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_第4页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

一、单选题1.如图为1956年出版的年画《提高技术,争取更大的节约》,描绘了两位车间女工人正在钻研生产工艺的场景。该作品()A.展现了女性投身工业化建设的热情 B.旨在彰显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C.表明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 D.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目标2.如图为“一五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这种布局()A.体现了我国国家安全战略 B.有利于东中西部均衡发展C.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是苏联工业化模式的翻版3.上海刚解放时,投机商进行银元投机活动,导致物价全面上涨。1949年6月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查封了上海金融投机中心——证券交易所,拘捕了250名投机者,沉重打击了破坏金融的非法活动,史称“银元之战”。“银元之战”反映了人民政府()A.努力构建计划经济体制 B.利用市场恢复国民经济C.运用行政手段平抑物价 D.致力于社会主义的建设4.新中国成立初期,约有五百万名知识分子选择留在大陆,他们深为共产党人的爱国精神所感染,积极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但他们也深受欧美思潮影响,崇尚自由民主精神,在不同程度具有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这可用以说明当时()A.开展思想改造运动势在必行 B.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C.“双百”方针贯彻受到制约 D.社会上主要流行西方教育思想5.读表香港进出口额1948-1959年(单位.百万美元)年期出口转口进口1948-1950年920669886151951-1953年19708096125211954-1956年29755180117201957-1959年5288454115053——据《香港统计数字,1947-1967年.香港的工业化情况》整理据此推断最合理的是()A.出口增长源于新中国经济恢复B.转口数据变动受政治环境影响C.统计证明香港经济遭遇了困境D.香港的工业化升级正逐渐放缓6.1950年1月,北京市军管会发布公告,宣布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驻兵权”,收回美、法、荷三国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兵营及地产。同年6月和9月,天津和上海市军管会也先后收回或征用了法国的兵营地产。这些措施()A.埋下了矛盾冲突的隐患 B.为外交打开了全新的局面C.彰显新中国的国家意志 D.彻底洗刷中国近代的屈辱7.1955年毛泽东在接见印度尼西亚总理时阐述中国的外交政策,他说:“中国建交不分国家,即便是西方国家,只要他们愿意,中国也保持外交上的开放,对于存在的问题,中国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战争是不利的。”这一政策旨在()A.为经济建设创造稳定环境 B.坚持睦邻友好的外交原则C.践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8.1950年5月1日,有着530年历史的帝王太庙被改造成了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成为了普通职工群众文化活动的阵地、劳动人民的“学校和乐园”。许多在旧社会出身贫苦的人,在文化宫的培养下成为文艺界的骨干力量。这一改造()A.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精神 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适应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 D.旨在破除人民群众的迷信思想9.1949年11月25日,新生政权仅用半个月时间就结束了新一轮的全国大规模的物价飞涨局面。上海一位有影响的民族资本家事后说:“六月银元风潮,中共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这次仅用经济力量就能压住,是上海工商界所料想不到的。”这说明新生政权()A.运用经济规律调节市场 B.赢得了社会各界认可C.确立计划体制应对危机 D.实现了国家财经统一10.下面所示的文献内容与中国共产党的活动相关“Thecontentsofthedocumentsshownarerelatedtotheactivities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Accordingtothis,thecontentofthisdocumentisoutofthehea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用普选方式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各级人民政府;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执行其职权;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据此可知,该文献内容出自()A.《新民主主义论》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11.朝鲜战争之际,毛泽东毫不犹豫地大举发动了“镇压反革命”运动,力图乘举国对外之际,一举清除社会上的反革命分子。各地对新政权构成威胁的各种旧势力,包括恶霸、地主、惯匪、特务、国民党党团及军警政骨干分子,以及曾经杀害中共人员或给中共造成严重损害的分子,大部分都遭到了严厉的惩罚,全面改善了许多地区原本十分动荡和混乱的社会秩序。该项举措()A.重新建构了社会意识形态 B.极大地提高了新政权的威望C.改变了新中国的国际形象 D.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路12.1949年11月,北京市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市长、副市长及市人民政府委员,代表们反应热烈,时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的汤用彤认为,“人民自己选举自己的市长,是中国几千年来所没有的事”。由此可见,当时()A.和平建国方案得到各界拥护 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发展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步建立 D.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感强二、论述题13.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计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材料:“一五”计划指出:“采取积极的工业化的政策,即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其目的就是在于求得建立巩固的国防、满足人民需要和对国民经济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为什么“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结合材料和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史实,谈谈你的理解。三、材料题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1937年下半年开始,国民政府相继派遣高级官员出访法国,向法国政府和民众宣传中国抗战的战略意义和中法联合对抗日本的必要性和迫切性。1938年和1939年,中法先后签订南镇铁路借款合同和叙昆铁路借款合同。法方还承诺:对越南过境运输允予便利,凡军火各货抵海防后,即视同法货由军队代运。1939年2月,日军进攻海南岛,直接威胁法属印度支那,法国政府批准一些原被禁止的物资如制造武器的机器和原料过境越南,取消了过境卡车的数量限制,还允许商用航空事业所需要的飞机和航空材料运往中国。同年9月欧战爆发,法国政府告知重庆国民政府,中法合作的任何措施都必须注意日本的反应。1940年6月以后,中法关系发生逆转。假道越南的运输通道彻底中断。——摘编自愈国《试析抗日战争前期的中法关系》材料二:1958年戴高乐当选法国总统,他致力于在世界上重振法国雄风,以完全的行动自由积极参与全球事务。而美国对西欧的控制违背了戴高乐追求法国独立自主大国地位的政治理念。法国试图冲破两极格局,跨越对立联盟谋求大国地位。与此同时,在亚欧大陆的另一端,中国与法国有着相似的处境,中国独立自主的地位日益提高,中苏关系日益恶化。戴高乐敏锐地意识到,法国可以借中国提高同美苏打交道的地位。1963年,法国参议员富尔以戴高乐总统特使身份访问中国,经过艰苦的谈判,确定了中法两国建交方案。1964年1月27日,中法发表联合公报,中法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摘编自吴志成等《法国对华政策的历史演进:从戴高乐到萨科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题思路抗日战争时期法国支持中国抗战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60年代中法建交的历史条件和影响。

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1956年是中国开展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图片中两位车间女工人正在积极钻研生产工艺,展现了女性投身工业化建设的热情,A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材料未体现所有制变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进行比较,不能体现女性在工业化建设中所占的地位,排除C项;从材料中看不出重工业的发展情况,无法得出“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目标”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2.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地图信息可知,“一五”计划时期,我国新修铁路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这体现了国家对临海地区和东三省地区的重视,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美国对我国实行封锁政策,这样布局方便国防安全,体现了我国国家安全战略,A项正确;“均衡发展”说法错误,“一五”计划时期新设交通线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排除B项;交通线发展看不出国民经济比例,两者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我国“一五”计划借鉴了苏联模式,但“翻版”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3.答案:C解析:材料“上海市人民政府查封”“拘捕了”说明人民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平抑物价,C正确;材料不体现计划经济体制,排除A;材料强调用行政手段而非利用市场,排除B;当时还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D。故选:C。4.答案:A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从旧社会留下来的几百万知识分子,思想上或多或少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从巩固新生政权的角度来看,新中国成立初期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运动是十分必要的,故选A项。B、D两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均排除。“双百”方针是1956年提出的,主张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故C项说法与材料时间和内容都不符,可排除。5.答案:B解析:6.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950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950年1月,北京市军管会发布公告,宣布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驻兵权’,收回美、法、荷三国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兵营及地产。”及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收回了北京市内帝国主义兵营的占地,充分体现了新中国否认列强的在华特权,彰显了主权独立的国家意志,C项正确;这些措施旨在维护新中国的领土主权,并不是埋下矛盾冲突的隐患,排除A项;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恶化了新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外交关系,并未打开全新的外交局面,排除B项;这些措施并未彻底洗刷中国近代的屈辱,例如香港、澳门等问题在当时并未得到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仍然在中国拥有其殖民地,排除D项。故选C项。7.答案:A解析: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5年(中国)。材料中毛泽东的讲话表明中国愿意与所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愿意保持外交上的开放和和平方式解决存在的问题,此时中国处在“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时期,和平稳定环境有利于经济建设,A项正确;这一政策不仅仅涉及邻国关系,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排除C项;此时中国主要是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站在社会主义阵营,反对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和孤立,“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A项。9.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六月银元风潮,中共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这次仅用经济力量就能压住,是上海工商界所料想不到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在“银元之战”中受到打击的上海投机资本不甘心失败,转向粮食、棉纱和煤炭市场,引发又一次全国性涨价高潮。人民政府调集全国物资到上海等大城市,运用市场规律平息物价风潮,这是政府运用经济规律调节市场的表现,A项正确;材料只体现民族资本家对于“银元之战”的看法,没有体现“社会各界认可”,排除B项;新中国确立计划体制在“三大改造”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950年3月3日,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初步实行国家财经统一,排除D项。故选A项。10.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了人民代表大会政权机关的定位,将其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组织形式,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背景下作出的科学判断,对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维护革命成果、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B项正确;《新民主主义论》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和纲领,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政治纲领、经济纲领、文化纲领,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论人民民主专政》指出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就是我们的公式,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就是我们的主要纲领,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论十大关系》是毛主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代表作,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11.答案:B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镇压反革命打击反革命分子是巩固人民政权紧迫而又必要的重大决策,故选B项;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新中国成立后意识形态未曾改变,故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已经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主要是在经济方面而不是军事方面,排除D项。1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此次选举尊重民意,各界代表反应热烈,北大校务委员会主席对此也持肯定态度,可见民众高度认可新政权,故D项正确。1949年11月,新中国已经成立,排除A项;选举市长、副市长及市人民政府委员不属于基层自治,排除B项。C现代中国的基层群众自治主要涉及农村村级、城市社区公共事务等项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13.答案:①加强国防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帝国主义和台湾国民党的军事威胁;抗美援朝战争使新中国认识到加强国防建设的紧迫性。②建立工业体系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薄弱,迫切需要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满足人民生产和生活需要。③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物质基础。④借鉴了苏联的经验和模式: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了工业化。解析:根据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内外形势并结合材料一,从加强国防、建立工业体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借鉴苏联的经验和模式等角度具体解题思路。14.答案:(1)原因:国民政府的积极推动;日军侵华威胁法国在远东的利益;欧战爆发后,反法西斯成为中法合作的基础。(2)历史条件:法国谋求独立自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