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1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2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放大,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3、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学生自己出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并笔算。算完后互相检查指名一人板演,看板书,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主要说清楚分别要用指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1、学生自主探索:每人在本子上自己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换算法,说说自[课堂中出现的问题1)直接一次乘。指出:乘数是两位的,要分两次乘。(2)分别用第一个乘数三个数位上的数去乘,乘了三次。指出:一般用第二个总结1)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2)用两位数哪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竖式进行笔算,算完后指名说说得数。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列竖式计算可以方便一些?指出:用竖式计算类似的题目时,通过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能使笔算方便一些。让学生读题,指名说题意。3提问:要求算出每种水果各卖了多少元,就是要算出总价,总价是怎样计算的?学生列式计算,写在作业本上。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并能解提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一步熟悉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昨天我们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主要错误有两种:一是进位问题,二是乘数中4有的不知道进位该写在什么地方?我们可以把每次的进位有序地写在旁边(边算边示范,其他学生照样子写)算完后,指出:这样记一记,就可以更清楚了。补充:如果算式是要算37×845,你觉得竖式可以怎么写?为什么还是前面的算法比较简便。指出:三位数和两位数乘的时候,为了计算的简便,我们更习惯于把位数多的乘为什么一个结果中有0,而另一个结果中没有0呢?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当个位上需要进位时,这个0就被进上来的数取代了;当二、口算练习“想想做做”第5题交流:这些题你算的时候有什么窍门么?(可以先不考虑后面的0,算出结果后读题,问:你有疑问么?(可能会有学生提出为什么汽车的速度慢但需要的时间?)5但实际路程的长度是不同的)分别列式算出两条路的长度。交流后明确:“速度×时间=路程”读题,解读“人均月收入”和“人均年收入”的含义学生选择必要的信息解决问题。读题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准备如何解答?(可以分别用乘和减两种方法,这里可能更多的会考虑用乘法)学生列式解答,在交流的时候主要要让学生说完整的解答过程。学生读题看图了解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指名学生回答,说说解题思路。学生尝试练习,交流探讨思考过程,最后的出结果。五、课堂作业第2页第6题6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简便算法,能正确的2、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初步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教学难点:理解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依据。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问:这些口算题有什么特点?(都是末尾有0的乘法)末尾有0的乘法怎么口算?(先不看0,乘完后再数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这题的得数是多少?怎么算的?现在请你用竖式来计算,行么?7为什么这三个算式的得数都一样呢?(先不看0,都是2×43;再添上0,两个乘数末尾合起来都是有2个0,所以都要添上2个0)1、出示图,提问:从图上知道哪几个信息?要求“每天大约能释放出氧气多少?,(4)在第2步乘的时候,没有把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第一种方法:是正确的(重点讲)第二种方法:为什么开始列竖式的时候0没有对齐某个数位?(先不考虑,可以使计算更简便)指出:最后加完之后,这个0要补上。„„83、完成“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讲评。三、巩固提高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得数。同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规范末尾有0和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探索乘数、积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明白末尾有0乘法的口算依据。教学重点: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91、34×560结合竖式提问:列竖式的时候要注如果是三位数乘三位数(在原式前依次加上一位)谁能说说分几步算?每一次的小结:乘到哪一位,积的末尾对齐那一位。了一条曲线,可以问:书上是怎么画线的?这题有什么问题学生独立填写得数。填完后问:把后面四栏同第一栏比较,分别看看乘数有什么类似的变化还有吗?(比如说第4栏)也指名学生说一说。再让学生比一比第2栏和第4栏,你有什么发现?(一个乘数扩大10倍,另一„„2、算一算,比一比再独立完成这些题,做完后交流得数。3、完成口算第7题,老师看好时间,从时间角度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做完后,全班校对得数。指出:当信息比较多的时候,我们要正确选择能解决问题的信息。一般学生还会提“这些废纸能节约„„多少?”学生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再交流。教学内容:练习一中关于计算部分的练习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关于计算的知识,包括1)口算,要在正确的前提下,(3)笔算,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铺地锦”介绍,使学生了解古代的计算方法,产生对计算学习的兴趣。教学准备:练习题、小黑板上课准备:和同学一起浏览整个练习一的内容,指出:这么多的内容我们将分两相信学生会很自然地分为:计算一课和解决实际问题一课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计算老师看好时间,学生统一完成。再校对。上学期我们认识了25×4=100,利用这个算式,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便计算。也就是说,上面的题经过拆分,可以变成下面的题,计算就比较容易。学生继续完成另外两组题。三、思考题:用1、2、3、4、5这五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三位数,要使乘积最大,应该是哪两个数?要使乘积最小呢?换五个数字再试一试。(要使积最大,最高位上肯定分别应该是最大的两个数字4和5,低位上的数字再完成书上留下的计算。补充:如果你敢兴趣这种方法,可以(1)继续出题再算2)想想这又是为什这节课我们复习了计算,计算包括了口算、简便计算、笔算等。六、布置作业:练习一第2题和第7题教学内容:练习一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题。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些常见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在具体的运算中,选择合适的算法,培养学生灵活解答的习惯和能教学准备:练习题、小黑板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完成书上的解决实际问题。(近似数,这个数据只是一个大致情况,没必要也不可能每一分钟都正好是140指出:正是因为信息给的数据本身是一个近似数,所以算出的结果也是一个近似数,问题就说成了“每小时大约有多少名婴儿出生?”这题在解答的时候要不要学生列式解答,观察算式,你觉得这题在计算的时候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口2、学生读第5题:指出:这题的问题是“京拉线大约长几千几百千米?”这种问法是因为去年的教材中有估算的教学,本册书中已删去了这部分知识。那只是这个大约数没必要再转换成“几千几百学生找出本练习中的购物问题,说说购物问题中的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式:(单价可以看成是整套的单价,那就要先算出一套的;也可以分别算出课桌和椅学生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完整解答。分别算一算三个班各需要的钱数。?(那三个班如何买票是最合算的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比较:如果把前面三个班分别需要的钱数加起来是否会等于这次算出来的钱数指出:在具体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灵活的情况,需要大家去选择更合适的方小结:这三题算的时候我们都想到了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但在具体运算的时候又各有不同,希望大家要多注意。1、第8题:读题后,要求学生列综合算3、第11题:读题后,指名分别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怎么算板书这两个面积公式。学生列式计算,并比出大小。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教学难点: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学具准备:每生自带2件左右常见的容器。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当有分歧的时候,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猜想?(可装水倒一倒)分别让学生把图的意思说一说,再得出某个结论。(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二、认识“1升”1、计量液体的多少,才用做“升”做单位拿出该正方体,从里面量它的棱长。问:为什么量里面而不是外面?倒满水。倒入1升的量杯中,正好,指出:这么多水就是13、用学生带来的常见的容器来认识1升:指出:这些容器各不相同,但大致大小接近,容量都是1升。分别请这部分学生举起该容器,其他同学可估一估其容量大约是几升。可结合2.5升的可乐瓶,请学生想象一下,家里什么容器的容量和它比较接近,?(想象:以它为参照,什么容器的容量和它比较接近,大约是几升呢?比如:可用手比画一下,像电饭锅大约有2个这么高,那它的容量就可能是2升多。„„?(?(分别取几个大小不同的杯子倒一倒。实践作业:以有刻度的容器,分别用倒水或看刻度等方法,去了解家中一些常见通过对一些常见容器的实验,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并注意培养学生的估计意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教学难点: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教学准备:练习题、小黑板一、完成口算本上的校对工作,检查学生的口算完成情况。二、交流检查学生昨天回家的实践作业:大碗„„(比较小的在学生交流的时候,要求其他学生做到:(1)想象,也可用手比划该容器的大小2)继续补充三、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1、用自己制作的量器盛1升水,分别倒入下面的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可继续让学生估一估,整个容器的容量大约是几升。2、下面的容器里大约各能盛多少升水?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这里的4张图,可以让学生先挑一个最有把握的说,并说清楚理由。再以此为参照,进行推算其他的容器。也可用排除法进行,但都要学生充分说理,不能是简单的凭感觉。四、指导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毫升。教学难点:形成一毫升的具体概念。教学准备:滴管、量桶、水等。通过预习,你知道我们这节课要学习什么?你知道了相关的哪些知识?随学生回答板书:毫升学生可能会知道: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1升=1000毫升;„„1、取量筒,介绍:这个量筒最少的刻度是5毫升,现在我们要用它和这个滴管2、每个组派人上来,用老师准备的滴管在瓶盖内滴21滴水(1毫升组内传一取生活中最常见的勺子,舀满1勺水,倒入量筒,测得大约是10毫升指出:这勺子是我们每天都要用的东西,现在你会利用它找适量的药水了么?三、看书并认识看刻度学生独立看书,看完后交流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知识,如: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毫升作单位;看量杯上的刻度时,要看贴着刻度的水面高度,不能看水面中间,因为这个图是指出:饮料我们可以多喝点少喝点,但在医学上却不能有一点点的马虎,所以在用药的时候都要严格按照规定。下面这些是常见的一些规格,分别说说是多少毫2、老师用量筒量出一个50毫升,然后倒入一个常见的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让学生感受一下其高度,然后再让学生想象如果倒入题中的这几个容器中,水面高3、说说下面每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请学生完整的列出解答算式。在交流第一个的时候指名说说列式理由。5、倒出100ml饮料,数一数你要多少口才能把它喝完。再算一算,喝一口大约先交流:做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喝?然后多请几个学生自然地喝这100ml水。算一五、全课小结:说说你对毫升的认识。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地使用合适的容量2、能通过一些常见容器的测量和估计,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认识能力。教学重点:巩固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毫升。教学难点:强化一升、一毫升的具体概念。学具准备:练习题一、补充(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积最大:□□□×□□□□×□□积最小:□□□×□□□□×□□57,如果另一个乘数是1的话,那就还要加上57;如果另一个乘数是3的话,那类似的方法继续探索其他三题,当答案不能确定的时候,可以把符合大前提的多个算式都罗列出来,再分别算出积再比较。指出:解答这类题,要先有一个大方向,然后再通过计算检验,最后得出结果。指名说说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可让学生分别说说每个容器具体的容量,如热水瓶约3升„„(2)在括号里填上“升”或“毫升”(1)指导做计量液体的器具(2)估计几个常见的容器,并用自制的器具量一量,和自己的估计比一比。到商店去看一看,有哪些物品是用毫升作单位的,各是多少毫升;有哪些物品是用升坐单位的,各是多少升。5、布置下节课要准备的一些东西。美妙的“杯琴”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与科学、音乐学科的综合,通过制作、欣赏“杯琴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感受学习的乐趣。教学准备:水、各种容器,敲的小棒等说明:昨天我已经让个别音乐好的学生到自然教室用试管制作了一个杯琴。一、请学生介绍“杯琴”再用该杯琴敲出一个简单的乐曲,激发同学的兴趣。(1)确定水的多少对音高的影响。可分别用装满水的和空的、装一部分水的做一比较,很明显地发现水越多,音越低(2)把7个试管依次从多到少地装入适量的水(3)敲一敲,并通过调整水的多少来调整音的高低,直到满意通过刚才的介绍,大家知道了音的高低和同样容器中装的水的多少有关,其实还分别请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容器敲一敲。当然在敲的时候,用的力气要均匀,选择的材质要能发出比较清脆的声音。1、请每组同学把自己带的容器集中在一起,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制作杯琴。没带齐的组也可以到老师处借烧杯等容器。班评一评哪组制作的杯琴音质最好,音准最准。三、介绍“你知道吗?”在玻璃杯里装上不同量的水,杯子里剩下空气的量也就不同,这样就可以敲出不用的音。有些乐器正是根据这个原理来制作的。说说书上这几样乐器的名字。你知道这些乐器为什么会发出不同的音?请大家课后查资料,并互相交流。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三角形,包括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第22页的例题主要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第23页的例题着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验和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使学生体会单侥幸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难点:认识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学准备:学具盒、尺等出示例题图,问:在图上我们可以找到一种很常见的图形,是什么?(三角形)揭示课题:认识三角形1、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得到一个三角形,利用手边的材料,比比谁的方法交流1)、用小棒摆。讲评时注意:小棒摆的时候一定要首尾相接,不能有多需要把三角形调整得大一些。„„用学具盒里的小棒分别摆一摆,是不是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2)一红两绿这三根小棒是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的小结:看来并不是所有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那为什么会围不成了呢?(2)想象:如果把一根绿的换成长一点的,和原来那根绿的合起来正好和红的一样长,行不行?画一画(图略)在图上分别标出三边为a、b、c,a+b=c不能围成三角形>再用小棒摆一摆,摆完后再比一比,是不是符合a+b>c?结合画图,指出:当两条边的长度和小于第三边的时候,这两条边根本就不能碰到,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当两条边的长度和等于第三边的时候,就变成了3条线段重合在一起的一条线段,不是三角形;只有当两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的时候,那它们就会在第三边上面的某一处碰到,就围成了一个三角形。(1)有这样两根小棒,分别是6厘米和8厘米,第三根小棒多长那么它们就能(先可考虑最短的,如果是2厘米,那么和6厘米的合起来正好是8厘米,只能重合在一起,变成线段,所以至少要比2厘米长一点,在整数范围里,那至少就(发现:比两边之差多1,比两边之和少1)厘米„„指出:画的时候,要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和点子重合。在学生交流完后追问第一种情况:那如果老师把2厘米的加上6厘米的,不就变(6厘米是其中最长的一条边,它单独一条就比别的两条都长,所以,要用比较请你用今天学得的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教材简析:这节课教学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概念是有关三角形的重要概念,是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例题首先通过量人字梁的高,引导学生初步联系现实生活感知三角形的高,然后通过图示介绍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意义,建立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概念。1、让学生知道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意义,了解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只限三角形内部的高)2、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显示生活的联系。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高,并正确地画高。教学准备:三角尺、学具盒等一般判断的时候只要把最短的两条边加起来和最长的比就可以了。2、画一个类似于人字梁的三角形(只要外面的三条边)说说三角形的组成: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1、我们刚才说到三角形有三条边,这节课我们将要来认识关于这个三角形神秘的第四条线段,你猜是什么?(高)板书:高由“高”你联想到了什么?(垂直、直角标记„„)边画边说:以这条边为底,现在要找它的高。板书:底,(?(用虚线画一画。指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画的这条线段用虚线表示,画完后还要画出直角标记和“高”(或用字母学生在作业本上,模仿板书也画一画。3、画一个三条边都是斜方向的锐角三角形,以其中一条边为底,你能画出它的学生把该样子的三角形也画在作业本上,并画出其中的一条高。(可能会有同学会提出:三角形一共有3条边,只能以刚才的那条边位底吗?如果是以另外两条边为底呢?)指出:底和高是一对一对出现的,另外两条边也可以作为底,也可以分别找到它们的高。继续分别请学生来用三角板摆一摆另两条高的位置。学生在作业本上完4、举老师手里的三角板,问:我手里的这个三角板和刚才画的三角形,有什么不用?(有一个直角)描画出三角板中的三角形,并标出其中的一个直角。结合学生的回答,使大家明白: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角边可以互相看作是一底一高,不用另外画;只有当把斜边当作底的时候,它的高要另外画;3条高相交于原来的直角处。三、完成书上的练习1、试一试,分别量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底个高各是多少厘米。注意图上以规定了底,只要画出指定的一条高就可以了。交流的时候,重点说说第三个三角形:它的高是哪一条?为什么?3、把一根14厘米长的吸管剪成三段,用先串成一个三角形,除了书上举例的5(比如可以这样考虑:把14厘米一分为二是7厘米和7厘米,最长的边不可能是7厘米,因为如果一条边是7厘米了,那另外2两边合起来也是7厘米,那就不能围成三角形了。在整数的范围里,最长的边只能是6厘米,那另外两条边合是书的情况。还可以想最长的是5厘米,那另外两条合起来是9厘米,9不能分(可引导学生回忆: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最短。所以这四、介绍“你知道吗?”1、学生分别用学具盒里的3根小棒,搭成一个三角形,轻轻捏住其中的一个角,敲其他的边或角,发现: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不变。轻轻地敲,发现:它非常容易得变成其他模样。指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生看书,说说这些图中哪些地方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教材让学生通过对提供得意写三角形的每个内角大小的观察、比较、分类,引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概念,并用集合图揭示了这3种三角形都是三角形这个整体的一部分。1、让学生在给三角形分类的探索活动中发现和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会按角的大小给三角形分类。教学准备:三角板等老师随学生回答依次板书: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锐角和钝角的度数是不确定的,但有一个范围,谁来说一说?板书整理成: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指出:89º、90º、91º这三种度数非常的接近很难判断,所以当看到接近直角的角时,都要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量一量。(板书:直角三角形)老师再画一个钝角,并连接两点,问:这样画得到的三角形叫什么三角形?(板书:钝角三角形)联想:刚才我们分别先画一个直角和钝角,再连接就得到了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如果我先画一个锐角,再连接是不是也会得到一个锐角三角形请你试一试。交流(有意识选择开始画的锐角较小的学生来交流(1)连接后可能得到的是一个钝角三角形。通过说理,使学生明白:判断的时候只要看其中最大的一个角,如果这个最大的角是钝角,那这个三角形就是钝角三角形。(2)连接后可能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通过三角板的之间检验,确认其中最大的角是一个直角。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判断方法:其中最大的一个角是直角,该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比较、讨论:为什么刚才可以肯定的得到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而现在却不(通过学生回答,使大家明白:钝角三角形中只有一个钝角,还有两个是锐角;直角三角形中只有一个角是直角,还有两个角也都是锐角;确定了钝角或直角后剩下的肯定是锐角了。而先画了锐角之后,剩下的角可能是三种角中的任意一先画的锐角不能太小,可略小于直角;画的两条边长短比较接近,这样就能得到一个锐角三角形了。画完后为了保险起见,可找出其中最大的一个角,量一量是学生分别在本子上画出这三种三角形。2、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三角形可以分为几类?用自己的话分别说说怎样的角是锐角三角形?怎样的角是直角三角形?怎样的角是钝角三角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学生独立做,做完后把有疑问的几个选出来交流。2、在钉子板上分别围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学生围好后,互相检查验证。3、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用一张正方形纸,折出四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在交流的时候用“对角线“来说一说。4、把右边这样的平行四边形纸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应该怎样剪?5、你能在下面的三角形中分别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两个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画出的线段就是原来三角形的高。6、在直角三角形中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你分成了两个什么样老师可以在学生画的基础上,展示其中几种比较典型的画法,组织学生再交流。本节课的教学先通过计算三角尺的3个内角的度数的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引发“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猜想,再通过组织操作活动验证猜想,得出2、让学生学会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这一知识求三角形中一个未知角3、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的意识,锻炼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教学准备:三角板,量角器、点子图、自制的三种三角形纸片等。老师取一块三角板,让学生分别说说这三个角的度数,再加一加,分别得到这样的2个算式:90º+60º+30º=180º,90º+45º+45º=180º(三角形的三个角加起来等于180度)1、画、量:在点子图上,分别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画好后分别量出各个角的度数,再把三个角的度数相加。老师注意巡视和指导。交流各自加得的结果,说说你的发现。2、折、拼:学生用自己事先剪好的图形,折一折。顶点和下面的边重合,再分别把左边、右边的角往里折,三个角的顶点要重合。发现:三个角会正好在一直线上,说明它们合起来是一个平角,也就是180度。继续用该方法折钝角三角形,得到同样的结果。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除了用刚才的方法之外,直角三角形还可以用更简便的方法折;可以直角不动,而把两个锐角折下,正好能拼成一个直角;两个直角的度3、撕、拼:可能有个别学生对折的方法感到有困难。那么还可以用撕的方法。小结: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得到同样的结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三角形中,角1=75º,角2=39º,角3=()º1、算出下面每个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在交流的时候可以分别学生说说怎么算才更方便。比如第1题,可先算40加60指出:在计算的时候,我们可根据具体的数据选择更佳的算法。2、一块三角尺的内角和是180º,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三角形,这然后再分别算一算图上的这三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出结论:三角形不论大小,3、用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填一填。教材简析:本课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已经它们的特征。教材先给出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