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件管理规范指南_第1页
电子文件管理规范指南_第2页
电子文件管理规范指南_第3页
电子文件管理规范指南_第4页
电子文件管理规范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文件管理规范指南TOC\o"1-2"\h\u23144第1章引言 438471.1目的与范围 4151881.2参考标准 4127021.3术语和定义 54128第2章电子文件管理原则 5224412.1规范性原则 587832.2安全性原则 5162022.3效率性原则 639652.4可持续性原则 64009第3章电子文件分类与编码 6190153.1电子文件分类 71843.1.1科学性原则:根据电子文件的内容、形式、形成过程、职能等方面进行合理分类。 790823.1.2系统性原则:保证电子文件分类体系完整、层次分明,便于管理和利用。 7159133.1.3稳定性原则:电子文件分类体系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避免频繁调整。 796443.1.4可扩展性原则:预留一定的分类空间,以适应未来电子文件发展和变化的需要。 718211一级分类:按照电子文件的性质和用途,将其分为行政类、业务类、财务类、人事类等。 77854二级分类:在一级分类的基础上,根据电子文件的具体内容进行细分。 722638三级分类:根据实际需要,对二级分类进行进一步细分。 7198303.2电子文件编码规则 774753.2.1唯一性原则:每个电子文件编码应具有唯一性,避免重复。 783063.2.2简洁性原则:编码应简洁明了,便于记忆和识别。 76393.2.3可扩展性原则:编码应具有一定的扩展性,以适应电子文件数量的增加。 739443.2.4规范性原则:编码应遵循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 711311文件类别代码:表示电子文件所属的一级分类,用两位数字表示。 713638年份代码:表示电子文件形成的年份,用四位数字表示。 715855顺序代码:表示同一类别、同一年份内电子文件的顺序号,用三位数字表示。 7126943.3电子文件命名规范 83663.3.1简洁明了:文件名称应简洁、明了,便于识别。 8221293.3.2关键词原则:文件名称应包含反映文件内容、性质、用途等的关键词。 8314793.3.3顺序命名:对于同一类别、同一时间的电子文件,应按顺序进行命名。 838773.3.4避免重复:文件名称应避免与已有文件名称重复。 8184463.3.5符号规范:文件名称中应避免使用特殊符号,如“/”、“\”、“”、“?”等。 833043.3.6日期表示:文件名称中应包含电子文件形成的日期,格式为“年月日”,如“20210315”。 8163283.3.7扩展名规范:文件名称应包含适当的扩展名,以表示文件类型,如“.docx”、“.pdf”等。 829266第4章电子文件存储与管理 8191774.1存储设备选择 8152174.1.1设备类型 8230704.1.2设备功能 8204054.1.3设备维护与更换 9211894.2电子文件存储格式 9215124.2.1格式选择原则 9202494.2.2推荐格式 9181194.3电子文件存储安全 9135154.3.1数据备份 9318744.3.2数据加密 9320734.3.3权限管理 929794.3.4环境保护 109531第5章电子文件归档与保管 10262245.1归档范围与要求 1094795.1.1归档范围 1076895.1.2归档要求 1087975.2电子文件归档流程 10241345.2.1初步筛选 10192125.2.2整理分类 10290965.2.3元数据采集 1030035.2.4质量检查 11219495.2.5归档存储 11105565.2.6编目与检索 11275495.3电子文件保管期限 11147335.3.1保管期限的确定 11280215.3.2保管期限的调整 1186435.4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 11228395.4.1移交条件 11103575.4.2移交程序 11168635.4.3接收要求 1126723第6章电子文件利用与共享 12174056.1电子文件检索与查询 1234366.1.1检索系统构建 12326026.1.2检索策略制定 12220286.1.3查询服务 12181626.2电子文件与传输 12261086.2.1权限管理 124126.2.2方式 1268306.2.3传输安全 12187116.2.4传输速度优化 13227056.3电子文件共享与权限管理 135966.3.1共享策略制定 13167156.3.2权限分配 13166906.3.3权限控制 13311786.3.4共享平台建设 136925第7章电子文件版本控制 13149287.1版本管理原则 13263187.1.1原则一:唯一性 13184837.1.2原则二:连续性 1377667.1.3原则三:可追溯性 13246137.1.4原则四:安全性 14298277.2电子文件版本标识 14303927.2.1版本号 1431047.2.2版本状态标识 14107557.3版本更新与审批流程 14244397.3.1版本更新流程 14218757.3.2审批流程 1495757.3.3版本发布 14262第8章电子文件安全管理 15102778.1物理安全管理 15285508.1.1设备管理 15253658.1.2环境安全 15275238.1.3人员管理 15103338.2网络安全管理 15125608.2.1网络架构 15215398.2.2访问控制 156678.2.3数据传输加密 156528.2.4网络监控与审计 15105858.3数据备份与恢复 1599858.3.1备份策略 15261288.3.2备份介质管理 1556948.3.3恢复测试 16156968.4电子文件防篡改与审计 16251448.4.1电子文件防篡改 1687928.4.2审计日志 1676498.4.3安全审计 1624120第9章电子文件管理培训与监督 1641749.1培训内容与对象 16156009.1.1培训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6229889.1.2培训对象应包括以下人员: 1663029.2培训方式与要求 16253219.2.1培训方式可采用以下形式: 17232839.2.2培训要求: 17277769.3电子文件管理监督与检查 1739829.3.1建立电子文件管理监督制度,明确监督职责、内容和要求。 1744089.3.2定期对电子文件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 17138039.3.3对电子文件管理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监控,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17195019.3.4定期对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进行安全检查,防范信息泄露、病毒感染等风险。 17143429.4违规处理与改进措施 17300959.4.1对违反电子文件管理规定的行为,应依法依规进行查处。 17212239.4.2建立违规行为举报制度,鼓励员工积极举报违规行为。 17280249.4.3对检查发觉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跟踪整改效果。 17267959.4.4定期对电子文件管理情况进行总结,不断完善管理流程、制度和技术手段,提高电子文件管理水平。 1711857第10章电子文件管理发展趋势与展望 171223810.1国内外电子文件管理现状 17293910.1.1国内现状 17453910.1.2国外现状 181793910.2电子文件管理技术发展趋势 182328210.2.1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 181255710.2.2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 181261110.2.3区块链技术 18998210.3电子文件管理政策与法规建设 181047210.3.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82643610.3.2强化政策法规执行 182241810.4未来电子文件管理挑战与机遇 182392510.4.1挑战 183189610.4.2机遇 19第1章引言1.1目的与范围本指南旨在规范电子文件的管理工作,提高电子文件管理的效率与质量,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和可追溯性。本指南适用于我国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其它组织开展电子文件管理活动,包括电子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和销毁等环节。1.2参考标准在编写本指南过程中,参考了以下标准:(1)GB/T188942016《电子文件管理系统通用要求》(2)GB/T269572011《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功能要求》(3)GB/T319142015《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4)GB/T369462018《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5)GB/T500572016《信息安全技术电子文件防护技术要求》1.3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1)电子文件:指以电子形式、传输、存储的文件。(2)电子文件管理:指对电子文件进行有效控制,保证其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和可追溯性的活动。(3)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指为实现电子文件管理目标而设计的软件系统,包括电子文件、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和销毁等功能模块。(4)归档:指将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转换成符合规定的电子档案,并进行妥善保管的过程。(5)电子档案:指经过归档处理的电子文件,具有长期保存价值。(6)保管:指对电子档案进行存储、维护和保护,保证其可读性和可用性的活动。(7)利用:指对电子档案进行查询、检索、复制、传输等活动,以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8)销毁:指对已到达规定保管期限或失去保存价值的电子档案进行物理或逻辑删除的过程。第2章电子文件管理原则2.1规范性原则电子文件管理应遵循规范性原则,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追溯性和可理解性。规范性原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统一标准:制定并遵循统一的电子文件管理标准,保证电子文件格式、标识、命名、存储、检索等方面的规范一致。(2)分类明确:根据电子文件的性质、用途、来源等因素,对其进行合理分类,便于管理和利用。(3)流程规范:明确电子文件的生命周期,制定并执行相应的创建、审批、发布、归档、销毁等流程,保证电子文件管理的有序进行。2.2安全性原则电子文件管理应遵循安全性原则,保障电子文件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修改、删除等风险。安全性原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身份认证:采用可靠的认证方式,保证授权用户才能访问电子文件。(2)权限控制:根据用户的角色和职责,设置相应的访问权限,防止未授权访问和操作。(3)数据加密:对重要电子文件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提高数据安全性。(4)备份恢复:定期对电子文件进行备份,并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恢复。2.3效率性原则电子文件管理应遵循效率性原则,提高电子文件的处理速度和利用率。效率性原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自动化处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电子文件的自动收集、整理、归档、检索等功能,减少人工操作。(2)快速检索:构建高效、便捷的电子文件检索系统,提高检索速度和准确性。(3)信息共享:打破信息孤岛,促进电子文件在不同部门、单位之间的共享与协同工作。(4)优化流程:持续优化电子文件管理流程,简化冗余环节,提高工作效率。2.4可持续性原则电子文件管理应遵循可持续性原则,保证电子文件在长期保存和利用过程中,保持其价值和可用性。可持续性原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技术适应性:关注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时更新电子文件管理系统,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2)资源保障:合理配置电子文件管理所需的硬件、软件、人才等资源,保证电子文件管理的可持续发展。(3)环境友好:在电子文件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节能减排,降低对环境的影响。(4)长期保存: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保证电子文件在长期保存过程中,不丢失、不损坏、可读取。第3章电子文件分类与编码3.1电子文件分类电子文件分类是对电子文件进行科学管理的基础,旨在保证文件的快速检索、准确利用和有效保管。电子文件分类应遵循以下原则:3.1.1科学性原则:根据电子文件的内容、形式、形成过程、职能等方面进行合理分类。3.1.2系统性原则:保证电子文件分类体系完整、层次分明,便于管理和利用。3.1.3稳定性原则:电子文件分类体系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避免频繁调整。3.1.4可扩展性原则:预留一定的分类空间,以适应未来电子文件发展和变化的需要。电子文件分类体系可分为以下层次:一级分类:按照电子文件的性质和用途,将其分为行政类、业务类、财务类、人事类等。二级分类:在一级分类的基础上,根据电子文件的具体内容进行细分。三级分类:根据实际需要,对二级分类进行进一步细分。3.2电子文件编码规则电子文件编码是对电子文件进行唯一标识的重要手段,应遵循以下规则:3.2.1唯一性原则:每个电子文件编码应具有唯一性,避免重复。3.2.2简洁性原则:编码应简洁明了,便于记忆和识别。3.2.3可扩展性原则:编码应具有一定的扩展性,以适应电子文件数量的增加。3.2.4规范性原则:编码应遵循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电子文件编码由以下部分组成:文件类别代码:表示电子文件所属的一级分类,用两位数字表示。年份代码:表示电子文件形成的年份,用四位数字表示。顺序代码:表示同一类别、同一年份内电子文件的顺序号,用三位数字表示。3.3电子文件命名规范电子文件命名是对电子文件进行标识的重要环节,应遵循以下规范:3.3.1简洁明了:文件名称应简洁、明了,便于识别。3.3.2关键词原则:文件名称应包含反映文件内容、性质、用途等的关键词。3.3.3顺序命名:对于同一类别、同一时间的电子文件,应按顺序进行命名。3.3.4避免重复:文件名称应避免与已有文件名称重复。3.3.5符号规范:文件名称中应避免使用特殊符号,如“/”、“\”、“”、“?”等。3.3.6日期表示:文件名称中应包含电子文件形成的日期,格式为“年月日”,如“20210315”。3.3.7扩展名规范:文件名称应包含适当的扩展名,以表示文件类型,如“.docx”、“.pdf”等。遵循以上电子文件分类与编码规范,有助于提高电子文件管理水平,保证电子文件的安全、高效利用。第4章电子文件存储与管理4.1存储设备选择4.1.1设备类型在选择电子文件存储设备时,应根据组织机构的实际需求、预算及数据重要性进行合理选择。可选用以下类型的存储设备:(1)硬盘存储设备:包括机械硬盘(HDD)和固态硬盘(SSD);(2)网络存储设备:如网络附加存储(NAS)和存储区域网络(SAN);(3)云存储服务:选择具备一定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云存储服务商。4.1.2设备功能存储设备应具备以下功能要求:(1)容量:满足电子文件存储的长期需求;(2)读写速度:保证电子文件快速读取和写入;(3)数据保护功能:支持冗余配置,防止数据丢失;(4)扩展性:可根据需求扩展存储容量和功能。4.1.3设备维护与更换定期对存储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在设备寿命周期结束时,及时更换设备,避免数据丢失。4.2电子文件存储格式4.2.1格式选择原则电子文件存储格式应遵循以下原则:(1)通用性:选择广泛支持的格式,便于数据交换和共享;(2)稳定性:格式不易随时间和技术发展而变化,保证长期可访问;(3)兼容性:格式应支持多平台、多软件的读写;(4)压缩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具有较高压缩率的格式。4.2.2推荐格式以下是一些推荐的电子文件存储格式:(1)文本类:PDF(便携式文档格式)、TXT(纯文本格式);(2)图像类:JPEG(联合图像专家组格式)、PNG(便携式网络图形格式);(3)音视频类:MP3(音频)、MP4(视频);(4)办公类:ODF(开放文档格式)、DOCX(微软办公软件格式)。4.3电子文件存储安全4.3.1数据备份制定备份策略,对电子文件进行定期备份,保证数据安全。备份方式包括:(1)本地备份:将数据备份至本地存储设备;(2)远程备份:将数据备份至远程存储设备或云存储服务;(3)增量备份:只备份自上次备份以来发生更改的数据。4.3.2数据加密对敏感和重要的电子文件进行加密存储,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泄露。加密方法包括:(1)对称加密:如AES(高级加密标准);(2)非对称加密:如RSA(拉膜加密算法)。4.3.3权限管理建立严格的权限管理制度,对电子文件进行访问控制,保证数据安全。权限管理措施包括:(1)用户认证:采用用户名、密码等方式进行身份认证;(2)角色授权:根据用户角色分配不同权限;(3)操作审计:记录用户对电子文件的操作行为,便于追踪和审计。4.3.4环境保护保证电子文件存储环境的安全,包括:(1)防火、防盗、防潮、防尘等措施;(2)温度和湿度控制,保证设备正常运行;(3)备用电源,防止因电力问题导致数据丢失。第5章电子文件归档与保管5.1归档范围与要求5.1.1归档范围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1)反映单位主要职能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的电子文件;(2)具有凭证价值、依据价值和参考价值的电子文件;(3)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研究价值和史料价值的电子文件;(4)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应予归档的电子文件。5.1.2归档要求(1)电子文件归档应保证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和可用性;(2)归档的电子文件应具备规范的文件格式、元数据等信息;(3)归档的电子文件应进行分类、整理,便于检索和利用;(4)归档的电子文件应进行病毒查杀和安全性检查。5.2电子文件归档流程5.2.1初步筛选对电子文件进行初步筛选,确定归档范围,剔除无关文件。5.2.2整理分类按照电子文件的性质、用途、形成时间等标准进行分类整理。5.2.3元数据采集采集电子文件的元数据,包括文件名称、文件类型、创建时间、修改时间、作者、密级等信息。5.2.4质量检查对归档的电子文件进行质量检查,保证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5.2.5归档存储将经过质量检查的电子文件存储到归档系统中,保证文件的长期保存。5.2.6编目与检索对归档的电子文件进行编目,建立索引,便于检索和利用。5.3电子文件保管期限5.3.1保管期限的确定根据电子文件的性质、价值、用途等因素,参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电子文件的保管期限。5.3.2保管期限的调整在电子文件保管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对保管期限进行适时调整。5.4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5.4.1移交条件电子档案应在满足以下条件时进行移交:(1)电子档案已按照规定整理、编目、质量检查;(2)电子档案的保管期限已确定;(3)电子档案的存储载体、格式等技术要求符合规定。5.4.2移交程序(1)移交方按照规定将电子档案及其相关资料提交给接收方;(2)接收方对移交的电子档案进行检查,确认符合接收条件;(3)双方签署电子档案移交接收清单,明确双方责任。5.4.3接收要求接收方应对移交的电子档案进行以下审核:(1)审核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2)审核电子档案的存储载体、格式等技术要求;(3)审核电子档案的元数据、编目等信息;(4)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存储和有效利用。第6章电子文件利用与共享6.1电子文件检索与查询6.1.1检索系统构建为提高电子文件检索的准确性和效率,应构建完善的检索系统。该系统应支持全文检索、关键词检索、分类检索等多种检索方式,并具备智能提示、模糊查询等功能。6.1.2检索策略制定制定合理的检索策略,以提高检索效果。包括:(1)确定检索词:根据电子文件内容、主题和关键词,选取合适的检索词;(2)构建检索式:运用布尔逻辑运算符、短语检索等技巧,构建高效的检索式;(3)优化检索结果:根据用户需求,对检索结果进行排序、筛选和聚类。6.1.3查询服务提供在线查询服务,保证用户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取所需电子文件。查询服务应包括:(1)提供多种查询入口:如关键词查询、分类查询等;(2)查询结果展示:以列表、缩略图等形式展示查询结果,并提供文件预览功能;(3)查询结果导出:支持将查询结果导出为多种格式,如Excel、PDF等。6.2电子文件与传输6.2.1权限管理根据电子文件的密级和用途,设置不同的权限。保证具备相应权限的用户才能文件。6.2.2方式提供多种方式,如HTTP、FTP等,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6.2.3传输安全采用加密技术,保障电子文件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对于敏感文件,应采用安全传输协议,如、SFTP等。6.2.4传输速度优化根据网络条件,优化传输速度,提高用户文件的体验。6.3电子文件共享与权限管理6.3.1共享策略制定根据电子文件的内容、用途和密级,制定合理的共享策略。共享策略应包括共享范围、共享对象和共享方式等。6.3.2权限分配根据共享策略,为用户分配相应的权限。权限包括:查看、编辑、删除等。6.3.3权限控制实现对电子文件权限的精细化管理,保证文件的安全性和合规性。包括:(1)用户身份认证:采用密码、数字证书等方式,验证用户身份;(2)访问控制:根据用户权限,限制对电子文件的访问;(3)操作审计:记录用户对电子文件的操作行为,便于追踪和审计。6.3.4共享平台建设搭建电子文件共享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文件共享与协作。共享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1)文件与;(2)文件预览与编辑;(3)文件权限管理;(4)文件共享与协作。第7章电子文件版本控制7.1版本管理原则7.1.1原则一:唯一性对于同一份电子文件,应保证在任何时间点仅存在一个有效版本。所有相关的修改和历史版本都应清晰标识,以避免混淆。7.1.2原则二:连续性电子文件的版本更新应保持连续性,保证版本号的递增,不可跳过版本号,以维护版本历史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7.1.3原则三:可追溯性每个版本的电子文件应记录创建日期、修改人、修改内容等详细信息,以便追溯历史版本及变更情况。7.1.4原则四:安全性电子文件版本应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保证版本不被非法篡改、删除或泄露。7.2电子文件版本标识7.2.1版本号电子文件版本号应采用“主版本号.次版本号.修订号”的形式,其中:(1)主版本号:表示重大功能更新或结构性变更;(2)次版本号:表示较小范围的更新或改进;(3)修订号:表示修复已知问题或微小变更。7.2.2版本状态标识电子文件版本状态应包括以下几种:(1)草稿:正在修改或编辑中的版本,未经审批;(2)待审批:已完成修改,等待审批的版本;(3)已发布:经审批通过,正式发布的版本;(4)作废:因各种原因,已不再使用的版本。7.3版本更新与审批流程7.3.1版本更新流程(1)在原有版本基础上进行修改,记录修改内容;(2)修改完成后,将电子文件版本状态标识为“待审批”;(3)提交至审批人进行审批。7.3.2审批流程(1)审批人收到待审批的电子文件版本后,对修改内容进行审核;(2)审批人审核通过后,将电子文件版本状态标识为“已发布”;(3)如审批不通过,需退回修改人进行相应调整,直至审批通过。7.3.3版本发布(1)已发布的电子文件版本应通知相关人员;(2)保证相关人员获取到最新版本的电子文件,并对旧版本进行更新或替换。第8章电子文件安全管理8.1物理安全管理8.1.1设备管理物理安全是电子文件安全的基础,应保证所有存储和处理电子文件的设备得到妥善保护。对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关键设备应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和监控。8.1.2环境安全电子文件存储环境应符合国家标准,保证温度、湿度、防尘、防火、防盗等条件满足要求,降低设备故障和安全的风险。8.1.3人员管理对接触电子文件的人员进行严格审查,实行权限分级管理。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培训,保证员工遵守电子文件安全管理规定。8.2网络安全管理8.2.1网络架构建立安全可靠的网络架构,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保证网络边界安全。8.2.2访问控制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控制用户权限,防止非法访问和操作。8.2.3数据传输加密对敏感电子文件进行加密传输,采用国家认可的加密算法,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8.2.4网络监控与审计实时监控网络流量,分析安全事件,定期进行网络安全审计,保证网络环境安全。8.3数据备份与恢复8.3.1备份策略制定合理的数据备份策略,保证电子文件在多个备份介质上得到妥善保存。8.3.2备份介质管理对备份介质进行安全管理,保证备份介质的存放环境安全,防止数据丢失或泄露。8.3.3恢复测试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测试,保证在发生数据丢失或损坏时,可以迅速、准确地恢复电子文件。8.4电子文件防篡改与审计8.4.1电子文件防篡改采用数字签名、时间戳等技术,保证电子文件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防止非法篡改。8.4.2审计日志建立电子文件审计日志,记录电子文件的创建、修改、删除等操作,以便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进行追溯。8.4.3安全审计定期进行电子文件安全审计,评估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安全功能,发觉问题及时整改,保证电子文件安全。第9章电子文件管理培训与监督9.1培训内容与对象9.1.1培训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电子文件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2)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管理;(3)电子文件分类、归档及存储;(4)电子文件检索、利用与保密;(5)电子文件安全管理;(6)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操作与维护。9.1.2培训对象应包括以下人员:(1)电子文件管理人员;(2)信息系统运维人员;(3)相关业务部门工作人员;(4)单位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9.2培训方式与要求9.2.1培训方式可采用以下形式:(1)集中授课;(2)实操演练;(3)网络培训;(4)经验交流与分享;(5)实地考察与调研。9.2.2培训要求:(1)保证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注重实效;(2)培训师资应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3)培训期间,参训人员应认真学习,积极参与,保证培训效果;(4)培训结束后,对参训人员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