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44氨和铵盐_第1页
高中化学44氨和铵盐_第2页
高中化学44氨和铵盐_第3页
高中化学44氨和铵盐_第4页
高中化学44氨和铵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时氨和钱盐

课程目标

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

2.掌握氨的实验室制法。

3.了解氨的用途。

4.了解镀盐的性质。

图说考点

氨水的性质-C装亶)

T礴)

、NH;的检验—:、检验\

[新知预习]

一、氮的固定

定义|——将m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

固—雷电固氮:②N+()-=2N()

定22

万因-4-人工固氮:③N2+3%产压,2NH3

----I催化剂

「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吸收N,形成氮的化合物等

二、氨气

1.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密度溶解性沸点

极易溶于水(常温

刺激性小于较低,

无色下,体积比为

气味空气易液化

1:700)

2.氨气易溶于水一一喷泉实验

实验装置操作及现象结论

蓊氨气(1)打开止水夹,并挤压滴管

4尸的胶头

I氨易溶于水,

(2)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

<水溶液呈碱性

]酚儆入烧瓶,形成喷泉,瓶内液体

那.烝1青溶液

-三工-三-二-

1呈红色

3.化学性质

_些:回NHj+HzOONiy%0

浓盐酸•HNH3+HQ=NH,Q:现象:同大量白烟

NH3

健生反传g6]4NH3+5O2^^4NO+6H2O,NH,表现

03还原性

4.氨水的性质

弱碱性

-------电离方程式:国NH3*H2O^NH;HDH,

氨水一能使红色石蕊试纸眄I变蓝

夜敲祈因NHJH2O=NH/+HQ

三、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因Ca(OHb+2NH,Cl

今aC12+2NH#+2Hq

收集方法:回向卜.排空气法'

验满方法:湿润红色石蕊试纸

变叵I蓝

棉花作用:防止空气与NH,对

流而使收集的气体不纯;固定

导管

四、镂盐

画画一由四型,_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物理

佞盐1言一大多数是西易溶于水的困白色晶体

受热NHC1:阿NH4cla=NH31+HC1f

易的L4

/LNH4HCO3:网NH,HCoANHsbCQzt+HQ

与破LNaOH与NRNO反应:网NaOH+

反应阻畋白NaNC>3+NF^t+HQ

用途:检验NH;或盖盐

[即时性自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J”,错误的打“X”

(1)闪电时氮气和氧气化合,生成的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吸收的过程,属于自然固氮。

(2)1mol/L的氨水中,—3・出0)为1mol/L,()

(3)浓氨水与所有酸反应过程均可产生白烟。()

(4)NL可以用水作喷泉实验,说明NHs易溶于水。()

(5)任何钱盐受热均生成NH”()

(6)实验室可以用NH,C1和NaOH加热制取NH3»()

答案:⑴V(2)X(3)X(4)V(5)X(6)X

2.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氨易液化,因此可用来作制冷剂

B.氨易溶于水,因此可用来作喷泉实验

C.氨极易溶于水,因此氨水比较稳定不容易分解

D.氨溶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酚醐试剂变为红色

答案:C

3.氨水显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

A.通常状况下,氨的溶解度不大

B.氨水中的NL•凡0少量电离

C.溶于水的氨分子只有少量发生电离

D.氨本身的碱性弱

解析:氨气极易溶于水,溶于水的氨气大部分与水结合成一水合氨(NIhTW)),NHB-H20

少部分电离成NH;和0H,因此氨水呈弱碱性。氨气本身不能电离,也不显碱性。

答案:B

4.关于铁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都是晶体

B.都易溶于水

C.钱盐都能与碱反应,也可能与酸反应

D.所有钱盐中,氮元素化合价都是一3价

解析:NHMh中N元素化合价分别为-3价和+5价。

答案:D

5.起固氮作用的化学反应是()

A.Nz与Hz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M

B.NO遇转化为NO?

C.硝酸工厂用NM被氧化制NO

I).由NL制碳酸氢钱和硫酸镂

解析:由2转化为氮的化合物叫氮的固定。

答案:A

提升点一喷泉实验

[例1]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如图是化学教材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

中充满干燥气体,而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气体和液体的组合中不可能形成

喷泉的是()

A.HC1和%0B.和FLO

C.NH3和a0D.C02和NaOH溶液

【解析】若能形成喷泉,则烧瓶中的气体必须在液体中易溶或与液体反应,使烧瓶中

压强减小。Oz在压0中不易溶,也不发生反应,不可能形成喷泉。

【答案】B

常见能形成喷泉的物质组合

气体吸收剂

NHs水或盐酸

HC1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SO2、⑩浓氢氧化钠溶液

NOz与02水

[提升1]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①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

该实验的原理是

②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⑵利用图3装置,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A.Cu与稀盐酸

B.NaHCOs溶液与NaOH溶液

C.CaCO:;与稀硫酸

D.NH4HCO3与稀盐酸

(3)从产生喷泉的原理分析,图1、2是________上部烧瓶内的压强。图3是

下部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均填“增大”或“减小”八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装

置图________原理相似。

解析:

(1)图1引发喷泉,只需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即可,图2则需先打开止水夹,再

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发现有气泡冒出后,移去热毛巾即可。

(2)能在锥形瓶内反应产生气体,压强大于圆底烧瓶内压强方可,故应选NH1HCO3和稀盐

酸,其他要么不反应,要么反应不生成气体或产生气体很少。

(3)图1、2是上部压强减小导致喷泉,图3是下部压强增大导致喷泉,人造喷泉及火山

爆发均与图3原理相似。

答案:

(1)2NH.1C1+Ca(OH)2^^CaCl2+2NH:(t+2H20①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NL溶于

少量水中,使圆底烧瓶内压强减小,烧杯内的水进入圆底烧瓶,形成喷泉②打开止水夹,

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至有气泡从水中冒出,移去热毛巾

(2)D(3)减小增大3

[关键能力]

1.喷泉实验原理

当气体接触外部的水或溶液时,由于气体大量溶解或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从

而使容器内气压迅速降低,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外部液体迅速进入容器,通过尖嘴导管喷

出,形成喷泉。

2.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的两种方法

(D减小内压法:如图I所示。

烧瓶内气体与液体接触一气体溶解或发生化学反应~烧瓶内压强减小一外部液体迅速

进入形成喷泉。

(2)增大外压法:如图II所示。

锥形瓶内液体挥发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一容器内压强增大一锥形瓶内液体迅速流

入烧瓶形成喷泉。

图I图II

1.引发喷泉的实验操作

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

2.实验成功的关键

⑴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烧瓶要干燥;

(3)烧瓶充满气体。

提升点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例2]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方法有:镀盐与碱加热制取氨气,常用NH4C1与Ca(OH)2

反应,固体与固体反应,因为有水生成,试管口应向下倾斜,③错误;向Cat)固体中滴加浓

氨水,CaO与水反应使溶液中c(OlT)增大,消耗了水,并且放出大量的热,使NRLHZO分解

放出氨气;加热浓氨水,加快氨气挥发。①是错误的,因为氯化镂分解生成的NIL与HC1冷

却后又生成NH’Cl,不能得到NH3。

【答案】C

[提升2]实验室可用下列儿组试剂制取少量NH:i:

①固体Ca(OH)z和NH£1;②浓氨水和固体CaO;③浓氨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上述三组试剂制取少量NH-,需要加热的是(填序号),第②组试剂中产生

NL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下面的制取装置图中,方法①应选用装置________(填“A”或"B”,下同),方法

②应选用装置

验满方法

①方法-: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置在试管口附近,若变蓝,说明已经收集满。

②方法二:用蘸取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生成,说明已经收集满。

(3)在制取后,如果要干燥氨气,应选用的干燥剂是。

A.浓硫酸B.固体氢氧化钠C.五氧化二磷

D.碱石灰E.固体CaOF.无水CaCk

(4)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氨气的方法是

(5)为防止环境污染,以下装置(盛放的液体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Nth的是(填

序号)。

解析:⑴①③需要加热;①组反应为2NH£l+Ca(OH)20=CaC12+2NH3t+2H2O。

②组反应为Nlh•Hz0+Ca0=Ca(0H)2+NH3t,由于CaO+H2()=Ca(OH)2既消耗水,又放

出热量,Ca(0H)2电离出0匹,增大了。(0旷),减少了NH:,的溶解,因此不必加热,即放出

NH:,。③组反应为N%•HzO^NH3t+H20»(2)A装置适用于固体与固体加热制气体,B装置

适用于液体与固体(或液体)不加热制气体。(3)NH,只能用碱性干燥剂,可以用B、D、E干燥。

(4)检验NHs一般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5)装置①没有出气导管,装置③易引起倒吸。

答案:⑴①③NH.•H2O+CaO=Ca(OH)2+NH;tt

(2)AB

(3)BDE

(4)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NIh已集满(或其他合理答

案)

⑸②④

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反应物的选择:

①可用(NH3S0,代替NHC1,但不能用NH’NO:,、(NH3CO:,或

NH^HCOKO

②不能用NaOH或KOH代替Ca(0H)z,因为它们易吸湿结块,不利于产生NH”另外NaOH

易腐蚀试管。

[关键能力]

1.制取氨气的净化和尾气处理装置

(1)净化装置:通常用碱石灰干燥氨气,不能用五氧化二磷、浓硫酸和无水氯化钙干燥。

被石灰

(2)尾气处理:多余的氨气要吸收掉(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润的棉花球)以

避免污染空气。在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常采用的装置有:

2.快速制取氨气的方法

方法化学方程式(或原理)气体发生装置

NH3•HzO^^NH:,t+H20注:

加热浓氨水①Nlh•HQ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②加热温度不宜过高

---------I---------------S—1

NaOH溶于水放热,促使NH3«1120

浓氨水+固体NaOH分解。且OFT浓度的增大有利于

NIL的放出

NH3•H2O+CaO=NH3t+Ca(OH)2

浓氨水+固体CaOCaO的作用:①吸水;②吸水后l_y-----------------------

放热促进NM的放出;③增大溶

液中01「的浓度,减少N%的溶解

1.下列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A.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含氮养料

B.将氨转变为氮肥

C.化工厂中将附和合成氨

D.NHs溶于水得氨水

解析:氮的固定是指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

答案:C

2.下列关于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氨水显碱性,是因为氨水是一种弱碱

B.氨水和液氨成分相同

C.氨水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L(除水外)

D.1mol•的氨水指在1L溶液中含N%、NH3•压0、NH:物质的量之和为1mol

解析:溶于水的氨气大部分与水反应生成NL•HQ,所以除水外,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

粒子是阳3・也0;NHLHQ是一种弱碱,在水中发生部分电离使溶液呈碱性;氨水中共含有

六种粒子,分别是HQ、Nl%、NHl01「和少量的H+,是一种混合物,液氨是纯净

物。

答案:D

3.如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胶头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

胶头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A.COz(浓NaOH溶液)/无色喷泉

B.NFhQbO含酚酿)/红色喷泉

C.SO?(浓NaOH溶液)/红色喷泉

D.HC1(AgNO.!溶液)/白色喷泉

解析:气体与液体易发生反应或易溶即可形成喷泉。CCfefNaOH溶液反应,无色喷泉;

NH3-HQ(酚儆),易溶显红色,形成喷泉;SOz-NaOH溶液反应,无色喷泉;HC1-AgNQ3溶液

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形成喷泉。

答案:c

4.能鉴别NazSO」、NHNO3、KCK(NH3so泗种溶液(可以加热)的一种试剂是()

A.BaCk溶液B.Ba(N03)2溶液

C.Ba(OH)/溶液D.AgNOs溶液

解析:Ba(0H)2溶液和NazSO,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生成;Ba(0H)2溶液和NH.,N03溶液混合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a(0H)2溶液和KC1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Ba(0H)2溶液和(NH,)2S0.

溶液混合既有白色沉淀生成,又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C

5.回答下列问题:

(1)现欲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镀的混合物,可采用的方法是

(2)请设计简单的实验鉴别NH.C1和NaCl两瓶溶液。铁盐检验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3)给装有下列少量固体物质的试管加热,试管底部物质不可能完全消失的是o

A.NH1HCO3B.NaHC03C.NH.1CII).(NH,)2C03

(4)干燥氨气可以选用的干燥剂是o

a.浓H2SO4b.P2O5c.CaCbd.NaOHe.CuSO(f.碱石灰g.CaO

(5)为什么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两支玻璃棒靠近时会产生白烟?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

的两支玻璃棒靠近时是否也产生白烟?

答案:

(1)先加热后冷却

(2)分别取两试剂适量于两个试管中,均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

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的是NH.CK

镂盐检验的一般方法是将待测物与强碱反应并加热,检验是否有氨气产生。

(3)B(4)dfg

(5)浓氨水和浓盐酸均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NH:,和HC1在空气中相遇,化合生成NH£1

固体小颗粒,即为白烟。浓硫酸没有挥发性,故不可能形成白烟。

练后感悟

1.收集装置和反应装置的试管和导管必须是干燥的。

2.发生装置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3.收集氨气时,导管应插入接近试管的底部。

4.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时,试管口必须塞一团疏松的棉花团,目的是防止氨气与空

气形成对流,以收集到较纯净的氨气。

课时作业24氨和镀盐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129页

[练基础]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氨水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且浓度越大,密度越大

B.氨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D.氨气溶于水所得的溶液可使酚献试液变为红色

答案:D

2.关于氨的喷泉实验形成的原理解释正确的是()

A.氨水呈碱性

B.氨气极易溶于水,烧瓶内外形成压强差

C.氨气易液化

D.NR、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易挥发

解析:氨之所以能做喷泉实验,是由于胶头滴管挤入的少量水可使烧瓶内的氨气迅速溶

于水,烧瓶内外形成了压强差。

答案:B

3.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进行下列实验的试管口,试纸不变蓝色的有()

A.加热浓氨水

B.力口热NH1HCO3固体

C.加热NH4C1和Ca(OH)2的混合物

D.加热饱和NHtCl溶液

答案:D

4.下列不属于钱盐的共同性质的是()

A.易溶于水B,与苛性钠共热产生加3

C.都是晶体D.受热分解都产生NH:,

解析:所有钱盐受热都分解,但并不是都能放出氨气。

答案:D

5.现欲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锭的混合物,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NaOH溶液B.加入AgNO:;溶液

C.加热并冷却D.加入水

解析:铉盐受热均易分解,NH,C1加热分解,而NaCl受热没有明显变化,同时生成的

Nib和IIC1气体导出后又能迅速化合生成NH,C1«

答案:C

6.为了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NH;,你认为下列试纸或试剂一定用不到的是()

①蒸储水②NaOH溶液③红色石蕊试纸④蓝色石蕊试纸⑤稀硫酸

A.①⑤B.④⑤

C.①③D.①④⑤

解析:NH,检验一般是取少量样品与碱混合于试管中,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

近试管口,看试纸是否变蓝;也可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看是否有白烟生成。

因此④、⑤一定用不到。

答案:B

7.下列叙述中与氮的固定无关的是()

A.工业合成氨

B.工业上将氨转化成硝酸和其他氮的氧化物

C.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气使之转化成植物蛋白质

D.电闪雷鸣的雨天,Nz与Oz会反应并最终转化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

解析:氮元素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的过程是氮的固定,工业合成氨是氮气转化为氨气,

属于氮的固定,A不符合题意;工业上将氨转化成硝酸和其他氮的氧化物,不是氮的固定,

B符合题意;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气使之转化成植物蛋白质,属于氮的固定,

C不符合题意;电闪雷鸣的雨天,Nz与奥会反应并最终转化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属于氮的

固定,D不符合题意。

答案:B

[提素养]

8.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发现了一瓶无色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根据气味判断可能是氨

气,但不能确定是氨气。下列提供的方法中,能帮他检验该气体是否为氨气的是()

A.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打开的瓶口

B.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打开的瓶口

C.用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打开的瓶口

D.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打开的瓶口

解析:检验氨气的方法,一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石蕊溶液),二是用蘸有浓盐酸

的玻璃棒靠近盛有待检验气体的瓶口。

答案:A

9.以下有关氨及钱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锈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混合施用

B.氨的喷泉实验体现了氨的溶解性和氧化性

C.实验室里常用固体氯化镀与氢氧化钙反应制取少量氨气

D.氨具有还原性,一定条件下可与氧化性的物质如氧气发生反应

解析:氨的喷泉实验证明氨极易溶于水,不能体现氨的氧化性。

答案:B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镂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物均有NM

B.所有钱盐都易溶于水,所有钱盐中的N均呈一3价

C.NH.(C1溶液中加入NaOH浓溶液共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OH-金=N&t+H20

D.NH(C1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升华法分离

解析:A项,有的核盐受热分解产生氨气(如NH,C1),有的镀盐受热分解不产生氨气(如

硝酸镀);D项,可用加热法分离NHQ1和某些固体(不分解、不升华的固体)的混合物,但其

过程为先受热分解,再降温化合,而不是升华。

答案:C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氯化镀和熟石灰制氨:NHt+0H=NH3t+H20

B.NaOH溶液与NH,Cl溶液混合加热:NHt+OH^=NH3-H.0

C.氨水中加盐酸:NL•H20+H+=NHj+H2。

2+

D.氨水中加入氯化铁溶液:Fe+2NH3•H20=2NH^+Fe(0H)2I

解析:A项,该反应属于固体间的加热反应,不能书写相应的离子方程式;B项,加热

条件下NH3•1120应分解为N1%和HO离子方程式应为NHj+OI「0=NH3t+1I2O;C项,符合

反应原理及离子方程式书写要求;D项,向氨水中滴加FeCh溶液应生成Fe(0H)3沉淀,离子

方程式为Fe"+3NH:;•H20=Fe(0H)3I+3NH"

答案:C

12.为检验一种氮肥的成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加热氮肥样品生成

两种气体,其中--种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另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取少量该氮肥样品溶于水,并加入少量BaCk溶液,没有明显变化。由此可知该氮肥的主

要成分是()

A.NH.(HC03B.NH4C1C.(NH.1)2CO3D.NH4N03

答案:A

13.标况下把1/体积氨气溶于1体积水中得到氨的饱和溶液,试完成下列填空。

(l)Nlh通入水中发生的反应为

(2)氨水中存在的分子有

(3)氨水中存在的离子有

(4)所得氨水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N国通入水中大部分与水生成N1%♦1W,少部分以Nlh分子的形式存在,NH3-IhO

中的少部分电离生成NH:和OFT,另外水电离产生极少量的广,故氨水中存在的分子有HQ、

Nib、NftTI。离子有0H->H+»

答案:

⑴Nlh+IMNIi3•FkONlV+OlF

(2)HQ、阳、NH3•H20

⑶NH:、OH,H+

17K

224

⑷771---xioo%

工+1000

14.A、B、C、1)、E各物质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X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1)无色液体A是,A与B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是

(2)由X转化为N2的化学方程式为

(3)白色固体C的化学式为o由D转化为E的离子方程式为

解析:由X气体可以与CuO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附,说明X是含氮化合物,并且

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X一定是NIL由C能与CO?生成白色沉淀D,CO2过量时又转

化为无色溶液E,说明C可能是Ca(0H)2,D是CaCO:,,E是Ca(HC()3)2。由X和C反推出无色

液体A一定是浓氨水,白色固体B一定是CaO。

答案:

(1)浓氨水NH:1•H20+Ca0=Ca(0H)2+NH3t

(2)2NH3+3CUO=^=3CU+N2+3H20

2+

(3)Ca(OH)2CaCOs+C02+1kO=Ca+21ICO;

15.实验室采用下列方法制取NFh:

①固体Ca(0H)2与NH“C1共热。

②NHJICO3固体中加NaOH固体(过量),常温下即能产生NFh;装置如图甲。

③NaOH固体中加入浓氨水。

@NH)C1浓溶液中加生石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②方法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2)说明③方法制取氨气的原理:

为什么此法不加热?

(3)请从下面的仪器中选择④方法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写字母,要求使用仪器

最少、合理)。

%塑料板,

写出用NH.C1浓溶液与生石灰反应制取氨气的理由:

滴有酚

散的水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