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水利工程观测规范流程_第1页
江苏省水利工程观测规范流程_第2页
江苏省水利工程观测规范流程_第3页
江苏省水利工程观测规范流程_第4页
江苏省水利工程观测规范流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7.140

P59

备案号:30121-2021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1713-2021

水利工程观测规程

SpecificationforObservationofwaterprojects

2021-03-30发布2021-05-30实施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视局发布

目次

目次I

前言I

1范围1

2标准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那么2

5观测工程3

6垂直位移观测5

7水平位移观测11

8渗流观测14

9河道观测20

10伸缩缝观测27

11裂缝观测28

12其它观测29

13资料整理与整编31

附录A〔标准性附录〕垂直位移观测工作操作规程34

附录B〔标准性附录〕仪器检验方法35

附录C〔标准性附录〕观测记录表式37

附录D〔标准性附录〕资料整编表式47

附录E〔标准性附录〕资料整编图例56

4上一-

刖S

为了标准水利工程观测工作,准确掌握工程状态和运用情况,及时发现工程隐患,充分发挥工程

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标准,结合我省水利工程观测工作实际,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按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那么第1局部标准的构造和编写规那么?和GB/T1.2-2000?

标准化工作导那么第2局部:标准中标准性技术要素内容确实定方法?的规定编写。

本规程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均为标准性附录。

本规程由江苏省水利厅提出。

本规程起草单位:江苏省水利厅工程管理处、江苏省河道管理局。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高杏根、王震球、陈斌、王儒波、陈江河、吴金才、汤可方、董毅、黄春华

本规程主要审定人:陶长生、郑在洲、杨淮。

水利工程观测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在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对水利工程平安运行状况进展监测的根本原那么、

技术要求和资料整编等内容。

本规程适用于江苏省大中型水库、水闸、泵站、省级流域性河道堤防工程及省管湖泊的观测。其

它水利工程可参照执行。

2标准性引用文件

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但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订正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标准?GB12897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标准?GB12898

?国家根本比例尺地图图式?GB20257

?土石坝平安监测技术标准?SL60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标准?SL197

?水道观测标准?SL257

3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

垂直位移verticaldisplacement

沉降、沉陷、垂直位移的统称,是指建筑物在竖向的整体移动。

3.2

水平位移horizontaldisplacement

位移、水平位移的统称,是指建筑物在水平面的整体移动。

3.3

观测标点observationpoints

设置在建筑物上,能反映建筑物变形特征,作为变形测量用的固定标志,如垂直位移、水平位移、

裂缝、伸缩缝等观测点。

3.4

基准点datumpoint

在变形测量中,作为测量工作基点及观测点依据的稳定可靠的点。

3.5

工作基点operationcontrolpoint

为直接测定观测点的较稳定的控制点,分垂直位移工作基点和水平位移工作基点。

3.6

水准基点basicbenchmark

垂直位移测量中作为测定测区内各级水准点、观测点高程依据的基准点。

3.7

观测墩observationpost

水平位移观测设置的顶面有中心标志及同心装置,并能安装测量仪器及观测照准目标的设施。

3.8

觇牌target

水平位移观测时作为测量照准目标用的标志牌。

3.9

测压管prezometer

埋在水工建筑物中,用于测量渗流压力的设施,一般用钢管制成。

3.10

扬压力upliftpressure

水工建筑物根底浮托力和渗流压力的总和。

3.11

浸润线saturationline

堤防和土石坝坝体内渗流水压力的自由外表位置。

3.12

渗流量seepagedischarge

水工建筑物在水头作用下形成的渗透水量。

3.13

渗流压力seepagepressure

水工建筑物地基或堤、坝体内渗流场的水压力。

3.14

河道横断面crosssectionofriver

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河槽断面。

3.15

水下地形测量underwatertopgraphicalsurvey

对水下地貌、地物进展的测量。

3.16

波浪观测waveobservation

在河、海、湖等处对波浪要素进展的测量。

3.17

孔隙水压力porewaterpressure

土体中由孔隙水所承当或传递的压力。

3.18

观测资料整编interpretationofobservationdata

对观测的原始资料和平时整理分析成果,进展聚集、校核、检查、分析、整理和刊印,使之成为

系统化、规格化的成果。

4总那么

4.1观测工作的根本要求

保持观测工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按照规定的工程、测次和时间,在现场进展观测。应做到随观

测、随记录、随计算、随校核、无缺测、无漏测、无不符合精度、无违时,测次和时间应固定,人员

和设备宜固定。

4.2记录制度

a〕外业观测值和记事工程均应在现场直接记录于手簿中,需现场计算检验的工程,必须在现场计

算填写。记录表的格式应符合附录C的要求;

b〕外业原始记录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字迹应力求清晰端正,不得潦草模糊;

c〕手簿中任何原始记录严禁擦去或涂改;

d〕原始记录手簿每册页码应予连续编号,记录中间不得留下空页,严禁缺页、插页。如某一观测

工程观测数据无法记于同一手簿中,在内业资料整理时可以整理在同一手簿中,但必须注明原始记录

手簿编号。

4.3每次观测完毕后,应及时对记录资料进展计算和整理,并对观测成果进展初步分析,如发现观测

精度不符合要求,应重测。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即复测,查明原因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同时加强观测,

必要时采取应急工程措施。

4.4在对观测资料进展初步整理、核实无误后,应将观测报表于规定时间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4.5管理人员应加强对观测设施的维护,防止人为损坏。工程施工期间,应采取妥善防护措施,如确

需撤除或覆盖现有观测设施,应在原观测设施附近重新埋设新观测设施,并加以考证。

4.6水文、气象等观测工程参照各有关规定进展。

5观测工程

5.1一般规定

5.1.1观测工程分一般性观测工程和专门性观测工程。

5.1.2一般性观测工程是指常规观测工程,是工程运用过程中应观测的工程。

5.1.3专门性观测工程是指某一时间段或者为某一特殊目的而专门进展的观测工程,是工程运用过程

中有选择的观测工程。

5.1.4各类水利工程均应按照该工程原设计要求观测工程进展观测。原设计未作规定的,应按照本规

程要求设置相应观测设施并进展一般性观测工程观测,必要时开展专门性观测工程观测。

5.1.5管理单位应结合各工程类别和等级、构造布局、地基土质、已有的观测设施、观测手段和控制

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确定具体的观测工程,按照观测任务书的要求进展观测。

5.2水库工程

5.2.1水库工程大坝观测工程详见表10

表1水库工程大坝观测工程

垂直水平坝体渗坝基渗坝基侧岸孔隙

工程类别浸润线裂缝伸缩缝上压力

位移位移流压力流压力渗流量绕渗水压力

大型水库大坝b丁

中型水库大坝

注:表中打“、「"的为•般性观测工程,其它均为专门性观测工程。

5.2.2水库大坝出现可能影响工程平安的裂缝后,应进展裂缝观测。

5.2.3松软坝基的水库大坝,应进展伸缩缝观测。

5.2.4均质土坝、松软坝基、土质防渗体土石坝等类型水库大坝宜进展土体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观测。

5.2.5高水头水库大坝观测工程参照?土石坝平安监测技术标准?SL60。

5.2.6水库库区观测工程主要有库区地形〔包括岸上地形和水下地形〕和风浪,均为专门性观测工程:

a]当需要了解水库库区地形和地貌变化时,应进展水库库区地形观测;

b〕大型水库宜进展风浪观测。

5.2.7水库溢洪闸、输水涵洞等附属水工建筑物观测工程按照水闸工程观测工程执行。

5.3水闸工程

5.3.1水闸工程观测工程详见表2。

表2水闸工程观测工程

工程类别垂直位移水平位移闸基扬压力侧岸绕渗裂缝伸缩缝水流形态土压力

大型水闸r

中型水闸

注:表中打“一"的为一般性观测工程,其它均为专门性观测工程。

5.3.2当水闸工程地基条件差或水闸建筑物受力不均匀时,应进展水平位移和伸缩缝观测。

5.3.3水闸工程建筑物发生可能影响构造平安的裂缝后,应进展裂缝观测。

5.3.4水闸工程在控制运用时,根据工程运用方式、水位流量组合情况可不定期进展水流形态观测,

发生超标准运用时,应加强观测。

5.3.5水闸工程可进展土压力观测。

5.4泵站工程

5.4.1泵站工程观测工程见表3O

表3泵站工程观测工程

工程类别垂直位移水平位移闸基扬压力侧岸绕渗裂缝伸缩缝水流形态土压力

大型泵站r

中型泵站

注:表中打的为一般性观测工程,其它均为专门性观测工程。

5.4.2当泵站地基条件差或泵站建筑物受力不均匀时,应进展水平位移和伸缩缝观测。

5.4.3泵站建筑物发生可能影响构造平安的裂缝后,应进展裂缝观测。

5.4.4泵站工程可进展土压力观测。

5.5河道工程

5.5.1河道工程观测工程见表4。

表4河道工程观测工程

工程类别固定断面河道地形河势

一般河道

建筑物引河

注:表中打“丁"的为•般性观测工程,其它均为专门性观测工程。

5.5.2河型变化较剧烈的河段应对水流的流态变化、主流走向、横向摆幅及岸滩冲淤变化情况进展常

年观测或汛期跟踪观测,分析河势变化及其开展趋势。

5.5.3汛期受水流冲刷岸崩现象较剧烈的河段,应对崩岸段的崩塌体形态、规模、开展趋势及渗水点

出逸位置等进展跟踪监测。

5.6堤防工程

5.6.1堤防工程观测工程见表5。

表5堤防工程观测工程

堤身堤基渗堤基

工程类别垂直位移堤身断面裂缝波浪土压力

浸润线流压力渗流量

1级堤防

2、3级堤防

注:表中打的为搬性观测工程,其它均为专门性观测工程。

5.6.2当堤身出现可能影响工程平安的裂转时,应进展裂缝观测。

5.6.3受波浪影响较剧烈的堤防工程,宜选择适当地点进展波浪观测。

5.6.4堤防工程可进展土压力观测。

5.7湖泊

5.7.1湖泊的观测工程主要有地形观测和风浪观测,均为专门性观测工程:

a〕当需要了解湖泊的地形和地貌变化时,应进展湖泊地形观测;

b〕大型湖泊宜进展风流观测。

6垂直位移观测

6.1一般规定

6.1.1每一工程或测区应采用同一水准基面,如“废黄河”,"85黄海〃等。

6.1.2垂直位移推荐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式进展观测,有条件的也可采用GPS法拟合高程和静力水准

方法观测,其测量方法应符合?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2007和?建筑物变形观测规程?JGJ/T8-97要求,

当GPS法拟合高程和静力水准方法不能满足本?规程?本规程规定的观测级别时,应采用几何水准方法

观测。

6.1.1在进展垂直位移观测时应同时记录上下游水位、工程运行情况及气温要素等。

6.1.2垂直位移量以向下为正、向上为负。

6.1.3观测的时间测次:

工程完工后5年内,应每季度观测一次;以后每年汛前、汛后各观测一次。经资料分析工程垂直

位移趋于稳定的可改为每年观测一次,但高水头水库大坝和大型水闸、泵站工程应每年汛前、汛后各

观测一次。

6.1.4发生超过设计标准运用或其它影响建筑物平安的情况时,应随时增加测次。

6.2观测设施的布置

6.2.1垂直位移观测设施主要包括工作基点和垂直位移标点。

6.2.2工作基点的设置

6.2.2.1每个工程或测区应单独设置工作基点,数量不应少于3个,工程附近有国家二等以上水准点

的可直接引用,但其高程应与工作基点进展联测后确定。

6.2.2.2工作基点应埋设在便于引测、地基坚实的区域,不应在旧河槽、浅土层、回填土、集水区、

堤身和车辆来往频繁的区域以及利用工程自身埋设工作基点。

6.2.2.3水闸、泵站和水库大坝工程宜在工程两侧埋设工作基点,堤防工程可根据需要在堤防背水侧

分段埋设。

6.2.2.4工作基点的埋设与选用应符合国家水准测量标准的要求,其埋深应在最大冰冻线以下至少

50cm。工作基点一旦埋设,如无异常变动不再重设,标点应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其构造见图1、图2、

图3。

6.2.2.5大、中型水闸、泵站、水库大坝工程的工作基点应从国家二等以上水准点引测,个别交通闭

塞远离国家二等水准点的中型工程,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从国家三等水准点引测。

6.2.2.6堤防工程工作基点可从国家三、四等水准点引测.

单位二:mm单位:mm

图1混凝土式工作基点构造示意图图2钢管式工作基点构造示意图

〔单位:mm]

1保护盖;4—外管;7—钻孔〔内填料〕;

2标点;5——外管悬空卡子;8基点底靴;

3—保护井;6——内管;91占孔底o

图3深管式工作基点构造示意图

6.2.3垂直位移标点的设置

6.2.3.1水闸的垂直位移标点应埋设在每块闸底板四角的闸墩头部、空箱岸〔翼〕墙四角、重力式或

扶壁式岸〔翼〕墙、挡土墙的两端。反拱底板应埋设在每个闸墩的上下游端。如图4所示。

图4水闸垂直位移标点平面布置示意图

6.2.3.2泵站的垂直位移标点应根据底板的大小,分别在上、下游侧埋设两个以上的标点,底板较大

的泵站应在底板中部适当增设标点。泵站翼墙、挡土墙的标点布设与水闸一样。

6.2.3.3水闸、泵站工程应按建筑物的底部构造〔底板等〕的分缝布设标点。

6.2.3.4水库大坝可按50m〜100m设置1组观测断面,每座大坝观测断面不应少于3组,每组断面不

宜少于4个垂直位移标点。断面选择和测点布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a〕大坝最高和原河床处合龙段、地形突变处、地质条件复杂处,工程有异常或可能存在隐患的部

位;

b〕位于形河谷中的高坝和两坝端以及坝基地形变化陡峻坝段,坝顶测点应适当加密,在大

坝深弘和合龙位置至少应设置1组观测断面;

c〕观测断面应垂直于大坝坝轴线。

6.2.3.5堤防可按100m〜500m设置1组观测断面,断面间距应根据堤防级别确定,其中1级堤防每

100m〜200m应设置1组观测断而,2级及以下堤防可按200m〜500m设置1组观测断而,在穿堤建筑物

附近,堤防观测断面间距应缩短。断面选择和测点布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a〕观测断面设置以能反映堤防总体轮廓线为准,对地质条件复杂、位移量不均匀、渗流异常、有

潜在滑移、崩塌和河势变化剧烈的险工段应设置观测断面;

b〕垂直位移标点沿观测断面依次从迎水面向背水面埋设,一般在平台前端、平台与堤坡的结合部

和堤顶等堤身断面转折部位设置标点;

c〕观测断面应垂直于堤防轴线。

6.2.3.6垂直位移标点应巩固可靠,并与建筑物结实结合,水闸、泵站、水库大坝垂直位移标点应采

用铜质或钢质不锈钢材料制作;堤防的垂直位移标点应预制成混凝土块,将铜或不锈钢标点浇筑其中,

具体构造如图5所示。

单位:mm单位:mm

a]堤防垂直位移标点b]混凝土建筑物垂直位移标点

单位:mm单位:mm

c〕盒式垂直位移标点d〕外表覆盖土层的混凝土建筑物垂直位移标点

图5垂直位移标点构造示意图

6.3观测线路设计

6.3.1垂直位移观测应按设计好的线路图进展观测。水闸垂直位移观测线路设计如图6,其它工程观

测线路设计可参照执行。

6.3.2垂直位移线路图中应标明工作基点、垂直位移标点、测站和转点位置以及观测视线和前进的方

向,观测视线对转点和中视点应有明显区分。

6.3.3线路的设计原那么

a〕测站和路线的选择应尽可能使测程短、测站少;

b]转点各站的前后视距应尽量相等,对于三等以上水水准观测,前后视与仪器站点位置连线宜接

近一条直线;

c〕中视距与后视距的距离差不宜大于5m;

d]遇上下起伏的地形时应注意最高、最低视线高符合测量标准的要求;

e〕线路图在确定后,在地物、地形未改变的情况下,不应改变测量路线、测站和转点。

图6垂直位位观测标点及观测线路示意图

6.4观测设施的考证与保护

6.4.1工作基点埋设后,应经过至少一个雨季才能启用;垂直位移标点埋设15天后才能启用。

6.4.2在工作基点埋设使用后5年内,应每年与国家水准点校测两次,第6年至10年应每年与国家

水准点校测一次,以后在工作基点较稳定且保护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可减为每5年一次。

6.4.4垂直位移标点变动时,应在原标点附近埋设新点,对新标点进展考证,计算新旧标点高程差值,

填写考证表。当需要增设新标点时,可在施工完毕埋设标点进展考证,并以同一块底板附近标点的垂

直位移量作为新标点垂直位移量,以此推算出该点的始测高程。

6.4.5出现地震、地面升降或受重车碾压等可能使观测设施产生位移的情况时,应随时对其进展考证。

6.4.6工作基点应按照GB12897中国家二等水准点的要求进展保护,堤防垂直位移标点参照GB12898

中国家四等水准点要求进展保护。

6.4.7在观测设施附近宜设立标志牌等方法进展宣传保护,日常管理工作中应确保不受交通车辆、机

械碾压和人为活动等破坏。

6.5观测设施编号

6.5.1工作基点以BMn表示,n为同一工程工作基点序号。

6.5.2水闸、泵站垂直位移标点应自上游至下游、从左到右顺时针方向编号,底板部位以X-X表示,

其中前一个X表示底板号,后一个X表示标点号;左右岸墙以口口义表示,□□注明左岸或右岸,X

表示标点编号;翼墙的垂直位移标点以□□□X-X表示,□□口注明上〔下〕左〔右〕翼,前一个X

是上〔下〕游翼墙的底板号,后一个X表示标点号。

6.5.3水库大坝的垂直位移标点以□□XX-X表示,□□表示大坝名,XX表示断面号,X表示垂

直位移标点在同一断面从迎水侧至背水侧的序号。

6.5.4堤防垂直位移标点可顺堤按里程号命名,以XXX-XXX-X表示,XXX-XXX表示里程桩

号,X表示垂直位移标点在同一•断面从迎水侧至背水侧的序号,河道堤防左右岸应分别编号,以口X

XX-XXX-X,表示,口注明左〔右〕岸堤防。

6.6观测要求与方法

6.6.1观测要求

进展垂直位移观测前应对工作基点进展联测,其精度到达?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2007要求。

6.6.1.1垂直位移标点的观测应符合GB¥T12897-2006和GB12898的要求,当测点较多时可以观测线

路上的某测点作为后视,以一定范围的垂直位移标点作为同等的前视点〔中间点〕,测定这组内不同

标点的高程,观测时应先测读转点标尺,后测读中间点标尺。

6.6.1.2垂直位移观测线路应采用环线或附合线路测量,不应采用放射状路线测量。

6.6.1.3垂直位移观测应自国家水准点或工作基点引测各垂直位移标点高程,不应从垂直位移标点、

中间点再引测其它标点高程。

6.6.1.4垂直位移每一测段的观测宜在上午或下午一次完成,每一工程的观测宜在一天内完毕,如工

程测点较多,一天内不能完成的,应引测到工作基点上。

6.6.1.5垂直位移观测的相应仪器、精度、标尺、闭合差应符合表6与表7要求。

表6垂直位移观测仪器

等级光学仪器最低型号标尺技术要求数字水准仪中误差标尺要求

两排分划线条式因钢条

—■DS05码标尺,最小分划为<0.3mm锢钢条码

0.5cm或1cm。

两排分划线条式因瓦合

二DS1金标尺,最小分划为<0.3mm锢钢条码

0.5cm或1cm。

双面区格式木

三、四DS3<0.7mm

质标尺

表7垂直位移观测等级及限差

水准基点-工作基点工作基点-垂直位移点

建筑物类别闭合差限差〔硒〕闭合差限差

观测等级观测等级

1km外1km内[mm]

大型水闸、泵站

一2VF0.3Vw二0.5V/7

水库大坝

中型水闸、泵站二4VF0.5屈三1.4V/v

堤防三12VF1.4V/V四2.8V/V

注:N为测站数,K为单程千米数,缺乏1km按1km计。

6.6.2观测方法

6.6.2.1水准作业

一、二等水准测量应采用光学测微法单路线往返观测;三等水准观测应采用中丝读数往返观测,

当使用有光学测微法器的水准仪和线条式锢瓦水准尺观测时,也可进展单程双转点观测;四等水准观

测采用中丝读数法进展单程观测。

6.6.2.2一条路线的往返观测,应使用同一类仪器和转点尺承,沿同一道路进展。

6.6.2.3工作基点考证如遇跨河水准,一、二等与三、四等应分别不超过100m和200m,可用一般方

法进展观测,但在测站上应变换仪器高度两次,两次高差分别不超过L5mm和7mm,取两次结果的中

数。如视线长度超过上述规定,遇跨河水准的测量方法,测回数及测量限差应根据跨河水准河宽和仪

器设备等情况,按照GB12897和GB12898的要求进展。

6.6.2.4观测顺序

a〕一、二等观测作业

1〕往测奇数站

后标尺、前标尺、前标尺〔前标尺辅助读数〕、后标尺〔后标尺辅助读数〕

2〕往测偶数站

前标尺、后标尺、后标尺〔后标尺辅助读数〕、前标尺〔前标尺辅助读数〕

返测时奇偶数测站照准标尺的顺序与往测偶奇测站一样。

a〕三等观测作业.

后标尺、前标尺、前标尺〔前标尺辅助读数〕、后标尺〔后标尺辅助读数〕

b〕四等观测作业

后标尺、后标尺〔后标尺辅助读数〕、前标尺、前标尺〔前标尺辅助读数〕

C)记录顺序

水准观测作业的记录顺序见附录clc20

D)采用电子手簿记录其方法按ZBA-76003?测量外业电子记录根本规定?和ZBA-76005?水准测量电

子记录规定?执行。

6.6.3视线长度

每一测站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及视线高度应符合表8规定。观测中视点时,其前后视距差应控

制在5m内,个别特殊死角超过5m时应加以说明。

表8观测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及视线高度单位:m

等仪器类型搬前后任一测站前后视线高度

级光学水准数字水准长度视距差视距差累计〔下丝高度〕

一DS05中误差优于0.3mm/km<30<0.5<1.5>0.5

二DS05、DS1中误差优于0.3mm/km<50<1.0<3.0>0.3

DS3中误差优于0.7mm/km<75

三<2.0<5.0三丝能读数

DS05.DS1中误差优于0.7mm/km<100

DS3<100

|儿|<3.0<10.0三丝能读数

DS05、DS1<150

6.6.4测站观测限差。

6.6.4.1一、二等水准观测限差应符合表9规定。

表9一、二等观测限差单位:mm

光学水准仪数字水准仪

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上下丝读

基辅分划检查间隙检查间隙

等级中丝读数差基辅分划数平均值两次读数两次所测

所测高差点高差之点高差

0.5cm刻1cm刻划标读数的差与中丝读的差高差之差

之差差之差

划标尺尺数差

一1.53.00.30.40.71.50.30.40.7

二1.53.00.40.61.01.50.40.61.0

6.6.4.2三、四等观测限差应符合表10规定。

表10三、四等观测限差单位:mm

基辅分划〔两次〕基辅分划〔两次〕单程双转点

观测方法检查间隙点

等级读数差所测高差之差观测左右路

高差之差

光学水准数字水准光学水准数字水准光学水准数字水准线转点差

中丝读数法2.03.0

三中丝读数法1.01.51.53.0

光学测微法1.01.5

四中丝读数法中丝读数法3.03.05.04.05.0

6.6.5读数取位

6.6.5.1一、二等观测作业

a〕平分丝

光学水准仪应读到测微鼓最小刻划,数字水准仪应读到0.01mm及以下。

b〕视距丝

光学水准仪应读到1mm,数字水准仪应读到1mm及以下。

6.6.5.2三、四等观测作业

a〕平分丝

1]三等观测作业

光学水准仪光学测微法三等读到0.1mm;中丝读数法读到1mm数字水准仪读到0.01mm及以下.

2〕四等观测作业

光学水准仪应读到1mm;数字水准仪读应到0.01mm及以下。

b〕视距丝

光学水准仪应读到1mm,数字水准仪应读到1mm及以下。

6.6.6仪器检验鉴定与i角要求

6.6.6.1仪器每年应由专业计量单位鉴定一次,当仪器受震动、摔跌等可能损坏或影响仪器精度时应

随时鉴定或检修,每次观测前应对仪器i角进展检验,检验方法见附录C3,数字水准仪可尽量利用自

带软件检验。

6.6.6.2一、二等观测作业,i角应不大于15〃;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业i角应不大于20〃。

6.6.7观测考前须知

6.6.7.1观测前30min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设站应用白色伞遮蔽

阳光,迁站时应罩以仪器罩;

6.6.7.2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三脚架时,应使其中两脚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轮换置

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

6.6.7.3除路线转弯处,每一测站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宜在同一条直线上;

6.6.7.4同一测站观测时不应两次调焦,当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视线长度小于10m时且前后视差小于

1m时,可在观测前后标尺时调整焦距;

6.6.7.5采用光学方法进展一、二等水准观测作业的,在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光学水准测微鼓时,

其最后旋转的方向均应为旋进;

6.6.7.6每一测段,无论往测和返测,其测站数应为偶数,由往测转为返测时,两支标尺应互换位置,

并应重新整置仪器。

6.6.8以下情况应暂停观测:

——日出与日落前30min内;

——太阳中天前后约2h;

——标尺分划线的影像跳动,而难以照准时;

——气温突变时;

——雨天或风力过大标尺与仪器不能稳定时。

6.6.9工作基点考证测量在接测国家水准点和工作基点遇有明暗标或上下标时,应以喑标为准,同时

观测明标或高标,并将观测的数值载入记录栏的下一格,在现场计算出明暗标或上下标之差,检验所

测之差与原测之差是否一致,如所测高差与原测高差大于1mm以上时应检查原因,经检查本次所测高

差无误,那么说明该标点自身下沉,应立即停顿使用或从另一个国家水准点进展考证。

6.7资料整理与初步分析

6.7.1资料整理要求

6.7.1.1每次观测外业工作完毕后,应及时对结果进展计算校核,同时计算中误差,当闭合差大于

1mm应进展平差,其中误差计算和评差方法与精度应符合?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2007的要求,据此

计算每测站高程,并以正确高程计算中视点的高程;

6.7.1.2数字水准仪作业成果宜转换成规定格式。

6.7.2垂直位移观测应填制以以下图表:

a]工作基点考证表,在工作基点埋设时填制,并绘制基点构造图;

b〕工作基点高程考证表,埋设工作基点校测工作基点高程时填制;

c〕垂直位移标点考证表,埋设混凝土标点时填制,并绘制标点构造图;

d〕垂直位移标点高程考证表,埋设标点高程考证时填制;

e〕垂直位移观测报表,每次观测后填制;

门垂直位移观测成果表;

g〕垂直位移量变化统计表,此表逢5年填制;

h〕垂直位移量横断面分布图;

i〕垂直位移变化过程线,此图逢5年绘制。

6.7.3填表规定:

高程单位为m,垂直位移量单位mm,均准确到0.1mm。

6.7.4垂直位移观测成果初步分析

每次垂直位移观测成果,应结合其他观测工程和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垂直位移量的变化规律及趋

势,同时与上次观测成果及初始值进展比拟分析其是否正常。重点分析近期位移量的最大、最小值以

及累计、间隔位移量和相对不均匀位移量的极值与异常部位,根据分析对工程的运行状态进展评价,

对工程控制运用和维修加固等提出初步意见。

7水平位移观测

7.1一般规定

7.1.1工作基点在工程竣工5年内应每年利用校核基点校测一次,如没有变化,以后可每5年校测一

次。工作基点的水平位移量混凝土坝应小于2mm,土石坝应小于4mm。

7.1.2工程竣工3年内,应每月观测一次,正常运行期每年观测应不少于2次,当水位超过设计洪水

位、遇有水位骤降或水库放空等特殊情况时,应增加测次。

7.1.3水平位移量以向下游为正,向上游为负,向左岸为正,向右岸为负。

7.2观测设施的布置

7.2.1水库大坝水平位移观测基点布置

a]校核基点应布置在建筑物两岸便于对观测标点进展观测的岩基或坚实的土基上,一般每一纵排

观测标点的两端岸坡上各设置一个,用于校测工作基点;

b〕工作基点应布置在不受任何破坏而又便于观测的岩石或坚实的土基上,并在观测标点的延长线

上。

7.2.2水库大坝观测断面选择和观测标点布置

a〕观测横断面通常选在水工建筑物最大坝高处或河床处、合拢段、地形突变处、地质条件复杂处,

一般不少于3个;

b〕观测纵断面一般不少于4个,通常在坝面的上、下游两侧布设1〜2个,在上游坝坡正常蓄水

位以上布置1个,下游坝坡半坝高以上设1〜3个,半坝高以下设1—2个,对软基上的土石坝

还应在下游坝址外侧增设1〜2个;

c〕对“V〃形河谷中的高坝和两坝端以及坝基地形变化陡峻坝段,坝顶测点应适当加密,并宜加

测纵向水平位移;

d〕观测标点的间距一般坝长小于300m时,宜采取20m〜50nl坝长大于300m时,宜采取50m〜100m;

当坝轴线为折线或坝长大于500m时,可在坝身每个纵排测点中增设工作基点〔可用观测标点

代替〕,对大坝水平位移进展分段观测,减少观测误差,工作基点的距离保持在250m左右;

e]视准线应离障碍物1m以上;

f〕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观测标点宜设置在一个观测墩上。

水库大坝水平位移观测标点布置如图7所示。

D

b)

图7水库大坝水平位移标点布置示意图

7.2.3水闸水平位移观测基点布置

a)校核基点应布置在水闸两岸、便于对工作基点、观测标点进展观测的岩石或坚实的土基上;

b)工作基点应布置在水闸两岸、便于对观测标点进展观测的岩基或坚实的土基上。

7.2.4水闸观测断面选择和观测标点布置

a〕观测横断面通常可在闸墩顶的上游面和下游面各设置1个,闸两岸翼墙的观测标点布置在闸

墩观测标点的视准线上,各设置1个;

b〕观测纵断面一般不少于4个,每个闸墩顶的上游面当面布置1个观测标点,视准线的两端翼

墙顶部各布置1个;

c〕采用前方交会法观测的水平位移的观测标点,可在闸墩重要部位、闸两岸翼墙顶部布设。

水闸水平位移观测标点布置如图8所示。

图8水闸水平位移标点布置示意图

7.2.5观测设施构造

a〕观测标点、工作基点和校核基点的构造应巩固可靠,且不易变形,并力求美观大方、协调实用。

b〕观测标点、工作基点和校核基点可采用柱式或墩式,同时可兼作垂直位移和横向水平位移的观

测标点,其立柱应高出坝面〔或坡面〕0.6m〜1.0m,立柱顶部应设有强制对中底盘,其对中误

差均应小于0.2mm。如图9所示。

c〕工作基点一般采用整体钢筋混凝土构造,立柱高度以司镜者操作方便为主,但应大于1.2m。

立柱顶部强制对中底盘的对中误差应小于0.1mm。如图10所示。

d〕校核基点可采用墩式混凝土构造,在岩基上的校核基点,可凿坑就地浇注混凝土。校核基点的

构造及埋设要求与工作基点一样。

e〕水平位移观测的觇标可采用标杆、觇牌或电光灯标,其尺寸与图案可根据观测条件选定。

〔单位:mm]

11

2

a)有块石护坡情况b)无块石护坡情况

1十字线;2保护盖;3——标点头;4——350mm铁管;5——填砂;

6——开挖线;7——回填土;8——铁销;9——坝体;10——最深冰冻线。

图9堤防、土石坝水平位移标点构造示意图

图10水平位移观测墩构造示意图

7.2.6观测设施安装

a〕观测标点和工作基点的底座埋入土层的深度应不小于0.5m,冰冻区应深入冰冻线以下,并采

取防止雨水冲刷、护坡块石挤压和人为碰撞等保护措施;

b〕埋设时应保持立柱铅直,仪器基座水平,并使各测点强制对中地盘中心位于视准线上,其偏差

不应大于10mm,底盘调整水平,倾斜度不得大于4”。

7.2.7观测标点编号以□□XX表示,□□表示工程名称,第一位数字表示断面号,第二位数字表示

水平位移测点在同一断面从迎水侧至背水侧的序号。

7.3观测方法与要求

7.3.1水平位移观测可采用视准线法、三角网前方交合法及静态GPS和全站仪坐标法。

7.3.2水平位移观测精度和根本要求:

a〕用视准线法观测水平位移时,可采用经纬仪〔含全站仪下同〕和视准仪,当视线长度在250m

左右,应采用6"级以上的经纬仪,当视线长度在500nl左右,应采用1”级经纬仪,估读到0.1"

精细经纬仪测量;

b〕视准线法观测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活动规标法或小角度法,观测时宜在视准线两端各设固定工

作基点,在工作基点架设仪器观测其靠近的观测标点的偏离值;

c〕用活动规标法校测工作基点及增设的工作基点时允许误差不大于2mm〔两倍中误差〕,观测观

测标点时,每测回〔正镜、倒镜各测一次叫一测回〕的允许误差应小于4mm〔两倍中误差〕,

所需测回数不得少于两个测回;

d〕用小角度法观测水平位移时,一般应采用J1级经纬仪,测微仪两次重合读数之差不应超过0.4",

一个测回中,正倒镜的小角值不应超过3”,同一测点各测回小角值校差不应超过2”;

e]用三角网前方交会法观测水平位移时,应用JI级经纬仪合全圆测回法,且不少于4个测回。

各项限差要求为:半测回归零差正负6”,二位视准差之互差正负8",各测回的测回差正负5”;

f〕采用静态GPS法观测时每次观测时长应大于50分种,每一测点应观测两次,两次误差应小于

2mm取其平均值;采用全站仪坐标法要求用全圆测回法且不少于4个测回,4测回的测点水平

坐标误差均应小于2mm取其平均值。

7.4资料整理与初步分析

7.4.1水平位移观测应填制以以下图表:

a〕水平位移工作基点考证表〔视准线法〕;

b]水平位移观测标点考证表;

c〕水平位移统计表;

d]累计水平位移过程线;

e〕建筑物纵断面水平位移量分布图;

f]水平位移与上游水位关系曲线;

g〕混凝土建筑物水平位移量、混凝土温度、上游水位关系曲线。

8渗流观测

8.1一般规定

8.1.1渗流观测主要包括堤〔坝〕基渗流压力、堤〔坝〕体渗流压力和浸润线、建筑物扬压力、侧岸

绕渗、渗流量等工程,除渗流量观测外,一般通过测压管或渗压计进展观测。

8.1.2渗流观测工程应统一布置,各工程配合进展观测,必要时,也可选择单一工程进展观测。

8.1.3渗流观测测次应符合以下要求:

a〕水库大坝从首次蓄水至正常蓄水位后持续3年止,每月观测10〜30次;之后运行期,每月观

测3〜6次;

b〕水闸、泵站在新建投入使用后,每月观测15〜30次;运用三个月后,每月观测4〜6次;运用

五年以上,且工程垂直位移和地基渗透压力分布均无异常情况下,可每月观测2〜3次;

c〕1、2级堤防在新建投入使用后,每月观测10〜30次;运用三个月后,每月观测3〜6次;运

用五年以上,可每月观测2〜3次;

d〕当上下游水位差接近设计值、超标准运用或遇有影响工程平安的灾害时,应随时增加测次;

e〕位于感潮河段的水闸、泵站应在大潮期连续观测38h,每隔lh观测一次。在潮位接近峰、谷

时,观测时间间隔不应大于15min。新建工程投入使用后,每月观测1次。当找出管内水位与

上下游水位关系后,每年至少观测2次。

8.1.4在进展渗流观测时,应同步观测上、下游水位、降水、温度等相关数据。

8.1.5当发现工程有异常渗流时,应观测渗流量和渗流水质,分析判断异常渗流的原因,及时采取处

理措施。

8.2观测设施的布置

8.2.1大坝坝体渗流压力和浸润线观测设施的布设应符合以下要求:

a]观测横断面宜选在最大坝高处、合龙段、地形或地质条件复杂坝段,一般不得少于3个断面,

并尽量与变形、应力观测断面相结合,如图11所示;

图H土坝测压管平面布置图

b〕观测横断面上的测点布置,应根据坝型构造、断面大小和渗流场特征,设3〜4条观测铅直线。

对于均质坝,观测铅直线位置宜在上游坝肩、下游排水体前缘各设置1条,其间部位至少设置

1条;

c〕观测铅直线上的测点布置,应根据坝高和需要监视的范围、渗流场特征,并考虑能通过流网分

析确定浸润线位置,沿不同高程布点。一般原那么是:

1〕在均质坝横断面中部,心、斜墙坝的强透水料区,每条铅直线上可只设1个观测点,高程

应在预计最低浸润线之下;

2〕在渗流进、出口段,渗流各相异性明显的土层中,以及浸润线变幅较大处,应根据预计浸

润线的最大变幅沿不同高程布设测点,每条铅直线上的测点数一般不少于2〜3个。

大坝浸润线观测测压管布置见图12、图书馆3所示。

d]需观测上游坝坡内渗流压力分布的均质坝、心墙坝,应在上游坝坡的正常高水位与死水位之间

适当增设观测点。

1——上坝;2测压管;3——测压管进水段;4——反滤坝趾;5——浸润线;6——水平反滤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