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高考生物高频考点知识清单一.细胞的分子组成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C、H、O、N(P、S、Fe),组成单位:氨基酸,分子通式为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具有不同的R基,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肽键的结构式为,有关计算:脱水的个数=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n–链数m;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每条肽链中至少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都有直接关系;蛋白质的多样性是决定生物性状多样性的直接原因,蛋白质的多样性是由DNA的多样性决定的;蛋白质的功能:结构物质、催化作用(酶)、运输作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等)、调节(胰岛素等)、免疫(抗体)。蛋白质的检测试剂是双缩脲试剂,具体检测方法是:取组织样液,先加A液(2ml),后加B液(4滴)摇匀,现象是溶液显紫色,需要设置对照。2、消化酶、蛋白质类激素、抗体都属于分泌蛋白,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过程叫翻译,需要模板(信使RNA)、原料(氨基酸)、能量、酶、转运RNA等条件,蛋白质加工的场所是内质网(初加工)、高尔基体(再加工),同一生物体不同组织细胞中蛋白质的不同是由于信使RNA的不同。3、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包括DNA和RNA两类,组成单位是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分子结构简图为,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组成的不同在于:=1\*GB3①脱氧核苷酸中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而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为核糖,=2\*GB3②脱氧核苷酸中所含碱基种类是A、T、C、G,而核糖核苷酸中所含碱基种类是A、U、C、G。DNA是双螺旋结构,而RNA一般是单链结构,DNA的分布: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原核细胞的拟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核糖体中RNA含量最高。检测DNA的化学试剂:甲基绿(蓝绿色)、二苯胺(沸水浴下显蓝色),检测RNA的试剂:吡罗红(红色)。4、糖类的组成元素是C、H、O,分类:单糖、二糖、多糖,蔗糖、麦芽糖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二糖,淀粉、纤维素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多糖,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特有的多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是还原糖,检测还原糖的试剂:斐林试剂,具体方法是:取组织样液,将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摇匀后加入到组织样液中,水浴加热,现象是出现砖红色沉淀,需要设置对照。葡萄糖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重要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重要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核糖和脱氧核糖是组成核酸的成分。5、脂质的组成元素是C、H、O(P、N),(脂肪、胆固醇、性激素的组成元素都是C、H、O)分为脂肪、磷脂、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动物细胞膜中含胆固醇,植物细胞膜中不含胆固醇,性激素由睾丸或卵巢分泌,受下丘脑、垂体的调节,脂肪是生物体内的重要储能物质,磷脂和胆固醇是细胞膜的成分,性激素、维生素D具有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检测脂肪的试剂是苏丹=3\*ROMANIII染液,现象为橘黄色,实验中需加酒精,用以洗去浮色。6、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的作用:作为溶剂、运输物质、参与反应、提供环境,结合水的作用: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物质,自由水与结合水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含量上升,代谢增强;细胞内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作用是=1\*GB3①某些重要化合物的组成部分,=2\*GB3②维持细胞和生物体正常的形态和功能,血红蛋白中含Fe,叶绿素中含Mg,甲状腺激素中含I,哺乳动物血液中Ca2+含量过低会抽搐。7、生物大分子指蛋白质、核酸、多糖,以碳链为骨架。二.细胞的结构8、细胞学说阐明了动植物(不是所有生物)都以细胞为基本单位,论证了生物界的统一性。细菌(乳酸杆菌等“菌”字前带形状修饰词的)、蓝藻(篮球藻、螺旋藻、颤藻、念珠藻、发菜)、支原体等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结构区别是:原核细胞=1\*GB3①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没有染色体,=2\*GB3②细胞质中只含核糖体一种细胞器,=3\*GB3③细胞壁(支原体无)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不是纤维素。原核细胞的转录和翻译是同地点同步进行的,细菌虽无线粒体,但大多数细菌是需氧性细菌,蓝藻虽无叶绿体,但也可进行光合作用。病毒不是原核生物,是非细胞结构生物。9、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有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功能物质是蛋白质(有载体蛋白、受体蛋白、膜通道蛋白等,蛋白质含量越高,功能越复杂),细胞膜的外表面还有糖蛋白(糖被,具有识别作用等),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细胞融合、胞吞、胞吐、变形虫的变形可以说明),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物质的跨膜运输可以说明),制备细胞膜的最佳实验材料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原因是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所用方法是吸水涨破法和离心法。细胞膜的功能是:=1\*GB3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2\*GB3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GB3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为:=1\*GB3①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2\*GB3②通过接触传递信息,=3\*GB3③通过胞间连丝传递信息(高等植物)。10、细胞器位于细胞质中,主要有8种,分为=1\*GB3①双层膜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2\*GB3②单层膜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3\*GB3③无膜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第二、三阶段的场所),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光合作用的场所,二者都是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但ATP的利用不同;都有基质,但其中酶的种类不同;都有DNA和RNA;线粒体以内膜折叠的方式增大膜面积,叶绿体以类囊体薄膜堆叠的方式增大膜面积。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缩合反应、翻译的场所),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场所、蛋白质加工的场所、蛋白质运输的通道,内质网与核膜、细胞膜连通,能“出芽”形成囊泡,转变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动物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分泌蛋白、神经递质等)的加工、运输有关,植物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有丝分裂末期细胞板的形成有关(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高尔基体也能“出芽”形成囊泡,转变为细胞膜的一部分。液泡内有细胞液,含有花青素等色素,但不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溶酶体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若人体吞噬细胞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则易患硅肺病。中心体见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前期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11、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在于:=1\*GB3①动物细胞无细胞壁,,=2\*GB3②动物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大液泡(也并非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如叶绿体只见于植物的绿色组织细胞、大液泡只见于成熟的植物细胞),=3\*GB3③动物细胞内有中心体,而高等植物细胞内无。1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不是代谢的中心);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膜上有核孔,是蛋白质和信使RNA的通道,核孔也具有选择透过性;染色质(染色体)的化学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质(体)有“1”、“X”形态(V形、倒V形本质是“1”形),“1”形染色体上含1个DNA分子,“X”形染色体上含2个DNA分子(亲代DNA分子复制后形成的两个子代DNA分子);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同一个生物体的所有体细胞的核DNA相同。13、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核、无细胞器、无DNA、进行无氧呼吸。14、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不是指生物体内的膜结构(如眼角膜、胸膜、腹膜等),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不仅化学组成相似(细胞膜上有糖蛋白,而细胞器膜和核膜上无)、结构相似(磷脂双分子层为骨架,蛋白质或镶或嵌,具有流动性),而且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15、细胞内能够直接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叶绿体、液泡、细胞核(完整部分),需要染色才能看到的有线粒体(健那绿染成蓝绿色)、染色体(龙胆紫染成深色)。三.细胞的代谢16、细胞吸水的主要方式是渗透作用,水分子的渗透方向决定于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植物细胞壁的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分解细胞壁),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细胞壁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小,所以将成熟的植物细胞置于浓度较高的外界溶液中时会发生质壁分离过程。观察质壁分离过程应选择活的、中央大液泡有颜色的植物细胞为观察对象,发生质壁分离时液泡体积变小,颜色变深。若将植物细胞放在浓度较高的KNO3、尿素、乙二醇等溶液中时,可观察到先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的现象。17、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属被动运输方式,运输方向为从高浓度一侧运往低浓度一侧,不需消耗能量,但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主动运输运输方向为从低浓度一侧运往高浓度一侧,既需要载体也要消耗能量(逆浓度运输就需要消耗能量),H2O、O2、CO2、苯、乙醇、甘油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离子、氨基酸等大多数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大分子物质、神经递质、性激素等以胞吞胞吐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载体,但需要消耗能量。18、酶是生物催化剂,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是细胞产生的,但也可以在细胞外起作用,酶的催化特点是高效性、专一性、需要温和的条件,酶的活性受温度、酸碱度、金属离子等因素影响,人体内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8,所有酶的最适温度是37℃,酶的活性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减少量(或生成物的产生量)表示。高温、过酸、过碱能破坏酶的分子结构而使酶失去活性,低温则降低酶的活性。19、ATP名称三磷酸腺苷,由C、H、O、N、P组成(与核酸的元素相同),分子结构简式是,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能与ADP迅速地相互转化实现贮能和放能,满足生命活动对能量的需要,ADP合成ATP时所需能量来自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的类囊体膜。20、叶绿体中的色素有4种: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分布于类囊体薄膜上,易溶于无水乙醇,所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胡萝卜素最高,往下依次是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溶解度高的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快,反之则慢,利用这一原理可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色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功能是吸收、传递并转化光能,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绿光吸收最少,所以大棚覆盖膜以白色透明薄膜最有利于光合作用。提取色素时,加SiO2的目的是使研磨更充分,加CaCO3的目的是保护叶绿素分子,防止叶绿素分子被破坏。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一旦没及,色素就溶于层析液而不能分离。取材以新鲜嫩绿叶为宜。21、恩格尔曼的实验取材及处理:好养细菌和水绵;将载有水绵和好养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无空气的黑暗环境下,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巧妙之处:①选材好,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状,便于观察,用好养细菌可确定氧气的释放部位②无空气的黑暗环境排除了氧和光的干扰③设计了对照实验并设计了验证;萨克斯实验的现象:绿叶饥饿处理(暗处放置几小时,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的营养物质)→叶片一半曝光,一半遮光一段时间→酒精脱色→碘蒸气处理→结果(现象):曝光出深蓝色,遮光处没有变成深蓝色,结论:证明了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鲁宾和卡门实验过程: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使它们分别成为H218O和C18O2。然后进行两组(长势相同的植物)实验(对照实验):第一组提供H2O和C18O2;第二组提供H218O和CO2。其他条件都相同,分析两组实验释放的氧气。结果是第一组都是O2;第二组都是18O2;结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22、光合作用的过程是:光反应阶段,条件是需要光照,场所是类囊体膜,物质转变为=1\*GB3①水分解为O2和[H],=2\*GB3②ADP和Pi利用光能合成ATP,O2释放,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能量的转化为光能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暗反应阶段,有光无光都可进行,场所是叶绿体基质,物质转变为=1\*GB3①C5与CO2在酶的作用下合成C3(CO2的固定),=2\*GB3②C3在酶、ATP的作用下被[H]还原,生成C5和(CH2O)(碳的还原),能量的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O2中的氧原子来自H2O中的氧原子,C原子的转移途径为CO2→C3→(CH2O)。总反应式如下:23、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因素: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时的光照强度叫光补偿点,若白天光照强度长期维持在光补偿点水平,植物将不能正常生长,因为植物体内有机物会不断减少。植物绿色组织细胞白昼(有阳光)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夜晚只进行呼吸作用,总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新疆哈密瓜甜的原因:昼夜温差大,夜晚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白天光照强,光合作用强,制造的有机物多。(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一般高于呼吸作用)夏季光照强烈的中午,因气孔关闭,CO2不能进入叶肉细胞,所以光合作用强度反而下降。提高作物产量的措施:延长光照时间、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如增施农家肥)、合理密植等。24、有氧呼吸总反应式是;过程分三阶段:第一阶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的[H](4分子[H]),同时释放少量能量,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2分子丙酮酸与6分子水彻底分解成6分子CO2和20分子[H],并释放少量能量,场所是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6分子O2结合生成12分子H2O,同时释放大量能量,场所是线粒体内膜。释能:1mol葡萄糖彻底分解释放2870kJ能量,其中有1161kJ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25、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区别联系:类型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区别条件需氧气、酶等不需氧气、需酶场所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细胞质基质产物H2O、CO2C2H5OH、CO2或C3H6O3释放能量较多较少联系第一阶段是相同的实质相同: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形成ATP产酒精的无氧呼吸反应式是,实例有:酵母菌、大多数植物细胞。产乳酸的无氧呼吸反应式是,实例有:乳酸菌、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动物细胞。酒精积累致烂根,乳酸积累致酸中毒(酸痛)。26、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酒精,现象是呈灰绿色;用澄清的石灰水检测二氧化碳,现象是出现浑浊,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二氧化碳,现象是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可根据石灰水的浑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所需时间来鉴定CO2的多少。创设有氧需要通气,但要用NaOH吸收空气中的CO2,创设无氧需要密闭,但需要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接通锥形瓶,目的是消耗掉瓶中剩余的O2。四.细胞分裂27、细胞体积不能无限增大的原因是:=1\*GB3①表面积与体积关系的限制(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速率越慢)=2\*GB3②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关系的限制(体积越大,细胞核的控制能力越低)。真核细胞分裂有3种方式: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进行的是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是:没有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出现。真核生物的体细胞(包括大部分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连续分裂的细胞具有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在前,时间较长),不同的细胞具有不同的细胞周期(观察有丝分裂的材料应选细胞周期相对较短,且分裂期相对较长的细胞),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特征是:间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中期:形定数清赤道齐;后期:点裂数倍均两极;末期:三(二)现二消生二子。归纳为:染色体X形时期:前、中期,DNA复制时期:分裂间期,染色体数加倍的时期:后期。核DNA数加倍的原因:DNA复制,染色体数加倍的原因: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形成子染色体。有丝分裂的特点和意义是: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所以子代细胞能保持亲代细胞的遗传性状。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①分裂前期纺锤体成不同:动物细胞是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植物细胞是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②分裂末期子细胞形成方式不同:动物细胞不形成细胞板,直接从细胞中央缢裂成两个子细胞,而植物细胞是在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形成细胞壁而分裂成两个子细胞。28、取材及原因:洋葱根尖分生区,因为该部位细胞分裂旺盛;原理: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分生区细胞。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溶液等)染成深色;装片制作步骤: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离(解离液的成分是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漂洗目的: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观察最佳时期是中期;细胞数目最多的时期是间期,原因是间期的时间最长;观察时的细胞是死细胞,因为解离时细胞已死亡;分裂期细胞质中mRNA明显减少是因为染色体高度螺旋化,DNA双螺旋不能解开,所以不能转录产生新的mRNA,同时,原有的mRNA不断在消耗。如果已知细胞周期的时间为T,则某个时期的时间t=视野中处于该时期的细胞数占所观察细胞总数的比值×T。29、细胞分化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人的胰岛B细胞中也有血红蛋白基因,但处于关闭状态。正常情况下,分化时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不变,结果是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使细胞的种类变多。细胞分化现象发生在个体生命历程的每个阶段,但已经分化成熟的细胞不再具有分化能力。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内具有发育为个体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植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衰老细胞的特征有:细胞水分含量减少,细胞体积变小;部分酶活性降低,代谢速率变慢(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头发变白);色素积累(老年斑);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个体生命历程的各个时期都有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个体衰老的过程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人在胚胎时期尾部的消失、手指的成形、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等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是细胞的正常生命历程,受基因的控制,对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有积极意义。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细胞损伤和死亡。癌细胞特点:①能无限增殖②形态、结构发生变化③细胞表面发生变化;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癌变的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五.遗传的细胞基础30、减数分裂的场所:睾丸(雄性哺乳动物)、精巢(昆虫等动物)、卵巢(雌性动物)、花药(被子植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如下:只有部分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还有部分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判断有无同源染色体的方法:形态大小相同(X、Y染色体除外),但颜色不同(一个被涂黑,一个不涂),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用对数来表示多少。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叫联会;联会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称为一个四分体;交叉互换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部分片段的交换(染色体的结构不发生变化)。通过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实现基因重组,导致产生种类多样的配子。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特点: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一分为二是导致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的原因。与初级精母细胞比较,次级精母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后期除外)和DNA数目减少一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可看成是次级精母细胞接着进行一次没有间期的有丝分裂,特点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形成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由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所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虽然形态、大小相同,但来源于同一条染色体,所以不属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一个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4个两两相同的精子(不考虑基因突变、交叉互换、染色体变异等情况)。31、卵细胞与精子的形成过程区别:=1\*GB3①减数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质的分裂都是不均匀的,所以一个卵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还有3个极体;=2\*GB3②精子的形成需要变形(高尔基体发育为头部的顶体,细胞核变为精子头的主要部分,中心体演变为精子的尾,线粒体聚集在尾的基部形成线粒体鞘)。如何从图形上识别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先看有无同源染色体,若无,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若有,再看有无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分离,若有,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若无,则为有丝分裂。32、相同生物的各种细胞内染色体数和核DNA数:33、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但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是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由雌雄配子结合成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个体;或直接由配子发育成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生殖。六.遗传的分子基础34、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实验方法:对照培养、观察。过程:将S菌的DNA、蛋白质、荚膜多糖提取出来,分别放入到R菌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加S菌蛋白质、荚膜多糖的培养基中只长R菌,而加S菌DNA的培养基中既长R菌(大多数)又长S菌(少数),如果在培养基中先加入DNA酶后再加S菌的DNA,则培养基中只有R菌。结论:DNA才是使R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过程:①分别用含32P和含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得到含32P和含35S的大肠杆菌②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得到DNA含32P标记或蛋白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③用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后,搅拌、离心,观察放射性物质的分布。结果:用35S标记的一组感染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于上清液;用32P标记的一组感染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于沉淀物中。结论:DNA是遗传物质。搅拌目的: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目的:使上清液中析出较轻的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培养的时间要适当,若过长,则新的噬菌体会从细菌中释放出来,使上清液中32P含量增多;若过短,则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使上清液中32P含量增多。搅拌不充分会使沉淀物中35S含量增多。亲代噬菌体提供了模板DNA,原料、酶、能量、场所都来自于大肠杆菌。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大肠杆菌和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所有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大多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烟草花叶病毒、HIV、SARS、乙肝病毒、禽流感病毒等)的遗传物质是RNA。35、DNA分子的空间结构是双螺旋结构,特点是:反向平行双螺旋(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两个游离的磷酸基),骨架外侧碱基内(骨架构成:脱氧核糖和磷酸基交替排列而成,碱基在脱氧核苷酸链的内侧),碱基配对有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AT对之间两个氢键,GC对之间三个氢键)。DNA分子中A的数量等于T的数量,G的数量等于C的数量。不同的DNA分子具有相同的骨架,但具有不同的碱基对序列,因此DNA分子中的碱基对序列就代表遗传信息;AT对含量高的DNA分子氢键数目相对较少,较易解旋,GC对含量高的DNA分子氢键数目相对较多,较稳定,PCR时解旋所需温度较高。若DNA分子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A+T)/(G+C)=m,则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比值也是m;若DNA分子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A+G)/(T+C)=n,则其互补链中该比值为1/n,整个DNA分子中该比值为1。36、DNA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时间是有丝分裂的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复制特点从过程来分析是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过程是:DNA解旋→形成子链→子链与母链形成新DNA),从方式来分析是半保留复制(子代DNA分子由一条模板母链和一条与模板链互补的子链组成);复制时的模板是亲代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原料是四种脱氧核苷酸;通过复制形成的两个子代DNA分子,位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发生分离,随细胞的分裂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复制时所需某碱基原料的计算:若DNA中某脱氧核苷酸数为a,则复制n次,需要该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37、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形排列。38、基因的表达分为转录与翻译两个过程,比较如下:场所模板原料联系转录细胞核DNA的一条链核糖核苷酸转录为翻译提供模板翻译核糖体mRNA氨基酸区别DNA复制与转录的图解:=1\*GB3①看模板:若DNA的两条链都作为模板,则是复制;若只有一条链作为模板,则是转录。=2\*GB3②看产物:若产物中有碱基T,则是复制;若产物中有碱基U,则是转录。=3\*GB3③看酶的种类:若用DNA聚合酶,则是复制;若是RNA聚合酶,则是转录。翻译需要tRNA来运输氨基酸和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并与之互补配对;密码子指mRNA中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共64种,包括3种终止密码子);翻译时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称多聚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这些多肽链是相同的),以提高翻译的速率。在原核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常与DNA结合在一起,这说明原核细胞中的转录和翻译是同时同地点进行的。完整的中心法则图解如下:(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基因控制性状的两种方式:①(间接途径)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新陈代谢过程进而控制性状;②(直接途径)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直接控制性状。性状是基因的决定与环境的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七.遗传的基本规律39、豌豆的特点:=1\*GB3①自花传粉、闭花授粉,保证了自然状态下是纯种;=2\*GB3②具有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孟德尔豌豆杂交操作:人工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孟德尔的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观察现象→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1\*GB3①选择了豌豆作为实验材料;=2\*GB3②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后研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3\*GB3③对结果进行了数学统计分析。40、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区分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方法:=1\*GB3①杂交法(A×B,后代若只表现一种性状,则表现出来的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2\*GB3②自交法,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是显性性状,反之则无法判断。表现型指个体的性状(用文字表示),基因型指基因组成(用字母表示),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在不同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纯合子指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成对的字母同为大写或同为小写),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配子;杂合子指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成对的字母中至少有一对一个为大写字母,另一个为小写字母),杂合子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配子。鉴定某生物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当被测个体为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当被测个体为植物时,测交法、自交法均可以,但自交法较简便。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说明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不相同,说明基因在性染色体上。41、基因的分离定律建立在解释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的基础上,揭示的实质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所以适用对象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杂合子自交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3:1是性状分离比,杂合子与隐性性状纯合子的杂交叫测交,1:1是测交比,动物的测交方法:同一显性性状的雄性个体分别与多个隐性性状的雌性个体交配。一对相对性状的交配中,若后代表现型比为3:1,则亲本都是杂合子;若后代表现型比是1:1,则亲本为测交组合。4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建立在解释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的基础上,揭示的实质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适用对象也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在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每对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所以,个体交配的结果(不管是配子的种类、某种配子的比值、还是表现型的种类、各种表现型的比例关系)是每对基因交配结果的乘积。例如Aa×Aa的后代有3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Bb×bb的后代有2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所以,AaBb×Aabb的后代应有6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43、萨顿应用类比推理方法得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结论,但摩尔根通过果蝇的交配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XY型性别决定的规律是雄性的X染色体来自于其母,传给其女儿,所以伴X隐性遗传病在遗传系谱图上的特点是:女病,其父、其子必病;伴X显性遗传病在遗传系谱图上的特点是:男病,其母、其女必病。44、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病遗传方式:=1\*GB3①典型遗传系谱图: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父(子)正是常隐;有中生无是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母(女)正是常显。=2\*GB3②非典型遗传系谱图:用排除法,女病父(子)正肯定不是伴X隐性遗传;男病母(女)正肯定不是伴X显性遗传。45、基因突变是指由于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导致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发生原因:外因或内因使DNA分子复制过程发生差错;发生时间: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存在、随机发生、频率很低、不定向、一般有害;突变因子:物理因子(紫外线、射线、激光等)、化学因子(秋水仙素等)、生物因子;突变结果:产生新基因,遗传信息发生改变,但不一定会使性状发生改变(密码子的简并性、无义突变、隐性突变等原因),不一定会遗传给后代(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可以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只能通过无性生殖遗传给后代);意义:等位基因的产生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小结:分子水平的改变,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原因是:=1\*GB3①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片段的交叉互换;=2\*GB3②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结果:产生多种基因组成的配子;意义: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八.变异、育种、进化46、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染色体的变异;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导致的是基因突变(基因种类的变化,基因的数目不变),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导致的是染色体形态的改变(基因的数目变少);细胞中各种形态大小不同的染色体组在一起,形成一个染色体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染色体数/染色体大小和形态的种类;根据基因型判断染色体组数:同样字母(不区分大小写)多少个就有多少个染色体组。一个染色体组内没有同源染色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指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三、五、七等奇数倍体因联会紊乱而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故不育);单倍体指由配子(精子、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成的个体;单倍体一般不育,但雄蜂可通过假减数分裂产生可育的配子。低温和秋水仙素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加倍,作用时期是有丝分裂的前期,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着丝点分裂后,子染色体不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但如果作用的是前期以后的时期,则不会导致染色体数发生变化(所以视野中既有染色体数目正常的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花药属于植物的生殖组织,花药上沾有许多花粉(雄配子),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植株,不同基因型的单倍体性状相似。47、杂交是一种交配方式,杂交育种是一种育种方法,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流程为:杂交→自交→选择→自交→…;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育种流程为:杂交→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的幼苗→选择;与杂交育种相比,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若培育双隐性性状的品种,杂交育种反而更简捷。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优点是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进程,缺点是突变是不定向的,获得的有利性状很少。48、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主要内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不定向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影响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九.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49、内环境指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有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为: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不是血液!只有少量组织液会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多数组织液会渗入毛细血管,形成血浆。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组织液和淋巴,正常情况下,血浆中不含有血红蛋白、蔗糖、淀粉、纤维素、呼吸氧化酶等成分,但会含有激素、尿素、神经递质等成分,正常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碳酸氢钠与乳酸的反应等发生在内环境中,但食物中蛋白质等的消化、神经递质与受体蛋白结合、还原氢与氧气结合生成水等过程则不发生在内环境中。50、人体血浆正常渗透压为770KPa,相当于0.9%NaCl溶液的渗透压,PH正常范围是7.35~7.45(与血浆中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进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主要调节机制。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即并非只要内环境维持稳态机体就可以进行正常生命活动;但内环境稳态被破坏,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机体也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血浆蛋白渗出、淋巴管阻塞、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等都会导致组织水肿。十.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5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即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的任何环节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只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发生的反应才叫反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反射弧的识别方法:=1\*GB3①传入神经上有神经节而传出神经上无神经节,=2\*GB3②神经中枢中兴奋由传入神经传向神经中枢,由神经中枢传向传出神经。一个反射弧中至少包含两个神经元,一个神经元包括细胞体(细胞核)和突起(树突和轴突)两部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神经冲动)形成传导,神经纤维膜未受刺激时的电位是外正内负(K+外流引起),接受刺激后的电位变为外负内正(Na+内流引起),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突触的组成是:突触前膜(即前一神经元的轴突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即后一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突触前膜内有突触小泡(实质是高尔基体的囊泡,内有神经递质),突触间隙充满组织液,突触后膜外侧含有多种神经递质的受体;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不能反过来传递;神经递质分为兴奋型和兴奋抑制型(使后一神经元兴奋或后一神经元的兴奋被抑制)。5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快,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慢;所以反射的快慢取决于反射弧中突触的数目,而不是神经纤维的长度。当电流表两侧出现电位差时,电流表指针会发生一次偏转,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从正极到负极)一致。53、人体内的主要激素及其生理作用:促xx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xx激素;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能促进细胞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作用于全身各组织细胞,能促进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作用于肝细胞,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性激素由性腺分泌,作用于性器官,能促进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肾集合管,能促进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变少;不同的激素具有不同的化学组成:生长激素、促xx激素释放激素、促xx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都是蛋白质,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性激素是固醇;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的运输不具有特异性,但作用的部位具有特异性;与神经递质一样,激素与受体结合后随即被分解。54、人体血糖正常水平是0.8~1.2g/L,血糖的来源是:=1\*GB3①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2\*GB3②肝糖原分解,=3\*GB3③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去路是:=1\*GB3①氧化分解,=2\*GB3②合成肝糖原、肌糖原,=3\*GB3③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血糖降低的条件下,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使血糖含量上升;血糖升高的条件下,胰岛素分泌增多,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使血糖含量降低;调节机制叫反馈调节(分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此处是负反馈,对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下丘脑中有血糖平衡中枢,通过神经调节的方式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过少,导致血糖含量持续上升;治疗糖尿病:定期定量注射胰岛素(不可口服,因口服会被消化而失效)。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性激素分泌的调节与此相似:既有分级调节、又有负反馈调节机制)55、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促xx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下丘脑中的神经中枢:体温中枢、水盐平衡中枢、血糖平衡中枢;下丘脑的功能:=1\*GB3①感受渗透压,=2\*GB3②传导兴奋,=3\*GB3③分泌激素,=4\*GB3④调节体温、血糖、渗透压的平衡。56、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①从作用途径看: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弧完成,而体液调节则是通过体液运输进行;②从反应速度看:神经调节迅速,而体液调节则较缓慢;③从作用范围看:神经调节准确但比较局限,而体液调节则较广泛;④从作用时间看:神经调节短暂,而体液调节则比较长;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影响脑的发育;动物的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57、三道防线:第一道:皮肤、黏膜;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体液免疫过程:细胞免疫过程: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浆细胞(抗体)、效应T细胞(淋巴因子)机体内衰老细胞、癌细胞的清除:细胞免疫二次免疫:条件:相同抗原再次进入体内;途径:记忆细胞直接识别,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效应:速度快、反应强烈。能分化为浆细胞的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抗体特点: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过敏反应特点:反应强烈、发作迅速、消退较快;自身免疫疾病的实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艾滋病(AIDS):传染病;病原体:HIV(RNA病毒、逆转录病毒);病理:攻击T细胞;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缺B细胞:丧失体液免疫功能;缺T细胞:体液免疫减弱,细胞免疫丧失;缺吞噬细胞: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均减弱。十一.植物的激素调节58、生长素的化学名:吲哚乙酸;产生: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运输方式: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属主动运输);生理功能:促进生长、促进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形成)等;应用: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培育无子果实、解除顶端优势、田间除草等;生理作用两重性的理解: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1\*GB3①与浓度有关,一般规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不同的浓度可能作用的效应相同;与作用部位有关,=2\*GB3②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根>芽>茎);向光性的理解:胚芽鞘背光侧对生长素浓度不敏感(一般越多越能促进生长);田间除杂的理解: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浓度不敏感,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浓度敏感;培育无子果实的理解:种子产生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花蕾期人工去雄,由于阻断了种子的形成,生长素不能产生,但由于外源补充生长素,所以子房可以发育成果实(果实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不受影响)。实验中要判断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还是抑制,应与加蒸馏水组进行对照;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枝条的方法:蘸取法、浸泡法;均应处理枝条的下端;作用效应的判断指标:单位时间内根生长的平均长度、生根的数量。枝条的生长状况、处理时间的长短、温度、土壤PH等都是无关变量,要控制!59、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不是果实的形成),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需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十二.生态与环境60、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样方法(植物、昆虫卵、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取样器取样法(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的土壤小动物)、黑光灯诱捕法(趋光性的昆虫);决定种群密度的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能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特征是种群的年龄组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用抽样检测法,滴加培养液前,需先稀释,振荡摇匀;滴加培养液的方法: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其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大附中版初一数学试卷
- 身体的红绿灯课程设计
- 重合器课程设计
- 2025年版国际贸易物流数据分析合同标准范本4篇
- 2025年场监管局阿里巴巴合作推广智慧监管技术应用合同4篇
-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笔译实训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蔬菜冷链物流与电商平台合作销售合同3篇
- 2025年水产品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合作协议书3篇
- 二零二五版二手房买卖合同及家居装修配套4篇
- 二零二五年度金融科技产品销售合作协议4篇
- 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承包服务协议3篇
- 阅读理解(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湘少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期末综合试卷(含答案)
- 无创通气基本模式
- 飞行原理(第二版) 课件 第4章 飞机的平衡、稳定性和操纵性
- 暨南大学珠海校区财务办招考财务工作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拓展部)(无答案)
-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英语试卷(新课标Ⅰ卷)含答案
- 2024年认证行业法律法规及认证基础知识 CCAA年度确认 试题与答案
-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小箱梁大作业计算书
- 燃烧机论文定型机加热论文:天然气直燃热风技术在定型机中的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