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一、文化的概念从认知的范畴,文化是一种心灵的一般状态,并带有臻于完美的观念,此处特别指个人的意识(修养),文化是个人获致成就或解放的目标与期望。例如,说某人有文化,即指称其文化素养或修养。从较为具体的集体范畴,文化是指社会中知识与道德发展的状态,联系上文明的观念,并带有演化论的色彩,亦即以进步或退化来衡量文化(文明)状态。例如,中华文化、伊斯兰文化2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从一个描述性与具体的范畴;文化就是某个社会里艺术与知识作品的集合;这是文化在日常用语里的意思,而且带有特殊性、排外性、菁英主义、专业知识与训练等意涵。例如,印象派画作、贝多芬作品、红楼梦、歌剧、书法从一个社会范畴;文化指生活方式之整体。例如,劳动文化、泰族文化、消费文化、通俗文化文化依其丰富的内容可以分成:有形的物质文化无形的非物质文化3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物质文化指人们所创造出来所使用的器物、工艺产物。如:筷子、刀和叉,摩天大厦与桥梁等。社会学家对物质文化较为关注:设计创造该有形物的目的为何?为何大家竞相购买该物?以汽车而言,它即不好也不坏,其好坏全依使用者的需求而言。又如;现时有些青少年穿鼻环耳环,是为了参与流行风尚的动机。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非物质文化是指导人们互动与解决困难的知识、信仰、价值和规范。例如:结婚戒指是一种物质文化,但是结婚戒指的意义远远超过其物质层面,它代表着一种信仰、承诺、誓言,非物质文化深深包涵在其中。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rdB.Taylor,1832—1917)在1871年定义了经典的文化概念: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现在社会学家对于文化的界定大致与此相似。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文化的特性认识文化所具有的特性,对于正确认识文化和文析文化现象具有重要意义。文化具有如下特性:象征性一切具体文化现象都是一定文化类型的反映或象征。石斧反映了原始社会人类制造工具的能力和技术,因此,它是原始社会文化的象征。太极拳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相朴是日本文化的象等。复合性指文化现象有一系列内在联系的文化现象的组合。宗教活动包括了宗教教义、宗教仪式、宗教建筑、宗教组织等宗教文化现象。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多样性不同国家、民族、社会团体、小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有中国文化、美国文化等。共享性文化具有为一个群体、一个社会乃至全人类所共享的特性。文化具有了渗透性和扩散性,传递性和继承性,习得性。正因为文化具有以上的特性,文化才能为他人、后人所共享。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二、文化要素文化規範認知物質民德民俗制裁禁忌法律價值語言信仰正式非正式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认知文化语言语言是社会成员互动的基本工具,透过语言社会成员可以学习到某个社会独特的历史、文化与经验。而社会成员也会透过语言来创造新的文化与想法,语言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信仰信仰是关于社会或自然界本质的一些信念,通常无法用科学的知识与技术证明。只要人们相信并接受这些信念,它们就是真实的。例如,相信上帝的存在就是一套宗教信仰,而人们一旦接受某种信念就很难改变,因为信仰牵涉到个人对外在世界的基本看法。信仰的存在对于社会成员在精神生活上有着非常重要的贡献,信仰提出对宇宙世界或未知环境的一些想法,让人类对于许多未知的事物有主观的了解。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规范文化规范文化是指那些用来约束人们社会互动的规则标准。它告诉人们那些可以/不可以做;应该/不应该怎样做,如违反社会上的规范将会受到处罚。规范文化包括规范(民俗、民德、法律与禁忌)、制裁、价值观。规范乃是社会成员共同对他人行为、思考与想法的期待。民俗即日常生活的习惯与礼节,如:乘车礼让老弱妇孺等。对不遵守民俗或会受到一些团体的压力,但并不会引起社群成员正式的惩罚,因民俗是社会或团体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例如:年轻人不尊重年长者,社会上只批评他无礼,但不会给予重罚。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
民德民德乃较民俗更具约束力的行为标准,违反民德会受到社会的处罚,因为这些违反者影响到整个社会之文化的存在。例如,传统社会里所不允许的通奸、同性恋。法律法律的正式化程度高于民德;它将民德的内容制度化与条文化,并且建立独立的司法系统解释、审制与惩罚的机构。使人与人、组织与组织的互动方式都依据客观订定的标准规范来进行。例如:人们驾车或步行,必须遵守道路法典,违反法典规定,则会罚款或起诉。因此,对违反社会规范中的法律关系所受惩罚最重。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价值观价值观代表基本的信念,这些信念是个人或整个社会所偏爱或反对的行为作风或结果。价值观带有道德的色彩,因为它包含着个体认为什么是对的、好的、什么是值得的等想法。价值观比规范更广泛而抽象。例如,死刑是对还是错?同性恋是对还是错?婚前性行为是对还是错?这些问题都含有某些价值观的色彩,也许有些人会主张死刑是对的,因为死刑对于谋杀的罪犯是适合的惩罚。但也有人强烈反对这种主张,他们认为政府无权取走任何一个人的性命。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不同社会皆有其构成成员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这些目标含有浓厚的感情与期望。如自由、民主、平等、秩序、安全、和谐和快乐等。价值观是一套松散的体系,不同的价值观之间可能互相冲突,例如:将西方的价值观融入中国价值体系中,冲突较为明显。价值观虽是大多社会成员所共享,但不代表所有成员都赞同。主要的价值观通常都是统治阶级、既得利益团体的想法。价值观会影响人们的行为,但态度与行为并没有必然的关系。例如:有些人认为“个人成就”是很重要的价值观,他们通过良好的教育、辛勤的工作来达到目标。但也有人不愿辛勤的工作,而靠偷、抢、骗等不法行为来累积财富。价值观是行为追求的目标,规范是行为的准则。社会生活有赖人们共同遵守法规、风俗习惯及公共道德,其存在也以大家遵守与支持为条件。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文化多元性文化的创造累积与传递文化的融合文化的冲突次文化反文化文化的自我中心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文化的创造文化是社会成员彼此互动之后的产物,成员生活方式或观点改变时,文化的内容自然也随着改变。人类的创造力随着语言知识系统与科学技术的快速进展得以更充分的发挥。例如:建筑技术的发展,使独栋单层的家居变成多层多伙大厦;而这种居住方式限制了邻居彼此的互动,使邻里的关系变得冷漠,缺乏人情味与互相帮助。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文化物质的生成与创新比较容易观察与了解,而文化的认知与规范的改变比较不容易察觉。因为规范、价值与信仰的改变常常对人们产生极大的冲击。例如:在美国堕胎合法化是女权运动者持续争取的目标,而笃信天主教与强调胎儿生存权利的人却极力反对堕胎合法。这两派人们不断透过传媒、街头示威与演讲来传递他们各自的理念。以便取得大众的支持而成为社会所接纳的观念与规范。直到70年代美国法院才将堕胎合法化。这个例子足以说明社会的价值观与规范不断创新和改变。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文化的累积与传递文化具有持续性。人类高于动物的地方,不仅能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文化,而且能将其不断积累,并通过各种途径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以推进生产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否则人类只会永远停留在制造石斧的原始阶段,不会有前途。文化由的不断积累和传递,使之具有极强的历史继承性。任何时代对以前的文化遗产都不是无条件地原封不动地兼容并蓄,传递下去。文化的传递一定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进行加工改造,并有选择地继承与吸收。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文化的融和由于文化具有扩散、传播和渗透的功能,故两种文化在接触过程中必然会互相影响和渗透。在文化融合过程中有种“同化”现象。这并不是指整个民族被同化,而是指某一个体或群体从一种文化融进另一种文化之中的变化过程。如中国人移民到美国,日本人移民到巴西等。在文化之间差异很大时,同化很困难。移民本身一般不会被同化,通常只是其子女或后代才会被同化。许多文化差异大的移民群体都不会被完全同化。如美国的大多数移民群体都保留她们原有文化的基本习俗和观念。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文化的冲突栺不同文化在相互接触和影响过程中,原有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所发生的矛盾与对抗。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往往会在价值观、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甚至对立。例如,中国的改革开放涌入了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金钱与道义、竞争与谦让等。这些互相对立的观念与中国原有文化存在很大差别,在接触中必然会发生冲突,这种文化冲突在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文化冲突的结果可以导致对外来文化的彻底拒绝或适应。例如,伊朗巴列维王朝推行全盘西化,遭到伊斯兰教的强列反对,结果伊斯兰教革命成功,西方文化被拒之门外。又如,中国实行开放政策以后,国营企业逐步走向股份制,集体企业走向个体企业,西方摇滚乐也由反对到接受的变化。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次文化在同一社会里不同的团体仍然有不同的规范、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那些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异的文化称为「次文化」。如美国社会里,黑人无论在语言、词句的运用、音乐嗜好、家庭组织等都与白人有所不同,所称谓「黑人文化」。又如,澳门土生葡人,他们有自已的语言,风俗习俗与澳门中国人的文化有差异,「土生文化」也是次文化的一种。次文化的范围可广泛的包括像青少年次文化、同性恋次文化、回教次文化等。就一个社会来说,社会各种团体愈多其次文化的类型就愈多,对于不同的次文化,社会成员亦应加以尊重和保存,而不应该过份强调某种文化的优越性,而刻意扭曲与破坏社会各种团体的次文化。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反文化反文化是次文化的一种,它的价值观、信仰或行为模式与主要文化是对立的、互相冲突的。例如美国60年代的青年运动,都是反抗现有文化规范或价值观为目标的次文化。在一个社会里,并没有一种文化永远是错的,都不被社会主要文化所接受,随着社会不同群体思想模式与权力关系的改变,某些曾被视为反文化的现象转而获得接纳,如同性恋次文化在一些西方社会受到承认就是一个例子。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文化的自我中心在比较不同文化时,经常要区分文化的优劣。某些在经济或科技高度发展的国家常被其物质方面的成就所朦蔽而认为其他文化是低等、未开化的。这种用自已文化为标准去评价其他文化的邪恶态度称为种族中心主义。狂妄自大的态度经常是造成人类社会重大灾难的原因之一,例如德国的纳粹主义、日本的军国主义与白种人的沙文主义。文化自我中心缺乏对其化文化的认识、容忍与尊重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强调多元文化的教育方式和不同文化的交流是必要的。文化是相对的,没有一个文化是最好的,每个文化产生的条件各不相同,每个文化都有其对本土社会的贡献与价值,我们都应有包容与尊重其他文化的涵养。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中华文化的特质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在儒家思想中得到最集中的体现。以“仁”为中心的道德体系和以“礼”为中心的教化体系。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社会人格,其主题是伦理道德。中国的人文思想是最富于人情的关系中,巧妙地取消人的独立性,把人变为道德工具。中国人的价值判断是与善连在一起,凡符合道德原则就是好的,而西方民族的价值判断是与真连在一起,只有符合真的原则才是好的。梁漱溟指出,西方文化是向前看的,以个人为本位,追求物质利益,崇尚科学和民主。中国文化是注重现实的,注重社会问题,注重人与人之关系。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中国传统文化下中国国民的基本面貌有下列特征:1.因循守旧。
2.要面子,重形式。
3.伦理至上,恪守道德。
4.知足常乐,安于命运。
5.调和妥协,中庸之道。
6.重人情,讲宽容。
7.重家庭关系。
8.崇拜权力,惧怕权威。中国传统文化有它的优缺点,但我们不可简单取舍。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片面夸大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产生妄自尊大,盲目排外的倾向;片面夸大民族文化的消极面,则降低民族自信心,产生民族自卑感,这两种倾向都不利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三、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空间、位置、地点时间人、景观尺度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任何地点对其它地点而言,都具有位置、方向和距离;一个地点可大可小;尺度非常重要;每个地点都既有自然的结构,又有其文化的内涵;各个地点的特点随时间而发展和变化;各地点之间相互作用;各地点的内涵都有合理的布局各地点可以被划分到相似或分异的不同区域。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地理学是关于空间的科学地理学关注人类的空间行为,关注所观察的地球表面不同地方之间的空间关系,以及建立或保持这些行为和关系的空间过程。地理学的空间是地球上的空间,是被人类占据或可以利用的地表上的一定范围。空间、位置、地点及其关系是认识地理现象的基本出发点。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位置、方向和距离
(location,direction,distance)位置、方向和距离是评判空间及其过程的基本尺度。其中位置是最基本的尺度。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大小与尺度(size/scale)地理学关注尺度问题。我们讨论的地点有大有小,不论是地点本身的特征,还是对其概括皆如此。人口/农业问题:地方、区域和全球尺度。尺度依据的是研究单位的大小。从技术的角度,尺度反映的是地图上某一区域的大小与该区在地表上实际大小之间的关系。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尺度表示对所表现内容的概括程度。全球气候/城市的小气候。在地理工作中,在某一尺度上有意义的概念、关系和认识不一定适用于其它尺度。全球的农业格局,地方的作物布局。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自然与文化属性所有地点都具有区别于其它地点的自然与文化特征。这些特点赋予其个性、潜力和意义。地理学家就是要辨别和分析这些属性,特别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区域当中自然与文化组分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自然特征是指某一地点的自然方面,如:气候与土壤、水分条件、矿藏资源、地形特征等。这些自然景观(naturallandscape)的特征提供了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基础。人类通过占有来改造周围的自然环境,人类的每项活动都会给当地的土壤、水、植被、动物和其它自然资源上流下痕迹,形成文化景观。人类的活动模式,人与其所占有和改造的自然环境的相互联系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地点上不断变化的属性时间尺度上地球的历史地质时代的变化冰河时期人类的出现空间尺度上:人类活动的影响随尺度变小而增强。全球范围区域范围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某一地点的特征是过去条件持续变化的结果,也是人地关系达到某种平衡的征兆。地理学家关注特定时间内的地点,但要充分理解地点的本质和发展,就必须将其看成是所经历的特定自然与文化过程的现今表现。地理学关注的焦点就是发现和解释在特定地点上塑造自然和文化环境的驱动力和事件。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文化景观的变化过程。纽约长岛高速公路建设前后的变化。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地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地理学第一定律:空间中的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距离越近,关系越强。因此,随着距离的增加,各地点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和频率将减弱,即距离衰减。为了描述空间相互作用的格局和过程,地理学采用了可达性(accessibility)和连接性(connectivity)来表述位置和距离。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对文化的定位文化是赋予生命以意义的事物。文化通过一系列特定空间里的形式和活动来获得再现。经济与文化是相互作用,而非彼此决定的关系。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四、什么是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的研究范围必须要超越高雅文化的范畴。它不仅要研究主体人群的生活方式,也要研究边远民族的生活方式;它不仅要研究人们利用空间的方式,也要研究各民族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在研究中要处理好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不要突出经济的特殊地位。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文化地理关注的问题文化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研究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和民族,研究文化的定位以及文化在不同地理空间里的表现形式,即研究世界各地不同的民族和部落。文化地理学不仅关注不同民族形式/物质上的差异(地域空间上的分布),更关注凝聚民族的思想观念上的差异(文化赋予空间以意义的原由)。不同的服饰和生活方式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等级观念、信仰体系和理解世界的方式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文化地理学的发展历史思想火花——16世纪Lafitau或Lery的人种学说。它们描述了新大陆上不同的种族、民族和他们的风俗。Rebelais、Swift等开辟的文学和寓言领域,通过真实或虚拟的旅行游记来描述他们所处社会的文化。真实地区与想像地区之间的联系、陌生环境和异国情调的作用。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学科基础——19世纪末德国政治理论学家Ratzel的人类地理学(Anthropogeographie)问世。受生物学中达尔文学说的启发,认为文化就是不同的民族有着文化和伦理上的差异。同生物圈中一样,不同文化之间为了生存和繁荣而相互争斗——“生活空间之争”。文化领域的“弱肉强食”思想帮助了帝国主义的扩张。环境决定论:以EllenSemple为代表,认为各种文化的形式是由于各地区的人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的行为结果。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主要学派Berkeley学派:以CarlSauer为代表。该学派建立了文化地理学与生物地理学和物质人类学的联系,并把重点放在各民族的物质文化上。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是单向因果关系或简单的生物类比。研究重点有:人是怎样建立和重建地理景观的?各种文化是怎样在新大陆传播和变化的?移民如何开始改变美洲土著人的地理景观以及体现他们成就的文化艺术品的?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人文主义学派:关注作为个体的人,讨论的实际生活中的普通人,研究他们的生活和经历,而不是某一个民族。它吸收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思想,进一步发展成为对人的心理决策以及对人们心理上的城市地图和世界地图的研究,即人们头脑中的地理学。该学派强调研究个人而不是集体文化,研究思想而不是物质世界。这种内在世界观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成为欧美学术界探讨的主要问题:人与地理景观关系的研究怎样看待感知过程的研究怎样看待从物质出发和从美学出发去阐释的研究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马克思主义、人文主义等思潮的影响:非殖民化运动、越战和马克思主义的兴起深刻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文化转向”的广泛流行,使文化地理学重新看待文化阐释中的争斗和竞争现象的问题。后殖民主义者对固有思想观念中受帝国主义时代主导思想支配影响程度的质疑,也是对人文地理景观固有观念,及其是否适应多元世界的质疑。后结构主义关注社会模式的运转模式。整个社会的阶级观念被争取个性解放的政治学说取代。共同的亚文化,共同的特征:女权运动、同性恋权益、公民自由、土著民族运动等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五、人文地理学研究文化的主题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现象的综合体—文化景观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一)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
文化区是具有相似文化特征的地理区域,它是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群在空间上的分布。2.文化区的类型
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1.文化区的定义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1)形式文化区内涵
某种(习俗)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民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如:语言构成
中心区、外围区、边缘区(过渡区)特征
具有特征典型的核心区、相对一致的外围区、边界模糊的过渡带。自然状态的形式。评价形式文化区,以文化的同质性和均质性为主要特征。形式文化区具有同心圆的模型空间模式。另外,形式文化区,是自然形成的文化圈。而功能文化区带有明显的人工影响烙印。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2)功能文化区内涵
受政治、经济或某种社会功能影响,内部彼此间相互联系并确定其分布范围的文化区。特征功能性(政治、经济或某种社会功能影响,尤其是政区、社区的影响)。界限确切性。例外:有功能无区(报纸、开放思想、文化辐射)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3)乡土文化区内涵居住在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地缘意识、归宿感、倚赖感等构成的情结、思绪)。表现感情符号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4)三种文化区的区别与联系区别乡土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的差异性在于,其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的边界线;与形式文化区的区别在于,其区内缺乏形式文化区那种文化特性上的一致性。联系三种文化区具有作用上的互补性、空间上的重叠性、时间上的动态性。
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二)文化的时间现象
——文化的扩散文化源地是指人类古老文化的发生地。世界古文明中心有5个:东亚黄河流域的中国、
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南亚印度河流域的印度、西亚两河流域的巴比伦、美洲的印第安古文明中心文化扩散分两大类:扩展扩散、迁移扩散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1.扩展扩散(expansiondiffusion)内涵某种文化现象通过其居民,不断向四周传递、辐射,占据空间扩大的过程。特点
空间上的(相对)连续性。扩散速度的差异性类型接触扩散(传染扩散)等级扩散(等级性)刺激扩散(刺激—反应)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2.迁移扩散(relocationdiffusion)内涵文化主体的迁移、流动对文化的引进与传播引致文化扩散。特点文化保持原汁原味(客家文化、中国饮食文化:色、香、味、火候);空间上不连续,呈“点”状分布;速度快。文化传承文化的时间现象除了文化的横向扩散,即不同文化区(相对静态)间的文化要素交流、传播、冲击、融合之外,在文化区这一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区域内部,也有文化要素的代际间纵向的传承、文化绵延乃至发扬光大的问题。
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三)文化生态学
---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学起源于生物学,主要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学研究人类和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文化的影响。文化生态学中文化与环境的关系也是创造文化的人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1、文化生态关系的类型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网络型文化生态关系社会体系中的文化生态关系和谐文化生态关系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2、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环境条件能够对文化的影响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环境条件的差异对生产发展方向和民族文化的心理素质有一定的影响
人类活动产生的文化改变了自然面貌,形成文化景观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四)文化整合
—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整合
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平衡关系。文化特质
指一种普遍的自觉的观念和方法系统,主要表现为基本文化素质、文化的个性与最擅长的文化能力。文化整合的重要性发挥文化正向功能,促进文化系统迅速发展,提高文化凝聚力,增强文化扩散力。第二讲文化与文化地理我国改革开放:(制度)经济体制改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石家庄建筑工程分包合同
- 风电站电伴热施工合同
- 幼儿培训中心转让协议
- 门店买卖合同样本
- 政府机关减速带建设协议
- 运动中心钢结构施工协议
- 港口给水系统安装工程合同
- 广告服务一体机租赁协议
- 住宅区景观照明安装协议
- 酒店物业管理合同管理
- 受性侵犯的女生的心理辅导方案
- (施工单位)投标人承担项目优势
- 白酒行业生产数字化的方案课件
- 北京丰台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答案
- 预算与预算法课件
- 电梯使用单位电梯安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和电梯安全总监职责及电梯安全员守则
- 法兰球阀压力试验作业指导书
- 2023年药学考试-执业药师(西药)考试历年真题集锦加答案
- 幼儿园优质课件-中班社会《电话礼仪》
- 2023年盛京银行校园招聘人员笔试历年难、易错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1
- 小学五年级语文修改病句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