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001目标任务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1.了解汉朝北击匈奴、凿通西域的史实,培育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2.了解唐朝与周边民族及邻近各国的关系,认识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开放时期,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培育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3.了解元朝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重建作出的贡献,培育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002预习导学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1.秦朝的民族关系(1)秦朝地位:秦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2)管理官职: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3)民族关系:秦朝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设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2.汉朝的民族关系(1)管理官职:汉朝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2)民族关系①与匈奴关系:汉初,朝廷对北方的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三次出击匈奴,取得大胜。东汉初,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内迁,逐渐汉化;89年,窦宪出击北匈奴,取胜后刻铭燕然山。北匈奴数败之后,西迁远方。②对西部少数民族的管理:西汉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成为中原前往西域的要道。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在东北,西汉设护乌桓校尉。(3)屯戍政策:汉朝政府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与当地民族共同开发边疆,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在西域也设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知识拓展】秦朝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1.军事征伐:派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南下等。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政府政策:采取安抚政策,设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进行管理,安抚两广地区的夷、越等族。3.政治措施: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在地方设立郡县地方行政机构进行管理,将偏远的夷、越等民族纳入国家统一管理。4.经济措施:统一货币、度量衡。秦统一后,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5.交通及边疆:修筑了万里长城,用来抵御匈奴的南下;修建通达全国的驰道,开凿灵渠。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1.隋唐时期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尚书省礼部及鸿胪寺。2.隋朝(1)隋朝结束了统一国家长期分裂的局面,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2)加强对岭南地区各族的统治。589年,百越女首领冼夫人被册封为谯国夫人。(3)加强了与流求的接触,三次派人抵达流求。3.唐朝(1)唐朝政府与边疆地区保持着密切联系,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2)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3)南诏王曾多次被唐朝加封并遣子弟入唐学习。(4)西北设安西、北庭都护府,北方设安北、单于都护府,东北设安东都护府,南方设安南都护府。4.宋朝:先后与辽、西夏、金并立,各族间交往交流交融未中断过。【概念阐释】羁縻政策“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即在少数民族地区任用少数民族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实际上就是以怀柔安抚为主、武力震慑为辅,恩威并施的政策。【知识拓展】从不同角度认识唐宋民族交融的特征1.民族交融形式多样:有使臣交往,有民间贸易文化交流,有战争有和平,但主要是文化上的交融。2.少数民族积极借鉴汉族的先进文化,其统治区域内的民族交融规模最大。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1.元朝的民族关系(1)民族政策:统治者一方面“行汉法”,另一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了明显的差别对待政策。(2)边疆管理①对西藏: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事,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②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征发赋役。2.明朝的民族关系(1)管理机构:明朝管理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除礼部、鸿胪寺外,还有负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才的提督四夷馆。(2)明朝长城:明朝在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一线,陆续修筑长城,防范蒙古骑兵入境袭扰,并沿长城布置一系列军镇,号“九边”。(3)边境贸易:明朝在辽东、宣府、大同等地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开展贸易。(4)边疆管理①在东北:设都司、卫、所,对女真等族进行管理。②在西北:设赤斤蒙古、沙州、哈密等卫。③在西南:设土司。④卫所和土司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任职,按时进贡。⑤对西藏:明朝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法王”,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等机构,对西藏地方进行管辖,并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3.清朝的民族关系(1)管理机构:清朝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2)满蒙关系:清朝通过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通过军事斗争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巩固了西北边疆。(3)对西藏的管理:清朝政府分别册封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在青海、西藏地区设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办事大臣。【思考点】军事防御的长城,为什么不能完全隔断长城内外的交流?明朝在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一线,陆续修筑长城,防范蒙古骑兵入境袭扰,沿长城布置一系列军镇,号“九边”,在辽东、宣府、大同等地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开展贸易。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贸易早在明朝以前就已经有了,如唐朝“以金帛市马”,宋与辽、金之问的交易物品更广泛,明朝也通过食物、纺织品、日常生活品及其他手工业制品与蒙古族进行交易。蒙古族提供的商品主要是马,故称“马市”,当然也会有牛、肉、羊毛、马鬃、皮张等商品。【概念阐释】朝贡体系:古代中国的“朝贡体系"指古代中国与外国交往时所形成的政治、外交军事、经济、文化交往的制度和秩序。形式有“朝贡"与“回赐”。原因包括彰显政治正统性的需要、自然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强大对周边国家的吸引,以及儒家天下观的价值追求。两汉时基本形成,盛唐时期趋于成熟,明清时期精细化、规范化,鸦片战争后受到冲击,直至甲午战争后体系崩溃。特点是以中华为中心的区域性国际体系;包含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多重制度性联系;具有等级色彩;崇尚睦邻友好,文武并用,厚往薄来;持续时间长;以儒家思想为外交的基本原则;缺乏正式的外交机构。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1.汉(1)陆路:经河西走廊向中亚、西亚延伸。97年,甘英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一带。(2)海路:从合浦郡徐闻县出发,最远可以航行到印度南部。东汉时期,倭国派使臣来朝,光武帝刘秀赐给倭国国王“汉委(倭)奴国王”金印一枚。2.隋唐至宋(1)陆路:隋唐时期与西域商路畅通。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管理通商事务。唐朝与大食国的接触,使造纸术传入阿拉伯地区。(2)海路①隋朝常骏从南海郡出航到达赤土国,国王也遣其子随常骏来到中国。②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③宋朝恢复了唐朝由广州出发经越南到阿拉伯的旧路,又开辟了由明州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3.元:通往欧洲的海陆通道都很通畅。13世纪,马可·波罗抵达中国,17年后,由泉州经海路回到威尼斯,留下《马可·波罗行纪》。4.明: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5.清(1)1689年,中俄就双方边界订立《尼布楚条约》。(2)18世纪,英国马戛尔使团来到中国,但清政府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学思之窗】阅读材料,想一想:明清时期政府对民间海外贸易是如何管控的?明清两代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态度都不是很积极。明朝开放海禁后,向下海贸易商船发放“商引”(实际上是一种需要缴纳税款才能获得的准许证),征收“引税”,以进行管控。清朝通过具有官商性质的“十三行”(指鸦片战争前官府特别许可在广州从事对外贸易的商行,最多时达26家,少时4家,但习称“十三行”),来垄断对外贸易。 003探究提升探究一古代丝绸之路材料一“丝绸之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发展于三国至隋朝,在唐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盛期。——摘编自王炳华《丝绸之路考古研究》等材料二从出现伊始,丝绸之路就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它仿佛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沿途的一个个亚欧文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民族、各文明的科技、制度和文化不断地剧烈碰撞,最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摘编自[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问题】根据材料一,分析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盛的原因。(培育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试答:主要特点:历史悠久;分陆海两道;具有延续性,持续发展;是古代东西方交往的主要通道。原因:古代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封建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的应用,航海技术、造船技术的进步;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亚欧文明交流方面归纳丝绸之路所带来的影响。(培育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试答:影响:丝绸之路影响亚欧文明发展进程;使经济文化交往联系密切;推动物种交换和人员流动;促进科学技术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深化】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1)古代丝绸之路开创性地打通了东西方交流的通道,首次构建起世界交通网络。(2)古代丝绸之路极大地促进了商品流通,率先实现了东西方商贸互通和经济往来。(3)古代丝绸之路推动了科学技术的相互传播,广泛而又深刻地推动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生产乃至社会变革。(4)古代丝绸之路推动了文化的交流,是东西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重要纽带。探究二古代中国的民族政策材料一唐朝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它的民族政策。……唐太宗作为一个开明的政治家,基本上把少数民族和汉族看作一家,他从以德治为主,即以静为主的治国思想出发,很少对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动用武力,而是采取安抚、和亲政策……他反对华夏民族对其他少数民族的歧视和奴役,主张一视同仁,坚持“朕独爱之如一”政策……一律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对征服或主动降服的少数民族地区,在那里设置中央政府管辖下的“羁縻”府州,由原来的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都督、刺史等,体现了民族自治色彩。——摘编自李钦《论唐朝开明民族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当今世界民族问题的借鉴意义》材料二清朝立国后,多次采取有力的军事行动,致力于恢复和捍卫疆土的安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清朝统治者还与蒙古上层长期联姻,积极传播佛教,利用上层联络和文化影响的作用,促进了蒙古地区与内地的相互了解,解决了长期以来中原王朝受游牧势力南下威胁的问题。自贝加尔湖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黑龙江流域,也归入清朝的版图。——摘编自方铁《试论历代王朝的疆域与边疆》【问题】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民族政策的特点。(培育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试答:特点:以德治为主,采取安抚、和亲政策;给予少数民族地区较高的自治权;重视民族风俗;设置羁縻州,加强对民族地区的管理;重视民族平等与融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立国后为巩固边疆统治采取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政策的历史意义。(培育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试答:民族政策:武力平叛、满蒙联姻、文化渗透。历史意义: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加强了边疆地区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较好地处理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基本奠定了近代中国疆域的版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深化】中国古代治理边疆的措施、特点及历史意义(1)措施。①设立不同的机构以加强行政管辖。②派驻军队,完善边疆防御体系。③实施宽松的文化政策。④逐渐弱化华夷之别。⑤制定笼络、安抚、和亲等政策。(2)特点。①具有历史继承性,在继承中创新。②治理体系日益完善。③因地制宜,因俗而治。④始终在“大一统”思想的指导下推行边疆政策。(3)历史意义。①奠定了中国疆域的版图。②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交融。③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④使中华民族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04体系构建04体系构建005记忆清单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1.秦朝(1)中央机构:中央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管理民族事务。(2)管理措施①北逐匈奴,修筑长城。②南抚夷、越,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2.汉朝(1)中央机构: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2)民族治理北方汉初,朝廷对北方的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三次出击匈奴,取得大胜,南匈奴内迁,逐渐汉化。89年,窦宪出击北匈奴,北匈奴数败之后,西迁远方西方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置“河西四郡”,成为中原前往西域的要道。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东北设护乌桓校尉(3)边疆政策①推行屯戍政策,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②西域设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3.隋朝时期(1)589年册封百越首领冼夫人为谯国夫人,为隋朝治理岭南起到了重要作用。(2)在边疆主要推行郡县制,以边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3)加强了与流求的接触,曾三次派人抵达流求。4.唐朝时期(1)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等。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2)表现5.宋朝时期:先后与辽、西夏、金并立,各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未中断过。6.元朝(1)一方面“行汉法”,另一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明显的差别对待政策。(2)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事,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3)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征发赋役。7.明朝(1)中央机构:除礼部、鸿胪寺外,还有负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才的提督四夷馆。(2)修筑长城:在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一线,陆续修筑长城,并沿长城布置一系列军镇,号“九边”。(3)开展贸易:明朝在辽东、宣府、大同等地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开展贸易。(4)边疆治理东北设都司、卫、所,对女真等族进行管理西北设赤斤蒙古、沙州、哈密等卫西南设土司西藏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法王”,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等机构,对西藏地方进行管辖,并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8.清朝(1)中央机构: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2)民族治理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朝代概况汉朝开通商路:汉朝打通陆海两个通道。陆路经河西走廊向中亚、西亚延伸,海路最远可航行到印度南部出使大秦:97年,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但仅抵达波斯湾一带对日关系: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赐给倭国国王“汉委(倭)奴国王”金印一枚隋唐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造纸术传入阿拉伯地区隋朝常骏从南海郡出航到达赤土国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宋朝泉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元朝13世纪,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17年,留下了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明清在对外关系上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但民间贸易和走私贸易也屡禁不绝1689年,中俄就双方边界订立《尼布楚条约》18世纪,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但清政府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006强化训练单选题1.(2023秋·全国·高二课堂例题)《后汉书·东夷列传》中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1784年“汉委(倭)奴国王”金印及印文,出土于日本,现藏于福冈市博物馆。这(
)A.表明两汉时期和日本的交好 B.日本已经完全统一实力强大C.完全可以印证中日友好关系 D.表明金印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汉光武帝所赐“印绶”与日本发现的金印应当是同一物,表明金印有一定的历史价值,D项正确;据所学,光武帝是东汉的开国皇帝,材料未涉及西汉与日本的交往,排除A项;据所学,建武中元二年是公元57年,倭奴国是日本,当时日本小国林立,没有统一,排除B项;“完全”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2.(2023秋·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自隋朝开科取士以来,不断有周边藩国的质子来华学习。唐朝时期,出于“文德绥海内”,传播大唐文化的目的,允许国子监接收周边国家的留学生。这表明留学生来华(
)A.扩大了理学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B.确保了唐王朝对周边国家的钳制C.有利于周边国家制度的完善 D.有利于唐与周边藩国的平等交往【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的中国。据材料可知,隋唐时期,允许国子监接收周边国家的质子、留学生,结合所学可知,质子、留学生大多是王室贵族,他们学习大唐文化有利于其在本国仿行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有利于完善其国家制度,C项正确;理学产生于宋代,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确保了’唐王朝对周边国家的钳制”的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唐与周边藩国是宗藩关系,不是平等交往,排除D项。故选C项。3.(2023秋·福建福州·高三统考阶段练习)如图为“唐鸿胪井刻石”碑拓。这可用于研究唐朝(
)A.边疆管理与民族关系 B.军事建制与将士慰问C.灾情赈济与水利设施 D.西域商路与驿道维护【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可知,记载唐玄宗派崔忻册封、慰劳靺鞨首领,并凿井纪念一事的“唐鸿胪井刻石”碑,可用于研究唐朝的边疆管理与民族关系,A项正确;材料与唐朝在全国的军事建制无关,排除B项;灾情赈济与凿井纪念唐政府对东北地区的经营不符,排除C项;据所学,靺鞨民族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和西域地区商路、驿道的维护等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4.(2023秋·山东滨州·高二邹平市第一中学校考开学考试)内蒙古绥远地区的土默特蒙古至清代中期就先后修建了致祭先农、关帝、孔子、文昌、观音等各类庙观。归绥哈拉不达乡,本是一个纯蒙古族生活区,该乡有佛殿、龙王庙各一,百姓每年于龙王庙领牲三次。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社会主流思潮发生变动 B.少数民族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C.政府对边疆的控制加强 D.边疆与内地民族交流交融增强【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材料中体现的是蒙古族的生活区域里面出现了汉民族文化的产物,体现了边疆和内地民族交流交融,D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民族交融,但是并没有提到主流思潮发生了变动,排除A项;材料中未能体现少数民族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政府对边疆的控制,排除C项。故选D项。5.(2023秋·湖北武汉·高三统考开学考试)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兴于唐宋时期,盛于明清时期,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这样写道:“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茶马古道的发展茶马古道示意图A.巩固了传统“宗藩”秩序 B.反映了边疆治理能力提升C.促进了中西经济交流频繁 D.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答案】D【详解】通过茶马古道汉族与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往来增多,在交往中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故选D项;材料不涉及宗藩秩序,排除A项;材料与边疆治理能力无关,排除B项;茶马古道属于民族关系范畴,没有涉及中西经济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6.(2022秋·湖南娄底·高三娄底一中校考期中)某博物馆集中展示了春秋时期的三轮青铜盘、西汉时期“滇王之印”金印、辽正慧大师舍利塔小石碑、元八思巴字《百家姓》、清《平定准噶尔图卷》等文物。据此推断,该展览的主题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B.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 D.民族团结与近代化发展的历程【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正向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材料中的文物从春秋战国到清代,展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各民族文化交融和大一统治理等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主题,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与国家治理体系无关,排除B项;材料都是出土的一些文物,没涉及传统文化,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不是近代,排除D项。故选A项。二、材料分析题7.(2023秋·辽宁·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清朝的前150年,领土较明帝国增加了一倍多,并大部分遗留给20世纪的后继者,被视为今日中国的疆域。中国自身历史的一些产物,被积极地移植到边疆地域,而作为文明人类社会的典范。——摘编自(加)卜正民等《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材料二
康雍乾三朝绘制疆域图简况康熙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债务重组协议范本标准版
- 《中医气虚体质》课件
- 提前终止服务合同
- 2024年度广告发布合同:广告公司与合作媒体2篇
- 委托买卖合同
- 2024年度股权转让协议样本:个人股东将其股权转让给公司3篇
- 基于2024年度电子商务的智能物流合同
- 2024年度房屋租赁不带家具合同3篇
- 2024年度二手房购房绿化及景观维护协议3篇
- 防火涂料施工合同范本
- FZ∕T 74002-2014 运动文胸行业标准
- DLT 689-2012 输变电工程液压压接机
-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课件Unit2-Habits-for-a-healthy-life-style
- 义务教育书法课程标准2023版
- (高清版)TDT 1034-2013 市(地)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
- 工程部年终总结项目工作总结述职报告
- 叶脉书签制作课件
- 肿瘤科出科个案护理小结
- 护理肿瘤科个案汇报
- 23秋国家开放大学《法律职业伦理》形考任务1-3参考答案
- 新生儿除颤仪的操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