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评审细则(茶类)_第1页
供应商评审细则(茶类)_第2页
供应商评审细则(茶类)_第3页
供应商评审细则(茶类)_第4页
供应商评审细则(茶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良品铺子工厂评审规范(茶类),,,,,,

评审项目,,,要求,分值,评分规则,权重

1,管理承诺(100分),,,,,

1.1,管理承诺及持续改进【※】,1.1.1★,"①最高管理者需承诺工厂已履行其义务来确保生产安全及合法的产品,并对消费者承担责任;

②最高管理者需承诺配合我司的质量巡查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阻碍我司人员进入工厂巡查,包括日常巡查和突击检查;

③最高管理者需承诺针对存在的质量问题投入所需资源实施改进。",50/0,满足①②③得50,否则0,5%

,,1.1.2★,"①应设立能够独立实施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的质量机构或人员,确保其工作不受其他人影响;

②公司高管层应明确对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的支持,并确保其获得相应的资源。

③质量管理部门的人员配置应不少于3人,评茶员应有1人,检验员至少有1人

④质量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评茶员应持有职业资格证或具备灵敏感官评鉴能力",50/35/15/0,"50分:满足①②③④

35分:满足①②③或①②④

15分:仅满足①②

0分:不满足①②

",

2,食品安全计划--HACCP(100分),,,,,

2.1,建立HACCP计划【※】,2.1.1,建立HACCP计划:每一个步骤危害分析--确定CCP点--设定CCP临界限值--建立CCP监控系统--建立纠偏计划--验证--保存记录。,5/0,按照7大步骤建立HACCP计划,得5,否则0,5%

,,2.1.2,关健控制点:原料的农残和重金属、烘干工艺的温度和时间、筛选机器的灵敏度、包装和标签,45/0,符合得45,否则0,

,,2.1.3,确保CCP点相关控制人员清楚需承担职责及要求,并得到有效执行。,50/35/15/0,"50分:相关人员清楚要求,相关记录完整,符合计划要求;

35分:≤3次控制点记录不完整的事例;

15分:≤5次控制点记录不完整的事例;

0分:未实施监控;超过限制未采取纠偏措施;监控频率与计划不符;未对纠偏措施实施验证;>5次控制点记录不完整的事例。",

3,食品安全及质量管理系统(100分),,,,,

3.1,食品安全及质量手册,3.1.1,"①公司应按国标的要求建立详细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保持和评审,并适当改进;

②将应将手册或相关重要的程序文件发到相关人员。",10/0,满足①②要求得10,否则0,20%

3.2,文件控制,3.2.1,"①使用的文件应该是获得批准的有效文件;

②关键岗位应能作业现场获得岗位所需的作业指导文件(如:检验、配料、CCP点)。",5/3/1/0,"5分:满足①②要求;

3分:1个关键岗位不能获得所需作业指导书;

1分:≥2个关键岗位不能获得所需作业指导书;或发现1本失效文件;

0分:≥3个关键岗位不能获得所需作业指导书;或发现2本失效文件;或未对文件进行控制;",

3.3,记录保持,3.3.1,"①保留记录以表明产品的安全性,合法性和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②保存时间至少是产品的保质期后再加3个月。",10/7/3/0,"10分:满足①②要求;

7分:1-3份记录保存期未达到保质期+3月;

3分:1份记录保存时间未达到产品保质期;

0分:≥2份记录保存时间未达到产品保质期。",

3.4,内部检查,3.4.1,"①公司应审核那些关系到产品安全、合法性和质量的重要体系和程序的执行情况,以确保适宜并得到遵守执行。",10/7/3/0,"10分:有效开展内审,能够提供内审记录,不合格项关闭证据;日常开展自查并能提供检查记录、整改验证,考核记录;

7分:开展内审,记录不全;日常开展自查并能提供检查记录、整改验证;

3分:开展内审或实施自查,但记录不全,不能提供完整整改证据;

0分:未开展内审或日常自查。",

3.5,供应商和原料的批准及绩效监督,3.5.1,"①公司应建立合格供应商评估及监控体系,确保原材料的潜在风险控制;

②风险评估应建立标准,包括原料接收标准和测试程序,供应商批准和监督的依据;

③供应商的评审记录,调查表,合格供方名录(每年更新一次)、资质档案等。",10/7/3/0,"10分:满足①②③;

7分:满足①②,缺少③中任意一项;

3分:满足①②,缺少③中任意两项;

0分:不满足①②③,或相关资料缺失较多。",

,,3.5.2,"①基于风险评估要求,建立书面的原料和包装材料的接收及放行程序,包括:感官检查,合格证,分析报告,产品抽样和测试;

②保留记录作为每批原材为料接受的依据;(至少能提供最近6个月的原料农残和重金属检测报告、自有茶园应有最近1年内对土壤农残和重金属的检测报告)",10/7/3/0,"10分:满足①②;

7分:基本满足①②,记录有填写不规范的地方;

3分:有1份原料验收证据不全;

0分:未建立验收程序或保留验收证据>1分原料验收证据不全。",

3.6,规范,3.6.1,①公司应确定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以及任何可能影响成品质量或食品安全的规范作为作业指引。,5/0,"5分:满足①;

0分:未建立标准。",

3.7,纠正措施,3.7.1,①针对不合格项的整改,应确认根本原因及验证有效性。,5/3/1/0,"5分:满足①;

3分:1份记录未进行确认;

1分:1分记录未进行原因分析和确认;

0分:未进行纠正。",

①,不合格品控制,3.8.1,①形成书面程序,包括识别及报告潜在不合格品的人员职责、处置方式、隔离、标示、处置验证,记录。,10/7/3/0,"10分:满足①;

7分:1分记录记录不规范;

3分:>1分记录不规范或现场标识和隔离措施不符合要求;

0分:无管理要求。",

3.9,追溯,3.9.1,"①公司应具备可追溯体系,能够在加工和产品分销的所有阶段上追溯和追踪所有原料批次(包括内包装材料);

②每年至少进行追溯体系演练,以确保4小时内从原料追溯到成品,反之亦然;

③任何返工品,应保持其可追溯性。",10/7/3/0,"10分:满足①②③要求;

7分:追溯演练未包含辅料或信息不全;或现场追溯1分资料不全;

3分:追溯演练未包含辅料或信息不全;或现场追溯2分资料不全;

0分:无法追溯。",

3.10,投诉处理,3.10.1,"公司应具备一套产品投诉管理体系:

①所有投诉应记录及调查,并保持相关记录;采取适宜的措施;

②分析趋势以便持续改进产品安全、合法性及质量,分析结果应传达给相关人员知悉。",10/7/3/0,"10分:满足①②要求;

7分:记录不完整;

3分:分析结果未传达至相关人员知悉;

0分:无处理机制。",

3.11,事故、产品撤回和召回管理,3.11.1,"产品召回管理:

①制定相关制度;

②按要求召回产品并有相关记录;

③本召回的产品处理得当。",5/3/1/0,"5分:满足①②③要求;

3分:记录不规范;

1分:无相关记录;

0分:无处理机制。",

加分项和鼓励项,,,通过BRC、AIB或其它国际权威认证,实验室通过CNAS认证,或其它技术、设备处于行业先进水平,可酌情加分,最多不超过30分,0-30分,最多30分,

4,现场标准(100分),,,,,

4.1,外部标准,4.1.1,"厂址要求:

①无显著污染;

②无有害废弃物以及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

③不易发生洪涝灾害;

④不宜有虫害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6分,每项1分,扣完为止,30%

,,4.1.2,"厂区环境:

①无潜在污染风险;

②布局合理,各功能区域划分明显;

③厂区硬化,地面无积水、泥泞、污秽等;

④绿化,定期修剪草木;有适当的排水系统。

⑤生活区应与生产区保持距离或分隔。",,,

,,4.1.3,"建筑物维护良好以免潜在污染,如排放管道需加网,防虫鸟,补漏洞,防渗水等",,,

4.2,安全,4.2.1,按GB/T27320进行食品防护计划和实施,包括但不仅限于安全防护和潜在故意污染的风险评估、敏感/限制区域的标识和控制,4/2/0,"4分:满足4.2.1和4.2.2要求;

2分:包装、配料等岗位进行了识别和管控,其它少数区域未进行敏感和限制识别;

0分:敏感区域未进行识别和管控。",

,,4.2.2,"现场安全措施到位,只有授权人士才可进入生产及贮存区,并经过指定路线进入,合约商,访客到访需登记受控。培训员工举报不明身份的人员进入。",,,

4.3,"布局,生产流程与隔离",4.3.1,"①茶叶生产加工车间应按工艺需要设置贮(摊)青车间、加工车间、包装车间等作业场所,避免将车间(或作业场所)过度分隔。各作业场所应在其入口处明示该车间名称。

②车间、加工工艺和加工设备(施)布局应当合理,各工序应前后衔接,防止或减少各工序的迂回往返,避免工艺交叉。

③车间应按生产加工需要设置物流通道(或物料口)。相连车间之间的物流通道可以与人流通道合并设置。物流通道(或物料口)与外界应有门、护栏等有效的隔离措施,防止无关外物直接进入车间。设置物料口时,应符合茶叶生产实际需要。",10/5/0,每项5分,

,,,,,,,

4.4,建筑结构一原料处理、制备、加工、包装和仓储区域,4.4.1,"墙壁:

①使用无毒、无味的防渗透的材料和涂料;

②操作高度范围内的墙面应光滑、不易积累污垢且易于清洁;

③墙壁、隔断和地面交界处应结构合理、易于清洁,能有效避免污垢积存。④墙壁完整无破损。",20分,20分为基数,每项不符合扣2分,扣完为止,

,,4.4.2,"地面:

①车间地面应选用水泥、地砖等无毒、防滑的硬质材料铺设,应硬实、平整、光洁。用作间接摊放鲜叶的地面,应避免铺设地砖等不易水分透过的地面材料。

②地面的结构应有利于排污和清洗的需要。

③地面应平坦防滑、无裂缝、并易于清洁、消毒;

④有适当的措施防止积水。

⑤地面完整无破损。",,,

,,4.4.3,"门窗:

①门窗应闭合严密,完整无破损。

②门需妥善维护。产品暴露区域,门须关闭。门若敞开,则须采取措施阻止虫害进入。此等区域的门户应安装自动闭门器;

③表面应平滑、防吸附、不渗透,使用不透水、坚固、不变形的材料制成;④原料和成品暴漏区域的玻璃窗应加以保护防止破裂;

⑤窗台保持清洁,窗户做通风用途时,需采用固定式隔网阻止虫害入侵。

⑥车间门、窗及与外界相连的排水、通风处应安装纱门、纱窗、防鼠板或具有其他防蝇、防鼠和防虫等措施。防鼠板高度应不低于0.4m。",,,

,,4.4.4,"顶棚:

①使用无毒、无味、与生产需求相适应、易于观察清洁状况的材料和涂料;②顶棚应易于清洁;

③在结构上不利于冷凝水垂直滴下,防止虫害和霉菌孳生;

③蒸汽、水、电等配件管路应避免设置于暴露食品的上方。

⑤顶棚完整无破损。",,,

,,4.4.5,"通风:

①适宜的自然通风或人工通风措施,通风流向从清洁度要求高的作业区域流向清洁度要求低的作业区域;

②合理设置进气口位置,进气口与排气口和户外垃圾存放装置等污染源保持适宜的距离和角度。进、排气口应装有防止虫害侵入的网罩等设施。通风排气设施应易于清洁、维修或更换。

③若有空气空气过滤装置并定期清洁。

④车间应通风、除尘良好。杀青作业场所应安装排湿(气)设备。精加工车间和作业灰尘较大的车间应安装除尘设备",,,

,,4.4.6,"照明设施:

①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光泽和亮度应能满足生产和操作需要;光源应使食品呈现真实的颜色。

②暴露食品和原料的正上方安装照明设施有安全装置。",,,

4.5,公用设施,4.5.1,"供水设施:

①能保证水质、水压、水量及其他要求符合生产需要;

②水质应符合GB5749的规定;

③间接冷却水、锅炉用水等食品生产用水的水质应符合生产需要。

④不同种水采用分离的管路输送,避免交叉污染。

⑤自备水源及供水设施应符合有关规定。",6分,6分为基数,每项1分,扣完为止,

,,4.5.2,"排水设施:

①保证排水畅通、便于清洁维护,保证食品及生产、清洁用水不受污染;

②排水系统入口应安装带水封的地漏等装;

③排水系统出口应有措施以降低虫害风险;

④室内排水的流向由清洁程度要求高的区域流向清洁程度要求低的区域;

⑤污水在排放前应经适当方式处理。",,,

4.6,设备,4.6.1,"设备要求:

①应具备与生产加工茶类工艺、生产规模相适应的设备种类和数量。

②生产加工设备可选用机械化加工设备,也可选用茶灶、焙笼等传统手工加工设施与用具。

③生产加工设备可以电、气、煤、柴、炭等作为燃料。烧煤、柴、炭设备的炉火口不得直接开向车间,其中大、中型烧煤、柴、炭设备应设置与车间隔离的炉火间,无法实施隔离的各种小型烧煤、柴、炭设备的炉火门应当采取设置屏障等隔离设施,使燃料、残渣与茶叶加工作业面有效隔离。用炭烘焙的车间应保持地面整洁,加炭和炭灰清除时应避免污染茶叶。有压锅炉应另设锅炉间,燃油设备的油箱、燃气设备的钢瓶和锅炉等易燃易爆设施与加工车间应有安全距离。燃料及残渣进出应设有专门通道和存放处。

③直接接触茶叶的设备、用具和包装台应用无毒、无异味、不污染茶叶的材料制成,允许使用竹子、藤条、无异味木材等天然材料和不锈钢、食品级塑料等制成的器具和工具,不宜使用铅及铅锑合金、铅青铜、锰黄铜、铅黄铜、铸铝及铝合金材料制造接触茶叶的加工零部件。

",4分,每项2分,扣完为止,

4.7,维保,4.7.1,"设备的保养和维修:

①使用前,新设备应清除表面的防锈油,旧设备进行机械除锈。每个茶季开始和结束,应对加工设备和设施进行清洁、维护和保养。定期润滑零部件,每次加油应适量,不得外溢。油料应有固定地点存放;

②设备损坏维修时应防止外来人/物污染产品(如采取清场行动);

③可能与产品接触的设备在维护时需使用食品级油脂。",2分,每项1分,扣完为止,

,,4.7.2,临时性维修:临时性维修材料不能替代永久固定材料(如:胶带、线绳、铁丝固定等),2分,发现一处扣2分,扣完为止,

4.8,员工设施,4.8.1,"更衣室:

①进入内包装间前设置更衣室;

②更衣室应保证工作服与个人服装及其他物品分开放置。

③男女分开、大小适当;

④有更衣镜、洁尘设备、贮物柜等,适当照明、通风良好、清洁。",2分,发现一处不符合扣1分,扣完为止,

,,4.8.2,换鞋设施:生产车间入口及车间内必要处,应按需设置换鞋(穿戴鞋套)设施或工作鞋靴消毒设施。,1分,,

,,4.8.3,"洗手消毒设施:

①水龙头数量应与同班次食品加工人员数量相匹配,必要时应设置冷热水混合器;

②洗手池应采用光滑、不透水、易清洁的材质制成;

③应配置非接触式水龙头和功率适宜的感应干手器;

④应在临近洗手设施的显著位置标示简明易懂的洗手方法;

⑤应配手部消毒设施,应保持消毒液配置记录。",2分,,

,,4.8.4,"卫生间:

①卫生间的结构、设施与内部材质应易于保持清洁;

②卫生间内的适当位置应设置洗手设施。

③卫生间不得与食品生产、包装或贮存等区域直接连通。",2分,,

,,4.8.5,吸烟室:应只在特定的适当区域内才允许吸烟.该区域应与生产、包装及储存区隔离.吸烟后洗手。,2分,,

4.9,"物理及化学污染的控制

【※】",4.9.1,"化学品控制:

①批准的合格化学品供应商;

②确认能在食品工序中使用;

③避免强烈气味的产品;

④任何时候都要标识好化学品容器,专仓专人管理;

⑤培训过的危化品管理人员。",2分,发现一处不符合扣1分,扣完为止,

,,4.9.2,"异物控制:

①文件化的利器控制政策,检查记录。包括对象:小刀,设备功能性利刀,针筒,线等.不得使用分节折断刀片;

②玻璃,脆性塑料等相似物品应有防护措施(如:贴膜、加罩等)防止破碎后带来的风险。产品或生产区可能受到潜在影响,需隔离.清场确认后方可恢复生产;

③包装间除必需品外不得存放其它物品,包装机上方不得放小件物品;

④产品包装前应有筛选、风选、色选等工序;对于机器无法挑选的产品,应设置人工挑选工序,剔除异物和坏品。",4分,发现一处不符合扣1分,扣完为止,

4.10,异物检测和剔除设备【※】,4.10.1★,"异物检测和剔除设备:

①应配备筛网、磁石、金检机、分选设备、X-光机、重力分离、风选除杂等设备控制异物;

②设备要求有自动剔除功能,如弹出,倒退,吹出等;

③探测器的灵敏度须规定,验证频率须符合要求。",10/7/3/0,"10分:配备了适宜的异物检测和提出设备,并按照规定频率和方法进行检查和校准,记录完整;

7分:配备了适宜的异物检测和提出设备,1份记录校准或检查频率不符,或记录不完整;

3分:配备了适宜的异物检测和提出设备,2份记录校准或检查频率不符,或记录不完整;

0分:未配备适宜的异物检测设备,或检查校准频率与要求不相符。",

,,4.10.2,"金检机和X-光机:

①需有金检机,没有需说明理由或其它替代方法;

②须能识别和自动剔除被污染的产品;

③金检机或X光机的运行和验证程序,至少应包括,测试人职责,测试方法和频率,记录检查结果;

④用铁,非铁和不锈钢测试块,测试块应标明材质及直径,正常工作条件下,9点检测法测试检测及剔除功能;

⑤金检机和X-光机位置应尽可能置于工艺流程的最后面。",,,

,,4.10.3,"磁石:

①磁石的磁力强度满足要求,安装位置便于拆卸和清理;

②每班至少清理一次,并保持记录。",,,

,,4.10.4,"色选设备:根据制造商的要求或建议进行100%检查,检查结果须记录。",,,

,,4.10.5,"容器清洁:

①传送带毛边的剔除,容器翻转,水冲,吹气;

②禁止使用易掉毛、起毛的清洁用具。",,,

4.11,清洁管理和卫生,4.11.1,"①应制定书面程序,包括建筑物,工厂,所有机器设备,至少应包括:清洁责任、清洁对象/区域、清洁周期、清洁方法、清洁材料、清洁化学品及浓度;保持清洁记录及验证记录;

②高关注区和高风险区的清洁用具专用,要分开存放。",3/2/1/0,"3分:满足①②;

2分:有计划,有清洁,无记录;

1分:满足②;

0分:未定期清洁或不同风险区混用洁具。",

4.12,废物/废物处理,4.12.1,"①垃圾桶或垃圾房需标识,清洁,清空,遮盖或关闭;

②车间外废弃物放置场所应与食品加工场所隔离防止污染,应防止不良气味或有害有毒气体溢出;应防止虫害孳生。",2,每项1分,

4.13,虫害控制【※】,4.13.1★,"虫鼠害控制:

①应制定和执行虫害控制措施,并定期检查。包括:最新的虫害控制平面图②生产车间及仓库应采取有效措施(如纱帘、纱网、防鼠板、粘捕式防蝇灯、风幕等),防止鼠类昆虫等侵入。厂区应定期进行除虫灭害工作。

③不应影响食品安全和食品应有的品质、不应污染食品接触表面、设备、工器具及包装材料。

④使用各类杀虫剂或其他药剂前,应做好预防措施避免对人身、食品、设备工具造成污染。",10,"10分:满足①②③④,现场无虫鼠害活动痕迹;

7分:基本满足①②③④,现场虫鼠害受损或未及时清理的设施不超过3个;现场无虫鼠害活动痕迹;

3分:基本满足①②③④,现场虫鼠害受损或未及时清理的设施不超过5个;现场无虫鼠害活动痕迹;

0分:未进行管控,或管控失效。",

4.14,贮存设施,4.14.1,"①应有足够面积的存放茶叶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场地,有良好的防潮、防火、防鼠、防蝇、防虫措施,要求清洁、干燥、无异味。

②茶叶成品和最终半成品应专门设库存放。成品仓库应设在干燥处,地面垫板高度不得低于15cm。成品仓库面积宜按250kg/m2~300kg/m2计算确定。应使用低温冷藏方法贮存茶叶,温度以5℃左右为宜。花茶宜另单独设库存放。

③精加工企业、分装企业应单独设置原料仓库。

④库房内存放的物品应保持良好,一般应离地、离墙存放。包装材料及其它加工相关用品应相对分开放置。库房内不得堆放其他无关物品,禁止存放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等物品。",4,每项1分,

4.15,出货及运输,4.15.1,"①食品原物料运输及贮存中应避免日光直射、备有防雨防尘设施;食品原料运输工具和容器应保持清洁、维护良好,必要时应进行消毒;

②食品原物料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同时装运,避免污染食品原料;

③采用第三方运输时,需签订合同,在条款中约定上述内容;

④原料、成品出库应按FIFO原则,保持追溯性,记录出库的产品信息。",2,每项1分,扣完为止,

5,产品控制(100分),,,,,

5.1,产品设计与开发,5.1.1,"①配方要得到授权人的批准;

②保持每批配料记录。",10,每项5分,15%

5.2,过敏原管理,5.2.1,所用配方中涉及到或生产线可能交叉污染到的过敏原都应标示,5/0,涉及到过敏原时进行标示得5分,未标示0分,

5.3,身份保留物料的产品、状态和声明,5.3.1,"①当声明无公害、有机、绿色、富硒等事项时,需验证产品相应指标的含量或企业的认证状况并记录。

②采用转基因原料需征得客户同意,并在产品标识中明确标示。",20,每项10分,

5.4,产品包装,5.4.1,"①产品包装应符合产品的预定用途,并保持适当的储存条件,以减低污染和变质的风险;

②在适当的情况下,包装材料应与原材料和成品分开存放.剩余包装材料的保护和标识,报废包装材料的隔离;

③采用不易磨损的批号打印方式;

④同一作业线做产品切换时,需将未用完包材从现场撤离,并做首件确认。",25,每项5分,现场抽检一包成品,检查日期打印,如能擦拭掉,得0分,

5.5,"产品检验与实验室测试

【※】",5.5.1★,"①自行检验应具备与所检项目适应的检验室和检验能力(环境、设备、人员、试剂、标准)(实验室应至少可检测水分、碎茶率);

②涵盖产品和加工环境的测试方案,方法,频率和限值有书面的规定;

③测试与检验结果应记录并留档至保质期后3个月;

④应备有茶叶审评对照用的各级别茶的实物标准样或参考样。

⑤企业应配备茶叶感官审评和理化检测室。",30,"30分:满足①②③④;

20分:满足①②③;

10分:满足①②,检验记录未保存至产品保质期后3个月;

0分:不满足①②,或未按照频率和要求实施检测。",

5.6,产品放行,5.6.1,"①公司应确保在完成所有检测程序前不予放行;

②确定放行须在完成所有放行标准和授权后实施。",10,满足①②得10,否则0,

6,过程控制(100分),,,,,

6.1,操作控制,6.1.1,"①书面的工艺要求和操作规程,包括:摊青、摇青、杀青、发酵、烘干、包装等工序的时间,设备参数的设定;

②过程参数、温度、时间、感官特性的控制及记录。",50,每项25分,10%

6.2,重量、批号、数目的控制,6.2.1,按照规定频率抽检数量、重量、气密性、批号、包装质量等信息,首件必须抽检,并记录。,40,每一个项目的频次或记录不符合要求扣10分;首件未抽检扣10分,扣完为止,

6.3,监控和检测仪器的校正,6.3.1,"①公司应识别监控关键控制点、产品安全性及合法性所用的测量设备.识别出的测量仪器应按公认的国家标准校准.若无法采用可追溯校准,公司应阐释进行标准化的依据;

②防止非授权人员乱调校。",10,建立台账得5分,定期检定得5分,

7,人员(100分),,,,,

7.1,培训,7.1.1,"①所有人员,包括临时工,合同工等,在工作前应培训,并受到监督;

②CCP关键控制点作业的员工,应对其培训并评估能力;

③建立质量和食品安全相关培训计划,覆盖所有相关人员,并实施。

④保持培训相关证据,至少包括:培训签到,培训主题及,培训时间,培训讲师",25,第①项10分;第②③④项各5分;,15%

7.2,人员卫生【※】,7.2.1,"书面的人员卫生要求传达给员工,定期检查:

①不应戴手表.不应戴首饰,无镶嵌的婚戒、手蜀除外;

②露出身体部分的饰品和耳钉等不能戴,如耳环,鼻环,舌环,假捷毛等不能戴;

③指甲留短,干净不能涂指甲油,更不能戴假手指;

④不能擦浓烈香水或刨须水;

⑤车间内不得饮水或进食,严禁吸烟;

⑥不得携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