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件归档与数字化管理技术手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01/29/wKhkGWcr7f2AQpAkAALZ33WpDis470.jpg)
![电子文件归档与数字化管理技术手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01/29/wKhkGWcr7f2AQpAkAALZ33WpDis4702.jpg)
![电子文件归档与数字化管理技术手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01/29/wKhkGWcr7f2AQpAkAALZ33WpDis4703.jpg)
![电子文件归档与数字化管理技术手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01/29/wKhkGWcr7f2AQpAkAALZ33WpDis4704.jpg)
![电子文件归档与数字化管理技术手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01/29/wKhkGWcr7f2AQpAkAALZ33WpDis47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文件归档与数字化管理技术手册TOC\o"1-2"\h\u23066第1章电子文件归档基础概念 380301.1电子文件的定义与特征 3124321.2归档的意义与目的 3250061.3电子文件归档的基本原则 318722第2章电子文件归档管理体系 4265032.1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制度 4323892.2电子文件归档流程设计 4209212.3电子文件归档的组织与实施 5903第3章数字化管理技术概述 5204913.1数字化技术基本概念 5225653.2数字化技术类型及特点 6318943.3数字化技术在文件归档中的应用 62037第4章电子文件采集与整理 7120174.1电子文件采集方法与要求 713204.1.1采集方法 7280804.1.2采集要求 7195824.2电子文件整理规范 764174.2.1整理原则 886604.2.2整理方法 8327074.3电子文件质量控制 8292464.3.1质量控制措施 8223134.3.2质量评价标准 84036第5章电子文件存储技术 868005.1存储设备选择与配置 8236155.1.1存储设备类型 8125885.1.2存储设备功能指标 8255775.1.3存储设备配置 9309335.2数据存储格式与压缩 9116745.2.1数据存储格式 99895.2.2数据存储格式转换 9301585.2.3数据压缩 926845.3数据备份与恢复 9294075.3.1数据备份策略 9216615.3.2备份介质选择 9297285.3.3数据恢复 9181955.3.4备份与恢复测试 931415第6章电子文件安全保障 9224016.1电子文件安全风险分析 988136.1.1内部风险 1011486.1.2外部风险 1086486.2加密技术在电子文件归档中的应用 1070806.2.1对称加密 1092606.2.2非对称加密 1097026.2.3混合加密 1055936.3电子文件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 10209406.3.1访问控制策略 11309746.3.2权限管理 1114076第7章电子文件检索与利用 11215597.1电子文件检索系统设计 11248547.1.1系统架构 1136357.1.2功能模块 11182677.1.3技术标准 12264557.2检索策略与检索方法 12159277.2.1检索策略 1224487.2.2检索方法 1267307.3电子文件利用与共享 12101727.3.1电子文件利用 12145167.3.2电子文件共享 1312623第8章电子文件归档与数字化管理标准规范 13324218.1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概述 1310518.2电子文件归档相关标准 13129298.2.1电子文件归档基本要求 1354808.2.2电子文件归档数据格式 13253718.2.3电子文件归档系统 1353108.3数字化管理相关标准 13301628.3.1数字资产管理 13240798.3.2数字档案馆建设规范 13313868.3.3数字资源长期保存 1432294第9章电子文件归档与数字化管理实践案例 1474709.1部门案例解析 14254709.1.1案例背景 1412869.1.2实践过程 14263569.1.3案例效果 14168379.2企事业单位案例解析 14294289.2.1案例背景 1441459.2.2实践过程 1412909.2.3案例效果 15256039.3教育行业案例解析 15258549.3.1案例背景 15176729.3.2实践过程 1515179.3.3案例效果 1516997第10章电子文件归档与数字化管理发展趋势 162686910.1国内外电子文件归档与数字化管理现状 16538610.1.1国内现状 162212510.1.2国外现状 16474810.2新技术在电子文件归档中的应用 161069610.2.1云计算技术 162355110.2.2大数据技术 16346510.2.3区块链技术 162062410.3未来电子文件归档与数字化管理的发展方向 161228310.3.1电子文件归档标准化 161891810.3.2智能化电子文件管理 173239710.3.3跨部门、跨区域电子文件共享 17629410.3.4电子文件长期保存与可持续发展 17第1章电子文件归档基础概念1.1电子文件的定义与特征电子文件是指以数字化形式、存储、传输和处理的文件,其内容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类型。与传统的纸质文件相比,电子文件具有以下特征:(1)无形性:电子文件以数字代码形式存在,无实体形态,需借助电子设备读取。(2)可复制性:电子文件可轻松复制,且复制件与原件具有相同的信息内容。(3)易更改性:电子文件内容易于修改,且修改后不留痕迹。(4)依赖性:电子文件、存储、传输和处理依赖于电子设备和软件。(5)多样性:电子文件类型多样,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1.2归档的意义与目的归档是对电子文件进行有效管理和长期保存的重要手段,具有以下意义和目的:(1)保障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读性和安全性。(2)便于电子文件的检索、利用和共享。(3)满足法律法规对电子文件保管期限的要求。(4)促进电子文件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1.3电子文件归档的基本原则为保证电子文件归档的质量和效果,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完整性原则:保证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齐全,保持电子文件的完整性。(2)真实性原则: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防止篡改、伪造等行为。(3)可读性原则:保证电子文件在长期保存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可读性。(4)安全性原则: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保障电子文件的安全,防止非法访问、泄露、损坏等风险。(5)标准化原则:遵循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电子文件归档的操作流程、技术方法和存储格式。(6)灵活性原则:根据电子文件的特点和需求,灵活选用归档方法和技术,提高归档效果。第2章电子文件归档管理体系2.1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制度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制度是保证电子文件有效管理和利用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制定电子文件归档政策:明确电子文件归档的目的、范围、原则、责任主体等,保证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顺利进行。(2)电子文件归档规范:制定电子文件归档的格式、命名规则、存储要求等,保证电子文件的一致性和可识别性。(3)电子文件归档质量控制:对电子文件归档过程进行监控,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用性。(4)电子文件归档安全管理: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保护电子文件免受非法访问、篡改、删除等安全威胁。(5)电子文件归档与利用:明确电子文件归档后的利用范围、权限、流程等,保证电子文件的有效利用。2.2电子文件归档流程设计电子文件归档流程设计是保证电子文件归档质量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电子文件识别:根据归档范围,识别需要归档的电子文件,保证电子文件的完整性。(2)电子文件预处理:对识别出的电子文件进行整理、鉴定、分类等预处理工作,保证电子文件的准确性和可用性。(3)电子文件转换:将预处理后的电子文件转换为适合长期保存的格式,如PDF、XML等。(4)电子文件著录:对转换后的电子文件进行元数据著录,便于检索和利用。(5)电子文件存储:将著录完成的电子文件存储到指定的存储设备或系统中,保证电子文件的安全保存。(6)电子文件备份:对存储的电子文件进行定期备份,防止数据丢失。2.3电子文件归档的组织与实施电子文件归档的组织与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架构:明确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责任部门、岗位职责和人员配置,保证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有序进行。(2)人员培训:对参与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相关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提高电子文件归档质量。(3)资源配置:为电子文件归档工作提供必要的硬件、软件、技术支持等资源,保障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顺利进行。(4)工作计划:制定电子文件归档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分工、时间节点等。(5)监督检查:对电子文件归档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保证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质量和进度。(6)持续优化:根据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实际运行情况,不断调整、优化归档流程和制度,提高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第3章数字化管理技术概述3.1数字化技术基本概念数字化技术是指将模拟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并通过电子设备进行存储、处理和传输的技术。它涉及到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电子工程等多个领域,是电子信息时代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数字化管理中,主要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文件进行转换、处理和保存,提高文件管理的效率与便捷性。3.2数字化技术类型及特点数字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图像扫描技术:通过扫描仪将纸质文件转换成数字图像,便于存储和传输。(2)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将扫描后的图像文件转换为可编辑的文本格式,提高文件检索和利用效率。(3)PDF(便携式文档格式)技术:将多种类型的文件转换为PDF格式,保证文件在不同平台和设备上的显示一致性。(4)数据库技术: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字化文件进行组织、存储、查询和维护。(5)云计算技术:通过互联网提供计算、存储、应用等服务,实现数字化文件的远程访问和共享。数字化技术的主要特点如下:(1)高效性:数字化技术能够提高文件处理速度,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2)便捷性:数字化文件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快速传输,方便远程访问和共享。(3)安全性:数字化技术可实现对文件的加密、权限控制等安全措施,保证文件安全。(4)可靠性:数字化文件不易受损,可长期保存,降低文件丢失或损坏的风险。3.3数字化技术在文件归档中的应用数字化技术在文件归档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件转换:将纸质文件、电子文件等转换为数字化格式,便于存储和检索。(2)文件组织:利用数据库技术对数字化文件进行分类、编目和整理,实现文件的有效管理。(3)文件存储:采用大容量存储设备(如硬盘、磁带等)或云存储服务,保证数字化文件的安全保存。(4)文件检索:利用搜索引擎、元数据等技术,提高数字化文件的检索速度和准确性。(5)文件利用: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对数字化文件的在线浏览、打印等功能,满足用户需求。(6)文件安全:采用加密、权限控制、备份等措施,保障数字化文件的安全。(7)文件销毁:在文件生命周期结束时,采用安全、合规的方式对数字化文件进行销毁,防止信息泄露。第4章电子文件采集与整理4.1电子文件采集方法与要求电子文件采集是保证电子文件真实性、完整性、可读性和安全性的首要环节。本节将详细介绍电子文件采集的方法与要求。4.1.1采集方法(1)直接采集:通过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现有电子文件、办理、传输、存储环节,直接获取电子文件。(2)间接采集:对于无法直接获取的电子文件,可通过打印输出、扫描转换、转录等方式间接获取。4.1.2采集要求(1)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采集过程中应保持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背景信息等不变。(2)保证电子文件的完整性:采集应包括电子文件的所有组成部分,如正文、附件、元数据等。(3)保证电子文件的可读性:采集的电子文件应保证在现行技术条件下可读取。(4)保证电子文件的安全性:采集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电子文件被篡改、丢失、泄露等。4.2电子文件整理规范电子文件整理是对采集到的电子文件进行有序组织、分类、标识和描述,以便于检索、利用和管理。以下为电子文件整理规范。4.2.1整理原则(1)遵循电子文件的形成规律和特点,保持电子文件的原始性。(2)体现电子文件的价值,便于检索、利用和管理。(3)保持电子文件之间的联系,保证电子文件整理的系统性。4.2.2整理方法(1)分类:根据电子文件的内容、形式、时间、来源等特征进行分类。(2)标识:为电子文件设置唯一标识符,便于识别和管理。(3)描述:对电子文件的背景、内容、形式等特征进行描述,形成元数据。(4)组织:按照一定的顺序、结构对电子文件进行组织,如建立文件夹、文件包等。4.3电子文件质量控制为保证电子文件采集与整理的质量,以下对电子文件质量控制提出要求。4.3.1质量控制措施(1)制定电子文件采集与整理的操作规范,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2)建立质量检查制度,对电子文件采集与整理过程进行监督、检查。(3)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电子文件采集与整理的专业能力。4.3.2质量评价标准(1)真实性:电子文件内容、结构、背景信息等与原始文件一致。(2)完整性:电子文件包括所有组成部分,无遗漏。(3)可读性:电子文件在现行技术条件下可正常读取。(4)安全性:电子文件在采集、整理过程中未被篡改、丢失、泄露等。第5章电子文件存储技术5.1存储设备选择与配置5.1.1存储设备类型在选择存储设备时,应根据电子文件的特点、存储容量需求、数据访问速度以及预算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常见的存储设备包括硬盘(HDD、SSD)、磁带库、光盘、U盘等。5.1.2存储设备功能指标评估存储设备的功能指标主要包括容量、速度、可靠性、功耗等。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设备。5.1.3存储设备配置合理配置存储设备,包括容量规划、冗余策略、缓存策略等,以保证电子文件存储的高效、可靠和安全。5.2数据存储格式与压缩5.2.1数据存储格式选择合适的数据存储格式,有利于电子文件的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常见的数据存储格式有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5.2.2数据存储格式转换针对不同类型的电子文件,可采取格式转换技术,将其转换为统一的存储格式,便于管理和利用。5.2.3数据压缩为节省存储空间、提高传输效率,可对电子文件进行数据压缩。压缩方法包括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应根据文件类型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压缩算法。5.3数据备份与恢复5.3.1数据备份策略制定合理的数据备份策略,包括全备份、增量备份、差异备份等,以保障电子文件的安全。5.3.2备份介质选择根据备份策略,选择合适的备份介质,如硬盘、磁带、光盘等。5.3.3数据恢复当电子文件损坏或丢失时,采取数据恢复技术,包括硬件恢复、软件恢复等,将数据恢复至可用状态。5.3.4备份与恢复测试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与恢复测试,以保证备份策略的有效性,提高电子文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第6章电子文件安全保障6.1电子文件安全风险分析电子文件作为信息时代的重要资产,其安全性。本节将对电子文件面临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以助于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6.1.1内部风险内部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人员因素:员工操作失误、故意泄露或内外勾结等导致电子文件安全受到威胁。(2)系统漏洞: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可能导致数据泄露、篡改或丢失。(3)设备故障:存储设备损坏、网络设备故障等可能导致电子文件无法正常访问。6.1.2外部风险外部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黑客攻击:黑客利用系统漏洞,对电子文件进行非法访问、篡改或删除。(2)病毒感染:病毒、木马等恶意软件可能导致电子文件损坏或丢失。(3)网络窃听: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电子文件可能被第三方窃取。6.2加密技术在电子文件归档中的应用为保障电子文件的安全性,加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文件归档过程中。本节将介绍加密技术在电子文件归档中的应用。6.2.1对称加密对称加密是指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密钥的加密方法。在电子文件归档中,对称加密可用于保护电子文件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6.2.2非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是指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密钥的加密方法。在电子文件归档中,非对称加密可用于实现数字签名、身份认证等功能。6.2.3混合加密混合加密是指将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相结合的加密方法。在电子文件归档中,混合加密可以提高加密效率和安全性。6.3电子文件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电子文件的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是保证电子文件安全的关键措施。以下为相关内容的介绍:6.3.1访问控制策略访问控制策略包括以下几种:(1)身份认证:通过用户名、密码、指纹等验证用户身份。(2)权限分配:根据用户角色和职责,为其分配相应的访问权限。(3)访问审计:记录用户对电子文件的访问行为,以便审计和监控。6.3.2权限管理权限管理包括以下几方面:(1)文件级权限:对单个电子文件进行权限设置,限制用户的访问、修改、删除等操作。(2)目录级权限:对电子文件目录进行权限设置,实现批量文件的权限控制。(3)动态权限调整:根据用户需求和业务发展,动态调整用户权限。通过以上措施,可保证电子文件在归档和数字化管理过程中的安全性。第7章电子文件检索与利用7.1电子文件检索系统设计电子文件检索系统的设计是保证电子文件高效利用的关键。本章主要从系统架构、功能模块、技术标准等方面展开论述。7.1.1系统架构电子文件检索系统采用分层架构,包括数据层、服务层和应用层。数据层负责存储电子文件及其元数据;服务层提供文件检索、排序、分类等核心服务;应用层则面向用户,提供友好的检索界面。7.1.2功能模块电子文件检索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1)文件索引:对电子文件进行全文索引,提高检索效率。(2)检索引擎:支持关键词、分类、组合等多种检索方式。(3)排序算法:根据用户需求,提供相关性、时间等多种排序方式。(4)权限管理:保证电子文件的安全利用,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5)日志管理:记录用户检索行为,为优化检索系统提供数据支持。7.1.3技术标准电子文件检索系统遵循以下技术标准:(1)数据格式:采用国际通用的数据格式,如PDF、XML等。(2)编码标准:遵循Uni编码标准,保证多语言支持。(3)接口规范:采用RESTfulAPI等标准接口,便于系统间的集成与互操作。7.2检索策略与检索方法为提高电子文件检索的准确性和效率,本章介绍以下检索策略与方法。7.2.1检索策略(1)关键词检索:根据用户输入的关键词,匹配电子文件中的相关内容。(2)分类检索:按照文件类别进行检索,提高检索的针对性。(3)组合检索:结合多种检索条件,实现精细化检索。(4)智能推荐:根据用户历史检索行为,推荐相关文件。7.2.2检索方法(1)全文检索:对电子文件进行全文内容检索。(2)元数据检索:根据电子文件的元数据(如作者、时间、地点等)进行检索。(3)语义检索: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理解用户检索意图,提高检索准确性。(4)相似性检索:查找与指定电子文件相似的内容。7.3电子文件利用与共享电子文件的利用与共享是电子文件管理的核心目标,以下内容对此进行详细阐述。7.3.1电子文件利用(1)在线浏览:支持用户在线查看电子文件,提高利用效率。(2)与打印:允许用户和打印电子文件,满足多样化需求。(3)引用与分享:提供便捷的引用和分享功能,促进电子文件传播。(4)统计与分析:对电子文件的利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7.3.2电子文件共享(1)跨部门共享: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电子文件在各部门间的共享。(2)跨区域共享:利用云计算等技术,实现电子文件跨区域的共享。(3)第三方共享:与合作伙伴建立数据交换机制,实现电子文件的第三方共享。(4)安全策略:在共享过程中,保证电子文件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第8章电子文件归档与数字化管理标准规范8.1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概述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是指导和规范电子文件归档与数字化管理的重要依据。我国在电子文件管理领域已经发布了一系列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旨在保障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和可用性,提高电子文件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8.2电子文件归档相关标准8.2.1电子文件归档基本要求GB/T188942016《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规定了电子文件归档的基本要求,包括归档范围、归档流程、归档载体、归档数据格式等方面的内容。8.2.2电子文件归档数据格式GB/T261652010《电子文件归档数据格式》规定了电子文件归档过程中应采用的数据格式,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不同类型的电子文件。8.2.3电子文件归档系统GB/T291942012《电子文件归档系统》规定了电子文件归档系统的功能要求、功能要求、安全性要求等,为电子文件归档提供了技术支持。8.3数字化管理相关标准8.3.1数字资产管理GB/T236982009《数字资产管理》规定了数字资产的管理要求,包括数字资产的分类、标识、存储、检索、利用等方面的内容。8.3.2数字档案馆建设规范GB/T279032011《数字档案馆建设规范》对数字档案馆的规划、设计、建设、运维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数字化管理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8.3.3数字资源长期保存GB/T291982012《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规定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基本原则、保存策略、保存过程等方面的内容,以保证数字资源在长期保存过程中的可读性和可用性。通过以上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我国电子文件归档与数字化管理工作得到了有效规范,为电子文件管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9章电子文件归档与数字化管理实践案例9.1部门案例解析9.1.1案例背景某市部门承担着全市重要政务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归档工作。电子政务的推进,电子文件数量迅速增长,对归档和数字化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9.1.2实践过程(1)制定电子文件归档规范,明确归档范围、归档流程和归档要求。(2)引入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实现电子文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3)对现有纸质文件进行数字化处理,采用高速扫描仪、OCR识别等技术,提高文件检索效率。(4)建立安全可靠的电子文件存储体系,保证电子文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5)开展电子文件归档与数字化管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9.1.3案例效果通过电子文件归档与数字化管理,该市部门实现了以下效果:(1)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2)保证了电子文件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降低了文件丢失、损坏的风险。(3)提升了文件检索速度和准确性,为政务公开和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9.2企事业单位案例解析9.2.1案例背景某大型企业拥有众多部门和员工,日常产生的电子文件数量庞大。为了提高文件管理和利用效率,企业决定开展电子文件归档与数字化管理。9.2.2实践过程(1)制定符合企业特点的电子文件归档与数字化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和操作流程。(2)引入专业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实现文件在线编辑、审批、归档等功能。(3)对现有纸质文件进行数字化转换,采用自动化处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4)建立分布式存储体系,实现电子文件的快速访问和备份。(5)加强信息安全防护,保证电子文件在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9.2.3案例效果通过电子文件归档与数字化管理,该企业实现了以下效果:(1)优化了文件管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2)节约了存储空间,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3)保证了电子文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了企业风险。9.3教育行业案例解析9.3.1案例背景某高校拥有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这些资源,学校决定开展电子文件归档与数字化管理。9.3.2实践过程(1)制定电子文件归档与数字化管理规范,明确各类教学、科研文件的归档要求。(2)搭建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实现文件在线提交、审批、归档等功能。(3)对纸质教案、试卷等教学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提高利用率。(4)建立学科资源库,实现教学、科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棒球场租赁与赛事宣传合作合同
- 人力资源公司合作合同
- 食堂承包合同书
- 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出行服务平台方案
- 服装厂缝纫机设备买卖合同书
- 物流市场分析与规划作业指导书
- 买卖房屋交接合同协议书
- 人工智能系统开发与部署作业指导书
- 带担保的借款合同
- 工业互联网背景下智能仓储管理解决方案
- LS 8010-2014植物油库设计规范
- GB/T 12618-1990开口型扁圆头抽芯铆钉
- GB/T 12006.2-2009塑料聚酰胺第2部分:含水量测定
- GA/T 458-2021居民身份证质量要求
- 矿区水工环地质工作
- 中国结英文介绍
- 全口义齿的制作课件
- 人教版2023年初中道法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思维导图)
- 徐金桂行政法讲义
- 2022建筑外门窗三性讲义精选ppt
- 管道公称直径壁厚对照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