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检测题》附答案_第1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检测题》附答案_第2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检测题》附答案_第3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检测题》附答案_第4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检测题》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期末测试卷

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口技”表演,模仿的是人的音色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指的是声音音调太高,太刺耳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人就一定会听到声音

B.次声波与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不等

C.考场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人能听到的声音,都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3.下列估测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夏天扬州室外温度约为10℃B.成人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

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gD.中学生身高约为170mm

4.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水的沸点低于或高于100℃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C.一5℃的冰块放在0℃的水中会熔化

D.湿衣服放在温度低的地方比放在温度高的地方干得快

5.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对0℃的冰缓慢持续加热到全部变成100°C的水蒸气,下列所示四个温度随时间变

化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6.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上,小亮注意到发令台上有一块“板子”,如图所示,关于这块板子的作用,他做了如下

猜想,其中正确的是:

A.主要用来反射发令枪的枪声,所以必须正对着终点计时裁判的方向

B.主要用来衬托发令枪冒出的白烟,所以应该是深色或黑色的

C.主要用来减弱噪声,所以要把它放在看台和发令枪之间

D.主要用来遮阳,所以要把它放在裁判员的头的上方

7.下列光现象中,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城市里高楼大厦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B.小孔成像

C.太阳光透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的圆形光斑D.“日食”的形成

8.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水中游”,对于这一有趣现象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云和鱼都是虚像

B.云是虚像,鱼是实像

C.云和鱼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D.云和鱼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9.人眼看到的下列现象中,不是虚像的是

A.阳光穿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清晰亮斑

B.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

C.从侧面看到的圆形鱼缸中的鱼

D.海市蜃楼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

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11.关于速度,以下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相同时间内,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12.扬州至南京100km,南京长江二桥全长12.5km,一汽车从扬州至南京的平均速度为20m/s,则该汽车通过南

京长江二桥的时间为:(汽车的长度不计)()

A.625sB.5625sC.5000s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13.小明家楼上的孩子正在拉小提琴,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的产生的.琴声悦耳动听,这是声音在传递—

(信息/能量),在海洋勘察和军事方面有一种重要的仪器一声呐,它是一种能定向发射和接收(“超声

波”或“次声波”)的设备.

14.在炎热的暑假里,张华在家写作业,汗流不止,抬头看了挂在墙上的寒暑表,当时室温为36℃,于是她打开

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时她又看了看寒暑表,发现示数(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那么

她感到凉快的原因是.

15.古诗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

是光的现象.“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说的就是光的现象.

16.小明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小红的眼睛,看到小红的眼睛如图A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

是,要看到如图B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AB

17.小丽同学打乒乓球时不小心将球踩瘪了,但球没有破裂.则球内气体的质量_____,体积.(均填

“变大”“不变”或“变小”)

18.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内场景.

(1)图中A是禁鸣标志,禁鸣是在____处控制噪声;

(2)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汽车行驶速度不允许超过5(填单位).按此规定,汽车

在小区内行驶50m至少需要s;

(3)图中C是摄像头,它的内部有光学元件,其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小区内的景物通过它所成像的性质是倒

立、的像.

19.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射向玻璃,在两介质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现象,其中折射光线是

反射角等于,分界面的侧是玻璃.

20.如图,两端开口的圆筒内嵌一光学元件,在圆筒左侧中心轴上放一光源S,圆筒右侧中心轴上垂直固定一

光屏.现左右移动圆筒,当圆筒左端面距离光源为a时,恰好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将圆筒向右水平移动距

离b时,光屏上第二次出现清晰像.则此光学元件是透镜,第二次所成像的性质是(填“放大”、”等

大’或嗡小”)(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

21.当你坐在正向南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上时,发现外边的树木向—运动,这是以—为参照物.若你看到车

外正下着竖直下落的大雨,外面刮的—(南/北)风.

22.“蜻蜓点水”是常见的自然现象,某同学在研究蜻蜓运动的过程中,获得一张图4所示的蜻蜓点水的俯视

图片.该图片记录了在相等时间内蜻蜓连续三次点水过程中激起的波纹,已知水的传播和蜻蜓的飞行都是匀

速运动.根据图中弦的形状和分布可知蜻蜓当时是向(填“左”或“右”)飞行的,且飞行速度比

水波传播的速度(快/慢)

三、解答题

2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8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E.

24.完成凸透镜的光路图.

25.光射在水面上,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6.画出图中物体在凸透镜中所成像的大致位置.

27.利用钢尺可以做“探究声音的特性”的实验:

①如图所示,用一只手将钢尺压在桌沿上,另一只手轻轻拨钢尺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动钢尺,听其响度,

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响度的大小与有关.

②如图所示,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

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音调,实验可得

出结论:声音的音调与有关.

28.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

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实验室有量程为“-2℃〜102℃”和“-20C〜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

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

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

有关.接着他们进行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的浓度036912151821二二273036

(%)

0-2-4-6-8-11-15-18-17-1.8-1.40

凝固点(℃)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系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

29.小明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他应选取两支外形(“相同”或“不同”)的蜡烛进行实验.

(2)小明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3)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他把蜡烛A放在距玻璃板30c机处,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A的距离

是m-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另一

组的同学实验时发现在光屏上有蜡烛的像,出现这种错误情况的原因是(直接/透过玻璃)观察光屏.

(5)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将对实验操作产生的影响是:.

30.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

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物冕ucm像能von

130IS

22020

31$

45

(1)第1次实验时所成像的特点是.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B.像仍然是完整的,只是变暗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D.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3)第3次实验时,小华将一近视眼镜紧贴在凸透镜的前面,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

(4)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

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

31.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中,并记录了如下数据:

三汽O内入

C*3Oa45*60-

*=的圻纣

or32*40,

禽r

cr17*24.3b

对右6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一些规律:

(1)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到另外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填“改变”或“不变”).

(2)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填“增大”或“减小”);分析

表中数据猜想,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填“可能”或“不可能”)达到90°.

(3)当光线以32。入射角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等于一。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用塑料薄膜和水制成一个“水凸透镜”,与外观尺寸相同的玻璃凸透镜相比,“水

凸透镜”的焦距更(大/小).

32.在“用天平测质量”的实验中,某同学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移至零刻度处.如图所示,

实验前,他应先向调节平衡螺母(选填“左”或“右”),使天平水平平衡.称量物体质量时,若加减祛码

天平仍不能平衡,则应该移动使天平平衡.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祛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

如图所示,则称量物体的质量为一克.

33.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

's/crtt

(1)实验时,小明将玻璃管翻转180°后,如图甲所示.他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才开始计时,这是因为—.

(2)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塞子是(运动/静止)的.

(3)小明记录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在图乙的坐标系中画出s-t图象.

[从0点开始的距离S'cm

CI10203040

,0点开始计时的时间Vs

Q1.252.503.755.00

(4)根据实验数据和所画的图象,可归纳出: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正/反)

比,运动速度可以看做是(改变/不变)的.

(5)实验中气泡上升的快慢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请提出你的一个猜想:气泡上升的快慢与—有关.

34.如图是用照相机所拍摄的某小球有空中落入水中的一张频闪照片,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6cm,

闪光灯每个0.1s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观察照片,根据此图片分析解答一下问题:

(1)小球从A位置到D位置的运动情况是

(2)小球从A位置到D位置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3)小球通过D点时的速度为多少m/s?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L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口技”表演,模仿的是人的音色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指的是声音音调太高,太刺耳

【答案】D

【解析】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口技”表演,模仿的是人的音色,故A正确;“震耳欲聋”,

说明发声体的振幅大,声音的响度大,故B正确;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隔墙有耳”,说明固体

能传声,故C正确;“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指的是声音响度不能太大,容易惊扰到天上的人,故D错误,故选

D.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人就一定会听到声音

B.次声波与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不等

C.考场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人能听到的声音,都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答案】D

【解析】

A.在月球上,有振动,但不能听到声音,因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A错误;

B.次声波与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相等;故B错误;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声源

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声音都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

3.下列估测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夏天扬州室外温度约为10℃B.成人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

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gD.中学生身高约为170mm

【答案】B

【解析】

A.夏天扬州室外气温很高,可以达到35℃.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Llm/s=Llx3.6km/g4km/h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C.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

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

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70cm=1700m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点睛: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4.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水的沸点低于或高于100℃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C.一5℃的冰块放在0℃的水中会熔化

D.湿衣服放在温度低的地方比放在温度高的地方干得快

【答案】C

【解析】

A、当气压高于1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高于100℃;当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低于100℃,A

有可能;B、晶体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保持不变,B有可能;

C、把一块-5℃的冰放到0℃的水里,冰可能达到熔点,但不能继续吸热,不能熔化,C不可能.D、影响蒸发的

因素有温度、液体表面积以及液体表面积上的空气流动,湿衣服放在温度低的地方比放在温度高的地方干得

快,D有可能.

5.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对0℃的冰缓慢持续加热到全部变成100°C的水蒸气,下列所示四个温度随时间变

【答案】A

【解析】

冰是晶体.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所以对0℃的冰持续加热,此时冰开始熔化,但温度不变.所以从

图象上看,开始一段时间温度温度保持0℃不变.当冰完全熔化成水后,吸热升温,当温度达到100℃时,水开

始沸腾,此时温度又会保持不变.

点睛: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就是吸热但温度不变.并且要知道1标准大气压下冰

的熔点是0℃,水的沸点是100℃.同时要掌握水沸腾时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不变.

6.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上,小亮注意到发令台上有一块“板子”,如图所示,关于这块板子的作用,他做了如下

猜想,其中正确的是:

A.主要用来反射发令枪的枪声,所以必须正对着终点计时裁判的方向

B.主要用来衬托发令枪冒出的白烟,所以应该是深色或黑色的

C.主要用来减弱噪声,所以要把它放在看台和发令枪之间

D.主要用来遮阳,所以要把它放在裁判员的头的上方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赛场上终点计时员是看到发令枪冒出的白烟计时的,为了便于计时员清晰的看到发令枪冒出的白

烟,所以选用深色的板子来衬托发令枪冒出的白烟.故选B.

7.下列光现象中,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城市里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B.小孔成像

C.太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的圆形光斑D.“日食”的形成

【答案】A

【解析】

A.城市里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镜面反射,故A正确;B.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故

B错误;C.太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故C错误;D.“日食”的形

成,是光的直线传播,故D错误.

8.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水中游”,对于这一有趣现象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云和鱼都是虚像

B.云是虚像,鱼是实像

C.云和鱼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D.云和鱼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水中的云是平面镜成像,是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是发散的,这些光线

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点,就是我们看到的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称为虚

像;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我们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到的就是水中的物体的虚像(是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虚像的位置比实

际位置高些。

故选Ao

9.人眼看到的下列现象中,不是虚像的是

A.阳光穿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清晰亮斑

B.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

C.从侧面看到的圆形鱼缸中的鱼

D.海市蜃楼

【答案】A

【解析】

解答:A.阳光穿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清晰亮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的实像;B,斜插人水中的

筷子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C.从侧面看到的圆形鱼缸中的鱼,是光的折

射形成的虚像,D.“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选A.

点睛: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能用光屏呈接,虚像不能;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

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

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

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同时光屏靠近透镜移动,故选Bo

11.关于速度,以下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相同时间内,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答案】C

【解析】

解答:A.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就越大.但A中缺少相同时间这个条件,故A错

误;B.在物体通过相同路程时,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但B中缺少相同路程这个条件,

故B错误;C.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就越大.故C正确;D.在通过相同路程

时,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小,故D错误.

12.扬州至南京100km,南京长江二桥全长12.5km,一汽车从扬州至南京的平均速度为20m/s,则该汽车通过南

京长江二桥的时间为:(汽车的长度不计)()

A.625sB.5625sC.5000sD.无法确定

【答案】D

【解析】

根据t=士可知要想求时间需要知道路程和时间,题目中没有车通过南京长江二桥的速度,所以没法求时间,

v

故选D.

二、填空题

13.小明家楼上的孩子正在拉小提琴,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的__产生的.琴声悦耳动听,这是声音在传递一

(信息/能量),在海洋勘察和军事方面有一种重要的仪器一声呐,它是一种能定向发射和接收(“超声

波”或“次声波”)的设备.

【答案】(1).振动(2).信息⑶.超声波

【解析】

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琴声悦耳动听,这是声音在传递信息,声呐装

置在工作过程中发射和接收的是超声波;超声波指的是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

14.在炎热的暑假里,张华在家写作业,汗流不止,抬头看了挂在墙上的寒暑表,当时室温为36℃,于是她打开

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时她又看了看寒暑表,发现示数(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那么

她感到凉快的原因是.

【答案】(1).不变(2).汗水蒸发(汽化)吸热

【解析】

【详解】电风扇打开只能加快空气流动的速度,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爽,但不能改

变空气的温度,所以寒暑表的示数不变.

【点睛】根据蒸发快慢和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得出人凉快的原因,但寒暑表的温度是不变的.

15.古诗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

是光的现象.“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说的就是光的现象.

【答案】(1).折射(2).反射(3).直线传播

【解析】

“潭清疑水浅”指的是,水比较清澈,水底看起来比较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池水照明月”就是水面出现月亮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说的就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16.小明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小红的眼睛,看到小红的眼睛如图A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

是,要看到如图B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AB

【答案】(1).2f>U>f(2).U<f

【解析】

(2)如图A,看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眼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物距大于

10cm小于20cm.如图B,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眼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在一倍焦距以内,所以物距小

于10cm.

17.小丽同学打乒乓球时不小心将球踩瘪了,但球没有破裂.则球内气体的质量______,体积.(均填

“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1).不变(2).变小

【解析】

质量是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当球被踩瘪时,球的体积变小使得球内的气体体积跟着变小,但由于球没有

破裂,球内气体的分子数量没有增多也没有减少,所以球内气体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18.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内的场景.

,c

(1)图中A是禁鸣标志,禁鸣是在_____处控制噪声;

(2)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汽车行驶速度不允许超过5(填单位).按此规定,汽车

在小区内行驶50m至少需要s;

(3)图中C是摄像头,它的内部有光学元件,其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小区内的景物通过它所成像的性质是倒

立、的像.

【答案】(1).声源(2).km/h(3).36(4).缩小⑸.实

【解析】

(1)控制噪声有三种途径,其中禁鸣标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图中8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汽

车最大速度不能超过5km/h,由v=士可得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汽车在小区内行驶50/77时间:

t

c005km

t=J=-—=0.01〃=36s;(3)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v5km/h

19.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射向玻璃,在两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现象,其中折射光线是

,反射角等于,分界面的侧是玻璃.

【答案】(1).OG(2).30°(3).左

【解析】

【详解】如图,ZCOE=90°—60°=30°,且ZCOF=30°,

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CD为法线,AB为界面,

根据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则OG为折射光线,EO为入射光线,OF为反射光线.ZCOF为反射角等于30°.

NGOD=45°为折射角,根据折射定律,当光线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AB左侧

是玻璃.

20.如图,两端开口的圆筒内嵌一光学元件,在圆筒左侧中心轴上放一光源S,圆筒右侧中心轴上垂直固定一

光屏.现左右移动圆筒,当圆筒左端面距离光源为a时,恰好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将圆筒向右水平移动距

离b时,光屏上第二次出现清晰像.则此光学元件是透镜,第二次所成像的性质是(填“放大”、”等

大”或“缩小”)(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

【解析】

试题分析:

①第一次和第二次都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因此所成的像为实像,所以此光学元件为凸透镜.

②从图可知,第一次实验中物距u=a,由于光屏距离凸透镜足够远,所以光源S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

距之间,像距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放大的实像,光屏上出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点光源和光屏之间的距离不变,把凸透镜向右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第二次实验中物距u=a+b,此时

光源S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1.当你坐在正向南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上时,发现外边的树木向—运动,这是以—为参照物.若你看到车

外正下着竖直下落的大雨,外面刮的—(南/北)风.

【答案】⑴.北(2).汽车⑶.北

【解析】

坐在正向南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上时,以汽车为参照物,发现外边的树木向北运动坐;车外正下着竖直下

落的大雨,若以汽车为参照物,将会看到雨水向北落.

点睛:判断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来比较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发生

变化就是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物是运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

22.“蜻蜓点水”是常见的自然现象,某同学在研究蜻蜓运动的过程中,获得一张图4所示的蜻蜓点水的俯视

图片.该图片记录了在相等时间内蜻蜓连续三次点水过程中激起的波纹,已知水的传播和蜻蜓的飞行都是匀

速运动.根据图中弦的形状和分布可知蜻蜓当时是向(填“左”或“右”)飞行的,且飞行速度比

水波传播的速度(快/慢)

【答案】(1).左(2).快

【解析】

【详解】根据如图所示,蜻蜓连续三次点水过程中激起的波纹,则圆圈越小,则时间越短,所以飞行方向则为

从大圆到小圆,即向左飞行;若蜻蜓飞行的速度和水波的速度相同,那么蜻蜓的每一次点水的时候都会是在

上一个水波的边线上,而第二个水波和第一个水波都在以相同的速度运动,所以每个圆都应该是内切的.然

而图中则说明蜻蜓飞行的速度比水波的速度快.

三、解答题

2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8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48.

()

【解析】

【详解】分别作出物体的端点A8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氏用虚线连接4、9即为48在平面镜中的

像.如图所示:

24.完成凸透镜的光路图.

【答案】【答题空24-1】见解析

【解析】

根据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的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如图所示:

25.光射在水面上,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木

【答案】【答题空25-1】见解析

【解析】

过入射光线和水面的交点作一条垂直于水面的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另一侧,可作出反射

光线,并且标出反射光线的方向,如图所示:

点睛:根据光线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和入

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26.画出图中物体在凸透镜中所成像的大致位置.

【解析】

试题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设凸透镜的焦距为f,物距为u,则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为: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f<v<2f.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v=2f.当f<u<2f时,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当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当u<f时,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图知,物体在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所以此时像在2倍焦距之外,此时成倒立、放

大的实像.如图所示:

FV£2,

考点:透镜的光路图.

27.利用钢尺可以做“探究声音的特性”的实验:

①如图所示,用一只手将钢尺压在桌沿上,另一只手轻轻拨钢尺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动钢尺,听其响度,

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响度的大小与有关.

②如图所示,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

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音调,实验可得

出结论:声音的音调与有关.

【答案】(1).振幅⑵.频率

【解析】

解答:(1)重拨钢尺比轻拨钢尺的振幅大,响度大,所以响度跟振幅有关.(2)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部分的钢

尺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越难振动,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所以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点睛:(1)声音的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质量越大,体积越大的物体,越难振动,振动频

率越低.声音的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8.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

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实验室有量程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

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

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

有关.接着他们进行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的浓度036912151821273036

(%)

0-2-4-6-8-11-15-18-17-1.8-1.40

凝固点(℃)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系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

【答案】(1).-20℃~102℃(2).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2℃(3),先降低后升高(4),适当浓

度盐水结成的冰(5).撒盐后冰雪的熔点低于0℃,便于积雪融化

【解析】

试题分析:(1)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主要考虑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时,便于测出盐水的凝

固点;

(2)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的浓度一直在变大,而盐水的凝固点是先降低后又升高;

(3)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要求所选物质的熔点在0℃以下,冰的熔点是0℃,盐冰的熔点低于0℃,所以冷

藏盒中应使用盐水冰块;

(4)寒冷的冬季,向积雪撒盐,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

故答案为(1)-20℃〜102℃;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2℃;(2)先降低后升高;(3)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

的冰;(4)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29.小明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他应选取两支外形(“相同”或“不同”)的蜡烛进行实验.

(2)小明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3)在探究实验过程中,他把蜡烛A放在距玻璃板30c相处,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A的距离

是—m;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另一

组的同学实验时发现在光屏上有蜡烛的像,出现这种错误情况的原因是(直接/透过玻璃)观察光屏.

(5)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将对实验操作产生的影响是:.

【答案】(1).相同(2).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0.6(4).不变(5).虚(6).透过玻璃

(7).像与物不重合

【解析】

解答:(1)实验时选择两支等长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能同时观察到像和代替蜡烛A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由平面镜

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距可知,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是30cm,那么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A

的距离是60cm即0.6m;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大可知,将蜡烛不管是远离玻璃板还是靠近玻璃板

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不变;(4)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受虚像,而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移开B,

并在其所在位置放一个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A的像,这说明蜡烛成的像是虚像;发现在光屏上有蜡烛的

像,出现这种错误情况的原因是透过玻璃观察光屏.(5)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将对实验操作产生的影

响是像与物不重合.

30.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

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实蜡次H初更ucm像施van

Z

AA

130IS

22020

jOca1020)04050M70BO8100r31$30

45

(1)第1次实验时所成像的特点是.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

A.只出现烛焰像上半部分B.像仍然是完整的,只是变暗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D.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3)第3次实验时,小华将一近视眼镜紧贴在凸透镜的前面,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

(4)实验过程中,燃烧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

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

【答案】(1).倒立缩小实像(2),照相机⑶.B(4),远离(5).凸透镜下移

【解析】

解答:(1)由图知,像距大于物距,根据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

成的;(2)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只是会聚光线比原来

变少,像变暗了,所以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完整的B正确;(3)将一近视眼镜紧贴在凸透镜的前面,根据凹透

镜有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即相比原来延迟了成像,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远离透镜方向移

动.(4)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

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可向上移动光屏;或向上移动蜡烛或向下移动凸透

镜..

31.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中,并记录了如下数据:

三气=内入

3Oa45a60s

32*40,

较珏0的产

0*17*24.30-

时代6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一些规律:

(1)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到另外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填“改变”或“不变”).

(2)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填“增大”或“减小”);分析

表中数据猜想,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填“可能”或“不可能”)达到90°.

(3)当光线以32。入射角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等于一。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用塑料薄膜和水制成一个“水凸透镜”,与外观尺寸相同的玻璃凸透镜相比,“水

凸透镜”的焦距更(大/小).

【答案】⑴..不变(2).增大⑶.不可能⑷.45°(5).大

【解析】

解答:(1)当空气中的入射角i为。。时,水中的折射角r和玻璃中的折射角8都为。。,故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

射入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