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申论14申论二、给定资料1.自2006年起,桂剧、黔剧、花灯戏等一个又一个地方剧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保护。地方剧团演员仍坚守着舞台,在年华流逝中延续这些古老剧种的生命。随着人们文化娱乐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地方戏能不能从流行文化的冲击中突围,避免“走进博物馆”的命运?前不久在杭州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南方片)展演期间,记者与来自南方各省、市、自治区基层剧团的团长座谈,他们在地方戏剧创新探索中的苦和乐令人动容;围绕传统戏剧的未来,他们的忧虑和思考发人深省。为挖掘地方戏的市场价值,不少地方剧团大力推动艺术、人才和机制方面的创新,探索开辟新的市场空间。不少观众注意到,2009年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有一个不同于往届的特点:表现当代题材的剧目占了一半以上,例如讲述当代农村生活的黔剧《大学生村官》、反映汶川地震后年轻人思想和生活变化的湖北花鼓戏《生命童话》。除了用传统戏剧表现当代题材外,民族、现代等艺术元素渗透其中成了此次展演地方戏的另一大特色。云南花灯剧团前来参演的现代花灯剧《梭罗寨》讲述改革开放之初一个孤儿在乡亲们的关爱下靠勤劳致富,为报答养育之恩她提出乡亲们“电灯不要钱、碾米磨面不要钱、种子不要钱”;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这“三不要”规则依然存在。这台戏堪称艺术形式融合的典型,不仅有传统花灯剧的元素,还加入了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及现代舞、歌剧、话剧等形态。云南花灯剧团团长孙晋昆说:“如果一个戏只有老年人爱看,它岂不成了‘夕阳艺术’?我们在传统戏剧中嫁接现代手法和多种艺术元素,归根结底是为了拉近与年轻观众的距离。”他坦承,目前的效果还说不上非常明显,在戏剧界还引发了争议,一些中老年观众甚至发出“这还是花灯戏吗”的疑问,但年轻观众的反馈令人鼓舞,他们表示乐意接受这样令人耳目一新的戏剧。同样由该剧团演出的《云岭华灯》则在保留花灯歌舞形态基础上淡化了情节性,突破传统花灯剧的结构,采取具有现代感的跳跃式结构。孙晋昆说:“过去观众喜欢看有头有尾的线性故事,现在喜欢看跳跃式的、纯审美式的表演。”这个剧目已成为剧团的保留剧目,四年来已演出近六百场,曾远赴瑞士、美国演出,近期还有望赴香港演出。2.在从事艺术创新的同时,曾经深受人才断层与人才流失困扰的地方剧团也在积极探索人才创新。湖北省实验花鼓剧院院长吴培义欣喜地说:“在我们这里,‘90后’演员已经亮相舞台担纲主力。”“剧院在十几年前就在考虑培养接班人了,但是困难重重!最大的困难是缺生源,社会发展道路多了,很少有家长愿意让孩子来学戏。”他说,“学钢琴、长笛、小提琴,见效快,有名有利。而戏曲一方面对形象、身段、嗓音、综合表现力等要求极高,另一方面社会认知度正在逐年降低。”1995年,湖北省实验花鼓剧院第一次招生,发通知,做宣传,在电视广播上大造声势,结果只有不到10人报名,接下来连续三年都招不到人。吴培义说:“我们反复研究,想到一条特别的路子,即与综合大学联合培养,而不走传统的艺校路子。学生毕业后拿的是普通高校文凭,而不是艺校文凭。”首批定向招生的40多名学生2001年进校,中途有20人因吃不了苦或违纪被淘汰,20多人品学兼优,2005年毕业后进入湖北省实验花鼓剧院,现已成为重点剧目《生命童话》的主力演员。他们在校时不仅接受戏曲基本功训练,还学习舞蹈、音乐、文化、英语、自然与人文科学等课程,素质相对全面,受到各界高度评价。文化部有关负责人充分肯定湖北省实验花鼓剧院的人才培养方式,认为其探索为解决戏剧人才断层和单一培养模式问题闯出了一条新路。3.地方剧团还纷纷创新机制,开拓市场。一位剧团负责人说:“作为艺术门类的一种,地方戏不能成为市场经济的‘真空’。我们以前老是怕市场,对市场没有信心,因此光找各种客观原因,而不从自身找原因,这要不得。要走出去、走得稳,就必须转变运作机制,借鉴其他行业、领域的成功做法。”云南花灯剧团团长孙晋昆说:“五年前,我们专门成立了‘市场策划营销经营部’,它的任务是完成150场演出指标,完成之后即可享受相应待遇。这个部门的一部分人员是团里的演职人员,另一部分则来自于广告公司、演艺集团,以聘用的方式发挥他们的作用,效果很好。”4.据不完全统计,建国以来,已经约有一半的地方戏剧消亡。在全国,几乎每年都有剧团解散,而这些团的解散往往意味着剧种的衰落,如杭州的杭剧、湖州的湖剧等,都已经消亡。贵州黔剧团被喻为“天下第一团”,就是因为它目前已成为孕育黔剧的唯一母体。剧团党组书记董燕丽说:“来杭州演出前,团里已退休的老同志都不遗余力、不计报酬地帮助创作、排演新戏《大学生村官》,就是出于对黔剧的感情,这些老演员说,如果不这样卖力干;黔剧的发展很快就会停步,甚至会消亡。”近年来,在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抢救下,一些剧种正在逐步恢复,例如甬剧、瓯剧、姚剧、绍剧、调腔等。接受采访的地方剧团负责人对政府近几年来的支持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来自政府层面的支持对地方剧团的生存发展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前些年,在政府引导和帮助下,地方戏剧界不遗余力地改革与创新,既包括艺术本体的改革,也包括剧团人事、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制度改革。海南省琼剧院院长陈军说:“社会文化其他领域推进的制度变革,在地方戏剧界同样风生水起,比如耳熟能详的干部‘海选’、考核上岗、多劳多得、拉开收入档次等等。”据他们讲述,不少地方剧团的经营出现了明显好转的迹象,演出场次多了,有的剧团一年演出300场,相当于“每天都有戏”;过去团里日子紧的时候甚至发不出演职人员的工资,现在不仅“发得出”,有时也能“发得多”了;演职人员的积极性高了,为戏剧进一步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贵州省黔剧团团长朱宏、云南省花灯剧团团长孙晋昆告诉记者,每次到基层演出,场场爆满,“房顶上、树上都有人”,作为地方戏曲界人士,他们从这个现象中获得了莫大的信心与激励。几位剧团团长谈到,走市场是戏剧发展必由之路,地方戏曲界对此已形成共识,并且越来越有紧迫感。此前境况不太乐观的地方剧团.已经被“扶上了马”,如果“再送一程”,就好比打上一针“强心剂”,在市场中的生存发展能力有望进一步提高。地方剧团特别渴望政府在制度创新层面给予指导和帮助,“制度创新比拨款、送演出票更有用”。湖北省实验花鼓剧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得以实施并见效,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支持引导。院长吴培义介绍,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与剧院签订协议,武汉市有关部门也对剧院人才培养给予全程指导,给定向培养的青年演员吃了颗“定心丸”,增强了地方剧团对人才的吸引力。令人欣喜的是,广西、海南、云南等不少地方还创造性地在旅游、侨务工作和民族文化保护工作中发挥地方戏的作用。海南省琼剧院院长陈军说,海南打造“旅游大省”,我们戏剧界建议将琼剧列入发展旅游的规划,既有利于地方文化发扬光大,又能增添海南旅游的文化魅力,这项建议已经被采纳。在广西桂剧团,还建立了“国家级广西桂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并有专门的“传承经费”用于保护、传承地方剧种。团长龙倩介绍说,一个是静态基地,主要是文字、历史图片、戏服等物品,2008年文化部“非遗”保护专家来调研时,惊讶于我们保存了200多个剧本;另一个是动态基地,主要包括演出剧目、保留下来的折子戏以及影楼阁。接受采访的基层剧团团长还谈到,文化的发展有其特殊规律,对有些濒危剧种,是否可考虑采取日本对能剧那样的保护性措施?他们还呼吁,对市场化的理解应更全面一些,不将市场化简单等同于票房收入,在地方戏走市场的过程中力求避免“泛市场化”、“泛娱乐化”倾向,同时夯实地方戏剧的群众基础,充分挖掘市场价值,促进地方剧团尽快走出政府“襁褓”、走进市场“摇篮”。5.2009年6月13日是中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各地日前已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的宣传纪念活动,从表彰授牌、文化论坛到遗产展演,各具特色、精彩纷呈。但在共迎遗产日的同时,一个问题又再次拷问着我们,如何保护文化遗产,如何延续中华文脉?高尔基说:“一个民间艺人的逝世,相当于一座小型博物馆的毁灭”。展现中国文化魅力的不仅有延续千年的文物遗产,还有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皮影戏、二人转、泥人张、杨柳青年画……正是这些活跃在各条战线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存在,中华文明才能代代相传,连绵不绝。但现实是,人们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物品的发掘与保护中,却忽视了对这些“活人”的关。怀。于是,资金短缺、后继无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人亡艺绝”的困境:“辽南皮影”传人张永夫病倒在床后,曾被迫先后两次出让大批皮影,去世后还留下两万多的债务,收藏多年的3000多件珍稀清代“影人”一度面临散失危险;“东北二人转”5个国家级传承人之一的李秀媛作古后,观众耳熟能详的60多部二人转剧目也随之入土,只留下视频3部……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潜在的市场价值,把传统的“文化瑰宝”推向市场,或许是解决艺人尴尬处境的一个突破口。辽宁凌源皮影有千余年的历史,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更好地保护皮影艺术,解决艺人的生存困境,该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凌源皮影保护与产业开发规划》、《凌源培养皮影戏曲艺术传承人奖励办法》等文件,有力推动了凌源皮影的传承,呆护和产业开发,涌现出了城乡行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张佐飞皮影艺术工作室等皮影文化企业14家,演出班社13家,皮影从业人员2000多人,皮影产业年销售额达500余万元……在最大限度保持该文化遗产本来面目的同时,适当融入时代因素,使这些古老的传统艺术在创新的起点上获得了新的发展。6.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拍录看作是保护,事实上,这只是“博物馆式”的保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但如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如所言,“如果政府越俎代庖,反客为主,取代了传承人,不但会影响到传承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同时也会影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性、民间性与真实性,使民俗变成‘官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是“活鱼”,保护方式主要是“养生”,而不是只保护“鱼干”。活鱼要在水中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条“活鱼”来说,民众就是“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不能唱“独角戏”,而是要发挥民众的主体作用,在活态传承中保护,“只有人民热爱自己的文化遗产,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信,才能真正做到有效保护”。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认为,应以法律、教育的方式尊重各族人民的文化,让各族人民、尤其是年轻人建立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荣誉感和尊严感。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遗产展览,开设剪纸、捏泥人及民间传说、民间舞蹈等文化遗产课程,机关、企业及社区可以利用展板,介绍文化遗产知识等等,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众之水中畅快游弋,健康传承。7.申遗保护文化遗产,开发挖掘文化内涵,适当开发创新可以让民众更好地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但如果突破一个限度,过度商业化,则将使文化遗产保护不堪重负乃至变味,而这种情况正在悄然上演:一些地方把文化遗产当“提款机”,一个“牛郎织女”的故事六省在争,一部《三字经》引起广东顺德和浙江宁波两地“争斗”,十几个城市同抢“梁祝故里”的传说;“原生态”在一些地方正被滥用,很多旅游表演为了迎合游客口味,不惜“大胆创新”,把原生态歌舞的表演方式和内容全变了,甚至加入了许多不健康内容……不可避免,为了更好地开展保护工作,文化遗产开发中需要加入一定的商业元素,但应该看到的是,无论是保护文化遗产还是传承民间艺术,其初衷都是为了让民众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不同的文化形态,都有自己特殊的生存、生长环境,如果被硬生生圈养在狭小的舞台里,仅供人们消遣娱乐,就将失去它的原生态性,而这将不是保护,而是割裂了文化的血脉。8.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内含着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生命的DNA。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文化遗产就是中国文化的烙印,具有强烈的排他性。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而由于它与中国端午节的历史文化渊源,导致中韩两国学术界和民间舆论一度出现激烈争议——事实上,尽管韩国端午祭是中华文化影响下的产物,但和中国的端午节在仪式和内容上已经很不一样了:在韩国成功申报的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宫廷宗庙祭礼乐”中,较完整地保留了来自儒家的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精神和风范,而在中国,这样的皇家祭祖仪典却早已中断。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促使中国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更提醒民众,文化并不是一个国家的特色产品。申遗并不是最终目的,也不在于谁先谁后,最重要的是,应该通过申遗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及传统节日,让世界人民都来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已经超越了国家和民族的界别”,无论是中国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其他国家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人类”遗产,不仅属于中国或某国,而且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在尊重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加强与国际的文化交流,才能让世界共享中国千年文明的非凡魅力。9.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2008年两会期间在和新华社记者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时说,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文化保护体系。现在有“文化遗产日”活动,有些地方已经开始采取建立博物馆的保护方式。同时,冯骥才委员建议,应在法律保护上进一步健全。冯骥才说:“我国文物保护法是保护物质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屏障。虽然目前,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有很大提升,但是还缺一个保护,就是法律保护。”冯骥才委员认为,如果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会流失出去。比如少数民族服装,前些年就有很多西方人到贵州大量搜集以前流传下来的少数民族头盔和绣花衣服,法律上却没有限制出口的规定。齐鲁的古典家具非常有特点,而现在齐鲁大地已基本看不到这些家具了。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10.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开发的激进与遗产保护热的升温,旅游开发和遗产保护的冲突性越来越明显,由旅游带来的“商业化”给文化遗产造成的损毁引起了世人较普遍的愤激,关于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关系的讨论和争议也越来越受关注。现实中,旅游一度以“文化遗产”的对立面显现。由此,出现两种声音:一是主张“双赢”“兼得”,倡导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利用的良性互动发展;二是旅游对遗产造成的破坏,令人怵目惊心,站在遗产保护角度,认为“旅游是文化的第一杀手”。第一种声音是为旅游开发摆脱困境寻求出路;第二种声音表达了对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和毁灭的担忧,折射出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定位上还存在着对立。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的“对立论”是否具有合理性?实际上,打破旅游与遗产“对立论”,确立“同一性”,是处理好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关系的基石。我们现在所说的旅游,即大众观光旅游,不是前工业社会的产物,而是现代的“生成”。在西方,旅游经历了资本主义扩张年代中的商业与休闲活动时期,成为“旅游工业”。以追逐利润为指向的“旅游工业”,破坏传统,破坏遗产在所不惜。然而,20世纪70年代,随着文化遗产保护大潮在全球兴起,人们开始理解,旅游的真正意义在文化而不在经济。以前,对“旅游”的定位出现过偏差。中国的旅游业是现代化过程中伴生的“新生物”。在汹涌澎湃的大潮中,一方面成了“造钱机器”,另一方面,对文化遗产的破坏性也自然显现。尽管旅游和遗产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但二者都指向“现代化”。遗产既是传统的传承,又是现代的“生成”,它具有身份的双重性:一是再现传统文化的存留;二是作为现代的文化资源,可以成为文化产业的原材料,能够发展、利用、创新。而遗产旅游也具有双重身份性:一是文化性;二是产业性。遗产旅游植根于“文化”,产业开发必须保护文化之根。旅游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维系生存的基本资源——文化遗产。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解决二者之间存在的冲突,必须正确彻底地完整贯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16字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当前,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商业性开发交织的环境中,流行所谓“原生态”的时髦话语。“原生态”的提法,在遗产自身的形态,可以理解为“土生土长、原汁原味”、自然生长、不被强加的文化意义。尽管“原生态”风靡传媒,但这一提法的准确严密性还是受到诸多质疑。不少研究者认为,“原生态”对应着的遗产保护中的原真性,忽略了文化的动态本质。在现实中,纯粹的“原真性”是不存在的,文化是不断变化的,文化遗产传承的正是传统文化在现代仍有价值的部分。我们要正视一种现象:打着文化遗产“原生态”旗号,行商业性活动之实。有的民族地区,由政府出面组织大规模的“旅游文化节”,名之为“原生态民族文化节”,广为宣传。旅游文化节是正当的,但把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过度不当的包装进行展演,并且宣传为“原生态”,则是误导;把固定时间举行的民间节日,变为演出商业活动节目,这样的“原生态”必然是对文化遗产的破坏。少数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前景广阔,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任重而道远。旅游开发需要“文化自觉”,文化遗产保护更需要“文化自觉”。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实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16字方针,才能真正实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11.存在于文件里、展柜中、舞台上的“非遗”是死的,可以保存却难以传承。过度依赖政府、专家的干预,还可能会影响到文化遗产的原生态性、民间性与真实性。传统文化只有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肌理中,鲜活于普通民众的生活方式里,才能真正得到“活态、整体”的保护。端午节刚刚过去。端午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把它作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自然旨在弘扬传统文化。可热热闹闹的假期过了,我们却不免有些怅然:除了吃喝旅游,我们自觉地传承下来、身体力行的传统习俗实在少得可怜。传统的端午节习俗,各地大同小异,除了吃粽子、赛龙舟,还有女儿回娘家、佩香囊等等。端午节还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打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在今日新型流感来袭之际,这样的传统显得尤为可贵。遗憾的是,这些兼具文化内涵与实用性的优良传统早已渐渐淡出了不少人的现代生活。如今的人们,尤其是生活在都市中的年轻人,恐怕只知道粽子与龙舟了。且那粽子已不是自己亲手包的,打开从商店买来的真空包装袋,不再有童年记忆中扑鼻的清香;而生龙活虎的赛龙舟更是听说的多、见过的少,亲身参与过的恐怕就更少了。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近些年关注传统文化的热潮持续高涨,相应地,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实,传统节日本身就是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有些传统节日更是“非遗”申请的候选对象。遗憾的是,对多数人而言,我们只是在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中捡回了一些关于饮食习俗的皮毛。有人说,我们“申遗”就是为了保存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话不错,但是不够。殊不知,把民间文化移出其孕育发展的环境,变成博物馆里的“标本”来保护,其实更是一种伤害。还有人说,很多地方不是组织了各种文化活动吗?的确,端午节期间,有的地方搞龙舟比赛,有的地方搞文艺演出,但比赛也好,演出也罢,虽然热闹但生活气息不足,人们更多的是作为看客而非参与者、实践者。传统文化,归根结底存在于我们日常的生活之中。要让一代又一代的人自觉接受民族文化的精髓,光靠政府发津贴、专家搞研究,或是恢复一些大张旗鼓、热闹华丽的仪式,未必能收获很好的效果。存在于文件里、展柜中、舞台上的“非遗”是死的,可以保存却难以传承。过度依赖政府、专家的干预,还可能会影响到文化遗产的原生态性、民间性与真实性。政府可以创造氛围,制定有利于扶植传统文化发展的政策;专家学者在传统文化研究、倡导中的工作不可或缺,他们在“非遗”的选定、申报、保护过程中的作用更不可替代;但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真正的主力,应该是也必须是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保存“非遗”,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它活在民间,活在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里。激发公众的文化主人翁意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走出“政府喊、专家干、百姓看”的局面,实乃当务之急。日前,有文化部官员表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始从静态、单项保护,进入到了活态、整体保护的新阶段。事实上,传统文化只有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肌理中和普通民众的生活方式里,才能真正得到“活态、整体”的保护。其实做起来并不一定很难——春节,亲手写一副春联或是剪几张窗花;元宵节,让孩子们提着灯笼追逐;端午节,一家人在一起学着动手包包粽子;重阳节,陪老人登高望远……只有公众自觉自愿地身体力行、用心体会,中华几千年灿烂的文化传统,才能以生动鲜活的形态代代传承下去。三、申论要求第1题、用不超过250字的篇幅,概述给定资料提供的信息。要求:概括准确,表述简洁。__________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参考答案:作答A:地方剧团通过自主创新,在地方政府的鼓励与扶持下,勇闯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我国的非物质遗产保护依然面临资金短缺、后继无人的尴尬处境。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商业开发之间,有些地方政府只顾开发,不顾保护,文化遗产损坏严重。传统文化保护,应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鲜活于普通民众的生活方式里。[评析]本篇答卷只是沿着材料的顺序所作的段落大意归纳。没有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合并整理。作答B:近些年来,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上做了大量的工作:鼓励支持一批地方剧团发展,制定了许多有关文化保护的制度和规定,设立了“文化遗产保护日”等。但同时必须看到,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才刚刚起步,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因此,文化遗产保护迫切需要扫除障碍,要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完善相关制度等。[评析]本答卷答题较为全面,是一份不错的答卷。答案解析:第2题、针对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的方案。要求:方案合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__________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参考答案:作答A:首先,要大力宣传教育,让保护文化遗产的思想,深深扎根于广大民众的心中。一定要让保护文化遗传的重要性家喻户晓。使每个人都能自觉地投身到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中去,并由此做好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第二,要重点保护好对国家发展和民生民计有重要意义的文化遗产,并通过发展旅游事业,在利用中开发文化遗产的价值,并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第三,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法律法规,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第四,要继续做好世界文化遗产资源的申报,使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紧密联系起来。第五,充分利用文化遗产,积极开展历史教育,使人们真正了解我们民族的过去,更加珍惜我们的今天,更加坚定地发展我们的各项事业。[评析]本答卷对策较全面可行,是一份不错的答卷。作答B: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保护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公众树立以保护文化遗产为荣、以破坏文化遗产为耻的观念,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社会氛围。各级政府要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如深入发掘文化遗产、制定保护办法和保护规划,加大财政投入等。建立奖惩机制。对保护文化遗产有显著贡献的个人和单位要予以奖励和表彰;对严重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要严肃处罚。建立健全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加快文化保护工作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科技的研究、运用和推广工作,努力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水平。[评析]本答卷对策可行,是一篇不错的答卷。答案解析:第3题、假如你是某市一名政府文物保护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文化遗产日要作非物质遗产保护的电视讲话,请你写一篇讲话稿。要求:语言流畅,简明扼要,不少于400字。__________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参考答案:作答A:同志们:国务院决定把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作为我国“文化遗产日”,国家建立“文化遗产日”的目的是为了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保护我们的精神财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物化成果,是我们民族悠久历史的稀世鉴证,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反映历史,承栽文明,是展示和传承中华文化、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方面。当前,由于我国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也受到严重威胁。许多文化遗存,特别是古建筑、古遗址、墓葬、石窟寺、历史文化村(镇)及风景名胜区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整体风貌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文物非法交易、盗窃和盗掘古遗址古墓葬等违法犯罪活动还时有发生。在文化遗存相对丰富的少数民族地区和农村,由于人们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迁,民族或区域文化特色消失加快,许多传统技能和民间艺术后继乏人,濒临灭绝。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文化遗产的现象在一些地方比较突出。同时,观念滞后、体制障碍等问题仍然在不少地方束缚着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因此,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我们一定要高度认识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发掘、管理和利用,是展示和传承中华文化、连接民族情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志们,“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责任,希望上下齐心协力,不懈努力,为保护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力量。[评析]本篇讲话稿格式正确,内容生动。但是却偏题了,题干要求是作非物质遗产的讲话稿。应试者在审题时一定要细致,切不可马虎大意。作答B:同志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既有物质文化遗产,又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它反映了我们民族的特征,凝集着我们民族的深层文化基因。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独特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对延续中华文明功不可没。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关系到文化血脉的传承,关系到精神家园的维护,关系到先进文化的建设,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坚定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捍卫中华民族文化主权的客观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体现。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广量大,任务艰巨。我们要深入坚持立法保护与政策保障相结合.政府保护与民间保护相结合,进一步健全完善保护机制,全面落实保护措施,使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加辉煌。第一,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承担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责任。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鼓励表彰先进典型。第二,各市、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给予人力、物力、财力支持。财政部门要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同时,通过政策扶持,广泛动员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努力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第三,强化齐抓共建的整体合力。文化部门要发挥组织、实施、协调的作用,相关部门要配合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要利用好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设施,通过文字、影像、实物,收藏保护好文化遗产。新闻单位要加强宣传工作。同志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希望大家从我做起,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放光芒![评析]本答卷语言流畅,内容生动,是一篇优秀的答卷。答案解析:第4题、请判断下列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些看法,对于你认为不正确的选项,分别说明理由。(1)对具有重要价值的无形文化遗产的传承者或保持团体授予“非物质遗产传承人”称号,并确定其责任和义务。获得认证之后,具有传统文化技能的人,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大力保护并给予财政支持。(2)在学校应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讲座、论坛以及咨询服务等活动,教授学生传统文化知识。(3)城市要发展,古城墙可以让位于经济发展的需要。(4)对一切文化遗产,都要进行商业上的开发,以开发促保护。(5)积极扶持民间艺术团。大力组建和扶持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举办乡级农民业余文艺汇演。__________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参考答案:作答A:(4)(×)我们不能滥开发,只有在条件具备的地方合理的开发才行。(5)(×)支持民间艺术团与保护文化遗产没有关系。[评析]本题选择有误。民间艺术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长的土壤,对其扶持,也就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作答B:(3)(×)城市发展不应以损坏文化遗产为背景。我们可以采取合适的方式让经济发展与文物和谐共存。(4)(×)我们应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不能本末倒置。[评析]本题选择正确,分析准确。答案解析:第5题、假如你是政府有关部门的公务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鲜明,分析透彻,论述翔实,对策合理,字数控制在800~1000字。__________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参考答案:作答A: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与此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许多问题,形势严峻,不容乐观。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结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入类共同发展的前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不少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古建筑、古遗址及风景名胜区整体风貌遭到破坏。文物非法交易、盗窃和盗掘古遗址古墓葬以及走私文物的违法犯罪活动在一些地区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大量珍贵文物流失境外。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许多重要文化遗产消亡或失传。在文化遗存相对丰富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由于人们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迁,民族或区域文化特色消失加快。因此,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评析]本答卷语言流畅,论述有力,部分用语专业,可作参考。总体而言,该文是一篇优秀的答卷。作答B: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近年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展开,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体系基本形成;各级各地政府关心、重视文物工作,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开展了大规模的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全国文物资源的核查、建档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博物馆建设不断推进,博物馆事业稳步发展等。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无论在思想认识’、文化观念,还是管理体制、工作方式上,都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步。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机构建设、队伍建设等基础工作仍然薄弱,观念滞后、体制障碍等问题仍束缚事业发展;破坏历史文化名城风貌、损毁文物建筑、破坏文物原生环境、侵蚀历史文化遗址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屡有发生;在文化遗存相对丰富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由于人们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迁,民族或区域文化特色消失’加快。针对以上种种问题,加强文化保护势在必行。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转变政府部门的职责,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文化遗产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城乡规划。要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文化遗产保护协调机构。要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定期通报制度、专家咨询制度以及公众和舆论监督机制,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加快文化遗产保护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建设,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抓紧制定和起草与文物保护法相配套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抓紧研究制定保护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有关规定。要严格依照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行政法规办事,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作出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各级文物行政部门等行政执法机关有权依法抵制和制止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决定和行为。严厉打击破坏文化遗产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重点追究因决策失误、玩忽职守,造成文化遗产破坏、被盗或流失的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充实文化遗产保护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因执法不力造成文化遗产受到破坏的,要追究有关执法机关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安排专项资金。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大力培养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科技的研究、运用和推广工作,努力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水平。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重点文化遗产经费投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认真举办“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教育部门要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组织参观学习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各类新闻媒体要通过开设专题、专栏等方式,介绍文化遗产和保护知识,大力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先进典型,及时曝光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行为及事件,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评析]本答卷观点鲜明,分析透彻,论述翔实,对策合理,是一篇优秀的答卷。答案解析:一、名师点评:热点倾向性、例题思路、答题方法本套试卷围绕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组织材料。我们国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延绵不断的文明史,拥有灿烂辉煌不可胜数的文化遗产,它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还包含着种类繁多的传统技艺,像镀凿、纺织、印染、造纸、印刷、酿造、烹饪等等,博大精深,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干技巧,高超的智慧和杰出的创造力,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精髓。所以,保护这些传统的技艺,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有利于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对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问题,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传统的技艺都是在农耕社会条件下,由我们的祖先创造,并且世代相传的。在当今世界全球化、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正在不断地受到冲击,生存环境发生急剧的变化,有的地方过分地追求经济利益、导致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受到掠夺性的开发,生存土壤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更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处于濒危的状态,面临着失传的危险,这种人走艺绝的现象已经是屡见不鲜了,所以针对传统技艺目前存在的问题,必须从自觉维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高度,将传统技艺的保护作为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形成高度的民族文化自觉。第1题要求概述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这道题比较简单。在作答时只要不遗漏要点即可。第2题要求针对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这类题的解题方法就是对症下药,一个问题对应一个解决的对策。第3题要求写一份电视讲话稿,属于公文写作题。山东以往的考试没有出现此类题型。但随着申论考试与公务员实际工作越来越贴近。在申论考试中出现公文写作题的概率也越来越高。考生在备考中,还应作相关的学习积累,特别要注意公文的格式规范。电视讲话稿要求简短、通俗。语言方面应口语化,且活泼生动。第4题是对策分析题。这种题型在国考中已经出现,山东省考也可能会出现。应试者可。参考练习。本题难度很小,应试者可找国考历年真题练习类似的题目。第5题是论述题。应试者在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摘引所给材料及理论著作的某些段落或个别语句时,要注意不可从自己的目的出发,不顾原材料及原著的整体观点和上下文联系,寻找个别与自己论点相一致的言论,孤立地摘引出来。(2)不少应试者在论证时,立意角度不新颖,思路不开阔,不会进行发散式思维的阐述,不能揭示事物的实质,因此使得论证没有深度,一般化。(3)不能够抓住资料所给出的主要问题分析说明,也就是说,文章目的性不是十分明确,甚至有偏离题意的现象。二、知识链接:(相关热点材料与知识链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何星亮从广义的概念来看,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可分为两部分:民族性文化和世界性文化,或者说,民族性较强的文化和世界性较强的文化。不少学者认为,科学技术及其物质文明是世界性的,是“发明”出来的;而人的价值、信仰、伦理、道德、制度、礼俗、艺术等是民族性的,是“创造”出来的。我们所说的非物质文化,也就是民族性文化。世界性文化具有可比性,有高低和优劣之分,有先进与落后之别;而民族性文化具有相对性,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标准是难以比较的。如宗教信仰、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等,无法衡量’高低和优劣。传承中华文明,主要是要继承和发展民族性文化,也就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纵观历史,没有传统作为依托,现代化难以成功。保护传统就是为现代化打下更好的基础,而现代化则是为新的传统的形成准备了条件。现代化在实质上是传统的制度和观念根据现代社会变化需要所作的功能上的调适。因此,离开对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文化创新和建设现代民族文化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保护和传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应该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资源,可以造福子孙万代。它具有双重价值-.一是存在价值,包括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具有研究、观赏和教育的价值,这是核心的,主要的价值,这一价值决定了保护第一的原则。二是经济价值,它是存在价值派生出来的,它包括直接和间接的经济价值。存在价值越大,潜在的经济价值也越大,其转化为直接的经济效益也就越大。保护是前提,只有保护好才能合理利用,才有可能继承和发展。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有一个科学的、长远的规划。保护得越好,其价值也就越大,知名度也就越高,旅游业和其他相关产业就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只有永葆特色的非物质文化,才会带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时有古今,地有南北,每一种文化现象都会因时间的不同和空间的差别而发生质或量、内容或结构的变化。每一种文化都不能脱离时代性的规定,不能与世界文化的大时代相违。创新的目的是使传统文化恢复活力,提升传统文化的质量,并使之成为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高一级文明。现代西方“保守主义”的先驱、英国著名学者布尔克在他的名著《法国革命的反思录》中说:“一个国家若没有改变的能力,也就不会有保守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它将不免冒着一种危险:即失去其体制中它所最想保存的部分。”传统文化如果不加以创新和变革,也就没有生命力,也就无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并将逐步失去功能。文化创新的形式多样,其一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和再造,使之更趋完善,更适合于中国人,更适合于世界市场的竞争,使传统文明升华为现代文明;其二是转换功能,使某些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具有新的功能。保护与引进并不矛盾。保护的目的是维护自己的文化权利和特色,引进是为了发展自己的文化。在现代社会,一个民族是否善于吸收、引进先进民族的文化,决定着该民族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速度。著名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曾说:“我相信,假如中国人对于西方文明能够自由地吸收其优点,而扬弃其缺点的话,他们一定能从自己的传统中获得一种生机的成长,一定能产生一种糅合中西文明之长的辉煌之业绩。”张岱年也曾说:“经济趋于全球化,科学技术也将趋于全球化,同时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这才是中国新文化建设的道路。”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动力。保护文化多样性与保护生态多样性一样重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是自我封闭,而是在相互交流中保护自己的特色,在竞争和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历史上成功的文化现代化运动大多是一个双向运动过程,即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相反相成,既善于克服传统因素对现代化运动的阻力,也善于使传统文明转换成现代文明。(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守住中华民族的根蔡武2009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遗产日设立3年来,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确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这是我国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文化遗产日”设立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逐步建立,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基本形成,国务院已公布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02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通过公布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资助扶持等方式得到有效保护,文化部在公布两批777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基础上,近期,又公布了第三批711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和传习所建设态势良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逐步展开,先后设立了闽南、徽州、热贡和羌族四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整体性保护探索出有益经验。同时,结合“文化遗产日”、民族传统节日,广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以及与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杰出创造力的体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文明标志与精神支柱。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珍贵资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深入挖掘、充分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凝聚的深刻内涵,将其融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有益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深刻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蕴涵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进行认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空调行业并购重组扩张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智能监控系列芯片行业资本规划与股权融资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晶圆制造行业开拓第二增长曲线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光纤激光器行业并购重组扩张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地理信息行业商业模式创新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新形势下虚拟养老院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团餐行业商业模式创新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咨询合同
- 自动打铃控制器-PLC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 关于自带旅行洗漱用品包装的调查
- QCT1067.5-2023汽车电线束和电器设备用连接器第5部分:设备连接器(插座)的型式和尺寸
- (完整版)仪表选型
- T-CCAA 39-2022碳管理体系 要求
- 成人雾化吸入护理团体标准解读
- 油气回收相关理论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2030年中国气枪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数字化技术在促进幼儿语言发展中的应用
- 江西省上饶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 学生(幼儿)上学放学交通方式情况登记表
- 提高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达标率
- 电动自行车换电柜规划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