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0E/3E/wKhkGWcsGraARYtBAAHAb3DEkFs000.jpg)
![专题09: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0E/3E/wKhkGWcsGraARYtBAAHAb3DEkFs0002.jpg)
![专题09: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0E/3E/wKhkGWcsGraARYtBAAHAb3DEkFs0003.jpg)
![专题09: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0E/3E/wKhkGWcsGraARYtBAAHAb3DEkFs0004.jpg)
![专题09: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0E/3E/wKhkGWcsGraARYtBAAHAb3DEkFs00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9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课内阅读(一)阅读《三峡》郦道元,完成下面小题。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沿溯阻绝___________
(2)良多趣味___________
(3)空谷传响___________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第①段写出了“山之高”的特点,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4.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清荣峻茂”所展现的画面。(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5.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1)欣然起行()
(2)盖竹柏影也()6.翻译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7.本文写月下之景的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8.文中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这三者都为写人服务,写人又为突出“闲”,请你写出文中的几个闲。(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9.解释下面加点词语。(1)池非不深也()
(2)亲戚畔之()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1.孟子善用排比句来说理。文中画线的句子构成了排比句,说明了什么道理?12.请举一个例子来证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观点。(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晓雾将歇:
(2)沉鳞竞跃: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5.“猿鸟乱鸣”中“乱”字用得极好,请说说好在哪里。16.文章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请简要概括“山川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17.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五)阅读《富贵不能淫》一文,回答问题。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18.本文作者孟子,是_______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_______时期思想家。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岂不诚大丈夫()(2)必敬必戒()20.下列选项中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彰显出人坦荡的襟怀与无比的尊严。B.人的成就不由权力、地位、财富、名望来决定,而由其志向、操守、修养来决定。C.孟子骂梁惠王“率兽食人”(带着野兽来吃人),直指封建君主的共同兽性,这体现其“富贵不能淫”。D.孟子认为:“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内心有修养、遵循正道前行,人自然可以做的到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21.孟子为什么要举“妾妇之道”的例子?22.文中哪个词语是孟子理想人格的写照?请试举一例来证明后世对此理想人格的践行。(六)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下面小题。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3.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孙叔敖举于海:____________
(2)人恒过:____________(3)衡于虑:____________
(4)而后作:____________2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于声 B.苦其心志/何苦而不平C.行拂乱其所为/天子为动 D.征于色/相与步于中庭2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6.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选文中的哪句话也表达出了类似的观点?(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愚公移山(节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2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年且九十()(2)聚室而谋曰()(3)杂然相许()(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2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北山愚公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而山不加增
学而不思则罔C.其妻献疑曰
其如土石何D.告之于帝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9.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0.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愚公移山得到支持的根据。(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囊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3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军士吏被甲()
(2)亚夫乃传言开壁门()(3)军霸上()
(4)其将固可袭而虏也()3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2)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33.课文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4.第2段是全文的中心段,表现出了主人公亚夫的什么性格特征?采用了什么手法?35.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试联系全文,说说群臣为何而惊。二、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出山五里许,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山沈①沈苍酽②一色,岩谷如削平。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山之腰皆弇③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④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诒⑤后之好事者焉。(选自挥敬(清)《游庐山记》)【注释】①沈:同“沉”,深沉。②酽(yàn):色彩浓。③弇(yǎn):覆盖。④类:大抵,大致。⑤诒:同“贻”,留给。36.请根据文意,用“/”给划线句断句。(限断2处)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37.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1)遍山皆团团然
(2)生平所未睹也(3)敬故于是游所历
(4)以诒后之好事者焉3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出山五里许,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39.庐山之美,古来共谈。选文着重描写了庐山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①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②。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肤所目见。故夙夜③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④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②穷兵黩武: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③夙夜:朝夕,日夜。④徭役: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⑤稔(rěn):丰收。4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已()
(2)惟()
(3)犹()41.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2)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42.从文中看,你认为唐太宗是一个什么样的君王?(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冰雪文序张岱①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②若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②鱼与龙不之觉耳。③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③人挹④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⑤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注释】①藉:借助。②特:只不过。③恣:任凭。④挹(yì):舀。⑤奚(xī):什么。4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遂现空灵()
(2)冰雪之能生物()(3)冰雪则异是()
(4)遇旦昼则风日()44.用“/”为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2处)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45.翻译下列句子。(1)其所以恣人挹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4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专题09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课内阅读(一)阅读《三峡》郦道元,完成下面小题。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沿溯阻绝___________
(2)良多趣味___________
(3)空谷传响___________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第①段写出了“山之高”的特点,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4.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清荣峻茂”所展现的画面。【答案】1.
逆流而上
甚,很
回声
2.(1)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2)即使乘着快马驾着清风,也不如船行得快。
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示例:每当春冬之时,三峡的景色格外美丽。江水清澈,鱼儿似在水中欢唱;树木茂盛,任意生长;山势高耸,直插云霄;青草葱茏,生机勃勃。这一切让人感到心情愉悦。【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1)“沿溯阻绝”的句意是: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溯:逆流而上。(2)“良多趣味”的句意是:趣味无穷。良:甚,很。(3)“空谷传响”的句意是: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响:回声。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自(如果)、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虽(即使)、奔(飞奔的马)、以(认为)、疾(快)”几个词是重点词语。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①段的语句“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意思是: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这个句子突出了三峡山的高峻。4.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清荣峻茂”指的是水清,树荣,山峻,草盛。作答时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从声音、色彩、情态等角度细致地描绘出自然景致。如:到了春冬的时候,三峡的景色格外美丽。你看,江水清澈,鱼儿似在水中欢唱;树木茂盛,郁郁葱葱;山势高耸,直入云霄;小草葱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意对即可。【点睛】参考译文:在七百里的三峡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中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趣味无穷。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停止。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5.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1)欣然起行()
(2)盖竹柏影也()6.翻译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7.本文写月下之景的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8.文中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这三者都为写人服务,写人又为突出“闲”,请你写出文中的几个闲。【答案】5.
高兴的样子
大概是
6.(1)想到没有和自己同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2)(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草和荇菜相互交错着,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7.空明、澄澈。被贬时月夜游寺消逝抑郁的具体行为,表现了作者旷达、闲适的心情。
8.“入夜”即“解衣欲睡”是闲;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是闲;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清楚,是闲。【解析】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高兴地起身出门。欣然:高兴的样子。(2)句意:大概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盖:大概是。6.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1)念,想到。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者,……的人。遂,于是,就。至,到。寻,寻找。(2)空明,清澈透明。藻、荇,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藻,藻类植物。荇,荇菜。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交横,交错纵横。盖,大概是。7.考查对景物描写的赏析。在文中找到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然后分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虚实相生,相映成趣,化无形为有形。“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的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衬托了月光的澄澈。由此可知,作者写月下之景的最突出的特点:空明、澄澈。作者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体现了作者旷达、闲适的心情。8.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概括。首先理解“闲”,无事,与“忙”相对。表示闲暇、闲逛、闲居等意思。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概括。根据“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可知,“入夜”即“解衣欲睡”,没有案牍劳形,无朋友消遣,体现作者清闲。“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体现了作者的闲适;“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体现寻友之闲,蕴含着幽微的人生感慨;“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体现漫步的悠闲,自适;“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情趣高雅,观察仔细,月光下仔细玩味“竹柏影”,体现了庭中观景之悠闲,据此理解概括即可。【点睛】参考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9.解释下面加点词语。(1)池非不深也()
(2)亲戚畔之()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1.孟子善用排比句来说理。文中画线的句子构成了排比句,说明了什么道理?12.请举一个例子来证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观点。【答案】9.
(1)护城河
(2)同“叛”,背叛
10.(1)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2)能够施行仁政的君主,就能得到很多人的帮助,不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就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和帮助。
11.突出了“人和”的重要性。
12.示例:十九世纪中后期,满清政府倒行逆施,对内残酷镇压,对外卖国求荣,失去了人心。在1911年辛亥起义中,四面楚歌,内外交困,訇然倒地。【解析】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池,护城河。(2)句意: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畔,同“叛”,背叛。10.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以:凭借。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封,划定。封疆:疆界、边境。固:使巩固。国:国防。山溪:山河。险:险要的地理环境。(2)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者,什么的人,此处特指君主。道,正义。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寡:少。11.考查语句赏析。画线句意为: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联系前句“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可知,这句话从反面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无论是使人民安定下来还是巩固国防,亦或是震慑天下,都需要做到“人和”,即取得人民的支持。12.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解放战争时期,因为国民党反动派倒行逆施,导致人民离心离德。而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的潮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取得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就解放了全中国,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点睛】参考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晓雾将歇:
(2)沉鳞竞跃: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5.“猿鸟乱鸣”中“乱”字用得极好,请说说好在哪里。16.文章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请简要概括“山川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17.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答案】13.(1)消散(2)跳跃
14.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15.“乱”字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清展山林热闹欢跃的气氛。
16.①山水相映之美,如“高峰”与“清流”。②色彩搭配之美,如“五色”“青竹翠竹”。③晨昏变幻之美,如“晓雾”与“夕日”。④动静相衬之美,如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为静,猿鸟、沉鳞为动。
17.结尾一句,含有三层外之意: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其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解析】13.本题文言实词。根据句意确定词义。(1)句意: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歇:消散。(2)句意: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跃:跳跃。1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自(从),未复(不再),与(参与,这里指欣赏)”的正确翻译。15.本题考查词句赏析。“猿鸟乱鸣”意思是“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乱”字写出两岸孤猿异鸟纷乱鸣叫的场景,写出了“鸣”的状态,表现了猿鸣鸟啼的热闹欢乐的景象,使画面极具动感。16.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相互映衬,境界清新。色彩搭配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晨昏变幻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动静相衬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是静景,写出了山林静谧清新的静态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17.本题考查文章主题。结尾一句,含有三层外之意: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其二,“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作者表达了对当世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感到遗憾;其三,作者从欣赏景物中发现无穷的乐趣。同时能与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处,生发出无比的自豪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喜爱之情。【点睛】参考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五)阅读《富贵不能淫》一文,回答问题。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18.本文作者孟子,是_______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_______时期思想家。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岂不诚大丈夫()(2)必敬必戒()20.下列选项中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彰显出人坦荡的襟怀与无比的尊严。B.人的成就不由权力、地位、财富、名望来决定,而由其志向、操守、修养来决定。C.孟子骂梁惠王“率兽食人”(带着野兽来吃人),直指封建君主的共同兽性,这体现其“富贵不能淫”。D.孟子认为:“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内心有修养、遵循正道前行,人自然可以做的到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21.孟子为什么要举“妾妇之道”的例子?22.文中哪个词语是孟子理想人格的写照?请试举一例来证明后世对此理想人格的践行。【答案】18.
儒
战国
19.
真正,确实
谨慎
20.C
21.孟子举“妾妇之道”的例子是要含蓄地说明只是像女子顺从丈夫一样屈从权贵、不讲仁义道德的人算不上大丈夫。
22.大丈夫。文天祥宁死不降;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朱自清宁死不食美国救济粮等。(符合题意即可)【解析】18.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孟子,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1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诚:真正,确实。(2)句意为: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戒:谨慎。20.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理解。注意题干要求的是找出有误的一项。C.由句子“率兽食人”(带着野兽来吃人)可知,孟子把“率兽食人”和用恶政杀人进行类比,希望梁惠王不要施行恶政,而要施行仁政。选项中“这体现其‘富贵不能淫’”表述有误;故选C。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开篇景春指出“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而孟子以“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进行反驳,并由“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可知,孟子用“妾妇之道”作比,指出了公孙衍、张仪的本质:他们只不过是顺从君王的意志,就像出嫁的女子完全顺从丈夫的意志一样,他们是没有任何原则的人,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大丈夫,充满讽刺意味。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文学常识的积累。由文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可知,“大丈夫”是孟子理想人格的写照。举例:文天祥宁死也不接受元朝统治者的高官厚禄,不肯投降,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正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表现。【点睛】参考译文:《富贵不能淫》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六)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下面小题。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3.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孙叔敖举于海:____________
(2)人恒过:____________(3)衡于虑:____________
(4)而后作:____________2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于声 B.苦其心志/何苦而不平C.行拂乱其所为/天子为动 D.征于色/相与步于中庭2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6.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选文中的哪句话也表达出了类似的观点?【答案】23.
被任用(被举用)
犯错误
同“横”,梗塞、不顺
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24.D
25.(1)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2)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如果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
2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解析】2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举:被任用(被举用);(2)人恒过:人常常犯错。过: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3)衡于虑:思想阻塞。衡:同“横”,梗塞、不顺;(4)而后作:然后才能奋起。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2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发:兴起,指被任用/流露,吐露;B.苦:使动用法,使……痛苦/担心;C.为:行为/被;D.于:都是“在”的意思;故选D。25.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1)句重要词语有:所以,用这些来;动,使……震撼;忍,使……坚忍;曾益,增加;(2)重要词语有:入,指在国内;则,表假设;无,没有;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出,指在国外;敌国,敌对的国家;外患,外来的祸患。2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题干,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可知,魏征的话意思就是说,帝王要有忧患的意识,否则就会有亡国的危险。通过阅读文章可知,选文中同样能表达魏征观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意思是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点睛】参考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愚公移山(节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2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年且九十()(2)聚室而谋曰()(3)杂然相许()(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2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北山愚公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而山不加增
学而不思则罔C.其妻献疑曰
其如土石何D.告之于帝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9.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0.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愚公移山得到支持的根据。【答案】27.
将近
商量
纷纷地
肩负、扛
28.B
29.(1)苦于删的背面交通堵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路。(2)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30.众人杂然相许并纷纷献策,表明他们坚决支持愚公。七八岁的孩子也来帮忙,表明移山的举动深得人心。【解析】27.本题考查解释词义。根据句意,推知词义。(1)句意:年纪快到90岁了。且:将近。(2)句意:召集全家人商量说。谋:商量。(3)句意:大家纷纷表示赞同。杂然:纷纷地。(4)句意: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荷:肩负、扛。2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表示句中的停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的人。B.都是连词,表转折。C.代词,他的/用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D.介词,向/介词,在。故选B。29.本题考查翻译句子。注意重点词语的解释及句式理解。(1)重点词语有:惩,苦于。之:的。塞:阻塞。迂:曲折、绕远。(2)重点词语有:易,更换。节:季节。反:通“返”,往返。焉:语气词。30.本题考查分析内容概括要点。根据“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中“杂然相许”意思为:大家纷纷表示赞同,可知愚公得到了家人的支持。根据“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意思为: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可知,连邻居家的小孩子都帮助愚公,表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到了大家的支持相应,他移山的心愿也是大家的愿望,顺应了人心。【点睛】参考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囊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3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军士吏被甲()
(2)亚夫乃传言开壁门()(3)军霸上()
(4)其将固可袭而虏也()3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2)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33.课文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4.第2段是全文的中心段,表现出了主人公亚夫的什么性格特征?采用了什么手法?35.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试联系全文,说说群臣为何而惊。【答案】31.
同“披”,穿着
营垒
驻军、驻扎。
必,一定
32.(1)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符节去告诉将军。(2)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
33.目的是对比,突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34.采用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借助对比衬托手法,表现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35.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为周亚夫刚正不阿,恪守军礼而“惊”;为文帝的深明大义而“惊”;为文帝礼仪周至而“惊”。(任答两点即可)【解析】3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官兵都披戴盔甲。被:同“披”,穿着。(2)句意为: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壁:营垒。(3)句意为:驻军在霸上。军:驻军、驻扎。(4)句意为: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的。固:必,一定。3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此句中重点的词有:(1)上,皇上;使使,派使者;诏,告诉。(2)约,规定;驱驰,纵马奔驰。33.本题考查对比的写法。从文中的描述可知,亚夫的回话,简洁有力、不卑不亢、掷地有声,如“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形象地勾勒出亚夫不媚俗、不阿谀奉承的耿直个性,结合“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可知,与前文棘门与霸上唯天子是从的军事统帅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周亚夫与众不同“真将军”的人格。34.本题考查人物描写的方法与人物形象的分析。文章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通过将士的言行,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刻画周亚夫“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采用正面描写的方法刻画周亚夫不媚俗、不阿谀奉承的耿直个性。“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以讨好汉文帝,又与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形成鲜明对比。35.考点对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理解。此文写汉文帝慰劳守军的故事,汉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与后面写汉文帝在细柳军营遇到的情况作对比,表现细柳军营军纪严明。天子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以讨好汉文帝;而周亚夫却“不拜”,文帝不但不恼怒,还发出“此真将军矣!”的感叹。结合“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可知,是群臣为周亚夫治军之严感到吃惊;结合“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可知,是为周亚夫迎接皇帝不到家,有损天子之威而惊恐;结合“嗟乎,此真将军矣!”“称善者久之”是群臣为文帝的深明大义而感到意外,还是为周亚夫过于拘泥于军纪而恼怒。可见“惊”字含义之丰富。【点睛】参考译文: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胡人侵扰。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长驱直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旋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兵器锐利,开弓搭箭,弓拉满月。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即将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过不多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凭证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皇上也只好放松了缰绳,让马慢慢行走。到了大营,将军亚夫手持兵器,长揖到地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皇上为之动容,马上神情严肃地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了。刚才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的,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的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二、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出山五里许,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山沈①沈苍酽②一色,岩谷如削平。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山之腰皆弇③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④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诒⑤后之好事者焉。(选自挥敬(清)《游庐山记》)【注释】①沈:同“沉”,深沉。②酽(yàn):色彩浓。③弇(yǎn):覆盖。④类:大抵,大致。⑤诒:同“贻”,留给。36.请根据文意,用“/”给划线句断句。(限断2处)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37.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1)遍山皆团团然
(2)生平所未睹也(3)敬故于是游所历
(4)以诒后之好事者焉3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出山五里许,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39.庐山之美,古来共谈。选文着重描写了庐山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36.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
37.(1)都
(2)看到
(3)这次
(4)来
38.出山五里左右,到了神林浦,望瀑布更为清楚。
39.庐山云雾的奇诡变幻之态,作者认为庐山云雾能娱性逸情,表达了对庐山胜景的赞叹之情。【解析】36.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这句话的意思为:不一会儿,香炉峰下一缕白云袅袅上升,于是成团的白云互相衔接着出现。“倾之”表示时间,应单独断开,所以第一处在“之”后断开,“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表述了所看到的景色,所以第二处在“起”后断开,按照题干限断两处的要求,可断句为:倾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37.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满山都见团团的云朵。皆:都;②句意:这是我生平所从未见到过的。睹:看到;③句意:所以我对于这次游览所经过的地方。是:这次;④句意:来留给后来的感兴趣的人。以:来。38.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句中重点词语:许,左右;至,到;益,更加;明,清楚。3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体会作者的情感。解答时,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作答。文中“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山之腰皆算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意思是香炉峰下一缕白云袅袅上升,于是成团的白云互相衔接着出现;又一会儿,满山都见团团的云朵;再一会儿,云团互相汇合成为一体。山的半腰都被云围封住了,而山腰以上和以下仍然是一色浓重的深青,这是我生平所从未见到过的。云,是水的征兆,是山的灵气外泄的结果。据此可知,重点描写庐山云雾的奇诡变幻之态;“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意思是对于云,特地记下它像这样的变幻奇巧,足够使人性情安闲、愉悦如此。抒发了对庐山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点睛】参考译文:十八日,早晨望瀑布,比下雨之前大了一倍。出山五里左右,到了神林浦,望瀑布更为清楚。山深沉沉的,一派浓郁的深青色,岩谷象用刀削过一般平直。不一会儿,香炉峰下一缕白云袅袅上升,于是成团的白云互相衔接着出现;又一会儿,满山都见团团的云朵;再一会儿,云团互相汇合成为一体。山的半腰都被云围封住了,而山腰以上和以下仍然是一色浓重的深青,这是我生平所从未见到过的。云,是水的象征,是山的灵气外泄的结果。所以我对于这次游览所经过的地方,都只大体上记述一下,而唯独对于云,特地记下它像这样地变幻奇巧,足以悦人心性、散和情兴,以留给以后的感兴趣者。(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①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②。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肤所目见。故夙夜③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④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②穷兵黩武: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③夙夜:朝夕,日夜。④徭役: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⑤稔(rěn):丰收。4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已()
(2)惟()
(3)犹()41.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2)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42.从文中看,你认为唐太宗是一个什么样的君王?【答案】40.
停止
只
像
41.(1)只是希望清清静静,使得天下平安无事。(2)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根基不动摇,才会枝繁叶茂。
42.他是一个勤恳治国、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疾苦,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明君。【解析】40.(1)句意为:横征暴敛搜求不止。已:停止。(2)句意为:只求清净无为。惟:只。(3)句意为:治国像种树。犹:像。41.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1)惟:只;无事:平安无事。(2)治国:治理国家;本根:根基。4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意思是“因此我每天从早到晚辛勤努力、毫无厌倦,只求清净无为,使天下不生事端,从而做到徭役停罢,五谷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据此分析可概括答案:他是一个勤恳治国、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疾苦,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明君。【点睛】参考译文:贞观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当年刚刚平定京师,宫中的美女、奇珍玩物,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原产地夏威夷果直供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噪音污染监测耳塞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商场停车导航机器人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数字化地图更新系统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2030年户外广告牌照明解决方案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全国青岛版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课《通信技术的应用》教学设计
- Unit1 lesson3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冀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标签标题
- 2025年双轴搅泥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二极体引线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绿豌豆壳活性成分代谢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影响
- 2025年上半年赣州市于都县招聘城管协管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中储棉直属企业招聘笔试真题2024
- 2024年长沙卫生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2025届高考数学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专题十四立体几何综合文含解析
- 中考数学总复习第一章第3课时二次根式课件
-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 2025年中国电子烟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货物学基础 课件 项目一 任务一 货物的基本概念
- 无人机法律法规与安全飞行 第2版空域管理
- 我的小学生活
- 医疗器材申请物价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