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实践指南_第1页
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实践指南_第2页
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实践指南_第3页
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实践指南_第4页
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实践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实践指南TOC\o"1-2"\h\u27771第1章知识产权基础概念 3299871.1知识产权的定义与分类 3318231.1.1著作权 4316971.1.2专利权 453521.1.3商标权 4160571.1.4商业秘密 4282151.2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体系 4297901.2.1宪法 445371.2.2民法总则 484851.2.3专门法律 460401.2.4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4298301.2.5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4208931.3知识产权的国际合作与保护 51691.3.1国际条约和协定 5314261.3.2双边和多边合作协议 5102851.3.3国际组织 5308381.3.4国际执法合作 515085第2章知识产权法律法规 5252872.1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概述 5168772.2主要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解析 5294532.2.1《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5153362.2.2《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5135222.2.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6222912.2.4《反不正当竞争法》 6294442.3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适用与实施 6230432.3.1著作权法的适用与实施 6275782.3.2专利法的适用与实施 6155942.3.3商标法的适用与实施 6263812.3.4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与实施 615740第3章商标权保护与应用 7291433.1商标权的取得与注册 7192613.1.1商标注册的条件 7172423.1.2商标注册程序 7222813.1.3商标分类 7197333.2商标权的法律保护 7102633.2.1商标权的法律属性 7118613.2.2商标权的法律保护范围 7106873.2.3商标权的法律保护期限 7208063.3商标侵权行为与维权途径 72053.3.1商标侵权行为的类型 7260003.3.2商标侵权的法律责任 8276973.3.3维权途径 8196453.4商标的应用与管理 8215663.4.1商标的使用 8284153.4.2商标管理 8176283.4.3商标价值的评估与运用 825368第四章专利权保护与应用 8128904.1专利权的类型与申请 8272374.1.1专利权类型概述 896674.1.2专利申请流程 826534.1.3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要点 853454.2专利权的法律保护 859004.2.1专利法律体系概述 829024.2.2专利权的法律效力 9241374.2.3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与终止 9136774.3专利侵权行为与维权途径 9250174.3.1专利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 988564.3.2专利侵权的判定标准 9158444.3.3维权途径及程序 912034.4专利的应用与转化 938074.4.1专利应用策略 967854.4.2专利转化模式 9264574.4.3专利价值评估方法 99990第5章著作权保护与应用 9217795.1著作权的概念与范围 993775.2著作权的法律保护 1015415.3著作权侵权行为与维权途径 1066855.4著作权的应用与许可 1031680第6章反不正当竞争与商业秘密 10268876.1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10263186.1.1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概念 11266456.1.2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法律框架 11210206.1.3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主要法律规范 11290256.2商业秘密保护 11181026.2.1商业秘密的概念 1130016.2.2商业秘密的保护范围 1146986.2.3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11203256.3不正当竞争行为与维权途径 11285916.3.1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 12271386.3.2维权途径 1213146.4商业秘密的应用与管理 126236.4.1商业秘密的应用 1260666.4.2商业秘密的管理 121242第7章知识产权海关保护 12310387.1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概述 12246837.2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程序 13138357.3海关保护中的侵权行为判定 13192377.4海关保护的国际合作 1325494第8章知识产权诉讼与仲裁 1315258.1知识产权诉讼概述 14171438.2知识产权诉讼的证据规则 14107548.2.1证据收集 14151988.2.2证据提交 1445438.2.3证据审查与认定 1454888.3知识产权仲裁的特点与程序 14172308.3.1知识产权仲裁的特点 14262548.3.2知识产权仲裁程序 15120838.4诉讼与仲裁的优劣比较及选择 15213208.4.1诉讼的优点与不足 15280118.4.2仲裁的优点与不足 15190908.4.3选择建议 1513402第9章知识产权运营与管理 15101019.1知识产权运营模式与策略 15246399.1.1知识产权运营模式 15218279.1.2知识产权运营策略 16222699.2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与交易 16129729.2.1知识产权价值评估 16131839.2.2知识产权交易流程 1646319.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构建 16156269.3.1组织结构 16271859.3.2制度建设 1646539.3.3人才培养与激励 1780849.4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与应对 17277049.4.1知识产权侵权风险防控 17227659.4.2知识产权纠纷处理 17182719.4.3合规经营 176411第10章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案例解析 172379010.1商标权案例解析 173040110.2专利权案例解析 17211510.3著作权案例解析 181856210.4反不正当竞争与商业秘密案例解析 18第1章知识产权基础概念1.1知识产权的定义与分类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在科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创造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权利。它是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具有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和时间性等特点。知识产权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1.1著作权著作权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享有的权利。著作权具有自动产生、无注册要求的特点。1.1.2专利权专利权是指国家授予发明人、设计人在一定期限内对其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所享有的专有使用权。1.1.3商标权商标权是指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享有的专有使用权。商标是一种标识,用于区分商品或服务的来源。1.1.4商业秘密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1.2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体系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2.1宪法宪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进行了原则性规定,为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提供了基础。1.2.2民法总则民法总则对知识产权进行了专门规定,明确了知识产权的民事权利地位。1.2.3专门法律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知识产权专门法律,包括《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对各类知识产权进行具体规定。1.2.4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进行具体规定。1.2.5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各级地方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行补充和细化。1.3知识产权的国际合作与保护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与保护日益重要。以下为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与保护的主要方面:1.3.1国际条约和协定我国已加入多个国际知识产权条约和协定,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巴黎公约》、《伯尔尼公约》等,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国际法律依据。1.3.2双边和多边合作协议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签订了一系列双边和多边合作协议,加强知识产权领域的交流与合作。1.3.3国际组织我国积极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等国际组织的工作,推动知识产权全球保护体系的建立和完善。1.3.4国际执法合作我国与其他国家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合作,共同打击侵权盗版等违法行为,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第2章知识产权法律法规2.1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概述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依据,以民法、行政法、刑法等相关法律为支撑,以知识产权专门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司法解释为补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法律体系。这一体系旨在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新,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2.2主要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解析2.2.1《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著作权法》是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中的基础性法律,旨在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其主要内容包括著作权归属、著作权内容、著作权限制、著作权保护期限、著作权侵权行为及法律责任等。2.2.2《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专利法》旨在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鼓励发明创造,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专利权的授予条件、专利申请与审批、专利权的内容与限制、专利侵权行为及法律责任等。2.2.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商标法》旨在保护商标专用权,维护商标注册秩序,促进公平竞争。其主要内容包括商标权的取得、商标注册申请与审批、商标权的内容与限制、商标侵权行为及法律责任等。2.2.4《反不正当竞争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旨在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中涉及知识产权方面的规定包括:禁止假冒他人商品、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等。2.3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适用与实施2.3.1著作权法的适用与实施在著作权法适用与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判定、著作权纠纷的解决、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职能等方面。同时各级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著作权市场的监管,打击侵权盗版行为。2.3.2专利法的适用与实施专利法的适用与实施主要包括专利权的授予、专利侵权纠纷的解决、专利权的保护等方面。在此过程中,需要关注专利权的有效性、专利侵权行为的判定、专利权保护范围的界定等问题。2.3.3商标法的适用与实施商标法的适用与实施重点关注商标注册、商标侵权判定、驰名商标保护等方面。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商标市场的监管,打击商标侵权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2.3.4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与实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与实施主要涉及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此过程中,需要关注假冒他人商品、虚假宣传、侵犯商业秘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判定与处理。通过以上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概述、解析和适用与实施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发展。第3章商标权保护与应用3.1商标权的取得与注册商标权的取得与注册是商标保护的第一步。我国商标权的取得主要依据《商标法》的规定,通过商标注册程序进行。商标注册申请人需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商标注册申请,经过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符合条件的商标将被予以注册,颁发商标注册证书。3.1.1商标注册的条件商标注册需满足以下条件:具有显著性、便于识别、不得与他人已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不得违反公序良俗等。3.1.2商标注册程序商标注册程序包括:申请、形式审查、实质审查、公告、注册。3.1.3商标分类商标分为文字商标、图形商标、组合商标、三维商标、声音商标等。3.2商标权的法律保护商标权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我国法律的严格保护。3.2.1商标权的法律属性商标权具有独占性、排他性、时间性、地域性等法律属性。3.2.2商标权的法律保护范围商标权的保护范围包括使用权、禁止权、转让权、许可权等。3.2.3商标权的法律保护期限商标权的有效期为10年,自注册之日起计算。商标权人可在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内申请续展注册,每次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为10年。3.3商标侵权行为与维权途径商标侵权行为是对商标权人合法权益的侵害,需采取法律手段予以制止和制裁。3.3.1商标侵权行为的类型商标侵权行为包括:未经许可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近似商标、销售侵权商品等。3.3.2商标侵权的法律责任商标侵权的法律责任包括:停止侵权行为、消除影响、赔偿损失、行政罚款等。3.3.3维权途径商标权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权:协商和解、行政投诉、提起民事诉讼、申请仲裁等。3.4商标的应用与管理商标的应用与管理是商标权人行使商标权的重要内容。3.4.1商标的使用商标使用包括:商品生产、销售、服务、广告宣传等。3.4.2商标管理商标管理包括:商标注册后的维护、许可使用管理、商标侵权监控等。3.4.3商标价值的评估与运用商标权人可通过商标价值评估、商标质押、商标许可等方式实现商标价值。第四章专利权保护与应用4.1专利权的类型与申请4.1.1专利权类型概述本节主要介绍专利权的三种类型: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各类专利的定义、特点及其适用范围将予以详细阐述。4.1.2专利申请流程本节详细介绍专利申请的步骤,包括前期准备、撰写专利申请文件、提交申请、审查与答复等环节。4.1.3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要点本节着重讲解如何撰写高质量的专利申请文件,包括说明书、权利要求书、摘要和附图等方面。4.2专利权的法律保护4.2.1专利法律体系概述本节对我国专利法律体系进行梳理,包括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相关司法解释及行政法规等。4.2.2专利权的法律效力本节探讨专利权的法律效力,包括专利权人的独占使用权、禁止他人使用权等。4.2.3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与终止本节介绍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以及专利权终止的原因和程序。4.3专利侵权行为与维权途径4.3.1专利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本节列举常见的专利侵权行为,并对各种侵权行为进行分析。4.3.2专利侵权的判定标准本节介绍专利侵权的判定标准,包括相同侵权、等同侵权和间接侵权等。4.3.3维权途径及程序本节阐述专利权人面对侵权行为时,可以采取的维权途径,包括和解、调解、行政投诉和诉讼等。4.4专利的应用与转化4.4.1专利应用策略本节探讨企业如何利用专利提升核心竞争力,包括专利布局、专利挖掘和专利预警等方面。4.4.2专利转化模式本节介绍专利转化的常见模式,如许可、转让、技术合作等。4.4.3专利价值评估方法本节讲解专利价值评估的方法和指标,为企业进行专利转化提供参考。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将对专利权的保护与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实际操作提供指导。第5章著作权保护与应用5.1著作权的概念与范围著作权是指创作者对其所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所享有的法律权利。其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摄影、电影、电视、录像作品以及计算机软件等。著作权的保护对象是作品的独创性表达,而非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或信息。5.2著作权的法律保护我国《著作权法》为著作权提供了全面的法律保护。根据法律规定,著作权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产生,无需履行任何手续。著作权人享有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十七项权利。我国还加入了《伯尔尼公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等国际著作权保护公约,为著作权保护提供了国际法律依据。5.3著作权侵权行为与维权途径著作权侵权行为包括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擅自复制、发行、出租、展览、表演、放映、广播、信息网络传播等。当著作权人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采取以下维权途径:(1)自行协商:与侵权方进行协商,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2)调解:向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调解,寻求官方协助解决纠纷。(3)仲裁:根据双方事先达成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4)诉讼: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追究侵权方的法律责任。5.4著作权的应用与许可著作权的应用与许可是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的一种方式。著作权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著作权的应用与许可:(1)许可使用:著作权人可以许可他人使用其作品,包括独占许可、非独占许可等形式。(2)转让:著作权人可以将其著作权部分或全部转让给他人。(3)出版:著作权人可以将作品交付出版社出版,实现作品的社会传播。(4)演绎创作:著作权人可以允许他人对作品进行改编、翻译、注释等演绎创作。(5)信息网络传播:著作权人可以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将作品至网络平台,实现作品的广泛传播。通过以上方式,著作权人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促进作品在社会上的应用与传播。第6章反不正当竞争与商业秘密6.1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旨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本章首先概述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的基本概念、法律框架和主要法律规范。通过分析典型案例,阐述反不正当竞争法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应用和实践。6.1.1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概念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是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规制的法律规范。6.1.2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法律框架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法律框架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6.1.3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主要法律规范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主要法律规范包括:禁止混淆行为、虚假宣传、商业贿赂、侵犯商业秘密、不正当有奖销售、诋毁商誉等。6.2商业秘密保护商业秘密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资产,对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本节主要介绍商业秘密的概念、保护范围和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6.2.1商业秘密的概念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6.2.2商业秘密的保护范围商业秘密的保护范围包括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技术秘密包括生产工艺、制造方法、技术配方等;经营秘密包括客户名单、销售策略、价格体系等。6.2.3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不得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6.3不正当竞争行为与维权途径不正当竞争行为对企业和市场造成严重影响,企业应当了解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和维权。6.3.1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包括混淆行为、虚假宣传、侵犯商业秘密、不正当有奖销售、诋毁商誉等。6.3.2维权途径企业发觉不正当竞争行为后,可以采取以下维权途径:(1)自行协商解决;(2)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3)向行业协会或者消费者协会投诉;(4)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6.4商业秘密的应用与管理商业秘密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应加强对商业秘密的应用与管理,提高自身竞争力。6.4.1商业秘密的应用企业应充分利用商业秘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份额,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6.4.2商业秘密的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商业秘密管理制度,包括:(1)制定商业秘密保护政策;(2)明确商业秘密的保护范围和保密级别;(3)加强对商业秘密的日常管理和维护;(4)对商业秘密泄露事件进行及时处理和调查。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可以更好地保护自身的商业秘密,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第7章知识产权海关保护7.1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概述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是指海关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进出口货物中涉及的知识产权实施保护的一项工作。其主要目的是打击侵权货物进出境,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护权利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本章将详细介绍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内涵、法律依据以及在我国的应用实践。7.2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程序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程序主要包括以下环节:权利人申请、海关审查、货物查验、侵权判定、处理措施和后续监管。具体流程如下:(1)权利人向海关提出知识产权保护申请,提交相关证明材料。(2)海关对申请进行审查,决定是否予以登记。(3)海关在查验进出口货物时,发觉涉嫌侵权货物,通知权利人进行确认。(4)海关根据权利人的确认意见,对侵权货物采取扣留、没收等处理措施。(5)海关对侵权行为进行后续监管,防止侵权行为再次发生。7.3海关保护中的侵权行为判定海关在知识产权保护中,需要对涉嫌侵权的行为进行判定。侵权行为判定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相同侵权:即货物与权利人的注册商标、专利、著作权等完全相同。(2)近似侵权:即货物与权利人的注册商标、专利、著作权等近似,容易导致混淆。(3)反向工程侵权:即通过反向工程获取权利人的技术秘密,生产相同或近似的产品。(4)其他侵权行为:如假冒、剽窃等。7.4海关保护的国际合作海关保护知识产权在国际范围内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海关积极参与世界海关组织(WCO)等国际组织的相关活动,加强与世界各国海关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打击跨境侵权行为。国际合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信息共享:通过国际组织或双边、多边协议,实现海关间知识产权保护信息的共享。(2)联合行动:与其他国家海关共同开展打击侵权货物的联合行动。(3)能力建设:加强与其他国家海关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能力建设,提高执法水平。(4)法律法规互认:推动与其他国家海关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方面的互认,简化海关手续,提高通关效率。第8章知识产权诉讼与仲裁8.1知识产权诉讼概述知识产权诉讼是指当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行为。本节主要介绍知识产权诉讼的基本概念、诉讼主体、诉讼管辖、诉讼程序等内容,为权利人在诉讼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8.2知识产权诉讼的证据规则证据是知识产权诉讼的核心,直接关系到案件的胜败。本节主要阐述知识产权诉讼中证据的收集、提交、审查和认定等环节的规则,以及如何运用证据证明侵权行为、损害赔偿等方面的问题。8.2.1证据收集(1)证据的种类及来源;(2)证据收集的方法和途径;(3)证据收集的注意事项。8.2.2证据提交(1)证据提交的要求;(2)证据提交的期限;(3)证据补充和证据变更。8.2.3证据审查与认定(1)证据审查的标准;(2)证据认定的方法;(3)证据证明力的判断。8.3知识产权仲裁的特点与程序知识产权仲裁是指争议双方在仲裁协议的约定下,将知识产权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裁决的一种争议解决方式。本节主要介绍知识产权仲裁的特点、程序及我国知识产权仲裁的相关规定。8.3.1知识产权仲裁的特点(1)自愿性;(2)专业性;(3)快速性;(4)私密性;(5)执行力。8.3.2知识产权仲裁程序(1)申请仲裁;(2)组成仲裁庭;(3)开庭审理;(4)裁决与执行。8.4诉讼与仲裁的优劣比较及选择在选择知识产权争议解决方式时,权利人需要充分了解诉讼与仲裁的优缺点,以便作出合适的选择。本节主要分析诉讼与仲裁的优劣比较,为权利人提供参考。8.4.1诉讼的优点与不足(1)优点:公权力保障、程序严谨、裁判具有权威性;(2)不足:周期长、费用高、程序复杂。8.4.2仲裁的优点与不足(1)优点:快速、高效、专业、私密、便于执行;(2)不足:裁决不具有终局性、仲裁员选任受限、仲裁费用较高。8.4.3选择建议(1)根据争议的性质和复杂程度选择;(2)根据双方意愿和仲裁协议选择;(3)考虑成本、时间和保密性等因素进行选择。第9章知识产权运营与管理9.1知识产权运营模式与策略知识产权运营是指通过知识产权的管理、运用和开发,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的活动。本节主要探讨知识产权的运营模式与策略,以帮助企业有效运用知识产权,提升市场竞争力。9.1.1知识产权运营模式(1)内部研发模式:企业通过内部研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或产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2)技术引进模式:企业通过购买、合作等方式,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形成自有知识产权。(3)知识产权许可与转让模式:企业通过许可、转让等方式,将自有知识产权提供给其他企业使用,实现知识产权价值的最大化。9.1.2知识产权运营策略(1)专利布局策略: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市场竞争态势,进行专利布局,构建专利防护网。(2)品牌运营策略:通过品牌策划、推广和保护,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3)著作权运营策略:通过著作权登记、许可和转让,保护企业原创作品,提高作品市场价值。9.2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与交易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与交易是实现知识产权价值的关键环节。本节主要介绍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方法和交易流程,以帮助企业合理评估知识产权价值,顺利完成知识产权交易。9.2.1知识产权价值评估(1)成本法:以知识产权的投入成本为基础,进行价值评估。(2)市场法:参考同类知识产权的市场交易价格,进行价值评估。(3)收益法:预测知识产权未来的经济效益,进行价值评估。9.2.2知识产权交易流程(1)交易双方进行知识产权尽职调查,了解知识产权的法律状态、技术特点等。(2)确定交易价格和交易方式,签订知识产权转让或许可合同。(3)办理知识产权变更手续,完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