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四选修部分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46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四选修部分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46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四选修部分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46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四选修部分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46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四选修部分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46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选修三|20世纪的斗争与和平第46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1)时代背景:20世纪初的世界已经基本成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形成。(2)根本缘由: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3)重要缘由①法德、英德、俄奥三大冲突激化,形成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②列强的争夺、民族冲突的日益激化,使巴尔干地区成为冲突冲突的焦点。③20世纪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为大战爆发和扩大供应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4)干脆缘由: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务,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2.经过阶段时间主要战役(事务)影响爆发1914年6月~7月萨拉热窝事务一战爆发的导火线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施里芬安排”破产其次阶段1915~1916年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斗争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对德宣战,俄国退出大战,中国对同盟国宣战同盟国相继倒戈,一战结束3.性质(1)帝国主义斗争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冲突斗争的实质是争夺殖民地。②在对殖民地的争夺与分赃过程中形成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③两大军事侵略集团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非正义斗争①从斗争的起因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定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②斗争过程中,各帝国主义国家提出的斗争目标和瓜分领土的要求,露骨地显示了这次斗争的侵略性质。③从斗争的结果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处置中,巴黎和会的召开就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宰割与掠夺。4.影响(1)经济方面:促使政府机构变更了职能。“一战”中,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将整个国家经济纳入了斗争的轨道,斗争迫使政府建立起一整套特地机构对经济进行干预,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起先萌芽。(2)政治方面:变更了世界格局。①促成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变更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②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了动摇,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战败瓦解,英法等国受到重创。③美日等国乘机快速崛起。④被压迫民族觉醒,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冲击了世界殖民体系。(3)科技方面:“一战”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①“一战”前独创不久的飞艇、飞机等在斗争中受到重视,“一战”后很快向民用方面推广。“一战”中汽车的机动性被人们重视,渐渐代替马车成为陆上主要交通工具。②斗争还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及生产流程和管理的不断改进。(4)思想观念:使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战”引起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斗争心情的高涨,同时也使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eq\a\vs4\al(|思维点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冲突的根源和实质欧洲列强的主要冲突及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缘由,其形成的根源在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实质是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建立背景(1)一战变更了帝国主义之间力气的对比。(2)战胜国迫切须要宰割战败国,协调各种冲突。2.凡尔赛体系(1)建立:协约国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2)内容:领土问题;殖民地问题(委任统治权);军备问题;赔款问题。(3)特点:掠夺性;分赃性;不能长久。(4)影响①短暂协调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冲突,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②使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更,欧洲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③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重新划分了殖民地,有利于战后欧洲的稳定与复原。④体系内部隐含了很多冲突,如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冲突、战胜国之间的冲突、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冲突。3.华盛顿体系(1)建立: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筑了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国际关系的新格局。(2)影响①短暂缓和了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殊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②确立了美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确立了美英同为海上第一强国地位;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重新确认了对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③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受到了限制。④中国成为华盛顿体系的最大受害者。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调整(1)经济:道威斯安排的实施,帝国主义由遏制德国转向扶植德国。(2)政治:《洛迦诺公约》的签订使德国的国际地位上升。(3)外交:《非战公约》的签订,使20世纪出现了短暂的和平。5.国际联盟(1)背景①一战后期,威尔逊在“十四点和平安排”里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②巴黎和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取得一样看法,通过国联盟约。(2)成立:1920年初,国联正式成立。(3)主要机构:大会、行政院、秘书处。(4)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平安。(5)性质:英法限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6)解散:二战期间,国联名存实亡。联合国成立后,1946年国联宣告解散。(7)活动①复原战后欧洲经济。②1924年缔结了《日内瓦议定书》。③“九一八”事变后国联进行调查,宣布日本为侵略国,却要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④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国联对其进行经济制裁,却不把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列入禁运范围。(8)评价①在复原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和平方面发挥了肯定的作用。②对法西斯侵略姑息纵容,未给世界带来长久和平。6.《非战公约》的签订(1)时间:1928年8月。(2)创始国及签订:美、德、法等15国在巴黎签订《关于废弃斗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即《非战公约》。(3)内容: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4)评价①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②第一次提出放弃把斗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有肯定进步意义。③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的互不侵扰原则,供应了重要的法律基础。7.凡尔赛体系脆弱性、不稳定性的缘由(1)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确定,一旦新的力气对比出现,建立在旧的力气对比基础上的国际格局就必将被打破。(2)凡尔赛体系不但没有消退各大国之间的冲突,反而更加激化了固有的冲突,甚至孕育了新的冲突。①和约对战败国惩处性的掠夺必定会激化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冲突,尤其是法、德之间。②对弱小国家的随意宰割,也必定会激化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冲突。③巴黎和会策划了对苏俄的武装干涉,成为反苏斗争司令部,导致两大社会制度之间的对立与仇视。④分赃不均导致战胜国之间的冲突也非常突出,将来更大冲突的种子已经悄然埋下。eq\a\vs4\al(|思维点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双重性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在宰割战败国和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建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它短暂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冲突,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又具有明显的“分赃”性质和大国强权色调,在“和平”体系下,掩盖着各种冲突与隐患,为后来其次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一、人类在20世纪出现世界大战的缘由1.随着工业革命深化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整个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世界最终连成一个整体。同时,出现了英、法、美、德等几个世界性大国。3.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19世纪下半期,美、德、日三国跳动式发展,实力直逼或超过老牌殖民帝国,从而引发了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斗争。4.对殖民地的争夺中英德冲突最为尖锐,德国首先构筑同盟体系应付英法,从而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重兵对峙的局面。5.其次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应用于军事领域,为世界大战供应了技术基础。二、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比较1.不同点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背景一战变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气对比,世界格局发生了变更;战胜国与战败国媾和美、日为争夺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冲突尖锐;美、日、英三国开展海军军备竞赛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冲突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亚太地区的冲突内容签订《凡尔赛和约》;签订对奥、保、匈、土和约;探讨建立国际联盟问题《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中日《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件》结果形成凡尔赛体系形成华盛顿体系2.相同点:都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均由少数大国操纵;都侵扰了中国的主权;都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和平体系,为经济的复原与发展创建了条件。1.(2025届云南昆明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18年,欧洲各民族已经进入了历史上最具毁灭性、最残酷的斗争的第四个年头。人们尽管做出种种牺牲,但还是看不到斗争的终点。厌战和失败主义心情不仅在战壕中出现,而且也在两大阵营的平民百姓当中出现。其中一个最惊人的表现是:1917年7月19日,德国国会以212票对126票通过了《和平决议》。同样在英国,前外交大臣兰斯多恩侯爵写了一封公开信,预言若不实行某种方法结束冲突,西方文明将崩溃。美国参战和俄国革命还引进了一种马上产生世界性影响的新的思想意识。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和列宁的革命口号就其影响而言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标记着曾在19世纪非常完全、非常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到大战结束时,欧洲的限制已明显减弱,而且正在各地受到挑战。——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依据材料,概括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缘由。(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一战结束时欧洲全球限制力减弱的表现。解析:第(1)问,据材料“厌战和失败主义心情不仅在战壕中出现,而且也在两大阵营的平民百姓当中出现”得出民众厌恶斗争,渴望和平;据材料“1917年7月19日,德国国会以212票对126票通过了《和平决议》”得出德国国会的推动;据材料“前外交大臣兰斯多恩侯爵写了一封公开信,预言若不实行某种方法结束冲突,西方文明将崩溃”得出政治家的努力;据材料“美国参战和俄国革命还引进了一种马上产生世界性影响的新的思想意识。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和列宁的革命口号就其影响而言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得出美国参战和俄国革命变更斗争局势。第(2)问,据材料“美国参战和俄国革命还引进了一种马上产生世界性影响的新的思想意识。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和列宁的革命口号就其影响而言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并结合所学得出美国实力大增,并企图称霸世界;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结束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一战对欧洲造成巨大的破坏。答案:(1)缘由:民众厌恶斗争,渴望和平;德国国会的推动;政治家的努力;美国参战和俄国革命变更斗争局势。(2)表现:美国实力大增,并企图称霸世界;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战结束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斗争对欧洲的巨大破坏。2.(2025届江西赣州摸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日三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了某些与战前不同的重要变更,海军军备竞赛阴云覆盖。1920年12月,美国参议员博拉提出召开各国限制海军军备的国际会议的建议。1921年,美国国会通过提案,要求政府同英、日进行裁军谈判。11月,在远东有利害关系的美、英、日、法、意等九国的代表聚会华盛顿,纪念停战三周年。12月,裁军会议正式实行。美国总统哈定在开幕词中信念十足地说道:“我们在这里相逢是为了服务于人类……记录下一个关于世界本性的公开宣言,它经过了斗争中战火的洗礼并因为焦虑的结果而变得更加敏感。我寄希望于那种对强调和平保障的理解能使世界宁静的努力来削减负担,改善秩序。”与会各国对美国国务卿休斯提出的裁减舰船的设想反应不一,经过近3个月的激烈探讨,1922年2月6日,美、英、日、法、意五国缔结了《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五国主力舰总吨位限额为美、英各52.5万吨,日本31.5万吨,法、意各17.5万吨;五国航空母舰总吨位限额为美、英各13.5万吨,日本8.1万吨,法、意各6万吨;主力舰的排水量不得超过3.5万吨,舰炮口径不得超过16英寸。其他舰船未做限制。在裁减陆军方面,因日、法、意等国的坚决反对而无结果。——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1921~1922年裁军会议召开的背景。(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1921~1922年裁军会议对世界局势的影响。解析:第(1)问,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日三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了某些与战前不同的重要变更”并结合所学,得出一战后美、英、日力气对比、国家关系发生重大变更;据材料“海军军备竞赛阴云覆盖”并结合所学学问,得出海军军备竞赛,远东—太平洋地区局势惊慌;据材料“1920年12月,美国参议员博拉提出召开各国限制海军军备的国际会议的建议”并结合所学,得出美国为了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利益,提倡召开裁军会议。第(2)问,关于其影响要一分为二地分析,得出限制了海军军备竞赛,短暂缓和了列强之间的冲突,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相对稳定;据材料“五国主力舰总吨位限额为美、英各52.5万吨,日本31.5万吨,法、意各17.5万吨;五国航空母舰总吨位限额为美、英各13.5万吨,日本8.1万吨,法、意各6万吨”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得出美日的崛起和争斗,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据材料“其他舰船未做限制。在裁减陆军方面,因日、法、意等国的坚决反对而无结果”并结合所学,得出缺乏对协助舰船、陆军和空军军备限制,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世界局势隐含新的惊慌因素。答案:(1)背景:一战后美、英、日力气对比、国家关系发生重大变更;海军军备竞赛,远东—太平洋地区局势惊慌;美国为了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利益,提倡召开裁军会议。(2)影响:限制了海军军备竞赛,短暂缓和了列强之间的冲突,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相对稳定;美日的崛起和争斗,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缺乏对协助舰船、陆军和空军军备限制,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世界局势隐含新的惊慌因素。1.(2025届五省优创名校其次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1916年8月,索姆河战役中的最终阶段,陆军元帅兴登堡与鲁登道夫将军接管了德国的军事指挥权,随后,他们做出了建立兴登堡防线的确定,工程的建设期为1916年至1917年。1917年,在西线战线上,法国的尼韦勒将军取代了一向小心翼翼的霞飞将军,他确定用闪电战取得斗争的成功。兴登堡鉴于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的失败,确定在西线实行守势。由于兴登堡防线的修筑,德军的战线缩短了50公里,从而确保德军从今释放出13个师的储备军事力气。当时,传统的进攻方式是大批步卒在炮火掩护下发起冲锋,但是这种冲锋在深壕沟、巧布地雷和机枪掩体相结合的防卫设施面前没有多大效果;尼韦勒将军的军队跃出壕沟发动攻击遭遇了巨大的失败;这条防线使得协约国蒙受了四十万人的伤亡,而德国人伤亡只有二十五万人。1918年9月,协约国多国联军组织军队在西线发起大规模进攻,突破了号称坚如磐石的兴登堡防线。——据马丁·吉尔伯特《第一次世界大战》等整理(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德国做出建立“兴登堡防线”确定的历史背景。(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兴登堡防线”的影响。解析:第(1)问,据材料“兴登堡鉴于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的失败,确定在西线实行守势”可知德国在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的失败;协约国在西线渐渐驾驭主动权;德国实行军事守势;据材料“1917年,在西线战线上,法国的尼韦勒将军取代了一向小心翼翼的霞飞将军,他确定用闪电战取得斗争的成功”可知法国调整军事战术。第(2)问,据材料“由于兴登堡防线的修筑,德军的战线缩短了50公里,从而确保德军从今释放出13个师的储备军事力气”可知防线的修建使德军的战线得以缩短,释放了大量军事力气,增加了其军事上的敏捷性;再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在应对欧洲传统斗争时作用明显;但最终无法挽救德国在一战中失败的定局。答案:(1)背景:德国在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的失败;协约国在西线渐渐驾驭主动权;法国调整军事战术,德国实行军事守势。(2)影响:防线的修建使德军的战线得以缩短,释放了大量军事力气,增加了其军事上的敏捷性;在应对欧洲传统斗争时作用明显;但最终无法挽救德国在一战中失败的定局。2.(2025届四川宜宾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在欧洲的三条战线进行: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奥军与俄军在南线争斗。这场斗争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延绵过长的战线和阵地战的斗争方式,使双方都难以有效突破对方的防线,快速取胜极为困难。1916年,西线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双方均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惨重,两大战役分别被称为“绞肉机”和“地狱”。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与斗争。中国参战的意图在于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十几万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从事各种艰苦工作,他们的技术、高效以及英勇,经常得到协约国官兵的赞扬。在协约国一方,中国派出的劳工数量最多,在欧洲的时间也最长。约有3000名华工在这次斗争中献出了生命。——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解析:第(1)问,特点可以从时间、背景、规模、程度、影响等方面来回答。由所学过的一战相关史实可知,一战爆发前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国的冲突与竞争空前激烈,1914年一战爆发始终持续到1918年,可知一战各国冲突困难,持续时间长;由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在欧洲的三条战线进行”可知其规模很大;由“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分别被称为‘绞肉机’和‘地狱’”可知其造成极大伤亡,破坏性强。第(2)问,影响可以联系所学过的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来回答。答案:(1)特点:时间长;规模大;冲突困难;破坏性强。(2)影响:付出了沉重代价,加重了人民负担;最终意图落空,诱发了五四运动;促使国人看清帝国主义的本质,刺激了民族意识的觉醒,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3.(2025届广东揭阳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英日同盟》是1902年英国和日本为对抗俄国在远东的扩张而结成的军事同盟。主要内容是:缔约国双方相互承认有权爱护自己在中国和朝鲜的利益,如英国在中国的、日本在中国和朝鲜的“特殊利益”遭到他国威逼,或因中朝内部发生“骚乱”而受到侵害,两国有权进行干预;缔约国一方为爱护上述利益而与第三国作战时,另一方应严守中立;如缔约国一方遭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进攻时,另一方应予以军事救济,共同作战。在隐私条款中还规定:两国海军应协作行动,在远东海疆保持优势。1905年两国签订了第2个同盟条约,承认日本对朝鲜的“爱护权”。1911年签订第3个同盟条约,增加了一条重要的规定,即同盟条约的效力不能及于日美两国间的斗争。1921年华盛顿会议,在美国压力下,《英日同盟》为英、法、美、日《四国公约》所取代。——摘编自百度百科(1)依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分析1902年英日结盟的缘由。(2)依据材料供应的英日同盟发展变更的信息,结合所学学问,分析20世纪前期亚太地区国际格局的变更。解析:第(1)问,据材料“《英日同盟》是1902年英国和日本为对抗俄国在远东的扩张而结成的军事同盟”并结合所学,得出英国在远东中国和中亚的殖民霸权地位受到俄国的挑战,甲午中日斗争后,俄国发起“三国干涉还辽”事务,日俄冲突激化;两国为对抗俄国在远东的扩张而结成军事同盟;据所学其次次工业革命的史实,得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其次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的狂潮。第(2)问,据材料“英国在中国的、日本在中国和朝鲜的‘特殊利益’遭到他国威逼,或因中朝内部发生‘骚乱’而受到侵害,两国有权进行干预……1905年两国签订了第2个同盟条约,承认日本对朝鲜的‘爱护权’”并结合所学,得出同盟订立后,日本加紧扩军备战,发动了1904~1905年的日俄斗争,战胜俄国,独占朝鲜,在华势力大增;据材料“1911年签订第3个同盟条约,增加了一条重要的规定,即同盟条约的效力不能及于日美两国间的斗争”并结合所学学问,得出1899年美国对华提出“门户开放”,美日冲突渐渐上升为主要冲突,随着英国在华势力的衰退,英美渐渐接近;据材料“1921年华盛顿会议,在美国压力下,《英日同盟》为英、法、美、日《四国公约》所取代”并结合所学学问,得出一战期间,日本短暂独霸中国,英国在华利益受损。1921年华盛顿会议,在美国拉拢和压力下,英日同盟为英、法、美、日《四国公约》所取代。接着签订的《九国公约》,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大国共同限制的局面。答案:(1)缘由: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其次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的狂潮;英国在远东中国和中亚的殖民霸权地位受到俄国的挑战,甲午中日斗争后,俄国发起“三国干涉还辽”事务,日俄冲突激化;两国为对抗俄国在远东的扩张而结成军事同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