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化学实验方法
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1、过滤_______混合的分离_、--___、.____如_______
2、蒸储提纯或分离_____不同的液体防止液体_____,温度计水银球如_______
混合物的位置___________,石油的蒸
储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_______
3、萃取利用溶质在___________的溶剂里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用_______
的_______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
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4、分液分离__________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如______
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
外________。打开活塞,使—层
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
上层液体由—端倒出
5、蒸发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________的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分离_____
和结晶混合物用______不断搅动溶液;当蒸
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混合物
停止______
二、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是一个,符号为,单位为。2、1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
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个。3、1mol粒子的数目又叫常
数,符号为,单位_______。4、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
等。
5.、关系式:______________
三、摩尔质量
1
1、定义:,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用符号:—表示,
常用单位为=2、数学表达式:
3、摩尔质量与Imol物质的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四、物质的聚集状态
1、决定体积的因素:、、o
2、气体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o表达式:
单位:。在下,1moi任何的体积都约是o
五、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1.物质的量的浓度C(B))=o稀释公式:o
2.物质的量的浓度的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或量取)、、冷却、转移、
振荡、、摇匀、装瓶贴签。
3、误差分析:由n(B)、V决定。
第二部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一)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
用树状分类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二)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O
二.氧化还原反应
1.实质:o2.判断依据:。
3关系:升失氧还,降得还氧(请以2Na+2H2O===2NaOH+H2T为例具体分析)
4、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请以2Na+2H2O===2NaOH+H2T为例具体分析)
(1).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a."e-”表示电子。
b.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
应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2
C.失去电子的反应物是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是剂
d.被氧化得到的产物是产物,被还原得到的产物是产物
(2).单线桥法(从还原剂失一氧化剂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6、氧化还原反应规律:①守恒律②强弱律③价态律④优先律
三、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拆:(可简单认为、、拆)
3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查:(遵循:守恒、守恒)
四、物质的分散系
1.分散系:①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o
②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小于Inm〉、(lnm-100nm)
(大于lOOnm)
2.胶体:
(1)概念: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在____________之间的分散系。
(2)性质:①效应(用聚光手电筒照射胶体时,可以看到在胶体中出现一条光
亮的“通路”。)
②凝聚作用:,,③电泳④布朗运动
3.溶液:电解质溶液、非电解质溶液
4.化合物:①电解质:在状态下能导电的(包
括、、、、)②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的
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包括、、等)
5.电离方程式(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____________的过程)
NaCl=H2SO4=»
NaOH=o
第三部分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金属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1、钠的性质
3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①:与02等非金属的反应
4Na+02===(白色)2Na+02===(淡黄色固体)
②:与水的反应
2Na+2H2。===(现象:浮、溶、游、嘶、红)
③与酸(与HC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与盐(与硫酸铜溶液):,
2、Na2O>Na2(D2的性质比较
颜色、状态生成条件化合物类型与水反应与C02反应
Na2O
Na2。?
3、Na2cCh与NaHC03的性质比较
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Ch):小苏打
溶解性
碱性
稳定性不反应
与盐酸
与CO2不反应
与NaOH不反应
Ca(OH)2
与CaCh不反应
二、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1、铝的化学性质
(1)与酸的反应(与HC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碱的反应(与Na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钝化:在常温下,铝与、时会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钝化,
不与浓硝酸、浓硫酸进一步发生反应。
4
(4)与氧气反应:(5)与盐置换:
2、铝的氧化物(两性)
(1)与酸的反应(与HC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碱的反应(与Na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铝的氢氧化物(两性)
(1)与酸的反应(与HC1):»
(2)与碱的反应(与NaOH):o
(3)加热分解:-
(4)Al(0H)3的制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矶:化学式为,可作剂
三、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1、铁的化学性质:铁是较活泼的金属(或中等活泼金属)表现为还原性。
(1)与非金属反应
①铁生锈(铁在潮湿空气中被腐蚀生成Fe2Ch)
②2Fe+3cL===,③3Fe+2Ch===。
(2)与酸反应①非强氧性的酸:Fe+2H+==。
②强氧性的酸(浓H2so4、HNO3):
a.常温下钝化(浓H2so4、浓HNO3用铁制容器盛装)b.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Fe(III)
(3)与盐溶液反应Fe+C/+==,
(4)与高温水蒸气反应:o
2、铁的氧化物的性质对比。
颜色状态、溶解性与酸(H+)反应
FeO
FezCh
Fe3()4
3、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对比。
颜色状态、溶解性与酸(H+)反应
5
氢氧化铁
氢氧化亚铁
氢氧化铁分解:O
氢氧化亚铁与氧气和水:»
4、Fe?+与Fe3+的相互转化:2Fe?++Cb==,Fe+2Fe3+==
5、(1)Fe"的检验:(棕黄色)
实验①:向FeCb溶液中加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
实验②:向FeCb溶液加入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
(2)Fe?+的检验:(浅绿色)
实验①:向FeCb溶液加入NaOH溶液。,
实验②:向FeCL溶液中加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无变化;通入CL溶液显______色。
第四部分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1.硅的存在:地壳中含量居第一位。无态,态主要存在形式是硅酸盐和
二氧化硅。
2.硅酸盐的结构:
(1)硅酸盐的结构复杂,常用的形式表示比较方便。
(2)氧化物形式书写的规律:
①各元素写成相应的氧化物,元素的价态保持不变。
②顺序按先金属后非金属,金属元素中按金属活动顺序表依次排列,中间用“•”间隔。
③注意改写后应与原来化学式中的原子个数比不变。
3.NazSiCh的性质:溶于水,水溶液俗称,是建筑行业的黏合剂,
也用于木材的防腐和防火。
化学性质主要表现如下:
(1)水溶液呈碱性(用PH试纸测),通CO2有白色胶体:=
酸性:H2cChH2SiO3o
(2)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胶体:-
(3)硅酸和氢氧化钠反应:«
4.硅酸盐产品(传统材料):玻璃、水泥、陶瓷
6
5、硅单质
A.性质:(1)物理性质:晶体硅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导电性介于导体和
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材料,熔沸点高,硬度大,难溶于溶剂。
(2)化学性质:常温只与单质氟、氢氟酸和强碱溶液反应。性质稳定。
Si+2F2==(气态),Si+4HF==。
Si+2NaOH+H2O==。
B.硅的用途:(1)用于制造硅芯片、集成电路、晶体管、硅整流器等半导体器件;(2)制
造太阳能;(3)制造合金,如含硅4%(质量分数)的钢导磁性好制造变压器的铁芯;
含硅15%(质量分数)的钢有良好的耐酸性等。
C.工业生产硅:
制粗硅:SiO2+2C=o
6、二氧化硅的结构和性质:
(1).SiCh在自然界中有较纯的、含有少量杂质的石英和普遍存在的沙。自然
界的二氧化硅又称o
(2).SiCh物理性质:硬度大,熔点高,难溶于溶剂(水)的固体。
(3).SiCh化学性质:常温下,性质稳定,只与氢氟酸和强碱溶液反应。
SiO2+4HF==(雕刻玻璃的反应),
SiO2+2NaOH==(实验室装碱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的原因).
(4).SiO2的用途:制石英玻璃,是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制钟表部件;可制耐磨材料;
用于玻璃的生产;在光学仪器、电子工业等方面广泛应用。
二、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1.氯气物理性质。
2.氯气化学性质
(1).C12与金属反应(一般将金属氧化成高价态)
①与铁:(棕黄色烟)。②与铜:(棕黄色烟)o
(2)C12与非金属H2反应:(安静燃烧,苍白火焰,白雾)
(3)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b与碱的反应:①与氢氧化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氢氧化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漂白粉使用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3.氯水(1)成分:分子:离子:
(2)氯水的性质:A.酸性B,氧化性C漂白性D.不稳定性
4.C1-的检验:试剂:现象:
结论:溶液中有cr
5.次氯酸的性质:(1).酸性:比碳酸弱(2).氧化性(漂白、杀菌和消毒)
(3)不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氯气的用途:自来水的消毒、农药的生产、药物的合成等
7.氯气的制法:o
8、澳、碘的提取
澳和碘的化学性质元素非金属性(氧化性)强弱顺序:Cl>Br>I
氯水与澳化钾溶液的反应溶液由无色变为橙黄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水与碘化钾溶液的反应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褐(黄)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澳水与碘化钾溶液的反应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褐(黄)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三、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1、SO2的性质及其应用
(1)物理性质:。
*大气污染物通常包括:SO2、CO、氮的氧化物、烧、固体颗粒物(飘尘)等
(2).SO2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①SO2是酸性氧化物
A.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与碱反应:(实验室用NaOH溶液来吸收SO2尾气)
C.与碱性氧化物反应:(钙基固硫法)
D.与盐碳酸氢钠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从_____色变为_____色
漂白原理类型
A.吸附型:活性炭漂白——活性炭吸附色素(包括胶体)
B.强氧化型:HC1O、Ch、H2O2,NazCh等强氧化剂漂白一^将有色物质氧化,不可逆
C.化合型:S02漂白——与有色物质化合,可逆
③SCh具有还原性
2SO2+02=.SO2+X2+2H2O=,
8
S02能使酸性高锦酸钾褪色。
④SO2具有氧化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酸的性质及其应用
(1).硫酸的酸性:硫酸是二元强酸(具有酸的5点通性)
(2).浓硫酸的吸水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通常可用作剂
(3).浓硫酸的脱水性:浓硫酸将H、O按照2:1的比例从物质中夺取出来。
(4).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Cu+2H2so4(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浓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硫酸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由+6价的S引起,而稀硫酸的氧化性由
H+引起(只能氧化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前面的金属)。
C+2H2so4(浓)=o
3.SCU2一离子的检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1:雷雨发庄稼三方程式:,,
2.氨(1)工业合成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氨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氨气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喷泉实验:(1).实验装置的工作原理?
(2).溶液变红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喷泉的发生应具备什么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化学性质:
A.与水反应:(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B.与酸的反应:NH3+HC1===(产生白烟)
C.与氧气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氨盐①物理性质::固态,易溶于水。
②化学性质:易分解(加热分解NH4cl晶体)
与碱共热反应产生氨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硝酸的性质
9
(1).物理性质:无色,具有挥发性的液体
(2).化学性质:
A.酸性:
B.不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强氧化性:浓硝酸与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稀硝酸与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浓硝酸与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表
1.原子序数===
2、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3、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序数=;主族序数=
口诀:七个周期七横行,三长三短一不完(每周期元素种类—,—,—,—,—o)
十八纵行十六个族(皿族含—,—,—三纵行),七主(A)七副(B)—vm—0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位置。
(如钠:Na,第一周期第一族)
4、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A.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如与水反应钾比钠剧烈,则金属性钾—钠);
B.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如碱性NaOH_Mg(OH)2
A1(OH)3;则金属性Na_Mg_A1;
C.金属活动顺序表(前面的元素金
属性)=
D.置换反应(强制弱)。E.单质的还原性强和离子的氧化性弱,则金属性—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A.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及气态氢化物的(如稳定性NH3HF);
10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如HC1O4_H2SO4_H3P04_H2SiO4);
C.置换反应(强制弱)。
D.与变价金属反应产物价态分析,金属价态高,非金属性o
E.单质的氧化性强和离子的还原性弱,则非金属性—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和一定数目的—的一种原子。(原子组成表达式:—)
①质量数==+(A==Z+N)
②同位素:相同而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如1H,2H,3H)
二.元素周期律
1.电子排布规律:
①能量最低原理:-
②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个,最外层不超过个(K层最多个),次外层
不超过个。
2.原子半径大小的规律:
①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如Na_K)
②同周期: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减小(如Na—C1)
③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随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减小(如Na+_O2-)
④同种元素的原子或离子,价态高半径小(如Na+—Na)
3、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最高正价=(元素无正价,稀有气体为价)
负化合价=(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4.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原子半径金属性非金属性
同周期(左-右)
同主族(上-下)
位置关系:
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在—角;
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在—角;
具有两性的元素在分界线附近(如—)
11
含有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如强碱,,);
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如非金属氧化
物,,_,_,)。
用电子式表示出下列物质:
C02、H2,C12,N2、
02,H2O、NH3,CH4、
HF,NaCl,MgC12,
K2S,NaOHNa2O2
如:NaOH中含共价键与键,NH4cl中含共价键与键,
Na2O2中含共价键与键,H2O2中含共价键
用电子式表示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MgC12
H2O,C12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
键要—能量。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
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为反应。反之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反应制氢气。
④大多数反应(特殊:C+CO2=2CO是吸热反应)。⑤缓慢氧化。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以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CO(g)+H2(g)o
②的反应如Ba(OH)2«8H2O+2NH4C1=BaC12+2NH31+10H2O
③大多数反应如KC1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二、化学能与电能
12
1、原电池原理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能转变为—能。
(2)构成原电池的条件:A;BoCoDo
(3)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较活泼的金属作—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较不
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02)等作一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极流向—极;电子则由—极经外电路流
向原电池的—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极。④根据原
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_____反应,现象通常是(如
Zn-2e-=Zn2+)
正极:得电子,发生_____反应,现象是(如
2H++2e-=H2)
原电池的应用: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
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③设计原电池。④金属的防腐。
写出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总反应:
酸性环境:正极,负极,
碱性环境:正极,负极,
三、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通常用(均取
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v(B)=
①单位:________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重要规律:速率比=方程式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Ao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决定(主要因素)。
B.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速率
13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速率(适用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
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F=v逆加。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
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zC,x+y?z)
⑷三行式解法: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一、有机物的概念
1、定义:含有—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
除外)
2、特性:①种类多②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③易分解,易燃烧④熔点低,难导电、
大多是非电解质⑤反应慢,有副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中用“一”代替“=”)
二、甲烷
煌一碳氢化合物:仅有两种元素组成(甲烷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煌)
1、物理性质:,存在:
2、分子结构:CH4: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键角:109度
28分)
14
3、化学性质:①氧化反应(燃烧):(产物
气体如何检验?);甲烷与KMnO4不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应(第1步):(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
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其中一氯甲烷为
气体,其余为液体)
4、同系物: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的物质(碳原子不同
的烷煌为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但具有不同(如正丁烷与异
丁烷)
烷煌的熔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熔沸点越—(如丁烷—戊烷);碳
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如正丁烷与异丁烷)
同分异构体书写:会写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
三、乙烯
1、工业制法:石油的裂解气(乙烯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2、物理性质:3、结构:不饱和烧,分子中含键,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
4、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燃烧):(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
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学性质比烷烧活泼。
(2)加成反应:乙烯可以使滨水褪色,利用此反应除乙烯,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
水等反应。
与滨水,与氢气
与氯化氢,与水
(3)聚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苯C6H6
1、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苯的结构:(形平面结构),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是一
种的独特的键。
3、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火焰明亮,冒浓烟)
不能使酸性高锦酸钾褪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石油化工项目设备安装初验技术分享
- 2025年度专利标准化与知识产权战略合作协议
- 2025年度汽车维修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年杏仁霜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环保建筑的施工技术与管理要点解析
- 电竞产业发展中的教育资源配置研究
- 2025至2030年工矿照明灯具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知识产权法在医疗研发中的应用与挑战
- 2025年彩色喷墨打印材料项目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综合报告
- 2025至2030年不饱和聚酯树脂全套设备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消渴症护理查房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分享课件
- DB11T 2120-2023 古建筑安全防范技术规范
- 2023年银行安全保卫考试真题模拟汇编(共392题)
- DB34T 4627-2023 人民防空工程防护质量检测技术规程
- 2024年农商银行笔试真题
- T-CSPSTC 110-2022 水工混凝土墩墙裂缝防治技术规程
-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的社会环境
- 陕西省西安市2024年中考英语模拟试卷(含答案)
-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教程(各类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