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仿真卷04-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 广东卷 解析版)_第1页
考场仿真卷04-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 广东卷 解析版)_第2页
考场仿真卷04-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 广东卷 解析版)_第3页
考场仿真卷04-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 广东卷 解析版)_第4页
考场仿真卷04-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 广东卷 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

第四模拟

本试卷共18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殷商统治者崇尚天帝神权,强调“天命神授”,而西周统治者提出“天命靡(无)常,惟德

是辅”,人主只有敬慎其德,治理好国家,“保享于民”才能“享天之命这一变化反映了西

A.儒家民本思想初步形成B.以宗法人伦取代天命

C.王权神授观念逐步淡化D.天命观具有人文色彩

2.汉代察举制最初规定各郡国岁举二人。东汉和帝时改以人口为标准,郡国人口满二十万每

年举孝廉一人,满四十万每年举孝廉两人,以此推之;后又规定少数民族杂居的边郡地区,人

口满十万每年即可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每两年举孝廉一人。上述做法

A.保证了选官的公平公正B.利于缩小各地区经济文化差距

C.促进了民族交融D.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权稳定

3.下表是17—18世纪中国人口与人均田亩数情况统计图。该图表信息反映出()

年代人口(亿)耕地(亿亩)人均(亩/人)

16501.0—1.566.0—4.0

17502.0—2.594.5—3.6

A.农民对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的增强B.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C.人地矛盾尖锐促使抑商政策松动D.清朝前期传统农耕经济有所发展

4.下图为清乾隆时期徐扬创作的《姑苏繁华图》(局部),展现了气势宏伟的古城苏州的风貌。

该作品()

A.再现了中外商贸往来的场景B.细腻地刻画了文人的意蕴

C.是研究清朝经济的重要史料D.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5.“学校,所以养士也”,“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太学祭酒,推

择当世大儒,其重与宰相等,或宰相退处为之。每朔日,天子临幸太学,宰相、六卿、谏议皆

从之。祭酒南面讲学,天子亦就弟子之列。政有缺失,祭酒直言无讳。”在这段材料中,作者

意在强调

A.经世致用B.尊师重教C.知行合一D.直言进谏

6.上海自开埠以来,逐步成为全国出版业中心。随着出版业的发展,上海日印万张报纸、周

出千份刊物、月出百卷书籍。有些书坊除印制古籍外,还大量刊印新学西书,如《陆操新义》

《英话注解》《万国舆地图》等。这得益于

A.全国经济重心的转移B.新技术与市场相结合

C.科学成为了主流思潮D.国内时局的相对稳定

7.1853年初,清政府户部估算,与1852年相比,该年岁人至少少收银1000万两。6月,户

部密奏说,截至6月12日仅存银227000余两,连正常的行政费用也无法开支。这种局面的出

现是由于()

A.太平天国运动不断发展的影响B.中国的海关税收被西方列强控制

C.鸦片战争赔款带来的沉重负担D.自然经济解体影响政府财政收入

8.抗战期间,《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采取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的投票选举制,

选举乡参议会的议员,组织乡参议会;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18岁,不分阶级、职

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的差别,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规定体现出当时

()

A.增强民族凝聚力是形势使然B.西方议会民主制度得以建立

C.边区社会各阶级差别已消除D.创建民主政权成为工作重心

9.下图为《人民日报》关于一段时间中国对外援助与外国援华的报道数量比重变化图。其中

20世纪80、90年代的报道数据整体上反映出()

-•—中同优绅

T-外同值华

一♦—相U候勤

A.当时政治经济的双重需求B.改革开放影响着外交政策

C.经济体制出现了重大革新D.工作重心发生了重大转变

10.1945年8月解放烟台后,中共领导的人民政权迅速将过去被敌伪吞并的企业发还原主,

鼓励他们努力经营。烟台全市原有57家织布厂,到1945年12月已有45家复工生产,28家

铁工厂也全部复工。这说明在解放区()

A.发展经济取代了阶级斗争B.执行了新民主主义政策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飞快D.迅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1.城市颂辞是中世纪文学的既有载体,意大利布鲁尼(1370—1444)的《佛罗伦萨颂》受古

典作品的启发,在写法上更关注城邦的世俗之美。在他的作品中,“活跃生活优于沉静生活,

财富优于贫困,婚姻优于独身,政治行当优于寺院行当”。这反映了布鲁尼

A.抨击封建贵族腐朽生活B.倡导人文精神

C.推崇中世纪的古典作品D.支持宗教改革

12.17世纪,英国形成了新的中等阶层,他们竞相购买新品,时尚的红木必须取代传统的橡木,

华丽的椅子必须取代伽合的凳子,必须购得成套的陶瓷,每一餐甚至每道菜都用一套,再加上

食用甜点的各种刀叉,新玻璃瓶,新眼镜,新印刷品,新书架,新小说。上述表明()

A.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已经转移到英国

B.价格革命深刻影响了英国的阶层变动

C.工业资产阶级的势力正在迅速地上升

D.世界市场的扩展推动了英国阶层变动

13.下图是关于十月革命的一张宣传图片,其解释是在资产阶级的巢穴面前,炮声枪鸣……士

兵工人冲向冬宫。但据学者考证这幅图片是电影《列宁在十月》的剧照,是斯大林时期强调激

烈革命的产物。最新史料表明十月革命冬宫战役未经过激烈斗争,整个过程总共死6人伤50

人。这表明()

《列宁在十月》的剧照

A.史料的新发现有助于获得历史新认知B.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C.历史教材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只有新材料研究才能还原历史的真相

14.下表是19世纪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过程。这说明,此时德国()

最初只适用于少数低收入工厂工人,后来发展为

1883年

凡低收入的农业、林业工人,家庭仆人,公务员,

《疾病保险法》

船员及其家属等都必须进行强制保险。

1884年最初只适用于矿山、采石等危险职业,后扩大到

《意外事故保险法》年薪5000马克以下的所有劳动者。

1889年后经修改,规定凡年龄在16岁以上,低收入的工

《老年和残废保险法》资劳动者都必须参保。

A.建立起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B.建成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

C.关注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D.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财政负担

15.1969年勃兰特出任联邦德国总理,正式推行新东方政策,承认战后欧洲各国的现有边界,

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表示愿意实现

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表示愿意以和平方式谋求国家统一。这一政策

A.立足于东欧各国拓展外交空间B.遏制了共产主义力量的发展

C.着眼于自身利益改善国际关系D.恶化了西方阵营各国的关系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5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16题一第17题为必

做题,每个试题都必须作答。第18题为选做题,包括四小题,请选做其中的两小题;若多做,

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16.(18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缺陷,引起了中西方学者对不同文化的反思。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战后,西方特别是德国学者梦想用中国哲学精神根治西方社会弊端,“借中国

智慧,释自身焦虑”,倾向于将中国视为自己的精神家园,期待从那里寻回疗救自身的灵药和

补正自身文化的方略。

——陈从阳、桂莉《德帝国晚期和魏玛共和国时期中国文化热原因初探》

材料二1914年以前,欧洲已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正如我们所看

到的那样,这些思想和制度的影响已波及全球各个角落。然而,战争的浩劫却使欧洲人士气沮

丧,丧失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在受到怀疑和挑战。

一一(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三在杜亚泉的中西文化调和论中,他经历了从以借鉴西方为重,到以中国固有文化

为主的变化。这一变化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恶果所导致,同时也与西方的学说、主义在中国

实践频遭挫折密不可分。一一陈同《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下的杜亚泉》

材料四自欧战发生以来,西洋诸国,日以其科学所发明之利器,栽杀其同类悲惨剧烈之

状态,不但为吾国历史之所无,亦且为世界从来所未有。吾人对于向所羡慕之西洋文明,已不

胜其怀疑之意见。……盖吾人意见,以为西洋文明与吾国固有之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

之差;而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西洋文明,酪郁如酒,

吾国文明,淡泊如水;西洋文明,腆美如肉,吾国文明,粗物如蔬。而中酒与肉之毒者,则当

以水及蔬疗之也。文明者,社会之生产物也。社会之发生文明,犹土地之发生草木,历史视界

其草木之种类,常随土地之性质而别。西洋文明与吾国文明之差异,即由于西洋社会与吾国社

会之差异。

一一杜亚泉《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西方学者对自身文化有何反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

分)

(2)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杜亚泉思想转变的表现并说明其转变的历史背

景。(6分)

(3)据材料四,概括杜亚泉对中西文明的认识,你从中能得出怎样的启示。(6分)

17.(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观察上面的年代尺,请分别选取年代尺所示中外事件各一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体现

的历史发展趋势,并予以阐述。(13分)(要求:趋势准确,史实正确,表述完整。)

18.【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A.(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所取得的效果是相当可观的。以熙宁八年兴修的木兰陂为

例,该工程修成后,“溉南洋之田万余顷,岁输军储三万七千斛”,“自是南洋之田,天不能旱,

水不能涝”。南宋后期,人们还为主持修陂的李长者修庙祭祀,颂其功德。王安石变法还有客

观上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体现历史进步的一面。如募役法规定民户用交纳“助役钱”代替以往

的职役,使农民再“无执役之苦”,同当时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的历史趋势正相适应。农户皆须

“出钱以助募人应役”,也使广大农户把更多的农副产品投放到商业市场上去,以换取钱币纳

官。''募役法”贯彻到后来,连许多曾经激烈反对变法的人也认为它利多弊少。

一一摘编自吴泰《熙宁、元丰新法散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田水利法实施所取得的效果。(6分)

(2)根据材料,简析募役法推行的历史进步性。(6分)

B.(1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拿破仑更多地被介绍到中国。以下是资产阶级改良派梁启超和

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拿破仑的评述。

梁启超革命派

拿破仑的功赞扬拿破仑是“旷代英雄”、认为拿破仑是“革命之健儿,建国

绩“盖世怪杰”,将自由空气播之豪杰”。“今试无慎悍无前之法

洒于欧洲,“在法国境外到处民,则拿破仑何如矣。”“法之革命:

破坏各种封建形式”。法之民气为之也。”

拿破仑“实为开明专制之模“所谓开明专制时代者,其君以植

拿破仑政权范”。民权为目的。……如拿破仑之于法

的性质是也。”拿破仑时代是“民权伸张

之时代”。

除了欧洲各国的干涉之外,主认为是“各国之干涉”所致。因为

拿破仑战争要是拿破仑时代,民族国家的拿破仑战争“欲以传播革命民主主

的失败原因独立与统一是历史的潮流,而义于全欧”,所以“欧洲诸国之攻

拿破仑”与时势逆行”。法也,……思合力以复王政”。

一一摘自张齐政《辛亥革命前中国思想界对拿破仑的评价》

(1)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和革命派评述拿破仑的共同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上述评述对历史人物评说的借鉴之处。(6分)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西周统治者从殷商灭亡中吸取教训,认识到劳动人民反抗力量的强大,使他们感

到单纯依靠神权不足以维系其统治,还必须重视人事,重视民心向背,即''保享于民”才

能“享天之命”,故选D项;春秋时期孔子开创儒家学派,西周敬天保民的民本思想是儒

家民本思想的渊源,排除A项;材料“'保享于民'才能'享天之命'”体现敬天保民,既

没有宗法人伦又没取代天命,排除B项;从“天命神授”到“以德配天”说明王权神授观

念逐步淡化,但材料更强调“保民”,排除C项。

2.【答案】D

【解析】东汉察举制按人口比例分配名额,并向少数民族杂居的边疆地区倾斜,这说明东

汉选拔官员在名额分配上力图公平公正,重视人口稠密地方和边郡治理,这有利于增强地

方对于国家的向心力,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权稳定,故选D项;“保证了”说法过于绝对,

排除A项;政治上的选官制度不能缩小各地区经济文化差距,排除B项;名额向少数民族

杂居的边郡地区倾斜,有利于边地的稳定,而不是促进民族交融,排除C项。

3.【答案】D

【解析】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1650年到1750年,虽然人均土地数量略有下降,但人口和

耕地总数出现增长,说明传统农耕经济有所发展,故选D项;清朝时期摊丁入亩,标志着

中国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丁税)的废除,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略有下降,排除A

项;17—18世纪中国的传统农业耕作方式仍然是铁犁牛耕,没有发生根本转变,排除B项;

据表格信息,1750年人均土地仍占有4.5—3.6亩,排除C项。

4.【答案】C

【解析】材料图片是清朝人绘制的苏州景象的作品,可知画中展示的苏州经济现象是当时

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再现,可作为研究清朝经济的一手史料,故选C项;材料图片中体现

的是苏州城景貌,清朝闭关锁国政策下开放的对外贸易港口不包括苏州,故体现不出中外

商贸往来的场景,排除A项;从材料图片对苏州城市面貌的绘制是写实手法,体现不出借

物喻情的文人意蕴,排除B项;材料图片对苏州城市的绘画是展示城市的风貌,属于写实

手法,不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排除D项。

5.【答案】A

【解析】据材料“学校,所以养士也”、“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天子临幸太学……

天子亦就弟子之列。政有缺失,祭酒直言无讳”可知学校培养知识分子是为针硬时弊,参

与国家治理,体现其治学求实的精神,故选A项;材料侧重知识分子参与政治,并非突出

要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排除B项;知行合一强调内心的“善”与外在自发的善行的

统一,侧重个体的处世之道,而材料侧重学问与实际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突出士阶层

在求知后关注现实政务,并非强调直言进谏,排除D项。

6.【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上海自开埠以来”并结合所学知识,西方先进的印刷技术传入上海,材

料''大量刊印新学西书”适应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具有销售市场,故选B项;南宋时,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此后,南方一直是中国的经济重心,上海开埠后,中外贸易中心逐渐

从广州移到上海,排除A项;向西方学习是近代中国的主流思潮,排除C项;1843年11

月17日上海正式开埠,中国面临内忧外患,国内时局并不稳定,排除D项。

7.【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清朝户部估算,1853年与1852年相比,“岁入少收银1000万两”,6

月,户部密奏“连正常的行政费用也无法开支”,结合史实1853年,太平军定都南京,建

立与清政府相对峙的政权,一方面使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而另一方面却增加军费支出,

所以才导致1853年清政府的财政危机,故选A项;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取得了协定关税

的权力,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但这一时期中国的海关税收并未被西方列强控制,排

除B项;鸦片战争的赔款会增加清政府的财政支出,但不会影响清政府的财政税收,排除

C项;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影响清政府的赋税收入,但结合1853年的史实,这不是导致清

政府财政危机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

8.【答案】A

【解析】中共领导乡参议会选举,赋予各阶层充分的民主权利,旨在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抗

日力量的团结,A项正确。西方议会民主制度属于资产阶级民主,而边区参议会具有民族统一

战线性质,B项错误;各阶层在“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方面,不分“差别”,并非“差别已消

除",C项错误;全民族抗战是当时的工作重心,D项错误。

9.【答案】A

【解析】据材料“中国对外援助与外国援华的报道数量比重变化图”,可知20世纪80、90

年代,中国援外减少,结合所学可知,80年代,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中美建交,出现同中

国建交热潮,外国援华、相互援助增多,说明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外交政策更加全方位,

因此,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对外援助与外国援华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双重需求,故选

A项;依所学,20世纪80、90年代,面临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对中国的外交政策

产生影响,排除B项;材料中“中国对外援助与外国援华“,涉及到中外联系,而非强调

经济体制的变化,排除C项;依所学,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而工作重心的转移并非材料中“中国对外援助与外国援华”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

10.【答案】B

【解析】据材料“1945年8月解放烟台后,中共领导的人民政权迅速将过去被敌伪吞并的

企业发还原主,鼓励他们努力经营”,可知中国共产党采取积极的措施鼓励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说明在解放区执行了新民主主义政策,故选B项;1945年民主革命任务还未完成,

发展经济并未取代阶级斗争成为主要任务,排除A项;抗日战争胜利后民族企业的复工复

产,只能说解放区民族资本主义有所恢复,不能说明资本主义发展飞快,排除C项;社会

主义改造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民主革命任务完成后才进行的,排除D项。

11.【答案】B

【解析】据材料“关注城邦的世俗之美……'活跃生活优于沉静生活,财富优于贫困'”可

知布鲁尼追求现世幸福,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结合所学,14—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核心是人文主义,故选B项;据材料“政治行当优于寺院行当”可知布鲁尼抨击神权统治,

排除A项;据材料“受古典作品的启发”可知推崇古典作品,而不是中世纪的作品,排除

C项;16世纪,德国兴起宗教改革运动,不符题意,排除D项。

12.【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出17世纪,伴随着世界市场的扩展,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不断扩大,英国

那些致力于殖民扩张和新型生产方式的人构成了新的中等阶层,热衷于消费来自世界各地的物

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如陶瓷、新小说等),体现出世界市场的扩展客观上加速了英国新的中产

消费阶层的壮大,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已经转移到英国,且与材料

主旨不符,A项错误;价格革命强调资本原始积累造成的通货膨胀,加速了依赖固定地租为生

的封建地主阶层的衰落和依赖新型生产方式的资产阶级的地位上升,材料也并未涉及通货膨胀

等价格革命的信息,B项错误;17世纪尚未发生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尚不存在,C项错误。

1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最新史料表明十月革命冬宫战役未经过激烈斗争,整个过程总共死6

人伤50人”,这颠覆了人们过去关于十月革命过程激烈的认知,说明了史料的新发现有助

于获得新的历史认知,故选A项;根据材料“但据学者考证这幅图片是电影《列宁在十月》

的剧照,是斯大林时期强调激烈革命的产物”说明历史事实需要历史叙述和实物史料相互

印证,排除B项;历史教材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旧实

物史料也能还原历史真相,只有新材料研究才能还原历史的真相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14.【答案】C

【解析】据材料“19世纪”“工厂”“矿山”可知,此时德国正在开展工业革命,《疾病保险

法》《意外事故保险法》等关注的是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故选C项;据材料“规定

凡年龄在16岁以上,低收入的工资劳动者都必须参保”可知,没有覆盖全民,排除A项;

从摇篮到坟墓指从出生到死亡,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没有相关数据,仅凭材料信息无

法得出财政负担加重的结论,排除D项。

15.【答案】C

【解析】据材料“承认战后欧洲各国的现有边界……并表示愿意以和平方式谋求国家统一”

可知,新东方政策实质上以联邦德国的地位和利益为出发点,以实现德国统一为目标,改

善了国际关系,故选C项;立足于自身利益拓展外交空间,而不是东欧各国,排除A项;

“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表明联邦德国自主地发展了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

没体现遏制共产主义力量的发展,排除B项;“承认战后欧洲各国的现有边界”说明没有

恶化西方阵营各国的关系,排除D项。

16.(1)反思:认识到西方的社会弊端;倾向于利用中国文化弥补西方文化的不足。

原因:一战使欧洲社会遭到严重破坏;欧洲人对近代以来的思想和制度产生怀疑和迷茫。

(2)转变表现:从以借鉴西方为重,到以中国固有文化为主。

转变背景:一战使中国人对西方文化重新审视;西方思想在中国实践遭遇挫折(维新变法和辛

亥革命的失败。)

(3)认识:中西文明的有性质的差异没有程度的区别;中国文明可以弥补西方文明的不

足;中西文明差异是由各自的国情决定的。

启示:尊重文化的多元性;确立文化自信

17.【解析】仔细观察题干中的年代尺,呈现的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及中国政治、经济

领域发生的大事,可发现政治、经济领域分别呈现多极化和全球化的趋势。根据题意,可列

举政治领域世界和中国大事各一件,说明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也可列举经济领域世界和中

国大事各一件,说明经济全球化趋势,然后从列举大事产生的影响来论证观点。如选择事件:

不结盟运动、中国改革开放,这两个事件分别反映了第三世界以及中国的崛起,冲击两极格

局,可得出趋势:世界多极化的发展,然后从不结盟运动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意义进行阐

述,最后总结,这个趋势不可避免,也是非霸权国家追求的目标。还可选择经济领域大事各

一件,如事件:21世纪跨国公司发展、中国加入WTO,这两件大事都是全球经济联系加强的

结果也更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可得出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然后从两件大事

对推动全球化的具体意义进行阐述,最后总结,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大势,各国应积

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