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6课《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6课《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6课《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6课《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目标1.思维能力:结合文章段落内容及结构提升学生分析、推理、判断等能力。2.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而活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点:1.感受作者崇高的思想境界与伟大的人格魅力。2.学习开篇点题、结尾呼应开头的写作技巧,掌握总分总式的文章结构。教学难点:1.鼓励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一深刻问题。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散文——《我为什么而活着》。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呢?恰如诗人臧克家所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活着,都有不同的追求。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散文,聆听罗素的回答!一、走进作者首先,我们认识一下本文的作者。伯特兰·罗素(1872-1970年),2岁丧母,4岁丧父,由祖父母抚养长大成人,一生命途多舛、坎坷不断。正是由于童年遭遇的艰辛与孤寂,罗素尝尝独自一人在荒凉失修的花园中玩耍与思索,由此对自然、生活、知识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观其一生,即使生活艰辛,罗素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积极追求知识与真理,坚决捍卫和平与正义,是公认的“未来时代的先知”、“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因此,罗素的一生又多姿多彩、璀璨夺目。可以看到,罗素虽饱经磨难,但他努力生活、不屈不挠、奋发进取,最终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像罗素这样的“大家”,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作出了怎样的思考与回答呢?接下来,我们结合上述作者生平,走进文章,听一听罗素的答案。二、领会全篇请同学们快速通读一遍课文,待会儿老师将通过内容提炼和发散思维两个方面考一考大家,我们一起带着问题来学习。学习任务一:内容提炼1.罗素为什么而活着?本文题目——我为什么而活着,题目采用问句的形式,激发读者想象。就让我们走进文章,探探究竟,找一找这个问题的答案。首段第一句便揭示了答案,“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我们发现,爱情、知识和同情心是作者一生的追求,是作者活着的精神动力。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这篇文章,深入了解罗素为何寻求这三种情感。2.作者寻求爱情的原因有哪些?第二段内容回答了这一问题,“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这里明晰了作者寻求爱情的三个原因,作者用狂喜、欢愉、仙境等系列词语表达爱情的美好与神圣。3.作者追求知识的原因是什么?第三段对此进行了说明,“我希望了解人的心灵,我希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这三个方面对应于知识的三个层次:人、自然以及社会,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4.爱情和知识如此美好,可以把作者引上云霄,他为何还拥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呢?首先定位,在文中找到相关描述,正如第四段“爱情和知识,尽可能地把我引上云霄,但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所言。接着,我们一起看看作者的同情心源自哪里,“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这意味着,由于作者看到了人世间种种疾苦,他渴望减轻人们所遭受的磨难,这些痛苦激起了作者的同情心。经过上述四个问题,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文章的意思,明白了罗素为什么而活着,也懂得了罗素追求爱情、知识和同情心的原因。接下来,同学们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以便更深刻地领会文章。学习任务二:发散思维1.在学习任务一板块,我们了解到作者不仅追求爱情与知识之类的理想,而且关注现实,渴求减轻现实世界的不幸。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品质呢?罗素追求爱情,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向往;追求知识,体现了他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用知识奉献人类和社会的优良品质;同情心体现了他关注现实,以及减轻苦难的渴求。爱情、知识和同情心从不同视角彰显作者的伟大,罗素既追求个人的远大理想,又善于观察现实世界的疾苦,富有同情心。2.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话,说一说有何深层含义?最后一段四个短句,包含了作者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与评价。“这是我的一生”,简简单单,但铿锵有力,是作者自身的总结。“我觉得我活着值得”,这是作者的自我评价,“值得”二字高度赞扬了自己的生活目标与追求。继而,“有机会”、“乐意”、“再活一次”同样简短有力,再次肯定了自己的理想与希望。这最后一段,没有华丽的语言,但充满力量,可谓短小精炼,将作者崇高的思想境界与伟大的人格魅力彰显得淋漓尽致!三、写作技巧领会全文意思与作者情感之后,我们继续回溯全篇,从结构安排和修辞手法两方面细数文中用了哪些多彩的写作技巧。学习任务一:结构安排1.浏览这篇散文,想一想这篇文章的总体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结构。这篇散文采用总分总来把控整体结构,具体而言,开篇第一段是“总”,总领全文,直接回答了标题——我为什么而活着,是因为对爱情、对知识、对同情心的追求与渴望。接下来,2-4段是“分”,与第一段的三个原因相对应,分别基于爱情、知识、同情心展开,分述这三种追求背后的原因。最后一段是“总”,总结全文,表达对自己人生追求与目标的肯定及赞美。2.本文在结构上还有一个特色——环环呼应突出主题,文中多处相互呼应,多次明示文章主旨,请找出相关语句来印证这一特点。一是开篇与题目呼应,作者在开头第一段直截了当地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回答了标题中的问题——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与题目相互呼应。二是首尾呼应,第一段用“飓风”来形容三种情感对自己的强烈冲击,以此表明这三种情感是自己努力生活与奋斗终身的精神动力;最后一段,作者再次点题,肯定自己的一生,并用“值得”、“再活一次”等词句表明对自己生活目标与人生追求的高度评价。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本文开头与结尾都是用通俗易懂的词句直抒胸臆,引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学习任务二:修辞手法本文不仅注重整体结构的安排以及层递间的逻辑关系,还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这部分我们将学习本文的修辞手法。1.找到文中运用比喻手法的句子,并体会这样比喻有何作用?“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这句话将三种情感比作飓风,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三种情感对作者的强烈冲击与深远影响。2.文中多处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找到相关内容,这样写作有哪些好处?一是2-4段是排比段,分别阐述追求爱情、知识、同情心的原因。二是2-4段中采用排比来揭示原因,如寻求知识,是希望了解人的心灵,希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排比的手法使文章结构清晰,也有助于增强语言的气势,烘托强烈的情感。3.说明作者如何运用对比的手法?作者在分述“为什么而活着”时,既遵循了爱情、知识和同情心之间的逻辑顺序,还暗含了对比的手法。由于爱情和知识象征美好与神圣,是理想追求;而同情心是由孤寂、贫穷、不幸等痛苦产生的,是对现实的观察与理解,是对减轻不幸的渴求。因此,作者的追求既有理想层面的热情与向往,又有关注人间疾苦的现实需求。文中暗含了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这更能突显作者崇高的思想境界以及伟大的人格魅力。四、归纳总结爱因斯坦曾说过,“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这篇散文读起来的确令人愉快,它篇幅短小,但饱含力量与激情,感人至深,发人深思。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已经深刻感悟到,罗素的生活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