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文章主旨-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_第1页
理解文章主旨-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_第2页
理解文章主旨-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_第3页
理解文章主旨-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_第4页
理解文章主旨-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之记叙文阅读

14理解文章主旨

【阅读点拨】

一、考题形式

1.散文主旨理解。

①文末涂干西说,“爹,孩子错了!”读者对这句话有不同的理解。第一种看法:这表明涂干西意识到

自己之前对父亲的认识有误。第二种看法:这表明涂干西认识到自己离家出走的行为不对。第三种看法:

这表明涂干西明白了自己原先对生活的理解有偏差。你更认同哪一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

解。(2021陕西)

②联结【批注5】。冯骥才的散文集《世间生活》有下面四个专题,本文归入哪个专题最适合?请结合

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2022浙江宁波)

(1)人生感怀(2)生活雅趣(3)人间生灵(4)旅行印象

2.小说主旨理解。

①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喜剧,还是悲剧?结合课文的相关描写,谈谈你的看法。(九上《范进中举》)

②结合全文,探究小说主旨。(2021江苏宿迁)

③文中的“人旗”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和主旨加以探究。(分层赋分)(2021河南)

二、答题方法。

1.散文主旨理解。

(1)仔细审题,明确答题要求。

(2)阅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3)重点分析。

标题:文章标题不仅表明文章的主要内容,也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人物:文章中的主要人物身上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有助于把握文章主旨。

关键句:①抒情句:突出文章中心、深化主题。②议论句: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态度,表明文章的主旨。

③描写句:人物描写表现人物的情感变化;景物描写往往具有象征意义,能够烘托人物心理情感。

(4)分点梳理概括,根据题干要求作答(注意语言表述的简洁性)。

2.小说主旨理解。

①抓标题。分析标题表明的主要内容和传达出的作者情感。

②抓情节、人物。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性格、命运的变化能够揭示主旨。

③抓首尾段。分析开篇的语句,把握文章中心;篇末点明主题或深化中心。

④抓议论、抒情句。文中的议论、抒情句能够揭示作者的情感、观点。

⑤抓段落大意。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文章各部分,要综合归纳。

⑥抓时代背景。明确人物形象的时代特征、思想感情。

【进阶训练】

一、基础过关。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的问题。(22分)

人迹和自然

赵丽宏

①很多年前上黄山,很为那里的美妙风景所陶醉。除了山石和溪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山上的松树。

②说起黄山的松树,自然使人想起迎客松。它的形象已经通过无数照片和画被世人所熟悉。当年经过

迎客松时的情景我一直记得很清楚。迎客松是黄山的明星,自然吸引了所有来爬山的游客,人人都想作为

黄山的客人被它欢迎一下,于是大家排队站在这棵造型优美的大松树下照相。有些人觉得站着照相不够亲

热,还要在树下作出种种姿态,或是,在树干上,或是攀在树枝上……于是美丽的迎客松便永远地失去了

安宁。它很忙,也很累,它根部的泥土被热情的游客们踩得异常结实,它的躯体也是不堪重负。我看到迎

客松的时候,它已经明显地露出了疲惫的老态,它的优雅的手臂一那根向前伸展的枝杈已托不住所负的重

量,正在无力地下垂,若不是一根木棍的支撑,它恐怕早已折断。我一边为迎客松担忧,一边也难免其俗,

排队站到树下照了一张相。回来洗出照片,发现画面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根支撑着松树枝杈的木棍。我

背后的那棵迎客松,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拄着拐杖的垂垂老者……

③其实,在黄山,姿态奇崛动人的松树不计其数,迎客松未必是最出色的。在一些无人的小径边,或

是无路的幽谷中,我曾见到许多高大挺拔的松树,在宁静之中不动声色地展示着千姿百态,使人惊异于自

然的奇妙和生命的多姿。有些树在荒瘠的环境中表现出的坚强简直不可思议,它们就生长在光秃秃的岩石

上,虬结盘绕的根须如剑如凿,锲而不舍地钻进岩缝,汲取生命的养料,使之化为峥噪苍劲的枝干,化为

欣欣向荣的绿叶。它们的存活就凭借着石缝里那一点点可怜的泥土。岂仅是存活,在远离尘嚣的宁静之中,

它们所取极微,却照样生长得蓬蓬勃勃,活得轰轰烈烈。是的,它们无名,它们不为人所知,但这也正是

它们的福气——没有慕名而来的游客在它们身边喧嚷,没有追新猎奇的人烦扰。它们便有了清静,有了自

由,有了独享天籁的情趣。它们不会失去继续生长的外部环境,只要没有火山爆发,没有地层断裂,没有

樵夫的刀斧。

④现在的迎客松活得怎么样,我并不知道,也许,它至今仍一如既往站立在路边迎接兴致勃勃的游客,

园艺家们也可能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延长它的生命,保留它的美姿,然而我很难相信它会重返青春。而

那些无名的野松,我却深信它们将越活越年轻,越活越美丽,它们已战胜了大自然设置在它们前面的种种

障碍,它们通过搏斗赢得了生存和成长的权利。它们是为自己活着。

⑤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发现风景的是人类,毁灭风景的往往也是人类。许多年前,有几位朋友去了四

川九寨沟,那时还没有几个人知道那地方。朋友们回来后绘声绘色地向我描述了九寨沟仙境一般的幽静和

多彩,使我心驰神往。他们向我建议说:“你要去就趁早去,趁大家还不知道这个地方。等人群都涌进那山

沟的时候,恐怕就没有什么风景可看了!”朋友的话似乎是危言耸听,然而我颇有共鸣。我很自然地想起了

迎客松。后来我曾一次又一次错失了去九寨沟的机会,一直引以为憾,也因此而担心我再也看不到真正的

九寨沟。去年夏天,终于冲破重重险阻进入了九寨沟。因为天雨路毁,沟中人烟稀少,展现在我面前的是

一片宁静而又变幻无穷的奇妙天地,青山在云雾中出没,碧水在树林里奔流,野花在草丛和山坡上粲然怒

放……依然可以把它比作仙境。然而只要留心寻觅,在美丽的仙境中处处能找到破坏风景的人迹。最早的

伤痕是伐木者们留下来的,灌木从中被人随手遗弃的酒瓶和罐头……对一个地域广阔的森林公园来说,这

些区区人迹自然还谈不上是什么毁灭性的伤害,不过谁能说这不是一段含义不祥的序曲呢!

⑥我想,如果我是一棵树,或者是一片原始的山林,那么,与其被热热闹闹的尘置包围着名扬天下,

还不如沉默而自由地独对自然。除非那些自称爱美爱自然的人们真正懂得了珍惜美和自然。

1.“我”在游赏自然美景的过程中,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列空缺处内容补充完

整。(4分)

游黄山:为美妙风景陶醉一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九寨沟:听人介绍,心驰神往一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

【参考答案】①为迎客松担忧②为无名松祝福③错失机会,十分遗憾④亲历“仙境”,欣喜又担忧

2.分析第②段中加点字词的妙处。(3分)

有些人觉得站着照相不够亲热,还要在树下作出种种姿态,或是,在树干上,或是攀在树枝上。

【参考答案】这些动词写出了有些游客对黄山迎客松所做的不文明举动,表现了有些游客对迎客松过分亲

热,表达了“我”对迎客松自由生长的担忧和对游客行为的批判。(动词1分,分析2分)

3.在你看来,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①“我”是一个喜欢旅游、向往美好、热爱自然美景的人。很多年前到过黄山,如今“我”

还被黄山的美景所吸引。②“我”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爱护环境的人。“我”很担心迎客松遭到人们的破坏,

希望人们能珍惜和爱护大自然。(每点2分)

4.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探究这些句子在表达方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5分)

(1)我背后的那棵迎客松,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拉着拐杖的垂垂老者……

(2)它们不会失去继续生长的外部环境,只要没有火山爆发,没有地层断裂,没有樵夫的刀斧。

【参考答案】都运用了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1)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迎客松的

衰老和病态,表达了“我”对迎客松的怜悯之情。(2)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只要没有火山

爆发、地层断裂和樵夫的刀斧,这些无名松就不会被破坏、不会失去外部生长环境,增强语势,同时也流

露出“我”对无名松未来的隐隐担忧。(答出共同特点1分,每句分析各2分)

【解析】审读题干,抓住关键词“品味”“表达方面”,明确本题考查句子赏析。作答本题,首先分析两个

句子在表达方面各自的特点,然后概括其共同特点。(1)句中把迎客松比作垂垂老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手法,在表达上更加生动形象,在内容上写出了迎客松的病态和衰老,表达了“我”对迎客松的怜悯之情。

(2)句中“只要没有火山爆发,没有地层断裂,没有樵夫的刀斧”三个相同结构的短语构成排比句,在表

达上更加有气势,流露出“我”对无名松未来的担忧。据此思路作答即可。

★5.作者在文章结尾说:“不过谁能说这不是一段含义不祥的序曲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

【参考答案】“这”指的是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这句话写出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在将来或许会成为自然毁

灭的原因之一,表达了“我”对人迹破坏自然的担忧,呼吁大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理解句子1

分,分析主旨2分)

【解析】审读题干,抓住关键词“结合全文”“这句话”“理解”,明确本题结合关键句考查主旨理解。作答

本题,先结合前后文理解句子含义,然后结合全文理解文章主旨。从前一句话“这些区区人迹自然还谈不

上是什么毁灭性的伤害”可以判断句中的“这”指的是人类对于美好自然的破坏,结合本句中“不祥””序

曲”一词中可以得出“我”认为这些破坏虽然现在还不至于毁灭自然,但足以成为自然毁灭的开端,由此

引出呼吁人类保护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旨。

★6.学校公众号将本文推荐给大家,评论区留言中,大家认为这篇文章言辞恳切,发人深省。请结合文章

内容,在评论区写下你的理解。(50字左右)(3分)

【参考答案】示例:本文通过写“我”在旅游中的见闻,表达了“我”对人迹破坏自然的行为的担忧,由

此呼吁大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发人深省。

【解析】审读题干,抓住关键词“言辞恳切”“发人深省”“理解”,明确本题考查主旨理解。细读文章内容

可知,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在黄山和九寨沟旅游的过程中,看到的美景以及观察到人对自然的破坏和影

响,由此引发了“我”对这一现象的担忧,结合”除非那些自称爱美爱自然的人们真正懂得了珍惜美和自

然”等句子可以体会到“我”言辞恳切,呼吁大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据此思路作答即可。

二、能力提升。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8分)

粉皮子

董茂慧

①近郊有远房亲戚夫妻俩,丈夫叫木木,妻子叫水金。男的憨厚老实埋头干活,一天话不到五句;女

的泼辣健硕嗓门粗大,村头骂人村尾听得清清楚楚。夫妻生孩子四男三女,因不识字,男孩就叫一巴二巴

三巴四巴,女孩就叫大秀二秀三秀,我至今弄不清他们兄妹的学名,倒是这小名能脱口而出。夫妻俩非常

勤劳,却依然过得极其窘迫。逢年过节或者孩子们要注册交学费时,捉襟见肘的一家只能靠借钱维持着。

水金要强,不愿给人低头哈腰,便逼着木木去借钱,夫妻俩争执不下。通常的结局是:水金抄起棍子就打,

木木兔子般从家里蹿出去,夫妻俩在村子里追逐,水金提着木棍追在后面。这一幕深深刻在我儿时的记忆

里。

②每年春节,客家人总是热热闹闹摆上好几天的宴席招待亲朋好友,木木夫妻也会咬牙凑齐肉菜请经

常接济他们的人家吃饭。幸而自家养猪养鸡种菜,需要花钱买的东西不多,宴席虽然简单倒也基本能过得

去。每年都会跟随父亲到木木家做客,年幼的我坐在圆桌边好奇地看着一串大大小小的脑袋从厨房探出来,

盯住桌面吸着鼻涕吞口水。席间有道常见的长汀客家菜——粉皮子,原料是地瓜粉,用清水把地瓜粉调成

稀糊,慢慢加上热水搅拌后平铺在铁板上蒸熟,起锅放凉后或切成细长条或切成小方片,最后晾干成硬片

待用。因粉皮子过水后透明晶亮,被戏称为“镜子”,也称“葛粉”“玉粉”。煮熟后,大块的粉皮子莹滑油

亮不易盛舀,所以厨师会把粉皮子切小:方片状适合用骨头汤氽煮加入香菇、猪肉、笋丝或鸡鸭内脏;细

长条状适合用清水煮后捞起加入肉末、菜丝、香葱爆炒。木木家的粉皮子却是完整的一大张躺在汤盆的底

下,客人们把汤和配料吃完了却没人捞得出粉皮子吃。

③几年皆如此,有邻居悄悄告诉父亲:“水金舍不得年年花钱买粉皮子,特意叫人蒸了不要切,吃完了

汤倒掉再把粉皮子捞起来晒干,明年又能煮。”边上坐着的小伙子听后表示不屑,站起来筷子勺子并用,使

劲在粉皮子上挖出两小块,打上汤津津有味地吃了。上菜的大秀把汤盆端回厨房,没几分钟传出锅铲使劲

敲盆的声音,伴着水金的叫骂:”哪个要命的,上辈子是不是饿死的哦,这样也要挖去吃啊……”骂着骂着,

又哭开了,“明年我拿什么煮哦,又要花钱重新买!”厅里一桌客人听到哭闹停了筷子,全都傻了眼。意识

到自己闯了祸的小伙子涨红着脸,贴墙悄悄地溜得无影无踪。我跟着父亲进了厨房,木木手足无措地呆立

在灶头旁,不知道应该劝解老婆还是出去安抚客人,年纪较小的孩子围在水金身边齐声大哭,大家最终不

欢而散。粉皮子的典故从此在村子和众多亲戚中传开了。

④七个孩子大多随了木木沉默的性格,闷声干农活做家务。老大一巴坚持边干农活边读书,到了初中

实在拿不出钱交学费,他坐在屋檐下发了半天呆,便独自上山摘野果,步行挑到县城去卖。不想在路上被

自行车撞伤,野果滚了满地。一巴举着别人赔的十元钱,顶着满脑袋的血欢天喜地跑到学校注册。四季光

着脚的一巴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有了榜样,四巴和二秀三秀先后考取中专大学,毕业分配在了城市。

兄弟姐妹们现在日子过得都不错。去年正月木木夫妻登门,力邀我们全家去看他们新建的楼房。

⑤那日,木木新房门口的大坪里停满了小车,鞭炮放得满地通红,推杯换盏、觥筹交错间有人说起了

粉皮子的典故调侃木木夫妻。【A】笑得前翻后仰:”今天还请大家吃粉皮子,这菜以后

年年吃,看谁还笑话我们!"【B】涨红着脸举杯站了起来:“以前穷没办法,多亏大家不

嫌弃帮我们。一巴他们昨天商量在村里设个奖学金,谁家有孩子考上大学的都有奖!”

⑥宴席从中午吃到月朗星稀才散,木木水金夫妻喝得醉如烂泥,被一巴兄弟们扛回房间。我们随着大

伙一起告辞出来,没走多远,身后传来震天响声,朵朵烟花接连盛开,映出新房下一巴兄弟姐妹们忙碌的

身影,他们的孩子在追逐嬉闹,爷爷奶奶整张粉皮子的故事会有人讲给他们听吗?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8月17日,有删改)

7.木木家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通过哪些事进行对比来反映这一变化?(4分)

【参考答案】由贫困到富裕的变化。贫困时,置席请客不让切开粉皮子,要反复使用;富裕后请客,宾主

尽兴,并许诺年年请大家吃粉皮子。贫困时,交不起学费,只能四处借钱;富裕后,建起新楼房,准备设

立奖学金。

【解析】考查内容理解。木木家前后发生了由贫困到富裕的变化。根据第③段中的“水金舍不得年年花钱

买粉皮子,特意叫人蒸了不要切,吃完了汤倒掉再把粉皮子捞起来晒干,明年又能煮”可知,贫困时,置

席请客不让切开粉皮子,要反复使用。根据第⑤段中的“今天还请大家吃粉皮子,这菜以后年年吃,看谁

还笑话我们”可知,富裕后请客,宾主尽兴,并许诺年年请大家吃粉皮子。根据首段中的“逢年过节或者

孩子们要注册交学费时,捉襟见肘的一家只能靠借钱维持着”可知:贫困时,交不起学费,只能四处借钱。

根据第④段中的“去年正月木木夫妻登门,力邀我们全家去看他们新建的楼房”和第⑤段中的“一巴他们

昨天商量在村里设个奖学金,谁家有孩子考上大学的都有奖”可知,富裕后,建起新楼房,准备设立奖学

金。

8.第⑤段中,有人说起粉皮子的典故调侃木木夫妻,水金和木木谁“笑得前翻后仰”?谁“涨红着脸”?

在[A][B]处填写人名,并分析原因。(4分)

【参考答案】[A]水金,【B】木木。水金”泼辣健硕嗓门粗大”,性格直爽,从“笑得前翻后仰”以及说

话的语气和内容可以看出【A】处是水金;木木“憨厚老实”,沉默寡言,从“涨红着脸举杯站了起来”可

以看出【B】处是木木。

【解析】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首段中的“女的泼辣健硕嗓门粗大,村头骂人村尾听得清清楚楚”可知,

水金金“泼辣健硕嗓门粗大”,性格直爽。根据【A】处“笑得前翻后仰”,以及“今天还请大家吃粉皮子,

这菜以后年年吃,看谁还笑话我们!”语气中透出的豪爽可知,此处应为水金。根据首段中的“男的憨厚老

实埋头干活,一天话不到五句”可知,木木“憨厚老实”,沉默寡言。根据【B】处“涨红着脸举杯站了起

来“可知,此处应为木木。

9.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6分)

(1)年幼的我坐在圆桌边好奇地看着一串大大小小的脑袋从厨房殍出来,盯住桌面织着鼻涕夺口水。(加

点字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参考答案】动作描写,“探”“盯”“吸”“吞”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木木家的孩子们想吃宴席而不能

吃的馋相,反映了木木家的贫穷。

【解析】“探”“盯”“吸”“吞”是对木木家几个孩子的动作描写。联系句中的“从厨房探出来,盯住桌面

吸着鼻涕吞口水”可知,这几个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几个孩子想吃宴席上却不能吃的馋相。因为他们家

的贫困,所以才对宴席有这种反应,所以这句话也反映了木木家的贫困。

(2)一巴举着别人赔的十元钱,顶着满脑袋的血欢天喜地跑到学校注册。(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3

分)

【参考答案】我读出了一巴能交学费的激动、兴奋;也读出了一巴求学的决心和迫切;还读出了上学的不

易,生活困窘之下的辛酸。

【解析】联系第④段中的“老大一巴坚持边干农活边读书,到了初中实在拿不出钱交学费,他坐在屋檐下

发了半天呆,便独自上山摘野果,步行挑到县城去卖”可知,老大一巴对于上学有着强烈的渴望,如今终

于有钱了,可以完成注册上学,所以非常激动与兴奋。联系文本中对于木木家贫困的描写,也可以看出一

巴上学的不易。别人赔给他看病的钱,他用来交了学费,又让人看到他们一家生活困窘里的辛酸。

★10.读完这篇小说,你也许会想到这些词语:脱贫、学习、发展、勤勉……请任选一个词语,结合小说

内容,谈谈你的感想。(4分)

【参考答案】示例:我想到的是“脱贫”这个词。木木一家的生活从困窘到富裕,在这个脱贫的过程中,

既有时代的变化与进步,也有个人的勤勉与努力,还体现了学习与知识对命运的改变。(意对即可)

【解析】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我想到的是“学习”这个词。联系第④段中的

“四季光着脚的一巴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有了榜样,四巴和二秀三秀先后考取中专大学,毕业分配在

了城市。兄弟姐妹们现在日子过得都不错。去年正月木木夫妻登门,力邀我们全家去看他们新建的楼房”

可知,正是学习改变了木木家孩子们的命运,也让木木一家过上了幸福富裕的生活。

三、真题演练。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的问题。(23分)

不摇晃的光

朱成玉

①清明节的时候,我们去祖父的墓前祭莫。刚刚下过雨,山路泥泞,我们歪歪扭扭的脚印,像祖父吃

过的药丸,蜿蜒地铺向他的坟前。

②祖父是个药篓子,一生吃药无数。他爱惜生命,任何一点疼痛都会引起他的警觉,这没什么不好,

只是看着他每次大包小包地带回来的都是中药,我们就难免会失望,真希望那一包一包的,都能变成给我

们的美味糕点。

③都说久病成医,祖父也多了些所谓的经验。不过即便成医,怕也是个庸医吧。他凭自己的“试药”

效果,给别人出主意,让别人也买了一包一包的中药回去,效果不佳,他便免不了受人一阵埋怨。可是他

仍旧喜欢“多管闲事”,乐此不疲。

④祖父是个木匠,小时候经常看见他很认真地打磨着每一根木头,去掉上面的毛刺和不平,就像他大

半生以来,用自己的手和脚,一步一步趟平多舛的命途。他常常给邻里修补一下桌子和门窗,也会做一些

板凳之类的小物件给他们,从不收钱,他说他就这么点手艺,权当是帮了一点忙了。

⑤祖父活过了八十岁,算是高寿。其实延长他寿命的并非那些奇奇怪怪的中药,而是他的一副热心肠。

这份热心肠使他常常保有一份用不完的活力。

⑥祖父是个体面的人,出入一些场合,一身中山装笔挺有型,一点看不出像个“药篓子”,而且总是给

人一种感觉一他身上有光。这光,可驱疾。

⑦或许是受了祖父的影响,父亲也是这样的人。

⑧父亲年轻时卖过猪肉,过年了,有乡邻买不起肉,可是孩子又嘴馋,就想赊点儿肉包点儿饺子,他

从不犹豫,还往往多给人称一斤,“少了不够,让孩子们好好解解馋。”父亲就这样,让自己在那些灰暗的

日子里,发着微弱的光。

⑨米粒儿在白纸上画出了很奇怪的画,一片青草地,一排很小的小房子。我问她画得是什么,她说是

坟墓。

⑩为什么要画这么悲伤的事物呢?

⑪我没觉得悲伤啊!米粒儿说,那不是还有一个大大的太阳嘛!

⑫我看到了,在整张白纸的上方,是一轮红彤彤的太阳。有它照着,万物生光,无一点悲伤。

⑬你再看!米粒儿神秘地把白纸翻过来,原来,另一面也画着画一绿树红花、风车秋千、蝴蝶云朵、

玩耍的孩童...热闹欢快,一派盎然生机。

⑭在孩子的眼中,生与死,两个世界,只是一张纸的距离。

⑮诗人牧心把矿工的下井升井比喻为在阴阳两界穿行:“在阳间,他不能将自己藏在黑暗中;在阴间,

他不能将自己抛在阳光下。”

⑯去黑暗中采光的人,本身即为光。并且我坚信,你收拢了多少光,就能泅开多少黑暗的墨。

⑰我看着向日葵一寸寸地向上攀爬,心疼它仰望的脖颈,却又无法更改它内心的热爱。我仰望它的姿

势,又何尝不是另一棵向日葵呢!库切说,你内心肯定有某种火焰,能把你和其他人区别开来。当山河重

新排序,你再向上一个台阶,离落日就又近了一步,你距离那束光的熄灭,还有一支烟的距离。在这段距

离里,你可以给渔民点亮一座灯塔,可以给风中的人,指向一座温暖的小屋。

⑱一束光熄灭,肯定还会有另一束光亮起。就像晚霞褪尽,月亮升腾,如此.生生不息,维系着整个

尘世的活。

⑲月亮是人心里的光在夜空的反射。它不会嫌弃任何一个城镇和村庄,任何一条沟果,任何一片破瓦,

以及上面每一丛鲜亮的苔葬……如圣母之爱,抚慰贫寒的人们一生活即便穷苦逼仄,也会有一束不肯服输

的光,亮着。最小的缝隙里钻出去的光,会像一根针,扎得破尘世最厚的那张脸皮。

⑳所谓活着,就是一束不熄灭的光,就是,不绝望。

㉑夜里,小孩子拿着手电简玩耍,我听见有人在喊——“看啊,那幼小的人,拄着一束光。”

㉒这是诗歌。在生活里,没有人愿意做小说家,因为他们总喜欢,把一条平坦的路,走得跌宕起伏。

然而更真实的生活,应该是诗歌和小说的融合——漫长,灰暗而曲折的路,不必心生寒凉,心怀善念,就

会拄着一束光。路弯曲,脚步却是笔直的。那束光或许不会减轻你的疼痛和劳累,但至少,会令你走得稳

妥,不摇晃。

(刊载于2022.1,有删改)

11.祖父身上“不摇晃的光”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①凭自己的“试药”效果给别人出主意,效果不佳,受人埋怨却乐此不疲;②作为木匠,认

真打磨每一根木头;③常常免费给邻里修补桌子和门窗,做板凳之类的小物件,有一副热心肠;④总以一

身中山装出入一些场合,是个体面的人。

12.米粒儿的画展现了不同的世界,作者安排这一情节有何用意?(4分)

【参考答案】①米粒儿的画展现出了两个不同的世界,写出了在米粒儿这个幼小的孩子眼里,生与死两个

世界只是一张纸的距离,以此引出作者后文要表达的观点,表现了作者对“不摇晃的光”的感悟和思考,

丰富了文章的内容;②为下文点明主旨一一只要心怀善念,人生之路会走得更加稳妥做铺垫。

13.根据括号内要求,理解分析句子。(4分)

(1)一束光熄灭,肯定还会有另一束光亮起。就像晚霞褪尽,月亮升腾,如此,生生不息,维系着整个尘

世的活。(怎样理解句中的“生生不息,维系着整个尘世的活”)

【参考答案】只要我们心存善念,不管前路上遇到多少困难和坎坷,即便一束光熄灭,也总会有另一束光

亮起,指引着我们奔向光明的未来。

(2)最小的缝隙里钻出去的光,会像一根针,扎得破尘世最厚的那张脸皮。(从修辞角度分析)

【参考答案】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缝隙里钻出去的光比作一根针,将生活中的贫寒、穷苦等比

作脸皮,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即便是再微弱的光,也有足够的力量抵御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