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四
整本书阅读内容梳理与阅读指导《乡土中国》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是一本社会学研究的经典之作。很多人了解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形态,就是通过《乡土中国》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对高中生而言,《乡土中国》的阅读量并不大,不到7万字,是典型的“大家小书”。一、整体阅读(一)全书内容提要
从标题入手了解全书内容。标题,是书的核心、书的眼睛、书的命脉,了解标题是深入认知的第一步。从汉字的字形切入,结合其本义和引申义,分析“乡(鄉)”与“土”的内涵,便可明确《乡土中国》的研究领域和基本思想。
从目录入手了解全书内容。目录呈现了章节关键词,是全书的骨架,是书名的重要分解与内涵细化,借助目录,可以为本书梳理提纲,了解全书内容提要。[阅读自测]
《乡土中国》由多少篇文章组成?主要分为几部分内容?请概述这几个部分的内容。
[答题示例]
在《乡土中国》中,作者把乡土中国看作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中国的事实来说明乡土社会的特性。全书由14篇文章组成(《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每一篇文章之间相互联系,层层深入,主要可以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中国社会的基层,乡土社会的基本特色,人与人之间基本的交流方式,文字与乡土社会的关系;第二,乡土社会的格局特色,乡土在这种格局中秩序如何维持;第三,乡土社会的统治特色,主要有横暴权力、同意权力、教化权力与时势权力。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
①乡土社会总论。这部分包含《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三个章节。《乡土本色》由“土气”切入,指出中国的乡土社会是一个封闭的熟人社会;《文字下乡》和《再论文字下乡》指出,在封闭的乡土社会里,信息传播和经验传授都不具有空间与时间上的阻隔,也就不需要文字作为记录信息、传播信息的工具,从而得出了“文字无从下乡”的观点,是对第一章《乡土本色》的延伸。
②乡土社会的格局特征与社会秩序。这部分包含了《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四个章节,分别对应“差序格局”“道德人伦”“家庭家族”“男女有别”四组关键词。《差序格局》介绍了乡土社会以私人为中心,如波纹一般往外推的同心圆式的社会格局,在这个格局里,人人以“己”为中心,以血缘亲疏作为区分的标准,形成人际关系网络。以“差序格局”为基础,乡土社会的道德观念也注重“由己外推”“克己复礼”,重视私人关系的维护而缺乏团体意识;家庭中,父子是主轴,夫妻是配轴,家是长期绵续性的事业社群;事业的经营需要纪律来维持,需要稳定的环境,因而排斥具有破坏和创造作用的感情,夫妻之间往往相敬如宾却感情淡泊。
③乡土社会的统治特色。这部分包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七个章节,围绕“礼治与无讼”“社会权力”“血缘和地缘”“从欲望到需要”四组关键词展开论述。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乡土社会中的人们自觉遵守礼治秩序,却排斥法治,视诉讼为洪水猛兽;违法不见得是败类,失礼往往被视为败类。“社会权力”对应的章节有《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和《名实的分离》,分别介绍了“横暴权力”“同意权力”“教化权力”“时势权力”四种权力类型,其中“教化权力”是安定的乡土社会中最常见的。《血缘与地缘》从“血缘”和“地缘”入手,讨论乡土社会的商业发展——血缘社会讲究人情,人与人之间忌讳算账,发展商业无从谈起;地缘是血缘的投影,无血缘的外边人难以插入原有的社群,但却为商业的发展提供可能。《从欲望到需要》对比分析了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主要表现、行为支配方式、行为特征、存在形式和社会特点,指出了乡土社会向现代化蜕变的趋向,即从“欲望”走向“需要”。(二)大纲小目梳理
《乡土中国》作为阅读社科学术著作入门之典范,对于高中生来说,需要化繁为简,把一本厚书读成薄书,可通过粗读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概括每章要点,并加以整合归纳,形成总体印象。[阅读自测]
《乡土中国》共有14章,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乡土社会的特点,请加以梳理整合概括。
[答题示例]
《乡土中国》每章梳理整合概括:
①《乡土本色》。该章是全书的总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这一章中,费孝通将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土性的,这“乡土性”带有三方面特点:其一,“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其二,不流动性;其三,熟人社会。这一章描述了中国社会的基层,同时也是全书的基础,后文“差序格局”、礼俗社会之根源,都在于此“乡土性”。
②《文字下乡》与《再论文字下乡》。乡土社会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文字是人和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到阻隔的产物,但在乡土社会中,“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文字下乡》说的是传情达意的空间之隔,《再论文字下乡》则说的是时间之隔,包括个人的今昔之隔和社会的世代之隔。由于乡土社会是一个生活很安定的社会,一个人所需记忆的范围本来就很狭窄;而同一生活方式的反复重演,也使得语言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而无须文字。
③《差序格局》。从《差序格局》到《男女有别》,讲的是家、国、天下三者的伦常关系在社会学上的意义。“差序格局”是费孝通提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学和人类学观点,指的是由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所决定的有差等的次序关系。中国人独特的“私”的个性,造就了中国独特的“差序格局”。
④《家族》与《男女有别》。这两章讲的都是中国传统感情定向的问题。在西洋,家庭是团体性的社群,这个社群能经营的事务很少,主要是生儿育女。但在中国的乡土社会中,家并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可以沿着父系这一方面扩大。当其扩大成为氏族和部落时,其功能显然不只是生育,而且还赋有政治、经济、宗教等复杂的功能。
⑤《礼治秩序》与《无讼》讨论乡村社会中人们如何基于宗法制家庭的感情进行道德判断和约束。乡土社会治理方式是“人治”而不是“法治”。“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在乡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关系的调节不是靠法律来调节,而是靠“礼”这种社会规范来调节。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它正是与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相互配合适应的,通过不断重叠、蛛网式的社会关系网络影响到其他人,进而在整个社会营造一种合适的统治秩序。
⑥《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和《名实的分离》,讲的是四种权力。关于乡土中国的权力结构,该书在这三章中分别加以阐述。费孝通认为社会权力共有四种形式:一是在社会冲突中所发生的横暴权力;二是在社会合作中所发生的同意权力;三是在社会继替中所发生的长老权力;四是在社会变迁中所发生的时势权力。
⑦《血缘和地缘》。本章从“血缘社会”出发,指出血缘是由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而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是契约社会的基础。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也是社会史上的一个大转变。
⑧《从欲望到需要》。本章深入细致地阐释了“欲望”和“需要”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分析了从欲望到需要的过程,是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进一步理清了时势权力与长老权力的差别。在乡土社会人可以靠欲望去行事,而在现代社会中欲望并不能作为人们行为的指导,于是产生“需要”,因之有了“计划”,从欲望到需要是社会变迁中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三)理清论证思路
《乡土中国》14章,每一章都有一个“分论点”,诸多“分论点”汇聚并支撑起层级更高的主旨论点。通过粗读每一章的核心概念和主要观点,理清各章论证的过程,概括每章各层次大意,也就能对概念、判断、推理及分析的过程有总体了解。
[阅读自测]《乡土中国》中是如何论证“中国乡土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这一问题的?
[答题示例]
作者论证这一问题,并不是直接提出问题,而是从人们熟悉却未必关注的现象说起。书中先谈乡下人的“土气”,接着引向对中国传统社会小农经济完全要依靠土地这一现象的描述,导出一个论点:因为“土”的滋养,才有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有了聚村而居、与世无争的传统生活,有了生生不息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又作理论升华,论证乡土社会结构为何是稳定的。最后才引申出一个重要的学术论点,指出乡土社会“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从作者论证这一问题可以看出,《乡土中国》在貌似平易的叙说中层层推进论述,入情入理。阅读这样的学术论著,提炼把握“分论点”和“主旨论点”,把整本书论证的脉络梳理清楚,不仅利于理解全书,自己也得到了锻炼,从中学到如何让思维和表述更有条理,更讲逻辑。
[阅读自测]请梳理第二章《文字下乡》的论证思路,并用一句话概括出第二章的主旨。
[答题示例]
第二章《文字下乡》的论证思路:1~2段,抛出问题——乡下人是否为“愚”;3~5段,用事例说明因为所接触的环境不同,知识涉及的方面也不同,乡下人不是真“愚”;6~12段,提出乡土社会“面对面的社群”的概念以及文字在乡土社会的缺陷;13~18段,论述乡土社会有比文字更好的表达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方式;19段,如果乡土社会不变,文字没有必要下乡。
主旨:乡土社会空间紧密导致文字多余。二、细读探析
“粗读”之后,就进入了“细读”。作者在文章中借助概念这一工具,将社会事实、社会现象加以概念化、抽象化,概括得精当、精确和精准,深入浅出,形象生动。我们通过细读,主要是分析性细读,对这些概念加以探究。(一)梳理关键概念
“细读”时最要紧的,是“抓概念”。在论述文中,把某些现象或者事物所体现的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说法”(往往是某一个词句),这就是概念。概念体现了文章的主要观点、思想、态度、情感,是作者主要的表达对象和论述内容,一般为动词、名词、形容词,具有简洁精练的特点。
比如,《乡土中国》中就有“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礼治秩序”“无为政治”等概念,“细读”时要作为重点去“抓”。即通过“细读”,留意并把握概念。碰到概念,就要停留一下,琢磨以下几点:这些概念是在哪些部分、什么“语境”中提出的,其内涵如何,属于一般概念还是核心概念,以及作者是如何围绕概念展开分析的,等等。同时圈划文章中的疑难概念或疑难语句加以探究,可以采用阐释法、替换法、联想法、类比法等方法,写出自己探究时的想法,以深入理解概念内涵,把握作者观点。
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词第三章《再论文字下乡》第3段所谓象征体系中最重要的是“词”。“词”是人类特有的象征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词可以外化为“语言”“文字”两种形式,语言诉诸无形的声音,文字诉诸有形的符号。第7段但是词却不一定要文。文是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符号,就是字。词不一定是刻出来或写出来的符号,也可以是用声音说出来的符号——语言。全书概念梳理表格:(部分)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差序格局第四章《差序格局》第7段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差序格局”是中国乡土社会的一种社会格局。特点是:(1)个体是其社会影响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差序格局第四章《差序格局》第9段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2)圈子范围大小依据中心势力的厚薄决定,具有伸缩能力;(3)每个人在某时某地动用的圈子不同。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差序格局第四章《差序格局》第9段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一般的。……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2)圈子范围大小依据中心势力的厚薄决定,具有伸缩能力;(3)每个人在某时某地动用的圈子不同。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差序格局第四章《差序格局》第9段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2)圈子范围大小依据中心势力的厚薄决定,具有伸缩能力;(3)每个人在某时某地动用的圈子不同。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差序格局第四章《差序格局》第11段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2)圈子范围大小依据中心势力的厚薄决定,具有伸缩能力;(3)每个人在某时某地动用的圈子不同。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差序格局第四章《差序格局》第11段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2)圈子范围大小依据中心势力的厚薄决定,具有伸缩能力;(3)每个人在某时某地动用的圈子不同。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差序格局第四章《差序格局》第12段伦重在分别……伦是有差等的次序……这个人和人往来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就是一个差序,也就是伦。(2)圈子范围大小依据中心势力的厚薄决定,具有伸缩能力;(3)每个人在某时某地动用的圈子不同。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团体格局第四章《差序格局》第4段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团体格局”是西方社会生活中人与人关系的一种格局。特点是:(1)团体由个体组成;(2)个体对团体的关系相同,事先规定团体中的组别或等级分别;(3)团体界限分明。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团体格局第四章《差序格局》第4段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我说西洋社会组织像捆柴就是想指明: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得分清楚。“团体格局”是西方社会生活中人与人关系的一种格局。特点是:(1)团体由个体组成;(2)个体对团体的关系相同,事先规定团体中的组别或等级分别;(3)团体界限分明。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团体格局第四章《差序格局》第4段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团体中有组别或等级的分别,那也是先规定的。我用捆柴来比拟,有一点不太合,就是一个人可以参加好几个团体,“团体格局”是西方社会生活中人与人关系的一种格局。特点是:(1)团体由个体组成;(2)个体对团体的关系相同,事先规定团体中的组别或等级分别;(3)团体界限分明。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团体格局第四章《差序格局》第4段而好几扎柴里都有某一根柴当然是不可能的,这是人和柴不同的地方。我用这譬喻是在想具体一些使我们看到社会生活中人和人的关系的一种格局。我们不妨称之作团体格局。“团体格局”是西方社会生活中人与人关系的一种格局。特点是:(1)团体由个体组成;(2)个体对团体的关系相同,事先规定团体中的组别或等级分别;(3)团体界限分明。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社群第六章《家族》第1段我为了要把结构不同的两类“社群”分别出来,所以把团体一词加以较狭的意义,只指由团体格局中所形成的社群,用以和差序格局中所形成的社群相区别;后者称之作“社会圈子”,把社群来代替普通所谓团体。社群是一切有组织的人群。“社群”指一切有组织的人群。本书中以“社群”来代替普通所谓“团体”。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社会圈子第六章《家族》第1段我为了要把结构不同的两类“社群”分别出来,所以把团体一词加以较狭的意义,只指由团体格局中所形成的社群,用以和差序格局中所形成的社群相区别;后者称之作“社会圈子”。“社会圈子”指差序格局中所形成的社群,相当于“小家族”。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家族第六章《家族》第7段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家并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这社群里的分子可以依需要,沿亲属差序向外扩大……中国的家扩大的路线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父系这一方面。乡土社会中的“家”是具有长期绵续性,具备生育、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遵循单向父系扩大原则,排斥普通情感的可伸缩的事业组织。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家族第六章《家族》第8段我们的家在结构上是一个氏族。但是和普通我们所谓族也不完全相同,因为我们所谓族是由许多家所组成,是一个社群的社群。乡土社会中的“家”是具有长期绵续性,具备生育、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遵循单向父系扩大原则,排斥普通情感的可伸缩的事业组织。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家族第六章《家族》第10段家族虽则包括生育的功能,但不限于生育的功能……我的假设是中国乡土社会采取了差序格局,利用亲属的伦常去组合社群,经营各种事业,使这基本的家,变成氏族性了。乡土社会中的“家”是具有长期绵续性,具备生育、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遵循单向父系扩大原则,排斥普通情感的可伸缩的事业组织。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家族第六章《家族》第10段一方面我们可以说在中国乡土社会中,不论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都可以利用家族来担负;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为了要经营这许多事业,家的结构不能限于亲子的小组合,必须加以扩大。而且凡是政治、经济、宗教等事物都需要长期绵续性的,这个基本社群决不能像西洋的家庭一般是临时的。乡土社会中的“家”是具有长期绵续性,具备生育、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遵循单向父系扩大原则,排斥普通情感的可伸缩的事业组织。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家族第六章《家族》第11段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我们乡土社会中家的大小变异可以很甚。但不论大小上差别到什么程度,结构原则上却是一贯的、单系的差序格局。乡土社会中的“家”是具有长期绵续性,具备生育、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遵循单向父系扩大原则,排斥普通情感的可伸缩的事业组织。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家族第六章《家族》第13段我们的家既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妇成了配轴……这两轴却都被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一切事业都不能脱离效率的考虑。求效率就得讲纪律,纪律排斥私情的宽容。乡土社会中的“家”是具有长期绵续性,具备生育、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遵循单向父系扩大原则,排斥普通情感的可伸缩的事业组织。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人治第八章《礼治秩序》第3段望文生义地说来,人治好像是指有权力的人任凭一己的好恶来规定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的意思。我很怀疑这种“人治”是可能发生的。“人治”似乎是有权力的人任凭一己的好恶来规定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的治理方式。(作者认为“人治”是一种不严谨的提法,在现实中不太可能发生。对此学术界有不同的界定。)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礼治第八章《礼治秩序》第8段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礼治”是依靠传统的力量,通过教化把“礼”内化为个人习惯,使人主动服从社会秩序的治理方式。第15段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第16段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法治第八章《礼治秩序》第8段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法治”是依靠国家权力来推行法律,从外限制人,使人被动服从社会秩序的治理方式。第16段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血缘社会第十二章《血缘和地缘》第1段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的权力。这是血缘社会的基础。血缘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亲属是由生育和婚姻所构成的关系。血缘社会是乡土社会的一种结构形态,主要有以下特点:(1)用生育或血缘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血缘社会第十二章《血缘和地缘》第2段大体上说来,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变动得大的社会,也就不易成为血缘社会。血缘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并且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血缘社会第十二章《血缘和地缘》第3段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2)文化缺乏变动,社会状态稳定。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血缘社会第十二章《血缘和地缘》第4段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3)人际关系依靠多方面和长期的人情往来维持,权利和义务无法“清算”。因此人与人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难以长久维持。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血缘社会第十二章《血缘和地缘》第11段亲密社群的团结性就依赖于各分子间都相互地拖欠着未了的人情……来来往往,维持着人和人之间的互助合作。亲密社群中既无法不互欠人情,也最怕“算账”。“算账”“清算”等于绝交之谓,因为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无需往来了。(3)人际关系依靠多方面和长期的人情往来维持,权利和义务无法“清算”。因此人与人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难以长久维持。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血缘社会第十二章《血缘和地缘》第13段社会生活愈发达,人和人之间往来也愈繁重,单靠人情不易维持相互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3)人际关系依靠多方面和长期的人情往来维持,权利和义务无法“清算”。因此人与人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难以长久维持。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地缘社会第十二章《血缘和地缘》第13段社会生活愈发达,人和人之间往来也愈繁重,单靠人情不易维持相互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于是“当场算清”的需要也增加了。货币是清算的单位和媒介,有了一定的单位,清算时可以正确;地缘社会是契约社会的一种结构形态,主要有以下特点:(1)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地缘社会第十二章《血缘和地缘》第13段有了这媒介可以保证各人间所得和所欠的信用。“钱上往来”就是这种可以当场清算的往来,也就是普通包括在“经济”这个范围之内的活动,狭义地说是生意经,或是商业。伴随着社会的变动和人际交往的复杂化,权利和义务“当场清算”的需要不断增加,这种“清算”就是商业。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地缘社会第十二章《血缘和地缘》第15段从街集贸易发展到店面贸易的过程中,“客边”的地位有了特殊的方便了。寄籍在血缘性社区边缘上的外边人成了商业活动的媒介。而寄籍在血缘性社区边缘上的外边人就成了商业活动的媒介,从而发展出一种非血缘性的社会关系。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地缘社会第十二章《血缘和地缘》第16段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契约是指陌生人中所作的约定。在订定契约时,各人有选择的自由,在契约进行中,一方面有信用,一方面有法律。(2)人际关系以“契约”的方式维持,权利和义务的清算精密而确当。在商业活动中,人们用理性而非感情支配自己的行动。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地缘社会第十二章《血缘和地缘》第16段法律需要一个同意的权力去支持。契约的完成是权利义务的清算,须要精密的计算,确当的单位,可靠的媒介。陌生人之间订定契约,用信用和法律来保证契约的进行,完成权利和义务的准确清算。(二)探析说理逻辑
读书的根本在于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做到这三点必须探析作品的说理逻辑。本书主要的说理逻辑有以下几种:
因果追问法——透过现象看本质:给出现象或问题,追问原因,直达本质。比如乡土社会为什么不需要文字。层层追问找原因,并从不同角度分析原因。
层层铺垫说理法——为了表达自己的某个思想观点,不得不先用其他相关知识作铺垫,将背景知识讲明,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如在《无为政治》一章中,作者先对权力的概念进行介绍,最后才推导出自己的观点。
中西比较法——几乎所有章节,都进行了中西方的比较分析。这样既丰富了内容,拓展了视野,又突出了主题。
举例论证法——列举大量实例,用以加强说明效果。如在《差序格局》一章中列举苏州人家后门的河,在《礼治秩序》中提到抗战时期自己的孩子牙根上生“假牙”啼哭不停又找不到医生而请教房东老太太,在《无讼》一章中提及自己作为教书先生而被邀请参加乡村里的调解集会,以及因抽大烟父子闹矛盾的案子等。这些真实的事例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文章内容并加强了说明效果,正所谓“事实胜于雄辩”。
比喻、引用等论证说理方法——化抽象为形象,使语言更加生动;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在《差序格局》一章中将西洋社会的团体社会格局比喻成一捆捆扎清楚的柴,而将中国的差序格局比喻为一块石头丢在水面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在《无讼》一章中,用足球比赛这个比喻来说明礼治秩序的性质。这些比喻都是形象而具体的,对抽象概念进行了很好的说明。
[阅读自测]
请诠释探究《乡土中国》第一章《乡土本色》的说理逻辑。
[答题示例]
《乡土中国》全书共14章,第一章《乡土本色》是全书具有总论性质的一章。在这一章中,作者将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土性的,这种“乡土性”带有三方面特点:其一,“乡下人离不了泥土”。乡下人以种地为最普通的谋生方法,因而也最明白泥土的可贵。其二,不流动性。靠农业谋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并不是说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而是说在人与空间的关系上是不流动的,安土重迁,各自保持着孤立与隔膜。其三,熟人社会。乡土社会的这种人口流动性缓慢的特点使乡村生活富于“地方性”特点,聚村而居,终老是乡。本章篇幅不长,仅3000余字,有一个中心论点,三个重要的分论点。这章说理的逻辑是:
先提出中心论点(第1段):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也正基于这个核心观点,作者将他的这整部书命名为《乡土中国》。
再通过三个重要的分论点加以论述说理:
第一个分论点(第2~6段):从中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上分析,农民以“土地”为谋生手段,他们无法离开“土地”,因此乡下人安土重迁,以世代定居于自己所谋生的“土地”为“常态”,“迁移是变态”。
第二个分论点(第7~10段):从乡土社会的社区与社区的空间关系上分析,不同社区间的人与人的关系以“孤立和隔膜”为常态,不同社区之间的“人口的流动率小”,因此,乡土社会中各自的社区内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第三个分论点(第11~17段):从乡土社会的每一个社区内部的人与人的关系上分析,“生于斯、死于斯”的每一个人,共同构成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社会”,这个“熟人社会”主要依靠每个人从这个“熟悉的社会”中“习”得的“礼俗”来作为“人和人相处的基本办法”,因此,乡土社会的治理主要是依靠“礼俗”而非依靠“法理”。
[阅读自测]“细读”需要将文本中的内容以及互动阶段的理解加以转化、综合,需要对这些内容加以评估、批判,并探究感悟作品内容有何价值、有何意义及对自己有何启发。请以《“乡土中国”的今天》为题,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现状或自己做过的调查,谈谈自己对“乡土中国”的理解与感悟,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行文过程要安排好说理逻辑框架、注意论证方法的运用。
[答题示例]“乡土中国”的今天
我怀着对社会学极大的热情读了这本费老的《乡土中国》,读罢,感触颇深。正如费老所说,这本书是一种尝试,尝试回答了“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作合同范文
- 2024年度药品研发与临床试验合同2篇
- 活动板房拆除协议书3篇
- 甘肃省陇南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随堂测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4年度钢筋购销与质量检测合同2篇
- 基于2024年度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的合同
- 违约方合同解除权问题研究
- 农村土地贷款抵押协议 土地抵押借款借条
- 产科疑难病例讨论
- 2024年度股权转让与研发服务合同2篇
- pph管道施工方案
- 2024年高考英语复习之读后续写20篇(2023年高考真题+2024年名校模拟)
- 员工职业形象培训
- 【真题】2023年镇江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解析)
- 智鼎在线测评题库答案2024
- 2024年师德师风培训学习内容-(含多场景)
- 智能制造工程生涯发展报告
- 第五单元作业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肝穿活检病理报告
- 2022版《义务教育教学新课程标准》解读课件
- 35kV线路工程技术标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