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3课《孟子》三章预习导学案教学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积累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了解作者及其相关的文学常识。2.通过朗读、默读、品味、批注等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涵,并背诵课文。3.通过反复诵读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4.结合实际体会“人和”和“施行仁政”的重要性,以及在困境和忧患中奋发向上的精神;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和句式,理解文意。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义,明白“人和”和“施行仁政”的重要性。体会“大丈夫”的英雄气概。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增强忧患意识。第一课时富贵不能淫自主突破1.文学常识填空。《富贵不能淫》选自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他是______时期著名的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_________家,是_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被称为“”。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丈夫之冠也()往之女家()妾妇之道()富贵不能淫()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2)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3)威武不能屈__________(4)往之女家__________(5)以顺为正者____________(6)与民由之____________(7)独行其道_________(8)是焉得为大丈夫乎_______________4.翻译下列句子。(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答(2)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答(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答(4)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答合作探究5.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答6.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答7.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答8.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答9.品读课文,句段赏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答10.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看法?谈谈你对这篇课文的理解。答11.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怎样做才能成为真正的大丈夫呢?答拓展延伸12.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答13.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答第二课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自主突破1.填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阐述了孟子的人才观。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畎亩()傅说()胶鬲()法家拂士()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入则无法家拂士。(2)困于心衡于虑。(3)曾益其所不能。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所以动心忍性()(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5)空乏其身()(6)舜发于畎亩之中()(7)苦其心志()(8)人恒过()5、翻译句子:(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答(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答(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答(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合作探究6、课文连举古代六位名人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作者列举这些人的事例的目的是什么?答7、文章的第二、三节分别从哪两方面道理,论述了什么道理?答8、第三段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答9、第4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答10、学了课文,你打算怎样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挫折,使自己的人生之花开得更灿烂、美好,使自己的未来日子更幸福?答拓展延伸11、课文举了几位古代名人成才的例子,你还能举出古今中外类似的事例吗?答第三课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自主突破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畎亩()傅说()丈夫之冠()胶鬲()拂士()拂乱()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1)父命之()(2)与民由之()(3)威武不能屈()(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5)人恒过,然后能改()(6)衡于虑,而后作()(7)入则无法家拂士()课堂活动活动一:结构思路1.本文可以分为几层?是如何划分层次的?2.说说每层的大意。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活动二:质疑合作1.“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2.本文在论证方面的特点是什么?3.本文主要是谈战争,还是谈政治呢?4.品读课文,句段赏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5.说说本文的中心主旨。活动三:重点突破1.说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文章的在写作上有何特点。同步小测一、积累运用1.下列句中加横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1分)A.池非不深也园林池沼宽畅B.兵革非不坚利也可汗大点兵C.然而不胜者不以木为之者D.攻亲戚之所畔辍耕之垄上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举用,被选拔B.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C.衡于虑,而后作作:发作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在外面,指国外。3.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1分)A.国恒亡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河曲智叟亡以应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国恒亡安能辨我是雄雌则有去国怀乡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1分)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野芳发而幽香5.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1分)A.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百里奚举于市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相与步于中庭C.孙叔敖举于海贤于材人远矣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其一犬坐于前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分)例句:女子之嫁也A.丈夫之冠也B.山川之美,古来共谈C.往之女家D.与民由之7.下面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8.根据画线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2分)人活于世上总要有些信仰,为了心中的道义,有人像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人像____________,有人像_______________。9.文学常识填空。(2分)这两篇短文选自《___________》,孟子,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战国时期___________家。10.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4分)(1)【故事大盘点】孟子及其弟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等。请你再写出两个与孟子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2分)(2)【观点大讨论】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你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可取吗?请说明理由。(2分)二、课内精读(一)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题目。(10分)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妾妇之道(______)(2)无违夫子(______)1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14.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2分)15.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2分)(二)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后面的题目。(10)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百里奚举于市(______)(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____)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8.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的意思。(2分)19.文中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有哪些相似之处?(2分)20.两千多年来,孟子的许多思想一直对后人有着深远影响。请结合实际谈谈本文观点给你的启示。(2分)
第23课《孟子》三章预习导学案(解析版)教学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积累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了解作者及其相关的文学常识。2.通过朗读、默读、品味、批注等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涵,并背诵课文。3.通过反复诵读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4.结合实际体会“人和”和“施行仁政”的重要性,以及在困境和忧患中奋发向上的精神;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和句式,理解文意。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义,明白“人和”和“施行仁政”的重要性。体会“大丈夫”的英雄气概。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增强忧患意识。第一课时富贵不能淫自主突破1.文学常识填空。《富贵不能淫》选自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他是______时期著名的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_________家,是_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被称为“”。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丈夫之冠也()往之女家()妾妇之道()富贵不能淫()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2)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3)威武不能屈__________(4)往之女家__________(5)以顺为正者____________(6)与民由之____________(7)独行其道_________(8)是焉得为大丈夫乎_______________5.翻译下列句子。(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2)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4)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答案】1.《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春秋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亚圣2.guànrǔqièyín3.(1)惑乱,迷惑(2)动摇(3)使屈服(4)通“汝”你(5)准则、标准(6)遵循(7)道路,方法(8)这怎么,哪里4.(1)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2)(君主)一生气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3)(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上。(4)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合作探究5.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答案】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6.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答案】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可列举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7.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答案】“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8.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答案】.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谈不上是大丈夫。9.品读课文,句段赏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答案】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10.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看法?谈谈你对这篇课文的理解。【答案】《富贵不能淫》这篇短文语言幽默含蓄,讽刺深刻尖锐。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出嫁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由此来讽刺公孙衍、张仪之流不以正义为标准,而是以顺从为原则臣服于君权,是在行“妾妇之道”。文中还运用了排比句式,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如文中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些句子读来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后者更是成为千古名句。11.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怎样做才能成为真正的大丈夫呢?【答案】孟子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样做了以后,再抱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态度,这样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拓展延伸12.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答案】10.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13.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答案】具有“大丈夫”精神的代表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第二课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自主突破2.填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阐述了孟子的人才观。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畎亩()傅说()胶鬲()法家拂士()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入则无法家拂士。(2)困于心衡于虑。(3)曾益其所不能。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所以动心忍性()(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5)空乏其身()(6)舜发于畎亩之中()(7)苦其心志()(8)人恒过()5、翻译句子:(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4)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1.《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2.quǎnyuègébì3.(1)“曾”通“增”增加(2)“衡”通“横”梗塞,不顺(3)“拂”通“弼”辅佐,辅弼。(1)使……坚韧(2)选拔,任用(3)在国外(4)这(5)使……穷困缺乏(6)起,指被任用(7)使……劳累(8)犯错误、犯过失合作探究6、课文连举古代六位名人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作者列举这些人的事例的目的是什么?7、文章的第二、三节分别从哪两方面道理,论述了什么道理?8、第三段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9、第4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10、学了课文,你打算怎样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挫折,使自己的人生之花开得更灿烂、美好,使自己的未来日子更幸福?【答案】6、这些人都经历了苦难磨练,最终都大有作为;说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7、从正、反两面,论述生活磨练、忧患意识关乎个人成才与国家存亡。8、论述了人常常处在困境,才能不断奋发;国家常常没有忧患,则往往会遭至灭亡。即精神上的溃灭必然会导致物质上的灭亡。在论证方法上则运用正反论证,一反一正,为推断出中心论点打下基础。9、最后一段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常处忧患,多受磨难,可以促使人奋发图强,从而得“生”;耽于安乐,庸庸碌碌,可以使人腐败、堕落,从而得“死”。人生是如此,国家的兴盛衰败亦是如此。10、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增长才干,有所作为。拓展延伸11、课文举了几位古代名人成才的例子,你还能举出古今中外类似的事例吗?【答案】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了新中国的历史;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第三课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自主突破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畎亩()傅说()丈夫之冠()胶鬲()拂士()拂乱()【答案】畎亩(quǎn)傅说(yuè)丈夫之冠(guàn)胶鬲(gé)拂士(bì)拂乱(fú)【解析】考查字的注音,平时多积累这里注意“说”读“yuè”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1)父命之()(2)与民由之()(3)威武不能屈()(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5)人恒过,然后能改()(6)衡于虑,而后作()(7)入则无法家拂士()【答案】(1)(教导、训诲)(2)遵循(3)使屈服(4)选拔,任用(5)常常(6)奋起,指有所作为(7)在国内【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课堂活动活动一:结构思路1.本文可以分为几层?是如何划分层次的?【答案】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开头一句,即“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第二层:从“三里之城”到“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第三层:从“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到最后“战必胜矣”。2.说说每层的大意。【答案】第一层:摆出观点,提挈全文。第二层:围绕中心论点,连用两个论据进一步论证。第三层:在前两层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普遍意义。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活动二:质疑合作1.“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案】“道”指施行仁政。“人和”指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而只有施行“仁政”,方能得“人和”,得民心,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2.本文在论证方面的特点是什么?【答案】本文论证的主要特点是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再分别设例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和“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再从道理上论证中心论点。3.本文主要是谈战争,还是谈政治呢?【答案】本文主要是借战争谈政治。孟子借谈战争的取胜条件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得道”),这样才能“多助”,民众才会归顺,而“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长治久安。4.品读课文,句段赏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答案】孟子提出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概念,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同时反映出孟子所说的“仁政”。在比较中立论,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且这两个分句句式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5.说说本文的中心主旨。【答案】.本文论述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活动三:重点突破1.说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文章的在写作上有何特点。【答案】①本文善于运用设喻的方法。从文章末尾来看,孟子虽反对战争,却多次提到战争,这是为了迎合各诸侯的心理所打的比方,以便有机会向诸侯们宣传自己的“仁政”主张。②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语气强烈,具有说服力。③本文析理精微,议论恢宏,气势奔放,阐明引申层层深入,逻辑性很强。同步小测一、积累运用1.下列句中加横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1分)A.池非不深也园林池沼宽畅B.兵革非不坚利也可汗大点兵C.然而不胜者不以木为之者D.攻亲戚之所畔辍耕之垄上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举用,被选拔B.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C.衡于虑,而后作作:发作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在外面,指国外。3.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1分)A.国恒亡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河曲智叟亡以应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国恒亡安能辨我是雄雌则有去国怀乡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1分)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野芳发而幽香5.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1分)A.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百里奚举于市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相与步于中庭C.孙叔敖举于海贤于材人远矣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其一犬坐于前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分)例句:女子之嫁也A.丈夫之冠也B.山川之美,古来共谈C.往之女家D.与民由之7.下面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8.根据画线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2分)人活于世上总要有些信仰,为了心中的道义,有人像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人像____________,有人像_______________。9.文学常识填空。(2分)这两篇短文选自《___________》,孟子,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战国时期___________家。10.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4分)(1)【故事大盘点】孟子及其弟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等。请你再写出两个与孟子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2分)(2)【观点大讨论】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你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可取吗?请说明理由。(2分)二、课内精读(一)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题目。(10分)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妾妇之道(______)(2)无违夫子(______)1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14.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2分)15.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2分)(二)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后面的题目。(10)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百里奚举于市(______)(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____)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8.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的意思。(2分)19.文中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有哪些相似之处?(2分)20.两千多年来,孟子的许多思想一直对后人有着深远影响。请结合实际谈谈本文观点给你的启示。(2分)1.C【解析】A护城河池塘B武器士兵C的D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到2.C【解析】有所作为3.B【解析】A灭亡,没有B所以C这个,判断动词,是D国家,国都4.D【解析】A俱B叛C返5.C【解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于”字的理解。A.B.D三项的“于”都是“在”。C项,在/比。6.A【解析】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例句中的“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A.与例句同;B.助词,的;C.音节助词,不译;D.代词,文中指正道。故选A。7.C【解析】从个人说到国家。8.示例:文天祥所说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李清照所说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解析】开放性语言运用,没有统一答案。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注意例句运用的是比喻修手法,格式人物+名言。9.孟子轲儒家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注意“轲”“儒”字的写法。10.(1)示例:孟母断织、孟子休妻(始作俑者)(2)示例一: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不可取。很多家长这样做只是出于一种跟风心理,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上名校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示例二: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可取。因为名校集中了优质教育资源,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求学更容易成才。【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名人历史故事的积累与识记,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芯片制造的工艺流程
- 项目成本效益分析
- 读《灯光》有感15篇
- 参加军训的心得体会5篇
- 江西省万载县株潭中学高中语文 1 荷塘月色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必修2
- 重阳节主题活动方案-15篇
- 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10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
- 美食节活动策划方案合集9篇
- 2024年春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三节 东方明珠 香港和澳门教学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广州初中地理七年级期末模拟卷1
- 八年级地理期末模拟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晋教版八上全册】
- 统编版语文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字音字形(有答案)
- 2024年文化娱乐产业投资合同3篇
- 机器人课件模板下载
- 《肺癌病人的护理》课件
- 临时工人劳动合同范本(3篇)
-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试题 物理 含答案
- 2024年安防监控系统技术标准与规范
- 办公楼外立面玻璃更换施工方案
- 出生医学证明警示教育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