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电器行业智能制造系统设计与实施策略方案TOC\o"1-2"\h\u23513第1章引言 360011.1背景与意义 322231.2目标与范围 3121121.3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422795第2章:电子电器行业智能制造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47409第3章:电子电器行业智能制造系统体系架构设计; 442第4章:智能制造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413100第5章:电子电器行业智能制造系统实施策略研究; 41999第6章:案例分析; 430174第7章:结论与展望。 42302第2章电子电器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451612.1行业发展现状 4204072.2行业发展趋势 5178712.3行业智能制造需求分析 526990第3章智能制造系统框架设计 6113353.1智能制造系统定义与架构 6236313.1.1智能制造系统定义 675373.1.2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6300933.2关键技术分析 6115553.2.1工业大数据 6203063.2.2工业互联网 6132813.2.3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6294523.2.4数字孪生 7175283.3系统集成与互联互通 7253743.3.1设备集成 7203133.3.2软件集成 7284963.3.3数据互联互通 7271103.3.4网络安全 74454第4章设备选型与布局规划 784634.1设备选型原则与标准 7153034.1.1设备选型原则 7148344.1.2设备选型标准 846474.2设备布局规划方法 862344.2.1设备布局原则 811494.2.2设备布局规划方法 85914.3设备自动化与信息化改造 9181414.3.1设备自动化改造 9289514.3.2设备信息化改造 913546第5章生产线智能化设计与优化 9254365.1生产线概述与设计原则 9261025.1.1生产线概述 93315.1.2设计原则 979515.2智能化生产线布局 10109895.2.1布局设计 10313675.2.2智能化设备选型 1025705.3生产线优化与调度策略 1063375.3.1生产线优化 10195345.3.2调度策略 1031345.3.3智能化控制与决策 103991第6章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构建 118366.1数据采集技术选型 1165336.1.1传感器技术 119206.1.2自动识别技术 11319486.1.3通信接口技术 11289556.2数据传输与存储方案 1186646.2.1数据传输方案 1177636.2.2数据存储方案 1155646.3数据分析与挖掘应用 11240956.3.1生产过程监控与分析 12229276.3.2产品质量分析 1220876.3.3设备维护与管理 12321526.3.4供应链优化 12117276.3.5客户需求分析 1228411第7章智能制造执行系统设计 12275697.1制造执行系统概述 12214557.2智能制造执行系统功能设计 12255757.2.1生产计划管理 12288557.2.2生产指令下达与执行 1240167.2.3物料管理 13113857.2.4质量管理 13192527.2.5设备管理 13105427.2.6能耗管理 13216197.2.7数据采集与分析 13266147.3生产过程监控与决策支持 13324227.3.1生产过程监控 13213417.3.2决策支持 1396187.3.3信息集成与共享 1311730第8章质量管理系统设计与实施 1422158.1质量管理策略与方法 1432918.1.1质量管理策略 14132778.1.2质量管理方法 1438208.2智能检测与判定技术 1432438.2.1检测技术 14105188.2.2判定技术 1429628.3质量追溯与分析系统 1448248.3.1质量追溯系统 14120408.3.2质量分析系统 1418911第9章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14232519.1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概述 14134419.2产品设计与工艺管理 15120419.2.1设计管理 15248739.2.2工艺管理 15318309.3产品服务与维护策略 1546279.3.1产品服务 15264299.3.2维护策略 1513第10章智能制造系统实施与评估 16675110.1系统实施策略与步骤 162152810.1.1实施策略 161026110.1.2实施步骤 16590610.2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163223510.2.1风险评估 16406510.2.2应对措施 16836610.3智能制造系统评估与优化建议 17298810.3.1评估指标体系 172411010.3.2优化建议 17第1章引言1.1背景与意义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电子电器行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我国作为电子电器产品的制造大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已成为各国争夺产业竞争制高点的焦点。电子电器行业实施智能制造系统,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缩短产品研发周期,从而提升整体竞争力。本研究旨在探讨电子电器行业智能制造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策略,以期为我国电子电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1.2目标与范围本研究围绕电子电器行业智能制造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策略展开,主要目标如下:(1)分析电子电器行业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2)构建适用于电子电器行业的智能制造系统体系架构,明确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与联系;(3)提出智能制造系统的实施策略与关键技术研究;(4)结合实际案例,验证所提出的设计与实施策略的有效性。本研究范围主要包括电子电器行业智能制造系统的设计理念、体系架构、关键技术及实施策略等方面。1.3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为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本研究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收集国内外关于智能制造系统的研究成果,分析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系统分析法:通过构建电子电器行业智能制造系统的体系架构,明确各模块的功能和联系,为实施策略提供依据;(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企业进行实证研究,验证所提出的设计与实施策略的有效性;(4)专家访谈法:咨询行业专家,了解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研究提供实践指导。本研究结构安排如下:第2章:电子电器行业智能制造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第3章:电子电器行业智能制造系统体系架构设计;第4章:智能制造系统关键技术分析;第5章:电子电器行业智能制造系统实施策略研究;第6章:案例分析;第7章:结论与展望。第2章电子电器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2.1行业发展现状电子电器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不断推动,我国电子电器行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目前行业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1)产量及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我国电子电器产品产量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产品结构逐渐优化。(2)技术创新取得突破:在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电子电器产品功能不断完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3)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我国电子电器产业已经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优势产业集群,产业链配套完善,产业协同效应显著。(4)国际贸易竞争加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电子电器行业面临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出口压力增大。2.2行业发展趋势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电子电器行业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绿色环保:我国对环保的重视,电子电器行业将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耗。(2)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电子电器行业将加速向智能制造转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3)产品个性化:消费者对电子电器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行业将更加注重产品创新,满足个性化需求。(4)跨界融合:电子电器行业将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产业深度融合,开拓新的市场空间。2.3行业智能制造需求分析(1)自动化生产线:电子电器企业需要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2)智能制造装备:企业需引进和研发具有智能化、柔性化、高精度等特点的制造装备,提升产品质量。(3)信息化管理系统:企业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生产、销售、物流等环节的实时监控与调度,提高管理效率。(4)工业大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生产数据分析,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良品率。(5)人才培养:加强智能制造领域人才培养,提升企业整体创新能力。(6)跨界合作:与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推动电子电器行业智能制造的发展。第3章智能制造系统框架设计3.1智能制造系统定义与架构3.1.1智能制造系统定义智能制造系统(IntelligentManufacturingSystem,简称IMS)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电子电器行业的生产过程、管理过程及服务过程进行集成优化,实现制造资源的高效配置、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业务流程的协同优化,从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的系统。3.1.2智能制造系统架构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分为三个层次:设备层、控制层和管理层。(1)设备层:主要包括生产设备、传感器、执行器等硬件设备,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与控制。(2)控制层:主要包括工业控制器、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系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等,负责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数据采集、信号处理等功能。(3)管理层:主要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执行系统(MES)、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等软件系统,负责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进行统一调度和优化。3.2关键技术分析3.2.1工业大数据工业大数据是指在电子电器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包括设备数据、工艺数据、质量数据、能耗数据等。通过对工业大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优化、产品质量的提升、设备维护的预测等。3.2.2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通过将生产设备、产品、人员等要素连接起来,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协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工业互联网技术在智能制造系统中的应用包括设备联网、数据采集、远程监控等。3.2.3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在智能制造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智能优化、产品质量的智能检测、设备故障的智能预测等。主要包括深度学习、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先进算法。3.2.4数字孪生数字孪生技术是指通过创建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生产线,实现对实际生产线的实时模拟与优化。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提前发觉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降低生产风险。3.3系统集成与互联互通3.3.1设备集成设备集成是指将各类生产设备、传感器、执行器等硬件设备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数据共享、协同作业。设备集成主要包括设备驱动程序开发、通信协议转换、数据格式统一等。3.3.2软件集成软件集成是指将企业内部的ERP、MES、PLM等软件系统进行集成,实现业务流程的协同优化。软件集成主要包括接口开发、数据交换、业务流程整合等。3.3.3数据互联互通数据互联互通是实现智能制造系统的关键,通过构建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不同系统、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与共享。数据互联互通主要包括数据标准化、数据传输协议、数据安全等。3.3.4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智能制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保障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网络安全主要包括网络防护、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第4章设备选型与布局规划4.1设备选型原则与标准4.1.1设备选型原则在选择电子电器行业智能制造系统的设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适用性原则:保证所选设备符合生产需求,满足产品工艺要求,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2)先进性原则:优先选择技术先进、功能稳定的设备,以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3)可靠性原则:选择设备时,要充分考虑设备的可靠性,保证设备运行稳定,降低故障率。(4)安全性原则:设备应具备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运行安全。(5)环保性原则:设备应满足国家环保要求,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4.1.2设备选型标准设备选型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功能:设备应具备较高的技术功能,如生产速度、精度、稳定性等。(2)结构设计:设备结构应合理,便于操作、维护和升级。(3)自动化程度:根据生产需求,选择适当自动化程度的设备,提高生产效率。(4)扩展性:设备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便于后续升级和扩展。(5)成本效益: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设备购置、运行和维护成本。4.2设备布局规划方法4.2.1设备布局原则(1)合理利用空间:充分利用生产现场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2)流程优化:根据生产流程,合理规划设备布局,降低物料运输距离和时间。(3)安全性:保证设备布局符合安全生产要求,避免安全隐患。(4)灵活性:布局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便于生产调整和设备维护。4.2.2设备布局规划方法(1)分析生产需求:根据产品工艺流程,分析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需求,确定设备类型和数量。(2)制定布局方案:结合生产现场条件,制定初步设备布局方案。(3)仿真模拟: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初步布局方案进行模拟,评估其合理性。(4)优化布局:根据仿真结果,对布局方案进行优化调整,保证布局合理、高效。4.3设备自动化与信息化改造4.3.1设备自动化改造(1)选用自动化设备:根据生产需求,选择具有自动化功能的设备,提高生产效率。(2)集成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实现设备之间的协同作业。(3)优化控制策略:结合生产实际,优化设备控制策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生产质量。4.3.2设备信息化改造(1)数据采集与传输:通过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实时采集生产数据,并传输至控制系统。(2)数据处理与分析:利用数据处理技术,对生产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为生产管理提供决策依据。(3)信息集成与共享:将设备、生产、管理等环节的信息进行集成,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生产管理效率。(4)智能决策支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生产管理提供智能决策支持,助力企业提升竞争力。第5章生产线智能化设计与优化5.1生产线概述与设计原则5.1.1生产线概述生产线作为电子电器行业核心部分,其智能化程度直接影响企业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本章主要围绕生产线智能化设计与优化展开论述,旨在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信息化及智能化水平。5.1.2设计原则智能化生产线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模块化设计:便于生产线调整、扩展和维护;(2)标准化与兼容性:保证设备、控制系统及软件的相互兼容;(3)安全性:保障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及设备安全;(4)节能环保: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排放。5.2智能化生产线布局5.2.1布局设计智能化生产线布局应充分考虑生产流程、物流运输、设备维护等方面,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布局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生产线流程规划:根据产品生产工艺,合理规划生产线流程;(2)设备布局:优化设备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3)物流系统设计:合理规划物料及产品运输路径,降低物流成本。5.2.2智能化设备选型根据生产需求,选择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易于集成的智能化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型:(1)自动化装配设备:如、自动化生产线等;(2)检测设备:如自动光学检测、功能测试等;(3)信息采集设备:如传感器、RFID等。5.3生产线优化与调度策略5.3.1生产线优化生产线优化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1)生产流程优化:简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2)设备功能优化:提高设备运行速度、精度及稳定性;(3)人员配置优化:合理分配人力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5.3.2调度策略智能化生产线调度策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生产计划调度:根据生产任务,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2)动态调度:根据实时生产状况,调整生产任务及设备运行状态;(3)多目标优化调度:综合考虑生产效率、成本、质量等因素,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调度。5.3.3智能化控制与决策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数据分析及智能决策,提高生产线的自适应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生产数据采集与分析:实时采集生产数据,分析设备状态、生产效率等指标;(2)智能决策: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优化措施及调整方案;(3)控制系统优化: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第6章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构建6.1数据采集技术选型在电子电器行业智能制造系统中,数据采集是基础且关键的一环。合理的数据采集技术选型对于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实时性和完整性。6.1.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主要设备,应根据电子电器产品的特性和生产环境选用。对于温度、湿度、压力等物理量,选用高精度、高稳定性的传感器。6.1.2自动识别技术自动识别技术包括条码、RFID、视觉识别等。在生产过程中,通过自动识别技术实现对物料、产品、设备等信息的快速采集。6.1.3通信接口技术根据设备特点和生产环境,选择合适的通信接口技术,如以太网、串行通信、无线通信等,实现设备与数据采集系统之间的稳定连接。6.2数据传输与存储方案数据传输与存储方案的设计需要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安全性和可靠性。6.2.1数据传输方案采用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传输方式,针对不同场景选择合适的传输技术。对于实时性要求高的数据,采用有线网络传输;对于移动性较强或布线困难的环境,采用无线传输技术。6.2.2数据存储方案根据数据类型和业务需求,设计分布式存储架构。对于结构化数据,采用关系型数据库进行存储;对于非结构化数据,如图片、视频等,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进行存储。6.3数据分析与挖掘应用数据分析与挖掘是智能制造系统的核心,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6.3.1生产过程监控与分析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并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发觉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及时调整生产策略。6.3.2产品质量分析通过对产品质量数据的挖掘,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6.3.3设备维护与管理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测,预测设备故障,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降低设备故障率。6.3.4供应链优化分析供应链中的数据,优化库存管理,提高物料供应效率,降低库存成本。6.3.5客户需求分析通过对客户数据的挖掘,了解客户需求,为企业产品研发和市场策略提供指导。第7章智能制造执行系统设计7.1制造执行系统概述制造执行系统(MES)是连接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和实际生产过程的中间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为企业提供了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优化生产活动、保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的支持。在电子电器行业,智能制造执行系统是构建智能工厂的核心组成部分,本章主要对智能制造执行系统的设计进行详细阐述。7.2智能制造执行系统功能设计智能制造执行系统的功能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7.2.1生产计划管理根据企业销售计划、库存状况、生产能力等因素,智能制造执行系统应具备自动生产计划的能力。同时支持生产计划的调整与优化,保证生产任务有序、高效地进行。7.2.2生产指令下达与执行系统应能够将生产计划分解为具体的作业指令,并下达给生产设备、工人等执行单元。在执行过程中,实时监控作业进度,保证生产指令的准确执行。7.2.3物料管理智能制造执行系统应具备对物料的实时追踪、监控和管理功能,包括物料需求计划、物料采购、库存管理、配送上线等环节,以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7.2.4质量管理系统应实时采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数据,对质量问题进行预警和分析,以便于及时采取措施,保证产品质量。7.2.5设备管理智能制造执行系统应具备设备状态监控、故障诊断、预防性维护等功能,以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故障率。7.2.6能耗管理系统应对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控,分析能源消耗数据,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数据支持。7.2.7数据采集与分析智能制造执行系统应具备实时数据采集、存储、传输与分析功能,为生产决策提供依据。7.3生产过程监控与决策支持7.3.1生产过程监控通过实时数据采集,智能制造执行系统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包括生产进度、设备状态、物料消耗、质量状况等,以保证生产过程处于最佳状态。7.3.2决策支持基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智能制造执行系统应提供数据分析、决策模型等工具,为生产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提高生产管理效率。7.3.3信息集成与共享智能制造执行系统应实现与上下游系统(如ERP、SCADA等)的信息集成,实现数据共享,为企业级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通过本章对智能制造执行系统的设计,可以为电子电器行业构建一个高效、智能的生产执行体系,提升企业竞争力。第8章质量管理系统设计与实施8.1质量管理策略与方法8.1.1质量管理策略本章节主要阐述电子电器行业智能制造系统中质量管理的策略。确立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贯穿产品生命周期及生产全过程。制定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原则,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与提升。8.1.2质量管理方法在质量管理方法方面,采用六西格玛、SPC(统计过程控制)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结合智能制造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与数据分析,从而实现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8.2智能检测与判定技术8.2.1检测技术针对电子电器产品的特点,本节介绍了一系列智能检测技术,包括视觉检测、激光检测、超声波检测等。这些技术能够自动、快速、准确地检测产品及零部件的尺寸、外观、功能等参数。8.2.2判定技术结合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本节阐述了智能判定技术的应用。通过建立判定模型,对检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自动判断产品合格与否,提高检测效率。8.3质量追溯与分析系统8.3.1质量追溯系统本节介绍了质量追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通过采集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实现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过程追溯。当出现质量问题时,可快速定位问题环节,采取相应措施。8.3.2质量分析系统质量分析系统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生产数据进行深入挖掘,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构建质量分析模型,为企业提供持续改进的依据,助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第9章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9.1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概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LifecycleManagement,PLM)是电子电器行业智能制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从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到淘汰的整个过程,涉及产品设计、工艺管理、生产制造、质量管理、成本控制等多个环节。本节将重点介绍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目标及其在电子电器行业中的应用。9.2产品设计与工艺管理9.2.1设计管理产品设计是产品开发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和市场竞争力。智能制造系统下的产品设计管理主要包括:设计标准化、模块化、参数化以及设计协同。9.2.2工艺管理工艺管理是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环节。工艺管理主要包括:工艺规划、工艺设计、工艺优化和工艺执行。在智能制造系统中,工艺管理应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工艺设计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灵活性;(2)实现工艺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3)强化工艺执行过程的监控和反馈;(4)持续优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9.3产品服务与维护策略9.3.1产品服务产品服务是电子电器企业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市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汽车维修与租赁业务管理服务合同2篇
- 四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集锦五篇
- 小学三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 元旦晚会主持稿集合15篇
- 写给老师的道歉信模板集合八篇
- 秋天的校园作文400字范文(10篇)
- 幼儿园春季学期工作总结5篇
- 我的愿望小学作文15篇
- 毕业实习总结(集合15篇)
- 工程居间协议协议书3篇
- 矿井轨道质量标准及架线维护规程
- 打字测试评分标准
- VBOXTools软件操作手册
- 外研版(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重点知识点复习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凉山州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自测试卷
- 2023年报告文学研究(自考)(重点)题库(带答案)
- GB/T 18691.5-2021农业灌溉设备灌溉阀第5部分:控制阀
- 安全带管理登记台帐
- 第26课《诗词五首-渔家傲》课件【教材精讲精研】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生登记表
-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1-2022七年级初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