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冒中医诊疗规范汇编3篇
篇一:小儿感冒中医诊疗方案
小儿感冒中医诊疗方案
小儿感冒是感受外邪引起的肺系疾病,以发热,恶寒,鼻塞
流涕,咳嗽为特征。发病率高,四时皆有,而以冬春两季为多,
发病年龄以婴幼儿最高。本病有轻重不同,轻者称为伤风;重者
称为重伤风或时行感冒,有流行趋势。感冒症状较轻,预后良好,
病程中可出现挟惊、挟滞、挟痰的兼证。其禀赋不足、体质娇弱
的小儿,容易反复感冒,甚至引起心悸、怔忡等病证。
本病西医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其反复发作者称为反复呼吸
道感染,有流行趋势者称为流行性感冒。
[病因病机]
感冒病因,系由感受外邪,侵袭于肌表所致。在气候突变,
寒温失常,坐卧当风,沐浴受凉,调摄不当时容易诱发本病。
外邪之中,冬春以风寒、风热为主,夏季多为暑湿。邪从口
鼻肌表入侵,病位在肺。肺主皮毛,司媵理开合,开窍于鼻,咽
喉为肺胃之门户,肌表受邪,媵理开合失司,而致畏寒发热;鼻
咽受病,气道不畅,故鼻寒流涕,咽红,咳嗽。暑邪感冒,多有
高热无汗,胸闷泛恶。暑为阳邪,必兼挟湿,暑在肌表,其证高
热为主,挟湿内阻脾胃,见胸闷,泛恶。时行感冒,邪毒较重,
侵入肌表,兼犯经络,其证发热,恶寒,头身皆痛,甚则化热入
里,产生变证。
小儿稚阴稚阳,脏腑娇嫩,神气怯弱,筋脉未盛,若高热炽
盛,热扰肝经,兼有惊叫,惊惕,抽风惊厥的挟惊证候;脾主运
化,小儿脾常不足,感受风邪,乳食停积,兼有腹胀,吐泻等挟
滞证候;若外邪未彻,肺络失宣,易使津液凝聚,酿液为痰,痰
阻肺络,兼有咳嗽,痰多等挟痰证候。
此外,禀赋不足、体质娇弱的小儿,感冒会反复发作,时轻
时重,寒热往来,鼻流清涕,自汗盗汗,此乃肺脾俱虚,卫外不
固,因虚受邪,邪少虚多,称为虚证感冒。
[诊断]
1、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咽痒,咽红为主要症
状,多兼咳嗽。如有兼记,可伴呕吐,腹泻,腹胀,或高热惊厥,
咳嗽,痰吼。
2、四时均有,多见于冬春,常因气候骤变,寒热失调而发
病。
3、全身症状较重,呈流行趋势者为流行性感冒。
4、每月反复感冒2次以上者,多见于虚证感冒。
5、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
巴细胞相对增加,单核细胞增加。
6、对呼吸道分泌物作直接荧光抗体检查,可快速诊断。病
毒分离阳性。
[鉴别诊断]
1、肺炎喘嗽初起可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咽红,肺嗽
等类似感冒的证候,发热较高,伴气急痰喘,鼻翼煽动。两肺听
诊可闻细湿罗音,胸透见斑片状阴影。
2、麻疹、水痘、奶麻初起有发热,咳嗽等症,麻疹眼泪汪
汪,口颊粘膜充血,有柯氏斑;水痘皮肤有斑疹、丘疹、疱疹;
奶麻则发热2~3天,热退疹出而愈。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风寒、风热凡咽红,喉蛾肿大,舌红,苔白而干,多
为风热证候,虽见恶寒,鼻塞,流清涕,也为寒包热郁或寒热挟
杂的证候,若咽不红,流清涕,舌淡红,苔薄白为风寒证候。
2、辨暑热、暑湿暑邪感冒,暑热偏盛者,发热较高,无汗
或少汗,口渴烦躁引饮;暑湿较盛者,胸闷泛恶,体倦神萎,身
热不甚,小便混浊,食少,舌苔腻。
3、辨虚实风寒证、风热证感冒均为实证;若反复感冒,每
月至少2次以上,平时体质较差,容易出汗,畏寒,则为虚证。
二、治疗原则
感冒治疗总的原则是疏风解表。感受风寒、风热之邪,治以
辛温、辛凉解表;感受暑邪,治以清暑解肌;虚证感冒,治以扶
正解肌;时行感冒,应参以解毒方药,出现兼证,则随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一)风寒感冒
症状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喷嚏,口不
渴,咽不红,苔薄白,防浮紧。
证候分析外感风热,客于媵理,邪正交争,肌表被束,故
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肺气失宣,气道不利,故鼻塞流涕,
咳嗽,喷嚏。咽不红,苔薄白,脉浮紧,为外感风寒之象。
治法辛温解表。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本方发散风寒,疏解表邪。头痛明显者,加葛根、白芷散寒
止痛;呕吐者,加半夏、紫苏降逆和胃。明行感冒发热较高,有
流行趋势者,加大青叶、板蓝根、蒲公英解毒清热;或选用柴葛
解肌汤,重用柴胡、葛根和解清热。
(二)风热感冒
症状发热较重,恶风,有汗热不解,头痛,鼻寒,或流黄涕,
咳嗽声重,痰粘白或稠黄,咽红或痛,口干引饮,舌红,苔薄白
或薄黄而干,脉浮数。
证候分析外感风热,邪在卫表,故发热较重,有汗热不退。
风热外袭,肺气失宣,故流黄涕,咳嗽痰黄,咽红。舌红,苔薄
白或薄黄,脉浮数,为风热之象。
治法辛凉解表。
方药银翘散加减。
本方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咳重者,加桑叶、杏仁宣肺止咳;
咽红肿痛者,加薄荷、玄参清热利咽。
小儿感冒除风寒、风热证候外,还可见到寒包热郁或寒热挟
杂的证候,其临床表现为畏寒,发热,流清涕,咽红,咽痛,咳
吐黄痰等,治法为表里双解,既投荆芥、防风辛温解表,又用连
翘、薄荷、石膏辛凉泄热。咳嗽不爽者,加杏仁、前胡、浙贝母
宣肺止咳;时行感冒,高热不退者,重用柴胡、板蓝根、蒲公英
清热解毒。
(三)暑邪感冒
症状高热无汗,头痛,身重困倦,胸闷泛恶,食欲不振,
或有呕吐,腹泻,咳嗽,苔薄白或腻,脉数。
证候分析外感暑邪,卫表不和则高热无汗,暑多挟湿,故
身重困倦。暑湿中阻则见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苔腻为湿重之象。
治法清暑解表。
方药新加香葡饮加减。
本方清暑解表化湿。湿邪中阻,恶心欲吐,苔黄腻者,加佩
兰、着香清化温热;泄泻者,加葛根、黄苓、黄连清肠化湿。
(四)虚证感冒
症状发热不高,反复发作,自汗,面晃,恶风怕冷,鼻塞
流清涕,肢软乏力,胃纳不香,
或有咳嗽,舌淡嫩,苔薄白,脉细弱。
证候分析本证病程较长,体质虚弱,常在3个月内每月感
冒2次以上。营虚卫弱,媵理不固,故自汗,恶风。邪少虚多,
故发热不高,舌淡嫩,感冒反复发作。
治法调和营卫。
方药黄芭桂枝五物汤加减。
方中黄英益气固表,扶正祛邪,桂枝汤调和营卫。畏寒鼻塞
者,加荆芥、防风辛温解表;咳嗽者,加杏仁、浙贝母、前胡宣
肺止咳;若气阴两虚,病情迁延,见不规则发热,夜间盗汗,咳
嗽,口干,舌红,苔少者,去桂枝,加玉竹、丹皮、沙参、百部
以益气养阴,润肺止咳。
(五)兼证
1、挟惊感冒高热,兼有惊惕啼叫,睡卧不安,甚则抽风痉
厥,目珠上窜,热退抽搐即止。症由高热引起,热灼筋脉,扰动
肝经。治以解热定惊。银翘散加菊花、钩藤、石决明、蝉蜕。
2、挟滞感冒过程中,兼有腹胀暧气,甚则呕吐,腹泻,苔
厚浊腻,脉数。证属乳食停积中焦,运化失常。治以消食导滞,
加用神曲、麦芽,山楂、枳壳、莱瓶子,或用保和丸煎服。
3、挟痰感冒发热,咳嗽,喉间痰多,甚则气急痰鸣。由肺
失清肃,酿液成痰或肺热炼液成痰,痰阻肺络所致。治以肃肺化
痰。属寒痰者,二陈汤加苏子温肺化痰;属热痰者,加海蛤壳、
桑白皮、草防子清化痰热。
[其他疗法]
一、中成药
1、午时茶每次1/2~1包,1日3次。用于轻症风寒感冒
挟滞者。
2、小柴胡冲剂每次广2包,1日3次。用于感冒发热,
往来不已者。
3、桑菊感冒冲剂每次1包,1日3次。用于风热感冒咳嗽
重者。
4、小儿回春丹每次2〜3粒,1日3次。用于感冒挟惊者。
5、小儿金丹片每次2~3片,1日3次。用于感冒挟惊者。
二、经验方
1、大青叶、马鞭草各3cg。羌活10g,甘草4g。水煎服,1
日量,分次服。用于冬春感冒,发热不退,头身疼痛,无汗者。
2、葱白头(连须)3~7个,生姜3〜5片,浓煎后加糖适量。
用于风寒感冒。
三、外治疗法
1、中药滴鼻:柴胡注射液滴鼻,每次左右鼻孔各2~3滴,
「2小时重复一次。用于感冒发热,体温较高者。
2、中药足浴:香蕉、苏叶、荆芥、防风、蓍香各15g,连
翘10g,大豆黄卷20g,菊花、葱白、豆豉、生姜各30g。取水
5000ml煎成,置放桶内,再加食醋50ml,煎水濯足。待药液稍
冷,首次将药液浸至踝关节,每隔15分钟逐渐加量,至浸没小
腿肚,每次浸30飞0分钟,1日1至2镒。用于暑邪感冒。
3.中药沐浴:香葡、柴胡、厚补、扁豆花、防风各3cg,
银花、连翘、豆豉、鸡苏散、石膏、板蓝根各50g。煎水3000ml,
稍冷沐浴。1日「2次。用于暑邪感冒。
【预防与调摄】
1、居室清洁卫生,和暖通风。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
质。注意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被。
2、感冒流行期间,少去公共场所,避免感染。可用贯众3~6g,
板蓝根、野菊花各10g,煎水口服,连用3〜5日;或以每立方米
空间用食醋3〜5ml,加水厂2倍,置容器内,加热熏蒸房间,每
日1次或隔日1次,以预防感冒。
3、患病期间,多饮开水,给予易消化食物。仔细观察患儿
体温、神志,防止发生惊厥。
[难点分析]
一、中医治疗难点
二、解决思路和措施
[疗效评价]
一、疗效评定
1、治愈: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并发症基本
治愈。2、好转:症状减轻,体温接近正常,并发症好转。
3、未愈:症状、体温、并发症无好转。
二、年度疗效评价
篇二:中医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中医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第一节感冒
感冒是由于感触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
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一系列临床
表现的一种病证。其临仄表现与西医学所称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相似。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咽炎、扁桃体炎、喉炎等均可参
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
1鼻塞流涕,喷嚏,咽喉
2痒或痛,咳嗽。
3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4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5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
对增多。6本病应注意与温病,尤其是风温早期相鉴别。
[辨证论治]
1风寒证
症候: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恶寒发热或发热不甚,无
汗,周身酸痛,咳嗽痰白质稀,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例方:荆防败毒散。
2风热证
症状:发热或高热,微恶风,鼻塞喷嚏,流稠涕,汗出口干,
咽喉痛,咳嗽痰稠,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例方:银翘散。
3暑湿证
症状:发热,汗出热不解,鼻塞流浊涕,头喙重胀痛,身重
倦怠,心烦口渴,胸闷欲呕,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例方:新加香藉饮。
4表寒里热证
症状:发热,恶寒,无汗口渴,鼻塞声重,咽喉痛,咳嗽气
急,痰黄粘稠,尿赤便秘,舌苔黄白相兼,脉浮数。
治法:解表清里,宣肺疏风。
例方:双解汤。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1风寒证可口服午时茶、通宣理肺丸。
1.2风热证可口服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桑菊感冒冲剂。
1.3感冒兼见脾胃湿困诸症者可用覆香正气丸。
1.4时行感冒可口服板蓝根冲剂。
2中药针剂
2.1风热证、暑湿证及表寒里热证均可用双黄连粉针剂3〜
6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nli内静滴,每日1次。
2.2发热重者,可用清开灵注射液40nli加入5%葡萄糖注射
液250〜500nli内静滴,每日1次。
3外治疗法
3.1大蒜液滴鼻,10%大蒜液每次1滴,每日滴3〜5次。适
用于各证型感冒。
3.2拔火罐可取大椎、身柱、大杼、肺俞、风门等穴,每日
1次。适用于风寒证。
[疗效标准]
1治愈: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
2好转: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3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实验室检查与治疗前比较
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第二节咳嗽
咳嗽是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
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致,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西医
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以咳嗽为
主症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
1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2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4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正常或增高。
5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6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或见斑片状阴影。
7本病应注意与哮病、喘证、肺胀、肺癌及肺癌相鉴别。
[辨证论治]
1风寒袭肺
症状:咳嗽声重,气急,咯痰稀薄色白,常伴咽喉痒,鼻塞,
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
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例方:三拗汤合止嗽散。
2风热犯肺
症状: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嘎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
痰粘稠,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身热,汗出恶风等表证,
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例方:桑菊饮。
3风燥伤肺
症状:喉痒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
痰少而粘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干,初起或伴
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
黄,脉浮数或浮细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例方:桑杏汤。
4痰湿蕴肺
症状: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胸闷气憋,尤以晨起咳甚,
痰多,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痰出则憋减咳缓。常
伴体倦,皖痞,食少,腹胀,大便时滤,舌苔白腻,脉濡或滑。
治法:燥湿化痰,降气止咳。
例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痰热郁肺
症状: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痰鸣,痰多质粘厚或稠黄,咯
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
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粘,
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肃肺,谿痰止咳。
例方: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
症状: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
而咯之难
出,量少质粘,或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症状可随
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肺,化痰止咳。
例方:黛蛤散合黄苓泻白散。
7肺阴亏耗
症状:干咳、咳声短促,或痰中带血丝,午后低热,颤红,
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例方:沙参麦冬汤。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1咳嗽属热性者可口服橘红丸,每次服6g,每天服2〜3
次。
1.2热咳者亦可选用蛇胆川贝液,每次服10ml,每天服3
次。
2中药针剂
2.1鱼腥草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适用于外
感风热、风燥及痰热郁肺者。
2.2双黄连粉针剂3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内,
静脉滴注,每日1次。适用于外感风热及风燥者。
篇三:发热中医诊疗方案
发热
发热(fever)是邪毒内侵,正邪相争,营卫失和,或因饮
食、劳倦、七情所伤,以致脏腑功能失常,气血逆乱,阴阳失调,
阳气偏盛而反映到临床的病理症候。发热是许多发热性疾病的共
有特征,一般来说,热度高低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疾病的进退和
预后,并且是验证治疗效果的标准。
常见病因
(一)感染性发热
1.病毒性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流行性乙型
脑炎、小儿麻痹症、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
2.细菌性感染,如伤寒、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心内膜炎,
败血症、大叶性肺炎、猩红热、菌痢、丹毒等。
3.支原体感染,如支原体肺炎。
4.立克次氏体感染,如斑疹伤寒、恙虫病。
5.螺旋体感染,如钩体病、回归热。
6.真菌感染,如放线菌病、念珠菌病、隐球菌病。
7.寄生虫感染,如疟疾、急性血吸虫病、阿米巴肝病。
(二)非感染性发热
1.变态反应与过敏,如风湿热、药物热、血清病。
2.结缔组织病,如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炎。
3.组织坏死与血液吸收,如急性溶血、急性心肌梗塞、内
出血、肢体坏死、大面积烧伤。
4.血液病、恶性肿瘤,如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癌肿、
肉瘤。
5.内分泌代谢障碍,如甲状腺机能亢进、重度脱水。
6.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如中暑、重度安眠药中毒、脑
出血、脑震荡。
7.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如神经官能症。
中医学认为,外邪是外感发热的主要病因,正衰邪盛、营卫
失和是外感发热的主要病机,由“毒”致热是外感发热的主要病
理因素。所以,近年来静脉滴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
治疗外感热病,显示了多相药理作用的优势。①通过网状内皮系
统吞噬功能打破了激活环节;②直接进入血液,使网状内皮系统
吞噬粒细胞激活内致热原;③中药静脉滴注可直接抑制或杀灭病
原体,对抗其毒素;④能调节机体对病原体入侵所产生的反应,
提高机体免疫反应,使过高的体温降下来;⑤抑制毛细血管通透
性的增高,减少炎性渗出。
临床思维
应详细询问发热过程、发热类型与规律性,是否伴有寒战或
出汗,并了解各系统的症状,以及预防接种史、传染病接触史、
居住生活史等。还要对有关体征的辨认和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一)临床表现特点的辨认
1.卫气营血发热之临床特点:
(1)卫分辨证:属卫气抗邪阶段,机体内发生各种防御代
谢活动,没有出现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主症是发热,恶风寒,
少苔,脉浮。
(2)气分辨证:属正未虚,抗病力强的阶段。机体对致病
因子呈亢进性反应,机体的代谢反应尚旺盛,脏器的病变以充血、
水肿、变性为主,其中可能是某一组织或脏器的某部分病变突出
明显,但是可逆性的。主症是高热而不恶寒,口渴,舌苔黄。
(3)营分辨证:属脏器受损,功能障碍阶段。机体部分脏
器或组织的坏死改变,并能累及神经和心血管系统。主症是发热
夜甚,口干不甚渴、斑疹隐隐,
烦躁,神昏,舌绛,脉细数。
(4)血分辨证:属于神经、循环功能障碍阶段,脏器损害
进一步严重,免疫防御功能遭到破坏可能致心、肝、肺、肾的功
能衰竭、DIC、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严重紊乱。主症是高热,躁
扰昏狂,斑疹透露,有出血倾向、舌深绛。
2.伤寒高热之临床特点:伤寒发热除寒邪袭表外,与患者
平素的心肾阳虚、脾胃气弱有密切的关系。阳虚气弱则卫表不固,
易招邪侵,伤寒高热之特点有四:
(1)伤寒高热在发病前多有寒邪外侵的历史。
(2)即使热势甚炽,仍有畏风恶寒证候。
(3)一般无汗或汗出不畅。
(4)脉象多数,但多见浮软、虚弱、重按无力,尤以阳虚
气馁的为多。
3.内伤发热之临床特点:内伤发热多因饮食、劳倦、七情
所伤,以致脏腑功能失常,气血逆乱,阴阳失调,造成阳气偏旺
而出现发热。其起病较外感发热缓慢,病程一般较长,发展较慢,
变化也不多,其证多为虚实夹杂或多为虚证,多伴有脏腑功能失
常或损害的表现。
4.辨发热之虚实:
(1)虚热:多见于内伤发热,其热势多不甚,且缠绵难愈,
常兼见其他虚象,脉多细数。
(2)实热:多见于外感发热,其病情较急,热势较高,发
展变化较速,脉多浮数。
5.辨热型的不同:
(1)壮热:多见于伤寒阳明病和温病的气分阶段。
(2)潮热:腑实性潮热,症见身热汗出蒸蒸,腹胀满实拒
按,热势至夜加
重。虚热,如肺阴虚之潮热症见午后或夜间发热,两灌贝潮红,
咳嗽咯血,舌红少苔,林细数。
(3)寒热往来:分疟性寒热往来、热入血室寒热往来和少
阳寒热往来之别。
6.辨寒热之真假:
(1)真寒假热:症见身虽热而反欲得衣被,口虽渴但喜热
饮,舌苔黑而润滑,脉虽数不鼓手指,按之无力,微细欲绝。
(2)真热假寒:症见身虽大寒不欲近衣,口渴而喜饮冷,
胸腹灼热,按之蒸手,舌苔黄燥或黑而干燥,脉浮数,按之鼓指。
(2)有关体征的辨认:
1.生命体征的观察,包括体温、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