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0非文学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中考真题专练图
【1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班级开展“低碳行动”主题学习活动,小文收集了一些材料。
材料一: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就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一样,既能让太阳光透过,又能
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向外散失,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适度的温室效应是维持地球上生命生存
环境的必要保证。然而现代工业大量燃烧煤炭和石油,产生了更多的二氧化碳;另外,人类大量砍伐森林,
削弱了植物因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的消耗,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使人类生存环境遭受严重威胁,例如将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
沿海城市。同时也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隐患,例如由于气温升高,脱水现象将会增多,研究预测,到2050
年全球将新增泌尿系统结石患者220万人。
(整理自《光明日报》等报刊)
材料二: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指将二氧化碳从工业或其他碳排放源中捕集,运到特定地点加以利用或
封存的技术,被形象地称为“碳捕手”。2022年8月,我国最大的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国内首个百万
吨级CCUS项目一一齐鲁石化一一胜利油田CCUS项目正式注气运行。该项目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
相当于植树约900万棵。
森林碳汇,主要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实现固碳、降碳的过程、活动或机
制。2020年底,全国森林面积2.2亿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23.04%。2022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24.02%,
林木植被碳储量107.23亿吨,固碳、降碳作用明显。
(整理自《人民日报》等报刊)
材料三:
我国能源低碳转型持续深入,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物的能源)生产较快
增长,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不断提升。我国严格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
峰值,努力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2年,因内生声总值(GDP)超121万亿元,万元因内生产总值二我化碳排数比上年下降0.8%,万
元国内生产总值排放二氧化碳约1吨,而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排放二氧化碳约12吨。
2022年,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25.9%;非化
石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17.5%o与2021年相比,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费增长情况如
下:
表1
国内生产能源消费清洁能源非化石能
指标
总值总量消费量源消费量
增速3%2.9%0.4%0.8%
“十三五”时期,广东省给广州市下达的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速目标任务是不超过2.1%。下表是广州
市“十三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费的基本情况:
表2
地区生产能源消费天然气消煤炭消费
指标
总值总量费量量
年均增
6%1.7%12.1%6.5%
速
(整理自《人民日报》《广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材料四:
低碳生活方式是个体在环境责任意识下的生活方式选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建
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美丽中国。低碳生活方式意味着能源和资源消耗的大大减少,这有利于化解温室
效应造成的生态危机,有利于消除全球变暖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隐患,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使人类与
自然环境长期和谐共存。低碳生活方式还有利于人们走出过度追求物质享受的迷途,把更多生命能量用于
道德、情感、审美、求知等精神层面的体验和探索,为心灵寻找真正的幸福归宿。
宣传包括生态学、生态伦理学、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生态灾难问题等知识,有利于人们形成低碳生活方
式的行为动机。如果邀请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人物推广低碳生活方式,为大众树立榜样,有利于大众接受低
碳生活方式。建立相应的奖惩和约束机制,对低难生活方式践行者给予荣誉和奖励,对违背低碳生活方式
理念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惩罚,也有利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推广。
(整理自孟禹言《低碳生活方式的本质意义与影响因素》)
12.为介绍低碳行动知识,小文对材料做了整理。其中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人们把这种现象叫作温室效应。
B.捕集二氧化碳并运送到特定地点加以利用或封存的技术,被称为“碳捕手”。
C.森林碳汇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实现固碳、降碳的过程。
D.清洁能源指开发利用过程中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物的能源,如天然气等。
13.为总结低碳转型成绩,小文对材料做了分析。其中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A.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排放二氧化碳量有明显下降。
B.表1显示,2022年国内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略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
C.“十三五”时期,广州完成了广东下达的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速目标任务。
D.表2显示,广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6%,煤炭消费量低于天然气消费量。
14.为讲明低碳生活意义,小文对材料做了归纳。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有利于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现代化美丽中国。
B.化解温室效应造成的生态危机,从而有利于在203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C.有利于消除全球变暖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隐患,例如避免结石病的发生。
D.有利于人们走出过度追求物质享受的迷途,成为形象完美、影响广泛的人。
15.小文的“低碳行动”主题学习活动过程很有借鉴意义。请结合小文的资料及研究,向打算开展其他主
题学习活动的同学提一些研究建议。
【答案】
12.C13.D14.A
15.①围绕学习主题,广泛收集资料。
②整理收集的材料,疏通概念术语,筛选有用信息。
③对材料中的数据及其他有用信息进行分析。
④归纳意义,增强对学习主题的理解,运用学习成果。
【解析】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信息筛选与辨析。
C.有误,由材料二中“森林碳汇,主要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实现固碳、降碳
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可知,森林碳汇不仅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实现固碳、降碳的过
程,还指''活动或机制”。
故选C。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信息筛选与辨析。
D.有误,表2显示,广州市“十三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6%,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速为1.7%,
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速为12.1%,煤炭消费量年均增速为6.5%,即负增长,并不是指“煤炭消费量低于天
然气消费量”。
故选D。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信息筛选与辨析。
B.由材料三“我国严格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努力于2060年前
实现碳中和”可知,此项“在203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有误。
C.由材料一中“全球变暖……也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隐患,例如由于气温升高,脱水现象将会增多,研究
预测,到2050年全球将新增泌尿系统结石患者220万人”可知,全球变暖可能会新增泌尿系统结石患者,
而低碳生活可以降低这些隐患的发生,结石病的发生有很多原因,并不是低碳生活就可以避免的,“避免
结石病的发生”的说法有误。
D.由材料四“低碳生活方式还有利于人们走出过度追求物质享受的迷途,把更多生命能量用于道德、情感、
审美、求知等精神层面的体验和探索,为心灵寻找真正的幸福归宿”可知,此项“成为形象完美、影响广
泛的人”说法有误。
故选A。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由每则材料的出处可知,小文为了开展“低碳行动”主题学习活动,从《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报刊
和权威文章搜集了许多材料,可以建议打算开展其他主题学习活动的同学围绕主题多搜集资料;
材料一解释了“温室效应”及全球变暖的危害,材料二对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以及森林碳汇等专业术语进行
了说明,材料三用具体的数据进行分析,形象直观,材料四从孟禹言的文章中整理出了低碳生活的本质意
义与影响因素,据此可以建议打算开展其他主题学习活动的同学对搜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出有用信息,
对一些专业术语要解释清楚,对材料中的数据等信息要做有效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小文为了讲明低碳生活的意义,对材料做了归纳,增强了大家对主题的理解。可以建议打算开展其他主题
学习活动的同学设置总结环节,把活动中的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使活动变得更有意义。据此回答即可。
【2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以下材料,完成问题。
在2022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学校图书馆
志愿者的小明,对古籍保护很感兴趣,收集了相关资料。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很早就注重书写的国家。与印度、伊朗以史诗传唱、经典传诵为主要传播方式不同,中国
人更相信书写下来的文本,并以文本的形式传播自己的文明。中国是最早发明纸张的国家,这就为书写提
供了廉价而又实用的书写载体,相比羊皮、简牍、石板、铜器,纸张能够书写更加丰富的内容,承载数量
更多的文字。而且中国还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书籍文本利用印刷的手段大量复制出来,使得中国的
典籍比世界其他文明的典籍更早地大量复制,并流传广远。此外,中国还是一个喜欢收藏图书的国度,举
凡官府、学校、寺庙以及个人,都喜爱收藏,各朝各代都有公私收藏,保存了大量的图书典籍;而这些公
私机构还组织抄书、印书,使得中国的古籍既得到保存,又不断推陈出新。因此,延至今日,海内外都有
大量的中国古籍的留存。
(整理自荣新江《展望古籍整理研究的明天》)
【材料二】
保护好古籍,对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各地
纷纷开展古籍普查工作,普查范围逐渐扩大,突破了传统的图书馆、档案馆系统,拓展到文化博物馆等新
领域。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跨越式、系统性进展,一大批“大部头”古籍得到发掘、整理、校勘、刊布,
焕发出新的文化光芒。
数字化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让古籍走进人们的生活。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杨秀清表示,在当前新媒体蓬
勃发展的背景下,要针对古籍、壁画等活性文化遗产,积极构建科学的数字化保护利用体系,打造国家古
籍资源数据库。
保护古籍,人才是根本。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建议,将古籍保护设立为一级学科,有效整
合现阶段相关学科资源,为古籍保护事业打造源源不断的生力军,让古籍保护更科学、更规范、更可持续
发展。
(整理自朱羿《加强古籍保护绵延中华文化》)
【材料三】
从整个古籍整理与保护来说,我们不但要对重要典籍进行整理、出版,还可以做深度注释、研究,乃
至外译。另外,还要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使古籍中的精华为大众所熟知。
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引发了古籍新热潮,古籍保护及推广实践活动越来越多。许多地方
积极组织古籍保护培训班,开展古籍保护与修复主题讲座,举办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活动等;各大短视频
平台也推出大量与古籍相关的视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社交平台,围绕古籍展开二次创作。古籍经典正
引发新的关注,激荡着更多青年的灵感。
(整理自《新华每日电讯》等报刊)
【材料四】
“十三五”规划以来,我国在古籍的普查、整理与出版、修复、数字化等领域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
一系列重要成果。下表例举部分项目及相关成果。
领域项目相关成果
古籍普已普查到的汉文古籍总量为270余万部,占预计汉文
汉文古籍普查
查总量的90%以上
国家传统文化典籍整推进历代海洋文献、石刻文献等的整理与研究,累计
古籍整
理工程出版近200册
理与出
《中华再造善本》(续编)出版,共计收录583种珍
版中华再造善本工程
贵典籍
清宫“天禄琳琅”等
古籍修
国家珍贵古籍重点修古籍修复总量超过370万叶
复
复项目
古籍数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累计发布古籍及特藏数字资源10万部(件),实现
字化籍资源库”平台建设免登录在线阅览
(整理自《光明日报》等报刊)
(1)关于中国古籍大量留存的原因,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相筲的一项是()
A.中国是很早就注重书写的国家,只用书写下来的文本来传播自己的文明。
B.纸张的发明,为中国人提供了廉价实用的书写载体,有助于书写更多内容。
C.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中国的典籍比世界其他文明的典籍更早地大量复制。
D.中国人喜欢收藏图书,公私机构组织抄书、印书,使中国古籍得到保存。
(2)下列说法与材料相符的一项是()
A.古籍普查工作指的是对现存的典籍文献进行发掘、整理、校勘、刊布等。
B.专家杨秀清和陈红彦在古籍普查、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C.只有将古籍保护设立为一级学科,才能在古籍保护领域取得更多的成果。
D.各地开展了丰富的古籍保护与推广实践活动,加深了人们对古籍的了解。
(3)小明将材料四与其他材料进行对照,做出下列分析,不正琥的一项是()
A.已普查到的汉文古籍总量有270余万部,古籍普查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B.在整理与出版取得了丰硕成果的基础上,中国古籍还可以扩大影响力。
C.设立国家珍贵古籍重点修复项目,目的是让人们关注古籍修复的技艺。
D.古籍数字资源免登录在线阅览,突破时空条件限制,实现了资源共享。
(4)古籍保护利用,需要大家提高认识。请结合小明的资料,向同学们阐明古籍保护利用的意义。
【答案】
(1)A(2)D(3)C
(4)保护好古籍,能够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解析】
【小问1详解】
A.根据材料一中的“中国人更相信书写下来的文本,并以文本的形式传播自己的文明”可知,本项“只用
书写下来的文本来传播自己的文明”表述过于绝对。
故选A。
【小问2详解】
A.根据材料二中的“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跨越式、系统性进展,一大批‘大部头'古籍得到发掘、整理、
校勘、刊布,焕发出新的文化光芒”可知,本项“古籍普查工作”表述有误;
B.根据材料二中的“数字化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让古籍走进人们的生活”和“保护古籍,人才是根本”可
知,专家杨秀清从数字化方面提出建议,陈红彦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建议。两人并没有在古籍普查方面提
出建议;
C.根据材料二中的“将古籍保护设立为一级学科,有效整合现阶段相关学科资源,为古籍保护事业打造源
源不断的生力军,让古籍保护更科学、更规范、更可持续发展”可知,本项表述过于绝对;
故选D。
【小问3详解】
C.设立国家珍贵古籍重点修复项目是为了保护古籍,并不是让人们关注古籍修复的技艺。
故选C。
【小问4详解】
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材料二中的“保护好古籍,对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可得:保护好古籍,能够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3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身为炎黄子孙,小黄同学对汉字文化兴趣浓厚,他收集了不少有关“黄”字的材料。
材料一:
黄,地之色也。从田从灵,灵亦声。灵,古文光。凡黄之属皆从黄。(大意:黄,土地的颜色。字形
采用“田、灵”来表义,“灵”也是声旁。“灵”,这是古文写法的“光”字。所有与“黄”相关的字,
都归到“黄”这个部首类。
(整理自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及相关资料)
材料二:
辽宁牛梁河遗址近日出土了一位手握双龟的老人的遗骨,有专家称是黄帝的遗骨,证据之一是黄帝之
“黄”在甲骨文中即是乌龟的形状,而据说黄帝部落的图腾就是神龟。这真是无知者无畏。我们且来看一
看“黄”字的原始字形及其演变。黄,甲骨文字形①,这是一个象形字,至于像什么则众说纷纭。有人说
像一支射出去的着火的箭,由火光而联想为黄色之意。有人说箭射中了靶心,靶心为了醒目起见,用赤褐
色的泥浆涂抹,因而引申为黄色之意。
甲骨文①甲骨文②金文③金文④金文⑤小篆⑥
郭沫若先生认为“黄”最原始意思是指玉佩。在他的《金文丛考•释黄》中,他这样分析:黄字的初
文是一个象形字,从字形上看,黄字像上古先民们身上经常佩饰的玉佩,上面是用来缠系玉佩的佩衿,古
代称“复”,下面是二系垂,也就是穗子,中间的环状物,当系佩之体,也就是璧;而“璧”,古代又叫
“璜”,而“黄”就是“璜”字的初文。所以郭沫若认为“黄”是指玉佩。但是徐中舒先生则认为黄字“像
人佩环之形”,是一个人佩戴着圆环的形象,中间的圆环形就是佩环,并引《礼记•经解》“行步则有环
佩之声”来证明。徐中舒先生此说最有说服力。
黄,甲骨文字形②,称“黄”乃乌龟之形,大概就是从这个字形附会的,但这个字形仍然承甲骨文字
形①而来,只是形体略加变化而已。金文字形③,早期的金文字形继承了甲骨文的模样,但是晚期的金文
字形④和⑤,则区别很大,有学者认为此后的金文系统明显和佩玉有关,不再像此前的字形争议之大。仔
细观察金文字形④,中间的玉和下面的穗子历历可见,上面是“止”,指人的脚,合起来就是佩玉行走,
“行步则有环佩之声”,果然如此!这个字形最能证实“黄”乃“人佩环之形”。小篆字形⑥,同于金文。
《说文解字》:“黄,地之色也。”这是引申义,本义应当是人佩璜。“璜”这种玉多为黄色,所谓
“黄石为璜”,“黄”因此而引申为黄色。
(整理自许晖《这个字,原来是这个意思》)
材料三:
黄英
篆文黄古文光
字典把黄字编入草头内,不对,黄与草不相关。《说文解字》解黄字为从田,古文光声。篆文黄确实
由“田”字和古文“光”组合而成。但在金文和甲骨文,“田”和“光”就都不见了。看其主体显然是个
大字(大人),腹部有个矩形或圆形。许慎以“地之色也”释黄,其根据是田地火烧后土色就变黄。而在
金文和甲骨文,既不见“田”,又不见“火”,何来土色变黄?黄字本义究竟是啥,还得探索。前辈专家
多认为黄是璜的古字,象古代流行的玉佩形。我却另有自己的一点推断,认为在甲骨文“黄”象大腹便便
之形,黄的本义是指身体壮伟肥大。广的繁体作廉。大也,从黄得义。晚到春秋战国五行学说兴起之
后,以五方配五色,中央戊己配土,其色黄,黄才取得“地之色也”一义,而黄字的本义就慢慢消失了。
篆文黄虽然由“田”字和古文“光”组合而成,但是光不等于火,所以许慎田被烧后土色变黄之说可
能错了。古文“光”从火,火上是声符。“光”有大的意思。篆文黄从古文“光”,所以取得壮伟肥大之
义,亦不足怪。
(整理自流沙河《白鱼解字》
14.关于“黄”字的本义,学者们提出了很多假说,小黄对此进行了整理,下列整理记录与材料明显不符
的一项是()
A.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黄”字的本义是“地之色”,指的是土地的黄颜色。
B.有人认为“黄”的黄色之意由火光而来,因其甲骨文字形像一支射出去的着火的箭。
C.许晖赞同徐中舒的观点,认为“黄”字的本义其实是上面有系带下面是穗子的玉佩。
D.流沙河认为“黄”字甲骨文字形是大腹便便的人,“黄”的本义是身体壮伟肥大。
15.下列补充资料能作为证据支持郭沫若先生的观点的一项是()
A.玉佩历来受到文人雅士的厚爱,如“古之君子必佩玉”(《礼记》)。
B.“黄”在古代指三岁以下的幼儿,如“男女始生者为黄”(《旧唐书》)。
C.《诗经》中“黄”有时指黄赤色的马,如“有骄有皇,有骊有黄”。
D.青铜器铭文里提到赏赐玉佩,均用“黄”字,如“锡女朱黄、玄衣”。
16.研究了上述资料,小黄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慎论及“黄”字的本义,言简意赅,学术研究价值高,受到后世研究者的重视。
B.称“黄”字乃乌龟之形是从甲骨文的字形附会的,这应是主观臆测,可信度不高。
C.许晖的论述有破有立,分析汉字字形的演变,又引用文献资料来印证,细致严谨。
D.流沙河同意许慎观点,又另辟蹊径,用“廉”和“光”进行词义推断,有理有据。
17.汉字文化充满魅力,请结合小黄的资料及其研究,给对汉字文化有兴趣的同学提一些研究建议。
【答案】
7.C15.D16.D
17.①广泛搜集研究资料,兼收并蓄。②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辨别分析。③寻找文献资料来支撑自己的观
点。④有敢于质疑的精神。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
C.从材料二“但是徐中舒先生则认为黄字‘像人佩环之形',是一个人佩戴着圆环的形象,中间的圆环形
就是佩环,并引《礼记•经解》'行步则有环佩之声'来证明。徐中舒先生此说最有说服力”可知,许晖
赞同徐中舒的观点,认为“黄”字的本义是一个人佩戴着圆环的形象;
故选C。
2.本题考查补充论据。郭沫若先生的观点是:“黄”是指玉佩。
A.玉佩受到文人雅士的厚爱,与“黄”字的含义无关;
B.“黄”在古代指三岁以下的幼儿,与玉佩无关;
C.“黄”有时指黄赤色的马,与玉佩无关;
D.青铜器铭文里提到赏赐玉佩,均用“黄”字,与郭沫若先生的观点相符;
故选D。
3.本题考查针对材料内容谈看法的能力。
D.从材料三“许慎以'地之色也'释黄,其根据是田地火烧后土色就变黄。而在金文和甲骨文,既不见‘田’,
又不见‘火',何来土色变黄?黄字本义究竟是啥,还得探索”可以看出,流沙河不同意许慎观点;
故选D。
4.本题考查提建议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小黄搜集的资料内容,然后给对汉字文化有兴趣的同学提一些
研究建议,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广泛搜集一些前人的研究资料,进行辨别分析,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
同时可以多参加一些古代文学的知识竞赛等,加深对汉字的了解。
【42020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广府灰塑
灰塑是以草筋灰、纸筋灰或贝灰等为主要塑形材料,辅以竹钉、铁钉、铜丝、瓦片等为骨架,使用灰
匙等色彩进而描绘成形的一种建筑装饰类别。灰塑大量应用在建筑物的屋顶和墙体上,细分为脊饰、门楼、
山墙、照壁、墙楣、楹联、墀头、落水口和落水管等。据《广州市志•卷十六》文物志记载,始建于南来
庆无三年的增城正果寺已使用灰塑龙船脊,现可考证最早的广府地区灰塑为明代作品。是佛山祖庙中明代
正德六年的“郡马梁祠”牌坊。
灰塑装饰工艺曾被广泛使用,并非岭南广府地区独有。但因为灰塑大面积使用不耐低温的草筋灰和纸
筋灰材料,而这种材料在气温低于零度时会开裂,所以专家推测,受环境影响,仅余冬季气温高于零度的
部分岭南地区留存灰塑至今。
现潮汕地区也多有使用灰塑装点建筑,但与广府灰塑存在较大差别。潮汕地区灰塑以半浮雕和浅浮雕
为多,也有使用阴刻的例子,色彩较清淡,有墨线描边。总体色彩趋向冷色调,多用蓝、白、绿三色。潮
汕灰塑因其地理位置近海,空气盐度、酸度高,大大加速石灰的风化,因此潮汕灰塑多见于檐下、墙楣、
凹门斗等不见日光风雨处。
广府地区地处广东省中部,夏热冬暖,空气盐度低,湿度大,气候环境适合在室外大面积使用石灰材
料。广府地区的灰塑多应用在可受日光和风雨的部分,较少鉴于建筑物阴影区。广府灰塑色彩斑斓,饱和
度高,使用题材的取材范围较潮汕灰塑广泛。
广府地区有著名的“三雕两塑”共5种建筑装饰工艺,即木雕、石雕、砖雕、陶塑和灰塑,灰塑与其
中的陶塑多有交集。陶塑表面上釉,极耐风雨,多装设在屋脊上,与琉璃屋面瓦配合,效果极佳。陶塑构
建全为预制,中空,装设时须有砖垫层,预制件之间靠石灰粘结,陶塑一般有青、黄两种主色调。灰塑适
用范围较广泛。屋脊、挥头、山墙、照壁等均可使用,上彩颜色范围涵盖矿物质颜料的各大色系,然大部
分的灰塑题材与陶塑题材一致,表现方法也相似。灰塑不可预制,全靠现成手工制作,整个作品的主要材
料是石灰,作品内部须有固型骨架,不可留空,但内外层材料使用了不同的添加剂,致硬度、吸水率和表
面密度有一定的差异。在广府地区,较常见使用陶塑屋脊压灰塑脊基的正脊做法。
自古以来,广东地区就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前沿,很多传统工艺的形式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灰
塑也是其中之一。而且,岭南地区远离中原,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有丰富想象力的世俗文化。灰塑题材
体现了广府民俗趋吉避凶的心理习惯,蕴藏着祈福和教化的意味。灰塑的取材范围有故事传说、祥禽瑞兽、
花卉果木、博古杂宝、吉祥文字、纹样图案和大量舶来题材。灰塑匠师实质上只使用有限的元素,通过谐
音、借喻和比拟三种方式,便足以表达如此广发的题材。
【链接一】
岭南地区气候炎热潮湿,每年3月到5月的雨季,大量的雨水造成的高湿度会加速建筑结构的风化,
温热潮湿的天气还会带来各种虫害,特别是白蚁,对砖木结构建筑的破坏是毁灭性的,而灰塑的材料就具
有防潮驱虫的效果,用其加固建筑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因风化和虫害倒塌的风险。广东地区临近大海,
每年都会有十余个合风过境,如若建筑结构不稳固,屋顶重量过轻,都会造成房屋倒塌的严重后果。灰塑
能有效增加房顶的重量,稳固建筑结构,帮助建筑抵御台风的侵袭。除此之外,由于台风的关系,岭南建
筑(特别是大体量建筑)都没有密集的防火山墙,辅助防火墙、阻断火势蔓延也成为了灰塑的重要作用之
(节选自《谈岭南灰塑的美学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链接二】广府灰塑的主要装饰题材
题材分类主要代表图案主要使用部位适合表现技法
几何纹样卷草纹、夔纹山墙八字、脊座、博古浅浮雕
花卉草木松树、梅花、杨桃、荔枝等正脊、墀头、照壁高浮雕结合局部透雕
正脊、看脊、垂脊、照
动物纹样喜鹊、蝙蝠、仙鹤、鲤鱼等高浮雕结合局部透雕或原雕
壁
风景题材珠江早春、羊城八景看脊、照壁高浮雕
人物神仙刘关张、八仙、三官、寿星等看脊高浮雕、立体圆雕
博古杂宝八宝、暗八仙、三官、寿星脊座浅浮雕
文字纹样吉祥祝语、名家诗句正脊小品、楹联浅浮雕
15.以下关于“灰塑”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灰塑是一种建筑类别,大量应用在建筑物的屋顶和墙体上。
B.岭南地区的灰塑能留存至今,主要原因是其更能耐受低温。
C.广府灰塑多应用在可受日光和风雨的部分,潮汕灰塑则相反。
D.灰塑不可预制,陶塑构件可预制,灰塑题材比陶塑的多一些。
16.关于灰塑工艺运用在广府建筑上的好处,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灰塑的材料能够防潮,可以降低建筑因风化倒塌的风险。
B.灰塑的材料能够驱虫,防止虫子对砖木结构建筑的破坏。
C.灰塑能增加房顶重量,稳固建筑结构,帮助建筑抵御台风。
D.灰塑能够提高防火墙密集度,辅助防火墙,阻断火势蔓延。
17.下列对广府灰塑题材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广府灰塑题材中的杨桃、荔枝等岭南特有的水果,体现出浓郁地方特色。
B.广府灰塑题材中的喜鹊、蝙蝠(福)、仙鹤等动物,蕴含着祈福的意味。
C.广府灰塑题材中的“刘关张”结义的故事,宜扬忠义思想,体现教化功能。
D.广府灰塑的各种题材最常用的表现技法是高浮雕,塑造动物图案难度最大。
18.选文(含链接材料)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点列出并举例。
19.广州市为灰塑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获得通过。你认为通过的理由可能有哪些?
请结合文本分点陈述。
【答案】
15.C16.D17.D
18.①下定义,举例:第一自然段第一句为“灰塑”下定义。②引资料,举例:第一自然段引用《广州市
志•卷十六》,引用关于“增城正果寺”的内容。③作比较,举例: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潮汕灰
塑”与“广府灰塑”进行对比。④分类别,举例:共分5种建筑装饰工艺。⑤列图表,举例:【链接二】
以图表的形式介绍广府灰塑的主要装饰题材,更简明直观。
19.①灰塑装饰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南宋,可考证的建筑早至明朝。②灰塑作为传统的工艺曾
被广泛使用,体现了岭南人民的智慧。③灰塑融合了中西文化的精髓,独具地方特色,充满丰富想象力。
【解析】
【15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偷换概念,原文为“灰塑是……一种建筑装饰类别”,和“建筑类别”不同。
B.依据“但因为灰塑大面积使用不耐低温的草筋灰和纸筋灰材料,而这种材料在气温低于零度时会开裂,
所以专家推测,受环境影响,仅余冬季气温高于零度的部分岭南地区留存灰塑至今”可知,选项中的“主
要原因是其更能耐受低温”的说法是错误的。
D.依据“大部分的灰塑题材与陶塑题材一致,表现方法也相似”可知,选项中的“灰塑题材比陶塑的多一
些”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C。
【16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依据链接材料一中的“由于台风的关系,岭南建筑(特别是大体量建筑)都没有
密集的防火山墙,辅助防火墙、阻断火势蔓延也成为了灰塑的重要作用之一”可知,选项中的“灰塑能够
提高防火墙密集度”的说法是错误的,属于无中生有。故选D。
【17题详解】
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依据材料二中的“适合表现技法”看,广府灰塑既用“浅浮雕”也用“高浮雕”,
文章中也没有“广府灰塑塑造动物图案难度最大”的说法。故选D。
【18题详解】
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
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本文主要运用
了下定义、引用资料、作比较、分类别、列图表等说明方法。如:灰塑是以草筋灰、纸筋灰或贝灰等为主
要塑形材料,辅以竹钉、铁钉、铜丝、瓦片等为骨架,使用灰匙等色彩进而描绘成形的一种建筑装饰类别
——下定义;据《广州市志•卷十六》文物志记载,始建于南来庆无三年的增城正果寺已使用灰塑龙船脊,
现可考证最早的广府地区灰塑为明代作品。是佛山祖庙中明代正德六年的“郡马梁祠”牌坊一一引资料;
文章第三段和第四段把“潮汕灰塑”与“广府灰塑”进行比较,第五段的“灰塑”与“陶塑”进行比较一
一作比较;广府地区有著名的“三雕两塑”共5种建筑装饰工艺,即木雕、石雕、砖雕、陶塑和灰塑,灰
塑与其中的陶塑多有交集一一分类别;链接材料二以图表的形式介绍广府灰塑的主要装饰题材,运用了列
图表的说明方法。
【19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梳理和分析概括能力。阅读文章,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梳理文章的内容,结合
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语句概括作答。从文章第一段中的“据《广州市志•卷十六》文物志记载”的内容
看,灰塑装饰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文章第二段“灰塑装饰工艺曾被广泛使用,并非岭南广府地区独有”,
表明灰塑作为传统的工艺曾被广泛使用,体现了岭南人民的智慧。从第六段中的“自古以来,广东地区就
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前沿,很多传统工艺的形式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灰塑也是其中之一”可以看出
灰塑融合了中西文化的精髓;从链接材料二的图表可以看出,灰塑题材广泛,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据此
概括作答。
[52019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神秘黑洞终现身!首张黑洞照片面世
【消息发布】
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21时7分,世界上第一幅黑洞的照片终于在中国上海天文台306会议室揭
开了面纱,与上海一样,全球其他5个城市(比利时布鲁塞尔、智利圣地亚哥、中国台北、日本东京、美国华
盛顿)也都在同一时间公布了这张令天文学家兴奋的照片,宣布已经成功获得了超大质量黑洞的第一个直接
视觉证据,该照片揭示了室女座星系团中超大质量星系M87中心的黑洞,这个黑洞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
为太阳的65亿倍。
【科普一下】什么是黑洞?
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密度极大体积极小的天体。它一般是由质量足够大的
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产生的。恒星的核心被压缩成一个体积几乎为零的数
学点,在那里它有无限的密度,这个点被命名为奇点,发生这种情况时需要比光速还大的速度才能逃脱出去,
因为理论上任何物体的速度都不可能超过光速,所以无论是物质还是辐射都无法逃逸,任何经过黑洞边界的
东西,包括光,都永远被吞噬而无法逃脱了。
虽然名字都叫黑洞,但长得可不一样,就像人有高矮胖瘦之分,黑洞家族也可分为三类:
第
小不点恒星级质量黑洞质量是太阳的几十倍到上百倍
一类
第中等身
中等质量黑洞质量大约是太阳的几千倍到几万倍
二类材
第
巨无霸超大质量黑洞质量在太阳的几百万倍以上
三类
恒星级质量黑洞太小了,以现有的技米,直接拍到它们的真容几乎不可能,4月10日亮相的主角,是超
大质量黑洞。
【热点一】为什么能给不发光的黑洞拍照?
这些年,黑洞这个名词频频出现在媒体报道中,想必很多人都已经对它有些了解,恒星级质量的黑洞是
由大质量恒星演化到末期植心发生引力坍缩而成。中等质量黑洞和超大质量黑洞形成的具体方式目前还没
有定论、可能是由小黑洞合并形成,也可能是由黑洞通过吞噬物质逐渐形成,还可能是由大量气体物质直接
坍缩形成。
黑洞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吞噬一切,甚至光线,如果是孤零零的黑洞,我们真的是没办法采用电磁波
手段进行拍摄了。
但通常都有物质环绕在黑洞周围,组成一个盘状结构,叫“吸积盘”,吸积盘内的物质围烧黑洞高速旋转,
相互之间由于摩擦而发出炽热的光芒,释放出包括从无线电波到可见光,至腺射线波段的连续辐射,吸积盘处
于黑洞“视界”的外部,因此发出的辐射可以逃逸到远处被我们探测到。
因此,我们拍摄到的不是黑洞本身,而是利用其边界上的物质发出的辐射勾勒出来的黑洞的轮廓,就像
看皮影戏一样。
【热点二】为什么选择银河系中心和M87星系中心的黑洞作为研究对象?
本次首先公布的是星系M87中心黑洞的照片,银河系中的黑洞照片还在数据处理中,据悉,在银河系内,
人类已经发现了20多颗恒星级质量的黑洞,距离我们最近的3400多光年,但为什么不选择这些相对较近
的黑洞进行观测,而非要舍近求远选择26000光年之外的银河系中心的黑洞和5500万先年之外的M87星系中
心的黑洞呢?这是因为这些恒星级黑洞的质量大小,直径相对也较小,因此从地球上观测,张角反而不如较远
距离的超大质量黑洞大。
计算表明,银河系中心黑洞的视界直径约2400万公里,M87星系中心黑洞的视界直径约390亿公里,看
清银河系中心的黑洞,需要53微角秒的角分辨率,看清M87星系中心的黑洞,则需要22微角秒的角分辨率,
都落在了事件视界望远镜的观测能力范围内,银河系中心黑洞的视直径比M87星系中心黑润的视直径要大一
些。
【热点三】照片是如何拍出来的?
黑洞图像是由“事件视界望达镜(EHT)”项目组织获得的。EHT把地球上的8台射电望远镜组合起来,形
成了一个口径如地球大小的“虚拟”望远镜,照片拍摄于2017年4月,是由事件视界望远镜合作项目在全球
使用8台望远镜进行为期5天的观测结果,照片展示了一个中心为黑色的明亮环状结构,其黑色部分是黑洞
投下的“阴影”,明亮部分是绕黑洞高速旋转的吸积盘,望远镜接收到的光是5500万年前发出的。天文望远
镜获取的数据量非常大,一晚上就能收集到2PB(约2000TB)o如此庞大的数据难以用网络传输,必须装到硬
盘里,空运到MIT。约半吨重的硬盘在2017年6月交给了凯蒂•布曼博士和她的机器算法团队。
他们不仅需要整合数据,还需要过滤像大气温度等因素产生的嗓声,并且要精确同步各地望远镜捕获的
信号,布曼领导了一系列精心测试,旨在确保EHT获得的黑洞照片不是某种技术故障或侥幸的结果。在某一个
测试阶段,需要把合作组织拆分成4个独立的分析团队各自独立分析数,直到他们绝对确信各自的分析结果,
原本预计一年洗好的照片,花了两年时间才让世界看到。
13.关于世界首张黑洞照片,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这张照片是首次获得的宇宙中超大质量黑洞存在的直接视觉证据,今年4月在全球6个城市同时公开对
外发布。
B.这张照片拍摄的对象是室女座星系团中超大质量星系M87,它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是太阳的65亿
倍。
C.这张照片的拍摄工具是位于全球各地的8台射电望远镜,它们被组合起来形成了一口径如地球大小的“虚
拟”望远镜。
D.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是2017年4月,天文望远镜拍摄获取的数据量非常庞大,科学家们过了两年时间才
对外公布照片。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就会形成黑洞,黑洞家族有多种类型,本次拍摄的
属于其中的“巨无霸”。
B.有很多恒星级质量黑洞距离地球相对较近,但是它们的质量太小,直径相对也较小,从地球上观测,张角
比较远距离的超大质量黑洞大。
C.科学家们对银河系中心黑洞也进行了观测,这个黑洞距地球26000光年,视界直径约2400万公里,目前它
的照片还在数据处理中。
D.布曼搏士将合作组织拆分成4个独立的分析团队,各自独立分析数据,这样确保了黑洞照片不是某种技术
故障或侥幸的结果。
15.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次黑洞照片拍摄活动参与人员多,调动的科研设备范围广,照片从拍摄到公布经历的时间长。
B.黑洞本体是无法直接被拍摄的,但吸积盘与黑洞发生摩擦会产生辐射,这个辐射可以被探测到。
C.人类对于黑洞的认识,目前还是很有限,比如对一些黑洞的形成原因,科学界就有不同的猜测。
D.“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尽管具有强大的观测能力,但很难拍到那些恒星级质量黑洞的照片。
16.请根据文本内容,给“超大质量黑洞”下定义。
17.为了能拍到黑洞并保证照片的可信度,科学家们采用了哪些方法?请分点概括。一
【答案】
13.B14.C15.B
16.超大质量黑洞是质量在太阳的几百万倍以上的一种密度极大体积极小的天体.
17.①选择较远的落在望远镜观测范围内的黑洞②组合8台射电望远镜,形成“虚拟”望远镜③布曼博士
团队精心测试,拆分团队,排除干扰.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A、C、D符合文意;B、文本的“消息发布”最后一句“该照片揭示了室女座
星系团中超大质量星系M87中心的黑洞,这个黑洞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为太阳的65亿倍。”可见拍摄
对象是“黑洞”而不是“M87”o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C、符合文意;A、文本“科普一下”中“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
间内存在的一种密度极大体积极小的天体。它一般是由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
后,发生引力坍缩产生的。”一句可见恒星应该质量足够大;B、文本“热点二”中“这是因为这些恒星级
黑洞的质量太小,直径相对也较小,因此从地球上观测,张角反而不如较远距离的超大质量黑洞大。”一句可
见张角是“不如”较远距离的超大质量黑洞大,而不是比它大;D、文本“热点三”中“他们不仅需要整合
数据,还需要过滤像大气温度等因素产生的嗓声,并且要精确同步各地望远镜捕获的信号,布曼领导了一系
列精心测试,旨在确保EHT获得的黑洞照片不是某种技术故障或侥幸的结果。”一句可见“确保ET获得的黑
洞照片不是某种技术故障或侥幸的结果。”不只是独立分析数据。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A、C、D无误;B、文本“热点一”中“吸积盘内的物质围绕黑洞高速旋
转,相互之间由于摩擦而发出炽热的光芒,释放出包括从无线电波到可见光,至IJX射线波段的连续辐射。”一
句可知辐射是吸积盘内的物质相互之间摩擦产生的,而不是“吸积盘与黑洞发生摩擦”。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下定义的方法掌握。根据文本“科普一下"中“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
密度极大体积极小的天体。”及表格“第三类”“质量在太阳的几百万倍以上”进行下定义。注意句子是
判断句。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文本“热点二”中“银河系中心黑洞的视界直径约2400万公里,M87星系中心
黑洞的视界直径约390亿公里,看清银河系中心的黑洞,需要53微角秒的角分辨率,看清M87星系中心的黑洞,
则需要22微角秒的角分辨率,都落在了事件视界望远镜的观测能力范围内,”可知选择较远的落在望远镜
观测范围内的黑洞;文本“热点三”中“BHT把地球上的8台射电望远镜组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口径如地球
大小的“虚拟”望远镜”可知组合8台射电望远镜,形成“虚拟”望远镜;文本“热点三”中“布曼领导
了一系列精心测试,旨在确保EHT获得的黑洞照片不是某种技术故障或侥幸的结果。在某一个测试阶段,需要
把合作组织拆分成4个独立的分析团队各自独立分析数,直到他们绝对确信各自的分析结果,原本预计一年
洗好的照片,花了两年时间才让世界看到。”可见布曼博士团队精心测试,拆分团队,排除干扰。
最新模拟试题
【1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粤剧,又称广府戏、广东大戏,是广东及广西粤方言区最大的剧种。粤剧形成于广东,后传入广西、
香港、澳门、台湾,在东南亚和美洲各国有华侨居住的地方均有粤剧演出。清代咸丰,道光年间,广东本
地班在演出中以“梆簧”作为基本曲调,兼收高腔、昆腔及广东民间乐曲和时调,用“戏棚官话”为基本
语言,间杂以粤方言,逐渐形成粤剧。1912年前后,粤剧演出基本上已改用广州方言,表演体系日趋完善,
开始在梆簧中穿插民歌小调,并改假声演唱为“平喉”演唱,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2006年粤剧被
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由广东、香港和澳门联合申报,粤剧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整理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广东粤剧院在积累大量优秀精品的基础上,始终不间断地推出新创力作,新创剧目广泛涉及新编古装
戏、新编现代戏等工作,挖掘出长期以来偏于边缘的艺术传统,用更为适度的创作来引领粤剧新时尚。
广东粤剧院新编粤剧《梦•红船》首演成功、之后不断修定,成为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的
入选剧目,这部作品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成功地采用了粤剧表演艺术中的“木人桩”“高台照镜”,形成新
的武戏场面,让粤剧传统古朴的程式表演巧妙地融化在现代意蕴浓郁的故事中,增加了观众对于粤剧经典
表演艺术的赞许与追慕。新编粤剧《白蛇传•情》首演,经过修改打磨,不断提升,用时尚的文化解读赋
予传统“白蛇传”故事新的内涵,舞台美术所展现出的清新典雅、诗情画意,为故事增加了浓郁的岭南风
情。此外,改编自小说《骡子与金子》的《还金记》聚焦小人物革命观念的觉醒,展现现代革命史上中国
普通人在追随红军长征时的精神蜕变,该剧将粤剧传统审美与革命历史题材做了较好的交融,延续了粤剧
从近代以来所开辟的现代戏创作传统,显示了广东粤剧院在现代戏创作的持续推进成果,这三部新创作品
以较为成熟的艺术品相显示了广东粤剧创作的活力,也显示了粤剧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活用艺术遗产的具体
实践。
(整理自王馆《粤剧艺术遗产的十年保护经验》)
材料三:
2019年起,广东粤剧院为广州市南海中学、广州市番禺区傍江东小学、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培正小学、
广州市越秀区执信南路小学、广州市天荣中学、广州市真光中学6所中小学开设约600课时的粤剧培训课
程。广东粤剧院为此成立专项工作组,组建专业师资团队,积极探索建设健全美育课程体系,从6所中小
学较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并配备优秀的专业教师团队完成教学任务。
广东粤剧院党委书记、院长曾小敏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教学,全面提升青少年的
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让青少年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推
动粤剧文化的推广普及、传承发展。”
(整理自《广州日报》)
材料四:
戏曲传承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社会传承,一种是学校教育。二者在戏曲传承上有着不能互相替代
的意义,一般而言,学校教育更适合对戏曲中共性的知识、技术的教学,有利于提升传承人或潜在观众的
戏曲鉴赏和表演才能,也能部分取代社会传承来教育学生了解和体验与戏曲相关的民俗、文化意义,但要
让戏曲真正成为传者与承者共同的生活,让他们在共同生沾中相互了解、学习和掌握戏曲的真谛,还需要
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传承,从非遗保护的角度看,戏曲传承不仅是戏曲知识、技术即如何演问题,而且是演
戏意义即为何演、为何看的问题,所以,戏曲传承不但需要学校叔育耒传承基本的共性的戏曲知识和技能,
还需要社会传承来延续个性的戏曲精髓及戏曲文化,正因为如此,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
若干政策的通知》才鼓励戏曲社会传承与学校教育建立互动机制,包括“双向进入”机制、“名家传戏戏
曲名家收徒传艺”计划和“双向交流”机制等,取长补短,共同培养戏曲传承人才,推动我国传统戏曲的
传承发展。
(整理自宋俊华《戏曲传承的路向抉择》)
12.下列关于粤剧的说法,与材料相符的一项是()
A.粤剧虽然形成于广东,但流传很广泛,人们在有华侨居住的地方都可以看到粤剧演出。
B.1912年前后,粤剧取得长足发展,基本上改用广州方言进行演出,其表演体系已完善。
C.《还金记》较好地融合了粤剧传统审美与革命历史题材,显示了广东粤剧创作的活力。
D.粤剧之所以能够引领新时尚,是因为新创剧目广泛涉及新编古装戏、新编现代戏等工作。
13.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A.《白蛇传•情》用时尚的文化解读赋予传统“白蛇传”故事新的内涵,是粤剧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活用艺
术遗产的具体实践。
B.2019年起,广州市6所中小学开设了来自广东粤剧院的粤剧培训课程,为取得良好效果,每所学校开设
了约600课时。
C.从非遗保护角度看,戏曲传承应兼顾社会传承与学校教育,不仅要关注如何演的问题,而且要关注为何
演、为何看的问题。
D.“名家传戏一戏曲名家收徒传艺”计划、“双向交流”机制等是建立戏曲社会传承与学校教育互动机制
的具体举措。
14.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石家庄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届云南省永平县第二中学高三压轴卷数学试卷含解析
- 辽宁省普兰店区第二中学2025届高考英语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
-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2025届高三(最后冲刺)数学试卷含解析
- 福建省示范名校2025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届山东省莱山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英语试卷含解析
- 江西省赣州市赣源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英语试卷含解析
- 妇科手术教学查房
- 修理厂老板管理培训
- 高中数学公式(苏教版)
- 鸟巢融资案例讲解
- 冷缩电缆附件
-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课堂PPT)
-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6 地下水的运动
- 生物安全应急处置演练记录
- 酒店企业员工消防防火安全知识培训
- 台车司机(理论)试题及答案
- 教案(餐巾折花)
- 医院装修工程量清单
- 最新四川省教师资格认定体检表.docx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