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平台政务公开服务手册_第1页
电子政务平台政务公开服务手册_第2页
电子政务平台政务公开服务手册_第3页
电子政务平台政务公开服务手册_第4页
电子政务平台政务公开服务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政务平台政务公开服务手册TOC\o"1-2"\h\u1105第一章:总述 45971.1平台概述 44851.2服务宗旨 4250411.3使用指南 410011.3.1登录平台 4325071.3.2导航栏功能 4135451.3.3搜索功能 4317771.3.4使用指南 441311.3.5注意事项 526890第二章:用户注册与登录 5270702.1用户注册 599412.1.1注册流程 5198782.1.2注意事项 5112322.2用户登录 647002.2.1登录方式 6122502.2.2登录提示 6100472.3密码找回 6187932.3.1找回密码流程 687222.3.2注意事项 64625第三章:政务信息查询 6281143.1政务信息分类 6190073.1.1政策法规 6197373.1.2政务动态 716903.1.3公共服务 7134633.1.4公告 7309973.1.5政民互动 7262233.2搜索引擎使用 7151863.2.1关键词输入 7157463.2.2搜索范围 7279893.2.3搜索结果排序 7204503.3信息筛选与排序 7211463.3.1信息筛选 725633.3.2信息排序 8105043.3.3分页显示 812395第四章:办理政务事项 841874.1事项分类 8255844.2办理流程 8199594.2.1登录电子政务平台 8257904.2.2查找政务事项 8225994.2.3了解事项详情 8293764.2.4准备材料 8117914.2.5填写表单 8240954.2.6提交申请 9249294.2.7审核与反馈 9125374.2.8获取办理结果 9151144.3表单填写与提交 9254634.3.1填写要求 9170874.3.2表单验证 9219954.3.3提交方式 964764.3.4修改与撤回 926791第五章:用户互动与反馈 9157585.1在线咨询 919515.1.1咨询渠道 9230515.1.2咨询内容 10287005.1.3咨询流程 10267125.2意见建议提交 10268915.2.1意见建议类型 1083715.2.2提交渠道 10109165.2.3提交要求 1080665.3反馈处理与回复 11226635.3.1反馈处理流程 11142175.3.2回复时间 11188165.3.3回复形式 1124345第六章:电子证照管理 11293176.1证照类型 11224146.1.1定义与分类 11140106.1.2证照类型特点 11270866.2证照申请 12113886.2.1申请条件 12101506.2.2申请流程 12101696.3证照查询与 12248946.3.1查询方式 1272056.3.2与使用 1214073第七章:个人中心 13158907.1个人信息管理 13131757.1.1功能概述 13161067.1.2查看与修改个人资料 13303627.1.3设置密码保护 13109137.1.4管理收件地址 134407.2办理进度查询 13219167.2.1功能概述 13303117.2.2查询办理进度 1317537.2.3办理进度提醒 13257217.3通知与消息 14103407.3.1功能概述 14269287.3.2查看通知与消息 14226167.3.3消息订阅与退订 1412459第八章:政务公开法规与政策 14181728.1法律法规 14133398.1.1法律法规概述 14293748.1.2法律法规内容 1487698.2政策文件 1464308.2.1政策文件概述 1433988.2.2政策文件内容 15112008.3解读与释义 1540798.3.1解读与释义概述 15213098.3.2解读与释义内容 1528079第九章:平台安全保障 1554969.1信息安全 1531229.1.1安全策略 1590769.1.2信息安全措施 16231219.2数据保护 16130559.2.1数据保护原则 1660329.2.2数据保护措施 16109409.3法律责任 16185769.3.1法律法规遵循 17233589.3.2法律责任承担 1718465第十章:联系我们 17572910.1联系方式 17866310.1.1电子政务平台客服:X 171587310.1.2电子邮箱: 17263810.1.3通讯地址:省市区路号电子政务平台服务中心 172808710.1.4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2:00,下午13: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171088010.2常见问题解答 171620510.2.1如何登录电子政务平台? 172428110.2.2忘记密码怎么办? 172663310.2.3如何查询政务服务事项? 182046810.2.4如何办理政务服务事项? 18741210.3用户反馈渠道 181487810.3.1在线留言:在电子政务平台首页“留言反馈”,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及时回复您的留言。 182427410.3.2拨打电话:拨打电子政务平台客服X,我们将为您提供热情、专业的咨询服务。 18872310.3.3发送邮件:将您的反馈意见发送至电子邮箱,我们将尽快处理并回复。 18471010.3.4现场咨询:前往电子政务平台服务中心,我们的工作人员将为您提供面对面的咨询服务。 18第一章:总述1.1平台概述电子政务平台作为新时代服务的重要载体,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高度集成与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本平台涵盖了各级部门的核心业务,为公众、企业及部门提供了一个全面、便捷、高效的政务公开与服务平台。1.2服务宗旨电子政务平台的服务宗旨是: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打造亲民、便民、利民的政务环境。1.3使用指南1.3.1登录平台用户可通过政务平台首页提供的入口进行登录,登录方式包括:账号密码登录、手机短信验证码登录、扫码登录等。新用户需注册账号后方可使用平台服务。1.3.2导航栏功能平台首页设有导航栏,包括以下功能:(1)政务公开:展示部门的政务信息,包括政策法规、公告通知、统计数据等。(2)办事服务:提供在线办事指南、预约办理、在线申报等功能,方便用户办理各类政务事项。(3)互动交流:提供在线咨询、投诉举报、建议献策等互动渠道,方便用户与部门进行沟通。(4)个人中心:展示用户个人信息,包括账号管理、办事记录、消息通知等。1.3.3搜索功能平台首页设有搜索框,用户可通过输入关键词快速查找所需政务信息和服务。1.3.4使用指南(1)阅读政务信息:用户可在政务公开板块浏览各类政务信息,了解工作动态。(2)办理政务事项:用户可根据办事指南,在线提交申请材料,预约办理时间,实时查看办理进度。(3)互动交流:用户可在互动交流板块提出问题、投诉举报,部门将及时回应。(4)关注政务动态:用户可通过关注政务平台公众号、订阅邮件等方式,及时获取政务信息。1.3.5注意事项(1)保护个人信息:用户在使用平台过程中,需妥善保管账号密码,避免泄露个人信息。(2)遵守法律法规:用户在使用平台过程中,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发布违法内容。(3)文明交流:用户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应遵循文明礼貌的原则,尊重他人,理性表达观点。第二章:用户注册与登录2.1用户注册2.1.1注册流程用户注册是使用电子政务平台政务公开服务的第一步。以下是详细的注册流程:(1)访问电子政务平台官网,“注册”按钮。(2)填写注册信息,包括用户名、密码、手机号码、电子邮箱等。(3)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4)输入验证码,“提交注册”按钮。(5)平台将发送短信验证码至注册手机号码,输入验证码完成注册。2.1.2注意事项在注册过程中,请注意以下事项:(1)用户名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使用敏感词汇。(2)密码应设置复杂度,包含字母、数字、特殊字符等。(3)手机号码和电子邮箱应真实有效,以便接收平台通知和验证信息。2.2用户登录2.2.1登录方式电子政务平台提供以下两种登录方式:(1)账号密码登录: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按钮。(2)手机短信验证码登录:输入手机号码,平台将发送验证码至手机,输入验证码完成登录。2.2.2登录提示在登录过程中,如遇到以下情况,请按照提示操作:(1)用户名或密码错误:请检查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是否正确。(2)账号被冻结:请联系平台客服,解除冻结后即可登录。(3)密码过期:请及时修改密码,保证账号安全。2.3密码找回2.3.1找回密码流程当用户忘记密码时,可以按照以下流程找回:(1)访问电子政务平台官网,“忘记密码”按钮。(2)输入注册时填写的手机号码或电子邮箱,“发送验证码”。(3)输入收到的验证码,“验证”按钮。(4)设置新密码,“确认”按钮,完成密码找回。2.3.2注意事项在找回密码过程中,请注意以下事项:(1)保证手机号码或电子邮箱真实有效,以便接收验证码。(2)新密码设置时应遵循复杂度要求,保证账号安全。(3)如找回密码失败,请联系平台客服寻求帮助。第三章:政务信息查询3.1政务信息分类政务信息是电子政务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为了便于用户查询,政务信息按照以下分类进行组织:3.1.1政策法规本分类包括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政策文件等,旨在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政策法规信息。3.1.2政务动态本分类主要涉及工作动态、会议活动、领导讲话、重大事件等内容,让用户及时了解工作进展。3.1.3公共服务本分类涵盖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环保等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方便用户查询相关政策和服务指南。3.1.4公告本分类发布公告、通知、通告等,包括人事变动、招标投标、采购等信息。3.1.5政民互动本分类包括网民留言、回应、意见征集等政民互动内容,为用户提供反映问题、提出建议的渠道。3.2搜索引擎使用为方便用户快速找到所需信息,电子政务平台提供了搜索引擎功能。以下是使用搜索引擎的注意事项:3.2.1关键词输入用户在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关键词应尽量准确、具体,避免使用模糊的词汇。3.2.2搜索范围用户可自定义搜索范围,包括全站搜索、分类搜索等。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搜索范围。3.2.3搜索结果排序默认情况下,搜索结果按照相关性排序。用户可根据需要,调整排序方式,如按照时间、量等。3.3信息筛选与排序为了提高用户查询效率,电子政务平台提供了信息筛选与排序功能。以下是相关信息操作说明:3.3.1信息筛选用户可通过筛选条件对政务信息进行筛选,如时间范围、信息类型、关键词等。筛选条件可根据用户需求灵活组合。3.3.2信息排序用户可对筛选后的信息进行排序,如按照时间、量、相关性等。排序方式可根据用户需求调整。3.3.3分页显示为便于用户浏览,政务信息查询结果采用分页显示。用户可通过翻页按钮查看更多信息。通过以上功能,用户可以更加便捷地查询政务信息,提高政务公开服务的效率。第四章:办理政务事项4.1事项分类电子政务平台政务公开服务手册将政务事项分为以下几类:行政审批、公共服务、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给付和其他政务事项。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在电子政务平台中查找相应的事项分类,以便快速找到所需办理的政务事项。4.2办理流程4.2.1登录电子政务平台用户需先登录电子政务平台,方可进行政务事项的办理。登录方式包括账号密码登录、手机短信验证码登录、二维码扫码登录等。4.2.2查找政务事项在电子政务平台首页,用户可通过搜索框输入关键词查找政务事项,或通过左侧导航栏选择事项分类进行筛选。4.2.3了解事项详情在找到所需办理的政务事项后,用户需仔细阅读事项详情,包括事项名称、事项类型、办理部门、办理时限、所需材料等。4.2.4准备材料根据事项详情页的要求,用户需准备相应的申请材料。部分政务事项可在线获取电子证照,无需用户提供纸质材料。4.2.5填写表单在电子政务平台中,用户需按照要求填写申请表单。表单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申请事项、附件材料等。4.2.6提交申请完成表单填写后,用户需“提交申请”按钮,将申请材料提交至办理部门。4.2.7审核与反馈办理部门在收到申请后,将对材料进行审核。若材料齐全、符合要求,办理部门将予以受理;若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办理部门将退回申请,并告知用户需要补充的材料或修改的内容。4.2.8获取办理结果办理完成后,用户可通过电子政务平台查询办理结果。对于行政审批事项,办理结果将同步至电子证照库,用户可在线查看和电子证照。4.3表单填写与提交4.3.1填写要求用户在填写表单时,需保证信息真实、完整、准确。对于必填项,用户必须填写完整;对于非必填项,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填写。4.3.2表单验证电子政务平台将自动对用户填写的表单进行验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若表单存在错误或遗漏,系统将提示用户进行修改。4.3.3提交方式用户在完成表单填写后,需“提交申请”按钮,将申请材料提交至办理部门。提交成功后,系统将显示提交成功的提示信息。4.3.4修改与撤回在申请提交后,用户可在办理部门审核前修改或撤回申请。修改申请时,用户需重新填写表单并提交;撤回申请后,用户可重新提交申请。第五章:用户互动与反馈5.1在线咨询5.1.1咨询渠道电子政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多种在线咨询渠道,包括在线聊天、邮件、电话等。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咨询方式。5.1.2咨询内容用户可通过在线咨询获取以下信息:(1)政策法规解读;(2)政务服务指南;(3)办事流程及所需材料;(4)其他与电子政务平台相关的问题。5.1.3咨询流程用户在提交在线咨询时,需填写以下信息:(1)咨询主题;(2)咨询内容;(3)联系方式;(4)验证码。提交后,系统将自动将咨询内容分配至相关部门进行处理。5.2意见建议提交5.2.1意见建议类型电子政务平台收集以下类型的意见和建议:(1)政务服务体验;(2)平台功能优化;(3)政策法规建议;(4)其他与电子政务平台相关的问题。5.2.2提交渠道用户可通过以下渠道提交意见和建议:(1)在线表单;(2)邮件;(3)政务平台留言板。5.2.3提交要求用户在提交意见和建议时,需遵循以下要求:(1)客观公正,真实反映问题;(2)详细描述问题及建议,便于平台工作人员理解;(3)留下有效联系方式,以便回复。5.3反馈处理与回复5.3.1反馈处理流程电子政务平台收到用户咨询、意见和建议后,将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处理:(1)分类筛选,分配至相关部门;(2)相关部门对反馈内容进行分析、核实;(3)针对具体问题,制定解决方案;(4)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用户。5.3.2回复时间电子政务平台承诺在收到用户反馈后,5个工作日内给予回复。如遇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回复时间,但最长不超过10个工作日。5.3.3回复形式电子政务平台将通过以下形式回复用户:(1)在线聊天;(2)邮件;(3)电话;(4)政务平台留言板。回复内容将包括问题解答、解决方案及后续跟进措施。第六章:电子证照管理6.1证照类型6.1.1定义与分类电子证照是指部门依法出具的,用于证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身份、资格、权利等信息的电子文件。根据用途和性质,电子证照可分为以下几类:(1)身份证明类:如身份证、户口簿、护照等;(2)资格证明类:如教师资格证、律师执业证、驾驶证等;(3)权利证明类:如房产证、土地使用证、专利证书等;(4)其他证明类:如结婚证、离婚证、出生证明等。6.1.2证照类型特点各类电子证照具有以下特点:(1)唯一性:电子证照具有唯一识别码,保证证照的真实性和唯一性;(2)安全性:电子证照采用加密技术,保障信息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3)便捷性:电子证照可通过网络进行查询、和验证,方便快捷;(4)通用性:电子证照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可在不同部门和场景中通用。6.2证照申请6.2.1申请条件申请电子证照需满足以下条件:(1)申请人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2)申请人需提供真实、完整、有效的个人信息和申请材料;(3)申请人需按照规定缴纳相关费用(如有)。6.2.2申请流程电子证照申请流程如下:(1)申请人登录电子政务平台,选择相应的证照类型;(2)在线填写申请表,相关材料;(3)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制发电子证照;(4)申请人收到电子证照,可通过平台进行查询和。6.3证照查询与6.3.1查询方式电子证照查询方式如下:(1)通过电子政务平台首页的搜索框输入证照名称或关键词进行搜索;(2)在电子证照管理模块中,根据证照类型、申请人姓名、证件号码等条件进行筛选查询;(3)通过扫描电子证照上的二维码,快速查询证照信息。6.3.2与使用电子证照与使用方法如下:(1)在电子政务平台上找到所需证照,“”按钮;(2)根据提示,选择保存路径,完成;(3)使用电子证照时,可通过平台提供的验证功能,保证证照的真实性和有效性;(4)在办理相关业务时,可出示电子证照,替代纸质证照。第七章:个人中心7.1个人信息管理7.1.1功能概述电子政务平台个人中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信息管理界面,用户可以在此处管理个人信息,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个人信息管理功能主要包括:查看、修改个人资料,设置密码保护,以及管理收件地址等。7.1.2查看与修改个人资料用户可以在个人中心中查看并修改以下个人资料: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居住地址等。为保证信息安全,修改个人资料时,系统会要求用户验证原密码。7.1.3设置密码保护为保障用户账户安全,电子政务平台提供了密码保护功能。用户可以在个人中心中设置密码保护问题及答案,以便在忘记密码时通过验证问题答案找回密码。7.1.4管理收件地址用户可以在个人中心中添加、修改和删除收件地址。系统会自动保存用户常用的收件地址,便于在办理相关业务时快速选择。7.2办理进度查询7.2.1功能概述办理进度查询功能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实时跟踪办理进度的渠道。用户可以在此查看已提交的业务申请进度,了解办理状态,保证业务顺利进行。7.2.2查询办理进度用户可以在个人中心中查看以下业务办理进度: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便民服务、投诉举报等。系统会根据业务类型提供详细的进度信息,包括申请时间、审核状态、预计完成时间等。7.2.3办理进度提醒为方便用户及时了解业务办理进度,系统会自动向用户发送办理进度提醒短信或邮件。用户也可以在个人中心中设置接收提醒的方式。7.3通知与消息7.3.1功能概述通知与消息功能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及时获取政务平台动态和重要通知的渠道。用户可以在此查看平台公告、政策解读、业务提示等消息。7.3.2查看通知与消息用户可以在个人中心中查看以下通知与消息:平台公告、政策解读、业务提示、个人业务办理进度提醒等。系统会按照发布时间、消息类型等维度对消息进行分类,便于用户快速找到所需信息。7.3.3消息订阅与退订用户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订阅感兴趣的消息类型,如政策解读、业务提示等。同时用户也可以随时退订不再需要的消息类型,保证消息推送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第八章:政务公开法规与政策8.1法律法规8.1.1法律法规概述政务公开法律法规是我国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规范政务公开行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我国政务公开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8.1.2法律法规内容(1)宪法: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这是政务公开法律法规的宪法基础。(2)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等,对政务公开的范围、方式、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3)行政法规: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的通知》等,对政务公开工作的具体实施提出要求。(4)部门规章: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的通知》等,对各部门政务公开工作进行指导。8.2政策文件8.2.1政策文件概述政策文件是对政务公开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指导,包括国务院及其各部门、地方及其部门发布的政策性文件。8.2.2政策文件内容(1)国务院政策文件:如《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等,对政务公开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任务等作出规定。(2)部门政策文件: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的通知》等,对各部门政务公开工作进行具体部署。(3)地方政策文件: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发布的政务公开相关政策,对本地政务公开工作进行细化。8.3解读与释义8.3.1解读与释义概述解读与释义是对政务公开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具体解释和阐述,旨在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政务公开的相关规定。8.3.2解读与释义内容(1)法律法规解读:针对政务公开法律法规的具体条款,进行逐条解释,明确法律法规的含义和精神。(2)政策文件解读:针对政策文件的主要内容和要求,进行深入分析,阐述政策文件的背景、意义和实施措施。(3)释义:对政务公开相关术语和概念进行解释,如“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知情权”等。通过对政务公开法规与政策的梳理,有助于公众更好地了解政务公开的相关规定,提高政务公开的实际效果。第九章:平台安全保障9.1信息安全9.1.1安全策略电子政务平台作为国家政务信息化的关键基础设施,信息安全。平台采取以下安全策略,保证信息安全:(1)设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落实信息安全政策;(2)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多个层面;(3)定期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及时发觉和消除安全隐患;(4)建立应急预案,保证在发生信息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9.1.2信息安全措施(1)物理安全:加强硬件设备的保护,保证设备安全可靠;(2)网络安全: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等手段,防止网络攻击和非法访问;(3)主机安全: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修复已知漏洞,提高系统安全性;(4)数据安全:对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保证数据不被泄露;(5)应用安全:对应用系统进行安全审查,保证应用系统在设计、开发、测试、部署等环节的安全性。9.2数据保护9.2.1数据保护原则(1)数据分类:按照数据的重要性、敏感性对数据进行分类,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2)数据访问控制:对数据访问权限进行严格限制,保证数据仅被授权人员访问;(3)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4)数据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