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集训8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含解析_第1页
江苏专用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集训8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含解析_第2页
江苏专用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集训8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含解析_第3页
江苏专用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集训8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含解析_第4页
江苏专用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集训8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课后限时集训(八)从鸦片斗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时间:30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4·镇江一模)《南京条约》申明:“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劄(同‘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申明()A.冲击中国传统的夷夏观念B.使中国丢失部分政治主权C.表明西方以同等对待中国D.体现英国自由贸易的要求A[依据材料“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可知,传统夷夏之防观念强调中国的世界中心地位,平行之礼是对夷夏之防观念的冲击,故选A项;平行之礼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的近代化,并未损害领土等政治主权,解除B项;《南京条约》为中国战败被迫签订的条约,处于不同等地位,解除C项;通商口岸的开放体现英国自由贸易的要求,与“平行照会”无关,解除D项。]2.(2024·常州一模)1862年,英国驻上海领事致上海道台的信函中称:“历年以来,本事事馆与贵官廨早经谅解,凡贵国官廨对于居住租界内之华人行使管理权时,须先经本事事同意。”上述材料表明()A.中外反动势力起先公开勾结B.英国在华获得“领事裁判权”C.租界渐渐成为“国中之国”D.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C[“凡贵国官廨对于居住租界内之华人行使管理权时,须先经本事事同意”表明租界渐渐成为“国中之国”,故选C项;中外反动势力起先公开勾结是在1860年其次次鸦片斗争后,解除A项;英国在华获得“领事裁判权”是在1843年的《五口通商章程》中,解除B项;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是在《辛丑条约》之后,解除D项。]3.(2024·扬州一模)有史学家指出:“假如用短近的眼光来看,这场斗争对中国好像只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索,屈辱又督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他意在强调这场斗争()A.使中国蒙受屈辱B.成为中国历史转折点C.激发了救亡意识D.引发瓜分中国的狂潮C[“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督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体现了鸦片斗争激发救亡意识,故选C项;“好像只是”则否定了意在强调蒙受屈辱,解除A项;材料意在强调是“一个新的起点”,并不是历史转折点,解除B项;甲午斗争引发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解除D项。]4.(2024·南京、盐城一模)茅海建《天朝的崩溃》载:“鸦片斗争期间,一些民众向他们(英军)出售粮食、禽畜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A.国人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B.一般民众把斗争置身己外C.清政府失去了民众的支持D.民众的民族意识较为缺失D[材料表明鸦片斗争时中国民众没有支持中国军队,袖手旁观,甚至为英军供应服务,没有相识到斗争对中国的危害,反映了当时中国民众缺乏民族意识,故选D项。]5.(2024·南京六校联合体期末)约翰·汤姆逊在《中国和中国人影像》中记载:“镇江府位于大运输河和扬子江的交汇之处,据守着一个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这一“敌对”行为的后果导致()A.中国社会性质起先发生改变B.列强侵略势力起先深化内地C.中外反动势力起先公开勾结D.镇江成为近代第一批通商口岸A[鸦片斗争中英军先后攻占镇江、南京,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社会性质起先发生改变,与材料中“镇江府”“在(那次)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相符,故选A项;B项应是其次次鸦片斗争,解除;C项应是其次次鸦片斗争后,解除;近代第一批通商口岸是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地方,解除D项。]6.鸦片斗争后,当时负责与英国交涉的中国官员经计算,发觉协定后的关税税率平均达到百分之五,比以往的自主关税略高,他们认为这是外交的胜利。这说明()A.《南京条约》危害性有限B.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意识C.自给自足的经济发挥优势D.清政府主动维护关税主权B[依据题干内容可知,中国官员“协定后的关税税率……比以往的自主关税略高”是外交的胜利,但是他们不知道“协定后的关税”相比较“自主关税”而言是对国家主权的破坏,这说明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意识,故选B项;《南京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同等条约,其危害是特别大的,解除A项;题干所述现象是清政府的关税问题,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无关,解除C项;题干现象表明清政府不重视国家的关税自主权,而不是主动维护关税主权,解除D项。]7.(2024·扬州期初检测)中英《天津条约》明确规定:两国“约定照各大邦和好常规,亦可随意交派秉权大员,分诣(去)大清、大英两国京师”,并对驻外公使待遇、来往礼节做了规定。这反映出()A.清廷舍弃了传统外交观B.该条约体现友好协商原则C.英国谋求扩大侵华权益D.中英间形成同等外交关系C[“亦可随意交派秉权大员,分诣(去)大清、大英两国京师”表明英国想通过《天津条约》扩大自己的利益诉求,故选C项;材料没有反映清政府的看法,解除A项;《天津条约》是不同等条约,没有体现友好协商原则,解除B项;中英两国没有形成同等的外交关系,解除D项。]8.(2024·江苏七市二模)历史学者马勇认为此战“让之前的三十多年中国的和平发展走向终结,也让因‘同光中兴’而复原的自信丢失殆尽。此后,孙中山、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一大批政治新秀相继出场,由他们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历史大剧,近代中国的政治激进主义慢慢成为思想主流,一浪高过一浪”。这场斗争应当是()A.鸦片斗争 B.其次次鸦片斗争C.甲午中日斗争 D.八国联军侵华斗争C[依据题干中“三十多年中国的和平发展……‘同光中兴’”及此后维新派、革命派登场可以推断此战是甲午中日斗争,故选C项。]9.(2024·徐州期中调研)下列是有关黄海海战细微环节的记述,据此可以得出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致远弹药尽,适与倭舰吉野值,管带邓世昌……谓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遂鼓快车,向吉野冲突。吉野即驶避,而致远中其鱼雷,机器锅炉裂开,船遂左倾,顷刻沉没……[清]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致远忽出阵冲突吉野,于是吉野以纽状火药连弹装入快炮击之,密如雨下,三点三特别遂沉没浅野正恭《日清海战史》日舰第一游击队见致远舰奋然挺进,连连轰击。有数颗榴弹同时命中致远水线,致使其舷旁鱼雷放射管内一枚鱼雷爆炸,右舷随即倾斜,最终舰首先行下沉1895年出版《普拉茨塞海军年鉴》A.致远舰被日舰鱼雷击沉B.致远舰欲与吉野同归于尽C.吉野号发炮击沉致远舰D.致远舰直冲日舰被击而沉D[D项与材料中“向吉野冲突……而致远中其鱼雷……顷刻沉没”“致远忽出阵冲突吉野,于是吉野以纽状火药连弹装入快炮击之……遂沉没”“见致远舰奋然挺进,连连轰击。有数颗榴弹同时命中致远水线……最终舰首先行下沉”相符,故选D项。]10.“消息传出,广阔台胞悲苦万分,哭声达于四野。在北京的台湾举人和台籍官员联名上书,‘祖宗坟墓,岂忍舍之而去?田园庐舍,谁能挈之而奔?’”与之相关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C[本题考查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依据材料中“台湾举人和台籍官员联名上书”可知,此条约与割占台湾有关,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台湾无关,解除。]11.(2024·扬州中学)下表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概况。表中现象()国别“势力范围”割占或租借地德国山东强租胶州湾俄国长城以北和新疆强租旅顺、大连法国广东、广西和云南强租广州湾英国长江流域强租“新界”、威海卫日本福建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A.出现于甲午中日斗争爆发前B.使中国有沦为殖民地的危急C.由八国联军侵华斗争所引发D.使中国起先丢失领土主权B[甲午中日斗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峻,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有沦为殖民地的危急,故选B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甲午斗争后,解除A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由甲午斗争中国战败引发的,解除C项;鸦片斗争割让南京后,中国已经起先丢失领土主权,解除D项。]12.《拳事杂记》记载“团匪起时,痛恨洋物,犯者必杀无赦”;联军入京后,则一变为“西人破帽只靴,垢衣穷裤,必表出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这种改变反映出()A.民众困难且冲突的心理状态B.学习西方文化成为社会共识C.清政府沦为列强治华的工具D.西式服装成为社会主流服饰A[由材料可知,义和团运动发生之初,义和团团员对西洋事物极其痛恨,但八国联军进京以后则对洋人洋物毕恭毕敬,这种改变反映出民众困难且冲突的心理状态,故A项正确。]13.(2024·淮安中学)下图反映的是某次列强侵华斗争结束后的场景,这次斗争结束后()A.列强在华设厂正式合法化B.列强割占中国更多领土C.清廷成为列强在华代理人D.外国公使起先进驻北京C[依据图片中的文字信息“中国4亿5000万人,一人一两,以示惩处”可知,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这是《辛丑条约》的内容,《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列强在华的代理人,故选C项;列强在华设厂正式合法化是《马关条约》的影响,解除A项;列强割占中国更多的领土是在其次次鸦片斗争期间,解除B项;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是《天津条约》的内容,解除D项。]14.(2024·苏中、苏北七市三模)据《中国近代通史》记载,俄国政府虽然赞成列强向中国用兵,但不愿出头公开领导联军与清政府为敌。当时法国驻德大使明确告知德国政府说,没有人会信任英国的领导。这一记载反映的侵华斗争应是()A.鸦片斗争 B.其次次鸦片斗争C.甲午中日斗争 D.八国联军侵华斗争D[俄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列强向中国用兵”,组成联军“与清政府为敌”,说明这一记载反映的侵华斗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斗争,故选D项;鸦片斗争没有德国、俄国和法国参与,解除A项;其次次鸦片斗争没有德国参与,俄国没有干脆出兵,是帮凶,解除B项;甲午中日斗争没有德国、英国、法国和俄国参与,解除C项。]15.(2024·南京名校联考)法国媒体曾刊登一位回国士兵的陈述:“从北堂我们开向皇宫,修士们跟着我们去,他们怂恿我们屠杀、抢劫。我们奉命在城中为所欲为三天,爱杀就杀,爱拿就拿,实际抢了八天。”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撰文记述:“仅在河北任丘县一处,美国基督传教士梅子明以‘用人头抵人头’为口号,就杀害了中国无辜农夫680人。”材料反映的这场斗争()A.导致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被破坏B.迫使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C.将战火从广东扩大到华北地区D.使列强获得武装限制京津的特权D[导致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被破坏是其次次鸦片斗争,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迫使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是甲午中日斗争,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将战火从广东扩大到华北地区指的是其次次鸦片斗争,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美国传教士杀害中国无辜农夫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斗争期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列强获得了武装限制京津的特权,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5分)16.(2024·扬州阶段检测)甲午之役,民族之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清廷共建立了4支舰队,北洋舰队、南洋舰队、福建船政舰队、广东舰队,分别归属直隶总督、两江总督、船政大臣、两广总督节制。而日本在1872年成立海军省后,海军发展就有了统一的指导机关。——摘自《纪念甲午中日斗争爆发120周年》材料二“清国若为纯然之共和政治,即便缺乏忠君精神,但有富于爱国精神之义勇,在一朝有事之际,人心亦可以奋然于此。”——[日]小川又次《征讨清国策案》材料三甲午斗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梁启超对此曾有过入木三分的评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刘新如《甲午的殇思》完成下列要求:(1)结合所学学问,简析“清廷舰队”建立的缘由。(4分)(2)依据材料一、二,从中日双方分析造成甲午斗争结局的缘由有哪些?(5分)(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相关史实,谈谈对材料三中梁启超观点的理解。(6分)[解析]第(1)问,依据所学洋务运动的相关学问从经济、政治、思想等几个方面概括即可。第(2)问,依据材料一日本“就有了统一的指导机关”可得出日本军队属国家军队,由国家统一指挥;清朝军队属于地方势力,由个人决策;依据材料二“但有富于爱国精神之义勇”可得出日本军队有武士道精神;清朝军队没有忠勇精神;依据材料二出处小川又次《征讨清国策案》可得出日本对侵略中国蓄谋已久。第(3)问,依据材料三“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并结合相关史实可得出甲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