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球果小卷蛾防治技术规程_第1页
油松球果小卷蛾防治技术规程_第2页
油松球果小卷蛾防治技术规程_第3页
油松球果小卷蛾防治技术规程_第4页
油松球果小卷蛾防治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23/TXXXX—2022

油松球果小卷蛾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松球果小卷蛾(GravitarmatamargarotanaHeinemann)防治的虫情调查、防治措施、

防治效果检查以及技术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油松球果小卷蛾的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LY/T168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虫情调查

3.1虫情调查方法

采取线路踏查和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线路踏查结束后,对达到发生统计起点的受害林分

进行标准地调查。油松球果小卷蛾形态特征及球果危害状见附录A。发生统计起点为有虫株率>2%

(LY/T1681-表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程度标准第28条)。

3.2虫情踏查

3.2.1踏查时间

每年1次,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幼虫活动期。

3.2.2踏查线路

按照森林资源小班分布图,沿设计路线对拟调查林分进行踏查,踏查路线应穿越拟调查林分有代表

性的不同地段,避免路线重复。

3.2.3踏查方法

在油松球果小卷蛾未发生区或发生区的红松(PinuskoraiensisSieb.etZucc)人工幼龄林、中龄林

内。以具有代表性的小班为单位,设定踏查块,并按照附录B填报进行统一编号。在踏查块内选择一条

对角线进行路线踏查,随机选择50株红松,采摘球果,查看是否有油松球果小卷蛾幼虫危害球果,查

看危害程度,并计算出虫口密度。按照踏查块编号顺序将踏查结果填入表B中,记载林分概况、虫口密

度、危害程度。确定是否达到发生统计起点。

3.3虫情标准地调查

2

DB23/TXXXX—2022

3.3.1标准地设置

按照线路踏查的结果,对达到发生统计起点以上的虫害林分设立标准地进行详细调查。标准地总面

积不应少于应调查地总面积的5%。在林内应采取单对角线或双对角线的方法,进行样地设置。根据坡

位、林分密度分设50m×50m固定标准地若干块,根据历史记录和调查目的,在踏查的基础上确定标准

地,面积为0.25hm2。每5hm2林地设1块标准地。标准地内寄主数量≥100株。在连续多年发生虫害的

林地内设立永久性标准地,逐年逐次进行调查。

3.3.2标准地调查方法

在标准地中,样地内应采用对角线随机取样法进行单株取样,调查株树30株~60株,样株间隔3

株~5株。调查主要包括株被害情况(调查株树、有虫株树、株被害率)和球果被害情况(调查球果数、

有虫球果数、球果被害率),将标准地株被害情况和球果被害情况填入表C1中。

3.3.3虫害发生程度

按LY/T1681的规定用球果被害率对虫害发生程度进行分级:

轻度:球果的被害率在5%~9%,符号为“+”;

中度:球果的被害率在10%~19%,符号为“++”;

重度:球果的被害率在20%以上,符号为“+++”。

将标准地的受害程度填入表C2中。

4防治措施

4.1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分区治理。实行动态管理,加强虫情

监测,优先采用营林、生物、人工、物理等防治措施,必须使用药剂防治时,农药使用按GB/T8321和

NY/T1276的规定执行。

4.2防治指标

根据危害程度选择适宜的防治措施。轻度危害时可进行营林防治、生物防治或物理防治;中度危害

时可进行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或局部药剂防治;重度危害时应进行全面的综合防治。

4.3营林措施

4.3.1幼林抚育

在造林后1年~5年,通过整地疏松土壤、施肥、疏伐、砍灌等抚育管理措施,增强树势,促进林

分健康旺盛生长,提高林分单株抗虫害能力。

4.3.2抚育间伐与修枝

对疏林地或林冠下营造的红松林,10年~15年时应结合上层阔叶树间伐利用,进行抚育透光,保

持侧上方郁闭度为0.3,分2次~3次逐年进行。

4.4物理措施

4.4.1防治时间

3

DB23/TXXXX—2022

5月中上旬成虫羽化盛期,利用成虫趋光性,用黑光灯对成虫进行诱杀。

4.4.2防治方法

4.4.2.1频振式杀虫灯

设在距离林缘100m~500m山下开阔地带,灯距地面2m以上。面积5hm2以下林分可设单灯;5hm2

以上面积较大的林分使用大功率杀虫灯或灯组,棋盘状分布,灯与灯相距100m~150m。将灯设置于

地势较高、视野开阔处。

4.4.2.2单波长太阳能灯

单波长太阳能灯,光照度250lx~200lx,林间距离地面1.5m的高处,灯距为30m,灯下30cm处

放置盛水容器(直径80cm,高15cm),加入3L清水、10g洗衣粉,每晚19:00时~21:00时开灯,诱杀

成虫。安排专人负责收蛾和灯具维护。

4.5生物防治

4.5.1生物菌剂

4.5.1.1施用时间

当油松球果小卷蛾5月上中旬初孵幼虫期。6月中旬后,小卷蛾老熟幼虫在树冠地下化蛹。

4.5.1.2施用方法

当油松球果小卷蛾5月上中旬初孵幼虫期,喷25%BT乳剂(苏云杆菌)200倍液。6月中旬后,

小卷蛾老熟幼虫在树冠地下化蛹,此时在地面喷白僵菌粉9kg/hm2。

4.5.2释放天敌

4.5.2.1天敌种类

寄生性天敌为卵寄生蜂,赤眼蜂(Trichogrammadendrolimi)。

4.5.2.2释放时间

4月下旬至5月上旬油松球果小卷蛾成虫产卵期。如每年放蜂2次,第一次放蜂4月20日~25日;第二

次5月1日~5日,2次放蜂时间间隔10天。

4.5.2.3释放方法

放蜂量根据卵块密度,健壮雌蜂(100~150)万只/hm2,放蜂点均匀设150个/hm2,蜂卡固定在距

离地面1.5m高的树干背阴处。放蜂当天及未来7日应为晴天。

4.6化学防治

4.6.1烟雾机喷烟

4.6.1.1操作时间

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虫羽化始、盛期。

4.6.1.2操作方法

4

DB23/TXXXX—2022

虫口密度大、郁闭度在0.6以上的林分,可施放烟雾剂15~30kg/hm2熏杀成虫。药剂可用阿维菌素、

烟碱乳油等药剂。

4.6.2打孔注药

4.6.2.1操作时间

5月中旬,幼虫孵化始、盛期施药。

4.6.2.2注药方法

用动力钻孔机在树高30cm处钻孔,钻孔时孔口向上,倾斜45度向下钻孔,孔深8cm~10cm,胸

径10cm以下的树干打一个孔,直径每增加10cm多钻一个孔,将药水瓶斜插在孔洞内。0.9mL/cm吡虫

啉或0.9mL/cm的噻虫啉(注:0.9mL/cm为0.9毫升每厘米胸径)

4.6.3地面喷药

4.6.3.1操作时间

5月中旬至下旬,老熟幼虫坠地始、盛期。

4.6.3.2方法

可用车载式喷雾器,地面喷施西维因粉剂30kg/hm2。

5防治效果检查

5.1检查时间

防治当年6月初,及翌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

5.2效果统计

株被害率、球果被害率、虫口密度、虫口减退率分别按公式(1)~(4)计算。

V株=C/A×100%...............................(1)

式中:

V株—株被害率,%;

C—有虫株数,单位为株;

A—调查总株数,单位为株。

V果=B/G100%.................................(2)

式中:

V果—果被害率,%;

B—有虫果数,单位为个;

G—调查总果数,单位为株。

P=D/A.......................................(3)

式中:

5

DB23/TXXXX—2022

P—虫口密度,单位为头/株;

D—调查总虫数,单位为头;

A—调查总株数,单位为株。

Q=(P1-P2)/P1×100%........................(4)

式中:

Q—虫口减退率,%;

P1—防治前虫口密度,单位为头/株;

P2—防治后虫口密度,单位为头/株。

5.3检查方法

将与防治区发生情况相似的林分设立为对照区,在防治区和对照区分别设立标准地,标准地调查方

法参照3.3。按照5.2公式计算株被害率、球果被害率、虫口密度、虫口减退率,将检查结果记入附录D。

6技术档案

应建立技术档案,内容包括:虫情调查、防治措施、防治效果评价、及各项调查汇总等。

6

DB23/TXXXX—2022

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油松球果小卷蛾形态特征及球果危害状

A.1油松球果小卷蛾形态特征及球果危害状见表A.1。

表A.1油松球果小卷蛾形态特征及球果危害状

内容虫态具体描述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6~8mm,翅展16~20mm。复眼暗褐色,突出呈半球形。体灰褐色。触角丝

状,各节密生灰白色短绒毛,与底色形成黑白相间的环带。复眼下缘及头顶有黄褐色长

毛丛,前翅有灰褐、赤褐、黑褐三色片状鳞毛,相间组成不规则的云状斑纹,顶角有一

似弧形的白斑纹。后翅灰褐色、外缘暗褐色,缘毛淡灰色。

卵扁椭圆形,底平,宽0.70mm,长0.96mm,初产时为乳白色,孵化前变为黑色。

幼虫初孵幼虫为污黄色,后渐变为粉红色,老熟幼虫体长l3~19mm。头部暗褐色,单

眼6个。前胸背板黑褐色,胴部肉红色。体表具有致密的羊皮革状纹,原生刚毛较短,

前胸气门前下方侧毛组具3毛。

蛹赤褐色,宽2.5mm,长7.8mm,腹部末节具有二分叉的角状几丁质突起,并附有对

称的钩状臀棘4对。蛹外被有黄褐色丝质茧,茧宽4mm,长10mm。

发生规律卵卵初产下为乳白色,水浸状,形如小蜡滴,卵壳半透明。卵两天后变为乳黄色,4天

后呈米黄色,8天后显红褐色。孵化前,卵的一端出现黑点,即为幼虫的头部;体躯呈新

月形,集中于卵的一侧。卵期最长22天,最短5天,一般为14~21天。卵的发育起点

温度8.3oC,有效积温86.4日度,有效积温相差值的范围为7.9~5.1日度。卵孵化率,

林内一般在90%以上。卵期长短因坡向及产卵时期而异,一般是阳坡短于阴坡,后期产

卵短于前期产卵。因此,在防治上,应采取先阳坡后阳坡的顺序。

幼虫及幼虫的整个生活过程,大致可分为裸露,隐蔽、再裸露、再隐蔽4个阶段。初孵幼

蛹虫先营裸露性生活,取食嫩梢表皮、针叶及当年生球果。裸露时间为2天左右,最长5

天,最短1天。幼虫始孵期在5月上旬,中旬达盛孵期,5月下旬至6月初为末孵期。幼

虫稍大后,蛀入先年生球果、嫩梢皮层和髓心危害,营隐蔽性生活,继续生长发育至老

熟阶段。幼虫老熟后即爬出球果、嫩梢坠地再裸露。随后,在枯枝落叶层及杂草丛、小

凹壁及上坎壁地在下等处吐丝结英再隐蔽,6~14天后化蛹。幼虫由孵出至老熟坠地历时

30天左右。蛹期最长,长达十个多月(约310)天。

成虫成虫羽化时刻多在上午8~12时,午后及夜间羽化很少,成虫飞翔呈波浪式,其飞翔最盛时

刻一般在傍晚19:30~20:30之间,成虫飞翔呈波浪式,白天很少飞翔活动,多停息在枯枝

落叶层树干及立木针叶丛庇荫处。风力大小对成虫飞翔活动也有一定影响,如在微风或无风情

况下,飞翔数量较多,风力较大时,飞翔数量则减少。雌蛾卵散产绝大部分产于先年生球果

鳞片上,或产于当年嫩梢及针叶,一般每果有卵2、3粒,最多可达19粒。

7

DB23/TXXXX—2022

B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油松球果小卷蛾虫情踏查林分登记表

B.1油松球果小卷蛾虫情踏查林分登记见表B.1。

表B.1油松球果小卷蛾虫情踏查林分登记表

林场(乡镇林业站)名称:(盖章)

样地编林小面积林分类林分密度郁林胸径虫害发生程度(轻虫口密度(条/

号班班(hm2)型及树(株/hm2)闭龄(cm)度+、中度++、重株)

种组成度(a)度+++)

1

2

3

·······

98

99

100

注1:林分类型:天然林A,人工纯林B,人工混交林C。

注2:虫害发生程度判定标准见3.3.3。

注3:虫口密度计算公式见5.2。

调查人:调查时间:年月日

8

DB23/TXXXX—2022

C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油松球果小卷蛾标准地调查表

表C.1油松球果小卷蛾标准地调查表见表C.1。

表C1油松球果小卷蛾幼虫调查表

(县市、局):乡(镇)场:林分类型及树种组成:

标准地号:标准地代表面积(hm2):林分密度(株/hm2):

林龄:平均树高(m):平均胸径(㎝):

郁闭度:坡向:坡位:坡度:

发现的其他虫(病、鼠)名称及其危害情况简述:

树号总球果数被害球果数幼虫数

1

2

·······

99

100

合计

调查株数()有虫株数()株被害率()

调查球果数()有虫球果数()球果被害率()

虫口密度(条/株)危害等级

注1:株被害率、球果被害率和虫口密度计算公式参照5.2。

注2:危害等级参照3.3.3。

调查人:调查时间:年月日

表C.2油松球果小卷蛾幼虫标准地调查汇总表见表C.2。

表C2油松球果小卷蛾幼虫标准地调查汇总表

hm2

调查松林调查标准发生面积

地点面积面积地数轻中重

汇总单位:汇总人:填表日期:年月日

9

DB23/TXXXX—2022

D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防治质量检查验收表

D.1油松球果小卷蛾防治质量检查验收表见表D.1。

表D.1防治效果调查表

(县市、局):乡(镇)场:地点:防治方法:

防治前防治后

虫口减

球果被虫口密

样地编号林班小班球果被害株被害率虫口密度株被害退率

害率度(条/

率(%)(%)(条/株)率(%)(%)

(%)株)

汇总人:填表日期:年月日

10

ICS65.020

B16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XXXX—2023

油松球果小卷蛾防治技术规程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23/TXXXX—2022

油松球果小卷蛾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松球果小卷蛾(GravitarmatamargarotanaHeinemann)防治的虫情调查、防治措施、

防治效果检查以及技术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油松球果小卷蛾的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LY/T168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虫情调查

3.1虫情调查方法

采取线路踏查和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线路踏查结束后,对达到发生统计起点的受害林分

进行标准地调查。油松球果小卷蛾形态特征及球果危害状见附录A。发生统计起点为有虫株率>2%

(LY/T1681-表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程度标准第28条)。

3.2虫情踏查

3.2.1踏查时间

每年1次,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幼虫活动期。

3.2.2踏查线路

按照森林资源小班分布图,沿设计路线对拟调查林分进行踏查,踏查路线应穿越拟调查林分有代表

性的不同地段,避免路线重复。

3.2.3踏查方法

在油松球果小卷蛾未发生区或发生区的红松(PinuskoraiensisSieb.etZucc)人工幼龄林、中龄林

内。以具有代表性的小班为单位,设定踏查块,并按照附录B填报进行统一编号。在踏查块内选择一条

对角线进行路线踏查,随机选择50株红松,采摘球果,查看是否有油松球果小卷蛾幼虫危害球果,查

看危害程度,并计算出虫口密度。按照踏查块编号顺序将踏查结果填入表B中,记载林分概况、虫口密

度、危害程度。确定是否达到发生统计起点。

3.3虫情标准地调查

2

DB23/TXXXX—2022

3.3.1标准地设置

按照线路踏查的结果,对达到发生统计起点以上的虫害林分设立标准地进行详细调查。标准地总面

积不应少于应调查地总面积的5%。在林内应采取单对角线或双对角线的方法,进行样地设置。根据坡

位、林分密度分设50m×50m固定标准地若干块,根据历史记录和调查目的,在踏查的基础上确定标准

地,面积为0.25hm2。每5hm2林地设1块标准地。标准地内寄主数量≥100株。在连续多年发生虫害的

林地内设立永久性标准地,逐年逐次进行调查。

3.3.2标准地调查方法

在标准地中,样地内应采用对角线随机取样法进行单株取样,调查株树30株~60株,样株间隔3

株~5株。调查主要包括株被害情况(调查株树、有虫株树、株被害率)和球果被害情况(调查球果数、

有虫球果数、球果被害率),将标准地株被害情况和球果被害情况填入表C1中。

3.3.3虫害发生程度

按LY/T1681的规定用球果被害率对虫害发生程度进行分级:

轻度:球果的被害率在5%~9%,符号为“+”;

中度:球果的被害率在10%~19%,符号为“++”;

重度:球果的被害率在20%以上,符号为“+++”。

将标准地的受害程度填入表C2中。

4防治措施

4.1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分区治理。实行动态管理,加强虫情

监测,优先采用营林、生物、人工、物理等防治措施,必须使用药剂防治时,农药使用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