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富贵不能淫》(过关训练)知识卡片文言文阅读之比较阅读★考点解读: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内容和形式有一定联系的两则或几则文言材料放到一起,让考生分析比较,求同存异,深入理解材料的内涵和本质。这是课内知识达成和课外迁移能力的综合考查,可以“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素质。★设题方式:1.用课内掌握的常见文言用法,解决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中相应的问题;2.比较阅读材料内容、写法、结构及表达方式的异同;3.领悟两个阅读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和情感的异同;4.就比较阅读材料的内容,谈自己的不同体验和感受,或自己从文中所受到的不同启示。★技巧点拨1.初读文言语段,整体把握其主要内容。先浏览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前因后果,分析其关系,以求更准确地理解。2.落实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如在回答词义、句义及用法时,要从与之相关的语句和试题的考查点入手,找准答题的切入点。同时要注意文段的出处、注释、备选项、寻找突破口。这样可以化难为易,事半功倍。3.联系全文,整体分析,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解答时只要努力回忆和运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绝大部分题目是能迎刃而解的。★答题要点课内外文言文对比探究题“审一搜一析一述”四步法:审:仔细审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搜:依据要求从多个语段中搜索相关信息。析:对搜索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比对,确定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述:组织语言进行表述,注意参考分值,条理清晰(分条作答)。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A.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B.必先/苦其心志C.人/恒过,然后/能改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二、句子默写2.直接性默写填空《富贵不能淫》(1)一怒而诸侯惧,。(2),,无违夫子!(3),,行天下之大道。(4)得志,;不得志,。(5),,。此之谓大丈夫。3.根据提示默写填空。(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三要素的句子是:,。(2)《富贵不能淫》通过景春与孟子对大丈夫的理解,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要“,,”的观点。(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经受磨炼的好处,最后得出了“,。”的中心论点。(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4.理解性默写填空。《富贵不能淫》。(1)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当具备的道德操守是“,,”。(2)文中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思相同的句子是“,;,”。三、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B.丈夫之冠冠:帽子C.父命之命:教导、训诫D.威武不能屈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6.下面各项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一怒而诸侯惧/夺而杀尉B.与民由之/公将鼓之C.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必有我师焉D.以顺为正者/称善者久之7.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孟子译注》。孟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B.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他运用反问句,还运用“诚”加重语气,说明他对这个观点是有疑问的。C.孟子用“妾妇之道”来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来说明他们顺从主上,追求名利,不是真正的君子。D.反驳景春的观点后,孟子从正面提出了自己心中的大丈夫的标准。(二)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题目。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妾妇之道()(2)无违夫子()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11.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12.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三)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甲】富贵不能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译注》)【乙】从容就义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13.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独行其道 B.其真无马邪?C.河伯始旋其面目 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14.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
)A.贫贱不能移(移动) 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 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15.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16.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7.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中考真题(一)(2022·广西玉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富贵不能淫《孟子》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乙】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诚实B.丈夫之冠也
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C.非淡泊无以明志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D.将复何及
何及:怎么来得及2.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公孙衍、张仪这两个人是怎么成为大丈夫的呢?B.贫贱不能移——生活贫穷和地位卑贱都不能让他改变自己的节操和追求。C.俭以养德——用俭朴节约的生活方式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D.非宁静无以致远——做不到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就无法实现人生的远大目标。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进还是退,无论是受到金钱的诱惑、贫贱的困扰,还是面临暴力的威胁,都始终践行“仁、礼、义”的准则,孟子认为这样的人才是大丈夫。B.景春认为纵横家公孙衍和张仪是大丈夫,因为他们权倾天下,令人敬畏,还可以左右时局,为天下守太平。孟子的阐释意在反驳景春的观点,维护传统礼义。C.诸葛亮勉励后辈努力继承和践行“君子之行”,尤其要守住“宁静”之心,明确追求之志,勤于学习成才。D.诸葛亮写这封信,目的在于告诫儿子要力戒“淫慢”“险躁”,珍惜时光,“励精”“治性”,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二)(2023·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教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选自《周亚夫军细柳》)【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替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背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编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丙】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富贵不能淫》)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军士吏被甲
被:(2)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日
兵:(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5.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闻天子之诏A.已而之细柳军 B.皆布衣之士也C.称善者久之 D.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7.【甲】文中周亚夫被汉文帝称为“真将军”,是因为他。【乙】文中唐雎能够不辱使命,是因为他。周亚夫和唐雎都彰显了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特点。8.下面对【甲】【乙】两文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对周亚夫言行的正面描写较少,只“介青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一处却如画龙点睛,使周亚夫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B.【乙】文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一句,掷地有声,表现出唐雎鲜明的个性。C.【甲】【乙】两文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写汉文帝与秦王,目的是与周亚夫和唐雎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周亚夫和唐雎的“大丈夫”形象。D.【甲】【乙】两文都能从多角度刻画和丰富人物形象,展现周亚夫和唐雎为国担当的英雄风采,场面描写有声有色,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三)(2021·辽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乙】崔杼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戟既①在脰②,剑既在心,维③子图之也。”晏子曰:“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④吾以利而倍⑤其君,非义也。曲刃钩之直兵摧之婴不革⑥矣。”崔杼将杀之,或曰:“不可!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从而杀之,不可以为⑦教矣。”崔子遂舍之。(选自《晏子春秋》,有改动)【注释】①既:即。便。②脰(dòu):颈。③维:语气词,不译。④回:转变,改变。⑤倍:通“背”,背坂。⑥革:改变。⑦为:算作。算是。9.选出下列句了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崔杼谓晏子曰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周敦颐《爱莲说》)B.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C.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D.以顺为正者
策之不以其道(韩愈《马说》)10.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得志,与民由之。(2)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1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曲刃钩之直兵摧之婴不革矣12.【乙】文中的晏子就是【甲】文孟了所说的“大丈夫”,请结合【乙】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述理由。13.【甲】文孟子用“”作类比,指出公孙衍和张仪的本质;【乙】文崔杼释放晏子的主要原因,是有人告诉他晏子是“”。(用文中原句回答)(四)(2021·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滕文公下》)【乙】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①袂②辑屦③,贸贸然④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选自《礼记·檀公》)【注释】①蒙:掩蔽。②袂(mèi):衣袖,袖子。③辑屦(jíjù):趿(tā)拉着鞋。④贸贸然:眼睛昏花的样子。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2)黔敖左奉食,右执饮1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行天下之大道。(2)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16.【乙】文中的事例能否作为【甲】文“贫贱不能移”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五)(2021·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孟子》)【乙】齐大饥①,黔敖②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③,贸贸然④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⑤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节选自《礼记·檀弓》)【注】①饥:饥荒。②野敖:齐国富商。③蒙袂(mèi)辑屦(jù):用袖子遮着脸,趿拉着鞋。④贸贸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⑤从:跟着,追着。1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必敬必戒(戒:谨慎)B.威武不能屈(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C.以待饿者而食之(食:食物)D.黔敖左奉食(奉:同“捧”,端着)1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顺为正者
②以至于斯也
③往之女家
④曾子闻之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C.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19.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得志,与民由之。(2)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2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破中有立,孟子首先反驳了景春的观点,然后提出了“大丈夫”的具体标准。B.甲文中孟子的观点为人们广泛认同,后代无数仁人志士,都可视为这一观点的践行者。C.乙文中曾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到了快要饿死的地步,也可以吃“嗟来之食”。D.乙文中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可以证明甲文中“贫贱不能移”的观点。中考模拟一、课内阅读(一)(2023·天津河东·统考一模)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下面小题。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真正,确实B.丈夫之冠也
冠:冠礼C.父命之
命:教导,训诲D.与民由之
由:遵从2.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一怒而诸侯惧B.往之女家C.居天下之广居D.富贵不能淫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景春使用反问句提出观点,一个“诚”字加重肯定语气,可见景春对张仪、公孙衍的歆羡和崇拜。B.孟子同样使用反问句直接反驳,表明自己态度,对景春的观点进行否定,也包含对张仪、公孙衍之流的不屑和鄙视。C.孟子用“妾妇之道”作比,指出张仪、公孙衍不过是顺从君王的意志,没有独立人格和独立判断善恶、是非的标准。D.孟子面对景春提出的观点,先“破”后“立”,最终从侧面提出自己心中的“大丈夫”的三个标准。(二)(2023·山东济南·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富贵不能淫孟子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焉:怎么,哪里 B.以顺为正
正:正义C.居天下之广居
居:居住 D.富贵不能淫
淫:使……惑乱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安居而天下熄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B.以顺为正者
吾妻之美我者C.丈夫之冠也
汝之不惠D.以顺为正者
卷石底以出6.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先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再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B.孟子用“妾妇之道”类比,指出张仪他们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C.孟子针锋相对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D.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二、对比阅读(一)(2023·广东·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富贵不能淫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往之女家(2)与民由之(3)富贵不能淫8.把下面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乙)苏武牧羊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9.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的意思。(1)白单于(2)乃幽武10.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11.结合文本,说说苏武符不符合孟子在甲文中所说的大丈夫的标准?(二)(2023·辽宁锦州·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富贵不能淫》)【乙】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②,使为书招张世杰③。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厓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注释】①弘范:即张弘范,元初大将。②厓山:山名。③张世杰:宋末抗元名将,民族英雄。12.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与民由之:
(2)此之谓大丈夫:(3)使为书招张世杰:
(4)天祥对曰:1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A.行天下之大道/策之不以其道(《马说》)B.不得志/寻向所志(《桃花源记》)C.以客礼见之/必以情(《曹刿论战》)D.可乎/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2)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15.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照应了【甲】文中的哪句话?(三)(2023·四川成都·统考二模)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甲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富贵不能淫》)乙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1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丈夫之冠
冠:行冠礼 B.与民由之
由:遵从C.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益处 D.所识穷乏者得我
得:同“德”,品德1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顺为正者
投以骨 B.呼尔而与之
妻妾之奉C.得之则生
入则无法家拂士 D.乡为身死而不受
天子为动19.对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A.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端正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B.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施行天下最宏大的主张‘义’。C.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端正的位置‘礼’上,施行天下最宏大的主张‘义’。D.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20.下列对甲乙两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在文末明确提出观点。甲文明确提出了衡量是否为“大丈夫”的三条标准;乙文对接受了万钟的原因归结为失掉了是非之心。B.甲乙两文论证思路不同。甲文先驳斥对方观点,再提出自己的观点:乙文先肯定不食嗟来食的行为,再分析某些人接受万钟的原因,从而得出“失其本心”的结论。C.甲乙两文都用对比论证。甲文将“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进行对比;乙文则将乞丐坚守本心的行为和某些人丢失本心的行为进行对比。D.甲乙两文都充分体现了孟子雄辩的特点。甲文以反问发端,显出语气的果断坚决;乙文中三次提到“乡为身死而不受”,层层推进,气势非凡。(四)(2023·北京门头沟·统考二模)阅读两篇短文,完成各题。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富贵不能淫《孟子》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2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香远益清
受益匪浅B.甚爱牡丹
幸甚至哉C.花之君子
往送之门D.富贵不能淫
淫雨霏霏2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甲】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翻译: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该是有很多了。理解:本句感叹世人对功名利禄的追求,表现了作者坚持原则、洁身自好的品性,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的无奈与失望。【乙】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翻译:把顺从作为准则,这是妾妇之道。理解:孟子用妾妇之道对比公孙衍、张仪之行为,挖苦他们曲意逢迎,无自己的原则。23.根据两篇短文及下面古诗,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内容。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托物言志”是诗文常见的写作手法。周敦颐借莲花“”的特点,体现自己不被污浊环境所沾染的傲骨;王冕用墨梅“”的特点代指自身的人格志向。两位作者都通过对花的描写,表现了的品格。(五)(2023·江苏泰州·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富贵不能淫》)【乙】单于使卫律召武①受辞。武谓惠②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③并咽之,数日不死。(班固《汉书·苏武传》)【丙】子思④居于卫,缊袍无表⑤,二旬⑥而九食。田子方闻之,使人遗狐白之裘,恐其不受,因谓之曰:“吾假人,遂忘之;吾与人也,如弃之。”子思辞而不受,子方曰:“我有子无,何故不受?”子思曰:“伋闻之,妄与不如弃物于沟壑,伋虽贫也,不忍以身为沟壑,是以不敢当也。”(刘向《说苑·立节》)【注解】①武:苏武,西汉时期出使匈奴,被扣留。②急:常急,苏武的副使。③旃毛:毡子毛。④子思: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孙。⑤缊袍无表:指衣着破旧。⑥旬:每旬为十天。24.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①与民由之()
②与旃毛并咽之()③使人遗狐白之裘()
④吾假人()(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居天下之广居
何陋之有(《陋室铭》)B.不忍以身为沟壑
静以修身(《诫子书》)C.二旬而九食
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D.因谓之曰
因曰:“我亦无他……”(《卖油翁》)25.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两处)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2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27.【甲】文中孟子主张的大丈夫精神,是不少仁人志士在面对外部压力时坚守的道义。请结合【乙】【丙】两文分析这种精神在苏武和子思身上的体现。(六)(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一模)语文课堂开展“心怀家国情,不改报国志”专题阅读,请完成下面小题。【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乙】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激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要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丙】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酶?何故怀瑾握瑜而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28.下列对诗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朝”“夕”写出了贬谪速度之快,“路八千”则写出了贬谪之地之远,写出了诗人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境遇和丙文中被发行吟的屈原颇为相似。B.颔联中交代了被贬的原因,照应了诗歌的上联,明确写出了诗人的态度和选择,并表达出对命运变化的愤怒,与见放的屈原同样表达出对朝廷的不满。C.颈联描写了诗人前行之路中的景物,“横”“拥”描写了道路的坎坷,此句与李白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D.尾联是对自己的侄儿说的话,表达了作者坦然面对自己命运的清醒,同时表达了自己为朝廷尽忠之心,与屈原的“虽九死而不悔”的决绝之心如出一辙。2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父命之
(2)富贵不能淫(3)颜色憔悴
(4)被发行吟30.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32.请结合甲文中的颔联和丙文中的画横线的句子,谈谈作者们相似的境遇和感情。33.从《孟子》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个角度出发,结合两篇诗文谈谈你对韩愈和屈原的“志”的理解。(七)(2023·江苏泰州·统考一模)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即事(其一)夏完淳(明)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缟素酬家国①,戈船决死生!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注】①酬家国:报家国之仇。家仇,指作者的父亲夏允彝于1645年兵败,投水殉国。国仇,指明朝灭亡。【乙】夏完淳,字存古,华亭人。年十六,从其师陈子龙起兵太湖。子龙战败,完淳走吴易军为参谋。易败,复与吴圣兆连谋反正,被执至留都。叛臣洪承畴欲宽释之,谬曰:“童子何知?岂能称兵叛逆?误堕军中耳。归顺,当不失官。”完淳厉声曰:“吾当闻洪亨九①先生本朝人杰,嵩山、杏山之战,血溅章渠。先皇震悼褒?感动华夷。吾当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承畴无以应,惟色沮而已。时完淳妇翁②职方主事钱栴同在讯,气稍不振,完淳厉声曰:“今与公慷慨同死,以见陈公于地下,岂不亦奇伟大丈夫乎哉!”栴遂不屈,与完淳同死,完淳时年十八。(选自《皇明四朝成仁录》)【注】①洪亨九:指洪承畴。②妇翁:指妻之父。【丙】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富贵不能淫》)34.(1)下列关于【甲】诗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复楚”“亡秦”运用了项羽、刘邦(或陈胜、吴广)等秦末起义军灭秦的典故,开篇定下全词悲壮激越的基调。B.颈联写作者穿着黑色丧服,决心为国雪耻,为父报仇,驾着坚固的战船,在烟波浩渺的太湖里与敌人决一死战。C.尾联以景结情,更使诗意开阔,仿佛可见诗人的复国之志和家国之恨糅合在一起,浩然之气充塞于天地之间。D.本诗一三联直抒抗敌复国之志,二四联描写雄豪悲壮之景,情景交融,形成诗歌颇具特色的连环映带的气韵。(2)请赏析颔联“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35.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①与民由之()②往之女家()③从其师陈子龙起兵太湖()④被执至留都()(2)下列各项与例句中的“以”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承畴无以应A.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B.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C.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D.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36.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限停两处。时完淳妇翁职方主事钱栴同在讯37.翻译文中划线句。(1)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2)丈夫之冠也,父命之。38.请结合【甲】【乙】内容分析:【丙】段中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夏完淳身上是如何体现的?(八)(2023·北京西城·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甲】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乙】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以上两篇均选自《孟子译注》)3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与民由之
由此及彼
听天由命B.为宫室之美
以顺为正者
勿以善小而不为
助人为乐C.所识穷乏者得我
不得志
有失必有得
得天独厚D.是亦不可以已乎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是可忍,孰不可忍
年年如是40.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翻译:不只是贤能的人用心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每个人只要用心都能做到。理解:这里的“是心”是指用心专一。孟子认为,只要用心专一,竭尽全力,人人都能做到舍生取义。【乙】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翻译:(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理解:这里的“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孟子认为大丈夫首先要做到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41.根据两篇选文及下面两则材料,补全后面语段中横线上的内容。【材料一】律①曰:“苏君②,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取材自《汉书•苏武传》)【材料二】丞相孛罗③等召见于枢密院,天祥入长揖。欲使跪,天祥曰:“南之揖,北之跪,予南人行南礼,可赘跪乎?”孛罗叱左右曳之地,或抑项,或扼其背,天祥不屈。(取材自《宋史纪事本末》)注:①[律]指卫律,人名。②[苏君]与下文的“武”同指苏武。③[孛罗]人名,元丞相。从《富贵不能淫》中我们了解了孟子对于“大丈夫”的看法。根据孟子的观点,《鱼我所欲也》中的乞人是大丈夫,因为他宁可饿死也不食嗟来之食,做到了“”;苏武是大丈夫,因为他,做到了“”;文天祥是大丈夫,因为他,做到了“威武不能屈”。这些人是真正的大丈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富贵不能淫》(过关训练)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A.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B.必先/苦其心志C.人/恒过,然后/能改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答案】D【详解】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D.通过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所以”表示通过这种途径,才能达到“动心忍性”的状态,中间应断开;“曾益”是动词,增加。“其所不能”是“他所不具备的能力”的意思。其中“其”是代词,指他。应划分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故选D。二、句子默写2.直接性默写填空《富贵不能淫》(1)一怒而诸侯惧,。(2),,无违夫子!(3),,行天下之大道。(4)得志,;不得志,。(5),,。此之谓大丈夫。【答案】安居而天下熄往之女家必敬必戒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与民由之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熄、戒、淫、贫贱、威武”等字词的正确书写。3.根据提示默写填空。(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三要素的句子是:,。(2)《富贵不能淫》通过景春与孟子对大丈夫的理解,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要“,,”的观点。(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经受磨炼的好处,最后得出了“,。”的中心论点。(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答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详解】考查对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淫、贱、威、武、曾”这几个字的写法。4.理解性默写填空。《富贵不能淫》。(1)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当具备的道德操守是“,,”。(2)文中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思相同的句子是“,;,”。【答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详解】本题中“淫”“贱”“威武”“屈”等是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三、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B.丈夫之冠冠:帽子C.父命之命:教导、训诫D.威武不能屈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6.下面各项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一怒而诸侯惧/夺而杀尉B.与民由之/公将鼓之C.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必有我师焉D.以顺为正者/称善者久之7.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孟子译注》。孟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B.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他运用反问句,还运用“诚”加重语气,说明他对这个观点是有疑问的。C.孟子用“妾妇之道”来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来说明他们顺从主上,追求名利,不是真正的君子。D.反驳景春的观点后,孟子从正面提出了自己心中的大丈夫的标准。【答案】5.B6.A7.B【分析】5.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冠:行冠礼。故选B。6.A.表顺接;B.之:代词,指正道/补充音节、不译;C.焉:怎么,哪里/兼词,于此;D.者: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表句中停顿;故选A。7.B.运用反问句,还运用“诚”加重语气,说明景春对自己的观点是深信不疑的。故选B。【点睛】参考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大志、作为、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能算是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的意愿!”把顺从作为准则,这是妇女之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二)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题目。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妾妇之道()(2)无违夫子()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11.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12.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答案】8.方法违背9.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10.富贵不能惑乱他的心,贫贱不能动摇他的节,威武不能屈服他的志。这才叫做大丈夫!11.“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12.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分析】8.(1)句意:妇女遵循的准则。道:方法。(2)句意:不要违背你的丈夫的意愿。违:违背。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本句的意思是: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大志、作为、气节的男子吗?因此断为: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10.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淫、移、屈,使动用法,使……迷惑,使……感到改变,使……屈服;谓,叫做。1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说明“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孟子则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孟子心目中真正的大丈夫表现应该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能够做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才是“大丈夫之道”。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孟子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嫁时要遵从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古人认为,妻道如臣道。臣对于君,当然也应该顺从,但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如果君行不义,臣就应该劝谏。但是公孙衍、张仪之流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因此,不过是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他们缺少“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的表现,缺少“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即以天下太平为己任的标准,因此算不上大丈夫。【点睛】参考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大志、作为、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能算是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的意愿!”把顺从作为准则,这是妇女之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三)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甲】富贵不能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译注》)【乙】从容就义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13.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独行其道 B.其真无马邪?C.河伯始旋其面目 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14.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
)A.贫贱不能移(移动) 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 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15.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16.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7.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答案】13.B14.A15.D16.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17.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解析】13.A、C、D三项中的“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它)的”或“他(她,它)们的”;B项,“其”是副词,表示反诘,译为“岂,难道”;故选B。14.A项,“贫贱不能移”的意思“贫贱不能使我动摇节操”。“移”在这里是“动摇”的意思。故选A。15.D.有误,描写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敬佩之情,从而突出了文天祥强烈的爱国热情。故选D。16.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字词:“孰”,哪里;“再”,两次。17.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理解句子意思,分析出文天祥的相关行为即可。甲文中孟子认为,大丈夫应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意思是说: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动摇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从文天祥被俘后的行为来看,他面对着元军高官厚禄,没有丝毫的动心,临死前毫不畏惧,从容赴死,正是这句话中“威武不能屈”的具体表现。【点睛】参考译文:(甲)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乙)文天祥将被押出监狱前,就写下遗书自我总结,桂在衣带间。那文词写着:“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因为)已经尽了人臣的责任,所以达成了仁德。读古代圣贤的书,所学的(不是成仁取义的事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就没有愧疚了!”(他被)押过集市时,精神得意,如往常一样。围观的人多得像一道墙。即将受刑时,他不慌不忙地向执刑的官吏说:“我的事都已经做完了。”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让行刑停止,到达时(文天祥)已经死了。看到、听到的人,没有不伤心流泪的。中考真题(一)(2022·广西玉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富贵不能淫《孟子》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乙】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诚实B.丈夫之冠也
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C.非淡泊无以明志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D.将复何及
何及:怎么来得及2.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公孙衍、张仪这两个人是怎么成为大丈夫的呢?B.贫贱不能移——生活贫穷和地位卑贱都不能让他改变自己的节操和追求。C.俭以养德——用俭朴节约的生活方式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D.非宁静无以致远——做不到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就无法实现人生的远大目标。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进还是退,无论是受到金钱的诱惑、贫贱的困扰,还是面临暴力的威胁,都始终践行“仁、礼、义”的准则,孟子认为这样的人才是大丈夫。B.景春认为纵横家公孙衍和张仪是大丈夫,因为他们权倾天下,令人敬畏,还可以左右时局,为天下守太平。孟子的阐释意在反驳景春的观点,维护传统礼义。C.诸葛亮勉励后辈努力继承和践行“君子之行”,尤其要守住“宁静”之心,明确追求之志,勤于学习成才。D.诸葛亮写这封信,目的在于告诫儿子要力戒“淫慢”“险躁”,珍惜时光,“励精”“治性”,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答案】1.A2.A3.B【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A.“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的意思是: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诚:副词,真正,确实。不是“诚实”。故选A。2.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A.语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中,是:这;焉:怎么;得:能够。句意是:这(他们)怎么能够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不是“公孙衍、张仪这两个人是怎么成为大丈夫的呢?”故选A。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B.从“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意思是: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平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由此可知,公孙衍和张仪不是“令人敬畏”,而是让人感到恐惧害怕,“安居而天下熄”也不能说是“为天下守太平”。故选B。【点睛】参考译文:【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平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乙】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二)(2023·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教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选自《周亚夫军细柳》)【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替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背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编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丙】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富贵不能淫》)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军士吏被甲
被:(2)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日
兵:(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5.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闻天子之诏A.已而之细柳军 B.皆布衣之士也C.称善者久之 D.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7.【甲】文中周亚夫被汉文帝称为“真将军”,是因为他。【乙】文中唐雎能够不辱使命,是因为他。周亚夫和唐雎都彰显了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特点。8.下面对【甲】【乙】两文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对周亚夫言行的正面描写较少,只“介青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一处却如画龙点睛,使周亚夫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B.【乙】文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一句,掷地有声,表现出唐雎鲜明的个性。C.【甲】【乙】两文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写汉文帝与秦王,目的是与周亚夫和唐雎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周亚夫和唐雎的“大丈夫”形象。D.【甲】【乙】两文都能从多角度刻画和丰富人物形象,展现周亚夫和唐雎为国担当的英雄风采,场面描写有声有色,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答案】4.被:同“披”,穿着;兵:兵器;谢:道歉5.B6.(1)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进入军营。(2)但安陵国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只因为有先生您啊!7.信守军规、从严治军(忠于职守)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临危不惧、机智果敢)威武不能屈8.C【解析】4.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可结合句意推断词义。(1)句意:官兵都穿戴盔甲。被:同“披”,穿着;(2)句意: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兵:兵器;(3)句意: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谢:道歉。5.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例句“不闻天子之诏”中的“之”是助词,可译为“的”;A.动词,到,往;B.助词,的;C.结构助词,虚指,无实义;D.结构助词,用于主谓结构之间,不译。故选B。6.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句中注意重点字词“居(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无何(不久),至(到)”要理解正确;(2)句中要注意重点词“而(但),以(凭借),徒(只),以(因为)”要理解正确。7.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与把握人物形象。结合【甲】文“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可知,军中戒备森严,可见周亚夫治军严谨;结合“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可知,即使皇帝到了军营,没有将军的军令也不得入营,可见周亚夫治军恪尽职守,令出如山;结合“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可知,皇帝进了军营也必须按照将军的军令下马徐行,且周亚夫也只以军礼参见他,可见周亚夫治军坚持原则、刚正不阿、不取悦君主;据此可知,周亚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物理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第四节第五节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 上海市嘉定区 2024-2025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无答案)
- 幼儿园教研学期工作计划的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
- 教育机构的心理安全与应急预案计划
- 电商仓储租赁合同三篇
- 艺术教育中的性别平等实践计划
- 十一月中旬执业医师资格资格考试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练习卷(附答案)
- 知识产权转让委托合同三篇
- 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整治措施计划
- 加强语文素养提升计划
- 老年友善医院创建汇报PPT
- 护理部防跌倒、坠床护理评价表
- 生死守望:我是中国护士
- 与小三断绝协议书
- 典型事例综合素质评价范文六篇
- 电力用油中颗粒污染度测量方法
-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 2016春季高考英语真题
-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卷(含答案)
- 高中心理健康《情绪调适》愤怒情绪的建设性表达 课件
- 拟与用工单位签订的劳务派遣协议文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