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3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君主专制的演进1.法令出一(1)创立:秦始皇确立了“皇帝”制度。(2)特点: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国家的法律、政策都确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3)弊端:皇权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影响国家政治决策的合理性。2.君权和相权(1)调整缘由①防范宰相擅权。②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③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能不足的缺陷。(2)调整措施①西汉: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打击相权;组成“中朝”参与决策,削减“外朝”权力。②唐代:中心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唐初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凡参与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相权有所分散。③宋代: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分散宰相权力。唐太宗即位之初,担当门下省给事中的魏征,对于中书省起草的有关征兵的敕书,尽管已经过皇帝的签署下发到门下省,但他坚持不愿署敕,这个确定最终没有颁布施行。这则事例反映了什么?提示: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体现出分层决策的机制,皇权受到肯定程度的限制。二、古代的监察体制和选官制度1.监察体制(1)秦代:在中心政府和郡一级有特地负责监察的官员。(2)汉代: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御史大夫主管的机关是当时最主要的监察机构。(3)发展:汉代以后各朝均有设置,如唐代有御史台、宋代有提点刑狱司、元代有御史台等。(4)作用①主动:肯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②局限:专制制度的本质确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监察官员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2.选官制度(1)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2)察举制:汉武帝时创立,自下而上推举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政实力的人做官。魏晋南北朝时演化为以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3)科举制①实施:隋代创立以考试选官的制度,明清时期演化为八股取士。②评价: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及文化素养,提高了行政效率;促成了普遍长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从追求公允公正的角度来看,有肯定的合理性;明清八股取士,阻碍着人们的思想和文化的进步,导致中国近代的落后。1.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冲突起到肯定的作用,加强了中心对地方的限制,成为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但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2.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验了从先秦官位世袭制到汉代“任人唯亲”,隋唐及以后“选贤任能”的历程;选官标准经验了从血缘世袭到门第凹凸,然后到以才能学识的改变。三、行省制度1.历代行政区划演化(1)秦、汉:主要有郡、县两级制,后在郡之上又设置了州。(2)唐代:州、郡、县三级制。(3)宋代:路、州、县。(4)元代:省、路、府、州、县。2.行省的设置(1)概况:元代确立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以及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和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2)特点:行省行使权力时受中心的节制,中心还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以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限制。(3)意义:便利了中心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心集权、调整中心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行省制度的创行是我国地方行政体制的重大变革,省的名称始终沿用到当代。元以前的地方行政体制,无论是两级制还是三级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心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而元代行省既是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本身又具有中心派出机构的特点,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统一。1.汉武帝加强中心集权的措施(1)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胜利减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皇权,减弱丞相权力,设立干脆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尚书令的作用起先提升;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察监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2)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心;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3)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公元前136年,朝廷设立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4)军事上,汉初,匈奴势力强大,多次攻击汉朝边疆。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斗争,限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2.北宋崇文抑武为抑制武装势力膨胀,北宋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当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1.宋代的官职差遣体制宋代,官僚制度中有“官”“职”“差遣”的区分。所谓“官”,实际是一种等级待遇,作为叙级、分等、定薪的依据。所谓“职”,不是职务,而是加官,只是一种虚衔。上述两种官僚,“有官无权”“有职无权”,真正负实际责任的是“差遣”,是官僚担当的实际职务。——刘宗绪《古代官员探讨综述》[思维激活]官职差遣虽然加强了皇权,但给北宋带来诸多问题。2.宋代文官政治的确立两宋时期,文臣群体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以科举出身为主体的文官队伍成为政治的中坚力气,独具特色的文臣士大夫政治体制得以确立。这种政治体制的确立是唐五代以来社会结构改变和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同时也与宋代的科举制度、崇文抑武国策等因素亲密相关。——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学问》[思维激活]唐代以来社会经济结构和阶层结构的改变、科举制和以文治国方针的确立,都为宋代文官政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探究一皇权与相权之争下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化史料一自后汉时,虽置三公,而事归台阁,尚书始为机衡之任,然当时尚书,不过预闻国政,未尝尽夺三公之权也。至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史料二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北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史料三(宋代)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筦库,悉隶三司。——[元]脱脱等《宋史》(1)史料一反映了“自后汉时,虽置三公”,但权力越来越小,后来三公被尚书取代。隐性信息:“尚书始为机衡之任”“魏晋……真为宰相”,到唐代发展为三省六部制。(2)史料二分为两个层次,唐朝之前宰相的地位和唐朝时期宰相的地位,反映了宰相地位的改变。“唐世宰相,名尤不正”,表明唐代三省长官皆为宰相,共议国事,分散了宰相权力,与实际宰相地位不相符。(3)史料三分为三个层次,政事堂、枢密院、三司各分了宰相的权力,宋代“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反映的是相权被减弱。(1)依据史料一,指出汉代“三公”与尚书关系的发展趋势及对后世的影响。(2)史料二反映了古代宰相的地位如何?史料三反映了宋代是怎样分割相权的?[提示](1)趋势:三公的实权越来越小,尚书的权力越来越大,并最终取代三公成为宰相。中书省长官常参与决策活动,也握有宰相的权力。影响:发展到唐朝,便形成尚书、中书、门下并立的三省六部制。(2)史料二:反映了古代丞相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统领百官的重要助手,位高权重,唐朝分散了相权。史料三:反映了宋代设置中书禁中、枢密院、三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政权,相权被进一步分割。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化特点1.皇帝通过不断压抑、侵夺相权来加强皇权。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减弱、君权的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化。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心机构。3.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在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4.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宰相既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留意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效率低下的弊端。►探究二从汉到元中心集权的演化史料一(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辄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史料二宋代地方行政机构示意图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朱子语类》史料三《元史》载:“(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1)史料一主要介绍了汉武帝时期为解决王国问题而实行的措施,其中信息“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是指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汉武帝推行“推恩令”,解除了诸侯王国对中心的威逼,加强了中心集权。(2)史料二中的文字信息“路”“通判”说明北宋王朝对地方行政进一步细化。综合表明,宋朝将地方的军、政、财、刑罚、仓储、运输设置官员,直属中心限制,强化了中心集权,基本解决了地方割据的威逼。(3)史料三中信息“凡钱粮、兵甲……无不领之”反映出行省具有地方上的财政、军事、行政、司法等事权;“与都省为表里”表明行省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心的节制。元朝通过创设行省制度,有效地加强了中心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1)依据史料一、二,分析封建国家地方管理体制演化的特点。(2)元代行省制的创立,是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体制走向完善的标记。综合以上三则史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体制演化的相识。[提示](1)地方权力渐渐被分割、减弱;中心集权逐步强化。(2)中心集权的加强虽然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但假如地方完全失去独立性,肯定听从中心,不利于地方主动性和创建性的发挥。从汉到元地方政治制度演化的特点与影响1.特点(1)演化过程中,中心始终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中心与地方的冲突始终存在。(2)中心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渐渐被分割、减弱,集权于中心。(3)地方行政制度经验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郡县制→行省制)。2.影响(1)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2)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保证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封建经济的发展。(3)中心集权过度强化,造成地方官对中心和君主的肯定依靠;地方没有相应自主权,也难以发挥管理的实效。►探究三从汉到元选官制度的改变史料一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反,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史料二(两晋)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居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晋书·段灼传》史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明显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说明其存在的长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不仅为社会底层的学问分子供应了持续流淌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学问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史料一中的关键信息“孝廉”“贵戚书信相命”,反映了当时选拔人才的制度及其弊端。(2)史料二中“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指中正官品评等级选拔人才。“安得不有陆沉”指出了九品中正制以家世门第为标准选拔人才的弊端。(3)史料三反映了科举制的创新之处。解读史料须要抓住关键信息,留意省略号对史料分层的作用,从中提取“为社会底层的学问分子供应了持续流淌的可能”“机会均等”“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等信息,可概括出借鉴价值。(1)指出史料一反映的选官制度,并指出其弊端。(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要评价九品中正制。(3)依据史料三中科举制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学问,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提示](1)制度:察举制。弊端:权贵干涉和限制人才选拔。(2)以家世门第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选拔不出有真才实学的人,弊端很大,也在肯定程度上阻滞了社会阶层的流淌,不利于封建统治。(3)人才流淌机制;客观公允理念;人才激励机制。客观看待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1.就地位而言,古代选官制度是保证和巩固统治者统治的重要举措。2.就作用而言,各种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都起到巩固统治的主动作用,但在执行后期,渐渐影响和阻碍了社会的发展。3.就选官标准和方式而言,中国古代选官标准经验了由以家世、门第为主到以才学为主的变迁,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形式趋向公开、公允、客观。4.就选拔程序而言,汉代主要是由地方选拔人才为官,隋唐以后主要由中心采纳考试方式选官,从汉至唐选官制度的改变充分反映出封建政府将官员的选拔权收归中心,加强中心集权这一实质。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古代监察制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朝的监察制度,经过众多思想家的引导,并在总结汉以来监察制度的阅历基础上,建立了比较成熟和定型的“一台三院”的监察体制。在地方监察体制上,唐初分全国为十道监察区,由监察御史十人分巡州县。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改全国为十五道,监察御史亦增至十五人。御史不仅是察吏之官,也是“掌律令”之官,无论治吏与明法都与御史亲密相关。唐朝的监察法以《监察六法》为代表,是“道察”体制的产物。首先,“察官人善恶”,使监察的覆盖面扩展到全部的官僚;其次,将户口、赋役、农桑、库存等经济指标列为监察的内容,显示对经济监察的重视;最终,司法监察已成为监察的重点,皇帝派出巡按地方的监察御史多奉命察大案、要案、冤案。除《监察六法》外,皇帝对御史每次巡行的监察重点都做出明确的指示。——张晋藩《察吏是治国之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镜鉴》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述唐代监察制度改革的意义。[解析]依据材料“唐朝的监察制度,经过众多思想家的引导,并在总结汉以来监察制度的阅历基础上,建立了比较成熟和定型的‘一台三院’的监察体制”可知,唐代的监察制度充分继承了秦汉以来政治阅历的成果;而唐代监察制度的日臻完善,不但有利于封建政府整顿吏治和防治腐败现象,更有利于中心集权的加强和维护社会稳定;此外,唐代监察制度的改革也为后世监察制度改革供应了有益的阅历和借鉴。[答案]意义: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监察制度的阅历;整顿吏治,防治腐败,保障了国家机构正常运转;加强了中心集权,维护了社会稳定;为后世监察制度的改革供应了有益的借鉴。辩证分析古代监察制度1.主动方面:加强了皇权,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肯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2.消极方面(1)君主专制的本质确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监察官只是皇帝的耳目和工具,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2)监察制度是皇权的附属品,能否发挥正常作用,与皇帝的明昏有亲密关系。(3)随着监察制度日益腐朽,监察官本身贪赃枉法者也不乏其人,更不能杜绝官僚的腐败和低效。【考法示例】还原社会情境,敏捷考查宋代科举(2024·全国卷Ⅱ)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用“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 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完善了考试录用程序 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知情境:本题选取宋代科举考试中徇私舞弊的社会现象,还原社会情境,要求相识宋代科举制的发展。明立意:本题以宋代李昉在科举考试中徇私为切入点,考查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抓关键:“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对解答此题有干脆提示作用。理思路:题干材料表明,宋太祖在讲武殿对已经录用的科举考试者进行重试成为以后的定制,这有利于考试录用程序的完善。从题干信息看,没有涉及世家大族的特权、人才选拔的标准,宋代考试程序增加了殿试,完善了考试的录用程序,答案C项就找到了。【真题体验】练点:宋代募兵制1.(2024·全国卷Ⅲ)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限制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A[材料“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反映出军队规模浩大,浩大的军队开支必定会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故A项正确;北宋实行“重文轻武”和“文人治国”的政策,军队战斗力较弱,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军队兵员数量多,与弱化对地方限制、加剧社会贫富分化无关,故C、D两项错误。]练点:宋代选官制度的完善2.(2024·全国卷Ⅲ)宋代宰相祖辈任官状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状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上表据学者探讨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淌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B[由表中信息可知,宋代宰相祖辈、父辈任官中低级官员和无官职记录者所占比重较大,这说明越来越多平民出身的官员有机会担当宰相职务,反映出两宋时期社会阶层的流淌加强,故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宰相权力的改变状况,故解除C项;祖辈、父辈无官职记录的宰相正是通过科举制度才胜利走向仕途的,故解除D项。]练点:三省六部制的演化3.(2024·全国卷Ⅱ)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供应快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限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C[材料反映了武则天时期,中书、门下两省名称发生改变并且宰相数量增加、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实质是分割宰相权力,强化皇权,这有利于加强君主对朝政的全面限制,故C项正确。],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心官制。它初创于隋朝,完擅长唐朝,此后始终沿用到清末。王先谦在《汉书补注》中记载:“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三省六部制分散了丞相及中心机构的权力,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时,又将尚书省权分六部,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加强了皇权与中心集权,减弱了相权。练点: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影响4.(2024·全国卷Ⅰ)据学者探讨,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状况如下表所示。“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状况表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独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限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留意维护中心的权威 D.持续了唐朝的统治D[从表中后三种藩镇类型来看,大多数藩镇官员由朝廷任命,且不同程度地上供赋税,藩镇的功能多为防骄藩、守边疆、防盗贼,这些都有利于唐朝统治的维持,故D项正确。]汉初王国问题与唐藩镇割据的异同(1)形成缘由①相同点: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地方割据势力恶性膨胀;中心无力限制地方割据势力。②不同点:西汉初年,刘邦铲除了异姓王,但又分封了一些同姓子弟做诸侯王,企图借此确保刘家天下,形成王国问题;唐后期安史之乱期间和平叛之后,各地节度使乘机扩大地盘和军队,形成藩镇割据问题。(2)解决方法①相同点:西汉和宋代都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削夺地方势力,把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收归中心,加强了中心的权力。②不同点:西汉政府是通过平叛斗争和“推恩令”等形式逐步地削夺地方权力;唐末藩镇割据直至唐朝灭亡,北宋政府是通过统一斗争和“杯酒释兵权”等削夺地方权力。练点:汉代对秦代政治制度的继承5.(2024·全国卷Ⅲ)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整理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胜利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B[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精确把握汉代对秦代政治制度的继承关系。材料中的“文书”泛指古代的国家档案文献,文书传承着历朝的典章制度和政治阅历。材料表明,西汉胜利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重视秦朝的文书,意味着继承了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即汉承秦制,故B项符合题意;汉初推行的是被称为“黄老之学”的道家思想,故解除A项;汉初充分发挥文书功能,以便继承前代的政治制度,故解除C项;材料并没有体现官吏是否熟知秦朝的典章制度,故解除D项。]练点:宋代重史传统对君主专制的影响6.(2024·全国卷Ⅰ)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缘由,他说:“尔谓帝王可简单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冲突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A[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宋太祖因为史官对帝王“误失”“必书之”而不乐,这反映了重史传统可以在肯定程度上影响君主个人行为,故选A项;B项说法过于肯定,故解除;材料反映的是史官秉笔直书,故解除C项;D项是现象而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与题意不符,故解除。]练点:科举制的影响7.(2024·全国卷Ⅱ)两汉实行州郡举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化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解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D[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出身卑微的读书人为了入仕,刻苦读书,从而有利于整个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故选D项;官员的文化素养和实力是两个概念,故解除A项;题干信息与选官制度沿革下的官员道德没有干脆关系,故解除B项;自由投考与解除世家子弟入仕冲突,故解除C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化及趋势1.(2024·深圳二模)据贾谊记载,汉初,天子和诸侯之相都称为“丞相”,运用黄金之印。据司马迁记载,汉武帝时将诸侯之“丞相”改为“相”,运用银印。汉武帝此举目的是()A.企图减弱宰相权力 B.加强中心政府权威C.挑起王国内部冲突 D.逐步分割诸侯封地B[由材料“汉武帝时将诸侯之‘丞相’改为‘相’,运用银印”可知汉武帝此举加强了中心政府的权威,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心与地方的关系,解除A项;汉武帝加强中心集权的措施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解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减弱诸侯王权力的措施,分割诸侯封地的是推恩令,解除D项。]2.(2024·成都三模)西汉盛行比武、斗兽、狩猎等危急、激烈的体育消遣活动,数量众多的社会上层分子和文人也亲身参与。由此可见,当时()A.军事形势严峻 B.弃文从武成风C.贵族引领时尚 D.世风阳刚劲健D[西汉时期,人们喜爱通过比武、斗兽、狩猎等危急、激烈的体育消遣活动,来呈现自己的尚武精神,让自己的威猛和武力呈现出来得到社会的认可,表明西汉时期社会风气崇尚刚毅的气质和意志,故选D项;西汉初期实行养精蓄锐政策,经过文景之治后又形成大一统局面,军事形势并不严峻,解除A项;“文人也亲身参与”表明“文武双全”是更高追求,解除B项;材料反映的只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开发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船舶运输劳务派遣合同3篇
- 2024邴雅与薛含关于姓名权分割的离婚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创新公证技术应用在房屋买卖合同中的实施细则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集团公司内部应急借款合同范本:风险防范3篇
- 2024高端医疗设备采购与安装协议
- 家电安全使用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 学习环境对学习者情感体验的影响分析
- 二零二五年度版画册艺术修复与历史文献再现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挂车租赁与物流成本控制合作协议3篇
- 眼科护理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和趋势
- 创伤中心工作计划范文
- 工作页(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家用电脑组装)
-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科学高频易错期末考前卷(教科版)
- 汽车产量统计研究报告
- 医药仓储部人员岗位职责及工作内容培训课件
-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常识
- 分裂症的非药物治疗
- 简单咨询费合同范本英文版
- 03 35KV无功补偿装置安装施工方案
- 乡镇质量强县工作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