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百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测评语文试题语文试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①当下,人民群众对食品的需求更加多元,食品安全也从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向营养、健康拓展。吃得更放心、更营养、更安全,成为大家的新诉求。②食物是每人每天都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是人从事其他一切活动的能量基础。①世界卫生组织曾将“健康”界定为“完全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福祉状态”,而食品健康、安全恰恰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福祉紧密相关,健康、安全的食品将对人民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现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在“吃”上,就是更加丰富多样、营养健康的食物供应。大食物观正是对传统粮食安全观的拓展和延伸,打破了食物主要来源于耕地的传统观念,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挖掘食物供给潜力,多途径开发丰富食物品种,其范畴包括一切能够满足人类能量需求并具有营养健康价值的食物。在此基础上,以满足居民多元化消费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各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推动生产方式由“生产什么吃什么”向“需要什么生产什么”转变,通过科技创新,优化食物品种和品质,建立供需适配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以适应人们对于更加健康、多样化食品的需求。③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出健康,随着中国人餐桌上的食物不断改变,与之相关的健康问题也在变化。过去,我国膳食结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膳食纤维含量丰富,但谷类食物摄入过多,动物性食物摄入量偏少,奶类和水果较为缺乏。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膳食结构逐渐转变为畜肉类和油脂消费过多,而粗杂粮、薯类食物减少,这样又容易导致营养摄入失衡,引发新的营养问题。当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同时存在。例如,膳食脂肪供能比持续上升,儿童青少年经常饮用含糖饮料问题凸显。④可见,吃与会吃是有本质区别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和膳食纤维,是人体每日需要均衡摄取的7种营养素。现代营养学认为,人的营养状况就像由7块木板围成的木桶,木桶容量相当于健康状态,饮食提供的营养素决定了木板的高度,木桶容量取决于最短木板的高度。这些提醒我们,膳食结构的变化需要与之匹配的健康意识与健康素养。⑤食品多元化是高品质生活的必然要求。让美味的食品更健康、让健康的食品更美味,已成当下趋势。而未来食品正是风味和健康双导向的。风味是感性的享受,健康是理性的追求。对食品工业企业来说,在食品制造向食品智造的转型过程中,迫切需要培育符合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质生产力,从而构建出食品工业产业设计健康功能产品、打造健康生产工厂、做好健康食品供应链,形成高品质、高价值、优服务的现代化可持续未来食品产业体系。⑥食品创新是全方位的,这首先需要从制度层面形成共识,进一步制定完善健康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包括支持性和监管性政策等,引导全社会、全行业朝着健康食品方向发展。同时,着重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立与健康食品体系相协调的食品监管体系,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监督力度,以保障消费者权益。相关部门还应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健康食品产业技术创新和发展。(摘编自景日泽《大食物观,管“饱”更管“好”》)材料二: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②“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要把思路打开,树立大食物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②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保障粮食安全对维护国家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更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既向耕地要食物,也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要食物,有利于提升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③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持续进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营养需求日益多元化、全面化和均衡化。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可以让食物品种更加多元、膳食结构更加优化、百姓餐桌更加丰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的食物消费需求,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④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是要将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一个紧密相连的生命共同体,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食物来源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但这不是无节制索取,而是在遵循自然规律基础上、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合理利用草原、森林、海洋等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保障食品的质量与安全。⑤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培育壮大食用菌和藻类产业,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推进农业智能装备、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突破资源环境禀赋的制约,拓展农业生产可能性边界,开发“森林粮库”“蓝色粮仓”“草原粮仓”和“植物工厂”等,提升食物来源的可持续获取能力,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摘编自宋建晓、黄巧龙《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社会发展使国人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出健康,食物生产方式也将由“生产什么吃什么”向“需要什么生产什么”转变B.
木桶效应理论提醒我们膳食结构的变化需要与之匹配的健康意识与健康素养,每日均衡摄取蛋白质等7种营养素。C.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但是中国粮食安全坚如磐石。D.大食物观顺应了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在保障食物数量基础上,人们更加重视食物的质量、营养等。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当下,食品安全从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向营养、健康拓展,传统的饮食习惯、方式应当予以摒弃。B.打造健康食品供应链,形成高品质、高价值、优服务的食品产业体系,可以杜绝食品安全隐患。C.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意味着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运用最新科技和先进装备,进行农业生产。D.大食物观拓展了传统的粮食安全观和食物来源范围,推动食物供给向多元化食物供给转变。3.下列选项中,最符合材料二中所阐述的“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观点的一项是()A.鼓励农民种植多样化的作物,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B.大规模开垦森林和湿地,增加耕地,以提高粮食产量。C.减少本国粮食生产,保留土地肥力,多进口粮食来满足国内需求。D.全面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以确保农作物的自然和纯净。4.材料一、材料二中各有一处画横线的文字,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5.为了顺应“让美味的食品更健康、让健康的食品更美味”的发展趋势,政府部门、生产企业、广大消费者各自应作出怎样的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C
2.D
3.A4.第①处,引用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界定标准,并由此引出对食品健康、安全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福祉紧密相关的推论,并展开证明,逻辑严谨,简洁有力。第②处,通过引用习近平总书记“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要把思路打开,树立大食物观”的论断,为第一自然段最后提出的中心论点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5.①政府部门:从制度层面形成共识,制定完善健康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和支持性、监管性政策,引导全社会、全行业朝着健康食品的方向发展。②生产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培育符合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质生产力,促进食品制造向食品智造转型,形成现代化的未来食品产业体系。③广大消费者: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在食品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理解“风味是感性的享受,健康是理性的追求”的内涵,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解析】【导语】这篇文章通过两则材料探讨了“大食物观”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材料一分析了食品从满足基本需求到关注营养和健康的转变过程,强调了食品多元化和创新的必要性。材料二从政策角度,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阐述了大食物观在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中的角色。整体来看,文章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论述了大食物观对于食物供应的多元化、农业现代化及国家安全的重要影响,为进一步的政策调整和产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向指导。【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当今世界……中国粮食安全坚如磐石”错误。根据材料二第②段“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等可知,这些观点意在强调粮食安全对于我国治国理政的重要性,没有丝毫“中国粮食安全坚如磐石”的意味。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A.“传统的饮食习惯、方式应当予以摒弃”错误。材料一第③段指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发生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营养问题,但并未否定所有传统饮食习惯和方式。传统饮食中也包含许多健康、合理的元素,需要传承和发展。B.“可以杜绝食品安全隐患”错误。材料一第⑤段指出,打造健康食品供应链可以保障消费者权益,有助于防止食品安全隐患,但食品安全问题涉及诸多环节,难以完全杜绝隐患。C.“运用最新科技和先进装备,进行农业生产”错误。根据材料二第⑤段“推进农业智能装备,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可知,要推进农业智能装备、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而非强制要求所有农业生产都必须使用最新科技和先进装备。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A.材料二中提到了“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这与鼓励农民种植多样化的作物,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的理念相符。符合材料二中所阐述的“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的观点。B.大规模开垦森林和湿地会破坏生态平衡,与材料中提倡的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违背。C.多进口粮食可能会增加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与材料中提倡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提升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理念不符。D.全而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影响食物供给的稳定性。这和材料二中所说的“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草原、森林等自然资源”的观点不符。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第①处,材料一中引用了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曾将‘健康’界定为‘完全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福祉状态’”。这一引用属于权威观点的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作者随后解释了食品健康、安全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福祉之间的紧密联系,即健康、安全的食品对人民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这样的引用和解释使得文章的观点更加严谨,逻辑更加清晰,同时也为后文阐述大食物观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②处,材料二中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要把思路打开,树立大食物观”。这一引用属于引用论证,能够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材料二的主题——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政策指导。它不仅强调了解决吃饭问题不应局限于有限的耕地资源,而且提出了要拓宽思路,全面发展食物资源的理念,为文章的中心论点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支撑,使文章的论述更加有力和有深度。【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根据材料一第⑥段“食品创新是全方位的,这首先需要从制度层面形成共识”“着重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立与健康食品体系相协调的食品监管体系”“着重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立与健康食品体系相协调的食品监管体系”可知,政府部门应当制定和完善健康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包括推出支持性与监管性政策,以此引导全社会和全行业朝健康食品的方向发展,构建一个有利于健康食品产业成长的政策环境。②根据材料一第⑤段“在食品制造向食品智造的转型过程中,迫切需要培育符合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质生产力”可知,生产企业应增加研发投入,培育符合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质生产力。根据第②段“推动生产方式由‘生产什么吃什么’向‘需要什么生产什么’转变”,第⑤段“打造健康生产工厂、做好健康食品供应链,形成高品质、高价值、优服务的现代化可持续未来食品产业体系”可知,生产企业应促进食品制造向食品智造转型,形成现代化的未来食品产业体系,以适应人们对于更加健康、多样化食品的需求。③根据材料一第②段“大食物观正是对传统粮食安全观的拓展和延伸”可知,广大消费者应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拓宽食物来源,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粮食作物。根据材料一第⑤段“而未来食品正是风味和健康双导向的。风味是感性的享受,健康是理性的追求”,材料二第③段“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营养需求日益多元化、全面化和均衡化”可知,在食品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消费者应理解“风味是感性的享受,健康是理性的追求”的内涵,在追求食品美味的同时,也要注重食品的健康属性。消费者应该均衡摄取各种营养素,避免营养摄入失衡,同时关注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属性,选择更健康、更安全的食品。(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行走白浪街梅洁①白浪街,是一条古老的街。②我早听说过这条位于湖北、河南和陕西交界处,据传可以“一脚踏三省”的街。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作家贾平凹就在他的寻根散文《商州初录》里写到了白浪街。应该说,从《商州初录》里,我已经隐隐约约看到了,在那条“鸡鸣三省”的街上,挤满了刚刚承包上土地的农民。他们用三省不同的方言,吆喝着从各自承包的土地里种出的瓜果、蔬菜、粮食,出售着自家侍弄的鸡鸭鱼肉蛋;三省树上的喇叭,用不同口音吆喊着或下地、或收麦的通知;三省人家共用的戏楼上,秦腔、楚剧、豫剧颇受欢迎;三省的儿女互相嫁娶,一家举办婚礼,三省人按习俗来送“汤”;一棵树下,三省人端着碗吃饭,豫人吃白馍,鄂人吃白米,秦人吃凉皮。③当时我就在想,这么有意思的白浪街,具体是什么样的呢?许多年里,我就这样模模糊糊地想象着那个地方。④机会终于来了。1993年5月,河北电视台拍摄我的两部作品《女人河》和《母亲的山梁》,摄制组要在湖北郧阳选择拍摄外景地。家乡的宣传部部长建议去白浪街。⑤白浪街?我心里一动。⑥毫不迟疑,摄制组一行风驰电掣,到了我向往多年的白浪街。那时去白浪街,走的是秦岭南麓山里的蜿蜒土路,绿色吉普车后尾尘土飞扬,不像现在一路高速。⑦荆紫关古街与我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郧阳老城很像,除规模小、没有巍峨的城墙外,长得几乎一个模样。那一街的明清建筑,一间挨一间的白墙黑瓦房屋,马头墙接马头墙、铺板门接铺板门、石板路接石板路……我们选了一处铺板门齐整、黑漆大门油亮、门前石狮子威凛的古宅,开始拍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祖母在“郧阳府做女佣人”的情景……⑧与白浪街的这一次相遇,使我三十多年里总是隐隐怀念着那个地方。任时光怎样磨砺,那条明清建筑小街的模样,那座大门黑漆油亮的老宅,总在我眼前若现若隐。⑨2024年春季的一天,故乡十堰的朋友约我去五峰乡看油菜花,我几乎不假思索地回复:“能否带我去一趟白浪街?”⑩几天后,愿望得偿,朋友真带着我去了白浪街。车一停稳,我们便看到了一座青砖砌就、跨街而立、雄浑厚重的拱关门。重重叠叠的砖砌斗拱,使拱关门平添一种古苍威严之气。门楣上的“荆紫关”三字,苍劲有力。啊,这便是当年拍摄电视片的古街了!我有些抑制不住的感动与惊喜。⑪过了关门,仿佛霎时回到了我童年的郧阳老城。古街两旁林立着清一色的明清建筑,天空下,一街的白墙黑瓦、飞檐翘角,分外俏丽。房屋顶部的马头墙错落有致,昂首而立。街两边的黑漆铺板门,排列紧凑,一间挨着一间,沧桑凝重。街面全为青石板铺就,锃亮油黑,沿街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代会馆、宫观、戏楼。我们说着、笑着,不知不觉进了平浪宫。⑫平浪宫是荆紫关古建筑群中保存最完整、最壮观的一座,是近四百年前古代船工们为祈祷神明保佑平安而集资建造的一处宏伟壮观的建筑。守门的文化馆工作人员主动为我们担当导游,讲述古街的前世今生。⑬荆紫关古街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从陕西秦岭黑龙口发源的丹江,滔滔长流数百公里后进入汉江。这条河从战国时期就开始通航。唐代鼎盛时期,荆紫关成为南北货物运输的集散地,南方八省的贡粮都要从这里转运至长安。这里“百艇接樯,千蹄接踵”,每日停靠数百艘船只,长达十几里。至清中期,白浪街丹江岸边已有大小商号上百家,空前繁荣。⑭然而,眼前的白浪古街十分悄静。街边老人说,这条老街已作为古建筑被保护起来了,大多数人家和店铺都迁往不远处的新街了。其实,在白浪街、在荆紫关古镇,我一直在悄然寻找当年拍电视片的老宅。但满街的老宅,让我无法确认。最终选择一座黑漆大门紧闭、临街木板斑驳、门楣悬挂着“永诚德”牌匾的老房子做背景拍照留影,权当对当年的留念了。⑮说着来到了那高高屹立在街中心的三省亭。石亭的三根圆柱上雕龙刻凤,青石反光,直矗半空。亭内正中地上立着一块锥形花岗岩石碑,很小。一面朝西,上面刻着“秦”;一面朝东南,上面刻着“鄂”;一面朝东北,上面刻着“豫”。这便是“三省石”了。湖北、河南、陕西三省人在这里世代繁衍生息,石头铭记着他们相处相融的岁月。⑯据说,在中国版图上三省交界之地共有几十处,但大多是荒山、野林,而这条白浪街,密密稠稠住着三省数万人。三省还都设有基层政府: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白浪镇、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荆紫关镇、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湘河镇。办公地相距都不过五公里。我看到了贾平凹写的《白浪街》全文,就刻在河南人开的“三省客栈”的墙壁上;2024年“五一”国际劳动节,三镇联合举办了乡村振兴文化旅游节活动……⑰后来,我与从北京来的六位亲人又从白浪街一路走过。他们都是第一次到来。当我们这个大家庭在白浪街围着“三省石”转过来转过去、拍照留影欢呼雀跃时,我突然觉得,虽没有找到三十多年前拍摄电视片的那座老宅,但我已无憾了。(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通过作家贾平凹的散文《商州初录》里面对白浪街的描写,清楚地窥见了白浪街处在三省管辖之下人们的生活场面与风土人情。B.荆紫关古街与作者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郧阳老城无论在明清建筑、白墙黑瓦房屋,还是在相连的马头墙、石板路等各个方面全无差别。C.昔日非常繁华的荆紫关古街变为作者再到古街时的“十分悄静”,这与荆紫关老街被保护起来,所有的人家和店铺都迁往新街有关。D.作者在描写荆紫关古街两旁的建筑与房屋时,既有粗笔勾勒式的整体描写,又有工笔细描式的局部刻画,体现出了高超的写作技巧。7.关于文中画横线的这个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五百年”表现了荆紫关古街历史悠久,它在历史中发展起来,极具历史积淀。B.在战国时期,荆紫关古街就已初具规模,丹江通航带给了荆紫关古街极大的潜力。C.唐代鼎盛时期,荆紫关在货物的运转方面非常重要,对于首都长安来说不可或缺。D.清朝中期,在前代商业的基础上,荆紫关商贾众多,已经达到空前繁荣的程度。8.文章中,作者三次到白浪街分别怀着怎样的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9.文章倒数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答案】6.D
7.B
8.①第一次到白浪街,内心激动,一解心中的向往之情。②第二次到白浪街,消解心中的怀念,愿望得偿后的感动与惊喜,慰籍自己,心有遗憾。③第三次到白浪街,内心释然,已无遗憾。9.①手法上,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三省交界处的白浪街与众不同的特点。②内容上,是对白浪街“一脚踏三省”的具体说明,进一步强调了白浪街的独特地位。③情感上,是对白浪街三省管辖、相处相融,共同振兴局面的赞颂。④结构上,呼应文首,引出后文作者与亲人在白浪街的活动,使文章结构严谨。【解析】【导语】梅洁的散文《行走白浪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白浪街的历史与人文景观,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和记忆的交错,展现了三省交界处独特的人文风情和历史底蕴。文章从过去的辉煌到现在的静谧,捕捉了时光流逝中人们对故地重游的感慨。作者通过对街景、建筑和历史的描绘,传达出一种与故乡和历史对话的深情,反映了对文化传承和乡土记忆的珍视。【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的能力。A.“清楚地窥见”错误。根据第②段“应该说,从《商州初录》里,我已经隐隐约约看到了,……三省的儿女互相嫁娶,一家举办婚礼,三省人按习俗来送‘汤’”可知,作者只是“隐隐约约”看到,并非“清楚地窥见”。B.“各个方面全无差别”错误。根据第⑦段“荆紫关古街与我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郧阳老城很像,除规模小,没有巍峨的城墙外,长得几乎一个模样”可知,作者说的是“长得几乎一个模样”,并非“全无差别”。C.“所有的人家和店铺都迁往新街”错误。根据第⑭段“街边老人说,这条老街已作为古建筑被保护起来了,大多数人家和店铺都迁往不远处的新街了”可知,原文说的是“大多数人家和店铺”,并非“所有的人家和店铺”。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在战国时期,荆紫关古街就已初具规模”错误。根据第⑬段“荆紫关古街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这条河从战国时期就开始通航”可知,原文只提到丹江从战国时期就开始通航,并未提及荆紫关古街在战国时期就已初具规模。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并和概括作者情感能力。根据第⑤段“白浪街?我心里一动”和第⑥段“毫不迟疑,摄制组一行风驰电掣,到了我向往多年的白浪街”可知,作者内心激动,一解心中的向往之情。作者对白浪街充满了向往,这次能够亲临其境,内心感到无比激动。根据第⑧段“与白浪街的这一次相遇,使我三十多年里总是隐隐怀念着那个地方”和第⑩段“几天后,愿望得偿,朋友真带着我去了白浪街”“啊,这便是当年拍摄电视片的古街了!我有些抑制不住的感动与惊喜”可知,作者消解心中的怀念,愿望得偿后的感动与惊喜。然而,根据第⑭段“我一直在悄然寻找当年拍电视片的老宅。但满街的老宅,让我无法确认。……权当对当年的留念了”可知,虽然作者找到了一些记忆中的痕迹,但仍心存遗憾,因为没有找到当年拍摄电视片的那座老宅。根据第⑰段“后来,我与从北京来的六位亲人又从白浪街一路走过。……我突然觉得,虽没有找到三十多年前拍摄电视片的那座老宅,但我已无憾了”可知,作者内心释然,已无遗憾。作者与家人一起游览白浪街,享受了家庭团聚的欢乐,尽管没有找到当年的老宅,但这种亲情的温暖和对白浪街的再次探访让作者感到满足和释然,已经没有遗憾。【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段落的作用的能力。手法上,通过叙述作者与家人在白浪街的活动,与前文作者个人对白浪街的向往和初次探访形成对比,突出了白浪街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上的“一脚踏三省”的特殊地带,更是一个充满人文情怀和家庭情感的地方,这种对比增强了文章的情感深度。内容上,这一段通过描述作者与家人的欢乐场景,具体展示了白浪街的魅力,不仅仅是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更是它能够带给人们欢聚一堂的快乐,是对白浪街“一脚踏三省”这一独特地位的生动诠释,进一步强调了白浪街的吸引力和魅力。情感上,通过作者表达的“虽没有找到三十多年前拍摄电视片的那座老宅,但我已无憾了”,可以看出作者对白浪街的情感已经超越了对某一个具体地点的怀念,而是对这个地方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以及与家人共享的美好时光的深深眷恋。这是对白浪街三省管辖、相处相融,共同振兴局面的赞颂,表达了作者对白浪街深厚情感的升华。结构上,这一段落与文章开头部分作者对白浪街的初次向往和后来的探访形成了呼应,使得整个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同时,它也为文章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表达了作者对白浪街深厚情感的同时,也传递出对白浪街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材料二:田常成子与监止俱为左右相,相简公。宰予,字子我者,监止之宗人也,常与田氏有郄。田氏疏族田豹事子我有宠。子我曰:“吾欲尽灭田氏适,以豹代田氏宗。”豹曰:“臣于田氏疏矣。”不听。已而豹谓田氏曰:“子我将诛田氏,田氏弗先,祸及矣。”子我舍公宫,田常兄弟四人乘如公宫,欲杀子我。子我闭门。简公与妇人饮檀台,将欲击田常。太史子余曰:“田常非敢为乱,将除害。”简公乃止。田常出,闻简公怒,恐诛,将出亡。田子行曰:“需,事之贼也。”田常于是击子我。子我率其徒攻田氏,不胜,出亡。田氏之徒追杀子我及监止。(节选自《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材料三:大夫曰:“宰我秉事,有宠于齐,田常作难,道不行,身死庭中,简公杀于檀台。子路仕卫,孔悝作乱,不能救君出亡,身菹于卫;子贡、子羔遁逃,不能死其难。食人之重禄不能更,处人尊官不能存,何其厚于己而薄于君哉?同门共业,自以为知古今之义,明君臣之礼。或死或亡,二三子殊路,何道之悖也!”(节选自西汉桓宽《盐铁论·殊路》)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初A卫灵公有宠B姬曰C南子D灵公太子E蒉聩得过F南子G惧诛H出奔。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空,白白地,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的“空”意思不同。B.得,俘获,与《劝学》中“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的“得”意思不同。C.适,通“嫡”,正妻之子、嫡系,与《孔雀东南飞》中“适得府君书”的“适”意思相同。D.死,为……死,与《陈情表》中“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死”用法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卫灵公死后,南子要立公子郢为国君,公子郢婉拒并请求立蒉聩之子为君,然而出逃在外的蒉聩却在其子为君十二年后,夺取了他儿子的国君之位。B.子路听到卫国发生动乱,就赶紧奔回,乔装打扮混入都城,拜见蒉聩,离间蒉聩与孔悝不成后,以焚台威胁蒉聩,蒉聩害怕,派人攻击子路。C.田常乘车去击杀住在宫室里面的子我,被在檀台饮乐的简公看到,准备攻击田常,却被劝止。田常害怕被诛杀,准备逃走,最终被劝止并攻击子我。D.汉大夫认为,宰我、子路、子贡、子羔他们四人,或身死或遁逃,他们食人重禄却未尽臣子之责,厚己而薄君,这几个人走的是不同的道路,令人叹息。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2)同门共业,自以为知古今之义,明君臣之礼。14.《孔子世家》有言“宰我为临菑大夫,与田常作乱,以夷其族,孔子耻之。”根据材料二分析“孔子耻之”的原因是否是材料三说的“处人尊官不能存”?【答案】10.ADG
11.C12.B
13.(1)子路说:“君子可以死,帽子不能掉下来。”说完系好帽子就死了。(2)他们同样是孔丘的门徒,又是为着相同的事业,自认为通晓古今治国之道,懂得君臣的礼节。14.否。材料三中指出宰我等人因为没能尽臣子的责任,失去了尊贵的地位和位置。从材料二来看,宰予的行为更多是出于个人与田氏的私怨,而非在其位而未尽保君之责。所以“孔子耻之”的原因不是材料三所说的“处人尊官不能存”。【解析】【导语】这三则材料分别出自《史记》与《盐铁论》,通过描绘历史事件与人物命运,探讨道德与政治的复杂关系。材料一展示了子路忠诚信义的精神,即使面临死亡仍维护君臣义务;材料二则描述田氏与宰我间的权力斗争,强调利益与道德的冲突;材料三反思孔门弟子在国难中的选择,批判他们未能尽到臣子义务。整体揭示古代士人对忠诚与道义的矛盾与反思。【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当初,卫灵公有位宠姬叫作南子。灵公的太子蒉聩得罪过她,害怕被谋杀就逃往国外。“初”,当初,作状语,可单独成句,故在A处断开;“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宠姬”作宾语,“曰南子”作“宠姬”的补语,故在D处断开;“太子蒉聩”作主语,“得过”作谓语,“南子”作宾语,句子结构完整,故在G处断开。故选AD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白白地;/天空。句意:不要白白为他遭受祸殃。/岸边乱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B.正确。俘获;/达到。句意:请让我捉住他杀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就会达到最高的智慧。C.错误。通“嫡”,正妻之子、嫡系;/刚刚。句意:我想把田氏的直系子孙都杀光。/刚刚得到府君的书信。D.正确。为动,为……死;/名词作状语,死了的时候。句意:不能为国殉难。/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乔装打扮混入都城”错误。根据原文“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可知,正赶上有使者要进城,城门开了,子路就跟了进去,并没有乔装打扮。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冠”,帽子;“免”,除去,脱掉;“结缨”,系好帽带。(2)“以为”,认为;“知”,通晓;“明”,懂得。【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首先,从材料二可知,宰予欲尽灭田氏,以田豹代田氏宗,这一行为主要是出于他与田氏的个人矛盾,即“常与田氏有郄”。宰予的出发点并非是为了维护君主或履行尊官之责。当田氏兄弟欲杀宰予时,宰予率其徒攻田氏,不胜后出亡。整个过程中,宰予的行动更多是围绕着自己与田氏的争斗,而非为了保存君主或尽到尊官应尽的责任。其次,材料三中提到“处人尊官不能存”,强调的是在尊官之位却不能保存君主或国家。而从材料二来看,宰予在事件中的行为并非出于对君主的责任,与“处人尊官不能存”的指责不相符。综上所述,“孔子耻之”的原因不是材料三所说的“处人尊官不能存”。参考译文:材料一:当初,卫灵公有位宠姬叫作南子。灵公的太子蒉聩得罪过她,害怕被谋杀就逃往国外。等到灵公去世,夫人南子想让公子郢继承王位。公子郢不肯接受,说:“太子虽然逃亡了,太子的儿子辄还在。”于是卫国立了辄为国君,这就是卫出公。出公继位十二年,他的父亲蒉聩一直留在国外,不能够回来。这时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采邑的长官。蒉聩就和孔悝同作乱,想办法带人潜入孔家,就和他的党徒去袭击卫出公。出公逃往鲁国,蒉聩进宫继位,这就是卫庄公。当孔悝作乱时,子路还有事在外,听到这个消息就立刻赶回来。子羔从卫国城门出来,正好相遇,对子路说:“卫出公逃走了,城门已经关闭,您可以回去了,不要白白为他遭受祸殃。”子路说:“吃着人家的粮食就不能回避人家的灾难。”子羔终于离去了。正赶上有使者要进城,城门开了,子路就跟了进去。找到蒉聩,蒉聩和孔悝都在台上。子路说:“大王为什么要任用孔悝呢?请让我捉住他杀了。”蒉聩不听从他的劝说。于是子路要放火烧台,蒉聩害怕了,于是叫石乞、壶黡到台下去攻打子路,斩断了子路的帽带。子路说:“君子可以死,帽子不能掉下来。”说完系好帽子就死了。孔子听到卫国发生暴乱的消息,说:“唉呀,仲由死了!”不久,果真传来了他的死讯。材料二:田常成子与监止一同担任左右相国,辅佐齐简公。宰予,字子我,是监止的同族,平时与田氏不和。田氏的远房同族田豹侍奉子我而受宠。子我说:“我想把田氏的直系子孙都杀光,让你来接续田氏宗族。”田豹说:“我只是田氏的远房啊。”子我不听。不久田豹对田氏说:“子我将要诛灭田氏,如果田氏不先下手,灾祸就要来了。”子我住在简公的宫里,田常兄弟四人也乘车到了宫中,想杀子我。子我闭门。简公正与宠妃在檀台饮酒作乐,就想攻打田常。太史子余说:“田常不敢作乱,他是要为国除害。”简公才停止了。田常出宫后,听说简公发怒,恐怕自己要被杀,想出外逃亡。田子行说:“迟疑不决,是事业的大敌。”田常于是攻击子我。子我率领他的部下进攻田氏,不能取胜,只能外出逃亡。田氏的部下追赶并杀死了子我和监止。材料三:大夫说:宰我在齐国主持政事,曾受到齐简公的宠幸,田常造反,孔丘的治国之道行不通了,宰我死在庭堂上,齐简公也被杀死在檀台。子路在卫国做官,孔悝作乱,子路不能拯救国君出走,被剁成肉酱;子贡、子羔都逃离卫国,不能为国殉难。接受别人的俸禄却不能报答,做了人家的大官却不能维护人家的生存,为何那样只顾自己而不管别人呢?他们同样是孔丘的门徒,又是为着相同的事业,自认为通晓古今治国之道,懂得君臣的礼节。结果却是死的死、逃的逃,他们走的道路各不相同,为什么都违背了孔丘的治国之道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追忆往事,回想起群山深处的村落宛如世外桃源,诗人曾在此借水。B.诗人骑马走在茂盛的柳树掩映的桥边,这样的美景激发了他对功名利禄的向往。C.诗人沉浸在乡村的美景之中,茂林微风、幽禽时鸣,给诗人带来了幽静之感。D.诗人以景结情,此写法和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相同,寓情与景。16.颈联描绘了眼前美景,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请结合相关内容进行赏析。【答案】15.B
16.①颈联上句描绘了茂盛的树林里轻风阵阵,送来了鸟儿婉转的啼叫声,此处调动了读者的听觉,读者联想到了响亮,婉转的乌鸣声。②颈联下句描绘了颓败的墙壁上青苔斑驳,往日的题诗只留下黑色痕迹,此处调动了读者的视觉,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幅斑驳荒凉的画面。【解析】【导语】陆游的《西村》通过描写乱山深处如桃源般的村落景色,传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昔日美好时光的追忆。诗中写村庄田园风光:高柳、流水、幽禽,营造出宁静闲适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情怀。【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这样的美景激发了他对功名利禄的向往”错误。根据“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可知,这些词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风光,并没有提及或暗示诗人对功名利禄的向往。相反,诗人通过描述西村的自然美景和乡村生活,表达了他对这种简单、质朴生活的喜爱和向往。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颈联“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上句从听觉角度描写景致,下句则从视觉角度进行描绘。上句“茂林风送幽禽语”,茂盛的树林中,轻风徐徐吹过,将鸟儿的鸣叫声送至耳畔,这不仅让读者能够想象到鸟鸣的清脆悦耳,还能感受到风的轻柔与树林的生机盎然。下句“坏壁苔侵醉墨痕”,则转向视觉上的描绘,颓败的墙壁上,青苔已经蔓延,覆盖了往日醉酒时留下的墨迹。这不仅勾勒出一幅斑驳荒凉的画面,还隐含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让人联想到曾经的欢聚和岁月的痕迹。因此,颈联通过细腻的感官描绘,营造出了一个既生动又富有深意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赤壁赋》中表达愿望不能实现,只好将憾恨化为箫音,寄托于悲凉的秋风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百善孝为先,李密《陈情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委婉地提出尽孝的请求。(3)“影”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古代文人或借以表达孤独之感,或借以描摹景色,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知不可乎骤得
②.托遗响于悲风
③.乌鸟私情
④.愿乞终养
⑤.茕茕孑立
⑥.形影相吊(桂影斑驳,风移影动/风移影动,珊珊可爱/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骤、遗、茕、孑、斑驳、珊、、徘徊、唯。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一到夏天,黄曲霉菌就很“嗨”很活跃。尤其在潮湿闷热的天气,其常会导致食物发霉,夏季的“食物中毒”现象也
A
。有人问,大米发黄是产生了黄曲霉毒素吗?答案不能
B
。大米发黄,更可能的原因是陈化,也就是放久了。陈化会导致营养价值下降,但不一定产生黄曲霉毒素。(甲)?大多数黄曲霉菌本身无害,大多数黄曲霉毒素也不致癌。黄曲霉菌,是一种常见的腐生霉菌属,大多数属于非致病性菌种,常作为曲种应用于某些有机酸,如L—苹果酸的发酵生产。不过,如果特定黄曲霉菌遇到有特定营养成分的特定环境,只需要几个小时就可能代谢产生有毒的黄曲霉毒素。①截至目前,已经发现的黄曲霉毒素及其衍生物估计大约有20种,②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常见,③其毒性和致癌性最强,④毒性大约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⑤根据研究显示黄曲霉毒素主要“攻击”人的肝脏,⑥很多肝脏问题都与黄曲霉毒素摄入有关。黄曲霉毒素微溶于水、易溶于油脂、耐高温,在100摄氏度下即使灭菌20小时也无法彻底分解,所以常规烹饪很难完全去除,目前也还没有特效解毒剂。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预防黄曲霉毒素中毒,特别是长期小剂量摄入黄曲霉毒素造成的慢性中毒。食物发霉是被黄曲霉毒素污染了吗?答案是不一定。以花生为例,如果导致其发霉的是上根霉菌,那么就不会产生黄曲霉毒素。但是,如果发霉花生感染的是寄生曲霉而不是黄曲霉菌,便依然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也就是说,(乙),但看起来没发霉的食物不一定就没有黄曲霉毒素。类似的情况还有网络上“筷子、案板等长期不用会滋生黄曲霉毒素”的所谓科普,其实也不靠谱。大多数情况下,筷子、案板很难提供特定的营养和环境供黄曲霉菌生存,而那些肉眼可见的小霉点往往也与黄曲霉菌无关。当然,经常保持筷子和案板的清洁卫生依然是必要的。18.文中第一段用“嗨”表现黄曲霉菌出现的比较频繁,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以“云”为主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拟人;拟人贴切,表达流畅。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一个长单句,要求使用下定义。【答案】18.示例一:云拼命地遮住太阳,意图掩盖太阳的光芒。示例二:云在天空中自在地漫步,变换着模样快乐玩耍。19.A.屡见不鲜(司空见惯、不足为奇)B.一概而论(以偏概全)20.①修改为:截至目前,已经发现的黄曲霉毒素及其衍生物估计(大约)有20种;⑤修改为:研究显示,黄曲霉毒素主要“攻击”人的肝脏。21.甲:黄曲霉菌都有害吗乙:发霉的食物不一定有黄曲霉毒素
22.黄曲霉菌是一种常见的大多数属于非致病性菌种的常作为曲种应用于某些有机酸如L-苹果酸的发酵生产的腐生霉菌属。【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时,首先理解题目要求,明确需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并以“云”为主体进行描述。拟人手法是将非人类事物赋予人类的特征或情感,使描述更加生动形象。可以从云的形态变化、行动、情感等方面入手,将其拟人化。最后注意语句通顺,表达流畅,确保拟人手法贴切自然。如:云在空中舞蹈,随着风的节奏旋转,享受着广阔的舞台。【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并运用常见成语的能力。A处,前文黄曲霉菌“会导致食物发霉”,会引发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现象也就很多,此处应填入表示“常见”或“普遍”的成语,故可填“屡见不鲜/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屡见不鲜:形容事物经常见到,已不觉得新奇。司空见惯:形容某事常见,不足为奇。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指事物很平常。B处,根据后文“大米发黄,更可能的原因是陈化,也就是放久了……但不一定产生黄曲霉毒素”可知,此处应填入表示“不能一概而论”或“不能简单归结”的成语,故可填“一概而论/以偏概全”。一概而论: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以偏概全: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第①句,重复赘余,应去掉“估计”或“大约”其中的-一个。第⑤句,句式杂糅,应将“根据研究显示”修改为“研究显示”或“根据研究”。【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之情景补写的能力。甲处:上文提到有人对大米发黄是否产生黄曲霉毒素存在疑问,接着介绍了黄曲霉菌和黄曲霉毒素的一些情况。后文又说“大多数黄曲霉菌本身无害,大多数黄曲霉毒素也不致癌”,由此可推断甲处应是对黄曲霉菌是否有害的疑问,故可填“黄曲霉菌都有害吗”。乙处:上文说“食物发霉是被黄曲霉毒素污染了吗?答案是不--定”,接着以花生为例进行说明,最后得出结论“也就是说”,后文又说“但看起来没发霉的食物不-一定就没有黄曲霉毒素”,那么乙处应与前文“食物发霉不一定有黄曲霉毒素”意思一致,故可填“发霉的食物不一定有黄曲霉毒素”。【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不同句式的转换能力。下定义被定义对象=种差+属概念。解答时,首先,分析原句的主要构成部分,找到属概念,即黄曲霉菌的属性——常见的腐生霉菌属;种差是其多数菌种的特性——非致病性、以及其应用领域——某些有机酸如L-苹果酸的发酵生产。接下来,运用下定义的方法,即“A是B”的句式结构,将这些关键信息整合到一个句子中。为了保证句子的流畅性和逻辑性,需要适当调整各个信息点的顺序和连接方式。最后,确保新构建的长单句不仅包含了原句的所有重要信息,而且通过合理的语法结构和衔接词,使整个句子读起来自然、连贯,同时保持了原有的语言层次结构不变。修改为(长单句):黄曲霉菌是一种常见的大多数属于非致病性菌种的常作为曲种应用于某些有机酸如L-苹果酸的发酵生产的腐生霉菌属。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快节奏的时代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鄂尔多斯蒙医医院医疗设备采购与安装调试合同2篇
- 商城2024年度商户入驻及租赁合同2篇
- 2024年人工智能助手开发与商业化应用合同
- 2024年员工宿舍安全维护及管理规定合同书版B版
- 2024年度二手消防设备买卖合同及验收标准3篇
- 培养学生静物表现能力的教学计划
- 2024年企业整体搬迁及IT支持服务合同
- 2024年商务出差服务合同版
- 文学创作承揽合同三篇
- 秋季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概述
- 五矿锡矿山项目法律组尽职调查报告
- 2023年云南省大理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选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试卷真题
- 2023年国开大学期末考复习题-1863《数学思想与方法》
- 班级文化建设班主任发言稿
-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考试题库(300题)
- 2024年电梯安装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含质量记录表符合特种设备许可规范TSG07-2019
- (初级)保健按摩师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下(判断题汇总)
- 人民防空工程结构大样图集RFJ05-2009-JG
- 外科护理查房记录(二十篇)
- 早期胃癌内镜诊治PPT演示课件
- 渐开线花键强度校核(完整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