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个小农家的暮刘半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本诗散文式的语言风格和民歌式的语言特点;学习动词的精确使用、颜色形容词的对比方法;体会以白描和叙述的语言抒写对故国田园的思念和热爱。过程与方法自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诗人对祖国深情的眷恋;理解诗人审美情感的人性化价值和社会化价值。走近作者刘半农(1891-1934),原名寿彭,改名复,字半农,号曲庵,江苏江阴人。著名的诗人、翻译家、语言学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健将。1907年入常州府中学,1912年到上海任中华书局编辑。1917年任北京大学预科国文教员。《新青年》创刊伊始,即为之撰稿,并一度参加编辑工作。1920年赴英入伦敦大学学习,1921年转入巴黎大学专攻语音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1926年主编《世界日报》副刊,并任中法大学国文系主任。1929年起历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北平大学女子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教务长等职。1934年7月14日在赴绥远地区调查方言,搜集民谣途中病逝。代表作有诗集《瓦釜集》、《扬鞭集》。翻译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衣》、《茶花女》、高尔基小说《二十六人》,同时,他又是我国语言及摄影理论奠基人。他的《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康士坦丁语言学专奖”,是我国第一个获此国际大奖的语言学家。刘半农是中国新诗的开拓者、白话文的倡导者,并亲自进行实践。他还倡导文学作品的分段和运用新式标点,并创造了“她”“它”二字,沿用至今。背景解读1920年,在文学革命初战告捷的时候,刘半农这位为它“很打了几次大仗”的战士却携妻将雏,告别了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到欧洲攻读语言学,由此开始了学者生涯。但是,学问之道并没有消解其作为诗人的敏感与热情,相反,远离故土的孤寂与悲哀在无情煎熬着他,折磨着他;于是,在彻夜难眠之中,在孤灯片影之下,这位为白话新诗的诞生而费尽心力的诗人在异国他乡又挥笔写就了许多思乡的诗章。《一个小农家的暮》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标题欣赏——“一个小农家的暮”是个什么结构的短语?这个短语的重心在那个词?诗歌是如何表现出“一个小农家”的特点?【明确】这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重心在“暮”字上。诗歌如何表现出“一个小农家”的特点,我们在下文细细体会。【原文】①她在灶下煮饭,/新砍的山柴/必必剥剥的响。/灶门里嫣红的火光,/闪着她嫣红的脸,/闪红了她青布的衣裳。②他衔着个十年的烟斗,/慢慢地从田里回来;/屋角里挂去了锄头,/便坐在稻床上,/调弄着只亲人的狗。③他还踱到栏里去,/看一看他的牛,/回头向她说:/“怎样了──/我们新酿的酒?”④门对面青山的顶上/松树的尖头,/已露出了半轮的月亮。⑤孩子们在场上看着月,/还数着天上的星:/“一,二,三,四……”/“五,八,六,两……”⑥他们数,他们唱:/“地上人多心不平,/天上星多月不亮。”一九二一,二,七,伦敦。预习质疑及感悟:(说说自己的理解或感受或质疑)分解提问——全诗写了几个场景?各表现了什么?特点如何?【点拨】她:身着青布衣裳,用新砍的山柴煮饭,灶火映红了脸和衣裳。他:衔着旧烟斗从田间回来;挂去锄头,坐上稻床,调弄狗,踱步(duóbù)到栏间看牛。月亮:在门对面,在青山顶,在松树尖。孩子们:在场上,看月,数星星、唱歌。上述每个写作对象有何特点?整个场面构成的农家田园生活具有怎样的整体特点?【点拨】她:勤劳朴素。他:悠闲和善。月色:静谧;孩子们:天真好玩;清新恬淡、和睦闲适,有乡村气息。结合写作时间思考:作者身处“伦敦”这样的都市,为何表现出对农家田园生活的向往?【明确】《一个小农家的暮》写于1921年的伦敦,在西方现代化的都市里,诗人思念着祖国,回想农村的生活情景,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祖国、故乡、农村、农民的深情。或许这首诗也代表了诗人对故乡江阴浓郁的怀念之情吧?——①思乡;②理想化。这首诗以叙事的笔调朴实无华地写了一个小农家的傍晚生活。黄昏时分,下了田的丈夫回到家里,妻子在灶下烧饭,丈夫在这个空儿里,逗逗狗、探探牛,问一声新酿的酒怎样了;月亮出来了,孩子们数着星,看着月,唱着,跳着,戏耍着。一幅多么安详和乐的农家生活图。这首诗最感动人的是它的亲切、真实。每一个住过农村的孩子,心中都有这份甜美的回忆。城市里长大的人,透过诗人忠实的描写,也能想象体会出这份安详的幸福。这一首诗的调子自然、流畅。诗的描写不仅感人,而且是美丽的。第一段“嫣红的火光”“嫣红的脸”“闪红”的“青布衣裳”,透过“颜色”的处理,美化了诗境。读者情不自禁地要认定,这妻子的容貌是美丽的,这妻子的性情是温柔的,这妻子的心地是善良的。妻子如此,丈夫呢?透过“便坐在稻床上/调弄着只亲人的狗”,以及踱到栏里去看牛,回过头问声“怎样了──/我们新酿的酒?”等“动作”的处理,也表现了他的温柔善良与可亲,读者同时也认定这丈夫是强烈地关爱着这个家的。最后诗人描写孩子们的歌唱──“地上人多心不平,/天上星多月不亮。”世间的人啊心常不平,心不平的人啊哪有快乐?这首诗主要采用了何种表达手法?效果如何?【明确】白描;平实质朴。含英咀华一言品评(这首诗我喜爱的诗句摘录及品评):问题一:这首诗写了一个小农家日常生活的三个画面,请你给这三个画面分别起个名字,另外说一说这个小农家有着什么特点?透过诗歌的文字,你感受到的妻子和丈夫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明确】三幅图画:农妇夜炊图、农夫收工图和孩子观月图。(意思对即可)特点:这里的屋舍自然简单、拙朴温馨,这里的人际关系和谐美好、其乐融融,这里的生活闲适自足、温暖安康,这里的自然环境静谧清幽、纯净美妙。妻子:{读【原文①】她在灶下煮饭,/新砍的山柴/必必剥剥的响。/灶门里嫣红的火光,/闪着她嫣红的脸,/闪红了她青布的衣裳。}——第一段“嫣红的火光”“嫣红的脸”“闪红”的“青布衣裳”,透过“颜色”的处理,美化了诗境。我们情不自禁地要认定,这妻子的容貌是朴实、美丽的,这妻子的性情是温柔、贤淑的,这妻子的心地是善良的。丈夫:{读【原文②】他衔着个十年的烟斗,/慢慢地从田里回来;/屋角里挂去了锄头,/便坐在稻床上,/调弄着只亲人的狗。}{读【原文③】他还踱到栏里去,/看一看他的牛,/回头向她说:/“怎样了──/我们新酿的酒?”}——透过“他从田里走回来”可以看到他是简朴、勤劳的,“便坐在稻床上/调弄着只亲人的狗”,以及踱到栏里去看牛,回过头问声“怎样了——/我们新酿的酒?”等“动作”的处理,也表现了他的温柔、善良与可亲,我们同时也认定这丈夫是强烈地关爱着这个家的。“亲人的狗”如何理解?是“如同亲人一般的狗”,还是“亲近人的狗”问题二:作者为什么把在军阀统治下的农村生活写得如此诗情画意?【明确】这首诗写的是被诗人理想化了的农村生活。之所以这样写,也与作者此时在国外,思念祖国、思念故乡的情怀有关。距离,使诗人把记忆中的农村生活的表象修缮了,变得更加美好,更加让人思念。诗人以欣赏的态度,跳荡的旋律,便于表现欢快情绪的“阳”韵,描写一个农家的傍晚——年轻的女主人和她的丈夫、孩子,荡漾着幸福、和谐与欢乐的生活。它们都传达出了诗人对祖国农家生活的憧憬与向往。换言之,诗人是把自己浓郁的思国之情,寄托在这三种恬淡的农家之景的形象描绘之中的,从而造成了情与景融、意与境谐的优美意境,实现了其“于自然界中见到真处”的审美理想。同时,许多知识分子在接受现代文明的同时,却又被现代文明无情地改造了,于是,异化了的自己都颇感失落,而安闲从容心态的失落,应该是一种最可怕的失落吧!因此,刘半农精心描绘的这些美好的画面,其重点不在展露小农生活的落后滞缓,而在寄托自我的心灵归宿,为自己寻找一片纯净的乐土。诗歌描写平淡,而诗意盎然。有的论者说,诗人所写的是现实中不曾有的“世外桃源”,美化了军阀统治下的农村生活。这是一种误解。刘半农当时并非不知道农村的贫富对立,也并非不知道农民生活的苦楚。应从生活的多样化去理解这种“农家乐”。问题三:结尾孩子们唱:“地上人多心不平,/天上星多月不亮。”你认为这话有什么深意吗?【明确】{读【原文⑥】他们数,他们唱:/“地上人多心不平,/天上星多月不亮。”}——这两句普通的江阴民谚,如果说单从孩子的口里唱出来的话,只能说明它是一种流传的歌谣,孩子只是把它哼唱出来。那么,从字面上,从传播的广度看,它代表大众的心声,对地上苍生的艰难生活的申诉。另外,也体现出诗人当时大力提倡写作民歌、儿歌,从各地方言中吸取精华用于诗歌创作的诗歌理念。语言品味:问题:诗的发现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这首诗描写对象是普通农家的普通生活,语言质朴无华,却非常准确而生动,请你试举出两个例子,并分析其中的意蕴。【明确】在写女主人公时运用色彩的变化来映衬她的勤劳、娴淑和美丽。“嫣红”和“青布”颜色的鲜明对比,动词“闪”逼真地写出了火光闪动的画面,生动地描写了农家生活最细腻的厨房场景。而在描写男主人公时主要用动作,“衔着”烟斗从田里“回来”,“挂去”了锄头,“坐”在稻床上,“调弄着”狗,“踱”到栏里去看牛,从这些动作看出了农村生活的悠闲、与自然生命的贴近。诗人对农村生活非常熟悉,因而把握了最能体现农民生活的细节。{读【原文④⑤⑥】门对面青山的顶上/松树的尖头,/已露出了半轮的月亮。/孩子们在场上看着月,/还数着天上的星:/“一,二,三,四……”/“五,八,六,两……”//他们数,他们唱:/“地上人多心不平,/天上星多月不亮。”}——摄入诗人镜头的还有是农村常见的自然景物:青山、松树、月亮……在这静谧美丽的景色中,孩子们在月光下看着天上的月亮,数着天上的星星,唱着动人的儿歌,孩子们数天上星星时的颠倒错乱,则突出了他们的浑然未琢的童心,体现了本诗反映自然之“真”。整首诗的语言是散文化的,例如对月色的描写:“门对面青山的顶上/松树的尖头,/已露出了半轮的月亮。”格外地清新、隽永。助读贴士:在常州府学堂毕业前一年,出于对学校保守的教育体制的不满和失望,刘半农毅然从学校退学,决定离开家乡到外地发展。1912,刘半农只身前往上海,经朋友介绍,在时事新报和中华书局谋到了一份编辑工作,并业余在在《小说月报》、《时事新报》、《中华小说界》上发表译作和小说。经过几年奋斗,刘半农在上海滩声名鹊起,被人称为“江阴才子”、“文坛魁首”,他已经可以靠着每月几十元的稿费维持一家人的生活。1917年夏,刘半农从上海返回江阴,在家中赋闲,由于没有固定收入;只好靠变卖家中物品、妻子到娘家去借贷为生。就在一家人贫困潦倒的时候,忽然接到了一封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寄来的聘书,正式聘请他担任北京大学预科国文教授。原来不久前在上海刘半农与《新青年》主编陈独秀有过一次会面,陈独秀慧眼识珠,不仅看出刘半农身上的锐气,更看出他是—个可造之才,北大正需要这样的人,于是向不拘一格选人才的蔡元培先生作了大力推荐。就这样,随着一纸聘书,刘半农这个连中学都没有毕业的人,一步跨入了北大这个全国最为显赫的高等学府。同时执教的还有钱玄同、周作人、胡适等人。最初他教授诗歌、小说、文法概论和文典编纂法等。他国学功底并不逊于他人,而且又长于写作,阅读广泛,上课又认真准备,不久就站稳了脚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很快人人都知道北大来了一个中学肄业的国文教授刘半农。但在北大这个学院派占统治地位的地方,像他这样—个连中学都没有毕业的大学教授依然被一些人视为“下里巴人”,对他能否胜任教学工作常常表示怀疑。—次在《新青年》编委组成人选上,胡适就直接提到了人选的学历问题,这对刘半农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刺激。同时,刘半农在上海滩染上的才子气,包括衣着打扮等作派也遭到一些人的诟病。于是,刘半农发奋读博士,在蔡元培的支持下,刘半农考上了公费赴英留学的资格。1920年2月7日携夫人朱惠和女儿小蕙赴英留学。留学过程中也是历尽艰辛,于1925年获博士学位回国。荐诗交流:诗海拾贝(我喜爱的诗或诗句摘录)——(略)推荐理由(略)老师推荐的诗及一句荐评刘半农有一首小诗,比《一个小农家的暮》更为著名,从1920年创作出来至今一直广为流传,倍受赞誉,这就是刘半农到伦敦后不久创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有人说这是一首写给女友的情歌,但更多的人认为,“她”字在这里代表的是中国,这首诗应该是刘半农在异国他乡思念祖国家乡的心声。请大家伴着诗歌优美的韵律,反复诵读,深入体会诗人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吧。《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1920年9月4日伦敦迁移训练同是抒发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教我如何不想她》与《一个小农家的暮》这两首诗在表达的方法上有很多不同,你能试着比较分析一下吗?【明确】首先,抒情方式不同。《一个小农家的暮》采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全诗没有出现任何想念、眷恋的字眼儿,但是通过对一种典型中国农村的日常生活画面的描写,通过这种充满温情的回忆、想象与描述,却完美而意蕴深长的传达出对祖国的讴歌与思恋,因而具有更为丰富的情感内涵。《教我如何不想她》则更多的是直抒胸臆,而且利用主题句的反复来加强这种感情,也有一唱三叹、浓烈感人的效果。其次,写景的方法不同。《一个小农家的暮》在写景的时候是精选几个有代表性的画面,来刻画农村生活的场景,画面之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作者感情含而不露。《教我如何不想她》也刻画了许多典型画面,但这些都是为了抒情需要的,本身优美,不过没有时序性或空间感,没有《一个小农家的暮》中写景的那种“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境界。同是写乡间生活,在不同诗人的笔下有何不同?——比如,唐代诗人杜荀鹤的《山中寡妇》,所选角度,所具有的特点,所显感情都不同。——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徵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此诗通过山中寡妇这样一个典型人物的悲惨命运,透视当时社会的面貌,语极沉郁悲愤。唐朝末年,朝廷上下,军阀之间,连年征战,造成“四海十年人杀尽”(《哭贝韬》),“山中鸟雀共民愁”(《山中对雪》)的悲惨局面,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此诗的“夫因兵死守蓬茅”,就从这兵荒马乱的时代着笔,概括地写出了这位农家妇女的不幸遭遇:战乱夺走了她的丈夫,迫使她孤苦一人,逃入深山破茅屋中栖身。“麻苎衣衫鬓发焦”一句,抓住“衣衫”、“鬓发”这些最能揭示人物本质的细节特征,简洁而生动地刻画出寡妇那贫困痛苦的形象:身着粗糙的麻布衣服,鬓发枯黄,面容憔悴,肖其貌而传其神。从下文“时挑野菜”、“旋斫生柴”的描写来看,山中寡妇显然还是青壮年妇女,照说她的鬓发色泽该是好看的,但由于苦难的熬,使她鬓发早已焦黄枯槁,显得苍老了。简洁的肖像描写,衬托出人物的内心痛苦,写出了她那饱经忧患的身世。然而,对这样一个孤苦可怜的寡妇,统治阶级也并不放过对她的榨取,而且手段是那样残忍:“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此处的“纳税”,指缴纳丝税;“征苗”,指征收青苗税,这是代宗广德二年开始增设的田赋附加税,因在粮食未成熟前征收,故称。古时以农桑为本,由于战争的破坏,桑林伐尽了,田园荒芜了,而官府却不顾人民的死活,照旧逼税和“征苗”。残酷的赋税剥削,使这位孤苦贫穷的寡妇何以为生呢?“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只见她不时地挖来野菜,连菜根一起煮了吃;平时烧柴也很困难,燃生柴还要“带叶烧”。这两句是采用一种加倍强调的说法,通过这种艺术强调,渲染了山中寡妇那难以想象的困苦状况。最后,诗人面对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发出深沉的感慨:“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深山有毒蛇猛兽,对人的威胁很大。寡妇不堪忍受苛敛重赋的压榨,迫不得已逃入深山。然而,剥削的魔爪是无孔不入的,即使逃到“深山更深处”,也难以逃脱赋税和徭役的罗网。“任是”、“也应”两个关联词用得极好。可以看出,诗人的笔触象匕首一样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本质。诗歌是缘情而发,以感情来拨动读者心弦的。《山中寡妇》之所以感人,正在于它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但诗并不直接抒情,而是把感情诉诸对人物命运的刻画描写之中。诗人把寡妇的苦难写到了极至,造成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从而使人民的苦痛,诗人的情感,都通过生活场景的描写自然地流露出来,产生了感人的艺术力量。最后,诗又在形象描写的基础上引发感慨,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一个更广阔的境界,不但使人看到了一个山中寡妇的苦难,而且使人想象到和寡妇同命运的更多人的苦难。这就从更大的范围、更深的程度上揭露了残酷的剥削,深化了主题,使诗的蕴意更加深厚。注意:每首诗歌都有时代的烙印(如治乱之分),也有作者独有的情意(直率、委婉之别)恬淡的农家之景,浓郁的思国之情──刘半农《一个小农家的暮》读解兼与《教我如何不想她》比较(秦林芳)1920年,在文学革命初战告捷的时候,刘半农这位为它“很打了几次大仗”的战士却携妻将雏,告别了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到欧洲攻读语言学,由此开始了学者生涯。但是,学问之道并没有消解其作为诗人的敏感与热情,相反,远离故土的孤寂与悲哀在无情煎熬着他,折磨着他;于是,在彻夜难眠之中,在孤灯片影之下,这位为白话新诗的诞生而费尽心力的诗人在异国他乡又挥笔写就了许多思乡的诗章。《一个小农家的暮》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本诗写于1921年2月,为诗人在英国伦敦所作。刘半农论诗,一贯“求真”,力斥“虚伪文学”。他十分推崇陶渊明,认为“老陶能于自然界中见到真处”,强调要把“自然界”与“情感的势力”相交相并,在真自然中写出真情感。本诗正是这种审美理想的典范之作。与许多海外赤子直抒胸臆的爱国诗篇(如郭沫若的《晨安》、闻一多的《太阳吟》等)不同,诗人在本诗中没有把对祖国的思念以浓烈火爆的方式喷泻而出,而是含蓄地把它寄寓在对一个小农家晚间生活场景这一“真自然”的白描之中,精心地勾画了一组富有中国乡土气息和田园风光的“真自然”的画面。
在本诗中,诗人首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农妇夜炊图”:“她”在灶下煮饭,灶里燃烧着新砍的山柴,必必剥剥地响,散发着诱人的清香;山柴熊熊,从灶门透出“嫣红的火光”,映红了她的脸庞,映红了她青布的衣裳。在这幅夜炊图中,诗人实写了夜炊时的声响(“必必剥剥地响”)和光色(“嫣红的火光”“青布的衣裳”),虚写了味感(即我们能感觉联想到山柴的清香和弥漫的饭香),借此传达出了农家生活的静谧和温暖。这就从总体上为全诗奠定了一个安宁和暖的基调。接着,诗人又灵活地调整焦距,重点描绘了一幅“农夫收工图”。这里,诗人以房屋农妇为基本视点,拉长了焦距,镜头缓缓地从屋里拉到田间,又从田间拉回到屋角,仍然聚焦到田间,最后又延伸到了屋外的“栏里”。焦距的频繁移动,使对农夫的描绘不再是上文农妇夜炊式的特写,而是突现出了一个行动的流程。写流程的目的,自然是要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地传达出农家生活的“真”内容:田间的荷锄耕作(从农夫的挂锄我们自然能联想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抑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劳动情景)、收工后的调狗看牛以及农家温暖安康的人伦情调。这里所反映的农家生活的“真”内容,如果我们从现代文明的理性层面来审视,自然可以说成是一种传统的落后小生产者的生活内容,它的生活方式是保守的、封闭的,它的生活节奏也过于缓慢滞重(请注意“慢慢地”和“踱”等字样)。但是,从人生形式来看,缓慢的节奏不也表征着心态的安闲、从容吗?在步入现代社会后,许多知识分子在接受现代文明的同时,却又被现代文明无情地改造了,于是,异化了的自己都颇感失落,而安闲从容心态的失落,应该是一种最可怕的失落吧!周作人稍后曾作《乌篷船》一文,在有了电车、汽车这些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的当时,还喋喋不休地劝说子荣去体味故乡行船的“真趣味”,其主旨正在于寻找已经失落的安闲轻松的心态。因此,刘半农精心描绘的这一画面,其重点不在展露小农生活的落后滞缓,而在寄托自我的心灵归宿──“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从结构上来看,诗人也注意了这两幅画面之间的勾连。农夫“回头向她说:/‘怎样了──/我们新酿的酒?’”既在内容上展示了农家人伦情调的温暖和生活的富足(在这里,我们自然能够联想到陆游的名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在形式上也起到了联结的作用。最后,诗人的视点又从屋里转到屋外,摄入诗人镜头的是农村常见的自然景物:青山、松树、月亮……在这静谧美丽的景色中,孩子们在月亮下面出现了:他们举头看着天上的月亮,数着天上的星星,唱着动人的儿歌……在这幅“孩子观月图”中,居于中心位置的物象是月亮。景色中的核心是月亮──无月则不见青山与松林;而数天上的星星则是看月的连带动作;最后所唱儿歌同样也是以月亮为比喻的喻象的。月亮是晶莹洁白、沉静美丽的,这幅画面以月亮为中心,无疑强化了本诗静谧美妙、富有童话色彩的氛围和情调。而孩子们数天上星星时的颠倒错乱,则突出了他们的浑然未琢的童心,体现了本诗反映自然之“真”。实际上,前面两幅图画从根本的意义上来说也正是一种没有经过现代文明雕琢的童心世界,稚拙质朴,一派天然──这就是这幅孩子观月图与那两幅图的最根本的一致之所在。这里,还须提出来讨论的是对孩子们最后所唱的歌(“地上人多心不平,天上星多月不亮”)的理解。有评论者对此非常推崇,意谓诗人似在不经意间就借孩子之口唱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揭露人间的不平,并对全诗作了一个非常有力的收束。其实,在我看来,诗人的用心仅在写唱儿歌本身而已。就诗中孩子本身而言,他们稚气未脱,过着悠然无碍的生活(看月数星),因而,对于连数也会数错的他们来说,对世间生活是无法也无力作出如此警醒的概括的──他们只是在看月数星顺口唱出由成人教唱的与月亮星星有关的歌而已。再从诗人本身来看,他固然写出不少反映人间不平的诗作(《相隔一层纸》《学徒苦》等),但在本诗中他显然没有这样的立意。否则,他不会用如此之多的篇幅去描绘与人间不平无关的生活画面;如果认为反映人间不平是该诗主题的话,那么可以说,全诗除了这两行本身以外就全是偏题的。如果硬要派定诗人是要借孩子之口唱出人间的苦涩,那么,我们也只能说,这只是整个田园乐章中一个极不和谐的音符──不从作品实际出发,而从框框出发,拔高诗歌的思想境界,只会从总体上贬损它。许多事实都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总之,《一个小农家的暮》精心地有层次地勾画了三个生活画面:农妇夜炊图、农夫收工图、孩子观月图,借此写出了农家生活的“真自然”。这三个画面,从形式上来看,是以“暮”为背景、以农家生活为中心的空间排列,虽然诗中也有横向的勾连,但从总体上来看,各个画面中的主体都在各行其事,因而画面之间的关系只是一种有序的空间并置,其有序性正根源于诗人在一个以小农家的生活为总体框架的题材范围内对视点的有序推移(屋内—田间—场间)。但是,从实质上来看,各个画面在没有因果关系的并置中,又从不同角度传达出了农家生活安谧恬淡的氛围,这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1000题汇编集锦
- 云南财经职业学院《管理伦理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度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委托加工合同3篇
- 2025年度光伏发电土地房屋转让协议书3篇
- 2025年度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广告牌设计与安装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合伙经营教育培训机构教育培训机构校园网络安全保障合同
- 2025年度房产抵债协议书:XX房产抵押贷款债务清偿及置换合同
- 2025年度合同台账自动提醒系统实施与调试服务合同2篇
-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人体结构素描》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鹰潭职业技术学院《矿山环境工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期末测试卷(一)2024-2025学年 人教版PEP英语五年级上册(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听力音频)
- 汉服娃衣创意设计与制作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第3版)》期末复习题库(含答案)
- 8款-组织架构图(可编辑)
- (高清版)通风管道技术规程JGJ_T 141-2017
- 机制砂检测报告
- 省教育厅检查组接待方案
- 变压器停、送电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 气动潜孔锤施工方案
- 风电项目监理大纲附录风电工程设备监理项目表
- 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 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