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社 区课件_第1页
第七章 社 区课件_第2页
第七章 社 区课件_第3页
第七章 社 区课件_第4页
第七章 社 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社区第七章社区前言任何社会都是一个具体的社会,都是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一定地域中的社会。就是说,社区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社会结构的基本形式。认识社会及其结构,可以从社区入手。

第七章社区一、什么是社区

社区定义: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第七章社区二、社区的基本要素(一)地域要素社区总是存在于特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空间中,有着一定的边界。(二)人口要素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社区的主体,没有人口的地域是纯粹的自然界。(三)结构要素指社区内部各种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四)文化要素为社区居民分享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第七章社区三、社区的基本类型(一)农村社区(也称熟人社会)农村社区又称乡村社区,是指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居民所组成的地域性共同体。根据居民的居住方式和人口分布,可以把农村社区分为“散村社区”和“集村社区”。目前全国总计有68万个行政村、9亿农民(2005)。从2005年至2009年逐年减少,分别为62.9万、62.4万、61.3万、60.4万、60万。平均计算,全国每年减少7000多个行政村。第七章社区(二)集镇社区(半熟人社会)集镇社区是一种介于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之间的中介性社区,其典型特征就是“二元化”或“双重性”。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集镇社区可以分为建制镇和非建制镇两种:建制镇指的是按照国家颁布的建镇标准设镇建制的社区,一般是县和乡的行政中心、文化教育卫生中心和商业中心。非建制镇是指没有正式设镇建制,但实际上已经具备镇的形式和功能的社区。非建制镇虽然不是周边乡村的行政中心,但往往成为周边农村地区的文教卫体和商业活动的分中心。

第七章社区(三)城市社区(陌生人社会)城市社区又称为都市社区,是指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居民组成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城市社区文化具有两大显著的特质:一是理性化。所谓理性化,是指以效率和效能作为衡量与评价日常生活的标准。凡事对事不对人,对事件的处理“公事公办”,不讲求个人感情,而以效率为基本准则。所以,都市人往往给人一种冷漠、计较、滑头的印象。第七章社区城市级别划分标准一级城市:人口在500万以上或经济发达、消费水平较高省会城市或大城市。二级城市:人口在300万以上或经济较发达、消费水平较高的大中城市或一般省会城市。三级城市:人口在100万以上或经济较发达、消费水平较高的中小城市。四级城市:除以上三级以外的其他城市。第七章社区城市社区文化两大显著的特质二是世俗化。所谓世俗化,是指一种文化和社会体制脱离神学与玄学的导引和控制而转变为容易相处、比较随和的平民社会的文化和观念的过程。世俗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讲究实效,西方称为“实用主义”。(2)讲究实惠。或称“凡俗性”(profanity)或“现世主义”是都市人格的另一文化特质。

第七章社区(四)虚拟社区(一)虚拟社区的涵义虚拟社区是指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第七章社区(二)虚拟社区的特征交往的超时空性。人际互动具有匿名性和彻底的符号性。人际关系较为松散。社区群体的流动较为频繁。遵循自由、平等、民主、自治和共享原则。

第七章社区五、社区的基本功能1.社会服务功能社区服务是现代社区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的社会功能。2.社会化功能社区是对居民进行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和基本载体。3.社会保障功能社区使社会保障制度的各项具体措施落到实处的操作平台,社会保障的社区化是现代社会保障发展的基本趋势。第七章社区五、社区的基本功能4.社会民主功能民主的基本涵义就是“多数人的统治”,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要落到实处,必须为人民提供机会和舞台。从实践的观点来看,社区是人民群众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实践的第一场所;社区也是人们涉足公民参与、学习参与的首要场所,是人们走向更广泛的公民参与舞台的起点。5.社会控制功能社区作为一个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责。

第七章社区六、城市化(一)城市化的涵义城市化(urbanization)又称城镇化或都市化,指人口由农村社区向城镇和城市社区集中、农村社区不断转化为城镇和城市社区的过程和现象。城市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镇和城市数量的增加,二是城镇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实质上是城市人口增加。一般认为,城市化水平在20%以下为低水平,20-40为一般水平,40-70为中等水平,70%以上为高度发展状态。第七章社区(二)全球城市化三阶段全球的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三次大的浪潮。第一次是欧洲的城市化。它发端于英国,自1750开始,历时近200年的时间,完成了英国和欧洲大多数国家的城市化;(圈地、伦敦烟雾污染)第二次是美国的城市化。由于世界工业中心的转移和欧洲移民的进入,美国城市化速度比英国高出1倍,仅用100年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基本进程;(黑人问题、黑色风暴)第三次是中国、拉美国家等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第七章社区前两次城市化中出现的问题第一次城市化浪潮,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十分迅速,小城市变成大城市,大城市形成城市群。到19世纪晚期,英国7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初步实现城市化的国家。虽然英国较早完成了城市化,但采取的方式却近乎残酷,并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为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采取了圈地运动。由于在推进城市的过程中忽略了环境保护,1952年伦敦出现了震惊全球的烟雾污染事件,导致近两万人丧命。第二次城市化浪潮发生在新兴国家美国。西进运动和工业革命,使美国在20世纪上半叶就完成了城市化,并让美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同英国的城市化一样,由于缺乏科学规划,美国在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黑人聚居区的出现。甚至在今天,城市黑人问题仍是困扰美国整个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再如,由于过度掠夺性垦牧造成新垦地大面积沙化,导致1934年爆发了震惊世界的“黑色风暴”。第七章社区影响21世纪人类进程的关键性因素著名经济学家、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斯蒂格利茨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和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是影响21世纪人类进程的两大关键性因素。西方所有发达国家总的劳动力不到4亿,但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超过4亿,并且还以每年2000万的速度增加。在中国高速城市化的阶段里,这些剩余劳动力中的80%以上要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也就是说总量超过西方劳动力总和的劳动力大军,要从低生产力水平转向高生产力水平,这对人类社会进程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进步。中国的城市化不仅决定中国的未来,而且也决定着世界的发展进程。第七章社区(三)中国城市化进程1.起步阶段(1949~1957年)这是我国城市化正常发展的起步时期。城镇人口从1949年的5765万人,增长到1957年的9949万人,城市化水平从1949年的10.6%(当时世界平均水平为28%,发展中国家为16%)提高到1957年的15.4%。2.大起大落阶段(1958~1965年)(1)冒进时期(1958-1960年)。这一时期强调赶英超美,致使出现了爆发性的工业化过程和超高速城市化过程。到1960年,全国城镇人口达13073万人,平均每年增长超过100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19.8%。(2)滑坡时期(1961-1965)。城市数量由1961年的208座下降到1965年的171座,城市化水平由1960年的19.8%下降到1964年的14.6%,出现城市化的大回落。第七章社区(三)中国城市化进程3.停滞阶段(1966~1978年)1966~1978年为第三阶段,这是我国城市化长期停滞不前的时期。1966年,全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8%,1978年为17.9%,13年间,城市化水平仅仅提高了0.1个百分点,始终在17.5%的水平徘徊。1980年全国城镇人口为1914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9.4%。1993年为28.14%,到1995年城镇人口又增加到3.66亿人,城市化水平达到30%;2000年达31%,2010年,我国城镇人口为6.66亿,城市化率达到49.68%。城市化率到达50%以前,农村人口迁往城市为主;超过50%以后陆续发生小城市往大城市、大城市郊区化等社会化进程。第七章社区第七章社区城市文明普及率加速定律是指城市化达到一定水平时,城市文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在社会范围内的普及加快,享受城市文明的人数多于城市实际人口数,城市文明覆盖的区域大于城市社区面积,即城市文明普及程度高于城市化程度。经验表明:城市化水平低于10%时,城市的辐射力很弱,城市文明基本上只限于城市人口享受;当城市化水平达20%时,城市辐射能力开始增强,城市文明的普及开始加速,普及率约为25%~35%;当城市化水平达30%~40%时,城市文明普及率约为40%~50%;当城市化水平超过50%时,城市普及率将达到70%;当城市化水平超过70%时,城市文明普及率可能达90%,甚至100%。第七章社区(四)我国未来城镇化发展趋势城市化将成为“十二五”时期的主基调之一。从“十二五”开始,我国将用20年的时间解决“半城市化”问题,使我国的城市化率在2030年达到65%。从2010年到2020年每年增加城市化率一个百分点,从2020年到2030年每年增加城市化率0.8个百分点。优化开发3个特大城市群,即环渤海(包括京津冀、辽中南和胶东半岛)、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重点发展8个大城市群。即哈长地区(黑龙江省的哈大齐和吉林省的长吉地区)、闽东南地区(福建沿海地区)、江淮地区(安徽皖江地区)、中原地区(河南中部)、长江中游地区(包括湖南的长株潭、湖北的武汉城市圈、江西的昌九地区)、关中平原地区、成渝地区、北部湾地区。第七章社区我国现有4个直辖市,283个地级市,368个县级市。还有未被认可为城市的县城1635个,这样的县城在国际上往往被归类为城市,此外还有19249个镇、15130个乡,这些都是潜在的城市。过去的15年间,中国出现了2座人口超过1,000万的巨型城市。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未来的20年内,还将出现6座这样的城市,其中有2座城市的人口将超过2,000万。第七章社区到2025年,中国将有多达170座城市符合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规划要求;中国还将铺设50亿平方米的公路和2.8万公里长的地铁;在未来20年内,中国将建造400亿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建筑物,相当于2万到5万幢摩天大楼——这样的规模堪比10个纽约市的大楼数量。第七章社区(五)城市化的原因1.工商服务业较之农业具有更强的吸收劳动力的能力。2.农业本身的发展趋向工业化。3.城市文明吸引着农村居民向城市流动。第七章社区(五)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过度城市化过度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从而造成城市人口增长的速度超过城市发展的速度,给城市正常运行带来沉重压力并导致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的现象。过度城市化几乎在所有经历城市化过程的国家都出现过,其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主要是:住宅问题、空气污染问题、交通问题、公共设施不足、社会治安问题。第七章社区2.逆城市化1976年,美国著名地理学家贝利(B.Berry)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首先提出了“逆城市化”的概念。“逆城市化”是指城市中的企业向郊区、农村转移、城市居民向迁往郊区和农村的过程和现象。逆城市化的直接后果是“郊区化”,逆城市化的初期会使原有城市的规模缩小、人口减少。但是,随着“郊区化”过程中“卫星城”的不断建立与发展,逆城市化的最终结果是提高了城市化水平。第七章社区(六)我国城市化存在的突出问题1、将城镇化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引擎,房地产行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