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预测卷2套(含答案)_第1页
四川省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预测卷2套(含答案)_第2页
四川省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预测卷2套(含答案)_第3页
四川省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预测卷2套(含答案)_第4页
四川省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预测卷2套(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预测卷2套(含答案)四川教师公招模拟卷(一)一、判断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请选“√”,错误的选“×”;全部选“√”或全部选“×”,均记为0分。)1.在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上应坚持民主平等、互惠互利、利益最大化这三大原则。(

)2.基础教育系统要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愿景目标,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3.杨贤江曾说过:“自有人生便有教育。”这说明,教育是与人类社会共存亡的。(

)4.校园文化建设不是孤立行为,总是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相砥砺。(

)5.劳动能力是劳动者体力和智力的综合,是自然形成的。()6.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全民素质的学制类型是双轨制。(

)7.人们对教师形象的言说多以文化隐喻的形式出现,没有全面地揭示出教师职业的内在特质和从业标准,缺少教师对自我形象的建构与认同,因而是片面的。()8.教学内容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才能得以外化和呈现,教学内容的载体主要有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9.作为最常见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显著的优点是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发挥学生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符合我国中学德育的疏导原则。()11.班级往往会强调实现比工作目标更高的价值,这通常需要自我抑制和努力。(

)12.短时记忆的遗忘主要是由于干扰引起。(

)13.小学生在同伴的或笑或怒中认识自己是个好孩子或坏孩子。(

)14.小强看到努力学习的同学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在心里暗下决心要努力学习,这是自我强化的过程。()15.个体在了解一些基本的动作机制后,试图做出某种动作行为。这属于操作模仿。()16.学生学会写“水”字,有助于写“淼”字,这属于一般迁移。()17.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主要是为了满足员工的尊重的需要。(

)18.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无条件积极关注是心理治疗的前提。()19.教育法规将教育机会均等、尊师爱生等规则容纳其中,并通过普法和学法的形式,使人们遵法守法。这体现了教育法规的教育作用。(

)20.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21.实事求是原则要求在制定教育法规时不能从本本出发,生搬硬套,此外,为了保证公平合理,也不允许在不同地区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法规。(

)22.在司法渠道中,诉讼可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三类。其中在教育行政诉讼中,被告始终是行政机关,原告始终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23.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具体比例和实施步骤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当地情况进行规定。(

)24.中小学规定在固定的时间进行眼保健操,王老师也会给同学们讲解一些用眼健康的知识,尽量保护学生的视力,这体现了王老师关爱学生。()二、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1.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这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

)。A.文化基础

B.自主发展

C.社会参与

D.人文底蕴2.《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规定:对于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实施(

)。A.师德失范行为通报制度

B.师德失范行为警示制度C.师德失范行为一票否决制度

D.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3.下列关于教育的说法错误的是()。A.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B.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传承生产生活经验,延续人类社会C.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它具有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的特点D.“四要素说”认为,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4.王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教育理论的研究,从理论上研制一套特别适合有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的教育方法。并把他的理论在某小学中进行试点应用,收到较好的效果。这体现了教育学研究的(

)价值。A.反思日常教育经验

B.科学解释教育问题C.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D.提高学校收入5.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教育家是()。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6.我国古代社会具有很强烈的封建性,“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导致很多家庭出现了“重男轻女”的生育理念,认为女儿迟早是要嫁人的,是别人家的人,而儿子才是家里人。近现代,我们倡导“男女平等的”理念,灌输“生男生女都一样”的生育观点,让我国新生儿的性别比例趋近于自然比例,可见,教育具有()。A.人口功能

B.科技功能

C.生态功能

D.经济功能7.一个生来失聪的孩子,很难把他培养成音乐家;一个生来失明的孩子,不可能把他培养成画家;一个智力超常的儿童,容易培养成才;一个天生的弱智儿童,则会给教育工作带来困难。上述内容主要体现了(

)。A.个体活动制约着环境影响的内化与主体的自我建构B.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年龄特征C.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D.人脑巨大的潜能主要在于它的可塑性8.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讲到:“教,政之本也。”他所指的“教”是道德教化,范围很广,但也包括教育。认为教育应当服务于政治,这体现董仲舒对教育目的的看法属于(

)。A.能力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C.知识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9.学校十分重视对新校区的规划建设,这使得新校区十分美观,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还能培养审美能力。学校的这一做法体现了美育策略中的()。A.积极发挥校园环境的美育功能

B.美育与德育相融合C.美育与课堂教育相融合

D.美育与实践活动相融合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这段话体现出的教育思想是()。A.素质教育

B.终身教育

C.全人教育

D.全民教育11.“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也是如此,除个人的努力之外,教师团队间的研讨、建设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这种观点属于教师专业发展的(

)。A.生态取向

B.理论取向C.实践-反思取向

D.理智取向12.教学实践充分表明:师生间真诚的信赖与沟通,不仅有利于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亲密、真挚的师生感情,而且能使学生受到人文与人格的熏陶,养成学生追求真理与正义的品格、礼貌谦逊的交往方式等,具有独特的价值。相反,教师居高临下,学生被动接受,师生间相互割裂和封闭,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师生关系疏远和淡漠,学生有可能养成“看客”心理和占有性人格。这说明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

)。A.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和校园文化B.是社会和谐进步的有力缩影C.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D.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13.陈鹤琴先生主张:“反对幼儿园课程脱离实际,主张根据幼儿的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为幼儿园课程系统的核心,让幼儿能充分地与实物和人接触,获得直接经验”。从课程分类的角度上看,陈鹤琴所倡导的课程是(

)。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

C.学科课程

D.校本课程14.课程内容的基本性质是(

)。A.知识

B.文化

C.教材

D.系统15.在教学《五四运动》时,教师将“使学生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拟定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三维目标中的()。A.知识与技能目标

B.过程与方法目标C.能力与意志目标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6.“教书育人”“寓教于乐”体现了下列那一项教学原则?()。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C.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D.直观性原则17.某教师在批阅作业时写到“你很聪明,如果字再写的工整一点,那就更好了!”这属于(

)。A.激励式批语

B.表扬式评语C.批评式评语

D.点拨式批语18.以下哪种教学模式与“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的观点最为相近?(

)A.程序教学

B.暗示教学

C.范例教学

D.问题教学19.班主任听到学生在抱怨“中国人吃相不优雅”,于是在班上开展了一次“回顾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粮食短缺问题”的专题报告会。通过报告会讲解分析这一问题的历史原因,增进了学生对吃相不优雅现象的理解。与此同时,还引导学生反思对“吃相”的要求。上述案例中,教师运用的德育途径是(

)。A.思想品德课

B.社会实践活动

C.课外活动

D.班会学习20.在德育过程中,德育内容、德育方法、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四个相互制约的基本要素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为了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最主要的是处理好()。A.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德育内容深度、广度之间的关系B.在不同时代特征下,教育者自身品德行为与德育内容要求之间的匹配程度C.社会通过教育者向受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道德水平之间的关系D.在确定德育内容与选择适合的德育方法之间的关系21.班主任李老师常常与学生协调处理各项班级事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话、互动交流、敢于质疑。李老师的这种班级管理方式属于()。A.联合型

B.对等型

C.放任型

D.民主型22.老师在课堂教学时不仅能条理清晰的给同学们讲课,还能看出同学们有没有认真听,然后及时给出相对应的反馈。上述案例体现了注意的()。A.分散

B.分配

C.稳定

D.起伏23.李同学参观了民俗文化展览后,记住了一种民俗服装的样式,这属于(

)。A.运动记忆

B.情境记忆

C.情绪记忆

D.形象记忆24.在班级里有一种学生,他们会参加学校组织的大部分活动,但兴趣不稳定,他们活泼好动,聪明伶俐,反应迅速,敏感并且非常善于交际,对人亲切,但是同时他们往往也表现轻率,缺乏毅力,这类学生的气质类型最可能是()。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25.随着儿童年龄增长,他们逐渐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修正自己的看法,学会从他人角度看问题,这属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的(

)阶段的特征表现。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26.方向偏向于(

)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会先考虑种种可能的途径,然后从中找出最佳方案;做事有计划性、条理性强,注意力集中。A.情感型

B.操作型

C.理智型

D.冲动型27.最近,网络上出现了这么一位“一抓准”的高人——板栗哥。据说,只要你说出50元以下价格的板栗,他都可以徒手称出来。但问他是如何做到屡战屡胜时,板栗哥只说了三个字“凭感觉”。根据知识的结构分类,这种知识属于(

)。A.陈述性知识

B.显性知识

C.群体性知识

D.隐性知识28.现如今网络信息媒体的推广,学生有了越来越多的学习途径。各种在线课堂和刷题软件出现,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的按自己的步子开展学习活动,并且刷题之后会立马可以得到答案,从而保证做题的正确率。这种刷题软件与(

)原理很相似。A.程序教学

B.观察学习

C.发现学习

D.接受学习29.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类。其中将落叶松、银杏、洋槐等概括为“树木”属于()。A.连锁学习

B.概念学习C.解决问题学习

D.刺激-反应学习30.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关联,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和一种“亲、助、乐”的人际关系中学习,教师应与儿童共同创设,以情启思,以思促知的生动而丰富的教学情境,这体现了教学活动的()。A.切身性

B.参与性

C.情境性

D.体验性31.自然与科学课上,刘老师在介绍“种子植物”这个概念时,列举了松树、柏树等种子没有果皮包被的裸子植物,也列举了瓜果、谷类等种子有果皮包被的被子植物,通过多样的例子,让学生更加关注“种子”这一概念,而非“果实”,这种教学方法称为()。A.原型

B.演绎

C.变式

D.范式32.杨明聪明能干,遇到问题总有各种解决方法,大家向她请教时,他说:“欲速则不达,遇到难题反复思考而毫无结果时,可以暂时放一放,先做别的事,再回过头来,也许就能找到解决方法。”材料中解决问题解决的因素有(

)A.功能固着

B.问题情景

C.思维定势

D.酝酿效应33.当被问到“为什么打别人是不对的”时候,小章表示“这样爸爸会惩罚我的。”由此可以判断小童的品德认知发展水平处于()。A.前习俗水平

B.后习俗水平C.习俗水平

D.准习俗水平34.很多老师在讲知识时,会给学生介绍一些跟知识有关的生动的小故事,帮助学生去理解知识的产生,当学生在考场上想不起知识点时,通过老师讲的小故事,就能够快速准确的想起知识点。属于(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35.认为两种学习之间会发生迁移,主要是因为从一种学习中所获得的一般原理,可以适用于两种学习之中,两种学习中的共同因素是迁移的必要条件之一,而发现两种学习中内在所遵循的共同原理,才是产生迁移的根本,这种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因素说C.概括化理论

D.认知结构理论36.由于数学老师讲课很生动,激发了某小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低级的动机C.高尚的动机

D.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7.学生认为失败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学习到知识,能不能满足自己的求知欲。这属于科温顿提出的自我价值理论学生分类中的(

)。A.高驱低避型

B.低驱高避型

C.高驱高避型

D.低驱低避型38.高度攻击性,缺乏羞惭感,不能从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行为受偶然动机驱使,社会适应不良等,这种心理问题属于(

)。A.焦虑症

B.依赖型人格障碍C.抑郁症

D.反社会型人格障碍39.学校在法定范围内享有相当大的自主权,教育法在制定法律条文时,在内容上规定了较大的任意性,为教育管理的指导性提供法律依据。这体现了教育法规的(

)。A.单向性

B.民主性

C.指导性

D.广泛性40.《义务教育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对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不收杂费的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该规范属于()。A.一般性规范

B.概念性规范C.规则性规范

D.技术性规范41.以下不属于相对权利的是()。A.银行拥有对树人中学的债权B.小南把小溪的杯子打碎了,小溪拥有对小南的损害赔偿权C.小刚拥有生命健康权D.小北手机被张老师没收弄丢了,因此他要求张老师赔偿42.五一放假期间,某小学几名同学相约在学校操场上打篮球,不小心撞伤了手臂。学校值班老师及时将其送到医院并通知其父母,该教师的行为遵循了教育行政执法中的(

)。A.合法性原则

B.合理性原则C.公开公正原则

D.应急性原则43.小张是学校唯一的体育老师,初三升学压力大,学校为保障升学率,取消体育课,让小张去教务处帮忙,该行为侵犯教师的()。A.教育教学权

B.管理学生权C.民主管理权

D.科学研究权44.一天早晨,学生陈某践踏学校的草坪,被张老师及其他老师当场发现。老师们对陈某的违纪行为进行了批评。但陈某不服管教,顶撞了老师们。张老师很气愤,用手打了陈某的脸部,致陈某脸部一侧腮腺软组织受伤并引发肿痛。事后,陈某家长起诉至法院,法院判决赔偿陈某医疗费及其他经济损失共计500元。根据上述案例,最终的经济赔偿应当由(

)承担。A.学校

B.张老师

C.学校和张老师

D.学校及监护人45.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国家是对未成年人实行(

)。A.教育与保护相结合原则

B.尊重与保护相结合原则C.爱护与保护相结合原则

D.关心与保护相结合原则三、多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1.5分,共15分,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的通知》,部署2022年全年在全国校园继续深入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构建()、(

)、(

)学校健康教育体系,培养师生健康意识、观念和生活方式,提高师生健康素养。A.新时代

B.现代化

C.高质量D.高标准

E.严要求2.下列教育思想对应正确的有(

)。A.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的思想B.陶行知提出了四大精神C.陈鹤琴提倡活教育D.梁漱溟提出欲“化农民”,必先“农民化”E.黄炎培提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3.张老师一直相信“无知便无能”,所以非常关注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他也相信,随着能力的提高,学生掌握新知识时能更容易,关于张老师的教学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B.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C.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技能的形成D.能力影响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快慢E.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会推动能力的发展4.下列选项中关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新课程观点的描述,正确的有()。A.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B.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C.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引起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D.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E.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师的教学效果的转变上5.以下关于认知学习理论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有()。A.托尔曼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型,形成认知地图,并将S—R改为S—O—RB.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类型包括: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C.布鲁纳提出的四条教学原则中,程序原则强调任何知识结构都可通过动作、图像、符号三种形式呈现D.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条件包括:认知结构中有适当知识、学习材料逻辑意义以及有意义学习心向E.布鲁纳的动机原则强调学生具有三种外在动机,分别是好奇内驱力、胜任内驱力和互惠内驱力6.下列关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各个阶段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有(

)。A.肛门便秘型的人格表现为生活无条理,桀骜不驯充满敌意B.潜伏期阶段的儿童对异性表现的兴趣大大减弱C.生殖期的儿童愿意寻求与他人建立长期的异性关系D.口唇期的儿童发展不良会造成成年期的性无能、性冷淡或者同性恋E.肛门期孩子发展不良会造成不成熟、过分的依赖他人7.初中一次期末考试时,小江患重感冒。由于身体不适,精神不振,再加上心情紧张,有一科没考好。受此影响,其他科的考试成绩也不理想。小江从此变得沉默寡言,悲观失望,精神蒌靡,食量减少,逐渐发展为怕见老师和同学,后来干脆不去上学,整天在家睡觉。咨询师在全面询问患者家庭养育情况、性格特点,尤其是考试失败的情况后与家长交换意见,认为孩子前期成长经历较顺利,再加上家长的过度期望和不适当的教育方式,使她意志薄弱,经不起任何挫折。因此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精神也受到严重创伤。对该心理问题说法正确的是()。A.存在抑郁症倾向B.属于学习困难综合征C.缺少对外界的刺激反应D.应该加强对学生教育情感上支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E.属于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8.教师在培养学生心智技能时,应该注意(

)。A.提升学生的动觉感知B.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C.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D.注意学生个别差异E.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9.以下属于部门规章的有(

)。A.《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B《教学成果奖励条例》C.《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D.《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E.《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10.10岁的丽丽在上语文课的时候突然晕倒,立马联系班主任,班主任知道丽丽有血糖较低的情况,所以赶紧给她吃了一颗升血糖的药,结果丽丽发生严重呕吐,检查得知班主任给的药已过期。针对此事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班主任老师及时采取措施,行为恰当,无需承担责任B.班主任没有检查药物是否过期就给学生食用,应当承担民事责任C.班主任的错误应由学校承担民事责任D.此事是丽丽自己晕倒造成的,丽丽的监护人自行承担全部的责任E.学校承担责任后有权向班主任老师追偿四、案例分析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根据下面资料,作答1、2题。【资料】华华是班里的问题学生,性格冲动,自我约束能力差,常跟同学闹矛盾,喜欢动手打人。这次又打伤了同学,王老师将华华叫到办公室,质问他:“你已经是第几次动手打人了?”华华低着头,小声说道“第4次了”,王老师接着说“你还知道第四次了,保证书写得好好的,为什么又犯?”华华委屈地说“老师,我也很后悔,是我太冲动了,下次一定改。”王老师发现仅仅是口头教育对华华作用不大,只能另寻他法。为了约束华华,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王老师设置了小组积分制,每次华华有打人行为,就扣小组分,让他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小组的荣誉。时间长了,华华不良行为果然有所减少,王老师在班上公开表扬了华华。除此之外,王老师教华华调节情绪的方法,培养他的自制力,定期开设法制讲座,引导华华认识到打架不仅是违反纪律,还会触犯法律,知道打架的严重性。1.针对此案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王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平行教育原则B.华华屡次犯错是因为缺乏深刻的道德认识C.王老师遵循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D.王老师运用了品德评价法E.德育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螺旋式逐步提高的过程2.从该案例得到的启示有()。A.在品德发展过程中,道德认识是基础,道德行为是关键B.个体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C.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D.对学生进行德育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E.德育要注意全面性和针对性根据下面资料,作答3、4题。【资料】这是优秀老师的一则教学反思:物理课磁场一章的教学时,为了让大家认识磁体以及通过实验研究磁体的一些性质及特点。我让课代表将磁体、大头针等实验器材分发到各个小组,让学生自己按照课本要求进行探究。突然“啪”的一声,班上顿时静了下来,所有的眼神顿时盯着一个人——小丁同学!“怎么回事?”我第一时间质问道。“老师,我不是故意的。”看着地上裂为两段的条形磁体,小丁委屈的说道。“没用了!”“要赔钱啦!”“刚好裂成两半,一半一个磁极!”下面的同学开始讨论了起来。当时的我十分生气,正准备好好训斥小丁一顿时,我忽然想到如果我当众训斥了小丁,对小丁的伤害会有多大?以后他还会用心去实验吗?如果学生因为怕损坏器材而不敢去用心实验,辛苦准备的实验还有什么作用?想到这里我就接着大家的议论声反问了一句:“这个条形磁铁还有用吗?”“肯定没用了。”小胡确定的说道。作为学习委员的他思维一向比较敏捷。“为什么呢?”我继续反问道。“我们刚刚学过,一个磁铁应该有两个磁极,现在这个条形磁铁裂为两半,一半红一半蓝,每一半只有一个磁极,所以肯定没有用了。”小胡不无得意的说道。“真是这样的吗?刚好老师这里还有几块断裂的磁体,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说明问题吧”我顺势引导。顿时,下面又开始忙活起来。不一会儿,小王突然站起来说道:“老师,断裂的一半还是有两个磁极,你看。”说着,举起手中的半块磁体,只见两端各挂了长长一串大头针。其他小组见状,也都纷纷拿起手中的半块磁体试验起来。“原来没有坏啊!”“现在是一块磁体变成两块了啊!”下面又开始议论起来。见状,我顺势开玩笑的说道:“看样子小丁非但没有破坏我们的磁体,还给我们多创造出一个磁体啊!不过我们现在的磁体是刚好够用,同学们可别再创造出那么多新小磁体了。”这时小丁也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只见下面笑成一片……3.关于该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老师在学生打碎磁铁后并没有马上责备,是因为老师看到了学生是发展的人B.该老师在这节课上顺势提问,是一种谈话法的体现C.该老师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好奇,转移了其他同学对小丁的责备,是教育机智的体现D.该老师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磁体的性质和特点E.学生这节课学到了系统的知识4.本材料带给我们的启示是()。A.“不以恶小而为之”,所以学生有小错误必须立即批评B.谈话法和演示法一样都能应用在各个年级各种课程中C.教育机智不要求所有老师都有,可有可无D.对待不同的课堂应根据课堂性质和目的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E.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尝试和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阅读下列资料,完成5、6题。【资料】一个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把“还有后来人”误读成了“还有后人来”。大家听了都哄笑起来,教室里的严肃气氛顿时化为乌有。怎么办呢?但见班主任张老师神态自若。他从容不迫地问:“同学们,你们在笑什么?这位同学念的意思并没有错呀!”经她这么一说,教室里静了下来。她接着说:“‘还有后来人’的意思是‘还有接班人’;‘还有后人来’的意思是‘还有人接班’。”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教师又亲切地说:“当然,意思不变,并不等于说这位同学读对了。他之所以念错,是由于没有看清楚的缘故。如果仔细看,认真读,就不会出这种不应该的差错了。大家以后也需要注意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哦。接下来我们请他再为大家朗读一遍好吗?”学生们听了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时,那位站着的学生情绪更加激昂地读了起来。5.针对此案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张老师当时的情绪处于激情状态B.张老师处理课堂问题的做法体现了疏导原则C.张老师“神态自若”“从容不迫”体现了意志的自制性D.张老师循循善诱,遇到问题从容不迫,具有较高的教师职业素养E.张老师对于突发状况能够随机应变,灵活处理,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6.上述案例对于班主任工作有哪些启示()。A.对于偶发事件,要做到沉着冷静B.对于偶发事件,要重教育,将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结合起来C.要巧妙利用突发情况,让“意外”变成一种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D.教育工作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序和模式,班主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机智E.要善于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中塑造发展中的人根据下面资料,作答7、8题。【资料】晓阳,某中学的一名初二学生,由于父母在外务工,晓阳平时跟爷爷奶奶一起住,从小比较内向的晓阳,在学校经常遭受同学的欺凌,他曾多次向班主任杨老师求助,但杨老师认为这是同学之间的玩笑,并未重视,甚至在晓阳多次寻求帮助之后批评晓阳不团结同学。某周三的晚上,晓阳再一次遭到了同班同学的凌辱,在当天上完晚自习下课,学生陆续返回宿舍楼后,晓阳独自爬上教学楼顶端,从楼上一跃而下,学校立即将晓阳送医抢救,但仍然没来得及挽回晓阳的生命。7.针对以上案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凌辱晓阳的学生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B.杨老师的做法属于不作为,应当承担全部法律责任C.杨老师忽视了晓阳的身心发展,表明其职业道德素养存在着问题D.晓阳的自杀是因为其自身心理承受能力较差E.学校对于晓阳的死亡应当承担全部的法律责任8.以上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有(

)。A.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B.父母应当放弃工作,专心陪护孩子成长C.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自我保护以及爱护同学的教育D.学校应当加强对校舍的安全维护,完全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E.学校和家庭应当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形成教育合力四川教师公招模拟卷(一)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6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十七条:国家鼓励开展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支持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依法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国际教育服务,培养国际化人才;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则,不得违反中国法律,不得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题干中“民主平等、互惠互利、利益最大化”与法条中“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相违背,因此题干说法错误。2.【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时政。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高校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任,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是高校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积极响应和坚决落实,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体现,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不断谱写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篇章。故题干说法正确。3.【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也是由于教育的永恒性所决定的。杨贤江说自有人生便有教育,正是体现了教育与人类社会共生共存。故表述正确。4.【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不是孤立行为,总是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相互砥砺。随着特色学校建设的兴起,校园文化建设与特色学校建设合流,形成了校园文化特色化的趋势。特色化的内涵主要包括:努力构建前瞻型的观念文化、民主型的制度文化、智慧型的课堂文化、和谐型的环境文化和生态型的特色文化,在此基础上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学校。因此,本题正确。5.【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劳动能力知识点。劳动能力是劳动者体力和智力的综合,但劳动能力是在劳动的实践中和良好的教育条件下逐渐形成的,不是自然形成的。因此,题干表述错误。6.【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方现代学制的发展。18、19世纪的西欧,由古代学校演变来的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学术性现代学校和新产生的供劳动人民子女入学的群众性现代学校,都同时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于是就形成了欧洲现代教育的双轨学制,简称双轨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了单轨制的学制类型,其特点是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中学习,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衔接。其特点是一个系列,多种分段,即六三三、五三四、四四四、八四、六六等多种分段。这种学制相对于来说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有利于教育的普及,有利于提高全民的素质。有利于教育普及的是单轨制不是双规制,故题干表述错误。7.【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教师的职业形象。由于特定的历史文化、教育的独立性不足、教师的专业地位不确定以及教师专业化缺乏系统研究等原因,人们对教师形象的言说多以文化隐喻的形式出现,如“春蚕”“蜡炬”“铺路石”“孺子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路标”“摆渡人”“导演”“教书匠”等。这些语词勾画出教师是一种“奉献”的道德形象和比较刻板的“匠人”形象,没有全面地揭示出教师职业的内在特质和从业标准,体现了社会对教师职业的主观期待,缺少教师对自我形象的建构与认同,因而是片面的。因此说法正确。8.【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才能得以外化和呈现。教学内容的载体主要有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课程计划在新中国成立前被称作学校课程标准,新中国成立后学习苏联的叫法,称作“教学计划”,后又改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在新中国成立前称为学科课程标准,新中国成立后学习苏联改称教学大纲,后随着教学计划改为课程计划,教学大纲也改为课程标准。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科内容进行系统阐述而形成的文本。这就决定了教科书的编撰者在选择或撰写这种文本时不可能随心所欲,而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进行。故本题说法正确。9.【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班级授课制的理解。班级授课制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班,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授课,优点是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特点,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故题干正确。10.【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疏导原则。德育原则包括疏导性原则、导向性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等。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根据题干描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意思是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故本题说法错误。11.【答案】√。解析:每个班级组织都有工作目标,都要建立根据班级分工的组织机构。如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产生班级委员会,班委会若干人再进行明确分工;还有班级团组织、少先队组织等等。正式组织大多是预先决定好时间、场所和活动内容,要求每一位成员接受。但班级组织中不是所有学生都有接受安排得准备,而且正式组织的要求总是强调实现更高的价值,通常需要自我抑制和努力。而班级作为一个正式组织,也具有以上特点。因此题干说法正确。12.【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记忆的种类。短时记忆对信息的保持时间大约为一分钟,作为三级记忆系统的中间环节,短时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中间阶段。其功能是暂时地存储信息,以使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研究表明,短时记忆的遗忘主要是由于干扰引起。故题干说法正确。13.【答案】√。解析: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指导中强调,小学生是在成人和同伴的或笑或怒中认识自己是个好孩子或坏孩子,而处于正在走向成人的中学生,就要更多地通过与自己的比较来认识自己。故题干说法正确。14.【答案】×。解析:班杜拉提出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替代性强化是指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替代性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自我强化是指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题干中小强看到努力学习的同学得到表扬是属于替代性强化。故本题说法错误。15.【答案】√。解析:操作模仿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实际再现特定的示范动作或行为模式。操作模仿的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象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个体在定向阶段了解了一些基本的动作机制,而在模仿阶段则尝试做出某种动作行为。故本题说法正确。16.【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迁移的类型。学会写“水”,有助于写“淼”,是将一种具体的、特殊的经验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是特殊迁移。故题干表述错误。17.【答案】√。本题考查的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和归属感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尊重包括内部尊重(自尊)和外部尊重,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题干体现了满足员工外部尊重需要。故题干说法正确。18.【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人本主义的观点。无条件积极关注是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罗杰斯提出来的心理学术语。无条件积极关注是心理治疗的前提,强调无论来访者具有何种品质、情感和行为,辅导者对其都不作任何评价和要求,并对来访者表示无条件的温暖和接纳,使来访者觉得他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故本题说法正确。19.【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法规的作用。教育法规具有教育作用。教育法规的教育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国家把人们对教育的普遍要求凝结为稳定的教育行为规范,并向人们灌输这些规范,使其内化为人们的教育思想意识,借助于人们的教育行为使其得以传播。如教育机会均等、教师专业化、尊师爱生等规则,通过教育法规可以深入人心,并转化为人们的行为。这一过程就是教育法规教育作用的显示。第二,通过教育法规的实施从正负两个方面对人们产生教育作用。从正面来看,教育法规对合法的教育行为的保护和鼓励,对本人和他人有示范和激励作用;从负面来看,教育法规对不合法的行为的制裁就会警告本人和他人,如果在做此类行为也同样受到惩罚。题干中,教育法规通过普法和学法的方式,使得人民遵法和守法,转化为了人们的行为,体现了教育法规的教育作用的第一点。因此题干说法正确。20.【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故表述正确。21.【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立法的原则中实事求是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就是要求在制定教育法规时必须从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现实国情出发,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已有的经济基础出发,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还必须从本国的文化背景、民族心理和公民的普遍素质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生搬硬套。在我国,教育立法还应考虑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法规。因此,题干中“不能在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教育法规”的说法是错误的。22.【答案】√。解析:教育行政诉讼是行政诉讼的一种,它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教育法所保护的合法权益,而以行政机关为被告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进行审理作出判决。教育行政诉讼有以下特征:(1)教育行政诉讼当事人的特殊性教育行政诉讼的原告是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被告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在教育行政诉讼中,被告始终是行政机关,原告始终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2)教育行政诉讼内容的特殊性教育行政诉讼必须是行政机关行使职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而当事人不服的诉讼。教育的行政诉讼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判断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3)教育行政诉讼作用的特殊性教育行政诉讼兼具救济和监督两种性质。通过行政诉讼,一是可以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给予相对人受损的合法权益以救济;二是可以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不滥用职权。23.【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55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五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具体比例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题干中“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当地情况”与《教育法》“由国务院规定”相违背,因此题干说法错误。24.【答案】√。解析:本题考查2008年版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的掌握。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做到: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题干中老师关注学生的视力,是关注学生的生理健康,体现了关爱学生,因此题干说法正确。二、单项选择题1.【答案】B。题干描述属于自主发展中“学会学习”中的信息意识,即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故本题选择B。A选项,文化基础包括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两模块。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C选项,社会参与包括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两模块。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D选项,人文底蕴是文化基础中的一部分。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时政热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方案明确规定,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全面落实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AB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概述。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A表述正确。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我国当前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B表述错误。狭义的教育指的是学校教育,它具有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的特点,C表述正确。教育“四要素说”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综上所述,答案选B。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研究价值。教育学的研究价值如下:反思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A选项,反思日常教育经验,人类有关教育的认识大致有两种基本的形式:一种是习俗的形式,即人类在日常教育生活中对教育问题自然形成的一些态度、看法、评价或信念,它们构成了日常教育经验。另一种是科学的形式,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学”,它诉诸于专门的范畴、方法和表述方式,力图对教育问题有一个系统、合理、深入的认识,它们构成了教育理论或学说。与题干不符。B选项,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教育学之所以能够超越日常的教育经验而成为一种专门的教育认识活动,是与其自身的认识方式分不开的。这种认识方式就是“科学的”认识方式,即可以对教育问题进行“科学的”解释。与题干不符。C选项,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学对教育问题进行科学解释的目的尽管是要促进教育知识的增长,但是并不止于教育知识的增长。从古今中外教育学者们以及一切从事教育研究的思想家们的研究来看,教育学基础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实践。符合题干描述,为本题的正确选项。D选项,提高学校收入,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综上,C选项为正确选项。5.【答案】B。解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出自《论语·颜渊》,意思是不符合礼制规定的,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说、不能动。《论语》收录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选项A,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老子全盘否定文化教育的价值。《老子》一书有关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第一,文化堕落论;第二,“复归”论;第三,“绝圣弃智”论。选项C,孟子主张:性善论。选项D,荀子首次提出“道德”一词,主张性恶论。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B选项。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A选项,教育的人口功能如下:教育对控制人口数量有着重要作用;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改变人口质量的手段之一;教育调整人口结构,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有利于人口迁移。符合题干描述,为正确选项。B选项,教育的科技功能如下:教育具有传播科学技术的功能;教育具有创新科学技术的功能;教育能够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教育是科技知识再生产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与题干不符。C选项,教育的生态功能如下: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民族素质;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与题干不符。D选项,经济功能体现如下:教育使潜在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促进经济的发展;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促进经济的发展;教育能够产生经济效益,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与题干不符。综上,A选项为正确选项。7.【答案】C。解析:此题为理解类选择题,考查的是遗传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基础,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人的遗传素质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体态、感觉器官方面,也表现在神经活动的类型上。在每个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不同于其他个体的特点,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遗传素质的影响。题干中描述不同遗传素质的人会有不同的发展。故C选项描述正确。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相关理论。社会本位论主张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的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的发展贡献的指标。董仲舒认为教育应该服务于政治便是社会本位论的观点。因此本题选B。A项能力本位论是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学生操作能力或动手能力的训练上。C项知识本位论强调在教育实践中以知识为传授内容,以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和理解程度作为衡量标准的教育目标定位和价值取向。D项个人本位论是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根据题意,正确答案为B。9.【答案】A。解析:学校积极进行校区新环境的建设,致力于其美观,使学生在进行学科学习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属于积极发挥校园的美育功能。题干中并没有涉及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德育等内容,故本题选A。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终身教育。选项A,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选项B,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选项C,全人是指完整的个人,全人教育是指充分发展个人潜能以培养完整个体的教育理念与模式。选项D,全民教育是指对社会全体民众所提供的教育。其目标就是满足全民的基本教育要求,向民众提供知识、技术、价值观和人生观,使他们能自尊、自立地生活,并通过不断学习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并为国家和人类发展作出贡献。根据题干,“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意思为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这是孔子的思想,体现出了终身学习的理念。选项A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B。1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取向。我国学术界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归结为如下三类取向:理智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反思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A选项,生态取向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文化”或“教师文化”。正是这些因素,为教师的工作提供了意义、支持和身份认同,因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理想的方式应当是一种合作的发展方式,要构建一种合作的教师文化。题干中“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强调教师专业发展中,团队的建设是不可忽视的,强调教师团体的重要性,故A选项正确。B选项,理论取向为干扰选项,排除。C选项,实践-反思取向就是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从而获得个人的成长。故排除C选项。D选项,理智取向认为,知识基础对于教学专业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是知识获得和行为变化。基于这种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正规的培训方式,包括职前的或在职的,或者向专家或大学学者学习某一学科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结合题干排除D选项。故A选项为正确选项。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A选项,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实践中及时形成的一种课程资源,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心理功能和认知价值。教学实践充分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宝贵的人文资源。师生间真诚的信赖与沟通,教学的平等民主,不仅有利于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亲密、真挚的师生感情,而且能使学生受到人文与人格的熏陶,养成学生追求真理与正义的品格、礼貌谦逊的交往方式等,具有独特的价值。相反,教师居高临下,学生被动接受,师生间相互割裂和封闭,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师生关系疏远和淡漠,学生有可能养成“看客”心理和占有性人格。符合题干描述,说法正确。B选项,良好的师生关系并没有概括成完全的社会发展与进步,以偏概全,且问题是“在教育中的作用”说法错误。C选项,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生命活动特别是精神活动的方式,教育教学中结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生存方式的具体表现。D选项,教师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的,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实践表明: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习成绩显著相关;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友谊关系,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完整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综上,BCD与题干描述不符,故本题选择A选项。1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陈鹤琴理论的理解,以及对课程分类的掌握。经验课程又称生活课程、活动课程,主张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出发,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设计课程,经验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题干中陈鹤琴的课程主张幼儿充分接触实物,获得直接经验,符合经验课程,为正确选项。综上,A选项为正确选项。1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基本性质是知识,它具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形态。任何形式的课程都必须包括一定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指与学生现实生活及其需要直接相关的社会知识、自然知识及其技能的总和,如社会生活经验、学生处理与自然事物关系的知识和经验、技能技巧等。直接经验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直接相关,是课程内容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课程性质的不同,有的课程甚至以直接经验为主,如活动课程。间接经验即理论化、系统化的书本知识,它是人类认识的基本成果,间接经验具体包括在各种形式的科学中。综上,A选项正确,BCD为干扰选项。1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改的三维目标。新课改的三维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选项A,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包括人们获取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基本能力即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选项B,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特定的学习方法,最终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目的。选项C,能力与意志目标,为干扰项。选项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题干中,在教学《五四运动》时,教师将“使学生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拟定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选项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1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的相关知识点。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指的是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题干中,“教书育人”、“寓教于乐”是指在教学中不止教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这体现了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故C项正确。A选项,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B选项,循序渐进原则指的是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D选项,直观性原则指的是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故此题答案选择C选项。1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评语。选项A,激励式批语。教师可以用激励式评语引导学生纠正。对于作业正确率很高但书写质量较差的学生,应该这样写:“你很聪明,如果字再写得工整一点,那就更好了!”,“一个人的字是他的第二张脸,你长得很帅气,我想你写的字也会和你一样帅气的。”选项B,表扬式评语要真诚而具体,不要说一些空洞的套话。选项C,批评式评语的用语要委婉,不可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选项D,点拨式评语可以指导学生纠错。在批改数学作业时,当发现学生有观察、分析、计算或判断等差错时,可尝试用点拨式评语,指导学生尽快找出并更正差错。题干中,“你很聪明,如果字再写的工整一点,那就更好了!”属于激励式评语。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1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模式。选项A,程序教学是精确地分析强化效果,并设计操纵这个过程的技术——建立一个特定的强化列联。也就是根据学习的目标,在促进学习时,不断地给予强化,促使学习者向着学习目标迈进。选项B,暗示教学是教师通过各种暗示手段,将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情感倾向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提高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使其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选项C,范例教学是教师通过对教材中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一种教学方法。所谓范例,是指教材中那些隐含着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本因素的典型事例。选项D,问题教学是让学生通过独立工作,自己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掌握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发现法”,提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综上所述,选项ABC不符合题干,故此题选D。1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途径。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选项A,德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直接传授政治、思想、道德知识与价值等内容,以培养学生品德为目的的正规课程。选项B,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品德和风尚。因此,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学校德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选项C,课外、校外活动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灵活多样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课外、校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辨别是非、自我教育等道德能力和互助友爱、团结合作、纪律性与责任感等良好品德。选项D,班会学习也是学校德育的途径之一。校会、班会是全校师生或全班同学参加的活动,能持久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题干中,教师通过组织专题报告会,围绕“中国人吃相不优雅”这一主题对全班学生进行讲解、分析、引导和反思,这里教师实施德育的途径是班会学习。选项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D。2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过程的矛盾是指德育过程中各要素、各部分之间和各要素、各部分内部各方面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主要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等。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这一矛盾是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它贯穿与德育过程的始终,并影响与制约着其他矛盾,其他矛盾服从于并服务于这一主要矛盾。故C项正确。综上,ABD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21.【答案】D。解析:勒温等人将师生关系的类型划分为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三种类型。其中,民主型师生关系以开放、平等、互助为主要心态和行为特征。教师热爱、关心、尊重和信任学生,既利用权威,又用自己的学识、才能和品德去教育学生,学生理解和尊重教师。师生之间交往较多,互相支持配合,关系融洽、密切。题干中,李老师的班级管理方式属于民主型。2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注意品质的理解。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范围、稳定性、分配和转移。选项A,注意的分散,是注意稳定性的相反状态,又可称“分心”。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选项B,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选项C,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指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选项D,注意的起伏,指人的注意的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的状态。题干中,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即能条理清晰的给同学们讲课,同时还能注意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属于注意的分配,选项A、C、D与题意不符,排除,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23.【答案】D。解析:运动记忆是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这种记忆与个人的亲身经历分不开,如想起自己参加过的一个会议或曾经去过的地方。情绪记忆是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形象记忆是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记忆。题干中参观民俗文化展记住民俗服装的样式属于对事物具体形象的记忆。故选择D。24.【答案】B。解析:胆汁质的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但暴躁易怒,脾气急,易感情用事、好冲动。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强,但稳定性差,缺少耐性,见异思迁。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粘液质的人安静稳重踏实,反应性低,交际适度,自制力强(性格坚韧),话少,适于从事细心、程序化的学习,表现出内倾性,可塑性差。抑郁质的人行为孤僻,不善交往,易多愁善感,反应迟缓,适应能力差,容易疲劳,性格具有明显的内倾性。题干描述学生正符合该特点。故此题选B。2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选项A,感知运动阶段(0-2岁):在感知运动阶段,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儿童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选项B,前运算阶段(2-7岁):进入前运算阶段,儿童开始能运用言语或较为抽象的符号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这一阶段的儿童会出现“泛灵论”、存在自我中心的特点、思维具有刻板性、不可逆性。选项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出现了显著的认知发展。本阶段儿童已经能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能刻板地遵守规则,不敢改变。随着分类和排序的获得,儿童获得了思维的可逆性。他们的思维开始逐渐地去集中化,能够学会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进行一些逆向或互换的逻辑推理。去集中化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选项D,形式运算阶段(11岁-16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其思维发展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题干中儿童逐渐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修正自己的看法,学会从他人角度看问题,体现的是去自我中心,属于具体运算阶段的特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26.【答案】C。解析:学习风格包括理智型、情感型和操作型。理智型学习风格指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理智的分析方式,先考虑事情的各种可能性,然后才去恰当的处理方式。所以答案选择C。A情感型学习者以直觉体验的方式进行学习。B操作型学习者擅长以实证操作的方式进行学习。D冲动型属于认知风格,冲动型认知风格的学生倾向于根据几个线索做出很大的直觉的跃进,往往以很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回答问题是很快就做出反应。2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识结构的分类。从人类的知识结构来说,存在知识的形式、知识的层级、知识的形态、知识的性质、知识的内容等五个方面,相应的区分为形式知识、主体知识、形态知识、质性知识、内容知识等五类。A选项,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为什么”的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根据题干排除A选项。B选项,显性知识又称“言语性知识”,是能够以书面文字、图表、数字和公式等形式加以表述的知识,包括常见的概念、原理、数学公式等。根据题干排除B选项。C选项,群体性知识是指通过群体合作,群体知识获得生产的知识技能。根据题干排除C选项。D选项,隐性知识是指存在与个人头脑中的,属于未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非信息知识。题干中,板栗哥凭感觉能抓出一定数量的板栗,这种说不出的“感觉”属于隐性知识。故D为正确选项。综上,D选项为正确选项。2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行为主义相关知识。程序教学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并以此设计了教学机器。斯金纳提出了程序教学法的五条基本原则:小步子原则,积极反应原则,及时强化原则,自定步调原则,低错误率原则。题干中,学生按自己的步子开展教学活动,刷题软件会给予及时的反馈,与程序教学原理很相似。因此A选项正确。29.【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加涅的学习的类型。从学习水平来说,加涅提出了八类学习。A选项错误。连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个体首先要习得每个刺激——反应联结,并按照特定的顺序反复练习同时还应接受必要的及时强化。B选项正确。概念学习:对刺激进行分类,并对同类刺激作出相同的反应。这种反应是基于事物的某些特征而作出的,如圆的概念和质量的概念的学习。题干中将落叶松、银杏、洋槐等概括为“树木”属于对刺激进行分类之后,抽取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故属于概念学习,本题选B。C选项错误。解决问题的学习:亦称高级规则的学习,指在各种条件下应用规则去解决问题。D选项错误。刺激——反应学习主要指操作性条件作用或工具性条件作用。其中强化在该类学习中起非常关键的作用。综上所述,本题选B。30.【答案】C。解析: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具有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题干中所描述的内容属于赞可夫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内容。赞可夫认为学习具有切身性、参与性、情景性、自主性、框架性、问题性、随机性、合作性、体验性、开放性等特征。A项切身性。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要能体现出首创精神,这就要求学生对教学活动产生强烈需要,有着强烈的目标达成的切身感,并被教师导引的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所吸引,有可能达到目标的切身感。B项参与性。建构性学习要求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建构知识、应用知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对自己学习的成败承担责任而积极参与。其实实施途径是多种多样的。C项情景性。指的是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关联,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和一种“亲、助、乐”的人际关系中学习。教师应与儿童共同创设“以情启思,以思促知”的生动而丰富的教学情境。D项体验性。维果茨基把学习者的体验称为“自下而上的知识”,而学习课本知识称为“自上而下的知识”,自下而上的知识只有与自上而下的知识相联系,才能成为系统;而自上而下的知识只有与自下而上的知识相联系,才能获得发展的基础。因此本题选C。3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概念的学习和教学。变式指概念的正例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具体变化,也就是通过保持概念的关键特征而变化那些非关键特征,从而构成的表现形式不同的例证。题干中,老师讲“种子植物”这一概念时,既列举了松树、柏树等种子没有果皮包被的裸子植物,也列举了瓜果、谷类等种子有果皮包被的被子植物,通过变换非本质特征来突出本质特征,这里教师利用的正是变式。故C选项正确。A选项,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原型,该项不符合题意。B选项,演绎推理指从一般性知识的前提到特殊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该项不符合题意。D选项,范式为干扰项,故排除。ABD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C选项。3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情境。(2)定势与功能固着。(3)酝酿效应。(4)知识经验。(5)原型启发。(6)情绪与动机。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题干中,杨明说:“遇到难题反复思考而毫无结果时,可以暂时放一放”体现了杨明遇到难题会酝酿一下而不是急于求成。因此,此材料中杨明的“经验”揭示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情绪动机和酝酿效应。选项D正确。3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科尔伯格把道德认识划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三个不同的发展水平。选项A,前习俗水平可分为:(1)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的儿童,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2)相对功利定向阶段的儿童,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他们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选项B,习俗水平可分为:(1)寻求认可定向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并总是尽量按这种要求去思考。他们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2)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因此,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选项C,后习俗水平可分为:(1)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的人认为法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