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文呈现】
曹刿论战[春秋•左丘明)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遍,民弗
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目:“小大之狱,虽不
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目:“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
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目:“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诵读点拨】
曹刿论战[春秋•左丘明)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
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
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目:“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
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目:“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
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目:“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
/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作家作品】春秋时期史学家,鲁国人,与孔子同时或稍前,相传《左转》《国语》为其所撰。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
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其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
468年)。主要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尤其
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与《公羊传》和《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
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回答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
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
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全国百姓,人民是不会听从您的。”
鲁庄公又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一定将实情报告给神灵。”(曹
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
即使不能件件都查清断明,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职分的一类事情,可以
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等到齐军三
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被打得大败。鲁庄公想驱车追逐(齐军)。曹刿说:“还
不可以。”(他)向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又登上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
“可以追击了。”(鲁国军队)就乘胜追击齐国军队。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
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
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有埋伏。
我看齐军撤退时车辙混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才决定追击他们。”
[文言现象]
一、古今异义
1.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
2.小大之(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
3.弗敢(加)也古义:虚报夸大;今义:增加。
4.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今义:诚信。
5.(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正义献出生命。
6.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目光短浅;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7.(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行。
8.(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
9.必以(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
10.(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忠心。
11.忠之(属)也古义:类;今义:同一家族的人。
12.衣食所(安)古义:养;今义:安稳。
13.弗敢(专)也古义:个人专有;今义:独自掌握或占有。
14.神弗(福)也古义:赐福,保佑;今义:幸运。
15.齐师(伐)我古义:讨伐;今义:砍。
16.(虽)不能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二、一词多义
1.故:(1)公问其故原因,缘故(2)故逐之所以
2.从:(1)民弗从听(2)战则请从跟随
3.其:(1)其乡人曰代他的,这里指曹刿(2)吾视其辙乱他们,指齐军
4.以:(1)何以战凭借(2)必以信按照
5.请:(1)曹刿请见请求(2)战则请从请允许我
6.之:(1)小大之狱助词,的(2)公与之乘代词,代曹刿
7.安:(1)衣食所安养(2)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8.力口:(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戴上(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虚夸
三、通假字
1.小惠未(彳扁):通“遍”,普遍,遍及。
四、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名词用为动词。赐福,保佑。
2.公将戴之:名词用为动词。击鼓。
3.为之属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份内的事
4.公与之手: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
5.下视其辙:名词作状语,下车
6.齐师政绩:名词用作动词,失败
五、特殊句式
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也”,表判断语气。译文:作战,是靠勇气的。
倒装句
1.宾语前置:何以战?2。状语后置:战于长勺。
省略句
1.省略主语:对曰:“小信未孚,民弗从也。”(省略了主语“曹刿”。)
2.省略宾语:必以分人。(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必以之分人。”)
3.省略动词: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面省略了动词“鼓”。“一鼓作气,再鼓而衰,
三鼓而竭。”)
[句析]
L十年春,齐师伐我:点明事态发生的时间,指出的是“齐师伐我”,说明战争的性质。语句对战争形势扼
要的介绍,为曹刿的请见、论战交代了必要的背景。
2.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语言描写,一方面揭示了鲁国
当权者鄙陋寡见、尸位素餐的情况,为后文鲁庄公在作战中不察敌情、急躁冒进作了铺垫;另一方面显示
了曹刿关心国事,同时也暗示了他是一个有远谋的人。
3.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认为,战争的
胜负既不取决于贵族的支持,也不取决于神明的保佑,而是决定于“取信于民他认为察狱以情是“忠之
属也”,“忠”是尽职于民,于是肯定“可以一战曹刿重视民心得失与战争胜负关系的思想,确实比“肉
食者”高明。(但和今天依靠人民的力量进行人民战争的思想是有本质区别的。)“战则请从”昭示了曹刿积
极参与国事的爱国精神。
4.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
S:“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对这次战役经过的记叙,重点写了“击鼓”
和“逐师”两件事。写曹刿指挥鲁军在“齐人三鼓”之后才开始反攻,写曹刿在观察了齐军败逃的情况之
后才决定追击,都记叙得非常简略。“公将鼓之”、“公将驰之”,说明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曹刿的两个“未
可”、两个“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沉着思断,善于捕捉于反攻和追击的时机。
5.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
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补叙,写战役之后由曹刿论证战术的选择和克敌制
胜的原因。这部分实际是全文的重点,它展示了曹刿作战指挥智勇双全的特点。“夫战,勇气也。”在此,
曹刿所说“勇气”,是战时士气的集中表现,是军士临战时的激情和果敢拼杀的昂扬斗志。齐军三鼓,鲁军
并不应鼓而动,齐军激发起来的勇气没有得到相对的呼应,反而很快由亢奋转为衰惫。曹刿抓住了这种土
气和心理变化的有利时机号令鲁军,一举得胜。此外警惕“大国难测”,不忘实地侦察,确证齐军是败溃而
非诈退,也是扩大战果、稳操胜券的重要原因。
【主题】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
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的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
【常见考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鲁庄公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被曹刿阻止了,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
战胜了齐挥,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这“敌疲我打”的方针是:,—
2.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能体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是,
;交战过程中利于反攻的时机是之时,利于追击的时机是之时。
3.《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4.《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
5.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0
6.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7.体现曹刿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语句是:,
8.体现齐鲁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的语句是:,
9.曹刿阐述勇气在战争中的作用的语句是:,。-
10.体现曹刿注意细节的语句是:,
11.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
1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13.“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的理由:,
1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
1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
1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1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答: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彼竭我盈,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4.忠之属也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6.吾视其辄乱,望其旗靡,故逐之7.公将战,曹刿请见8.十年春,齐师伐我
9.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0.下视其辄,登轼而望之
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1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4.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15.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16.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17.彼竭我盈,故克之;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阅读理解
1.曹刿对战争有哪些论述?
答:(1)论战前准备:取信于民——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论从战指挥:齐人三鼓——反击下视探望——遂逐
(3)论战胜原因:彼竭我盈——敌疲我打辙乱旗靡——敌退我追
2.课文中哪两个字最能概括曹刿这一人物的特点?文中着重刻画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结合文章举例说明。
答:远谋政治上:为国分忧,有远见卓识,深谋远虑。
军事上:谨慎、果断、机敏、持重,有卓越的指挥才能。
3.有人说,鲁庄公是一个昏君。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课文发表你的看法。
答:“鄙”,具体表现在:(1)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2)用兵轻举妄动,急功近利;(3)取胜而
不知胜。
缺点:政治无能,军事无知,目光短浅,鲁莽草率。
优点:能虚心求教,信任曹刿,让他参与指挥,识人识才,任人惟贤。
4.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就写出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答: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详写人物的语言,即“论战”,对于战
争双方对峙、交锋的具体经过等则略写。这样安排可以突出主要人物,突出中心内容,突出了曹刿的“远
谋”
5.概括出自本文的成语。
答:一鼓作气再衰三竭辙乱旗靡彼竭我盈
6.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答:写了曹刿进见鲁庄公的原因和他认为作战要取信于民的远见卓识。
7.简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反衬出曹刿的远见卓识。
8.曹刿说的“忠之属也”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9.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语句是?
答:曹刿请见战则请从
10.读了这段文字,曹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答:有爱国心和责任感。
11.文章通过描写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和才能?
答: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
12.文中的“公将鼓之”和“公将驰之”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性格?你认为鲁庄公身上是否也有可取之处,为
什么?
答:急躁冒进。可取之处:他实事求是办案,尊重下属的意见,重用人才,虚心求教。
13.概括曹刿的“远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战前;战时;战后。
三、中考试题集萃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曰:“肉食者
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入。”对目:“小惠未褊,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目:“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目:“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日;“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日:“所谓天者,非谓苍苍
莽莽之天也。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③与:亲附,
拥护爱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又何间焉间:(2)小惠未彳扁褊:
(3)战则请从从:(4)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非: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C.长跪而谢之日D.辍耕之垄上
3.翻译下列句子。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译文: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译文:
4.(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
答:1.(1)参与(2)通“遍”,遍及,普遍(3)跟随(4)不是评分:共2分。每空0.5
分,意思对即可。2.B评分:共2分。3.(1)(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2)百姓如果拥护国君,国家就安定;百姓如果辅助国君,国家就强盛;百姓如果反对国君,国家就危险;
百姓如果背弃国君,国家就要灭亡。评分:共2分。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4.围绕“得民
心”“民为贵”“取信于民”等其中一个要点阐述。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二)(2019•吉林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3题。(10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遍,民弗
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目:“小大之狱,虽不
能察,必以情。"对目:“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请写出一个出自本文的成语:。(1分)
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又何何焉/闻不容发B.望其旗摩/所向披靡
C.公将鼓之/锣鼓喧天D.小值未孚/值手拈来
7.对“齐师伐我”一事,曹刿与“乡人”的态度有何不同?(2分)
8.阅读第二段,从曹刿简短的话语中,你能感受到当时怎样的战斗形势?(2分)
9.本文借曹刿之口,揭示了战争中的哪些制胜之道?(3分)
答:5.一鼓作气肉食者鄙再衰三竭彼竭我盈辙乱旗靡(答出任意一个即可,错字不给分。)
6.B(解析:A参与/空隙;B倒下;C击鼓进军/打击乐器;D信用/随意。)
7.“乡人”漠不关心,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而曹刿则是主动参与,关心国事,挺身而出,献计
献策。
8.两军对垒,紧张的战斗形势(形势危急)。
9.①“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②善于抓住战机(战场上要一鼓作气)(或者要善于蓄士气);③谨慎而又
果断的战术思想(或要细心,胜利当前,要详察敌情再追击)。(围绕“取信于民”、“把握战机”、“详察敌
情”回答,答出三点即可。)
(三)(2019衡阳中考)古文阅读(12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褊,民弗
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
能察,必以情。"对目:“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又何间焉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①忠之属也②属引凄异
C.①战则请从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D.①故逐之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肉食者谋之②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①可以一战②以君之力
C.①战于长勺②所患有甚于死者
D.①登轼而望之②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
B.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充分地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
C.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
D.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
言简意赅的特点。
14.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鲁国取胜的原因。
答:10.D
11.B
12.(1)大大小小不同的案件,即使不能,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判。(2)作战,靠的是勇气。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
耗尽了。
13.B
14.鲁国取胜的原因有:①鲁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②鲁庄公能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③有
曹刿战场审时度势的正确指挥。
(四)(2020•北京中考)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共8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目:“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遍,民弗
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
能察,必以情。"对目:“【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目:“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曹刿请用用多识广加义勇为各抒己见
B.小倩未孚言而有信杳无音信信手拈来
C.公与之乘乘风破浪乘虚而入乘兴而来
D.遂逐齐呷出师未捷百万雄师仁义之呷
16.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i项是()(2分)
【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翻译:(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的诉讼事件,与“小惠”和“小信”相比,更能赢得百
姓的信任,具备了迎战的条件。
【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理解:曹刿能敏锐地观察战场形势的变化,他根据“辙乱”“旗靡”判断齐师撤走了伏兵,认为
可以追击敌人了。
17.“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仍然不忘担忧国事。曹刿一介平民,在国家危难之际,
挺身而出,为国解忧。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在弦高和卜式身上
是如何体现的。(4分)
材料一
秦穆公兴兵袭①郑,过周而东。郑贾人②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郑伯之命,
犒④以十二牛,宾⑤秦师而却之⑥,以存郑国。
(取材于《淮南子•氾论训》)
材料二
时汉方事⑦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支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目:“自小牧羊,
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日:“子何欲?”式日:“天子诛勾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
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取材于《汉书•公孙弘卜式完宽传》)
注:①[袭]偷袭。②[贾人]商人,在当时社会地位不高。③[矫]假托。④[犒]犒劳。⑤[宾]以客礼对
待。⑥[却之]使秦军撤退。⑦[事]这里指抵抗。⑧[式]卜式,人名。⑨[输]交纳。⑩[边]边防。
答:________________
答:15.D【解析】A.拜见/看见/看见/意见;B.信用/信用/消息/随便,放任;C.坐(车)/凭借,
依仗/利用、趁/利用、趁;D.都是“军队”的意思;故选D。
16.【甲】[乙]“判断齐师撤走了伏兵”错误。应是:判断齐师没有伏兵。
17.弦高本是普通商人(位卑),却在面对秦军侵略时挺身而出,以他的智慧和财产令秦军撤退,保住了郑
国。卜式作为普通百姓,虽无为官的才能与意愿,但也愿意捐出一半家产资助边防事业,为国家贡献自己
的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发散思维。首先要理解“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含义,即答题时要紧扣两个要素,一是身
份低微,二是不忘担忧国事。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秦穆公派出军队偷袭郑国,(军队)经过周国向东进发,郑国的商人弦高恰往西去卖牛,在周国和
郑国之间碰到了秦军,于是弦高假托郑伯的命令,用十二头牛犒劳秦军、以礼相待,使秦军以为郑国
已知道这次偷袭计划而不敢贸然前进,只得撤退,从而保全了郑国。
材料二
当时(指汉武帝时期)汉军正在边疆抵抗匈奴入侵,卜式向皇帝上书,愿意捐出一半的家财资助
边防战事。皇帝派人问卜式:“你想当官吗?”卜式说:“我从小牧羊,不熟悉怎样当官,不愿意做官。”
使者说:“那先生您想要什么呢?”卜式说:“天子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为大节而不顾性命,
有钱的人应该上缴钱款,这样一来匈奴就可以灭掉了。”
(五)(2020•重庆A)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题。(15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目:“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遍,民弗
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
能察,必以情。"对口:“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目:“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又何回焉(2)小大之桃
(3)神弗福也___________(4)望其旗磨
19.用现代仅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彼竭我盈,故克之。
20.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鲁庄公看重衣食、祭祀等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其人格的卑鄙。
B.曹刿对人心向背的重视,对进攻和追击时机的把握,都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
C.文中的对话描写很精彩,人物语言极具个性,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
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战前准备和战后论述,略写战争过程,材料剪裁得当。
21.曹刿与“链接材料”中的烛之武在强敌入侵时,表现出不同的救国态度和精神品质。请结合选文和“链
接材料”,作简要分析。(4分)
【链接材料】
晋、秦围郑®。郑文公②使烛之武®见秦君,武辞焉。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遂许之。
[注]①晋、秦、关B: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②郑文公:郑国国君。③烛之武:郑国养马官,有谋略。
答:
18.⑴参与(2)诉讼事件(或:案件)(3)赐福,保佑(4)倒下
19.(1)(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2)敌方士气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幼儿园教职工劳务派遣合同(包含膳食服务)3篇
- 2024针对水钻安装工程的风险评估与管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新型建筑体系建筑工程设计合同范本3篇
- 2024版饮用水采购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自动化设备购销合作协议3篇
- 专业版2024年木材跳板交易协议精简版B版
- 2024通信行业社会责任与公益合同
- 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探索从理论到行动
- 2025年度云服务采购与运维合同5篇
- 二零二五年度水利工程与农业综合开发一体化堰塘承包协议2篇
- 2025年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管委会招聘工作人员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萍乡卫生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 中国农业银行信用借款合同
- ISO 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要求》专业解读与应用实践指导材料之9:“5领导作用-5.3创新战略”(雷泽佳编制-2025B0)
-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原卷版)
- 初中英语听力高频词
- 2025年生活饮用水监督检查工作计划
- Unit 3 My School Section B 1a-1d 教学实录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
- 2024年度知识产权许可合同:万达商业广场商标使用许可合同3篇
- 服务营销课件-课件
- 一年级期末数学家长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