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地理高考试题及答案指导_第1页
浙江省地理高考试题及答案指导_第2页
浙江省地理高考试题及答案指导_第3页
浙江省地理高考试题及答案指导_第4页
浙江省地理高考试题及答案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地理高考仿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我国四大盆地中,面积最大的是()。A.塔里木盆地B.准噶尔盆地C.四川盆地D.柴达木盆地2、我国最长的河流是()。A.长江B.黄河C.珠江D.海河3、下列山脉中,属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A、大兴安岭B、祁连山C、横断山脉D、太行山4、我国最大的湖泊是()A、青海湖B、鄱阳湖C、洞庭湖D、太湖5、下列山脉中,属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A、秦岭B、昆仑山脉C、大兴安岭D、巫山6、我国的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A、海南省B、云南省C、台湾省D、广东省7、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A、四季的更替B、昼夜更替C、日出方位的变化D、昼夜的长短变化8、下列哪种地理现象主要受地形因素影响?A、季风的形成B、河流的流向C、洋流的流向D、海陆分布9、下列关于全球主要地震带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A、环太平洋地震带仅位于环太平洋地区B、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仅限于地中海与喜马拉雅山地区C、包括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在内的两大山脉地震带,占据了全球地震活动的大部分D、全球地震活动分布均匀,没有特定的地震带集中区域10、某地在夏季高温期,采用植草砖或透水材料铺设道路,主要是为了()。A、增强道路美观B、减少道路积水C、增加城市绿化面积D、提高道路使用耐久性11、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哪项不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成因?A、11、大量燃烧化石燃料B、11、森林大量砍伐C、11、温室气体排放增加D、11、太阳活动增强12、下列哪个不是影响城市热岛效应强度的主要因素?A、12、城市绿地面积B、12、城市化水平C、12、交通流量D、12、降雨量13、某地的地理坐标为北纬40°,东经116°,请问该地点处于哪个时区?东六区东七区东八区东九区14、位置在北纬10°、东经145°的点,其相邻的时区边界是?西八区和东七区的边界西七区和西八区的边界东六区和东七区的边界东七区和东八区的边界15、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哪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A、非洲板块和欧亚板块B、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C、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D、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16、造成东亚季风气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A、地形差异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D、地球自转偏向力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背景信息:近年来,我国部分大城市热岛效应日益明显,比如北京、上海等地均出现了城市热岛效应现象,这对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挑战。热岛效应是由于城市中建筑物、道路等大量吸收和储存热量,并释放到大气中,同时,工业生产、交通工具和夏季空调的使用增加了热源,从而导致城市比邻近郊区温度显著升高。问题:1.简述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6分)2.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8分)3.针对城市热岛效应,提出有效的缓解措施。(6分)第二题题目:2022年3月12日是中国的植树节。春节期间,有一则关于我国某地种植树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报道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报道中提到,某地为了绿化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在过去五年内,在荒漠的不同区域分别种植了樟子松、沙地柏、柠条等不同的耐旱树种。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认为,该地的土地盐碱化程度很大,因此推测那里的土壤结构和植被类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请根据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该地的土壤结构和植被类型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三题【题目】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综合体逐渐成为城市空间利用的重要形式之一。城市综合体集办公、商业、居住、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已成为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请根据你所学的地理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城市综合体的建设对城市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至少列出3点)2.城市综合体对城市居民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至少列出3点)3.请你就如何提高城市综合体的环境效益和居民生活质量提出你的建议。(至少提出4条建议)浙江省地理高考仿真试题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我国四大盆地中,面积最大的是()。A.塔里木盆地B.准噶尔盆地C.四川盆地D.柴达木盆地答案:A解析:我国四大盆地分别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其中,塔里木盆地面积约53万平方千米,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2、我国最长的河流是()。A.长江B.黄河C.珠江D.海河答案:A解析:长江全长约6300千米,是亚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河。黄河全长约5464千米,是世界第九长河。珠江约2214千米,海河约1037千米,因此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3、下列山脉中,属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A、大兴安岭B、祁连山C、横断山脉D、太行山答案:A解析: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主要是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构成的。因此正确答案是A、大兴安岭。4、我国最大的湖泊是()A、青海湖B、鄱阳湖C、洞庭湖D、太湖答案:A解析:我国最大的湖泊是位于青海高原的青海湖,面积约为4340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因此正确答案是A、青海湖。5、下列山脉中,属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A、秦岭B、昆仑山脉C、大兴安岭D、巫山答案:B、昆仑山脉。解析: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由青藏高原东缘、昆仑山脉、秦岭、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和冈底斯山脉构成的阶梯状地貌。所以正确答案是B、昆仑山脉。6、我国的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A、海南省B、云南省C、台湾省D、广东省答案:A、海南省。解析:我国的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海南省的某些地区,因为海南岛位于热带区域,拥有充足的热量和雨量,适合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其他选项虽有湿润气候,但并不属于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所以正确答案是A、海南省。7、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A、四季的更替B、昼夜更替C、日出方位的变化D、昼夜的长短变化答案:B解析:地球自转导致地球上出现了昼夜的更替现象,选项A、C、D都是地球公转或影响太阳直射点移动产生的现象。8、下列哪种地理现象主要受地形因素影响?A、季风的形成B、河流的流向C、洋流的流向D、海陆分布答案:B解析:河流的流向主要由地形决定,地势低的地方水流往地势高的地方,这是地势高低造成的地势差引起的自然现象。选项A、C、D中的现象主要受大气环流、海洋热力性质差异和海陆分布等影响。9、下列关于全球主要地震带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A、环太平洋地震带仅位于环太平洋地区B、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仅限于地中海与喜马拉雅山地区C、包括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在内的两大山脉地震带,占据了全球地震活动的大部分D、全球地震活动分布均匀,没有特定的地震带集中区域答案:C解析:全球主要的地震带包括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这两个地震带实际上占据了全球大部分的地震活动。环太平洋地震带不仅限于环太平洋地区,还包括一些其他的海域和岛屿;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也不仅仅局限于地中海与喜马拉雅山地区,它沿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路延伸到非洲大陆。选项D的表述与事实不符,全球地震活动并不是均匀分布的。10、某地在夏季高温期,采用植草砖或透水材料铺设道路,主要是为了()。A、增强道路美观B、减少道路积水C、增加城市绿化面积D、提高道路使用耐久性答案:B解析:植草砖或透水材料铺设的道路,能够在雨季或高温期有效地减少地面积水,同时还有助于补充地下水,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高生态环境质量。选项A、C、D虽然可能也是铺设这类材料的原因之一,但题干中提到的是“夏季高温期”这一特定情境,因此选项B“减少道路积水”更符合题意。11、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哪项不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成因?A、11、大量燃烧化石燃料B、11、森林大量砍伐C、11、温室气体排放增加D、11、太阳活动增强答案:D解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成因包括大量燃烧化石燃料释放二氧化碳、森林大量砍伐减少了二氧化碳的吸收、温室气体排放增加。而太阳活动增强则不是主要成因。12、下列哪个不是影响城市热岛效应强度的主要因素?A、12、城市绿地面积B、12、城市化水平C、12、交通流量D、12、降雨量答案:D解析: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主要受城市化水平、城市绿地面积、交通流量等因素影响。而降雨量虽然对城市的气候有着一定影响,但并不是直接影响城市热岛效应强度的主要因素。13、某地的地理坐标为北纬40°,东经116°,请问该地点处于哪个时区?东六区东七区东八区东九区答案:C解析:该地点的经度为116°E,东西十二时区的分界线从格林尼治穿过本初子午线(0°经线),每15°经度划分一个时区,因此每向东15°纬度,就需要进入下一个时区。从0°经线到180°经线总共划分为24个时区。东边时区依次为东一区到东十二区,太平洋的西岸地区为西十二区。116°E位于东六区和东七区之间,靠近东七区的边界,但由于计算时区的方法是从西向东,每增加5°经度就进入下一个时区,所以40°N,116°E在东经范围内属于东八区。14、位置在北纬10°、东经145°的点,其相邻的时区边界是?西八区和东七区的边界西七区和西八区的边界东六区和东七区的边界东七区和东八区的边界答案:B解析:该点的经度为145°E,根据时区划分规则,每15°经度划分一个时区。因此,145°E位于西七区和西八区之间,但考虑到时区实际设置是东边的时区编号比西边的大,所以该地点实际处于西八区,其相邻的时区边界是西七区和西八区的边界。15、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哪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A、非洲板块和欧亚板块B、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C、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D、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答案:B、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解析: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约50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导致地壳褶皱抬升形成的。这一过程还在继续,使得喜马拉雅山脉继续升高。16、造成东亚季风气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A、地形差异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D、地球自转偏向力答案: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解析:东亚季风气候的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时,陆地降温快,形成高压区;海洋降温慢,形成低压区,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形成东北季风;夏季相反,风向转变为西南季风。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背景信息:近年来,我国部分大城市热岛效应日益明显,比如北京、上海等地均出现了城市热岛效应现象,这对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挑战。热岛效应是由于城市中建筑物、道路等大量吸收和储存热量,并释放到大气中,同时,工业生产、交通工具和夏季空调的使用增加了热源,从而导致城市比邻近郊区温度显著升高。问题:1.简述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6分)2.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8分)3.针对城市热岛效应,提出有效的缓解措施。(6分)答案与解析:1.简述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6分)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主要由于以下原因:建筑物和道路吸热效应:在城市中,建筑物、道路以及混凝土等材料大量吸收太阳辐射的热能,并在夜间缓慢释放,比周围自然环境温度更高。热量排放增加:城市中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运行时产生大量热能,以及居民使用空调等电器设备增加城市内部热源的排放。绿地减少: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绿地被建筑、道路等用地取代,削弱了绿色空间对城市热环境的调节作用。风速降低:城市密集建筑群的阻挡使得地面空气流动减慢,不易带走热量并冷却地面,导致热空气积聚。评分标准:每点2分,至少需要答出两点。详细描述且紧密结合背景信息内容给予充分说明可以适当加分。2.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8分)热岛效应对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具体包括:健康影响:昼夜温差加大可能导致夜间的热性疾病增加,以及呼吸系统疾病发作。能源需求增加:由于白天气温升高,加剧了夏季使用空调增加的电力需求,从而进一步导致电能消耗增大。空气污染加重:热岛效应促进空气污染物的形成和增多,影响城市空气质量和能见度,降低居住舒适度。水资源浪费:提高空调使用频率的同时增加了运行电力需求,迫使供应更多水资源来进行供电,导致水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评分标准:每点2分,至少需要答出四点。结合实际生动地描述城市的现状和未来的趋势可适当加分。3.针对城市热岛效应,提出有效的缓解措施。(6分)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措施包括:增加绿化覆盖率:种植更多树木和植被,提高城市绿化率,增大城市植被面积通过蒸腾作用调节小气候。改善城市规划布局:优化城市功能布局,让住宅区、工业区、交通区合理分布,避免过度集中导致热源聚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推广使用节能的产品和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实施屋顶绿化:在屋顶上种植植被,通过植被覆盖部分屋顶,既可以降低屋顶温度,又能美化环境。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增加城市中水体的面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和热容量大的特性来调节城市温度。加大自然通风:优化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确保有足够的通风路径,利于空气流通,降低城市场所的温度。评分标准:每点2分,至少需要答出三点。能结合实际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且紧密围绕背景信息内容进行论述可以适当加分。第二题题目:2022年3月12日是中国的植树节。春节期间,有一则关于我国某地种植树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报道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报道中提到,某地为了绿化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在过去五年内,在荒漠的不同区域分别种植了樟子松、沙地柏、柠条等不同的耐旱树种。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认为,该地的土地盐碱化程度很大,因此推测那里的土壤结构和植被类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请根据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该地的土壤结构和植被类型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答案:1.造成土壤结构变化的原因:土壤质地的变化:植树造林能够固定土壤中的有机质,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大规模种植适应性强的耐旱植物,如樟子松、沙地柏、柠条等,通过根系作用,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渗水性和透气性。土壤盐分的影响:该地土地盐碱化情况严重,意味着土壤中的盐分含量较高。在这样的条件下,不适合种植一般的植物。利用适应盐碱条件的植物进行种植,有助于降低土壤表层的盐分含量,减轻土壤盐碱化对土壤结构和植物生长的压力。土壤微生物活动:种植植物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和多样性,进而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土壤养分的有效转化和利用,有助于改善土质。2.植被类型的变化:原有原生植被的减少或消失:由于环境条件(盐碱化土质、极端气候等)影响,原生植被可能会减少或完全消失,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外来物种的引入:引入耐盐植物可以缓解荒漠化的情况,但需要密切关注外来物种与当地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谨防外来物种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威胁,保持生态系统的健康。生态系统的改变:植被的种类和密度变化会引起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变化,影响碳循环、水分循环等生态过程,可能引起水分和养分循环的改变,进而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功能。3.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改善环境质量:植树造林有助于减少土壤侵蚀,防止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的发展,进而有助于提高当地环境质量,涵养水源。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种植耐旱树种,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恢复力,增加当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确保生态服务的持续供给:通过生态恢复和改善,可以确保当地生态系统提供持续的生态服务,如水源清洁、防风固沙、碳固定等。其他影响:可以通过植物在干旱环境中更好的适应性和生长特性,减少风沙灾害的发生,提高降水量和湿度,改善气候条件,甚至有助于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总之,通过合理的植树造林活动,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和植被类型,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持续提供支持。第三题【题目】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综合体逐渐成为城市空间利用的重要形式之一。城市综合体集办公、商业、居住、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已成为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请根据你所学的地理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城市综合体的建设对城市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至少列出3点)2.城市综合体对城市居民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至少列出3点)3.请你就如何提高城市综合体的环境效益和居民生活质量提出你的建议。(至少提出4条建议)【答案】1.城市综合体的建设对城市环境产生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城市综合体的建设可能会导致周边区域的土地开发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