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农业灌溉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实施方案_第1页
关于建设农业灌溉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实施方案_第2页
关于建设农业灌溉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实施方案_第3页
关于建设农业灌溉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实施方案_第4页
关于建设农业灌溉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6——PAGE1—关于建设农业灌溉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实施方案为了贯彻落实《水利厅关于加快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现就组建农业灌溉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定以下实施方案。一、发展目标面向全区甚至全国,建成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产品开发、技术推广、培训为一体,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农业灌溉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与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方面发挥中枢与桥梁作用,带动和促进全区节水灌溉事业的蓬勃发展。“十二五”期间,通过与市级共建、联建的模式,由农业灌溉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牵头,搭建中心与南宁市、北海市、百色市、崇左市江州区灌溉试验站等综合科研平台,争取获得批准建设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主要任务(一)完善科研平台,攻克一批关键科学问题。通过与市级共建、联建的模式,组建农业灌溉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搭建中心与南宁市、北海市、百色市、崇左市江州区灌溉试验站等综合科研平台,达到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标准,基本满足基础研究及技术研发的需求。要立足水利发展大局,组织实施并攻克以下问题:研究作物的灌溉模式、灌溉制度及灌溉效益,雨水集流材料与技术,示范推广农业高效节水综合技术、城乡水环境改善与水源保护技术、节水设备新技术等先进实用技术,归纳、总结出主要作物的灌溉制度和灌溉方式。研究和开拓出一批新的灌溉技术和产品,为水利先进实用技术的示范与推广搭建一个展示平台,很好地促进水利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力争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水平。序号项目名称漓江流域水-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研究农田降雨高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模式研究水稻灌溉模式及灌溉制度田间数据自动化采集及灌溉自动化研究经济作物灌溉模式及灌溉效益研究(二)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培育。依托单位的试验区内建立中心本部。计划建立中心办公机构,配备科技人员。加强培养中青年水利科技学科带头人,支持青年科技人员独立主持科研项目的能力,使之具备项目研发的团队。通过“项目+人才”引进模式,引进博士、研究生10名;引进美、英、德、加拿大、新加坡等国际专家,以及以色列等国家的节水灌溉先进技术,开展项目合作或做学术报告,提升中青年水利科技人员的科研水平。培养1-2名特聘专家,2-3名“十百千”人才,2-3名高级工程师。(三)提升科研产出成果。争取获得国家科技二等奖1项、水利部科技奖2-3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等;在国内重点刊物发表论10篇以上。(四)加强科学规范的研究运行机制。本农业灌溉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公益性科研机构。其行政关系隶属于桂林市水利局管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独立经济核算。在业务上受科技厅和水利厅领导,同时接受水利部灌溉试验总站的指导。实行主任负责制、项目立项专家评审制、项目负责制、科研效益与承担人员个人利益挂钩的量化考核。将科研成果获奖、评优情况等纳入参与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及成员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列入其晋级、评定职称等的标准。定期表彰科研项目表现优秀的部门和个人,科技成果申报各类奖项,除外部奖励外,中心还自行给予奖励。五、实施阶段(2013年~2020年)(一)组织开展前期申报工作。计划在2013年完成中心的项目前期工作,并向科技厅申报。争取得到科技厅批准。(二)组建创新团队,引进高层次人才。依托研究中心组建“农业灌溉排水科技创新团队”。由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外聘)组成,固定人员主要为依托单位技术人员,流动人员主要为科研合作单位人员及聘请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高水平的的技术专家,成立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中心的科研场地、仪器设备可利用依托单位现有场地、仪器设备,不足部分根据科研项目情况添置。(三)组建一批重点科研项目战略联盟。广泛与清华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等知名院校、科研单位合作,整合双方的项目资源和技术资源,围绕节水灌溉的关键技术领域组建一批重大科研建设战略联盟,共同争取承接国家和级重大专项科研课题,联合开展项目关键技术、高端技术、前瞻性技术的研究和攻关,形成一批我区节水灌溉试验研究的核心技术。(一)加强领导。灌溉工程研究中心在业务上受科技厅、水利厅领导,同时接受水利部灌溉试验总站的指导。在本研究中心成立项目领导小组、项目技术指导和监督组、项目实施组。切实把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和重点部位,落实具本技术负责人,切实做到每项工作、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二)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引导多元投入。科研项目实施纳入当地政府的工作计划和财政预算,与灌溉工程研究中心所在地政府工作同步;积极向水利部、申请相应的科研经费,承担重点水利科技项目的攻关,配套完善科研平台与科研仪器设备;与有关项目包括大中型灌区建设与改造项目、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专项资金项目等配套科研经费。(三)大力营造有利环境。在中心领导小组和项目负责人的统一协调下,精心组织各项目参与人员开展工作。中心实行目标管理、责权利统一、绩效挂钩、奖罚分明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形成“唯实、创新、协作、高效”的中心创新文化。在现有的政策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科研人员的自主权,对科技创新人才在项目立项、专利申请、奖励申报、平台搭建、成果产业化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和支持,扶持申报各级各类重大专项。建设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教育培养体系,统筹各类人才发展,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提供多方位发展平台。

关于建设水文与水生态重点实验室的实施方案为了贯彻落实《水利厅关于加快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加强我区水文水资源与水生态基础理论研究,制定以下实施方案。一、发展目标面向全区甚至全国,组建水文与水生态重点实验室,针对水文与水资源的特点,突出生产与科研相结合,组建一批重点科研项目攻关战略联盟,推动一批水文水生态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项目,加快人才培养和创新研究团队培育。通过2-3年时间的培育,力争在2016年通过重点实验室的验收和认定。建成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科学研究实验基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为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基础技术支撑。二、主要任务(一)攻克一批水文基础科学关键问题。重点实验室将紧跟水文科技前沿技术,争取攻克如下的关键技术问题:1.防洪决策支持技术研究;2.山洪灾害与中小水库防洪安全关键技术研究;3.“3S”及抗旱决策支持技术研究;4.河流及水库水生态监测技术方法研究,河流健康评价标准分析研究;5.河流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创新研究;6.不同植被对区域水资源调蓄能力及枯季径流的影响;7.石漠化区水土保持措施及速生林种植对水资源水量水质的影响;8.区域农业开发及耕种方式对水资源的影响;9.区域水资源演变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城镇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10.水库水质演变及藻类暴发环境,利用鱼类或藻类进行供水水质安全监测研究;水生植物及鱼类对河流水库污染物降解的影响。11.研究河床及河岸类型、水库蓄水等对河流纳污能力及对污染物降解的影响。12.河流、水库纳污能力计算方法创新研究。(二)人才发展、项目申请取得突破。以重点实验室为平台,培养一批中青年科技人才,争取培养学科带头人2~3名,培养长江学者或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名。争取获得重点科研项目5-10项。(三)提高科研产出质量。发表国内科学论文10-15篇;申请专利或软件著作权3~5项,争取获得级科学技术奖2-3项,水利部科技奖1-2项。(四)培育基地及创新团队。计划在崇左市建立实验室培育基地,完善办公机构。建立政府引导、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机制,依托水文水资源局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建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加强与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际岩溶研究中心)、河海大学、武汉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知名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建立一个大科技发展创新体系。重点培养和支持中青年科技人员独立主持科研项目。三、实施步骤(一)组建培育阶段(2013年~2015年)。以“大水文”发展观为指导,以水文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为载体,以科研项目为纽带,以凝聚优秀创新人才为重点,围绕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需求和科技发展规划的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整合科技资源配置、培育团队精神、凝聚优秀创新群体、形成科技创新的优秀人才团队。依托实验室重点项目等技术平台,每年产生具有推广价值的重大科研成果1~2项,培养2~3位学科带头人和行业技术权威专家,带动培养一支人数达50人的优秀科研团队。根据创新团队管理办法,按照要求积极申报区级优秀创新团队。(二)发展阶段(2016年~2020年)。每年产生具有推广价值的重大科研成果3个,建立一支能解决重大水资源及保障技术问题、创新能力强的技术创新团队,总人数在100人左右,全面提升重点实验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四、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完善组织机构。实验室在业务上受科技厅、水利厅、水文水资源局领导,同时接受水利部水文局、珠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的业务指导;在依托单位成立项目领导小组、项目技术指导和监督组、项目实施组,切实把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和重点部位,落实具体技术负责人,切实做到每项工作、每个工作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全面推进实验室的建设;组建以主任负责制为核心的管理班子和学术委员会。(二)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争取多渠道投入。将科研项目实施纳入本级政府的工作计划和财政预算;积极向水利部申请相应的科研经费;实行工程项目建设带科研,充分利用好国家和重大建设项目中的配套科研经费。(三)建立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按照重点实验室的职能和工作岗位,建立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一是实行主任负责制,由实验室主任在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实验室的各项工作做出决策,将民主与集中有机结合;二是建立项目立项专家评审制,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对计划立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进行全方位的论证,对同意立项的项目提出指导意见;三是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对承担科研项目的科研人员、项目开发方案进行严格筛选,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选择最佳的方案、最合适的人员从事项目开发研究;四是实行科研成果和科研承担人员个人利益挂钩的量化考核办法,全面提高广大科研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关于建设水工程材料重点实验室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水利厅关于加快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桂水科〔2013〕2号)精神,凝聚科研力量,培育创新团队,集中力量在区域性基础领域开展重点攻关,集中突破,由水利科学研究院组建水工程材料重点实验室。特制本实施方案。一、研究基础条件材料与岩土研究是水利科学研究院的重点学科之一。重点实验室依托水利科学研究院现有的研究条件,现有实验室面积1000m2,有200多种水工程材料试验仪器。目前该院的材料与岩土技术研究所已组织完成或正在开展的研究项目有15个,先后13次获省部级奖,其中“聚合物纤维混凝土在达开水库灌区渠道防渗中的应用研究”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百色水利枢纽大坝辉绿岩骨料碾压混凝土试验研究”荣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毛细式透排水带在土坝反滤排水措施的应用研究”列入2009年度水利部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申请专利6项,已获授权3项。目前实验室共有科研人员26人,其中教授级高工1人,高级工程师10人,硕士研究生8人,所有科研人员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研究团队具备开展水工程材料研究的能力。二、发展目标及任务(一)攻克一批关键技术问题。1.高性能水工程材料应用基础研究:就地取材,开展高性能水工程材料服役性能及其提升技术,水工程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的构筑与应用、水工程混凝土微结构形成与调控等三个方面开展研究。2.功能性水工程材料应用基础研究:围绕功能纤维、功能性丙乳、功能聚氨酯、修复与加固材料等水工程材料的开发、构筑与应用基础开展研究,满足水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3.资源与环境友好型材料应用基础研究:根据不同区域气候特征、水工程特点,开展高性能节能材料和节能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围绕循环再生水工程材料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关键与共性技术开展研究。4.高性能水工程材料现代测试技术研究:研究并发展水工程材料微观结构形成和变化过程的表征测试新技术,研究并建立水工程材料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监控和服役期间性能监控的测试新技术,有效提高水工程质量监控及服役期间的监测。5.筑坝及筑堤材料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高强抗冲耐磨混凝土、塑性混凝土防渗芯墙等材料,通过研究将得到筑坝及筑堤材料新技术及新工艺。6.中小河流生态护岸技术研究及应用:研究中小河流治理过程中生态环境与水工程相和谐的问题,通过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解决生态环境与水工程相和谐的问题。(二)培养高层次人才。依托水工程材料重点试验室,通过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培养和引进3名学科领军人才,形成一个实力雄厚的研究团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资金、水利部公益行业专项、水利部“948”项目,提升科研成果的层次和水平。(三)科研多出成果。发表核心学术论文10篇以上;发明专利2项以上;争取获得水利部大禹奖、科学进步奖二等以上奖项。三、实施步骤(一)筹备阶段(2013年)。1.积极向科技厅申请开展级重点实验室的培育工作,力争2013年通过科技厅的审查。2.充分利用水库(大坝)安全监测中心、水利水电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挂靠在水利科学研究院的条件,开展应用科学研究,为大坝安全监测和工程质量检测提供技术支持。3.重点投入引进国内外水工程材料先进设备;4.着手建立研究团队和确定基础项目研究,建立学术委员会,聘任学术委员会成员,设立主任、副主任,制定研究发展方向、管理章程、年度目标和工作计划,解决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与发展中的有关问题。5.建立健全实验室主任和副主任负责制的技术管理体系,做好科学论证,推进科技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二)建设阶段(2014年~2020年)。1.实施培训、引进和聘用相结合人才建设模式。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对现有人员开展培训,根据课题需要引进和聘用区内外学者专家,力争三年内实验室拥有至少3名正高级职称的学术带头人,副高级职称人数达到8人以上,进一步优化研究团队人才构成与规模。2.完善科研设施。仪器设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