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心理学》教学课件-08传播者的创新与应变_第1页
《传播心理学》教学课件-08传播者的创新与应变_第2页
《传播心理学》教学课件-08传播者的创新与应变_第3页
《传播心理学》教学课件-08传播者的创新与应变_第4页
《传播心理学》教学课件-08传播者的创新与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传播者的创新与应变1.创新与应变的心理特征2.创造性思维的内涵3.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本章要点第一节创新与应变的心理特征目录第二节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第一节创新与应变的心理特征一、创新能力(一)创新是什么创新是指能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全新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传播者的创新作品是既要人能听懂、看懂,又要人能喜欢听、乐意看。这个创新的过程就是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其中创造力是核心因素。一、创新能力(二)创造力的构成创造力是一种高级的、独特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在于它的新颖性和独创性。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积极能动地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人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创造力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

创造性思维体现出人在创造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的高级水平,它能够反映出事物的新的内在规律,通常表现在对经验的重建、改组与更新上。创造性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的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想象的一种类型;而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所产生的结果仅仅体现出新颖的特性,却不一定能够反映出事物的内在联系;而创造不仅是奇思妙想,更要求创造的结果能够体现事物内在的本质特征。由此可见,创造力中最重要的成分是创造性思维。二、应变能力(一)应变的内涵应变,即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适当的应对行为,是一个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综合体现。传播者在传播工作中离不开应变能力。例如,主持人直播节目现场,面对突发的意外情况造成的干扰,能够及时准确地采取有效措施、果断巧妙地化解问题,使节目圆满结束,依靠的就是应变能力。可见,应变就是面对变化的情况,运用良好的思维能力,找出应对的方法并采取相应的行为。二、应变能力(二)衡量传播者应变能力的指标衡量应变能力的指标有两个:应变的速度和准确度。应变速度主要依靠反应时间来衡量。反应时间指从出现情况变化到传播者做出明显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准确度指传播者对情况变化的应对是否恰当、合情合理,采取的对策是否合适地解决了情况变化产生的问题。反应时间短且准确度高,则表明应变能力强。应变的速度既与后天的知识经验及训练有关,也和先天气质相关,一定程度上受神经活动类型的影响。例如,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其先天的反应时间长短略有差异,典型的多血质与胆汁质的人就比典型的抑郁质和黏液质类型的人反应时间短。同时,传播者后天对某类活动形成的应对经验与训练更深刻地影响着应变的速度和准确度,相关经验与训练积累越丰富、对某类活动的熟练程度越高,对其应变速度的积极影响越大。而准确应变的关键则在于能够精准地判断情况变化并找到应对方式、采取恰当行为,这与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息息相关。由此,创造性思维成为传播者应变能力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对于应变反应时间的长度,我们可以通过后天对所从事的具体职业的反复不懈的训练使熟练程度得到提高,从而缩短其应变的反应时间;而应变的准确度则更依赖其丰富的人生经验和良好的创造性思维。从对传播者能力培养的角度看,提高应变准确度的重要性与难度往往大于提升应变速度。因此,若想提升应变能力,须更加注重提高创造性思维。三、创新与应变的重要心理特征:创造性思维(一)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那什么是思维呢?思维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核心能力,它“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是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问题解决和决策等活动中”。思维在生活的每时每处都起着重要作用。

创造性思维具体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可见,创造性思维不仅通过思维揭露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要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并给人们带来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物。创造性思维是创新与应变的心理特征。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当今传媒行业高素质人才所必备的心理素质。三、创新与应变的重要心理特征:创造性思维(二)创造性思维的成分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以发散思维为主要成分,以聚合思维为必要成分。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二者总是密切联系、相互配合。二者的关系越协调,创造力越强。

1.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

发散思维是无定向、无范围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指思考时信息从同一来源出发朝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的新信息,使人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种途径和既定的理解,尽可能做出合乎条件的各种解答,得出的方法、答案是新颖奇特的。它体现了求异创新的功能。

聚合思维是利用已有定论的原理、定律、方法,解决问题时有方向、有范围、有程序的思维方式,它要求传播者对已有信息进行抽象概括、分析推导、归纳演绎,强调思考时信息朝一个方向聚敛前进,从而形成确定的答案。其主要功能是求同。

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都是创造性思维不可或缺的成分。虽然创新更依赖发散思维,但创造性思维不仅要通过发散思维产生各种解决问题的新方案,还要通过聚合思维使其落实为成果。三、创新与应变的重要心理特征:创造性思维(二)创造性思维的成分

2.发散思维的特征与表现在创造性思维中,其创新的成分更多地体现在发散思维上。发散思维表现于外部行为的三个特征是变通性、流畅性和独特性。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设计的发散生成测验(divergentproductiontest)可以衡量变通性、流畅性和独特性水平的高低。

(1)变通性(或称灵活性,flexibility)。这是指发散项目的范围或维度。发散的范围越大,维度越多,变通性就越强。即表现为思维能随机应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易受到功能固着等心理定势的影响,能产生超常规的新观点。三、创新与应变的重要心理特征:创造性思维(二)创造性思维的成分(2)流畅性(fluency)。这是指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流畅性好即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表达出较多的项目,反应既快又多。

接着上面的“砖头有什么用?”这个例子看,假如你列举砖头的功用时,能够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如3分钟,说出它的用途,数量越多,表明流畅性越好;反之,则说明流畅性较差。此时所计算的用途数量不必考虑其类别,只计算其数量。如说出砖头能够砌墙、铺路、造房子,虽然它们是砖头关于建筑的同一类功用,但在测量流畅性时其数量要算为三个。如果你能说出的砖头功用的类别单一但数量多,表明你的变通性较弱,但流畅性还可以。(3)独特性(originality),也称独创性,是指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这也是发散思维最重要的特征。例如,节目主持人思维的独特性经常体现在对节目内容的处理和对节目主题的表现上。同样或类似的节目题材,拥有独特性思维的主持人总是能“独辟蹊径”,从他人没有想到的角度来展开,结果使观众眼前一亮。看问题的角度新颖正是一种创造。

人们的创造性思维水平各不相同,有些人只在变通性上表现突出,而有些人则有很好的流畅性或独特性。如果一个人能同时拥有良好的变通性、流畅性和独特性,那他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会很强。三、创新与应变的重要心理特征:创造性思维(三)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英国心理学家华莱士(G.Wallas)把创造性思维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酝酿阶段、豁朗阶段和验证阶段。1.准备阶段

此时期要搜集有关资料,积累足够的有关知识和经验,了解各方需求,提出问题。在此阶段搜集到的资料越多,就越有机会创新。2.酝酿阶段

这一阶段是加工消化第一阶段所搜集到的信息,用心反复咀嚼这些资料,不断消化吸收,使这些原始材料不断分离组合的过程。此时期要不厌其烦地尝试材料的各种新组合,以求找出最适合的新方案。这一过程中发散思维起重要作用,通过艰辛努力,深入探索与思考,冥思苦想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如果问题仍然无法解决,还可以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充分放松,此时你要做的是把问题置于潜意识的心智中,让它发生作用。自从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潜意识理论后,它越来越被重视。在潜意识中,由于没有意识中固有原则规范的束缚,其产生的结果、构成的联系可能更加新奇。继续思考,则进入豁朗阶段。3.豁朗阶段

这是新思想、新形象产生的阶段。这一时期会豁然开朗,灵感会突然出现,所以又称灵感期。此时常常出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灵感状态,新方案由此诞生。4.验证阶段

这是最后论证的阶段,是对新方案进行验证、补充与修正,使其适于实践,趋于完善,能够落实为新成果。此时需要许多耐心的工作,常需要以聚合思维去论证,使之符合实际状况。第二节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一、增强发散思维以我国新闻从业者的现状为例,要使其具有优良的应变和创新能力,更迫切的是培养和增强其发散思维。现今我国新闻从业者受教育程度都较高。“当前我国广电新闻从业者的受教育程度以本科为主,占比近八成(76.8%),其次为硕士及以上,占比16.9%,大专及以下的比例不足一成,说明大部分广电新闻从业者都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我国正规教育的现状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较重视,有利于其聚合思维的发展,但对发散思维的重视程度较低。前面谈到考察发散思维变通性、流畅性和独特性的几个小测验,可以测查这三个因素的现有水平,我们还可以按照其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二、滋养好奇心好奇心是指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产生注意、操弄、提问等行为的一种内在心理动力。它是人喜好新奇性信息的一种心理倾向。它缘自好奇本能(instinctofcuriosity),,即“与人和动物的惊奇情绪相联系的,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朝向、注视、接近、好奇、探索心理与行为活动”。人最初的好奇心来自婴儿先天的探究反射。婴儿一旦发现新鲜的东西就会尝试用手触碰、抓弄并拿到嘴里用舌头舔尝。到了幼儿期,好奇心表现得更加强烈。但好奇心能否保持到成年,有赖于不断的爱护与鼓励。我们应在后天的生活与学习中不断滋养好奇心,因为它既是个体学习、寻求知识的内在动机之一,也是创造的基本动力,更是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强烈的好奇心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美国学者希克森特米哈伊(Csikszenlmi-halyi)在谈到创造性人才的因素时明确提出,创造的第一步就是好奇心的培养。爱因斯坦认为自己没有特殊的天赋,只是具有狂热的好奇心。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也都说过,哲学的起源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自己所存在的惊奇。他们认为,创造性思维往往是从人们感到“惊奇”,对这个问题产生追根究底的强烈探索兴趣时开始的。三、提升想象力想象力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组,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象力对创造性思维有深刻的影响。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就是从他幼时幻想人跟着光线跑并能努力赶上它开始的。

创造力的构成中包含了创造想象,它是想象的重要部分。想象又可分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其中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有意想象是有目的、自觉地进行的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依据语言描述或图样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目的,不依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具有更高的创造性。三、提升想象力那么,我们的大脑依靠什么产生这些创新形象呢?心理学研究表明,许多新形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所谓已有的表象即以往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直观形象,这种形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可见,想象力的丰富有赖于头脑中已有表象的丰富。在头脑中要有丰富的表象储备,才有独特的改组创新。因而,提升想象力最直接的方法是增加表象储备。头脑中贮存的表象越多,意味着想象的材料越丰富,越有可能产生更多的新形象。

增加表象储备的重要方法是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多闻、多看、多想,更多地去体察生活。想象的源泉是生活。人的心理实质上是头脑对客观刺激物的反映,接触的客观刺激物越多,这种反映才能越出色。在这点上可以说人的经历与经验都是“财富”,不断反思提炼这些经历与经验可以使“财富”升值。四、突破定势限制定势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G.E缪勒(G.E.Muller)和舒曼(F.Schumann)提出。在现代心理学中,定势指先前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着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它不仅存在于知觉活动中,在思维、运动活动中也都存在。所谓思维定势是人在思考时心理的一种准备状态,它影响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它的积极作用是提高解决同类问题的效率,其消极影响是容易使我们在思考时产生惰性,按照习惯的方法解决问题,妨碍创新。

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即破除定势的消极作用,可以大大提高创造性思维。我们平时的思维习惯往往是偏重于已有的经验和模式,而不乐于轻易跳出来,因而创新受到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五、发展直觉思维所谓直觉思维,是指不经过形式逻辑分析而直接迅速地认知事物的思维活动,是一种非形式逻辑思维。它同一般思维活动的区别在于,直觉思维是直接的、突如其来的、领悟性的,而不是间接的、逻辑性的认识。我们在创造活动中常常能体验到直觉思维的参与和帮助,例如那些突然跃入脑际而能阐明问题的思想,包括顿悟、灵感等。

在灵感状态下,情绪兴奋、思维敏捷、工作效率高。但灵感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其一,要有长期艰苦的准备性工作。搜肠刮肚,冥思苦想,仍然可能陷于困境。此时正是创造性思维的酝酿期,看似思路不通,但坚持探索,就有可能豁然开朗,进入灵感期。音乐家柴可夫斯基说过,灵感是这样一位客人,他不爱拜访懒惰者。其二,利用原型启发。由其他事物引起联想,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称为启发。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称为原型。例如在我们熟悉的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中,瓦特的灵感来源于看到开水壶的壶盖被水蒸气顶开。

直觉思维更注重对事物直接的观察与体验。传播者在发现和解决问题时,要保持敏锐的感觉与活跃的想象力,要及时捕捉可能突如其来的新想法、新观念,要善于发展自己的直觉思维。六、激发创新动机创新动机是创造力的内在动力,它具有唤起创造行动的始动功能、维持创造活动达到目标的指向功能,以及对人的创造行为进行维持与调节控制的功能。创新动机与人的兴趣和求知欲有密切关系。传播者的职业要求其看世界的眼光应是时时更新的,不是“少见多怪”,而是“多见多怪”。尤其是当前,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带来传媒环境的不断变化,媒体从业者更应与时俱进,使自己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尚未掌握的新知识,探索未知的新境界,创造前所未有的新见解与新事物。七、保持适度质疑变化是现实世界的本质特征,积极的质疑有利于创新。人面对不确定的东西会产生焦虑甚至恐惧,从某种程度上说,适度的可承受的焦虑也是去改变这种不确定性的内在动力之一,可促发人们探求其规律并试图掌控之。人面对确定的东西会有安全感,但也容易产生依赖与惰性,因而有居安思危之说,意思就是警示人们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不断质疑,从而发现问题、产生创新,以图尽早解决问题,求得长效发展。

在传播实践活动中,把握好这个变化的“度”是最难的,何时变、怎样变,都需要决策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一档收视火爆的视频节目,如果一直不变,观众会产生一定的视觉疲劳,那么势必要突破变化、再创新,势必面临何时改与怎样改的问题。改版要保持多少原来的因素?全面改变会失去原有的品牌价值,不改变则会失去新意被其他更新的节目取代。在何时改变、怎样改变上要把握好时、度、效问题。变化的心理依据在于传播者对人的需要的把握,包括节目受众与潜在受众的需要、主管部门的要求和社会伦理道德价值标准的要求。节目创新的目的是保持良好的传播效果,其根本是既符合社会伦理道德价值标准,又满足接收者的需要。八、善用积极暗示心理学中有一个关于暗示的效应,即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一个古老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此传说讲的是擅长雕塑的皮格马利翁爱上了他自己雕刻的一座少女塑像,他对这座雕像投入了全部心血与爱恋,并向神乞求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爱神被他执着的期望打动了,赐予这个雕像姑娘生命,并让他们终成眷属。心理学家借用这个神话传说来说明这种自我期望的作用,即对自己有良好的期望,并用积极的暗示使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改变,从而渐渐靠近或实现自己的期望。这个效应又被称为期待效应或期望的自我实现。

因而,如果媒体人能够常常给自己良好的暗示,告诉自己“我有创造力”“我会变得更好”等,那么这些积极暗示就会促使自己在行动上做出相应的努力,日积月累,终将心想事成。九、开展脑力激荡脑力激荡法也称为头脑风暴法,是由美国BBDO广告公司的奥斯本创立的一种集体思考,以求激发思维创新的方法。脑力激荡法常常在一个小组的成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