧“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
的美誉。
二、奥斯曼帝国
1.奥斯曼帝国
①建立过程: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到16世纪后期,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
②政治制度:最高统治者苏丹,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③经济状况:15—16世纪,都城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即陆
路丝绸之路),对过往的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的贸易受到一定的影响。
2.奥斯曼帝国衰落原因
军事采邑制的瓦解
奥掠夺式的收入
斯
曼统治阶级腐败-
帝
国抵制外来文化
衰
落外来势力煽动
的
原近卫军的变质-
因
对外战争接连失败
军力衰退导致各地
割据与起义
三'南亚国家
1.笈多帝国: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1)建立过程:4世纪初期,北印度地区陷入分裂,战乱频繁。恒河中游的笈多帝国经过多年征战,几乎
征服了北印度地区;笈多帝国直接控制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其他地区仍处于分裂状态。
(2)印度教的产生:笈多帝国时期,由婆罗门教转化而来的印度教逐渐成为印度主要的宗教。
2.德里苏丹国家
(1)建立过程: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13世纪,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家。
(2)政治体制:德里苏丹国家实行政教合一,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3)统治: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掌握国家最高的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地方划分行省,行省总督
有苏丹任命,重要职务由穆斯林担任。
四、东亚国家
1.日本
(1)形成过程:
①秦汉移民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
②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③大化改新的推动;
④模仿隋唐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
(2)大化改新:
①开始: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进行改革,因年号为“大化”,故史称大化改新。
②内容:政治,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
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外交,向中国唐朝政治经济体制学习,成立
古代中央集权国家。
③影响: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推动了日本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给日本历
史上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但也存有一点的局限。
(3)幕府统治的形成
①背景:a.10世纪,日本中央集权体制逐渐瓦解;
b.庄园制经济的形成与发展:随着新土地的开垦,贵族、寺院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
c.武士集团的形成: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
②形成:12世纪末(1192年),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
③特点:a.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实权由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
b.武士与将军结成主从关系,成为将军的家臣;
c.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并承担纳贡、兵役等义务。
④局限:17世纪的德川幕府是日本最后一届幕府统治,为了维护统治,德川幕府曾效仿中国实行锁国体制,
虽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日本的国家安全,但最终严重影响了日本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4)文化成就:神道融合佛教等外来文化形成武士道;诗歌集《万叶集》和小说《源氏物语》享誉世界文
坛;法隆寺是日本古代建筑的代表;大和绘和浮世绘是极具特色的日本绘画艺术;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
假名。中国的制度、儒学、佛教等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史料实证】古代日本文化的特点?
史料:646年,日本进行大化改新,全面模仿隋唐的政治体制,儒家思想对这次改革影响显著。701年,文
武天皇颁布《大宝律令》,将《周易》《尚书》《论语》等作为大学或国学的必修课程。日本天皇年号也深受
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渗透到日本政治、道德意识、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
摘编自谢放《中外文化发展历程》
(1)持续性、稳定性:日本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中,以善于吸收外来文化而著称,但日本文化仍然有自己
的根,从未真正脱离其最古老的本土文化根源。
(2)外向性、创新性:日本十分重视也十分善于吸收和输入他国文化。从7世纪的大化改新大规模地输入
唐文化,到19世纪的明治维新大规模地吸收与输入西方文化,都对日本的发展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矛盾性、独立性:日本的岛国地理特征,使其文化呈现出单一性和独立性。正因为这种特性,日本需
要向隔海相望的大陆看齐,于是他们在古代历史时期就开始大量吸收大陆文化。日本文化各个领域都有外
来文化的成分和因素,但同时又鲜明地体现出日本岛国特色的文化气息。
2.朝鲜
(1)4世纪,朝鲜半岛,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政权并立;
(2)7世纪末,新罗统一朝鲜半岛,效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3)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效仿唐制,政治上,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地方划分为十道,
实行科举考试;经济上推行土地国有;文化上,传播中国儒家经典和词章之学。
(4)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朝鲜。
(5)历史上,中朝两国关系密切,曾于16世纪末联合抗击日本侵略,维护了朝鲜的独立和统一。
(6)文化成就:科技、青铜器、铁器、瞻星台;《三国史记》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音乐、舞蹈特
色鲜明;佛教、道教和儒学从中国传入,典章制度、文字、学术文化和风俗习惯等都受到中国的影响。朝
鲜半岛的古代文化也传入中国中原地区。
考向洞察
考向1阿拉伯帝国的兴起
【典例】(2024•浙江卷1月)中世纪开始后的数百年间,亚里士多德已经被人们忘在脑后,尽管其希腊文
原稿在拜占庭保存完好。但在750至900年间,所有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都被译成阿拉伯文,其中一些直接
译自希腊文,一些由古叙利亚文转译。之后,他的著作又从阿拉伯文译成拉丁文。到13世纪,亚里士多德
几乎所有著作都有了拉丁文译本,并闻名于西方世界,而最大的翻译中心是西班牙的托莱多。上述材料旨
在说明()
A.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西方文明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伊斯兰文明
C.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古希腊学者
D.希腊字母演化到拉丁字母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过程
【变式训练】I.阿拉伯帝国建立之初,既允许被征服地区人民可以自由选择信仰、保留教堂,也允许接受
伊斯兰教信仰的皈依者可以继续与原属的文化和群体保持密切的联系。阿拉伯帝国此举()
A.创新了文化渗透方式B.消弭了民族之间矛盾
C.促进了文明交流互动D.体现了因俗而治原则
【变式训练】2.7世纪的阿拉伯境内,阿拉伯语逐渐取代各被征服民族语言,成为流行于各地的官方语言,
波斯语逐渐退出官方领域,但仍然通用于波斯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他们自身的语言习惯和生活背景不可避
免地影响了原来的阿拉伯语,这引起了阿拉伯语重大的变化,也因此形成了不同地区的阿拉伯语方言。据
此可知()
A.帝国的鼎盛促进语言习惯发展B.文明交流促进了地域文化发展
C.征服战争推动社会文化进步D.统治阶层的纯粹性逐渐丧失
考向2中古时期的日本
【典例】(2024•辽宁卷)1069年,日本后三条天皇颁布法令,规定取缔非法庄园。为此,天皇成立“记录
庄园券契所”,任命亲信担任官员,对庄园文书进行严格审查,如果庄园领主相关文书不全,其庄园将被没
收。这一措施意在()
A.遏制地方官员贪腐B.稳定封建主从关系
C.维护法律政令统一D.加强朝廷经济基础
【变式训练】L江户时代(1603—1868年),日本学术界涌现多种国家发展理论。其中,古学派通过对朱
子学派“圣人之道”的解读,将“向国外拓展、增加土地”作为解决社会危机的有效方式;而兰学(西学)
派则提出“积极防御论”,主张在国家周边地区加强海防,防范俄英等国的侵略。这反映出日本()
A.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思想B.对幕府统治日益不满
C.近代化道路受制于历史传统D.文化政策开放且开明
【变式训练】2.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首先宣布:土地为国有,百姓直属于天皇,罢世袭官吏。又
依据贵族官员等级高低赐予不等的采邑,这些采邑世袭受领,其所出赋税皆不上交国家。后又造户籍,以
十家为里,里有长,其职在促民纳税、服役;每家以人口多寡受地、纳税服役。这些措施旨在()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维持贵族世袭特权
C.建立中央集权国家D.巩固封建等级秩序
知识点2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1.第一次大迁徙: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1)大月氏人:面对匈奴的扩张,西迁建立贵霜帝国。
(2)日耳曼人:在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中不断南迁。
2、第二次大迁徙:3——6世纪
(1)中国:匈奴人、鲜卑人、氐人和羌人等逐渐迁徙到中原。
(2)欧洲:日耳曼人灭亡了西罗马帝国。
(3)阿拉伯人: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3、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影响
(1)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
(2)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3)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知识点3中古非洲和古代美洲
一、中古非洲文明
1.非洲的古代农业
(1)主要农作物: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
(2)畜牧业和冶铁技术: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铁技术。
(3)生产技术的扩展:
①班图人的活动区域逐渐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
②到11世纪,班图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
2.北非古代文明一阿克苏姆王国
(1)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
(2)4世纪,阿克苏姆王国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
3.东非古代文明
(1)东非沿海地区国家:由于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和伊斯兰教的传入,10—15世纪,在东非
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
(2)东非沿海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
①东非沿海地区国家广泛使用奴隶,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
②阿拉伯商人从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把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输入非洲。作为交换,当地出口黄
金、象牙和奴隶等。
4.西非古代文明
(1)西非主要国家:在西非,8—15世纪,力口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起。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
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
(2)极盛一时的桑海国家
①确立西非国家霸主地位:桑海原为马里属国,后利用马里内乱崛起,攻灭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
位,16世纪达于极盛。
②桑海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桑海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
产中的重要力量;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
③桑海国家的衰落:16世纪末,桑海因遭遇外来入侵逐渐衰落。
5.南非古代文明(津巴布韦国家)
(1)形成: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
(2)鼎盛: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它统治之下。
【历史解释】中古非洲文明的特点?
史料:在1000年到1500年间,随着班图人和其他移民的到来,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各民族不断地扩大可耕
地面积,建立了农业社会。接着,随着人口的增加,他们组织了国家,发展了专业化经济中心,进行着地
区间的贸易活动。除了这些内部发展之外,与东半球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也深刻地影响了非洲社会的发
展。……地中海及印度洋沿岸地区的贸易……刺激了城市的发展、大型国家和帝国的建立,同时也把粮食
作物的新品种和新的宗教引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发展缓慢: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非洲古代文明的发展受制于地理隔绝和恶劣
的自然环境,发展较为缓慢。
(2)独具特色:非洲经过了自身的长期发展演变和吸收、借鉴相邻地区的文明成就,形成了具有较高发展
水平的非洲文明。如东非出现了城市国家,对外贸易兴盛。西非盛产黄金,马里和桑海一度强大,更是产
生了独具特色的大津巴布韦文化。
二、古代美洲文明
1.古代玛雅文明
(1)玛雅文明的繁荣:
①在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古代玛雅文明曾非常繁荣。
②玛雅人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
③玛雅人的城市建筑精美,城内有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
(2)玛雅文明的文化成就:
①玛雅人制造精美陶器,发明了独特的文字。
②用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20进位制,也知道“零”的概念。
2.古代阿兹特克文明
(1)鼎盛时期:
①14世纪,阿兹特克人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
②16世纪初,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鼎盛时期,控制了整个墨西哥谷地及其周边部落。
(2)都城建设:
①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位于特斯科科湖中心的小岛上,有3条堤道与陆地相连,并有引水
渠供应全城淡水。
②为方便交通,渠上架设了多座桥梁。
3.古代印加文明
(1)印加国家的鼎盛时期:
①12世纪,印加人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
②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时期。
(2)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个人与企业抵押借款协议3篇
- 2024某科技公司与某广告公司之间关于应用程序推广服务的合作协议
- 2024甲乙双方关于电子产品生产与销售的合作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标准化厂房租赁与设备维修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工程施工班组中途退场合同终止及责任追溯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钢结构工程制造与安装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集装箱房屋定制与售后维护服务合同3篇
- 2024版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范文
- 二零二五年度窗帘行业慈善捐赠合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船舶货物保险合同制定指南3篇
- 屈原【六幕话剧】郭沫若
- 拒绝早恋主题班会 课件(34张)2023-2024学年主题班会
- 浙江省医疗服务收费标准
- 初中周末安全教育课件
-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羊毛毡化制作》教学公开课课件
- 智能医疗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数字导航
-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课下注释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每课巩固练习题
- 财富流游戏灯片
- 新媒体运营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