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适应性检测语文试卷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通常来说,我们说某个人不说“人话”带有某种侮辱的意思,但是在科普这个问题上,“说人话”可能是科普人员需要掌握的一种技能。这里的“说人话”意指说普通公众能理解的话,或者说就是要用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来解释一些复杂的科学道理。毕竟科研人员经过“十年苦修”而习得的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不太可能期望普通人能够“一夕顿悟”。那么这就需要我们采用“就低不就高”的原则,从受众的视角去思考和看待问题。不过也有人并不认同这一点,这样做的结果是只满足了某些特定的受众,也就是具有很多“前置知识”的受众,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也许某些消费科学内容的人本身就是对科学感兴趣的人呢。在谈到科学家与媒体关系的很多文献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记者会抱怨说科研人员不“说人话”,不会讲故事。实际上,他们这里谈到的是受访人员无法将专业术语进行转化,这会使得访谈人员和受众“如坠云雾”,继而不得要领,我们也丧失掉了一次开展科普的机会。当然,我们这并不是说术语不好,而是说术语应该用在适当的场合,比如学术交流过程中。这就好比足球运动员与球鞋的关系,不是说他们不能穿球鞋,而是说最好不要在室内穿球鞋,球鞋最适合的场所是球场上的草坪。术语在学术交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一方面节省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时间,另外一方面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共同体的集体认知。但是,当我们从学术交流撰写大众传播的时候,就需要警惕对专业术语的使用。实际上,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知识的诅咒”。同时进行术语转化的一个前提条件是,科研人员要对这个术语有着透彻的理解,也就是说欲让别人明白,需要自己先明白。正如卢瑟福说的那样,“如果你不能跟实验室擦地板的女工解释清楚你是做什么的,那这就说明你实际上并不知道自己是做什么的”。斯蒂芬·杰·古尔德在《干草堆中的恐龙》中说:“我将科普文写作分为两个类别:第一种为伽利略模式,主要是关于自然谜题的知识性文章;第二种则为圣方济各模式,主要是关于描写自然之美的抒情散文。”同时,他又在《奇妙的生命》中认为,“我在每一次撰写所谓‘普及读物’时,都极力维护一条个人原则。我们仍然可以有这样一类科学读物,既适合专业人士阅读,也能让感兴趣的非专业人士读懂。尽管科学的概念数量丰富,意义多样,但不必有所妥协,不必经过扭曲的简化,也能以具有不同文化水平的读者可以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当然,较之学术出版物,面向一般读者的读物在遣词造句方面必然有所不同,但只限于将令外行人士感到迷惑的术语和措辞去掉,而概念的深度绝对不可有所不同”。从上述古尔德关于科普的论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也在倡导“去术语化”或者对术语进行转化,其目的无外乎让公众更好地理解科学。所以,好的科普要尽量“去术语化”,要尽量“说人话”。(摘编自王大鹏的《科普要尽量“说人话”》)材料二
张辰亮已经有十年的科普经历。他所负责的《博物》杂志官方账号的粉丝,从2万达到1300万,用了十年时间。但他的抖音号“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只用了一年多就完成了从0到2000万粉丝的积累。新的传播形式,为科普带来了全新的机会。近年来,在抖音上掀起了一股科普热,涌现了一批自然科普创作者。他们可能是普通的科学爱好者,专心致志搞大众自然科普;也可能是从象牙塔走上云端的老师、教授甚至科学家;还有可能是高校或者科研机构。他们改变了过去出书、办讲座、上电视参加科普节目等创作和传播科普知识的方式,化身科普主播,以短视频为载体,把严谨枯燥的科研理论变得津津有味,把日常生活忽略的自然奥妙变得令人恍然又震撼。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就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提高科普宣传效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纲要》提出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等创新提升,提高科普的知识含量,满足全社会对高质量科普的需求。互联网时代,网民数量大幅增加,巨大的网民数量为网络科普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信息接受面和受众群体,也让科普活动能够覆盖更广的人群。而新的传播方式下,要求今天的科普活动以用户喜欢的方式开展,实现形式和手段的创新。科普短视频具有突出个性、注重内容、视听兼具以及强调互动等特征,避免了单向传输、灌输式传播、表达方式生硬的问题,真实而接地气,能够迅速拉近与用户尤其是青少年用户的距离。科普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真实贴切地展现。毫无疑问,充分利用短视频等新的媒介形式开展科普活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契合了深化科普内容供给侧改革的要求,也有利于让科普工作延伸至田间地头,抵达更多科学素质薄弱的群体。(摘编自一帆的《科普博主成“顶流”的启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说人话”意指说普通公众能理解的话,科普人员只有掌握了这种技能,才能解释复杂的科学道理。B.科研人员对术语有透彻的认知,才能对它进行深入浅出地转化,从而让普通公众更好地理解科学。C.一批自然科普创作者在抖音科普热中涌现,他们把原本深奥抽象的科学理论知识变得鲜活,让人们在瞬间领悟日常忽略的科学奥妙。D.新的传播方式与时俱进,追求创新;科普短视频具有突出个性、视听兼具等特征,能真实贴切地展现科普内容。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普采用“就低不就高”的原则,从受众的视角去思考和看待问题,才能满足某些不具有很多“前置知识”的受众。B.读者具有不同的文化水平,可以理解多样的科普作品,所以撰写科普读物时不必妥协,不必经过扭曲的简化。C.科普热现象反映了民众对自然类科普知识的强大需求,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层面对科普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D.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促使科普媒介多样化,也为不同身份、不同认知的人提供了化身科普主播的机会。3.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科普尽量‘说人话’”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云层与地面间发生放电时,喜欢挑软柿子捏,即优先通过距离近且导电性好电阻小的路径,电阻越小就越吸引喜好走捷径的闪电。B.Robust,中文翻译成“鲁棒性”,在科学中使用“Robust”时所采用的含义是一个系统或组织有抵御或克服不利条件的能力。C.月亮的“表情”有很多种,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月、下弦月、亏凸月等。其中,月偏食和月全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超级表情包”。D.慢阻肺症状将随着时间逐渐严重,如果日常行动(乘车、上楼梯)觉得喘不上气,再去找医生,就已经晚了,肺已经出现不可逆的改变。4.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运用比喻论证,以球鞋最适合的场所是球场上的草坪来阐明术语适用的场合,使论证内容浅显易懂。B.材料一运用“不过……也就是……但是……”等关联词、“只限于”“绝对不可”等限制性词语,使论证语言准确严密。C.材料一提出观点后,先阐述什么是“说人话”,再辩证分析专业术语的适用场合,最后明确了术语转化的具体方法。D.材料二从张辰亮的科普经历入手,分析社会现象,由点及面,由因及果,层层深入,与材料一的论证思路不同。5.请结合材料观点,对以下科普动漫解说词进行评价。(6分)英国《自然》杂志18日发表的一项工程学研究指出,在电推进系统中使用碘而不是更贵也更难储存的氙气,或能提升航天器的性能。法国ThrustMe公司科学家团队报告了一个使用碘工质推进系统的小型卫星,成功实现在轨运行。其工作原理是:推进系统首先加热固态碘使其升华成气体,然后在高速电子的轰击下使其变成碘离子与自由电子,接着带正电的碘离子被加速至排气口排出,成功推动目标向前飞。在科幻小说《三体》中,作者刘慈欣描述了利用核聚变能源推进的宇宙飞船。当然,咱也不必眼巴巴等待这一种带有科幻色彩的方案变成现实,因为科学家一直在不断寻找更加高效且可行的推进剂,从而为航天推进系统升级换代提供更多选择。把廉价的碘用作航天器推进剂,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摘编自《碘动力——航天器新选择》科普动漫解说词)(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百鸟朝凤肖江虹那是我一生中见到的最大的雾,天地都给吃掉了。一眼的白,那白还泛着湿。我没有见过有这样气势的大雾,呼吸都不顺畅了。你们两个进来。师傅在里屋喊。师傅说今天雾大下不了地了,正好我有事情要交代。师傅从床下拉出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皮箱子,他打开箱子,里面都是唢呐。师傅弯下腰不停地翻检着箱子里面的家什,挑啊拣啊,终于,他抽出了一支略短一些的唢呐,把唢呐放进嘴里,唢呐就发出长长的一声鸣。师傅直起腰来,把唢呐递给我身边的蓝玉,说先把它吹响,我就教你基本的调儿。蓝玉当时的样子我都没法子形容,接过唢呐的那一刻,我看见蓝玉握着唢呐的手在轻轻地抖动,然后他笨拙地把唢呐塞进嘴里,腮帮子一鼓,唢呐就放出来一个闷屁,又一鼓,又出来一个闷屁。我就定定地盯着师傅的手,希望他能抓住一支长的唢呐不放,再放到嘴里试一试,然后递给我。师傅是拿出了唢呐,拿出来还不止一支,拿一支出来,他先是吹吹,然后卷起袖口拭擦一番,又放回去,又捡起一支吹拭一番,照例又放回去。“砰”的一声,师傅合上了他的箱子……我没有吹上唢呐。我走了,我要回家了。我背着行李边走边哭,我悲伤极了,我这辈子怕是当不上唢呐匠了。我觉得我最对不起的人就是水庄的游本盛了,他一心一意的送他的儿子学唢呐,可他的儿子学了差不多半年,连用唢呐放两个闷屁的机会都没有。拐过弯,我听见路坎下有说话的声音。踮起脚,我看见老庄叔正领着一群人在他的新房上夯草。干活的人里还有水庄的游本盛。我悄悄的从火棘树下钻过去,把身子隐在草丛里。以前我还没看出天鸣这娃是吹唢呐的料呢!老庄叔说。天鸣可比我强,我这娃不要平时看他不吭不响的,做起事情来可一点不含糊。父亲说,前不久回来还气粗的给我和他老娘表态,要吹《百鸟朝凤》呢!老庄叔觉得父亲在吹牛。就说,《百鸟朝凤》!《百鸟朝凤》!我都好多年没听过了,上一次听还是十多年前,那场面,至今还记得,焦三爷坐在棺材前的太师椅上,气定神闲的吹了一场,那个鸟叫声哟!活灵活现的。等天鸣学回来了,我让他吹给你们听。父亲许愿。我就是担心,天鸣有没有那个福气,这《百鸟朝凤》一代弟子就传一个人呢。老庄叔说。你们可以不相信天鸣,我是相信我的娃的。父亲说。我蛇样的从草丛里梭出来,我不想回家了,我想吹唢呐,从来没有像此刻这样想吹唢呐。回到土庄,师傅正在院子里磨刀。看见我失魂落魄地站在院子边的土墙下,师傅说:你师娘到地里去了,你也去吧!晒花节刚过,土庄又热闹了。人们槐花串似的往焦三爷的院子里跑,扛凳子搬桌子的。遇上闲逛的路人,就有人招呼:“焦三爷传声了!”,路上的人一听,一张脸就怒放了,随即融入队伍。无双镇的唢呐班每一代都有一个班主,上一代班主把位置腾给下一代是有仪式的,这个仪式叫“传声”,不传别的,就传那首无双镇只有少数人有耳福听到过的《百鸟朝凤》。总之,那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荣耀,它似乎是对一个唢呐艺人人品和艺品最有力的注脚。这个仪式最吸引人的还不是他的稀有,而是神秘。在仪式开始之前,没有人知道谁是下一代的唢呐王。所以,焦家班所有的弟子都是要参加这个仪式的,连他们的亲人都会四里八乡地赶来参加,因为谁都可能成为新一代的唢呐王。师傅开腔了:“我这几年收了不少徒弟,大大小小的,没给吹唢呐的丢人。”顿了顿,师傅接着说:“我们吹唢呐的,好算歹算也是一门匠活,既然是匠活,就得有把这个活传下去的责任,所以,我今天找的这个人,不是看他的唢呐吹得多好,而是他有没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师傅拿出一个黑绸布袋子,小心翼翼的从里面抽出来一支唢呐。远远的我就感觉到了这支唢呐该有些年龄了,铜碗虽然亮得耀眼,却薄如蝉翼,杆子是老黄木的,唢呐的杆子一般就是白木,能用这样色泽的老黄木制成的唢呐,足见它的名贵。“这支唢呐是我的师傅给我的,它已经有五六代人用过了,这支唢呐只能吹奏一个曲子,这个曲子就是《百鸟朝凤》。现在我把它传下去,我也希望我们无双镇的唢呐匠能把它世世代代的传下去。”师傅举着唢呐说。院子里一点声音都没有,我只听见我的师弟蓝玉的喘息声,所有的眼睛都盯着师傅手里的那支唢呐。我既紧张又期待,侧目看了看我的师弟蓝玉,他紧缩着脖子,脑袋花骨朵似的。慢慢地,他的脖子被拉长了,成了一朵盛开的鲜花,花朵儿正期待着雨露的降临,焦虑、渴望在稚嫩的花瓣间涌动着。蓦然,盛开的鲜花枯萎了。几乎就在一眨眼间,正准备迎风怒放的花儿无声地凋谢了,花瓣起来了一层死灰,花杆儿也挫短了半截。这朵刚才还生机蓬勃的花儿,转眼间铺满了绝望的颜色。这时候我的父亲,水庄的游本盛在旁边喊我:“你呆了,师傅叫你呢!”焦家班的传声仪式结束后,蓝玉很是难过。我知道师傅传我《百鸟朝凤》是因为我老实,不传给蓝玉是觉得蓝玉花花肠子多。其实师傅是不对的,蓝玉天分比我好,他确实是比我精灵了一些,可人精灵点有什么不好的呢?蓝玉走了,背着一个包袱,狠狠的转了一个身,留给我一个瘦削的背影。(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亲在众人面前夸赞我并许愿众人,出自他对我的绝对信任和期许,这鼓励使我战胜挫败感成为了新一代唢呐王。B.“有没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是师傅挑选传承人的标准,说明师傅重视的是徒弟们的精神品质而非演奏水平。C.我的师弟蓝玉天分比我好并且学习唢呐比我早,最终却在传声仪式上落选,这是他选择离开焦家班的重要原因。D.小说通过“我”的成长历程展现了传统技艺传承中师徒之间的情感纠葛,师傅最终的选择看似“意料之外”,实则属于“情理之中”。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虽没有直接描写《百鸟朝凤》的演奏情形,但通过老庄叔等众多无双镇人的期待衬托了《百鸟朝凤》的艺术魅力。B.小说语言生动,“我蛇样的从草丛里梭出来”“槐花串似的往焦三爷的院子里跑”等描摹细腻,富有乡土气息。C.作者用“花”的比喻来描写传声仪式现场蓝玉等待结果时的状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他从渴望到失望的过程。D.小说运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来叙述传声仪式的整个过程,增强了描写的真实感和紧张感,使情节紧凑、扣人心弦。8.小说构思精巧,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6分)9.文中多次出现“水庄的游本盛”“父亲”和“我的父亲,水庄的游本盛”几种称呼,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使用称呼的作用。(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修洁,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及事益多,吏民巧弄。上分别文法,张汤等数奏决谳以幸。而黯常毁儒,上愈益贵弘、汤,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天子既数征匈奴有功,黯之言益不用。始黯列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及弘、汤稍益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等。已而弘至丞相,封为侯;汤至御史大夫;故黯时丞相史皆与黯同列,或尊用过之。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上默然。有间黯罢,上曰:“人果不可以无学,观黯之言也日益甚。”(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材料二汲黯进积薪之言,武帝为之默然,是必有所中矣。已而曰:“人果不可以无学,观黯之言也日益甚。”太史氏推原其故,谓黯褊心,不能无少望,果足以知黯之心乎?天子招文学儒者,告廷臣以所欲为,则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谓公孙弘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谓张汤深文巧诋,陷人于罪,使不得反其真,以胜为功。谁实为知黯者?必信褊心之言,此与儿童之见何异?淮南谋反,独惮黯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卒以不敢。若黯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帝自为太子时固已惮其严矣。即位既久,大将军青侍中,帝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或时不冠。至黯见,不冠不见也。尝坐武帐,不冠,黯奏事,避而使人可之。为中大夫,固以切谏不得久留,出守东海,大治。帝闻而召之,列于九卿。(节选自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杂著》)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右内史界部中A多贵人B宗室C难治D非素E重臣不能任F请徙黯G为右内史。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善,文中指交好,与《归去来兮辞》中“善万物之得时”的“善”意思不同。B.“欲诛之以事”与《石钟山记》中“得双石于潭上”的句式特点相同。C.望,指希望,与《赤壁赋》中“望美人兮天一方”的“望”意思相同。D.也,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停顿,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也”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汲黯不太讲究礼数,常当面顶撞人,朝堂之上也直言进谏,招来其他臣子忌恨,其实他对自身修养不懈怠,品行正直高洁。B.对汲黯的积薪之喻引发汉武帝不满一事,司马迁认为汲黯心胸狭窄语含抱怨,陆九渊则认为汲黯刚直不阿,说中武帝短处。C.陆九渊认为公孙弘等人内怀诡诈而外逞智巧,以此阿谀主上,而张汤巧言诋毁,善于构陷,使真相不得昭示。D.汲黯总是耿直上言,坚守气节大义,并且难以被不正当手段诱惑,这让淮南王畏惧他而不敢谋反。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2)尝坐武帐,不冠,黯奏事,避而使人可之。14.汉武帝认为汲黯“无学”,陆九渊则说“吾必谓之学矣”。他们为何对汲黯有不同的评价?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韦应物凿崖泄奔湍,称古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贻之道门旧①,了此物我情②。【注】①道门旧:佛门旧友,这里指深上人。
②物我情,指客观外物的实情与主观自我的认识。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借大禹治水的传说写嘉陵江水声的由来,这与《蜀道难》中写蜀道的由来写法相似。B.三、四句写诗人独宿山门店,因心事重重而通夜无法安寝,极自然地引发出下文对水性的议论。C.最后两句交代了写作此诗的目的,是送与佛门旧友,以助参悟物我之情,诗歌点而不破,含蓄隽永。D.这是一首充满禅趣的妙诗,全篇抓住嘉陵江水声展开构思,描写正面与侧面结合,语言平淡有味。16.诗人对“水性”四句中蕴含的“物我情”问而不答,而是狡黠地推给老友深上人。如果你是深上人,你将怎样回答这个问题?(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赋》中,苏轼面对月下美景,心情舒畅,于是与友人“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并因此有了如同乘风飞行、羽化升仙的感受。(2)《登泰山记》中作者写登顶泰山后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用“
”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之美的特殊风韵。(3)《归去来兮辞》中,用平淡质朴的语言描写自然景物,以寄寓诗人个性与情操的诗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进入夏天后的某一天,家里室内微量的凉意,突然遭到了外来气流的冲击。那些凉意快速被挤向一边,我猜它们顺着墙根和门缝溜了。取而代之的热意,开始在各个房间里蒸腾,像个没礼貌的孩子,到别人家做客不老老实实地,却各个房间蹿腾。风扇是夏天的天敌。这么说有点夸张,夏天的能量庞大如大象,而风扇的能量小得像蚂蚁,但风扇像堂吉诃德一样,与夏天的热不停战斗。①屋顶的吊扇,逗留于许多人的童年记忆里,②但后来吊扇用不上了,人们纷纷住进了楼房里,③取而代之的是华而不实的装饰灯。④我从来没有想过,聪明的人类可以把照明灯或吊扇组合在一起。⑤后来我在一家旅馆里,看到房顶就吊着这玩意儿,当时感到十分震惊,晚上这么吹着吊扇睡觉,太实用,太有情怀,太容易让人想起童年了,当下便决定,以后自己家装修房子,无论如何都要装吊扇灯。几年后,果然有了装修机会,去购物网站一搜,各种吊扇灯五花八门什么木质扇叶的钢质扇叶的什么中式的欧式的应有尽有。还有一种是隐形扇叶的,不用的时候可以收缩起来,用的时候按一下遥控器,它们就会像蝴蝶展翅那样,神奇地把翅膀从胳肢窝里掏出来了。18.文中画双横线的部分缺少标点符号,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各种吊扇灯五花八门,什么木质扇叶的,钢质扇叶的,什么中式的,欧式的,应有尽有B.各种吊扇灯五花八门,什么木质扇叶的、钢质扇叶的,什么中式的、欧式的,应有尽有C.各种吊扇灯五花八门:什么木质扇叶的,钢质扇叶的,什么中式的,欧式的,应有尽有D.各种吊扇灯五花八门:什么木质扇叶的、钢质扇叶的,什么中式的、欧式的,应有尽有19.文中画单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3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生动地表现了风扇的“战斗”精神,这一表达效果是如何取得的?(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在“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中,关于太阳是早晨更近还是中午更近,两小儿各执一词,使得孔子“不能决也”。今天我们从科学角度来分析。一小儿是
①推断太阳远近,并不可靠。太阳升起时,以树木、房屋和一小角天空为背景,背景之小可衬托出太阳之大;加上天空较暗,也使得太阳看上去要大一点。到了中午,太阳以辽阔的天空为背景,就显得小了。另一小儿则是根据体感的凉热来推断,同样不可靠。②,直射热量比较高,所以人们觉得热;而早晨太阳斜射大地,加上夜里地面热量已消散,所以人们觉得凉快。那么,太阳到底什么时候离观测者更近?可以肯定的是,观测者在地球上的位置会影响测算结果;而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在公转,会使得观测者与太阳的距离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科学家经过多次精确测算最终得出的结论,可大致表述为:在同一观测点,有些时期太阳早晨比中午更近,
③
,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21.下列句子中的“肯定”和文中加点的“肯定”,含义相同的一项(3分)(
)A.由于难以肯定,所以我较为相信,开始是六先令,后来是七先令。B.她猜测同桌的那只铅笔盒来自遥远的大城市,而价钱肯定非同寻常。C.衷心感谢评委会对我在发现青蒿素及其治疗功效等方面贡献的肯定。D.“修辞立其诚”,这句话虽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四、写作(57分+书写3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在饥渴时得饮食,可能反而得不到“饮食之正”。人常在渴求中得到事物,但渴求有时反而让人看不到事物的真正面目,品不到事物的真正内涵,体会不到事物真正的趣。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三适应性测试卷语文参考答案1.【A.“科普人员只有掌握了这种技能,才能解释复杂的科学道理。”错误。原文“可能是科普人员需要掌握的一种技能”,科普人员在掌握这项技能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向普通公众解释一些复杂的科学道理。选项的表述太过绝对,且遗漏了“普通公众”的特定对象。故选A】2.【B.“所以撰写科普读物时不必妥协”错误。由原文“尽管科学的概念数量丰富,意义多样,但不必有所妥协,不必经过扭曲的简化,也能以具有不同文化水平的读者可以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可知,选项因果不成立。故选B。】3.【B.据原文可知,“说人话”意指说普通公众能理解的话,或者说就是要用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来解释一些复杂的科学道理。对“鲁棒性”的解释说明都是专业术语。故选B。】4.【C.“最后明确了术语转化的方法”错误。材料一最后写斯蒂芬·杰·古尔德的事例,得出“他也在倡导‘去术语化’或者对术语进行转化,其目的无外乎让公众更好地理解科学”的结论,进一步强调“好的科普要尽量‘去术语化’,要尽量‘说人话’”的观点,并不是明确术语转化的方法。故选C。】5.
①专业术语恰当使用,体现科普文的科学性。作者对使用碘工质推进系统的小型卫星实现在轨运行的描述,符合其专业特点,又可以让一般读者明白;②举例有助理解,以热门小说《三体》为例,让科普内容更加形象;语言通俗易懂,“咱也不必眼巴巴”等口语的使用,有助于理解:体现科普文的通俗性。③传播方式新颖,追求创新。采用动漫的形式介绍深奥抽象的航天科技知识,令人喜闻乐见。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信息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1)在所给的科普动漫解说词中,写“法国ThrustMe公司科学家团队报告了一个使用碘工质推进系统的小型卫星,成功实现在轨运行”的内容,提到其工作原理时用的专业术语,符合专业特点,又可以让一般读者明白。这符合材料一中说的“当然,我们这并不是说术语不好,而是说术语应该用在适当的场合,比如学术交流过程中”“同时进行术语转化的一个前提条件是,科研人员要对这个术语有着透彻的理解,也就是说欲让别人明白,需要自己先明白”的情况,体现了专业术语恰当使用。(2)解说词中,“在科幻小说《三体》中,作者刘慈欣描述了利用核聚变能源推进的宇宙飞船”是举例说明,让科普内容更加形象;“当然,咱也不必眼巴巴等待这一种带有科幻色彩的方案变成现实,因为科学家一直在不断寻找更加高效且可行的推进剂”中还使用了“咱也不眼巴巴”这样的有助于理解的口语色彩的语言。这是材料一中说的“好的科普要尽量‘去术语化’,要尽量‘说人话’”的体现。(3)总体上看,《碘动——航天器新选择》科普动漫解说词,是用动漫的形式介绍深奥抽象的航天科技知识,传播方式新颖,令人喜闻乐见。这体现了材料二中提到的“而新的传播方式下,要求今天的科普活动以用户喜欢的方式开展,实现形式和手段的创新”的观点。(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6.【A.“这鼓励使我战胜挫败感成为了新一代唢呐王”错,父亲的鼓励使“我”战胜了挫败感,重新找到动力,但使“我”成为新一代唢呐王的原因主要是师傅认可“我”的踏实。】【B.“说明师傅重视的是徒弟们的精神品质而非演奏水平”错,师傅更重视徒弟们的精神品质,但并不是不看重演奏水平,传承人既需要人品也需要艺品。】【D.没有展现“师徒之间的情感纠葛”。】7.【D.“使情节紧凑”错,本文用的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并不能使“情节紧凑”。】8.(1)我学艺半年,结果师傅没有正式传授我吹唢呐;(2)我中途回家,父亲和老庄叔的对话使我改变主意,重回土庄继续学艺;(3)“传声”仪式上,先于我学艺的蓝玉落选,我成为“新一代唢呐王”传人。(注意先后顺序)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情节发展的理解概括能力。第一处是学艺半年了,师傅开始正式教授唢呐技艺,蓝玉拿到了属于他的唢呐,而我没有。第二处是我回家途中,在草丛中听到父亲和老庄叔的对话,父亲话里的肯定和期待使我改变主意,重回土庄学吹唢呐。第三处就是“传声”仪式,满怀期待的师弟蓝玉落选,我被选为新一代“唢呐王”传人。9.①“水庄”强调地点,把我从水庄送到土庄,暗示了父亲的良苦用心。(1分)②“父亲”凸显亲情,父亲说我是一个“做事不含糊”的人,对我充满信任与期待;推动情节发展,父亲的信任使我感到既惭愧又欣慰,战胜挫败感,立志学成唢呐回报父亲。(2分)③“我的父亲,水庄的游本盛”表达强烈的情感,体现父亲得知结果后的骄傲以及我实现对他的承诺后的自豪。(2分)④几种不同称呼的交替使用,增加了小说的代入感和真实感,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更富有生活的意味。(1分)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叙述人称的作用的能力。①使用“水庄的游本盛”,“水庄”突出了地点,“水庄的游本盛”“一心一意的送他的儿子学唢呐”,后来“我”又从水庄送到土庄,继续跟着师傅学艺,凸显出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和信任,也暗示了父亲的良苦用心。②使用“父亲”或“我的父亲”时,更多的是从儿子的角度出发,表达了对父亲的亲情和敬意,体现了父子之间的情感联系,如“我这娃不要平时看他不吭不响的,做起事情来可一点不含糊”“我是相信我的娃的”,体现出父亲对“我”的期待和信任,而“我”最后没有辜负父亲的期待。③使用“我的父亲,水庄的游本盛”这种称呼,既强调了父亲的身份,又突出了他与“我”的关系,增强了叙述的层次感和情感的深度,如在传声仪式上,我被师傅确定为接班人时,“这时候我的父亲,水庄的游本盛在旁边喊我:‘你呆了,师傅叫你呢’”,体现父亲得知结果后的骄傲以及我实现对他的承诺后的自豪。综上,通过不同称呼的交替使用,增加了小说的代入感和真实感,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更富有生活的意味。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材料一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修洁,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及事益多,吏民巧弄。上分别文法,张汤等数奏决谳以幸。而黯常毁儒,上愈益贵弘、汤,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汲黯为人性情傲慢,缺少礼数,当面指摘别人,不能容忍别人的过错。与自己合得来的人,他就善待人家;与自己合不来的人,就不肯耐心接见,士人也因此不愿依附他。但是汲黯喜好学习,又好行侠仗义,纵任志气节操,他平日居家,品行端正、廉洁,喜欢直言进谏,屡次当面冒犯皇上,时常仰慕傅柏和袁盎的为人处世之道。他与灌夫、郑当时和宗正刘弃交好。他们也因为数次直言进谏不能够久居其位。皇上正倾心于儒家学说,尊宠公孙弘。等到政事增多,官吏和百姓多取巧逃避法令。皇上这才要分增条文,严明法纪,张汤等人也便屡次进奏所审判的案件,因而受到皇上的宠幸。而汲黯常常诋毁儒学,皇上愈加看重公孙弘、张汤,公孙弘、张汤心中十分憎恨汲黯,即使天子也对他感到不高兴,想要凭借事端杀死他。公孙弘做了丞相,向皇上进言说:“右内史所管辖的地区多有达官贵人和皇室宗亲居住,很难管理,不是素来有声望的大臣不能当此重任,请调任汲黯为右内史。”汲黯当了几年右内史,从未废弛荒疏过政事。天子既数征匈奴有功,黯之言益不用。始黯列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及弘、汤稍益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等。已而弘至丞相,封为侯;汤至御史大夫;故黯时丞相史皆与黯同列,或尊用过之。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上默然。有间黯罢,上曰:“人果不可以无学,观黯之言也日益甚。”皇上多次征讨匈奴颇有战功,汲黯的话愈加不被采用。当初汲黯位列九卿时,公孙弘、张汤不过是一般小吏。等到公孙弘、张汤日渐显贵,和汲黯官位相当时,汲黯又责难诋毁他们。不久,公孙弘官至丞相,被封为侯;张汤官至御史大夫;昔日汲黯手下的丞相史也都和汲黯同级了,有的被重用,地位甚至还超过了他。汲黯心地狭隘,不可能没有一点儿怨言,朝见皇上时,他走上前说道:“陛下任用群臣就像堆柴垛一样,后来的反而堆在上面。”皇上沉默不语。一会儿汲黯退了下去,皇上说:“一个人确实不可以没有学识,看汲黯这番话,他是一天比一天过分了。”(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材料二汲黯进积薪之言,武帝为之默然,是必有所中矣。已而曰:“人果不可以无学,观黯之言也日益甚。”太史氏推原其故,谓黯褊心,不能无少望,果足以知黯之心乎?汲黯进积薪之言,武帝因为他的话沉默不语,这一定是汲黯说中了什么。不久武帝说:“一个人确实不可以没有学识,看汲黯这番话,他是一天比一天过分了。”司马迁推究其中的原因,认为汲黯心胸狭隘,不可能内心没有一点怨恨,他果真足够了解汲黯的内心吗?天子招文学儒者,告廷臣以所欲为,则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谓公孙弘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谓张汤深文巧诋,陷人于罪,使不得反其真,以胜为功。谁实为知黯者?必信褊心之言,此与儿童之见何异?淮南谋反,独惮黯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卒以不敢。若黯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皇上招揽文学之士和崇奉儒学的儒生,告诉朝廷的大臣自己所想要做的,汲黯便答道:“陛下心里欲望很多却只在表面上施行仁义,怎么能真正仿效唐尧虞舜的政绩呢!”皇上沉默不语,心中恼怒,脸色一变就罢朝了。群臣中有人责怪汲黯,汲黯说:“天子设置公卿等辅佐之臣,难道是让他们跟从阿谀,奉承圣意,把君主陷于不义的境地吗?何况我已经身居九卿之位,纵然爱惜自己的生命,又怎么能够辱没朝廷呢!”认为公孙弘等人内怀诡诈而外逞智巧,以此阿谀主上取得欢心,又认为张汤深抠法律条文,巧言加以诋毁,构陷他人有罪,使事实真相不得昭示,并把案狱稳操胜券作为邀功的资本。有谁真的了解汲黯呢?如果一定要信说他心胸狭隘的言论,这种做法又与孩童之见有什么不同呢?淮南王谋反,唯独忌惮汲黯的直言进谏,坚守节操为正义而死,很难用不正当的事情诱惑他,最终因为他的缘故没敢(谋反)。像汲黯这样的人,虽然别人说他没有学识,但我却认为他已经具有学识了。帝自为太子时固已惮其严矣。即位既久,大将军青侍中,帝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或时不冠。至黯见,不冠不见也。尝坐武帐,不冠,黯奏事,避而使人可之。为中大夫,固以切谏不得久留,出守东海,大治。帝闻而召之,列于九卿。武帝从身为太子的时候本来就已经忌惮汲黯的严厉。即位之后很久,大将军卫青担任侍中,武帝在如厕时接见他。丞相公孙弘闲居时见皇帝,有时武帝帽子都不带。等到汲黯去进见的时候,武帝不戴上帽子绝不接见。汉武帝曾经正坐在陈列兵器的帐中,当时没戴帽子,汲黯前来奏事,武帝临时躲避,派人传话,批准汲黯所奏之事。汲黯担任中大夫,由坚持向皇上直言进谏不得长久留在京城任职,离京出任东海太守,东海郡却政治清明。汉武帝听到了,召(汲黯入朝),使其位列九卿。(节选自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杂著》)10.句意:右内史所管辖的地区多有达官贵人和皇室宗亲居住,很难管理,不是素来有声望的大臣不能当此重任,请调任汲黯为右内史。“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有完整的主谓宾结构,且“宗室”和“贵人”紧密连接,另外如果“宗室”和“难治”成句,单讲也通,但是和前一句就衔接不好,故应在C处断开;“难治”省略主语,意思是“难以管理”,意思完整,在其后D处断开;“请徙黯为右内史”,省略主语,句意完整,“黯”为兼语,既是“徙”的宾语,又是“为右内史”的主语,在其前F处断开。故在CDF三处断开。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一词多义和一般实词的能力。A.正确。交好/羡慕。句意:他与灌夫、郑当时和宗正刘弃交好。/(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B.正确。均是状语后置句。C.错误。埋怨、怨恨/想望。句意:不可能没有一点儿怨言。/想望美人在天涯那一方。D.正确。故选C。12.C.“陆九渊认为……”错误,对照原文:“(汲黯)谓公孙弘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谓张汤深文巧诋,陷人于罪,使不得反其真,以胜为功。”这是陆九渊转述汲黯对公孙弘和张汤的看法。故选C。13.(1)天子设置公卿等辅佐之臣,难道是让他们跟从阿谀,奉承圣意,把君主陷于不义的境地吗?【大意2分;“辅弼”,辅佐;“宁……乎”,反问语气,“难道……吗?”。】(2)汉武帝曾经正坐在陈列兵器的帐中,当时没戴帽子,汲黯前来奏事,武帝临时躲避,派人传话批准汲黯所奏之事。【1句1分;省略主语;“冠”,动词,戴帽子;“可”,同意,许可,批准。】14.14.汉武帝和陆九渊的评价立场不同:①汉武帝崇尚儒学,而汲黯常诋毁儒学,汉武帝认为汲黯出言冒犯,不顾君臣之礼,是“无学”的表现;②陆九渊则认为汲黯刚正不阿,坚守臣子职责,敢于直谏,是一位“有学”之士。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时先找到文中的有效信息,然后分条进行概括即可。由“上方向儒术”“天子招文学儒者,告廷臣以所欲为,则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可知,皇帝正在寻求文学和儒者,并表达了他的意图或愿望。汲黯对此表示批评,认为皇帝虽然表面上提倡仁义,但实际上内心欲望过多,与真正的儒家理念相违背。汲黯的批评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关于君主应谦虚爱民、谦敬待民的理念,汲黯的直言不讳,虽然让皇帝感到不悦,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关于君民关系和君臣关系的重视,以及儒家倡导的民本思想。由“谁实为知黯者?必信褊心之言,此与儿童之见何异?”“若黯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可知,文中认为,公孙弘和张汤虽然各自在政治上有其手段和成就,但他们的做法被视为心术不正,与汲黯的直率和忠诚形成对比。汲黯的直谏和死节的精神被认为是非常可贵的,即使他可能没有受过正式的教育,但在陆九渊看来,他的品质和精神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学问,这句话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忠诚和正直的高度评价,以及对学问和道德之间关系的看法,反衬出对汲黯的赞赏,认为汲黯是一位“有学”之士。14题,认为“无才”只要答到“诋毁儒学”或“犯颜直谏不拘礼数”中任一点即得1分;认为“有才”只要答到“认清弘、汤本质,有独到见识”或“刚正不阿,坚守节操,敢于直谏”即得1分;表达规范清晰1分。主要问题:1、只是叙述事实,对事实所体现的“无才”或“有才”没有词语明确指出;2、字迹潦草难认,不分点作答;3、缺少概括,表达语义重复,废话掩盖了得分点4、读题意识差,答非所问,理解错误或擦边,如:第一点答的是司马迁认为汲黯无才;或用公孙弘、张汤的诋毁来证明汲黯无才。5、答案大而化之,缺少抓核心词主要特征意识。如:汉武帝是在被人挑拨离间后做出的主观臆断,认为汲黯无才;陆九渊是通过对汲黯生平事迹的评判来客观评价汲黯有才。(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
【“因心事重重而通夜无法安寝”错,是因水声喧闹而无法入眠】16.示例一、①水性本来是安静的,山石也不会发出声响,可是两者相激,竟发出惊雷般的巨响(2分),②这是不符合事物的自然本性的。(2分)③人生也应该像水和石一样保持清静无为的本性,不要在喧闹中迷失自我。示例二、①水性本来是安静的,山石也不会发出声响,可是两者相激,竟发出惊雷般的巨响(2分),②这是天地发生变化的关键。(2分)③人生也应在不同的融合中让自我产生质变,提升自我。(2分)评分标准:对客观外物特性的阐述2分,与评价2分,由外物特性启发的“自我主观认识”2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诗句把握内容,体悟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水的特点本是安静的,石头中本来也没有声音。为什么两者互相冲击(水冲击石头),雷鸣幽深少人的山林使人惊。借水声与山石激荡出巨响的自然现象展开议论。人在社会中,应当以无念为宗,不取不舍,不染不著,任运自然,自在解脱,应当象水石一样保持安静和无声的本性,清静无为,不要在喧闹中迷失自我。原本安静的水与石相遇,就能发出宏大的声响,“两静相遇则动生,天地化机(变化的关键)”,这是天地发生变化的关键。人生也应在不同的融合中让自我产生质变,提升自我,这种理解包含一种较为积极思想。(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赋》中,苏轼面对月下美景,心情舒畅,于是与友人“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并因此有了如同乘风飞行、羽化升仙的感受。(2)《登泰山记》中作者写登顶泰山后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用“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之美的特殊风韵。(3)《归去来兮辞》中,用平淡质朴的语言描写自然景物,以寄寓诗人个性与情操的诗句是“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进入夏天后的某一天,家里室内微量的凉意,突然遭到了外来气流的冲击。那些凉意快速被挤向一边,我猜它们顺着墙根和门缝溜了。取而代之的热意,开始在各个房间里蒸腾,像个没礼貌的孩子,到别人家做客不老老实实地,却各个房间蹿腾。风扇是夏天的天敌。这么说有点夸张,夏天的能量庞大如大象,而风扇的能量小得像蚂蚁,但风扇像堂吉诃德一样,与夏天的热不停战斗。①屋顶的吊扇,逗留于许多人的童年记忆里,②但后来吊扇用不上了,人们纷纷住进了楼房里,③取而代之的是华而不实的装饰灯。④我从来没有想过,聪明的人类可以把照明灯或吊扇组合在一起。⑤后来我在一家旅馆里,看到房顶就吊着这玩意儿,当时感到十分震惊,晚上这么吹着吊扇睡觉,太实用,太有情怀,太容易让人想起童年了,当下便决定,以后自己家装修房子,无论如何都要装吊扇灯。几年后,果然有了装修机会,去购物网站一搜,各种吊扇灯五花八门什么木质扇叶的钢质扇叶的什么中式的欧式的应有尽有。还有一种是隐形扇叶的,不用的时候可以收缩起来,用的时候按一下遥控器,它们就会像蝴蝶展翅那样,神奇地把翅膀从胳肢窝里掏出来了。
18.B(“五花八门”是对后文的概括,但“应有尽有”不是其概括的内容,所以“五花八门”后不能用冒号,排除C、D两项。“什么……的”“什么……的”是句子之间停顿,应用逗号;“木质扇叶的、钢质扇叶的”“中式的、欧式的”是句子内部停顿,应用顿号。据此排除A、C两项。注意:高层次的并列之间用逗号,低层次的并列之间用顿号)19.①屋顶的吊扇,留存于许多人的童年记忆里(或”屋顶的吊扇,许多人童年记忆里都有")②但后来人们纷纷住进了楼房里,用不上吊扇了(或“吊扇用不上了”)④我从来没有想过,聪明的人类可以把照明灯和吊扇组合在一起(3分,每点1分。语句通顺,符合上下文即可)20.①运用比喻、对比的手法,把夏天的能量比喻成大象,再把风扇的能量比喻成蚂蚁,两相对比,生动形象突出夏天的能量之大,风扇的能量之小;2分②以荒唐可笑的堂吉诃德作比,用戏谑的口吻赞扬了风扇敢于与强大的夏天作战的无畏精神和英雄行为。2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21.A【解题思路】题考查词语“肯定”在不同语境中表意的差别。材料中的“肯定”是“承认事物的存在或事物的真实性,与否定相对”的意思,和A一致。B是“一定,毫无疑问”之意。C和D是“认可,表示承认的,正面的”之意。22.①根据太阳的大小/根据视觉上的大小;②中午太阳直射大地;③有些时期则相反/有些时期比中午更远四、写作(57分+书写3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在饥渴时得饮食,可能反而得不到“饮食之正”。人常在渴求中得到事物,但渴求有时反而让人看不到事物的真正面目,品不到事物的真正内涵,体会不到事物真正的趣。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立意:一、本次写作的关键词是什么?二、关键词的含意是什么?三、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四、形成一个表达主旨的中心句(入题句)。1、渴求:“渴”和“求”,根据材料,“渴”当为饥渴,可以引申为急切、殷切、迫切的心理状态。“求”当为求取、实现、追求等行为。如何去求?渴中求,渴求的结果是得到,根据材料“人常在渴求中得到事物”,“事物”一词可以指物质,也可以由具体而扩展至抽象(善、爱、自由等)。2、饮食之正:根据材料“让人看不到事物的真正面目,品不到事物的真正内涵,体会不到事物真正的趣”,可见,“饮食之正”即事物本身的真正价值、真正内涵、真正趣味。3、“渴求”与“饮食之正”有怎样的逻辑关联?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在饥渴时得饮食,可能反而得不到“饮食之正”。孟子的话:扣住“饥渴”与“饮食之正”(饮食的真正滋味)两个短语,突出二者之间的矛盾之处:在饥渴时得饮食,可能反而得不到“饮食之正”。——饥中求食,只为求饱,这会妨害我们得到食之真味。人常在渴求中得到事物,但渴求有时反而让人看不到事物的真正面目,品不到事物的真正内涵,体会不到事物真正的趣。对孟子的话做引导性延展:人常在渴求中得到事物,这是事实,但渴求有时反而让人得不到事物之正:事物的真正面目,事物的真正内涵,事物真正的趣味。求取本身无罪,只不过渴中求取,所要满足的往往变成了止渴,而不是品味。这更易导致人们忽略事物的本质,忽略其真正的内在价值。4、运用问题链,搭建写作逻辑框架:①何为“渴求”?(概念阐释:急切、殷切、迫切地想得到。)②人们为什么会“渴求”?现实中有哪些“渴求未得饮食之正”的现象?其原因是什么?(竞争;攀比;“没有”带给你的自卑、不安全感;社会的评价、他人的肯定……)渴求做官的人,使人很容易沉浸在对当官的荣光的享受中,却可能会忘记为官的本然使命;一心想占有名画的人,得到后迫不及待盖上自己的专用章,他体会到画作作者之名,享受到占有画的虚荣,却可能会忽略其艺术美;迫切想得某书的人,买过来后检视版本,摩挲封面,略翻几页,欣然自足,激情去后,书之正——智慧却被忽略了。③“渴求”的危害有哪些?(未得饮食之正。让人看不到事物的真正面目,品不到事物的真正内涵,体会不到事物真正的趣味)(1)渴会令求的目的出现偏差,会令人把握不住事物的真内涵,把表面的虚假的一面当成事物的本质。“渴”是“求”的动力,但“渴”也可能成为“求”的枷锁,渴会导致求的目的出现偏差。过度的渴求,急于求善,会让人以小利为至善,进而洋洋自得,忘记了“利而不争”方为善之本。(2)渴中求物,本就没把心思放在客观事物本身上,只为表象,自然得不到事物的真趣,反而觉得索然无味、空虚。(3)知道事物的本质,但渴求会让人误用与事物本质相违背的手段,进而与事物之本质、事物的真内涵背道而驰。④如何解决“渴求”未得“饮食之正”的问题?难道“求”就一定没意义吗?那该如何正确追求事物?(1)只有领会事物的真内涵,方能正确地求取事物,而不至于迷失。要想真正得物之正,先要理解物之正。知物之正,方可正确求正。(2)一味渴求可能失去所求事物的真味,而适当地放下反而会让你得到事物的真趣。有时过度执着会失其本味,有时学会释怀、止步、跳出,反而可以靠近事物的本质。(3)守自己内心的尺,方可正确求取事物的真趣。渴求也未必是错,也许本就是必要的。关键看用什么样的标准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技术顾问咨询协议书
- 2024年度版权许可合同的许可使用与担保2篇
- 黑龙江省鹤岗市工农区鹤岗一中2024年高三第二学期月考二数学试题
- 黑龙江齐齐哈尔普高联谊校2024年高三5月月考(二统模拟)数学试题
- 基于二零二四年度5G技术的智能安防系统合同
- 2024年度软件开发与维护合同详细条款及技术指标3篇
- 2024年度个人借款合同的借款金额与还款方式3篇
- 人投资合作协议书范本
- 放弃婚后房产协议书范本
- 银行贷款担保合同 银行借款担保协议
- 国家开放大学《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形考任务3答案
-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 实验幼儿园食堂汇报教学课件
- 现代有轨电车课件
- 漆包线基础理论全解课件
- 项目成本分析附表 样本
- 工程停工申请表和停工报告
- 《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指导课件
- 学会学习 班会课件
- 日本侵华简史
-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6课 剪影丨浙美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