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四
整本书阅读内容梳理与阅读指导《红楼梦》
把《红楼梦》定位在“整本书阅读”,首先是要通读《红楼梦》全书,可采用粗读、略读、跳读等方式,从“面”上大致把握小说内容主旨,梳理小说主要情节,理清人物关系,理解和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整体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建构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和经验,这样先对《红楼梦》的内容、主旨、人物、艺术等方面有总体的了解。
阅读落实策略:(1)参考相关资料文献,圈点勾画,从宏观上总体把握文本内容,将重要内容标记出来,以便查询、对照,便于理解深化。(2)梳理记录所读章回目录,自己简要概括故事情节。(3)培养宏观把握的能力,养成写心得、感受的习惯。时间允许,边读边写心得;时间不足,可以旁批、侧批。一、整体阅读(一)作家身世与创作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约生于公元1715年,卒于1763年左右,出身于一个有文化素养的皇家世仆家庭,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曹雪芹多才多艺,曹家遭贬以后,逐渐衰落,“举家食粥酒常赊”,曹雪芹成为一个落魄潦倒的文人。
晚年的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使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进行了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封建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新的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最终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
曹雪芹一生总结起来,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曹雪芹在南京锦衣玉食、无忧无虑的自在生活时期,此时的曹雪芹对生活并没有过多感慨,而是满足于自身现状;第二个阶段,曹家因获罪而被抄家,此时过惯无忧生活的曹雪芹一下子面临着无尽的颠沛流离,心中黯淡无光,生活灰暗;第三个阶段,曹雪芹的心境由原本的阴暗转为感慨,已然看遍社会沧桑变化的他对于人生有了更多的认识,因此借一部《红楼梦》,来叙写自己的心境。
梳理作家身世有利于明白《红楼梦》的写作缘由,更好地了解《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也有利于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体会作家创作的整体特点,为后面分析《红楼梦》的写作特点做好铺垫。
[思维导图]图1作者简介[阅读自测]
整体阅读《红楼梦》,回答《红楼梦》为什么会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答题示例]
《红楼梦》之所以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因为《红楼梦》通过“四大家族”的盛衰,展现了整个封建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总体毁灭。曹雪芹在书中所写的种种,不仅涵盖了古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园林、管理、音乐、诗词、养生等,也体现了诸如君主专制、等级制度、社会思想、科举婚姻等封建礼教的实例。可以说,整部《红楼梦》的字里行间都充斥着封建社会的点点滴滴,为我们了解那已经消失的时代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而今日,我们从那个贯穿了整部《红楼梦》始末的、寄托了曹雪芹人生希望的清净女儿之境——大观园中可以感受到:钟鸣鼎食、花柳繁华的贵族之家,弥漫着的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悲凉之雾。封建社会
“家”与“国”的同构关系,使得在这个“家”中发生的一切,都成了“国”的隐喻和缩影,“家”的春秋成了“国”的春秋。曹雪芹以“求真”的最高信念,来描写和布置《红楼梦》的历史长廊。他用严格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记录了封建制度无可挽回地走向灭亡的历史“踪迹”。从“大观园”的建造以及其背后的意义我们便可以得知,《红楼梦》被评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乃实至名归,因为封建社会的基本法则,以及那个时代的人情世故,在《红楼梦》一书中均有涉及。如果说半部《论语》真能治天下,那么一部《红楼梦》便可以知世情了。(二)作品框架
《红楼梦》是长篇章回体小说。作品框架大致如下:
1-5回是序幕,为全书定下骨架。
6-18回通过刘姥姥进荣国府、秦可卿之死、元春省亲,写出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般的繁盛景象。
19-54回写贾府安享富贵尊荣的生活,这部分有宝黛钗的情感发展,有贾府的奢侈生活(凤姐宝钗过生日、清虚观打醮、两宴大观园),有繁华中的矛盾(叔嫂逢鬼、宝玉挨打、凤姐泼醋),也有丫鬟们的情感世界(晴雯不受屈辱、鸳鸯誓死不嫁)等情节。
55-78回写贾府由盛转衰,有探春理家、大观园“承包”、茉莉粉蔷薇硝玫瑰露事件、尤二姐之死、抄检大观园、晴雯之死等情节,第55回是全书转折处。
79-120回写贾府败亡,高鹗续写部分减弱了小说的悲剧性,按曹雪芹意愿,应是贾家“树倒猢狲散”,落得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结局。
[思维导图]图2前五回内容梳理[阅读自测]
请谈谈阅读《红楼梦》的前五回对理解全书有什么作用?
[答题示例]
《红楼梦》的前五回是全书的序幕,以“通灵宝玉”的来历为中心,扼要地描写了天上的太虚幻境和尘世的荣宁二府,既勾勒出贾府百年的兴盛,又预示了贾府末世的衰败;第六回到第一百二十回虽然写了十余年光景的生活,却是基于前五回铺叙的背景展开的。因此,阅读和把握前五回对于理解全书非常重要,可以说,读懂了前五回,才能更好地理解后面发生的故事。
第一回是楔子。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宝黛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同时通过甄士隐一家由盛转衰的经历,暗示贾府的结局。
第二回交代小说人物。通过古董商人冷子兴的讲述,为读者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使读者未读全书,心中已隐隐有座贾府在。
第三回介绍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视角,对贾府进行第一次直接描写,同时让重点人物亮相。
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薛蟠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众多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交代出来。别的小说怕读者提前知道结局,《红楼梦》却故意先说出结局,但却让读者更加着迷。(三)主要情节线索
《红楼梦》情节的设计以宝黛钗爱情悲剧和贾府盛衰为两大主线,即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生活为描写对象,真实而生动地刻画了封建社会末世的种种人情世态,全面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表达了曹雪芹进步的社会理想观。
主线:一是家道中落的纵向主线,小说以贾府为中心,叙述了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败的过程;二是人物聚散的横向主线,小说以宝黛钗爱情悲剧为中心,叙述了大观园中人物的命运。
《红楼梦》这两条主要线索,既相互独立,又有内在关联。“贾府由盛转衰”这条主线发生在以“贾府”为中心的现实世界中,也是“宝黛钗爱情悲剧”的背景。而“宝黛钗爱情悲剧”这条主线主要发生在大观园这个理想世界里,它依附贾府盛衰这条主线,并随着贾府的衰败而走向终点。而在这两条主线上又附丽众多的大小故事。全书叙述脉络清晰,避免平铺直叙而有波澜,形成了一个包罗万象的有机整体。(四)主要人物关系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着力刻画、具有典型意义的主要人物有几十个。其中重点人物之一贾母是荣国公的妻子,荣国公去世后,她成为荣国府里最有权力的人。她生了三个孩子,长子是贾赦,次子是贾政,三女儿是贾敏。《红楼梦》中最主要的人物林黛玉和贾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她的母亲就是贾母的女儿贾敏。林黛玉因母早丧,寓居贾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并喜欢上了自己的表亲贾宝玉,由此引出“宝黛钗爱情悲剧”和“贾府由盛转衰”这两条主线。理清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欣赏书中对人物形象的细腻描写,把握人物复杂的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主旨。[阅读自测]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在《红楼梦》中是最主要的人物,他们关系不同寻常。请你梳理这三位人物之间的关系,并写一篇文章谈谈对“‘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是贯穿《红楼梦》始终的主体故事”的看法。
[答题示例]
《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在贾宝玉、林黛玉之外,还应加上一个薛宝钗。林黛玉、薛宝钗都是贾府的表亲,林黛玉是贾宝玉姑姑家的女儿,二人是姑表亲;薛宝钗是贾宝玉姨妈家的女儿,二人是姨表亲。
她们二人都喜欢宝玉,且二人也才貌相当。
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他们三个人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林黛玉是贾宝玉的知己,其实,我认为,薛宝钗也是贾宝玉的知己。
薛宝钗在小说中,多数时候都呈现出与林黛玉“两峰对峙,双水分流”的局面。就身份而言,她们都是来自江南、客居贾府的旁系血亲,且接踵而至;就她们与贾宝玉的关系而言,都是年龄相近、来往密切的表姐妹。
在金陵十二钗图册中,她们合咏一诗,合画一图,不分轩轾。从作者对三个人的命名上,也可看出他们难以拆分的关系。贾宝玉和林黛玉同有一个“玉”字,和薛宝钗共享一个“宝”字。读者以简名并称其中的两人时,多半比较容易:一组为“宝黛”,一组为“钗黛”,一组为“钗玉”,不会有任何歧义。但若以简名同时并称三个人时,就比较犯难:既不能说“钗、黛、玉”,又不能说“宝、钗、黛”,而只能说“宝、黛、钗”。
比对一下就可知道,贾宝玉与林黛玉并提时简称为“宝”,但与薛宝钗并提时只能简称为“玉”而不能简称为“宝”。这自然不是曹雪芹审美思维的枯竭,不能为他的主人公找到避免重复的文字命名的缘故。从其用意上说,宝玉的名字各取宝钗和黛玉名字的一半,正体现出三个人在整本书情节中不可分割的关系: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有“木石前盟”,和薛宝钗之间有“金玉良姻”,仅拥有黛玉和宝钗两人一半的人生。林黛玉拥有贾宝玉的爱情,却没有发展为理想的婚姻;薛宝钗获得了贾宝玉的婚姻,却没有拥有贾宝玉深挚的爱情。即宝黛爱情悲剧之外,还存在着钗玉婚姻悲剧;宝黛故事占据前半部小说的主导地位,黛玉香消玉殒之后,钗玉故事延展了后半部的情节脉络。
神瑛侍者下凡的贾宝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多少年以后,当作书人回想起三个人的悲剧故事时,便情不自禁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从作者对钗黛二人形象的对称式设计、钗黛在书中铢两悉称的地位来看,说“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是贯穿《红楼梦》始终的主体故事,应该是没有异议的。
[思维导图]图3贾府主要人物关系二、专题研读
专题研读,就是针对作品中某一方面的重点内容或从某个角度入手展开专门研究或讨论,如:结构、情节、人物、场景、语言、风俗等。
阅读落实策略:①浏览或跳读,抓住感兴趣或代表性情节,例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节,读出原意、真意、深意。②聚焦研读相关人物的个性特征,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核心人物,探究“秦可卿之死”“尤三姐之死”“尤二姐之死”“晴雯之死”“黛玉之死”等的根源。③作品描写的人情风俗。④作品中的诗词曲等。(一)人物形象评析
《红楼梦》中塑造了许多性格各异的人物,比如活泼开朗、心直口快的史湘云,精明能干却心狠手辣的王熙凤,慈祥和蔼、疼爱子孙的贾母……正是有了这些性格各异、生动形象的人物,《红楼梦》才变得精彩纷呈。阅读时,抓住主要人物片段进行专题研读,探究其性格特点、文化意蕴,并进行分析点评。[阅读自测]
结合小说内容,对《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林黛玉形象进行评析。
[答题示例]
林黛玉形象评析:林黛玉作为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可谓是《红楼梦》中当之无愧的主角之一了,因此她的社会背景、性格特征、情感关系、悲剧原因也便是重点分析的内容。
林黛玉是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荣府幺女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的独生女,母亲贾敏是贾代善和贾母(史太君)的小女儿。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她生得容貌清丽,兼有诗才,是古代文学作品中极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
林黛玉是林如海与贾敏的独女,因母亲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虽然寄人篱下,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途道路,她藐视功名权贵,和宝玉有着共同的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贾母等人残酷地扼杀了,她泪尽而逝。
林黛玉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她用她的敏感多疑,用她的反抗、她的痛苦和眼泪,甚至用她的爱情来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
林黛玉身上同时又存在不少弱点。因为林黛玉的家世、出身,她在最根本点上所表现出的仍是一个贵族阶级的小姐秉性。在探春理家之后,林黛玉评论说:“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第六十二回)可见她对于与自己休戚相关的贾家贵族的命运是异常关心的。当湘云等人说一个扮小旦的伶人模样很像林黛玉时,她是很气恼的:“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第二十二回)这里不仅是由于她使“小性儿”,更重要的是在于她在自己和社会地位低贱的人们——例如伶人——之间划下了一道深深的鸿沟。从而她认为把自己与这类人相比,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这里,她的阶级优越感表现得很明显。
另一方面,林黛玉的性格中虽然存在着叛逆因素,但也并不是说她一味地与封建阶级抗争。在宝玉的叛逆思想与封建传统观念冲突最严重、矛盾最激化的时候——宝玉挨打时,林黛玉在看望被打后伏床休息的宝玉时劝他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第三十四回)在这里,林黛玉劝宝玉时所凭借的是怎样的一种思想呢?还有,林黛玉偶尔说了两句《牡丹亭》和《西厢记》的曲文,被宝钗听到了,宝钗对她进行了长篇封建礼教的说教。黛玉对此不但没有反感,反而“心下暗伏”(第四十二回),从此变得和宝钗非常亲密。在这里,黛玉又是凭借怎样的一种思想来对待宝钗的劝告呢?显然,在黛玉性格中,封建传统观念是与叛逆因素并存的。
林黛玉的性格与她所生长的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她出身于世袭侯爵的“清贵之家”。由于生活在思想环境比较开放的南方,加之父母钟爱,把她当作男孩来培养教育,使得她的思想比较开放,才华横溢。后来因为母亲早丧,她寄居到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仇恨、倾轧、争夺、欺诈的贾府内。“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第二十七回)、“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第七十五回)。在这样一种险恶的环境下,黛玉得不到一点欢乐幸福。但同时,险恶的环境也培养了她的叛逆性格。她永远也学不会薛宝钗的处事圆滑,也学不会讨好封建统治大家长。她眼里揉不得沙子,心里装不下尘埃,无视“温柔敦厚”的封建规范的存在。她用她那“比刀子还尖”的言语对贵族家庭中的种种黑暗和丑行进行揭露和嘲讽。
我们常说,林黛玉是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但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她正是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
除此之外,林黛玉还直接反抗封建礼教。薛宝钗曾经一本正经地向她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她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她才华横溢,写诗作赋不让须眉。而且她还和宝玉有着同样的爱好,最爱看诸如《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人心性”的“杂书”。林黛玉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玉为官做宰,从来不用“仕途经济”一类的“混账话”去劝说宝玉,因而深得宝玉敬重,被宝玉视为“知已”。他们的这种共通点也成了他们爱情的共同基础。
但可悲的是,宝黛之间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允许他们之间的爱情存在的。于是以嫌弃林黛玉的多病之身和小性儿为由,封建家长一次次地向他们的爱情发出警告。从“金玉良姻”到“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再到“晴雯之死”,最终在“抄检大观园”时到达了爱情的毁灭阶段。在这场灾难中,司棋、芳官、四儿等先后做了牺牲品。就连“眉眼儿像林妹妹”的晴雯也在重病时被强赶出了大观园,最后含屈而死。这是封建势力彻底抛弃林黛玉的讯号,从此林黛玉的状况每况愈下,就连重病将死也无人问津。美好的理想最终毁灭了,林黛玉赢得了爱情却无法得到美满的婚姻。
林黛玉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打动了无数读者,令人扼腕叹息。这个形象同时又是鲜活的,她那纷繁复杂的性格和敢于反抗、追求爱情的鲜明个性使其在文学殿堂中熠熠生辉,也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型女性思想意识的萌芽。(二)文化习俗探寻
《红楼梦》中涉及衣食住行、风俗民情、建筑文化、书画艺术等多个方面,如有关茶文化、祭祀、服饰、饮食、礼仪等,生动地展现了封建时期中国的社会百态,让我们了解古代衣食住行、风土人情、衣着礼仪、道德伦理等问题打开了一扇窗口。阅读中通过专题研读的方式,进行红楼文化习俗探寻,可以看到古代大家小家的生活方式和世故习俗,从而深化我们对古代社会的认识。[阅读自测]
第三回中,贾母与孙女们吃饭,座次排列就很讲究: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坐左第二,惜春坐右第二。他们吃饭时似乎很严肃,“寂然饭毕”。请探寻其文化习俗。
[答题示例]
古语:“食不言,寝不语。”这即是“礼”。作者就是通过对贾府日常生活的描写,表现出贾府这个礼仪之家的风范。如第三回中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旁边丫鬟执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井然有序。
书中多处描述吃饭座次,每次凤姐和李纨都是坐小桌;王夫人不能和贾母同一张桌,而薛姨妈却可以;宝玉他们这群小辈也可和贾母同一张桌。这里面有许多讲究。
王夫人不能和贾母同桌,是因为按古代习俗,婆媳同桌两人都坐着是不行的,媳妇必须站起来伺候婆婆。王夫人已经到了有孙子的岁数,没有必要还像小媳妇一样去伺候贾母,但是如果同坐一桌就必须伺候婆婆,表示自己知道尊卑,不敢和婆婆平起平坐。
薛姨妈可以和贾母同桌,是因为薛姨妈是客人。但如果薛姨妈的婆婆也来贾府做客的话,薛姨妈则不能跟贾母同桌,而是薛姨妈的婆婆和贾母同桌,薛姨妈和王夫人同桌。
李纨和凤姐坐小桌,也与文化习俗有关。如果安排她们和王夫人坐一桌则有悖习俗,而且不安排她们和婆婆一桌是在表现贾府的婆婆们都对儿媳妇很好。
李纨和凤姐既然不能和王夫人一桌,那么更不可能和贾母一桌,因为贾母那桌无论什么时候都一定比王夫人那桌尊贵,所以如果李纨和凤姐坐上去了,婆媳尊卑就会颠倒。因此最好的选择就是两人另开一桌。宝玉等小辈和贾母同桌,这是贾母的任性要求而已,毕竟不算是多么正经的场合,但像荣国府元宵开夜宴时,宝玉等人则没有和贾母同桌。
如果是正经场合的座次,那么应该严格按照长幼尊卑关系来分。座位的尊卑怎么分呢?一般来说,离门口越远的位置越尊贵,因为这样不会被来来往往的人打扰到。贾母在大观园宴请刘姥姥时的座次便可反映出这个道理,当时贾母说要给史湘云还席,说明第一客人是刘姥姥,第二客人是史湘云。因此贾母和薛姨妈坐在上首,刘姥姥坐东边(东>西)第一位,史湘云坐西边第一位,都离主位最近。
按文化习俗可知,座位的尊卑:北边>东边>西边。等同于:上>左>右。上>下。人的尊卑:婆婆>媳妇。客人>主人。长辈>晚辈。长>幼。
由此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作者不仅写出了贾府的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阅读自测]
专题研读《红楼梦》描写日常生活的片段,以《〈红楼梦〉中的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说说你所品味出的文化内涵,在班级展示。
[答题示例]《红楼梦》中的音乐描写
《红楼梦》中对于人物性格与形象的音乐性描写,以特殊的方式品味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哲学情怀,不仅丰富了音乐的文化意蕴,更挖掘了不同人物的多重性格,表现了人物内心的细腻情感。
第四十一回中,刘姥姥与众人席间吃酒嬉笑,贾母让在藕香榭的姑娘们演奏,对演奏之声的描写:“不一时,只听得箫管悠扬,笙笛并发。正值风清气爽之时,那乐声穿林度水而来,自然使人神怡心旷。”此处将人为的音乐之声运用到自然之中,又笼罩了一层清风流水,与当时的环境相得益彰,具有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在第五十四回中,“当下天未二鼓,戏演的是《八义》中《观灯》八出。……一时歇了戏,便有婆子带了两个门下常走的女先生儿进来,放两张杌子在那一边命他坐了,将弦子琵琶递过去。贾母便问李薛听何书,他二人都回说:‘不拘什么都好。’贾母便问:‘近来可有添些什么新书?’
那两个女先儿回说道:‘倒有一段新书,是残唐五代的故事。’贾母问是何名,女先儿道:‘叫作《凤求鸾》。’
……贾母笑道:‘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了。……所以我们从不许说这些书,丫头们也不懂这些话。’……女先生回说:‘老祖宗不听这书,或者弹一套曲子听听罢。’
贾母便说道:‘你们两个对一套《将军令》罢。’二人听说,忙和弦按调拨弄起来”。在这一段中,贾母对于《凤求鸾》的洋洋洒洒的批判也就是曹雪芹自己的观点,即过于公式化、概念化的创作会流于俗套,有媚俗和脱离生活的嫌疑。贾母出身名门望族,嫁到贾府又正值贾家鼎盛之时,因此她从少年之时就见多识广,有多姿多彩的人生经历,精通人情世故,长于才干。这样的描写从更全面的角度塑造出了人物的丰满形象。
林黛玉作为《红楼梦》中的典型人物,也是颇晓音律并具有很深的造诣。第八十六回中,有林黛玉为宝玉讲解琴谱,黛玉笑道:“这‘大’
字‘九’
字是用左手大拇指按琴上的九徽,这一勾加‘五’
字是右手钩五弦。并不是一个字,乃是一声,是极容易的。还有吟、揉、绰、注、撞、走、飞、推等法,是讲究手法的。”由此可见,黛玉深识古琴的减字谱和抚琴的技法。从她对古人抚琴前须择静室高斋、焚香静坐、气血和平等要求的熟知可知,她对琴理颇有解悟。写黛玉抚琴,而不是其他乐器,正是因黛玉之秉性内敛、雅致、淑静,唯有古琴能与之相和。而在第八十七回中,有宝玉与妙玉听黛玉抚琴,妙玉边听边解琴音,如:“刚才‘侵’
字韵是第一叠,如今‘阳’
字韵是第二叠了……这又是一拍。何忧思之深也!”“妙玉听了,呀然失色道:‘如何忽作变徵之声?音韵可裂金石矣。’”这段描述颇有钟子期和俞伯牙知音相遇的遗风,不仅写出了黛玉琴艺之妙,也说明了妙玉深谙琴音。
曹雪芹善于将音乐描写运用于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之中,描写次数颇多且融入巧妙。文字叙述虽然是无声的,但对于人的感官在接受阅读的过程中而言,它的语调所体现的节奏、韵律等也包含着音乐因素。《红楼梦》中音乐描写的分量是很厚重的,其涵盖的审美意蕴也是十分丰富的。(三)主题意蕴探究
曹雪芹仿佛预感到了后人解读《红楼梦》的困惑和歧见,在开卷第一回便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确,对于《红楼梦》这样一部内容丰富、含义深邃的作品而言,“解味”诚非易事。自小说问世以来,无论是激赏赞叹,还是诋毁蔑弃,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解释、评说、猜测、推考。也就是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红楼梦》。“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如一块鲜明莹润的美玉,含蓄、内敛,永远静谧地弥散着它柔和迷人的光芒。只有细细品味鉴赏,探究主题意蕴,才能领略到《红楼梦》的精妙之处。[阅读自测]
关于《红楼梦》的主题意蕴,历来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常见的有:A.女性悲歌——借以钗黛为代表的青年女子生不逢时、追求独立的人格与脱俗的思想而不得、无法自主个人命运的命运悲剧;B.人生悲歌——借以贾宝玉为代表的贵族青年与时代要求相悖逆、绝意封建仕途、争取民主平等而不能实现的人生道路的悲剧;C.家族挽歌——以贾氏家族为代表的封建贵族世家因政治、经济、生活等多方面原因而导致从盛到衰的历史悲剧。请你加以探究,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题示例]
我比较赞成“女性悲歌”说。《红楼梦》以贵族家庭的日常生活为场景素材,以青年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其间,作者对人物的安排、形象的组合、着笔的轻重、褒贬的分寸,都有一种独特的方式。正如人们所熟知的贾宝玉的名言:“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女儿被看作是天地间灵气所钟的生命的精华,男子则为世俗浊物。基于对生命和生活的独特理解,在小说里,“金陵十二钗”是天下所有青春女子的代表,也即警幻仙子所言“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之意,其最佳代表是钗黛二人,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作者的创作目的之一就是要使“闺阁昭传”,是要写出那些“小才微善”的知识女性如何被时代风雪摧毁掩埋的过程,写出封建秩序对有思想、有个性的青年女子的精神价值全面抑制、摧残和扼杀的历史,以完成“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剧命意。众所周知,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核心的青年女性人物是纯洁的、充实的、美好的,而男性和受到世俗污染的女人则是猥琐的、空虚的、腐朽的。为“闺阁”昭传,表现这些年轻的、纯真的、鲜活的生命之美,以及美的毁灭,正是《红楼梦》文学审美层面主旨之所在。于是作者顺理成章地以其主要笔力展现了生命重要课题之一的爱情婚姻天地,处于中心位置的正是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以相知相契为基础的生死不渝的“木石前盟”和以家世利益为前提的世俗称羡的“金玉良姻”包含着丰富复杂的社会内容,宝黛之间刻骨铭心、缠绵固结的情感经历打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这种以思想性格和人生道路的认同为基础的爱情,超越了传统的惜才悦色的爱情模式,带有某种现代性质。围绕着这个中心,小说展现了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爱情和婚姻悲剧,如元春的入宫、李纨的早寡、迎春的抵债、香菱的受虐、金钏的投井、晴雯的遭诬,以及尤氏姐妹的饮剑和吞金、鸳鸯的矢志不嫁和司棋的因情被逐,等等。此外,湘云的悲剧、妙玉和惜春的悲剧,还有凤姐和探春的悲剧则更多地因为时乖命蹇,她们的青春、才干、志向终究归于幻灭,她们亦无一例外地归入薄命司。正如太虚幻境中联语所示:“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情是永恒的,世间的一切,似乎都幻灭了,唯有儿女真情不可磨灭,所以作者才宣称,本书“大旨谈情”。把握住这一点,有助于读者对小说进行总体的审美观照,不致迷眩困惑,因小失大。[阅读自测]
鲁迅曾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请你结合大观园的社会空间和人物命运谈谈《红楼梦》所表现出的悲剧内涵。
[答题示例]
大观园作为园林艺术,它的思想主题只有四个字——“天仙宝境”,这为大观园披上了一层神秘、梦幻的面纱,给人以虚无朦胧之感,表现了人生若梦、情景皆幻的处世思想。从中可以看到大观园这一“典型环境”与“太虚幻境”的印证:大观园是太虚幻境在现实中的反映,太虚幻境是大观园的一面镜子,是对现实生活的映照。可以这样认为:大观园是“形”,太虚幻境是“影”,二者一实一虚,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故事的演绎。这正是《红楼梦》所表现的悲剧内涵。
大观园置身于清朝,就“诗礼簪缨之族”的贾府来说,不过是当时社会的缩影。
《红楼梦》中社会现实环境要求贾宝玉“读书上进”,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大观园中的贾宝玉却把那些拿读书作敲门砖的人称为“禄蠹”。社会现实环境要求贾宝玉知晓男女有别,懂得男尊女卑;大观园中的贾宝玉却认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社会现实环境要求贾宝玉在婚姻问题上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观园中的贾宝玉却反对“金玉良姻”,执着地爱上了与自己心意相通的林黛玉。
从以上对比中可以看到,大观园中的贾宝玉也带着“枷锁”,一切行为举止都要受封建礼教的制约,受道德伦理的约束,一旦违背,就是大逆不道,会被视为逆子。所以,大观园是虚幻的,大观园中的人们所追求的理想也是虚幻的,是现实中不存在的,只是作者的一种寄托。
大观园是一个天上有、地上无、有相对独立性、簇拥着一大群青春少女且夹杂着一个贾宝玉在内的女儿国。它不仅是贾宝玉与十二钗“旷性怡情”的“仙境”,更是群芳凋零、诸女儿毁灭的“花冢”。
在大观园中,宝黛钗之间的爱情婚姻也是一个悲剧,贾宝玉在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究竟爱谁,贾府究竟选谁做贾宝玉的妻子,这是一个大问题。悲剧产生于两个选择的不一致。贾宝玉逐渐意识到林黛玉是自己唯一的知己,和自己有共同的追求、爱好与思想,薛宝钗虽可爱可敬,心灵上与自己却总有一层隔膜。然而,贾府的当权者们,即贾宝玉的祖母和父母,则是逐渐发现薛宝钗更符合贾府儿媳的标准,林黛玉的性格气质却隐隐含有某种叛逆性。薛宝钗的一举一动都在礼法的范围之内,而林黛玉的敏感多疑与“小性儿”则令当权者不满。
悲剧尤其产生于两个选择的权威性的大相径庭:爱不爱谁,宝玉坚持了自己的选择;但是,选谁做妻子,贾宝玉则无权决定,一切取决于父母之命。于是悲剧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总之,就大观园的社会空间和人物命运而言,《红楼梦》是一部真正的悲剧。大观园中时时刻刻都在上演着悲剧,这个悲剧,已不是某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封建社会的悲剧,是整个时代的悲剧。(四)诗词曲赏析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小说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诗词曲赋不仅是情节发展的点缀之笔,而且与人物的情趣和性格紧紧结合在一起。主要作用有:注明撰书来由,陈述立意本旨,深化主题思想,表达人物观点,隐喻人物命运,展开故事情节,烘托故事氛围,交代历史背景,反映社会风尚。阅读时,要借助这些信息进行专题研读品鉴。[阅读自测]
赏析小说中某位人物的某一首诗词,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并展示你们的赏析文章。
[答题示例]顾影自怜,多愁善感——林黛玉性格在其诗词中之体现
“多愁善感”已成为林黛玉的代名词。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风一雨,都是她悲泣的对象,也是她悲剧命运的影射。多愁善感、自悲自怜这一性格几乎在她的每一首诗词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其中《葬花吟》是她感叹身世遭遇全部哀音的代表。诗中写道:“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通过这如泣如诉的诗句,我们可以看到黛玉在这种处境中所受到的折磨和摧残,可以体会到这位叛逆者在预感到自己的爱情理想行将破灭时所抒发的花落人亡的悲痛和哀愁。
第四十五回中的《秋窗风雨夕》是黛玉的一首堪称悲婉之绝唱的诗,诉说了“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的愁情和“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的悲叹。通过诗句“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我们可以看出,黛玉在秋花惨淡、秋景萧条、秋意凄凉的气氛中,由于自己病情渐重,更由于环境的冷酷,已没有了《葬花吟》中那种抑塞不平之气和傲世独立的态度,而是更显苦闷颓伤、悲戚消沉了。
如果说《秋窗风雨夕》的愁情是凄冷、萧条的秋风秋雨带来的,那么明媚的春光总会给人一丝希望吧?然而,黛玉的伤春之作竟比悲秋之作更显凄苦悲凉。她的《桃花行》和《唐多令》,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忧伤隐痛的哀音,表现了自身命薄如桃花柳絮,影射了自身泪尽夭亡的悲剧命运。“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这是继《葬花吟》之后,黛玉的又一首顾“花”自怜的抒情诗。这首诗出现在第七十回,已经离荣国府败亡和黛玉夭折不远了,书中说,“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宝玉并不称赞,是因为领会了这“哀音”,再也说不出称赞的话了。黛玉以花自喻,抒发了内心深处的无限感慨,更清楚地表明了内心深处的悲愤和哀愁。她在《唐多令》中写道:“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毬。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这首缠绵悱恻、幽怨凄美的词,句句似在咏柳絮,字字实在写自己,抒发了她身世飘零与爱情无望的愁苦。宝钗也有一首咏柳絮的词,但表现的却是另一种人生况味:“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这首词与黛玉柳絮词低回的调子迥然不同,充满了春风得意的乐观情绪,更掩不住她期待青云直上的得意神情。同为柳絮词,两者相比,更衬托出了黛玉的无尽哀愁。
这种多愁善感和哀怨的性格,在黛玉的《咏白海棠》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咏白海棠》一诗中写道:“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在清冷的月窟里缝白色的缟衣,多么颓丧;在秋天的深闺里悄悄哭泣,又是多么的凄楚。“娇羞默默同谁诉”是黛玉的真情独白,说明她有满腹的心事,但由于环境的压迫而不能向任何人倾诉,即使对自己的知己宝玉也羞于启齿,只好在西风落叶的季节,凄凄凉凉地送走一个又一个寂寞的黄昏。三、细部赏读(一)细节点评
《红楼梦》描写的大都是日常生活细节。这些生活细节,组成了春花秋月、结社吟诗、饮食起居、儿女痴情、婚嫁丧葬、家政经营等生活图景。这些描写未见藻饰,妙若天成,充满着诗情画意,是我国古典小说细节描写的典范。因此,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段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加以揣摩感悟,能更好地理解其作用、意义。[阅读自测]
“刘姥姥辞行”选段在文中并不关涉主要情节,作者完全可以采用概括性文字进行略写,但是却没有这么做。文中具体描写了贾府送行者的哪些细节?从中可以看出贾府所代表的世家文化的什么特点?请回答以上问题,并探讨这些细节描写的艺术作用。
[答题示例]
①王熙凤吩咐平儿给贫苦的刘姥姥多打点些东西,让她在街坊邻居面前撑撑门面,“你们街坊邻舍看着也热闹些,也是上城一次”。
②平儿帮助刘姥姥整理行装,并叫车送行,“你只管睡你的去。我替你收拾妥当了就放在这里,明儿一早打发小厮们雇辆车装上,不用你费一点心的”。
③鸳鸯向刘姥姥贴心交代刘姥姥前几日偶尔提及的所需药品,“这包子里是你前儿说的药:梅花点舌丹也有,紫金锭也有,活络丹也有,催生保命丹也有,每一样是一张方子包着,总包在里头了”。
从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到贾府所代表的世家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上外版九年级地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度别墅铜门定制与品牌形象设计合同3篇
- 2024年酒店餐饮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楼宇监控系统集成承包协议3篇
- 2024版家具采购简单合同范本
- 专项商铺再租赁协议:2024年版本版
- 《药用玻璃容器外观缺陷评估指南》
- 2024年金融互助投资协议
- 2025年度软件开发与技术服务合同标的详细说明3篇
- 2024财务顾问合同
- 基坑支护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 2024年度公司大事记
- (试题)考试护理应急预案题库与答案
- 【阅读提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阅读要素解析 类文阅读课外阅读过关(含答案)
- 2024年大学试题(管理类)-行政管理学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
- 《爆破振动测试技术》课件
- 医疗机构规章制度目录
- 中国地图素材课件
- 中药学知识归纳总结
- 弯道超车就趁寒假!-寒假指引主题班会课件
- 肠梗阻小讲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