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_第1页
2021-2022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_第2页
2021-2022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_第3页
2021-2022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_第4页
2021-2022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宁德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一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满分:100分作答时间:75分钟)注意: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应在答题卡各题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二里头文化礼器中的鼎、兵器中的戈、玉器中的琮等,与商文化的同类器物十分相像,这体现早期中华文明的A.多元性B.包容性C.创造性D.传承性2.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有一箭之仇的管仲,秦穆公任用奴隶百里奚;战国时期,秦孝公下求贤令,燕昭王筑黄金台求士。这些举措A.彰显国君权威B.维护贵族特权C.强化中央集权D.适应社会变动3.图1所示地图对应的历史时期和现今地名分别是A.秦朝西安B.汉朝北京C.宋朝开封D.元朝北京4.两汉时,桑树种植以黄河流域为主。东晋时,长江以南的太湖、鄱阳湖流域的桑树种植得到推广,这些地区蚕一年达到四五熟,能进行高等级丝绸的生产。这可用来说明A.南方地区的开发B.区域经济的平衡C.经济重心的南移D.经济结构的调整5.图2中传授《尚书》的伏生被画成一个带有印度色彩的男子,虽有头巾和中国式的案几,但伏生袒露上身、瘦骨嶙峋的状态,类似于佛教中的人物形象。这反映了唐代A..市民阶层意识的觉醒B.绘画作品写实的风格C.佛教儒学思想的融合D.科举考试影响的扩大6.清康熙时,进出口货物税率总计10%左右。1843年后,按值百抽五交纳。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A.近代外交的转型B.关税主权的丧失C.自然经济的解体D.民族危机的加深7.1898年,清政府推行新法,下诏于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倡办实业,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这些措施A.加剧列强对华工矿利权的掠夺B.冲击旧式官僚体制C.有利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提高国民民权意识8.图3所示漫画意在说明A.清朝专制统治的覆灭B.共和政体的建立C.民族独立任务的完成D.社会风俗的变化9.1912年,军费占政府支出的33.8%,1919年为41.86%,1923年为64%.这反映了该时期A.经济发展B.军阀混战C.政权更迭D.国防稳固10.1915年,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号召青年“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提出青年应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的主张旨在希望青年A.追求个性自由B.践行文学革命C.改良国家政治D.冲破思想束缚11.1938年5月,毛泽东指示:“敌情方面虽较严重,但只要有广大群众,活动地区充分,注意指挥的机动灵活,也会能够克服这种困难。这是河北及山东方面已经证明了的。”毛泽东这一指示是针对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B.正面战场形势的变化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D.华北解放区的改革12.淮海战役中,数百万支前群众用小推车以及船只、牲畜、挑子运送粮食、弹药,救护伤员,每一个解放军背后,就有9个支援的乡亲。这体现了A.人民群众是胜利之源B.统一战线成效显著C.民族民主革命的完成D.军事策略运用得当13.中国人民志愿军身处恶劣残酷的战场,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胸膛堵枪眼、烈火烧身岿然不动,体现了A.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B.奋不顾身的爱国精神C.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D.艰苦创业的进取精神14.表1反映了新中国A.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B.独立工业体系的建立C.城市经济体制的变革D.社会文化生活的丰富15.1999-2021年间,澳门从一个经济发展低迷萧条、社会治安混乱的“博彩之都”,发展成为社会和谐、文化多元、经济繁荣的国际旅游休闲文化名城。这主要得益于A.澳门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完善C.“一国两制”的实践和发展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推行16.图4所示内容反映中国A.主导了世界发展B.致力于区域合作C.改变了国际秩序D.国际影响力扩大第II卷非选择题本卷共4个小题,第17题8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第20题20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一材料二至德宗相杨炎,遂作两税法,夏输无过六月,秋输无过十一月。置两税使以总之,量出制入。户无主、客,以居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新唐书·食货志》分别指出材料一、材料二的史料类型及其体现的赋税制度。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唐赋税制度变化的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明清时期,各种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变为商品,如苏州的丝棉,景德镇的瓷器,福建的茶叶等行销海内外。北京、无锡、汉口等市镇都很繁华。但就商人而言,从事工商业最终目标是买田置宅,或科举入宦。如在徽商群体中,就有为数甚多的“亦贾亦儒”,及致富后转而从儒入仕的事例。--摘编自张海英《明清商业思想发展及其转型困境》材料二康熙以来,“盛世”“全盛”等词汇经常在臣民之口出现,并在乾隆时期的社会舆论中逐渐形成“盛世”意马戛尔尼认为,不管英国人进攻与否,中华帝国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都完了。-一摘编自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社会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当时中国社会认识不同的原因。(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国历代有明确的夷夏之辨、胡华之别。华,是华夏,指以汉族为主体,生息繁衍于中原地区的人民。夷,则指周边民族。但华夷的界限又是模糊的,可变动和转换。历史上夷夏之间、胡人与汉人之间有四次的大融合:春秋时期、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宋元及明清,在这些民族大迁徙、大融合过程之中,不仅蛮夷被汉化,也有汉人被胡化的反向过程。夷夏之间,既是绝对的(有无礼乐教化),又是相对的(相互的融合与内化),随着每一次中原文化对外的扩散,华夏民族融合了原来的胡人,使得他们成为新的一员。--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根据材料,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零星的,绝大部分是转译自日本学者研究社会主义的著作。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原著的引进和翻译出版受到重视,各种期刊大量、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等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等在上海发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毛泽东等在长沙成立了“新民学会”。同时,-批先进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用通俗语言向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摘编白石仲泉、鞠俊俊《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材料二目录第一编中国共产党的创立(1921年7月-1923年6月)第二编党在大革命时期(1923年6月-1927年7月)第4章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第7章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败第三编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第8章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第9章井冈山的斗争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第12章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出的背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过程。(10分)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第I卷(选择题48分)题号12345678答案DDBACBCA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BDCABACD第II卷(非选择题52分)17.(8分)材料一:实物史料,租庸调制;(2分)材料二:文献史料,两税法。(2分)影响: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征税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4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18.(12分)(1)农产品商品化;海外贸易发达;市镇繁荣;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形成;传统观念仍占主流;小农意识强烈。(经济角度答对两点给4分,思想观念角度答对一点给2分)(2)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娱乐生活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4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由于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传统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往),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分,答对其中一点即可。若只答“清朝前中期统治的鼎盛与危机”给2分;若答“目的不同、立场不同、所处社会环境不同对中国社会的认识不同”或“马戛尔尼依据世界形势的变化,出于西方殖民者的立场,将矛头指向中国”给2分,总分不超过6分)19.(12分)评分说明:【示例1】论题:中华民族在交融中不断发展壮大。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经济往来,变法运动,百家争鸣,华夏认同观念逐渐产生,华夏族发展壮大。西汉时期,设置西域都护府,并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加强。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迁、北民南迁、孝文帝改革等,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隋唐统一,通过和亲、会盟、册封、设立机构等方式,密切了同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联系,使疆域不断拓展,民族往来更加活跃。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并立、通过制度建设、经济互市、文化学习等,各民族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势;元朝统一后,通过设立宣政院等机构,对边疆地区实行有效管理,不同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也得到进一步加强。明清时期,设立理藩院,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的民族交融,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与发展。【示例2】论题:古代中国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相互交融。【示例3】论题:民族交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示例4】论题:华夏认同与民族交融20.(20分)(1)表现:引进和翻译出版原著;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成立研究会和学会;深入到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第2页共3页工人群众中。(6分,答对其中三点即可)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推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各地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4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若答“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给1分)(2)背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败;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城市起义的教训),井冈山斗争的经验。(4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